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范围经济 多元化投资

一、范围经济概念界定

界定范围经济概念是研究所有范围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概念由Panzar和willig(1975)首次提出,是指当一个企业从专攻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即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的时候,其平均成本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形态。自此之后,理论界掀起了范围经济的研究热潮。钱德勒(Chandler,1980)把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经销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国内学者周天勇(2005)则在引入时空因素的前提下区分了厂商范围经济和区域范围经济,他认为当一种产品由一个厂商多个地点的多个工厂贴牌生产,其成本如果低于多个厂商生产时,也应当称之为范围经济。

由此可见,范围经济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扩大其经营范围,由生产单一产品或提供单一服务发展到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时,其成本得到降低、利润得到提高、效益得到提升的经济效应。其与规模经济及集聚经济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被用于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规模经济多用于解释一个企业在某一产品或某一行业的规模扩大所导致的效益增加,范围经济多用于解释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所导致的企业效益增加,而积聚经济多用于解释企业的区位积聚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一个企业是可以同时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积聚经济效应的。

二、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

从本质上来看,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剩余资源(闲置资源)原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不经济性,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而避免了内在外部经济。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范围经济之所以能够产生,首先表现在企业对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钱德勒(Chandler,1980)认为联合生产经济(即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减少很显著,其成本利益来自于用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制成材料,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Panzar和willig(1981)指出,范围经济来源于分享的投入(Shared in-puts)或分享的准公共投入(Shared quasi-pubIic inputs),即一种投入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对其他产品的生产也有帮助。Goldstein和Gronberg(1984)认为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的范围经济隆,衣赖于资源或投入的未充分利用。

2、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范围经济还产生于对诸如技术、管理等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Teece(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包括技术上的诀窍和管理上的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The common and re-CuxTelatuse of proprietary know-how)”,Prahahd和Hamel(1990)称其为“核心竞争力”。Besanko、Dranove和Shardey(1996)的研究显示,美国许多大型企业的R&D经费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资本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研发密集型企业。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围经济有可能产生于研发的溢出(spillover)效应。此外,范围经济还可能产生于对管理能力的充分利用。我们知道,企业家能力特别是其管理能力、管理经验、经营技能等无形资源不仅体现在企业家身上,而且还蕴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之中。其中大部分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产品,而是具有通用性。换句话说,多个产品能够共享这些无形资源,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对原材料、设备、厂房等有形资源的利用效率(王大树,2004)。

3、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市场的内部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运输成本外,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不稳定性以及时间空间的差异性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间交易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则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一个炼钢厂兼并铁矿厂,实际上就是为了减少经常签订合同所带来的成本,同时还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合法避税。因此,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交易市场的内部化。

4、国内学者对范围经济产生机理的相关研究。范围经济产生于营销网络的共享,尹义省(1997)指出,即使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也需要一定规模的营销系统。当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进行相近产品的营销时,通常不需要增加投资,或者只需增加少许投资,分配和销售的成本会在各产品中分摊,从而节约流通费用。范围经济产生于价值链间的战略匹配关系,徐二明、王智慧(1999)基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指出尽管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价值链不尽相同,但不同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却可能存在交迭或一定的战略匹配关系,即不同产品或业务的生产经营在这些活动上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协同效应或共享,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基于微观视角,叶华光(2008)认为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核心,管理诀窍的扩展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关键,知名品牌的整合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保证,生产材料的节约效应是创造范围经济的补充。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对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不同的研究结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解释。纵观这些文献,国内外学者对于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的观点是一致的,剩余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技术诀窍、管理技能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无形资源的共享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协同效应对于范围经济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三、范围经济与企业多元化投资

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多元化投资经营已呈上升之势,在当今国际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巨型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都属于多元化经营企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经营与范围经济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企业多元化投资经营为基础的,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是以范围经济为内因的。钱德勒(Chandler,1980)把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和分工及生产专业化联系起来,用实证的方法解释了范围经济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所起的作用。陈章武、李朝晖(2002)从范围经济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探讨了范围经济为企业带来的生产成本、差

