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管理学

投资管理学范文精选

投资管理学

投资管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投资;互动关系

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求职,不能主动地创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状况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也是目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象,当时武汉大学七名研究生凑了2000元创办当代集团,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但我国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开始于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邱虹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上荣获一等奖以此为契机,他与同学创办了“视美乐”公司,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成功地获得了“上海一百”5250万元的风险资本,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神话”随后,大学生创业活动逐步推进

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教委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较好的气氛和环境

从2002年起,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创业再度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的肖晓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他说,选择创业是因为自己曾组建过一家网管公司,有创业的经验和社会资源,而不是一时冲动

2003年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年,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1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

2004年6月26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对一家校园餐厅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即将毕业的学生赵明晨和他的七名同窗好友一起联合参加竞标,在和另外两名来自校外的个体经营者的角逐中,凭借文化理念的优势最终夺得了餐厅的经营权他的创业举动,在当时和他一同走出校门的280万大学毕业生中,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亮点

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大应用研究中心公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有62.6%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尝试”,28.2%的人认为“可行”,认为“非常可行”的比例为5.8%,而实际选择创业的只有2.6%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但实际创业的比例还很低,而其中成功的比例就更低,这从以往的一些案例中能得到验证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得知: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缺乏,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此外,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很好的管理水平,不能充分了解市场等因素也制约他们的自主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如何赢得创业投资的青睐

尽管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重重的障碍,但也不乏有成功者,他们是如何做到技高一筹的呢?如何获得创业投资家的青睐?成功者们都有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流的团队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往往是一家企业,而不是具体个人或者是一项专利技术,创投界有句名言:宁愿投二流技术,一流团队的企业,也不投一流技术,二流团队的企业创业投资家首先看重的是企业团队经营能力,目标市场等综合因素,技术只是在投资决策时考察的一个方面在创业投资家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往往更注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单干者

2.足够的赢利能力尽管如今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科技精英,并拥有技术专利,但仅有这些未必能激发创业投资家的兴趣创业投资家是商人,他们投资不是因为创业者的技术,而是因为创业者的企业能赚钱,也就是说,创业者的技术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具有足够的赢利能力,这样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创业投资家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周密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包括创业企业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规划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管理方面调查市场销售分析和财务分析等只有那些能够层层过关的创业者才能吸引创业投资

3.强烈的责任意识有些创业者把吸引创业投资当做“圈钱游戏”,还有些创业者存有“反正是别人的钱”的想法这两类创业者都缺乏责任感,他们大多数考虑的是个人眼前的利益,并不是从长远发展着想这样的创业者很难获得创业投资家的认可,即使侥幸蒙上一回,也将留下信用“案底”

4.高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这种状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解决就业的途径而创业投资的介入,能助推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者一方面主动地争取创业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又热切希望创业投资市场环境能有效的改善,以支持他们创业而大学生如何赢得创业投资的青睐以及创业投资在大学生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值得业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投资;互动关系

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求职,不能主动地创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状况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也是目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象,当时武汉大学七名研究生凑了2000元创办当代集团,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但我国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开始于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邱虹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上荣获一等奖以此为契机,他与同学创办了“视美乐”公司,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成功地获得了“上海一百”5250万元的风险资本,创造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第一个“神话”随后,大学生创业活动逐步推进

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教委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项政策: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较好的气氛和环境

从2002年起,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创业再度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200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的肖晓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他说,选择创业是因为自己曾组建过一家网管公司,有创业的经验和社会资源,而不是一时冲动

2003年6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年,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了1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

2004年6月26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对一家校园餐厅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即将毕业的学生赵明晨和他的七名同窗好友一起联合参加竞标,在和另外两名来自校外的个体经营者的角逐中,凭借文化理念的优势最终夺得了餐厅的经营权他的创业举动,在当时和他一同走出校门的280万大学毕业生中,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亮点

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大应用研究中心公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有62.6%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尝试”,28.2%的人认为“可行”,认为“非常可行”的比例为5.8%,而实际选择创业的只有2.6%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但实际创业的比例还很低,而其中成功的比例就更低,这从以往的一些案例中能得到验证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得知: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缺乏,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此外,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很好的管理水平,不能充分了解市场等因素也制约他们的自主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如何赢得创业投资的青睐

