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医学的理解

临床医学的理解

临床医学的理解

临床医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师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095-02

2002年初,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至此,规定从理念定位工作模式与流程,内容实质上为医院药学指明了发展的道路,也为我们药学工作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理论支持。

我们知道,现有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是被动的、简单的,以提供药品为主要任务的非临床工作,为了适应新时期药学的发展,药学工作者转变观念,主动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将是今后一个长远时期医院药学工作者所应探索的重点。

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现代医药学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临床,研究药物运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开展临床药学,以药学服务患者,能够充分体现医院药学的价值,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为医院作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临床药学是一门应用性研究工作,药师在临床治疗上运用药学知识,提出用药方案,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作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全面服务于患者。工作内容应包括:通过病例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协助医师合理选用药物;对危重患者用药进行监护;对临床的联合用药提出评价;对个体化给药的患者进行监测;对新药初用的有效状况进行评价;药师参与查房和危重患者的会诊和抢救。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缩短药学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把减少医疗成本与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认为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 外在因素

包括医院行政部门的支持、重视程度和临床工作者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1医院行政部门的支持、重视

医院对药师集中的药剂科的要求过去一直为药品的供应和调剂。随着医院药学工作内容的变化,其观点也要有所变化。所以医院领导重视、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是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这样的保证能够让药学部门发挥药师专业技能,行使合理用药协助及监督管理职能,为临床提供药学技术服务,并逐渐将合理用药作为药学工作的核心,把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工作作为医院药事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

1.2临床工作者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临床药学工作,顾名思义,在临床才能进行,但由于药剂师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的临床基础缺乏,这就需要临床医师从内心支持此项工作,也就是需要各临床科室领导及各级医师的理解和支持。在选择下临床的科室时,应当把内科作为临床药师下病房的试点科室,主要是考虑该科室不是单一的专科,住院患者中可能有各种内科疾病,便于临床药师学习临床知识,还可以保证临床药师的见多识广,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疾病的复杂性。而临床医师的丰富治疗经验和良好的带教态度有助于临床药师的学习和进步。带教老师要指导药剂师去阅读各种化验单,检查报告单,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反应。

2 内在因素

2.1临床药师需要的临床知识

现有的药师队伍因知识结构的问题,缺乏临床知识。从而成为药师下临床的主要障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对现有药师进行临床知识的加强,临床药师除了要有较强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知识外,还要全面了解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药物选择与用药特点,熟悉医师用药习惯和院内的药品,能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二是引进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从而快速加强药剂科下临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实药剂科下临床的力量。

2.2临床药师需要开展的工作

2.2.1参与临床医师查房查房是临床药师进行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请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多年的医师带教,接触临床病例,能让药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临床知识。下临床。了解f临床需求,是开展好临床药学工作的前提。药师通过下临床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包括药品的种类、规格、剂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同时只有深入临床,才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化建议。

2.2.2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信息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涉及的药品名称与商品名、同类药药理作用之间的差别、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的疗效与价格高低、药品新剂型的作用特点是药剂师的强项。如果能方便、快捷地解决临床医师的这些实际问题,临床药师的工作就容易获得肯定。

2.2.3向临床推荐新药,反馈临床用药信息近年来,新药层出不穷,发挥临床药师对药品熟悉的优势,向医师推荐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了解它们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也能反馈临床的用药需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年都有新的药品进入临床各科室使用,药品的品种、规格不断增加,即使同一类药品,其药理作用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临床运用方面需仔细斟酌。

2.2.4为住院患者提供正确用药建议除了注射用药以外,大部分内科住院患者都有口服药物,给他们提供用药指导,可使其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药物,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哮喘患者在夜间服用氨茶碱会比早晨服用更能改善夜间气流低下的状态;高脂血症患者夜间服用辛伐他汀比白天服用更能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原因是胆固醇主要是在夜间合成;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在早晨服用降压效果更好。

2.2.5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现在医院用药品种繁多且较复杂,不良反应常有发生。临床药师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病房了解情况,协助医师分析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向患者作出合理解释,可以减轻药品不良反应带给患者的痛苦。

