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M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401-01

1、引言

根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进行资金测算与效益分析。资金测算是测算土地整治投资规模,测算实现规划目标的投资总额,进行土地整治筹资渠道及潜力分析;效益分析是从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测算区域土地整治带来的效益价值,全面科学地评定土地整治综合效应。

2、资金测算与效益分析

2.1 资金测算分析

(1)资金需求

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所确定的土地整治项目,测算土地整治规划的投资需求。

测算的基础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情况,采用统计分析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土地整治的投资需求。

(2)资金供给

根据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渠道,分为政府统筹土地整治资金、可带动的其他涉农资金和社会可投入资金,测算土地整治的资金供给量。

测算的基础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过程中资金供给情况,采用统计分析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不同投资结构(政府直接投资、带动其他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土地整治的资金供给量。

2.2 土地整治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指标分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大类。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增加率、新增耕地率、粮食产量增加率、就业(供养人口)增加率、道路通达增加率、水利设施利用增加率、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增加率、复种指数增加率。

经济效益评价基本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投资、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产值增加率、基础设施运营成本、静态投资收益率、人均收入增加率。

2.3 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根据确定的规划目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参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溧水区土地整治规划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

3.1 资金测算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资金测算的任务是预测土地整治投资规模,测算实现规划目标的投资总额,进行土地整治筹资渠道及潜力分析。

3.2 资金测算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可行性。开展土地整治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情况的研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规划,切实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进而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有利于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必须以科学基础做支撑,通过对影响土地整治投资与筹资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从资金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从而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

(3)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合理性。根据溧水区不同街镇的社会经济条件、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和方案,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测算土地整治规划投资,在时空上均衡分配土地整治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有利于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合理性。

3.3 资金测算分析

3.4 资金测算方法

资金需求测算主要是按照不同整治类型,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估算土地整治单位面积的投资,通过系数法进行修正,并对各分类型土地整治类型综合加总。

3.4.1分类型综合加总法

分类型综合加总法用于测算区域内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这种方法结合规划目标,参照有关调查数据,按照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废弃土地复垦、宜农未利用地开发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投资并加总,得出土地整治方案的资金需求总规模。

测算步骤:

(1)根据各区域物价指数、最低工资变动情况及土地整治难度,确定该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标准。

(2)测算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

(3)将各类型土地整治潜力与投资标准相乘,得到各类型土地整治资金需求规模。

(4)将各类型的土地整治资金需求汇总,得到区域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

3.4.2系数法

系数法一般用于测算省级、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

测算步骤:

寻找与规划项目相类似的典型项目及其投资量。

测算规划项目相对于类似典型项目的规模倍数。

依据项目配套设施的工程量和工程难易程度与已知类似项

目相比较的结果选取常数,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大的去上限。

测算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

估算公式如下:

Y=AXn

式中,Y为项目估算投资(万元);A为已知的类似土地整治项目投资(万元);X为规模倍数,等于规划的项目规模除以已知的类似项目规模;n为常数,一般取0.8~1.2。

3.4.3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

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方法一般用于测算市级、县级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求。测算步骤:

(1)测算土地整治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分地貌类型和项目类型在本地区或类似地区选择已完成的典型项目,分别测算出各类型土地整治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额。

(2)估算项目投资量。根据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水、电、路等)、对外交通、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对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进行修正,再根据规划的项目规模计算出项目投资量。

(3)估算总投资。根据规划目标,分别计算土地整治各项目投资量,汇总为总投资量。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思路

根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对于投资体制改革我们要抓住一条主线,四个重点。一条主线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个重点:一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二是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四是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进程。

与以前的投资体制对比,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将企业投资的管理与政府投资的管理方式分开。

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企业投资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从公共管理角度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区别两者的依据是《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特大企业集团批准中长期建设规划后,项目都可备案。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要严格管理,继续实行审批制,对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项目要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特殊项目还要批准开工报告;对投资补助、转贷、贴息的项目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项目本身要办理核准、备案或下级政府审批程序)。政府投资非经营项目实行“代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咨询的业务,打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一家垄断的局面,采取短名单竞争方式。