尽管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重重的障碍,但也不乏有成功者,他们是如何做到技高一筹的呢?如何获得创业投资家的青睐?成功者们都有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流的团队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往往是一家企业,而不是具体个人或者是一项专利技术,创投界有句名言:宁愿投二流技术,一流团队的企业,也不投一流技术,二流团队的企业创业投资家首先看重的是企业团队经营能力,目标市场等综合因素,技术只是在投资决策时考察的一个方面在创业投资家看来,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具有复制性,而团队的整体实力是难以复制的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往往更注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单干者

2.足够的赢利能力尽管如今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科技精英,并拥有技术专利,但仅有这些未必能激发创业投资家的兴趣创业投资家是商人,他们投资不是因为创业者的技术,而是因为创业者的企业能赚钱,也就是说,创业者的技术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具备产业化的基础,具有足够的赢利能力,这样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创业投资家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周密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包括创业企业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规划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管理方面调查市场销售分析和财务分析等只有那些能够层层过关的创业者才能吸引创业投资

投资管理学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安全投资是求得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就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在安全投资方面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增加未来产量而放弃目前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投资是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增加产量,获得收益。本文就目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在安全投资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安全投资行为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定义上来说,安全投资是为了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预防各种事故伤害、消除事故隐患和治理尘毒等有害作业环境的全部费用,包括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所支出的费用。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持续顺利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安全投资主要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改善环境三方面。

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为了求得发展,应根据自身素质与收益结构和外部环境条件作出各种选择与判断,开展各种自觉活动,即发生现实的企业行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对生产经营安全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作出的现实反应,它是由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投资资金主要是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为10%至20%,对于矿山、化工等企业则大于20%。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获得自主经营权,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安全与健康。企业往往把资金集中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而忽视安全性投资,甚至是明知会造成严重后果却抱着侥幸的心理。致使安全投资不足,安全措施不力和安全装备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在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时,不按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设计、施工,致使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使安全生产出现了不少问题。

当今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如果只是将有限的资源全都投资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上,忽视安全投资,那么事故和职业病就会增长,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反过来就会降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企业的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规范和引导企业主动的安全投资行为、杜绝企业的非理性行为,是我国目前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企业安全投资研究多侧重于安全经济效益、安全投资的决策方法和安全管理体制方面,而忽视了对安全投资活动中最基本、最关键和最富有积极性的因素——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研究,缺乏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规律的系统总结。从这点出发,我们有必要借鉴行为科学、经济学、风险学、心理学等理论,从多角度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企业的安全投资意识,调动企业依法进行安全投资的积极性,规范和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三、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针对我国企业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如何规范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引导企业理性的安全投资,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改变,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设立的近期目标是尽最大可能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远期目标则是强调企业的内在素质建设,从“心理”上感化企业,使其打消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念头,建立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长效机制。因此企业的安全投资要从法律和经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解决。

1.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建立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自利性”。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心理学家勒温的研究,本文认为在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时,应当按照“服从”到“内化”的过程,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在这个阶段,应当提高安全监察水平、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处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并用,使违规企业的违规投资行为在经济收益、政治前景、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得不偿失,从而使投资违规行为的动机得以有效控制。

要建立“规则”层面上的“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安全立法是强化安全监督监察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重要基础。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在整个安全立法上应突出“严”与“明”,加大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建立一个立足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它的实现理所当然是目前安全监督管理的中心任务。2.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1)安全费用提取制度

企业要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在确定安全投资的计提标准后,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企业的安全投资资金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专款费用挪作他用或低效使用,对专项资金的实际用途、安全投资计划、资金使用效率、生产安全环境改善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将企业安全投资的措施落到实处。企业一次性安全投资成本大,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都用在安全设施的配置上,所以就要多渠道筹集安全投资资金,如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等。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用于整治安全隐患和抢险救灾。积极争取国家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及职工个人交纳安全保证金,征收事故或危害隐患源罚金,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工伤保险差别利率制度,用于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等。

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不能仅仅单从产品的销售额或产量中提取,这就意味着企业产量大经济效益好就应该多提取安全费用,这势必造成大型企业提取过多的安全费用,小型企业提取过少的安全费用的现象。这种安全费用的提取法不考虑企业的安全状况,显然是有所违背安全投资的本意的。所以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应该针对行业、企业的特点建立起安全投资的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的规模大小,产品销售额,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等来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比例。最后要建立企业安全投资资金的监督机制,依法确保专款专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