异化、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及抵御风险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孙晓峰(2003)剖析了多元化经营的各类模式,指出能否达到范围经济是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彭祖湘(2006)指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既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由此可见,范围经济与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有着必然联系,可以用范围经济解释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现象。正是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才会选择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同时企业也能从多元化投资经营中获得范围经济性。但必须明白,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是一把双刃剑,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其投资、经营战略,这对于企业的司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四、范围经济实证研究

除范围经济的理论研究外,国内外学者还对范围经济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某个行业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经验检验,特别是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经验研究。而在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有CobS-Doughs成本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BOX-COX函数、利润函数等。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泛资产管理;制度评述;现状分析;混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60-03

2012年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一方面,信托业在一片质疑声中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截至2012年底,全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和实现的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47万亿元和441.4亿元,与2011年底相比,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5.30%和47.84%,在信托资产规模上首次超过了保险业7.35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一跃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对于信托业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方面均打破了金融各子行业之间的竞争壁垒,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泛资管”时代。本文对当前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和评述,然后通过统计数据分析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 当前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2012年10月18日,证监会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办法》主要从取消行政审批、扩大资管的投资范围和使用方式、取消双10%的限制、允许转让、鼓励自身办理登记结算等方面对证券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放松管制、放宽限制,使其更有利于客户需求和适应市场情况。这一系列以“松绑”为主题的新法规将推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并提升其在资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11月2日,证监会《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该业务规范要求简化直投子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增加直投业务范围,允许负债经营,也首次明确了直投子公司和直投基金可以参与股权相关的债权投资。以上变化更加符合股权投资行业的市场惯例,为券商直投业务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2012年7月16日,保监会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同意符合一定资质的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委托给符合条件的投资管理人,开展定向资产管理等投资业务。允许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竞争,不仅能通过竞争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还能通过机构间的竞争促进保险资管公司的转型发展。

2012年10月12日,保监会进一步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符合一定要求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境内依法发行的、符合一定要求的金融产品。这一法规扩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拓展了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

2012年10月22日,保监会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将首次实现与银行、证券、信托的对接,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借机逐步淡化保险资管的行业局限。保监会新出台的这一系列规定大大扩展了保险资产管理的业务范围,也为保险资金与其他非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提供了依据。

(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2012年9月26日,证监会修订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该办法已于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此办法,证投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基金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而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可以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券及其他财产权利”,这意味着基金公司首次获准进入PE领域。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证投基金法》)。该办法将于2013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此次修改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将私募基金纳入了调整范围,填补了此前的监管法律空白。《证投基金法》首次将私募基金纳入调整范围,意味着私募基金终于获得合法地位,为将来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监管体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期货公司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2012年5月22日,证监会《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该办法已于2012年9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允许国内期货公司以专户理财的方式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除了能够投资于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外,还可以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票据等金融资产。《期货资产管理试点办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规定了期货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活动:一是期货资产管理试点制度;二是业务规范制度。

这一新规将改变目前期货公司单纯倚靠经纪业务手续费的单一盈利模式,有助于推动期货公司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型,培养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评述

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设立证投基金管理公司就此开闸。2012年5月中旬,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在之前的2005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是中国资产证券化正式开展试点的标志,但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出于审慎,监管机构暂停了资产证券化的审批。这一通知的出台意味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幕终于再次拉开。

