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理想的质量体系应是:能形成文件并能提供客观证据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规定的质量方针并能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保持和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问题所在。如何建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要实施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所采取的控制技术和活动,而医学检验的受控状态是指对影响检验过程质量的所有可能因素加以控制,达到减少和消除质量问题的目的。为了保证临床实验室的质量,一些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法规,如美国、德国、法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目前,国际上对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为ISO/FDISl5189和美国CLIA88这两个体系。ISO/FDISl5189主要侧重于实验室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验室认可制度也是一种自愿行为,而CLIA88着眼于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外部质量监控,是政府对实验室强制执行的最低要求,两者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共性,它们均强调了对临床实验室进行过程控制,以提高检验质量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健康。

2临床实验室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1校准检验仪器和其它与临床检验结果有关的计量器具都应事先经校准方能进入实际应用,所有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仪器或器具都应到国家指定的有关部门进行校准,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溯源的较复杂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要求生产厂商根据有关规定必须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同时实验室还应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或厂家说明选用相应校准品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

2.2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量评价主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了解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1)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2)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为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仪器未进行有效校准;(3)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4)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检测;(5)增加临床医生、患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感。

2.3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检验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2.4仪器和试剂(1)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试剂;(2)选用试剂尽可能与仪器配套;(3)有条件的要对所选用仪器和试剂进行评价。

2.5调查和解决每日质量控制问题(1)确定质量控制标记信号,正确判断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真失控、假失控现象。(2)关注均值的偏移,区分“偏移”和“趋势”。(3)检查控制图上标准差的变化,检查控制图上的均值和标准值和标准差是否正确。(4)确定当天“变化”的事件,文件记录当它开始改变的其他“发生地事件”。(5)文件记录工作表由专业主管来签字,提供质量控制问题发现、调查和解决的完整文件记录。这些工作表根据仪器和分析项目进行保存,并周期性地审核作为质量保证措施研究重复性的问题2.6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是指在具体执行某项检测时,操作者应执行的具体步骤和规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适用仪器、方法原理、样本要求、试剂及配套晶、校准、质控、操作程序、参考值范围、方法特性等。

2.7实验报告发放制度实验报告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临床医生或申请者,以便于尽早进行诊治。实验报告应尽可能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实验室应建立报告发放制度,报告必须经有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后方可发放。实验室保留每份报告的结果以便查询,保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实验结果的重要性而定。当实验报告处于重度异常时,实验室应立即通知医生或申请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检验结果中一些特定的信息,应严格保守秘密。实验室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结果告知申请者,但须建立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综上所述,近些年,由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些临床实验室重点抓了经济的问题,也对检验的速度予以了一定的关注,但放松了在质量方面的要求,没有认真对待校准和室内质控,也不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笔者认为对上述实质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先导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将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设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处理质量、速度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学校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是课程设置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的构思计划,结合日常《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体会,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材框架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改革构想。

2国内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概况

2.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材及其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外大学已出现临床实验室管理教育课程,几乎在同一时期,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著和教科书也不断涌现,如1982年Karna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Management》,1996年Ver-nadoc出版适合大学的教科书《MedicalLaboratoryManage-mentandSupervision》,2000年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CLMA)出版的《CLMAGuidetoManagingaClinicalLaboratory》。国内于2000年成立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原名为中国医院管理学会临床实验室委员会),并于2003年首次出版关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面的本科教材,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论著和教材出版。

2.2教材框架和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修订,虽然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更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多种教材相继出现,但各种教材侧重点不尽相同,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2)现有的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缺乏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轻实践。(3)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的概念和定义较多,而目前的教材对一些术语的定义不确切。(4)国内临床实验室方面的法令法规及实验室认可的有关规定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变化。(5)国外虽然有一些较好的论述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书籍,但以专题论述形式为主,不适宜作为教材。

3构建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探索

3.1构建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从上述对国内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存在问题的分析来看,有必要重新对该课程的框架和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集理论教材和实例于一体,强调实用性,以更好的供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使用。在构建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时应该依据以下原则:(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比较广,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中要体现系统性,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连贯性,要强调“少而精”的原则。(2)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理论和概念很多较抽象,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删减以往类似教材中较刻板的理论知识点,注意多用图表的形式,形象、生动地介绍相关内容。在术语的介绍中要注重定义的准确性。(3)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与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血液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密切相关,教材内容应突出共性部分,多引用临床实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4)由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法律法规等。而相应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材内容要注重行业的前沿性。