明确报国务院核准、审批项目的依据是《报国务院的目录》。

自然垄断性项目、有限布局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业主招标。

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投资管理权限,以及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投资管理权限。

改进宏观调控方式。将行业专项发展建设规划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建立科学的投资准入制度。

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企业投资监管体系。

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

建立健全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企业投资体制改革

(一)企业投资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政府对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制度主要还是沿用的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虽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使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投资主体。

对企业投资管理重事前审批、轻事中和事后监管,如果说事前审批是取代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是“越位”的话,忽视监管则是政府管理的“缺位”。投资监管的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比较普遍。

国有企业投资的责任约束机制仍然有待完善,国有企业投资“软约束”,使企业具有盲目扩张、盲目投资和盲目建设的冲动。

(二)企业投资体制改革的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改革方案提出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取消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分别管理的体制。落实企业投资的决策权,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目录》内的项目实行核准制,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制。政府主要从宏观和项目外部环境方面来核准项目是否可行,通过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资源使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引导企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企业投资的核准制

1.核准制与审批制的区别

对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分别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是此次投资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核准制和审批制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

在传统的投资体制下,对于所有的投资项目,不分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改革以后,审批制仍将存在,但审批的对象有了很大变化,只严格局限于政府投资项目。根据测算,今后只有10%左右的项目要继续实行审批制。

实行核准制的关键是要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投资体制下,政府在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方面。这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在企业所有者的地位、代替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实行核准制,就是要把这些内容全部交给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对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的外部性影响进行核准,不再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内容。

2.核准项目的范围

政府仅对企业投资建设《目录》内的项目进行核准,其中,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专门规定的项目按有关法规或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投资项目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等投资补助的,政府有关部门只批准资金申请报告。公路建设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按不同情况区别,凡不是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仅是政府财政性资金的,不能算企业投资。列入《目录》应是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目录》是相对动态管理,目前执行的是2004年本。《目录》可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增减《目录》规定的范围。

3.核准制的实施机关

《目录》中明确了实施核准的行政机关。核准机关包括国务院(《目录》中的四个项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1927号文的《报国务院的目录》)、在《核准办法》中,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是指各级地方发展改革委(计委)和地方政府规定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经贸委(经委)。其中未特指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由省级地方政府确定在哪一级政府核准。属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仅涉及三种项目:中央部门直属单位的限额以下的铁路、机场、社会事业项目,是因这些部门仍有直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原来大企业集团的审批权相应取消了。

4.核准项目的程序

核准属于行政许可事项。《核准办法》规定了企业(包括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目录》内的项目,要报“项目申请报告”及“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应附的文件,其中将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和资源利用初审意见、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等作为前置审查条件;申报的程序依然是,中央管理企业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投资建设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并附项目所在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的意见。其它企业不能直接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或国务院,应经项目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初审并提出意见,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深度应相当于过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暂行办法》根据《行政许可法》设定了严格的办理程序和时限;受理不受理都要告知,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在进行核准时要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涉及其它部门职能的项目,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也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申报单位,说明理由。

5.核准的条件及效力

项目核准机关主要审查的条件是:

(1)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2)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4)地区布局合理;

(5)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

(6)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7)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8)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9)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项目申报单位凭项目核准机关出具的项目核准文件,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矿产资源开发、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方面的手续。

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自之日起,在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申请延续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四)企业投资备案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精神,切实做好备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备案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1.备案项目的适用范围

企业投资项目,无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除列入《目录》中或国家另有规定的,一律实行备案制,由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这里的属地是指项目建设所在地。境外投资项目中提到的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备案是例外。石油、天然气项目也应征求地方意见。

2.备案制的必要性

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真正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的关键所在。认真做好备案制工作,有利于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的投资动向,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对投资运行进行监控;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有利于及时投资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备案制的性质