二、当前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当前金融业中可从事或实际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行业范围涵盖了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业务正跨入全面发展阶段。本部分将主要梳理和对比当前金融行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目前获批的有,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包含大集合、小集合两种)、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自2012年政策放松以来,券商资管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大增长,创新产品层出不穷。2012年全年,券商资管共计新发了54只创新型产品,其中的量化型产品和分级型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数据可查的48只创新型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4.47%,其中最高收益率为26.24%。2013年以来,券商资管共发行了549只集合理财产品;而2011年同期仅有不到60只产品。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按照保监会的新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私募产品开闸,包括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和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刚刚起步,保监会新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大大扩展了保险资产管理的业务范围,也为保险资金与其他非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提供了依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必然很有潜力,这与发达国家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公司主要从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为特定的多个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等资产管理业务。基金公司产品投资的领域也根据产品性质不同而涵盖了包括期货衍生品在内的所有金融市场产品。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行业已开展业务的7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6 225.52亿元。其中,管理的非公开募集资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特定客户资产)规模为7 564.52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20.88%;公募基金(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规模为28 661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79.12%。

(四)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当前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主战场。据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超过3.16万元,募集资金规模流量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中国新兴的财富管理工具之一,其市场规模超过了证券投资基金(约3.6万亿)、信托产品(约7.5万亿)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近万亿)等的募资规模,已经成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的另一个资产管理亮点是重启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2012年8月3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公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随后,上海浦东路桥、南京公用、宁波城建、天津房地产信托集团先后发行资产支持票据,规模合计40亿。

三、结论

(一)金融分业体制趋向混业经营的步伐加速

随着对资产管理行业管制的逐渐放松,资产管理行业将逐步进入新的竞争、创新和混业经营时代。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打破市场分割状态,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成为金融业的普遍诉求。信托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也说明,混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符合时代的要求。而如何实现分业经营体制向混业经营体制的顺利转换,这需要有序地分步推进。从2012年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大变革举措来看,资产管理行业将是这一转变的突破口,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正体现了中国混业经营趋势的步伐加速。在此基础上,多种资产管理机构将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效地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各金融行业利润率水平平均化趋势

随着2012年资产管理新政的出台,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泛资产管理时代”。虽然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资管行业一方面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也将由平静的“蓝海”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随着银行、证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等多个金融行业参与到资产管理行业中来,信托业的“制度红利”将逐步弱化,产生的替代效应也将冲击信托业当前的固有领地。但可以确定,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是,金融行业各个子市场的利润率将趋于平均化,近年来几乎垄断资产管理行业的信托业的高额利润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利润率水平也将逐步下降,资产管理行业将随着竞争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利润率虽然降低,但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利润绝对数额仍然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1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 经营预算 管理改革 着力点 管理效益

一、优化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管理体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想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优化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管理体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体制和制度是管理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首先,明确责任划分和权限划分,对于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的权限与责任要做到清晰明确,财政管理部门是开展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单位和主要责任主体,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宏观性”,这里主要是指定位于本级次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权责的明晰上。相对于它的“宏观性”,个地方在资产的管理上却呈现出“微观性”,重点是处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具体工作和本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次,强化上下级,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中央来说,应该统揽全局,拥有整体观念,完善相关的国有资产年度总预算的编制和调整,为下属单位和地方预算管理提供指导思想、任务安排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各级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依托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按比例出资,共同设立各类产业基金而相互影响与协调。新形势下,各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单位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实现中央与地方,上下级预算的对接。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和健全制度建设,这是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法律来说,应该专项立法,制定专门的管理法规,进行专门立法。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研究和构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条例》等等,这些法规和制度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优化。

二、立足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实际,适当的扩大收入规模

扩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规模不是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根本目标,但是这可以夯实管理的基础,为其优化管理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撑,为此,立足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实际,适当的扩大收入规模也是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之一。扩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规模,方式方法多样,首先可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延续已有的政策,适当的扩大国有资产红利征收的范围。新形势下,依据国家的发展规划和要求,适当的扩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红利的征收范围,在范围上做一个适当的延伸。可以在范畴上和范围上扩展到相关的金融行业和军事制造企业,但是需要客观认识,区别对待的纳入征收范围。其次,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依据一定的标准、类别、分阶段地提高国有资产红利征收比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类别、分阶段地提高国有资产红利征收比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征收比例上要有所细化和调整。适当的提高资源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红利征收比例。另外,还要依托产权交易市场盘活巨额国有资产存量,实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比例等,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以适当在减持计划上有所突破,或者作出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内容。