3.2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与管理学类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目前对临床管理学内容的分类还很不明确。为了论述和学习的方便,常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仪器设备和试剂管理、环境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等。当然这些管理也互相交叉和渗透,如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都离不开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就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的状况而言,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长期以来国内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水平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不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和社会公众对提高质量要求的呼声也很高。质量管理又可分为统计质量管理和非统计质量管理,前者主要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判断,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目的;后者是对统计质量管理之外的各环节进行控制,如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试剂材料、工作流程、标本管理等。此外,在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是应强调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艺术特性,不同的领导者管理办法可能差异极大,但都可能产生非常好的管理效果。具体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见图2。

4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1.3评估时间①新定岗人员(半年一次);②定岗一年以上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③启用新的操作项目、新方法及新仪器时;④工作轮调前一个月内。

1.4评估内容必须针对已培训内容进行评估。

1.5评估方法①直接观察常规操作,包括标本准备、标本处理和测试等环节;②监测化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③审核检测中间结果或工作表、室内质控记录、室间质控结果与分析和定期检修记录;④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查的操作;⑤通过已知结果的标本和CAP室间质量评估及室内盲样标本检测来评估操作能力;⑥评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必须使审核人员能够明确什么技能已被评估和如何评估。

1.6培训档案管理《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存入组室培训档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汇总表》和《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存入《员工档案》。

1.7培训质量监控指标实验室质量改进计划必须包括合适的质量监控指标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可选择培训与评估等记录为培训过程的监控指标。可选择CAP员工室间质量评估标本检测结果反馈表为培训结果的监控指标。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借鉴CAP-LAP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并根据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

2.1入科前准备

2.1.1建立培训团队1)教学管理人员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及教学主管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①确定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批次和时间(与放射医学科相同);②制订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轮转进度;③督促带教老师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经科主任审核后由教学主管汇编成册;④监控并记录各培训与评估的环节;⑤实施反馈及改进机制;⑥管理培训档案;⑦严格执行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双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带教老师由检验医学科主任、主管、组长和检验医师组成,具体负责:①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岗位需求制订培训内容;②培训并评估相关的培训环节;③根据临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质量。

2.1.2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制订培训内容的依据是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中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网上查阅《标本采集和运输手册》;②指导患者、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输工作;③网上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④正确解读检验数据;⑤合理使用检验报告;⑥掌握与检验医学科交流的方式。手册由轮转进度表、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自评表与评估表等四部分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训由科主任和各职组室的主管主讲。科室领导介绍科室的概况、通过CAP的过程和规章制度并参观科室。医疗副主任讲解检验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医疗主管(检验医师)讲解临床医生在检验科的学习要点。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讲解检验流程与LIS管理。文本主管讲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讲解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教学主管讲解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及注意事项。《入科培训记录表》由教学主管负责记录,每位授课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签名后交科主任审核。

2.3入组培训由各临床组室的组长和检验医师主讲。

2.3.1标本接收室及抽血组1)理论讲解,包括CAP-LAP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关系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标本运输工作人员和检验科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2)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抽血组工作流程,标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标本接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3)示范,包括整个抽血操作、标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工作。

2.3.2生化组1)现场介绍,包括生化组工作流程,生化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范围,项目标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拒收范围),急诊项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项目急诊检验及危急值报告项目,生化项目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生化检验项目的合理使用。2)轮转各组,包括LIS系统标本前处理小组、出凝血小组、自动生化分析小组、电泳和杂项小组。3)专题讨论:如何做好生化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3免疫组1)现场介绍,包括免疫组工作流程,免疫室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免疫检测项目及分析和应用免疫检测结果,免疫室检测项目的分类及开单要求(包括开单路径),免疫检测项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等),主要是激素、甲状腺、药物浓度等,免疫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患者自身问题和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2)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免疫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4PCR室1)现场介绍,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为例),HBV病毒载量与肝炎的预后、转归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介绍HBV检测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点、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变以及检测的意义,我国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立的意义和基本设置。2)专题讨论:PCR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2.3.5门诊、急诊组入组培训1)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急诊组工作流程,常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操作、质量控制、检验目的和报告方法,门诊、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危急值、标本采集与运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扰因素等。2)专题讨论:门诊、急诊组等窗口单位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方法。