(2)风险抵押金制度

安全风险抵押金,在煤矿己经实行。煤矿企业先交一笔风险抵押金放在银行,专款专存。一旦发生了事故,政府用这笔钱抢险救灾。在风险抵押金的约束下,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对安全保护的重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察成本。借鉴风险制度在保险业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收取风险抵押金,既是防止企业发生事故的保证金,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执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资格后,又对安全法规政策“阳奉阴违”的现象。

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从准入门槛对企业把关,从制度上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违规行为防范机制,有利于强化安全监督,对保障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能起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是,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应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应通过立法形式将该办法确定下来。同时,立法要广泛调查听证,以确立一个合理的提取和返还额度。对这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该制度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安全监察的外部化转化为企业自身管理内部化,制定合理的风险抵押金提取和返还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安全投资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事故赔偿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对发生事故、死几个人不太在乎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事故赔偿标准偏低,企业赔得起钱。企业在受收益驱动超负荷生产时,很容易诱发灾难性事故,因此,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地方已出台的事故赔偿政策及标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事故赔偿方面的法规,大幅度提高事故伤亡的赔偿标准。提高事故的赔偿标准,可以增加矿难的经济成本,依法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能激励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主动性。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起自觉保障安全投资、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赔偿标准的提高是希望在提高企业事故成本的前提下,促使企业重视安全投资,真正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投资管理学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综合计划工作,促进发展当好参谋。切实加强对“十一五”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组织实施,促进计划规划的顺利执行,为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课题调研,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抓住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探讨对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监测制度,增强对运行情况的反应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做好综合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发挥好监测、预警和分析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坚持综合经济分析例会制度,提高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综合协调能力,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二)加强投资综合管理,实现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和建设程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向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农水、交通、电力等方面倾斜政策。进一步发展投融资市场,鼓励民间资本搞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调整充实重大前期项目库,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工作,按照“依法、高效、便民”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推广使用散装水泥,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散装水泥使用率。

(三)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围绕提高*城市品位,科学安排年度计划,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加强投资引导,强化项目管理,拓宽投资渠道,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重大项目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20*年重点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开工建设城镇供水项目楠*引水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城镇垃圾处理项目等建设;加快市城市中心大道、市三环路、二环路、市民活动中心等中心区工程建设进度;启动*湾港区和港口工业区建设。

(四)加强依法治价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按照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要求,继续推进医疗服务、电力、供水等行业的价格改革,调整工程水价和自来水价格,完善阶梯式价格政策,加强价格监测机制,促进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继续做好年度收费验审工作,调整污水处理费和出租车收费标准,完成三年一次的收费许可证换证工作,研究出台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医疗药品价格、涉农价格收费、教育收费、成品油价格等行业的监督检查,对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严肃依法进行处罚,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拓宽价格服务领域,开展多领域的价格认证、评估和成本测算工作。

(五)加强粮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保证订单合同履约率,支持发展域外农业,保证社会粮源稳定。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管理,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开展“一符四无”粮仓鉴定和千分制考核,加强对全市各仓点储备粮油的检查力度,确保粮食安全。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提高效益。研究建立储备粮正常轮换新机制,按计划抓好储备粮油的检测和轮换,确保储备粮油质量,保证市民放心吃粮。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步伐,促进粮食行业全面发展。

投资管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理论;认识

1风险管理的概念

根据COSO委员会提供的定义,所谓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由COSO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概念包含了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客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程序等。据此,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科学,是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对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1风险管理的主体

根据COSO的定义,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是公司和其他组织,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应更广泛,不但包括企业,还包括个人、家庭、非营利组织、政府及国际组织。不论风险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性质如何,风险管理所依据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处理风险事故的方案。但是,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个人、家庭的风险管理是对人身风险、家庭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对企业生产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从事风险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不同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的风险管理是以维护政府机构业务活动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出发点,是对整个社会生命、财产和责任风险的管理。