三、优化管理思维,调整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支出方向与方式

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改革的探究中,必须优化管理思维,调整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支出方向与方式。调整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的方向,也就是转变以往的那种“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做法,适当的扩充支出范围,打破原有的体制和制度限制,不断的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范围,实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公平参与和公平对待,这样做有助于实现市场公平,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减少阻碍,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政策等等,杜绝把资金投放到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产业、落后产业等,而是把资金投放到关系到老百姓福祉的行业和项目上,投放到关联性较大的行业或者领域,这些行业可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方向,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繁荣具有直接的影响。把相关的资金尽量多投放于科技创新企业、环境保护领域、先进技术和创意企业,关系到民生发展和老百姓福祉的行业与领域等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可以通过直接支出与间接支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资源配置,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和价值,让其作用发挥到极致。目前,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的间接支付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部门主导的国有资产投资与运营企业来具体负责国相关的管理工作和经营,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管理的效能,盘活存量,还能增加一定的收益。实现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方式的创新,一方面提升了管理部门的管理效能,有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国有资产和境外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国有资产投资与运营公司的项目等获得相应的发展机会,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部分国有项目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共赢。

在我国,探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的改革意义重大,有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的效能,发挥它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分析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将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中分出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企业不太熟悉或毫不熟悉的产品和市场上。企业之所以实施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三个理论基础:范围经济理论、风险投资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一)范围经济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若干个经营项目的联合经营比单独局限于某一产品或领域能获取更大的收益,并能节约费用、降低风险。由于特定投入都有一定的最小规模,而这种投入对生产一种产品时可能未得以充分利用,而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就可以分享共同的信息、机器、设施、营销、管理经验、库存等等,于是使单位成本降低,产生范围经济。因此,范围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协同效应,即两个事物结合在一起,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的利用,发挥出超过两个事物简单相加的联合效果。

范围经济理论认为:范围经济产生于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当这种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扩展到其他产品范围或经营领域时,则将获取新的收益。

(二)风险投资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是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市场风险是企业在市场上所面临的风险。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不同,因此,公司特有风险就各不一样,因而这种风险不能通过企业多角化投资,即多元化经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都是相同的,所以企业都面临相同的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得以分散。依据风险投资理论,只要企业投资的各个项目不完全正相关,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总利润是这些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则可以部分抵消,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市场风险。

(三)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制度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履约成本。按照科斯对企业的解释,他认为市场交易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如价格发现、谈判、签约等产生的费用,当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的管理成本时,企业代替市场,节约了交易费用。因此,通过市场组织生产,有时会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而企业作为中心签约人代替了市场大量的签约,市场交易成本则大为节约。

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首先,资产具有专用性。专用性越高,在市场上完成交易就要付出更多的谈判和执行费用,资产也就越难从一种用途转移到另一种用途。而企业利用多元化经营可以将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因此,多元化战略常常成为企业节约交易费用的有效选择。其次,交易具有不确定性。外部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造成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履约风险,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则可充分利用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由不确定引致的交易费用。再次是交易频率对交易费用有影响。如果企业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经常不断地进行,将会产生相对较高的交易频率,频繁的交易行为意味着反复地签约,必然产生较高的签约成本。而多元化经营提高了企业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综上所述,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控制多个产业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熨平企业收入的波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产品品种,减少交易费用;可以绕开国家反垄断法规,将企业成熟的技术扩展到新产业。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一)贸然进入无关领域,加大了投资风险

根据风险投资组合理论,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因为企业进入陌生领域后,使得企业原先积累的核心能力和管理经验难以发挥,原有的资产无法得以有效利用,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因此,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所涉足的领域应与企业的主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否则,企业尽管降低了市场风险,但更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由此引起管理上的失效和混乱的风险并不一定就比投资单一的风险小。