2.2.6协助临床科室控制药品费用由于临床药师能发挥对药品熟悉的优势,对不同厂家生厂的同类药品的价格高低、新药的价格优势、药品是否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等给临床医师一个较好的参考,使他们能够做到经济合理地用药,使科室的药品费用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

临床医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摘要:阐述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组建、实习指导等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临床药学 问题 解决方案 本科教育

在成熟、有效的教育体系支撑下,美国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迅猛,引起了其他国家效仿,美国推行的Pharm、D、(药学博士)学位教育也成为全世界临床药学教育的标杆。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药师制,并规定不同级别医院应配备临床药师人数。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临床药师需求增多,高校瞄准了需求缺口,纷纷开设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专业。然而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一、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华西医科大学于1989年开始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1999年停止招生。2006年教育部批准高校再度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展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时间为6~10年。通过网络查到13所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信息,其中11所院校学制5年,2所为4年,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包括医院、医药院校、医药企业、社会药房、药品监督与管理机构、营销机构等,培养目标包括从事临床药学、药学教育、医药营销、药政药事管理、药品检验等工作。以化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药伦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主要课程。

二、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多,学制短

临床药学专业是从药学专业中分化出的新专业方向,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药学专业加上临床医学专业模块。因学制最多5年,而两个专业的课程门数多,重复内容少,难以统筹安排全部课程,放弃部分课程是唯一选择,因此,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大多数难以保持课程的连贯性。面对众多专业理论课程,4年学制不可取,6年学制对本科教育过长,失去招生竞争力,参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5年学制是较好的选择。

(2)课程设置不合理,适用教材缺乏

1、临床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高校普遍设置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但Pharm、D、没有以上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仅占很小比例,相应临床医学知识可能穿插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中讲解。美国的临床药师定位于与医护人员组成治疗团队,为患者诊治共同工作,主要承担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评价、保障药物治疗质量等责任,药物治疗知识是主要学习内容,临床医学知识是辅助性质,因此,临床医学课程较少。

2、不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受课程过多影响,部分高校缺乏心理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信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设置,即使设置也不重视。没有经过相关系统培训的学生不能理解患者的痛苦、需求,无关爱生命的观念,难以把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治疗中。

3、缺乏专用化学类教材。大多数高校选用药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其他课程被迫压缩授课时间或放弃(不设置)。少数高校选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学习内容少,学生基础差,不利于后期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药学专业课学习。

4、缺乏临床实践教材。大多数高校不设置临床实践课程,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不了解临床实践教学,无法编写出教材。临床实习期间,没有经过临床实践培训的学生不清楚学习的方向,思维及行为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差异不大,背离临床药师培养目标。

(3)师资缺乏,教学方式落后

缺乏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是制约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院校药学专业教师无临床实践经验,拥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医学专业教师受职业习惯影响很难讲解到位。对专业教育定位的认识模糊使大多数院校未意识到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依然采用培养科研型人才的药学专业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美国高等药学教育普遍开设 PBL(以问题为中心/基础课程)讨论课,其对师资的要求甚高,国内院校很难开展。

(4)临床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效率低

国内院校都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但实习期间往往用药学部门实践代替临床,以完成毕业论文为由减少临床实习时间,导致临床实习大打折扣。在临床轮转阶段由于缺乏高水平的临床药师的指导,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临床医学知识上,关注药物治疗偏少,未能很好地掌握合理用药实践技能。

(5)教育定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期望,学生毕业后难胜任工作

现实中很多医院希望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和指导,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而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毕业后接受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毕业后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或在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下工作数年,才有能力与医师对话,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一员。因此,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希望接受更多专业培训。