1.2风险管理的客体

COSO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事项(风险与机会),其既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会妨碍价值创造或者破坏现有价值。带来正面影响的事项可能会抵消负面影响,或者说代表机会。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客体是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可能损失而无获得机会的风险,如火灾、车祸等,纯粹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都适用大数法则,人们往往采取规避风险的方法,保险主要保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那些可能有损失也可能有获利的风险,如、买卖股票等,投机风险的规律性不明确,不适用大数法则,获得性可能使其更具有诱惑力,使偏好风险的人们甘愿去冒风险,投机风险属不可保风险。

1.3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主体价值最大化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其主要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政策,最终提升公司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论中的各种假说都能够通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改变公司现金流量,最终影响公司价值。其中,减少预期税收说认为由于存在课税扣除、亏损结转公司以及累进税制,导致其税收函数呈现凸性,所以使用衍生产品可以因降低公司课税利润的波动性而减少预期税收;降低财务困境成本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未来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其通过降低了公司预期的财务困境成本而提高了公司价值;避免“投资不足”说认为使用衍生产品可以降低公司收入波动性,避免昂贵的外部融资成本,保证公司能够接受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解决公司“投资不足”问题,最终提升公司价值;降低公司融资成本说则认为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资金成本,因此也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1.4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是为了认识、评价风险管理主体的风险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制定管理风险的决策方案。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都是为了确定最终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决策的过程。

2风险管理的特点

2.1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

风险管理主体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是各项业务与资产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因此,对主体的风险管理也应采用整体化的思维,如果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认识、处理缺乏全面性,只处理某一方面的风险隐患,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风险隐患,其风险管理的决策就有可能失败。

2.2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风险管理是涉及许多领域的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会涉及人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而且还会涉及人们无法预期的领域。一个单独的事件可以同时影响社会的不同领域,而且其后果会远远超出当时的影响。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学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2.3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风险管理理论来源于风险管理实践,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又可以对各种具体的风险事件的管理进行指导,因此,风险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3风险管理的目标

3.1损失发生前目标

①寻求最经济的策略,降低纯粹的危害。这个目标要通过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来达到,内部控制和购买保险能够减少风险管理主体的实际损失,增加风险管理主体的价值。②减少风险暴露,降低投机风险的危害。当风险管理主体面临投机风险时,可以通过购买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降低现金流的巨幅波动所带来的危害。③社会责任目标。

3.2损失发生后目标

①生存目标。②持续经营目标。③稳定赢利目标。④持续成长目标。⑤减少风险事件对其他个人或社会的危害。

4风险管理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1风险管理理论与保险学

传统保险学研究的重点是具有可保利益的纯粹风险,保险是被作为一种风险筹资工具来加以研究的。但是,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风险筹资工具,而且逐步扩展为风险的重要管理方式,并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例如,保险具有的补偿职能、融资职能、储蓄职能、投资职能等,都显现出保险学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保险学的发展,保险学越来越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风险手段的支持,保险学的发展需要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方法的支持。由此可见,保险学不能等同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也不能概括保险学的全貌。

4.2风险管理理论与投资管理学

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因素、风险源、风险事故和损失等要素的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投资是具有风险的,投资管理学是在研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优化组合的管理,并寻求获得最大化投资收益的理论。投资管理学的研究需要风险管理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风险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支持,为获得投资收益而进行的投资应是盲目的投资,是难以预测结果的投资,这很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同样地,风险管理的过程是进行成本、收益选择和决策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需要投资管理学的支持,如果没有投资管理理论的支持,风险管理就无法进行风险衡量和风险评价等。尽管如此,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和投资管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风险管理侧重于损失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而投资管理学则侧重于资金获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管理,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将风险管理理解为投资管理学的分支,也不能将投资管理学理解为风险管理理论,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学科。

4.3风险管理理论与数学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度和损失程度的预测、损失的评估等,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测和评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得人们对风险事故造成损失的推测和估计更加准确、科学,也使人类对风险的衡量、分析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从数学被引入风险衡量以来,风险管理才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这并不是说,风险管理理论应是数学的范畴。数学是运用一系列前提假设,逻辑地推出普遍原理的过程,是逻辑严谨的科学。风险管理理论是揭示风险存在的状态、因素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只有一些一般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大量的风险管理实务表明,风险管理是运用各种操作规范和规程进行管理的,数学的原理对于管理学科来说是不适用的,数学只是预测和估计风险时需要借助的工具。