对于企业投资项目而言,备案制将是今后的主要管理方式。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既不同于传统的审批制,也不同于《决定》中所规定的核准制。与这两项制度相比,备案制的程序更加简便。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应是事前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项目备案,只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标准、是否属于政府核准或审批而不应进行备案等内容。除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如地区发展规划、环境污染容量、当地资源(包括土地、水源)状况等,制定较为详细的投资准入标准。对于合规的项目,必须予以备案,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原则上没有自由裁量权。对此,须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在实行备案制的过程中,既不能以备案的名义进行变相审批,也不能放任自流、使备案制流于形式。

企业投资备案制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对主要行业和产品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资源使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劳动保护标准等等一系列规范,引导企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我认为备案应是企业做完可行性研究之后。

4.方便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网上备案确认,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还应考虑进一步简化;地方政府不得歧视外地、中央企业;应当主动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工商管理、海关等部门做好衔接和沟通工作,方便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由于企业投资备案手续相对于上述行政许可手续比较简单、成本低,因此,我们建议企业投资备案在土地、环保等其它审批之前办理。已办理备案手续的项目,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投资主体和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应当重新备案(或改为核准)。

5.利用备案为投资宏观调控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做好具体备案工作的同时,应对所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投资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材料,以做好社会投资的监测工作,为投资宏观调控服务。无论是准予备案的项目还是不予备案的项目,均应向社会公开,方便企业和个人查询,以指导社会投资。

(五)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

1.方案设计的思路

过去的审批制程序繁琐,效率不高,特别是没有完全落实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大型企业集团改革试点,鞍钢、宝钢等企业在几年前曾试行,企业编制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规划中的项目不再报政府审批。在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时,大型企业集团极力推行这一做法,《决定》给予采纳。

2.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界定

根据《决定》,享受进一步扩大投资决策权的企业,一是要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属于特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制定的管理办法拟考虑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等界定。

3.具体操作中的问题

由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编制难度较大,政府批准规划可能比核准单个项目要费时、费力,因此,是否采用这一条,可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行选择。建议对具体地域内的大型煤电联营项目、水电的流域梯级开发项目、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分期建设的大型开发项目,可以在批准开发总体规划后,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分期建设,只办理备案手续。

(六)积极鼓励社会投资

1.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

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

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可考虑由政府出资事先做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由中标企业付费,以节约社会成本。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在进行核准、备案时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

三、政府投资体制改革

(一)当前政府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资范围过宽,基层公共投资不足

政府既安排公益性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的投资,还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延伸,承担一部分以赢利为目标的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基层政府对教育、医疗防疫、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反之又使企业不得已承担了办社会的职能,从而加重了企业负担。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责权不明

中央与地方的投资事权划分不清,事权与财权不对应,严重影响了政府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效率。

3.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政府投资的决策程序尚不完善,专家咨询的科学决策及公众参与的民主评议都有待制度化。

4.建设实施管理不严格,专业化水平不高

使用单位自管自建,专业化水平不高,超概算、超标准是普遍现象;资金使用方式不够明确、规范,浪费资金、挪用资金常有发生。

5.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有待建立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人人插手,出现失误无人负责,没有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6.政府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实际上,政府投资的法规特别是中央政府一级几乎是空白。

(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决定》对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只是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其主要思路是对政府投资要严格依法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根据《决定》规定的原则、精神,起草《政府投资条例》和《中央政府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中央政府预算内投资补助、贴息管理办法》。政府投资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

《决定》中指的政府投资是各级政府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的投资,但不包括国防、军工范围。《决定》中对政府投资的范围规定的比较原则。《决定》没有明确讲政府投资要从竞争性领域推出,但提出,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企业不要办社会,政府也尽可能不要办企业。这应是今后各级政府安排投资时要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2.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事权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应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涉及跨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实施再分配政策,实现各地区最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等等。相应地,地方政府的投资事权就是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一级地方政府也负责本地区最低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等等。

3.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首先应体现在投资需求的决策上。由于政府投资是公共资金,容易出现争要积极、投资无度的现象。部门利益和部门需求成了决策的出发点,行政权力也常常会介入决策过程之中。加之决策中的公开性、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许多工程项目决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进行充分的论证研究,匆忙立项,出现“形象工程”、“首长工程”、“政绩工程”、“三边工程”和“钓鱼工程”就不足为怪了。