2.3.6微生物组1)现场介绍,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怎样开出正确且有意义的培养单,各种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的具体要求,各种临床上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形状,痰标本培养合格痰的判断标准,血培养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要求,读懂微生物报告表达内容、药敏结果。2)依次轮转标本接种、痰标本鉴定、其他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岗位。3)专题讨论: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临床沟通和科研价值。每组轮转培训结束时每位住院医师填写轮转体会,组长填写组室评语,由教学主管汇总后交科主任审核。

2.4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依据实用性的原则针对培训内容出题并依据得分标准阅卷,阅卷后签名。评估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学主管负责监考和试卷分析。教学主任审核评估结果。

2.5反馈及改进机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列为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监控指标,每批学员在出科考试时针对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也进行适时的不署名反馈调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开检验医学科教学会议。教学主管汇总并汇报反馈意见。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根据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

2.6培训档案管理《入科培训记录表》、组室评语和出科考试试卷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汇总后交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出科考试结果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录入每位受训医师的《临床住院医师华山医院轮转手册》(华山医院教育处编)。反馈表和改进措施在所有授课老师和科主任签名认可后,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一式两份交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3.1培训成效检验医学科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培训了10批共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受训完毕的临床住院医师针对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提出了97条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检验医学科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付之实际行动,取得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图1)。

3.2实践体会

3.2.1《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针对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编写,受训医师普遍反映实用性很强,可作为工具书长期使用。手册是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与评估的依据,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消化培训内容,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归纳总结培训内容。

3.2.2反馈及改进机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不署名的反馈调查反映出临床住院医师的真实想法并能实时监控培训质量。检验医学科定期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集体讨论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培训过程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

3.2.3检验医学科与医院教育处共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在国内缺乏先例,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管理部门,医院教育处响应检验医学科主任的呼吁并给予具体行动的支持:①将检验医学科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②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建立作为医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③医院教育处定期进行专项培训质量调查并及时与检验医学科交流和沟通。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对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方面的前瞻性和医院教育处的务实作风有力地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模式健康发展。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检室;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方法;检测结果临床检验属于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医院临床检验属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临床检验结果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在临床检验室内做好质量控制,对可变因素进行控制,降低检验误差。

1临检室内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医院临检工作中,必须要保证测定样本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要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和批内标本检测结果保持一致。临床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流程一般如下:质控品选购--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质控限设定--质控图绘制--失控判断规则--测定日常工作前质控--对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处理--管理质控数据[1]。

在实验室内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要将质控工作始终贯穿到日常检验中。依据测定项目的差异选择合理的质控方法,逐步提高整体检验质量。每日工作对患者标本和内质控标本同时进行测定,内质控标本检测结果和设定的标准值相符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时,才可测定患者标本。临床检验室内质控结果失控时,必须要仔细分析原因,查明具体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善措施。实验室每月底对本月室内质控结果进行评价,将每月结果进行比对,同时制定下月质控方法和质控计划。每月对检验仪器进行检验,在规定期间内进行校正。同类项目和同类仪器要每年组织2次对比试验,通过检测结果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

2临检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2.1利用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 在临床检验室内进行质量控制时,要利用质控物来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测过程中,对实验室成绩评分时,要依据质控物或靶值的参考值来进行。采用全血质控物定值进行质量控制时,现在取若干质控液后,利用标定的血红蛋白吸管,利用检测仪器分成多份,依次测定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值,并计算出变异系数、标准差和均值。通常情况下,质控变异系数

2.2临检室内全面质量控制 医院临床检验室出现检验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包括检验仪器、检验操作方法、检验试剂、检验环境及人员素质等因素。除了利益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之外,必须要做好临检室内全面质量控制。临检室内的所有设备和仪器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清理,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要加强试剂管理,指派专人对临床检验试剂进行配制,配制的试剂要和原有试剂进行对比,配制试剂测定结果要符合规定。溶血剂等特殊试剂在配制后要重新画线定值,试剂配制过程中,要对配制详细过程进行记录;结合室内管理规则制度和检验规范,加强检验人员日常管理。对采集的各类标本要符合相关规定,要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对不合格的标本要禁止进入临检室内,供给的试剂、容器等,必须确保在有效期内[4]。

此外,要做好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检验前必须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仪器内控基础之上,做好人员内控,确保岗位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分析结果进行多次确认,血液分析结果存在异常时,要及时交由检验医师进行审核,避免造成血液系统疾病的漏诊。其他部分项目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时,要组织集中讨论,并和临床医师及时沟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

3结论

临床室内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较多,为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利用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要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确保检验质量影响因素都处于可控范围内,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治国,李小鹏,武平原,等.临床化学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评价和选择[J].华中医学杂志,2002,26(1):6-8.

