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创新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众所周知,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便是最有力的佐证。学生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刻苦拼搏、坚持不懈地奋斗,一定能成为某行业的专门人才,所以,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材,生生都有作为”的全面人才观,对每一个小学生都抱有希望和期盼,从而让学生深深感悟教师的期望,感知教师的亲和,体验教师的良苦用心,激发其潜在的成才欲望。

二、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一定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教师平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加强反思与总结,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向学生学习,向群众学习。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来积累。

三、加强集体教研,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团队作用

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确定一个主讲教师,就上一周教学中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效果等作论述和总结发言。并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习题的编排等方面进行主讲,然后全组教师进行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定出大致方案。教师根据学科组的方案,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四、创新学习方式

在中小学课程中,有许多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但它也有固有的缺点、弱点,尤其是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不够,需要有其他学习方式相补充,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我们需要摒弃的绝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就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存在能普遍适合于不同学生和不同学段,并足以使所有学生都去追逐的方式方法。这正如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你首先可以判断这是假药,因为任何好药都需要对症,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五、强化个案教育

个案教育是以个案研究为前提和基础,以教育原则为规范,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并且有与之相对应的保障内容,使教育研究、常规工作、教师管理融为一体,实现全面、和谐、生动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操作体系。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个案教育,养成记录学生个案教育的案例、方法、途径等,不断提高个案教育的水平,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玩的特性,充分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编一些舞蹈动作并表演出来,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其他学科的融入也对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美术、文学等也可以融入自然、生物、数学等,使音乐的教学真正做到多学科相融的创

(三)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尊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方式一直都是“教唱”的模式,使得音乐教育很难达到预计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问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基础通常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保障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但传统的“教唱”音乐教学课堂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纪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属于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拥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所做出的创新和大胆想象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在这一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也是为了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总会显得非常的活泼好动且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他们也正处于智力增长的阶段,认知能力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发会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予以适当的利用,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想象能力,并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是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唱”,是的音乐课堂明显会显得单一无聊,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促进智力的开发,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而且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依照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寻找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微弱的帮助。

一、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说,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

四、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

1.教学目的要创新,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道理应该贯穿到整个教育界中,每一个教学学科中,做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教学过程要创新,也可以说是教学手段和模式要创新。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纯靠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来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从练习中掌握知识。

3.教学方法要创新,这个主要是针对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点讲解,可以将“讲”变为“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一个知识点讲完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等,让其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围着着教学的知识点转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程序要创新,这就是指整个课堂的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直接说翻到书xx页,今天我们讲xxx内容,然后就开始板书、讲解、练习题等。这种教学程序在现阶段的改革要求下,也需要创新。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更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入,比如“老师家里有一只兔子,雪白雪白的可乖了,今天早上老师去喂它的时候,突然从门外又跑来了三只兔子,一只灰色的、一只黑色的还有一只居然是粉色的,他们一下就跑了进来,哎呀,老师现在都不知道我一共有几只兔子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老师一起数数啊”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的教学。

二、学生学习的创新

刚才在教师的创新方面曾说道,教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将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一个好的学生他一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个合适的好的学习方式,需要开发学生的自身的创造力和锻炼他们的创造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死记硬背、做题就套公式等,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融合在里面,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掌握的时间非常短,过一段时间不用或者学习到新的知识后,就会遗忘掉以前学习的知识。这种情况等于教师教了也当做没教,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所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创新,但是这个学习方式如何创新呢?这需要教师针对吗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和创造一个结合自身特点的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轻松自如的应对。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创新,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的更多,学的更好,学的更轻松。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创新,整个评价体制也需要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看学生周考、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的成绩来定的,但是这种评价的方式在某些时候某些学生的身上,并不能够体现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一定会全面的掌握,有可能某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最好,比如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在三角函数的运用掌握上非常的好,但是几何运算相对弱一些,另一个反之,当考试中三角函数的内容比几何运算的内容多的时候,自然第一个学生的成绩就会高于第二个学生,这也自然不能够代表第二个学生对整个数学的学习能力都弱,只能够表示他在三角函数的掌握上相对较差而已。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够因为成绩不好就认为学生整个学习都不好,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对学生的薄弱点再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的明白自己哪个地方弱,该弥补哪里。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师生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如何发挥“两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平台”,是激活“两主”积极作用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还涉及到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改革。本文试就如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及创设新课引入的"情境",谈点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师生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如何发挥"两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平台”,是激活“两主”积极作用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再创造”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催化剂。

1.热爱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调查表明,如果教师“喜”优“厌”差,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厌恶该教师认教的学科;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厚爱他们,提问、板演、发表个人意见、个别辅导等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像太阳一样撒向每个孩子,在他们的心目中切实建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使他们感悟到教师像妈妈一样“慈祥”,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