今后,决策过程委托的咨询评估不能由一家机构垄断。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了选择咨询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已于11月1日起实施。还需建立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制度。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出台之前,应首先作到政府投资项目公开制度,即已批准的所有项目,只要不涉及保密,都要向社会公开。

4.规范政府投资计划管理

当前,政府投资计划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一是忽视了中长期专项建设规划对投资项目的指导作用,二是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严重滞后。今年审计署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初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只有60%多。对此,在研究制定《中央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时,要研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的概念,库内的项目按前期工作进度动态排序,只有成熟的项目才能列入预算内投资年度计划。预算内投资年度计划本应是支付计划,是当年要完成的投资。如果项目前期工作深入,能作到按招标结果安排计划,同样的年度总规模,可能可以多安排一些项目。由于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大量资金计划是下半年才下达,长此下去,会使年度预算内投资计划由支付计划演变为资金承诺计划。

5.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首先,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划分,原则上按照事权和“谁投资、谁决策”来划分。其次,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的项目审批权限划分,也要按照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和事权划分。关于项目审批,《决定》中明确政府投资要针对不同的资金类型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6.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西农垦;园区开发;新兴工业园;土地规划;农垦园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05-05

在广西农垦工委、农垦局、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在新兴农场党委带领和农场职工干部紧密配合下,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主体新兴开发建设公司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和建党90周年、建垦60周年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用赶超跨越行动来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良好开局。

1园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1.1经营总收入逐年提高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全社会经营总收入为76.69亿元、98.85亿元、120.463 亿元,年平均增长21.45%。

1.2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30.47亿元、38.20亿元、45.99亿元,年平均增长21.82%。

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强

园区2009~2011年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0.016亿元、21.678亿元、25.0235亿元,年平均增长10.39%。

1.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断刷新

园区2009~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为18.74亿元、19.178亿元、22.348亿元,年平均增长11.9%。三年开工项目共57个,竣工投产项目共38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公司已成功投产,总投资约16.5亿元的柳工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项目——“柳工—康明斯合资生产发动机项目”将于2013年第一季度竣工投产。

以上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区局每年下达的目标任务,新兴开发建设公司也因此从2007年开始连续五年获评广西农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或“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评为广西农垦“度企业管理进步单位”;2010~2011年先后被评为广西农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佳案例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新兴农场党委“先进党支部”等。

2主要的做法与经验

2.1绘制蓝图,规划先行

2007年农垦集团公司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为新兴园区编制了一个概念规划,但这个规划与地方政府的规划尚未对接,按有关规定应当与地方规划对接并获批准后才能够实施。所以,我们及时启动了广西农垦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与柳江县新兴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衔接、修编和调整工作。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9月正式批复了《广西农垦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修编)》(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6.21平方公里,规划控制用地规模28.23平方公里)。之后,我们又马上启动园区详细性控制规划的编制,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批复《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共3.87平方公里)。以上两个规划的批复,为加快新兴产业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4月完成《新兴小城镇产业园区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正在报柳江县人民政府审批,《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三区制性详细规划》约2400亩以及一区以北、农场场部以南片区规划约930亩共约3330亩也正在编制中。同时,完成了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约2200亩及新兴小城镇产业园区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约2000亩共约4200亩建设预留用地的调整修编工作。