[2]曾建明,王莹,陈茶,等.全血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规则的选择与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588-591.

[3]胡丽涛,王治国.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1):1-3.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

临床微生物检验全面的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平时我们说质量控制,大多数临床医师甚至实验室工作人员都会认为这是实验室的事,也就是只注重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有学者对发生在不同阶段的误差率进行了统计,发现由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率占总误差率的46.0%-68.2%,由于分析中产生的误差率在占总误差的15%以下,由分析后原因导致的误差率占总误差的18.5%-47.0%[1]。据本人统计,2012年我院微生物检验由于分析前因素造成的误差率高达65%。由此可见,分析前因素是目前全面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对分析前质量管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提高医疗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前质量管理,从临床医师开检验申请单,至样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程序正式启动时终止。关于微生物分析前质量管理,我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1微生物实验室外分析前质量管理

造成分析前误差的原因有:临床医护人员对微生物检验的认识不足、分析前涉及的人员多、影响因素复杂、质量缺陷隐蔽、责任很难确定等,都不是检验人员完全可控制的,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甚至患者的参与和配合。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

1.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也就是临床医师要根据患者病情正确的开出检验申请单,实验室能正确的解读并执行。

1.1.1申请单的填写①病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等。②申请单上医师签名。③检验项目。④标本种类⑤开单时间,采样时间,日期。⑥临床诊断。⑦其他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和及时报告的相关信息。检验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做过多无用的检查,比如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5%-50%可能发生菌血症,应在痰培养的同时作血培养。

1.1.2申请单及样本的运输,标本运送人员应根据申请单上检验项目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1.2病人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时送检与保存病人准备,即病人在采样之前的准备。比如:痰培养需清晨漱口3次后的第一口痰,尿培养需清晨清洁中断尿。样本的正确采集,要重视可控制下的环节:

1.2.1采样时间宜选择阳性率高的时间段采集,例如:血培养:①宜在发热开始时②抗生素使用之前③如果已经使用了抗生素,又必须采集时,选择在下次用药之前④应采集双侧双瓶送检,至少要双瓶送检,因为单瓶报阳并不能判断其是感染菌还是污染菌。血培养先采需氧瓶,后采厌氧瓶。

1.2.2无菌操作血培养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因为即使按要求严格无菌操作,仍有10%左右的污染率。及时送检与保存,微生物标本要求采集样本后及时送到实验室,比如:脑脊液标本要求15-30分钟送到微生物实验室,亦可将脑脊液注入儿童瓶增菌培养,提高检出率。脑脊液培养建议同时送血培养。血培养不能及时送检,应该放室温保存,而不能放冰箱保存。

2微生物实验室内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分析前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措施:

2.1要求实验室内工作人员较强的责任心,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人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切实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制定实验室手册,各种规章制度,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试剂准备充足。

2.2在院内开展样本采集、运送的学术讲座,对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关于样本的正确采集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制定《样本采集手册》发放到临床。这样有利于实验室和临床的沟通,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引起临床对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视。

2.3微生物实验室严格执行样本接收制度。微生物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科别、床号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检验项目,标本类别是否填写清楚,盛装的容器是否合符规定,是否规定时间内送到实验室。确保微生物实验室收到的是合格的样本,一份合格的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样本来源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例如:脑脊液样本、胸腹水样本、婴幼儿及ICU的病人,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作为让步标本处理,要做好登记,报告时在备注栏加以说明。对于不合格标本,要坚决拒收。拒收标本包括:①样本无标签。②送检延误。③使用容器不当或有渗漏。④样本不符合要求。⑤一天之内收到同一患者多份样本检测相同项目,除非样本性状发生改变。拒收标本要做好记录,拒收原因、注明科室。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各实验室和临床医护人员要重视和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严格按要求执行,提高微生物样本的合格率,为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为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