(二)喧宾夺主,放弃主业

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范文第5篇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商是可以投资电子商务公司的。主要依据为《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8号)第三条的规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是指从事以下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企业:(三)零售:在固定地点或通过电视、电话、邮购、互联网络、自动售货机,对于供个人或团体消费使用的货物的销售及相关附属服务。

2、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从事限制行业商品经营应符合哪些规定?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图书、报纸、期刊的,应符合《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加油站从事成品油零售的,应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符合当地加油站建设规划,经营设施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符合消防、环保等要求;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药品的,应符合国家有关药品销售的管理规范;

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汽车的,应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经营;

从事批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盐、烟草,从事零售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烟草;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拍卖业务,应符合《拍卖法》、《文物法》等有关法律,由商务部予以审批。

3 外商投资非商业企业申请增加从事分销经营范围,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申请从事分销活动,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生产型企业进行分销非自产产品,应按照《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申报增资、增营,并修改合同章程;

分销产品的类别应同本企业的产品相同(按照海关编码分类);

生产型企业增营后应明确是否保持生产型企业性质,填写《外商投资非商业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申请表》,应注明分销营业收入不高于企业总销售额的50%,如转型为非生产型企业的,不再享受生产型企业税收待遇,分销营业收入可高于总销售额的50%。

4 外商投资设立的投资性公司申请增加从事分销活动,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投资性公司进行分销非所投资企业产品,应按照《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申请增营,并修改合同章程;

投资性公司注册资本按期缴付,且符合《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

投资性公司分销产品范围为跨国公司及控股关联公司的产品及其同类产品,但地区总部分销产品范围不作限制;并填报《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增加分销经营范围申请表》;

投资性公司设立店铺从事非所投资企业生产产品的零售经营活动,应符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规定。

5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申报分销业务可同时作保税贸易和非保税贸易两方面的业务吗?可否在区外设立分支机构?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可依法申请分销权,经批准取得分销权后,该企业可自行办理报关及外汇核销等手续,并以对外贸易经营者身份将货物分销至境内区外。

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区外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经营性分支机构不得从事只限于保税区内经营的业务,如转口贸易等。

6 保税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可否迁出区外?应注意什么问题?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注册地点变更(区外)申请,需对原经营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删去按规定只允许在保税区内开展的相关业务。经原审批机关征求区外拟变更注册地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获同意后,企业可依法将注册地迁出保税区。

7 申请外商投资的汽车分销企业,应按什么程序申报?

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汽车分销的,包括总经销商和品牌经销商,均应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初审后报商务部,由商务部征求国家工商总局意见后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境内汽车生产企业转让销售环节的权益给其它法人机构,除按规定报商务部批准外,需报请原项目审批单位核准。

8 申请外商投资的药品分销企业。应按什么程序申报?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药品分销的,应由申报企业提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企业筹建意见书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商务部批准,商务部在收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9 根据《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要求对新设项目和新增境外投资者提供经公证或依法认证的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对港澳地区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如何认证?

根据司法部有关文件规定,对港澳地区投资者提供的证明文件,应由当地执业的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公证,公证人经向当地的公司注册机关查证注册记录后,出具“证明书”,并由公证人办理内地使用文书转递手续供内地审批、登记机关使用。

10、对台湾地区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如何认证?

答:根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将其身份证明或开业证明在当地公证机关公证,台湾公证处出具公证书时,将正本交予当事人,副本交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寄送省级公证员协会以备核验。当事人持正本到省公证员协会申请办理公证书正副本相符核验。协会工作人员在将当事人交来的正本与台湾海基会寄来的副本比对后,正副本相符的,给当事人出具《台湾公证书正副本相符核验证明》,该公证书生效,可在大陆地区使用。

11、境外个人投资者当面呈报资料,身份证明是否还需公证或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