2.2创造性开展土地农转建工作

几年来,新兴开发建设公司在农垦局、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垦局相关处室的支持下,不断与县政府、国土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有关国家土地政策,熟悉掌握办理程序,灵活性、创造性的开展园区土地农转建工作,通过大家不懈努力,共完成农转建用地1571.567亩,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已上报国土资源部、区国土厅待批农转建用地2058.232亩。主要做法是:一是利用完善新兴园区配套项目列入城镇批次完成农转建用地1010.248亩,如柳州机动车大卖场及物流仓储项目(600.021亩);四方片区商住配套项目(378.267亩);废糖蜜(桔水)罐仓储物流项目(31.959亩)。二是通过重点项目包装,争取列入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的途径,办理土地农转建指标。如我们利用广西农垦新兴国际汽车零配件标准厂房项目列入2008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完成农转建用地561.3195亩;列入2010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搬迁企业回建项目用地733.732 亩已上报国土资源部待批中;列入2012年自治区重大统筹推进项目广西康明斯年产14万台工程机械发动项目550亩已上报区国土厅待批中(已取得30%的农转建预支指标)。三是利用增减挂指标办理农转建用地。2011年我们争取到增减挂指标774.5亩(其中农垦局300亩、柳江县474.5亩),我们利用柳州宇翔汽配项目和花红药业项目进行包装开展前期工作,目前有关报批材料已上报区国土厅待批中。

2.3项目建设,重中之重

从公司和筹备处成立之日起,我们就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支撑,非常注重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和入园项目的投资建设。2007、2008年,主要以新兴工业园老园区560亩回购地、385亩三角地柳州机动车交易城的基础设施及近20个入园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主。2009年底正式启动规划占地9.6平方公里的四方片区一、二区部分约2500亩土方平整、路网、供水主管、排雨污水主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入园项目——如柳石路以西100亩“紫域·白莲国际城”商业办公住宅配套项目、四方片区东板块460亩新兴国际汽车零配件标准厂房项目首批13家入园企业厂房、四方片区西板块1010亩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企业搬迁回建项目及378亩商业住宅配套项目、新兴工业园恒业路以西550亩柳工—康明斯合资生产发动机项目等重要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同时,之前近百家已投产入园企业的大量续建、扩建、改建项目也按计划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做了直接、巨大的贡献。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范文第4篇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景区(点)建设滞后,旅游产品弱、散、小,吸引力低,成为制约揭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发展旅游经济这个中心,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几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很大突破。到2004年底,全市旅游招商引资签订合同的项目有9个,计划总投资14.91亿元,有力地解决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到2004年底,全市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共有6个,计划总投资11.81亿元,到2004年底,累计投入资金5.5535亿元。其中,揭西黄满磜瀑布旅游区,计划投资6600万元,去年投入资金1470万元,累计投入总资金5550万元(2002年以来省旅游扶贫资金250万元),完成了通往旅游区18公里水泥路、7公里路基、2座山门、2公里景区步道、2500平方米停车场、观景台、调节蓄水坝清基和征(租)用山地等工作,现景区上游调节池大坝、停车场、旅游接待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八月底竣工,九月份开业;揭西石内河漂流旅游区项目,计划投资4500万元,去年投入75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35万元,首期工程已峻工,投入使用,正在计划开发建设石内河冰川石臼科研旅游和石内河上游旅游自然生态观光度假项目;揭西京明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3.9亿元,2004年投入4275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595亿元,其主体建筑项目度假村现已开业,娱乐中心、总统别墅、小动物园、人工湖、商贸中心大楼、茶文化研究中心及其它配套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从五经富引温泉水到旅游度假区开发休闲温泉功能区已动工兴建;揭东龙尾明月湖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1.2亿元,现累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完成了旅游详细规划、7公里路基、蓄水坝和15万株绿化林;市区神港公园,计划总投资1.3亿元,2004年投入25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700万元,首期工程已峻工,投入使用;市区榕江大酒店商业中心,计划总投资4.3亿元,已投入1.87亿元,目前主体建筑已完成,进入全面装修阶段,计划2005年8月份以后试业。这些项目的建设投入使用,将使我市旅游业有一个大的改观,也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揭西京明旅游度假区自2003年1月1日开业以来,人流络绎不绝,2004年共接待过夜游客15835人次,旅游营业收入906万元,今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51837人次。该项目共解决就业近500人,有效地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揭西黄满磜瀑布旅游区建成后,将与周边景区形成旅游圈,据调查论证,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以上,解决当地农民就业200人以上,并带动周边四个乡镇15万人脱贫奔康。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促发展。一是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定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加强规划工作,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建设。各重点项目都十分注重景区的具体规划。如揭东明月湖旅游度假区在未开发建设之前,先请省规划专家进行详细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进行建设,确保有序开发。