三、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集中培训目标,重整课程体系

面对学制过短、课程过多,减少培训目标是上策。发展服务业是国策,归属服务业的医疗行业处于扩张期,医疗单位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临床人才,相对于药学专业学生,他们更乐于接受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临床药学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培训目标收缩为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政药事管理,放弃医药营销、药品检验等工作,不影响毕业生就业,相应可以缩减化学课程,不设置医药营销学等课程,最终减轻学习负担。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不难发现,简单地把药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组合不是最佳方案,重新编制课程虽然困难,却是必然趋势。总结国内教学得失,吸取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药师的培训经验,压缩化学课程,把内容相关、相近、重复课程组合成长周期教学课,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等是改革方向。

(2)重视教材建设,按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设置教学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通过设置更多与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化学类课程不必使用药学专业本科教材,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不影响后期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科目即可,可考虑重新编写教材,现阶段使用药学专业大专教材较适宜,节省的时间可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的深入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是最重要的课程,把临床医学知识融入药物治疗学中学习能使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的定位,更易形成有别于医师的临床药物治疗思维。患者病情评估、临床治疗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等是临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设置相关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增加临床沟通技巧科目,让学生掌握与医、护、患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尽快成为治疗团队队员。贴近现状的课程,如药物经济学、临床营养学、循证药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争取请临床药师授课,尝试开设PBL讨论课。

课程设置与教材密不可分,不解决教材问题则课程设置合理性无法实现,对于无教材的课程,都有必要短期内解决教材问题。

(3)多种途径聘请师资,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现阶段可从多种途径聘请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聘请临床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师长期负责临床药学教学工作适合现状,强调长期是希望转行的教师能够安心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外,选派院校优秀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为日后教学培养师资;聘请临床药师转行成为专职教师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见习、实习相结合,聘请临床药师指导实习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多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临床药学专业也适用类似模式。早期见习与临床医学学生混编,共同接受临床医师教学指导,了解临床治疗过程、需解决的问题,获得临床治疗的感性认识。后期实习时间约1年,分为临床实践和药学部门实践,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8个月,学生在临床医师的带领及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在科室(内、外、妇、儿)轮转,参与日常查房,处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工作。

临床医师大多数不了解临床药学的培训内容,按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培训学生,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这样的培训不到位,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药物治疗上,不知道自己在临床的位置,不知道如何以临床药师角色与医护人员、患者沟通,而临床药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以上技能,因此,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习生的人数应与称职的临床药师挂钩。

(5)适应用人单位需求,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

现在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有资格成为合格的医师,临床药学专业也是类似,但规范化的临床药师培训还很遥远,现阶段适宜的解决方法是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是基础,办好本科教育才能尝试研究生教育,大多数的院校不具备办学条件。

综上所述,现阶段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医疗单位的需求,在发展中改进是必然的。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虽然现行的医疗政策、制度限制了临床药师队伍大规模扩张,但仍然需要补充新生力量、储备专业人才,希望各位同行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须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基层医院对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不够重视是此项工作开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认为没有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必要,甚至根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的意识,认为建立临床药学室可有可无,而绝大多数患者更是对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缺乏了解,甚至只认可临床医生的诊疗方案,而对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存有疑虑。以上因素正是使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工作中陷入尴尬处境的原因所在,导致临床药师缺少话语权。此外,大多数临床医生仅认可自己的观念及用药习惯,对临床药师的诊疗意见和用药方案听之甚少,甚至根本不予参考,这也使得很多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室形同虚设。

2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视,这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药等问题,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多项解决方案和财政措施,使得基层医疗单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医疗服务的水平及质量也有所改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药品管理法》和《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对药师、医师的职权范围、责任分工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并且没有更改处方的权利,这给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难。此外,当今医药市场比较混乱,代金销售及用药回扣等现象使得医院内的药品品种越来越多,质量参差不齐,这使得临床药师不能不受到药品购销等琐碎问题的困扰,并极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而。