投资管理学范文第5篇

我国各高校以这个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学科归属上,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同。主要有两种做法:①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经济类,分属于会计学科,主要学习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主要的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均是采用这种做法;②另外一种做法是将财务管理划为管理类,认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公司理财、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课程。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财务管理专业与经济和管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必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经济和管理两种类型的专业知识都需要有所涉猎,才能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以适应社会需求。目前高校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部分。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商务英语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主要是更加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深层次的知识,与财务管理有更加直接的联系,其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等。现存有三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①资金运动形式多样,据此,划分财务管理课程为融资、投资、利润和管理等模块;②财务管理主体多元,根据主体的不同将财务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③根据财务管理的层次性将课程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总学时2308个,而实践课程的总学时为224个,包括军训等非专业实践活动,共占9.7%,专业实践课的学时为56个。课程评价上主要以测试成绩为考评标准,课程一般根据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开展。

2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财务管理体系大体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归属不明确。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管理学的二级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并不明确。除了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设置为管理学下属专业、主要传授企业管理知识外,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设为会计学专业的下属专业或设置在金融学院中,模糊的学科定位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多有重复,区别不大,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以至现阶段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在从事会计核算等会计类工作,会计类软件也都用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因而导致缺少从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的财务类人才。其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除了在设计上与会计学专业课程区别不大外,在课程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一些高校按照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这三个层次进行课程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的优点,但由于层级划分不明确,导致各层级之间有课程重复的现象。许多在上一层级教授过的内容在下一层级再次出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内容存在重复,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个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常设的课程内部就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管理会计实际上萌芽于成本会计,故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都源自于成本会计,而这两门课程往往同时存在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当中,缺乏必要的删减和融合;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又存在着关于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内容的重复教学。再者,现有体系缺乏应用性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的课程均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教授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应用性强的实践课程。实践课方面之开设如会计实验课、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而专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则是少之又少。专业基础课传授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本应用于启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则更是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知识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层面已经给学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故教师多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了案例的介绍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和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校外企业也不愿将自己的公司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训练营”,不愿提供实习机会给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是倾向于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欠佳。第四,现有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专业知识的学科,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创新。现存的教学体系中高校教师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评测标准也是依靠学年测试的成绩。在现有体系下高校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中学时期的学校方法、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专业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浮于表面的应付考试。

3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存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本专业的特色,没有着力于培养财务类型、从事财务专业的人才,而是与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相似。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本校的会计学院中,作为会计学院的分属专业存在;授课内容也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相似,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类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二是金融类的金融市场、投资学等内容,课程设置没有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只做到培养具备基础的会计、金融、财务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金融管理等高级学科能力。

②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重复。教师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导致了学科的专业定位。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方向的教师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中缺少专门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体系相似,各高校争相模仿出名的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水平安排课程。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标准。

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落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财务电算化软件在教学课程中的穿插和应用,而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设备并没有达标,许多财务类软件无法在课室中顺利地安装,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应用性课程的缺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软件运用结合在一起。

4改善现存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财务型人才要求的改变,我国各高校也需对本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具实践创新能力的财务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良。

①增设特色课程,凸显学科特色。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为了学生更好地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本科类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从其他专业中区分开来,展现本专业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讲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经济数学、商务英语、金融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财务分析、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故高校可着力于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开设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理财模块的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也更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素养。

②减少专业课程的分类,融合相似的课程。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有一些课程内容有重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减少财务管理学科下的专业课程分类,将同属性的课程归结为一类,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由于层级区分的模糊性导致大量的课程重复,可以将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减免内容的重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也是课程重复的典型代表,高校可以将三者内容进行统筹,将成本会计内容放入管理会计的课程中进行讲述,成本核算部分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为讲解重点;删减如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重复的课程内容,在教授过程中侧重于企业实际操作需要的内容的讲述。

③增设实验性课程,提高实验课比重。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纯理论知识,如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等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导而得的,但现实中没有完全与假设条件相同的经济环境,故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对财务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应用性的能力。所以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的课程时要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重,增设实验性的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让学生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等熟练地掌握;另外教师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分析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安排一些进行实验活动的课时,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讲述,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深学校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第三,增设实践课程,教师引导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和创业项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课程中感受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