(二)加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策划,提供优质服务,主动招商引资。如针对揭西五经富温泉度假区因土地问题无法开发建设,但其温泉资源又相当丰富的实际,市旅游局和京明度假村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决定从五经富引温泉水到揭西京明度假村开辟温泉功能区,既利用了资源又丰富了京明度假村的旅游项目,一举两得,现该项目已在设计中。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印制旅游招商资料大力宣传,组织力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广泛进行招商引资,特别是针对我市是新建市,地方财政困难,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没法投入资金的实际。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外资、民资投入。目前6个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累计投入的5.5535亿元资金,除省拨给旅游扶贫资金250万元之外,其余资金都是外资、民资。

(三)抓旅游扶贫有效带动资源开发建设。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在加快产品开发建设、拉动社会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引导效应非常明显。自2002年以来,省政府决定每年拨出3000万元的旅游扶贫资金,扶持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我市的揭西黄满磜瀑布旅游区、惠来客鸟尾石笋奇观旅游区被批准为旅游扶贫项目,二个项目的开发建设证明,省政府旅游扶贫的决定,对推动贫困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山区群众就业,带动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改善环境,推进贫困地区脱贫奔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揭西黄满磜瀑布旅游区利用省250万元扶贫资金修建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从而引进深圳投资商5500万元的投入,有效促进景区的开发建设。

(四)加强对已开工建设的景区(点)工程的跟踪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市旅游局经常组织专门力量对现正在建设的揭东明月湖度假区、揭西黄满磜瀑布旅游区和市区榕江商贸中心等项目进行指导、服务、检查、督促,保证这些项目都能按规划中的项目进行建设。

三、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各地应培育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战略,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设立高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形成上下呼应,左右联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格局,为统筹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投资;企业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21-02

一、税收筹划的客观性分析

税务筹划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得到法律的认可。英国上议院议员于1935年就针对税收筹划提出:“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谋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税务筹划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纳税人理财、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税务筹划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其功能和作用不断为人们认识、接受,并受到重视。但在税收筹划定义上,国内外的表述不尽相同。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编著的《国际税收辞汇》一书中,税收筹划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物活动的安排,最终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1]

印度税务专家 雅萨斯威在 《 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中称:“税收筹划是纳税人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2]

在《税收与企业战略:筹划方法》一书中,经济学家麦伦·斯科尔斯认为税收筹划不是单纯的税负最小化,而且在实施最大化税后利益的决策规则时要考虑税收的作用,考虑所筹划的交易对交易方的税收影响:显性税收\隐性税收和税收顾客,以及执行各种税收筹划的战略成本[3]。

尽管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有所不同,但税收筹划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

首先税收筹划是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需求。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最终目标是追求其价值最大化,而通过税收筹划,可以降低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最终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其次税收筹划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需求。政府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机理是:对不同的经济行为设置差别税负,引导逐利的企业为了获得税收利益而做出政府所期待的决策,从而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的节税行为是政府支持鼓励的,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基础。如此,政府既赋予了企业进行节税的权利,也在税法中为企业的节税行为提供了筹划空间。最后是相关税法漏洞的存在。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法律体系将在实践的检验中得以完善,虽然避税并不是政府政策所引导的,也不符合税法的主观意图,但其并不违反法律法规,政府对付避税的主要措施是不断完善税法,堵塞税法漏洞。

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1.降低纳税人的税收成本,保留企业税后收益。企业纳税金额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本期的税后利润,作为净利润的减项,税收越高,则企业净利润越少。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弹性规定,采用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法,对涉税的会计事项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税收降到最低,就可实现企业的净利润最大化。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企业的税收筹划需要高水平的财务会计人员和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对企业的所有的财务事项进行综合把握,合理地组织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并科学地处理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

3.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正确、有效的进行税收筹划,需要对国家会计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有较好的把握,通过税收筹划不仅可以享受减免税等优惠,还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文明纳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筹划为纳税人节税提供了合理、合法的渠道,从客观上降低了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的可能性。采取偷税、抗税、漏税等违法、减轻税负的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仅要承担法律制裁的风险,而且若被发现,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使企业的商誉蒙受损失。