3解决对策

3.1重视人才培养,合理配置资源

基层医院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深刻认识到建立临床药学室的重要性,重视临床药学室的发展和建设。基层医院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一批相关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以保证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人才引进方面,基层医院也要加大力度与相关院校及医疗机构合作,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投入到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来,同时对现有的在岗临床药师进行专业性培训,定期邀请药学领域的专家来院进行指导。此外,还可通过返聘退休专家等方式来扶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3.2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院应尽量给予临床药师一定的话语权,并对临床药学室在医院中的地位予以认可,同时进一步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和职能,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到院内会诊等工作当中。另外,基层医院还应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信任,并通过多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及处方思路,合理解决与临床医师的意见分歧。此外,基层医院还可定期在院内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临床药师的服务质量,让患者对临床药师的地位及作用予以肯定,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3.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措施

近年来,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药等问题,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多项解决方案和财政措施,使得基层医疗单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医疗服务的水平及质量也有所改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了解医药领域的实际情况,修正不合理的条款及文件,同时加大对医药市场的监管力度,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等问题的发生。

4总结

临床医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医院在职的医师和护士共138人,其中临床医师92人,护士46人。

1.2调查方法和内容本次问卷调查于2010年9月在全院23个临床科室中进行。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没有临床药师参加查房的科室,医务人员63人,二是有临床药师参加查房的科室,医务人员75人。采用预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由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主观感受独立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对临床药学的了解、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特征、对药物知识的需求以及对临床药师的看法等。

2结果

发出问卷共138份,收回138份,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100%。

2.1基本情况138名被调查者中最高学历为硕士,最长工作年限为36年,学历、专业职称及工作年限分布情况见表1。

2.2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的认知情况本次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以了解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的认知情况:(1)您了解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吗;(2)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具体结果(多选)见表2。

2.3医务人员处理用药问题的方式及对药物知识的需求通过对比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后,医务人员获取药物信息和处理用药问题的行为特征,了解临床药学服务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1)您通过什么渠道获取药物信息;(2)您在工作中遇到相关的药物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具体结果(可多选)见表3。

2.4医务人员对药物知识的需求情况通过对比临床药师下临床前后医务人员对药物知识的需求情况,帮助临床药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设计了2个问题:(1)您需要了解哪方面的药物相关知识;(2)您希望临床药师能提供怎么样的帮助。具体结果(可多选)见表4。2.5医务人员对药师下临床的态度尽管目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但只有清楚地了解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及态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次调查设计了3个问题:(1)您希望药师能深入临床用药工作吗;(2)您希望药师能提供药物知识吗;(3)您希望药师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临床用药工作。具体结果见表5。

3分析与讨论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医院药师走出药房、走进病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临床药师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但是,临床药师要获得临床的信任并非易事。事实上,确实有不少医院的药师目前仍然不能或不敢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无临床药师参与的科室对临床药学服务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各类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医务人员才会对临床药学服务有更深的认识;也说明了通过临床药师的努力,临床药学工作会在医务人员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临床医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早临床;临床本科生;教育改革

我国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为五年制,第一至三年级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四、五年级学习临床专业课,只有三年级见习和四、五年级实习才有机会接触病人,接触临床时间少,对临床病种、多发病和典型病例接触少,导致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不扎实,这是基础知识与临床教学内容严重脱节的表现。针对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相分隔的的弊端,2012年5月7日,教育部、卫生部以教高〔2012〕6号印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基层见习,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现全国多数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均已开展临床学生的“早临床”实践活动。“早临床”即早期接触临床。临床医学生“早临床”是一种区别于高年级医学生毕业前期在医院进行的实习或见习活动,它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医学生,是一种具有医学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针对西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生、教师、川渝地区多家三级医院临床执业医师进行的分类调查问卷及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以研究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早临床”活动的情况。