4.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税收筹划不违反国家税法规定,但并不是所有的税收筹划方式都是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的。税收筹划是在对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之后的运用,由于在不同的时期,税收法律法规可能存在覆盖面上的空白、衔接上的间隙和理解上的模糊处等,这也就直接造成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缺陷、不足和漏洞。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充分地反映了纳税人的筹划意图,揭露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促使财政局和税务局尽早发现现行法规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加快税收的立法过程及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相互协调与衔接,进而依据法定程序对其进行更正、补充或修改,最终完成对会计法规和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5.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虽然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短期内的税收额可能受到影响,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资本积累,增加营业额,从而上缴给国家的税款也会获得同步增长,对国家税收有积极影响。

三、税收筹划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1.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除了要考虑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点和税制差别也应作为考虑的重点。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跨国投资,均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节税利益。从全球范围来讲,企业可以选择国际避税港、避税国进行投资。国际上有三类避税地:一类是没有直接税的纯“避税地”,如巴哈马、开曼群岛;二类是普通避税港,这里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特别优惠,如新加坡、牙买加;三类是对经营者提供某些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加拿大。跨国公司就常常在此设立公司(甚至是信箱公司),用来转移高税区的利润,进行国际避税。在一国范围内,企业可以到税率较低的地区进行注册,中国区域间税收差异较大的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和旅游度假区,现在又有“大西部”,国内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利用区域优惠政策选择注册地点。

2.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税收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中国现行税制对投资方向不同的纳税人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在确定投资方向时一般可先在生产性企业与非生产性企业中进行选择,再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选择。生产性企业与非生产性企业的税收差别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上,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一般都能享受减免征税的优惠,而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则得不到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照顾。在生产性企业中,国家对农业、环保、基础性行业、高科技、第三产业有较多的优惠,企业可以向这些行业挂靠,以享受优惠的低税率甚至零税率。

3.投资形式的税收筹划。由于取得收益就应纳税,而多种形式的投资收益的税收负担又不一定相同,这就造成即使投资收益率不同,不同投资的税后所得也会不同。所以,对投资形式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按投资方式分类,投资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对经营资产的投资,即通过购买经营物资,兴办企业,掌握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从而获取经济利益。间接投资是指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此时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投资收益的大小和投资风险的高低,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则不被关注。一般来讲,进行直接投资应考虑的税制因素比间接投资要多,由于直接投资者通常对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较为关注。而间接投资一般仅涉及所收取股息或利息的所得税及因股票、债券资本收益而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等。

4.出资方式的筹划。不同的出资方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角度也不同。按资产的实物形态,出资方式可分为以有形资产出资、以无形资产出资和以现金出资。企业常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出资,其原因在于:以有形资产出资设备的折旧额及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可以在税前扣除,削减企业应税所得额;其次,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出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方法的不同会导致高估资产,这样既可以节省投资成本,又可以多列折旧及摊销费而减少企业所得税。按期限的长短,出资方式可以分为分期出资和一次性出资(一般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企业一般应选择分期出资,因为分期出资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尚未到位的资金可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其利息支出可以部分在税前扣除,有一定的筹划空间。

5.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中的税收筹划。固定资产投资的筹划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做文章。折旧的减轻税负作用被称为“税收挡板”,要尽可能地增加折旧额,就应在资产评估或资产入账的时候未雨绸缪,对于固定资产价值一定要足额入账。第二,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税制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购进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相当于折旧额仍作为增值额课税。而国际上普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即对于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一次性扣除,这样就减轻了当期的增值税额。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国际化趋势,实现消费型增值税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能准确地预测国家税制改革的时间和方向,合理地筹划固定资产的投资时机,可以使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额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李珍萍.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0):3-5.

[2] 师大伟,尤冰,张东杰.浅谈税收筹划的涵义和特点[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5):55-57.

[3] 刘巍.由税收筹划弓发的博弈论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5,(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