一、西南医科大学“早临床”的实施现状

西南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在四川较早实施针对临床医学生的“早临床”活动,其临床专业活动覆盖率达100%。活动要求临床专业学生暑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大一能够基本了解卫生机构运行框架;大二能够深入科室学习观摩并进行简单地医疗服务;大三能够独立从事如问诊、查体等常规的医疗活动。通过对各年级临床学生的调查,有超过90%的学生认可“早临床”活动的必要性,这也体现了该活动在学生中的响应程度较高。但是由于“早临床”活动在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时间均较短,缺少实施经验,西南医科大学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早临床”活动推广力度不够。通过对还未参与“早临床”活动的大一临床学生的问卷显示,有79%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该活动的具体形式及目的。而针对另一部分对“早临床”活动有所了解的大一学生的问卷显示,其中64%的学生是通过已经有过“早临床”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了解“早临床”活动。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针对学生“早临床”活动的安排时,学校没有举办过专门的讲座或发放过专门的学习手册告知学生“早临床”活动的形式及其目的。许多辅导员对于“早临床”活动重视程度也不够。同时,通过对西南医科大学教师的调查显示,仅有30%的教师能够经常在教学工作中提及“早临床”活动。

(二)“早临床”活动开展时间过早。西南医科大学针对临床学生大一学年的课程设置是以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基础课程为主。通过对学校教师的问卷显示,62%的老师认为,临床大一学年学习的主要是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实际联系较小,到临床见习意义不大,且可能妨碍临床工作。同时通过对已参加过“早临床”活动的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显示,67.8%的学生认为大一学年暑期进行的“早临床”实践对自身帮助不大,主要是由于医学理论知识薄弱,对很多疾病认识不到位。

(三)对学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充分。通过对已有“早临床”实践经历的学生的问卷显示,有50%的学生所到的医院并没有系统的安排“早临床”活动的流程,存在随意安排科室,随意指派带教老师的现象。甚至有10%的学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医院出现了针对见习学生收费的情况。平均有48%的学生在“早临床”活动期间,其带教老师很少讲解临床知识,多是安排跑腿送文件的工作,这种情况在大一学年暑期参加“早临床”实践活动的学生中比例达67%。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工作的忙碌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早临床”活动近年才开展,其活动的安排显得尤为不完善。

二、提升“早临床”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应加强关于“早临床”的宣传和部署。学校应定期举办关于“早临床”活动的专题讲座,尤其是针对大一临床学生,要系统全面的讲解,同时应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早临床”活动的学习指导手册以及实践医院“早临床”活动实施细则。号召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补充与“早临床”活动相关的内容。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到临床多看、多动手的观念,而并不是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明确实践医院及带习医生的职责,使“早临床”活动真正达到实施目的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可将“早临床”活动推后到大二学年暑期开展。学校可以通过提前临床相关课程的学习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但始终大一学生所能接纳的东西不多,自身理论知识有限。同时学校针对大一学年临床学生“早临床”实践活动的要求主要是了解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框架,而当今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安排过多的大一临床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早临床”活动,有可能妨碍临床工作。了解医疗机构运行框架的要求完全可以与大二学年的“早临床”活动的要求相合并。

(三)应加强与医院的沟通。学校在针对学生暑期进行“早临床”活动的问题上,应该多与医院沟通,提高医院合作的积极性。而且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医院“早临床”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学校还可以采取多到医院检查,制定学生“早临床”考核标准等措施督促“早临床”活动的顺利实施。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生教育是“回顾性”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纯地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转移,而“早临床”教育是“前瞻性”学习,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相比于学校开设的一些理论课程,“早临床”活动这种实际的进入临床工作环境的方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对临床学生将来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也更加有益处,更能体现教育“知,情,意,行”的理念,对于临床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我们针对临床一线执业医师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超过60%的临床执业医师认为自己带教的临床学生在结束“早临床”实践活动时在其责任感、学习兴趣、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都有提高。“教学相长”的意义也在“早临床”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一些非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真正带教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种“早临床”活动使得一部分基层医院的医生有机会带教学生,这使得他们在给学生讲解临床知识、演示临床操作的同时,既提升自己的临床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其严谨的医疗作风。

总之,“早临床”活动这一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举措是我国现行体制下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此次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临床学生表示“早临床”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对医学的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对于增强其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助。“早临床”活动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实习或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储备必要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地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早临床”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今后,也必将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翠兰,汤曦,邓依凡,等.在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实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