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 多媒体运用多 优化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09-01

所谓多媒体教学,我个人认为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修改,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枯燥无谓,抽象的概念、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态的东西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基础知识是学习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空间。

1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中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点拨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高科技的发展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传统的课文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言语这一思维空间,几乎舍弃了形象,这样学生的阅读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语言世界里进行,其结果是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令学生味同嚼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设计,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起伏等现象进行科学的调整。由于中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一节课内既有注意力的高峰,又有注意力的低谷,而多媒体教学的呈现时机可以选择于注意力的开端,或者选择于注意力的低谷,目的是要努力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和稳定,使学生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2 激活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场所

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画来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贴切,运用图画再现情景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时的“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景,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运用的优势。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有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有些则是教师的理解和操作的问题所造成的。

(1)语文多媒体教学篇目上的局限性。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比较适合制作课件。而像小说、戏剧由于容量大,有些教学目标就很难在有限的课件中体现出来。再比如制作文言文的课件,有的老师把所有的文言字词的解释都制作在课件中,学生看了只能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像议论文和杂文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制作起来更有难度,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多媒体教学有它在篇目上的局限性。

(2)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匮乏性。

多媒体教学要求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资料普遍缺乏。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音像资料比以前有增加,但真正适合制作课件的很少。比如想要制作一首唐诗的课件,但是在寻找素材时就会遇到很多难题,特别是图片、声音的素材,所以说,多媒体教学有它资源上的匮乏性。

(3)语文多媒体教学使用上的不通用性

一个教师制作好一个课件,大多数只能供本人或者本校同级部同学科使用。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个别性,别的老师拿来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像一个数学或物理课件,制作好以后可供多人使用。有些现成的课件光盘,往往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特点无法使用。因为一方面制作者与教学者在篇目的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制作者往往是专业的软件人员,虽然计算机水平很好,但文学水平不高。所作的软件虽然好用,也很美观,但却无法拿来操作。所以,多媒体教学有它使用上的不通用性。

针对上述的不足,我们应当更精心设计和合理运用多媒体。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文字素材等。另外选一个合适的制作软件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制作课件的软件很多,每个软件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教师要学会各种软件的使用,这样在制作课件时才可以自由选择。因此,教师必须能熟练制作和操作多媒体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和讲课同步进行。并不是所有的课目都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

从现阶段的现实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也没有必要去代替。而且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也待提高。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怎样把课件做得既好看,又能切实对学生的学习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将会走上更成熟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朱桦.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实验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2篇

1.激发兴趣,减轻学生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平时,有学生这样抱怨: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待老师一分析反而不那么有味了。其实这跟我们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无关系。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转入易学、乐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课文里鲁迅先生的侄女问:“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鲁迅先生的回答是:“你不知道,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侄女接着问:“碰壁?您怎么会碰壁?是不是走路不小心?”鲁迅先生回答:“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鲁迅先生的回答让年幼的侄女真的以为“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我们老师当然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可是学生要怎样才能交流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呢?有了多媒体的帮忙,问题就好解决多了。首先,我课前先收集大量有关鲁迅先生成长的资料、生活时代背景的资料,通过播放这些资料,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所受的遭遇,包括志愿的更改和笔名的多次更换。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背景,还将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国心及学习的欲望等多种情感一起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江上鱼者》一诗时,学生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中的“出没”不大理解,而“出没”又是全诗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出没”的意思,学生就无法体会渔者捕鱼时的危险,更体会不到诗人对渔民的同情。因此,我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首先在屏幕展现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一会儿被大浪掀出水面,一会儿又被卷入波谷的画面。然后当小船露出水面时,画面停止,让学生说说小船怎样了?从而理解“出”;当小船被波浪淹没时,画面再次静止,让学生说说小船又怎样了?在理解“没”。这样,学生不仅轻而易举的理解了“出没”的意思,还从中体会到了渔民的艰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相关的资源开拓视野,自主探究,不断发展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其他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实践操作,通过自由的集体协作探究,提高合作努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现在的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新课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搜集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了学习目标,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为“终身”服务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创设平台,展示学生风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本身,他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做真正的引导者,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

4.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意义

一、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利用多媒体是最常见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小学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相关教育专家精心选取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往往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圈较远,如果仅凭教材和黑板,教师很难将课文内容全方位地呈现给小学生。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具体、形象的画面,在教学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展示丰富的画面、创设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原》这课时,我就和学生一起在网上找了几幅壮阔锦绣的草原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看着这些画面联想此时此刻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世界里,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自己变成一个草原上的勇士,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驰骋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享受蓝天、白云、草地构成的完美景象,这样学生即使没有去过大草原,也能感受到草原上一草一木所传达给我们的美妙气息。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所叙述的形象、意境感受不到位。电教媒体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感知,增加学生常识性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生活见闻,从而顺利地理解课文中的事物及所描述的各种现象,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课件,来充分地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小雨点》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飘落”的意思,我特意在教学这段时,让学生观看小雨飘落的片段,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又如,教授《草船借箭》时,由于受年龄、认知的限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无法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如何能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动画版“三国演义”的有关片段,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外,可以我们还可以借助学生的音频,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声光的有感模象、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一个个形象丰满、鲜明的人物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从而更好地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情感。 如,学习《怀念母亲》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悟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拜之情,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阎维文的《母亲》,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融入课文,最终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情感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总结

当前,教学的整体改革需要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的手段,正是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语文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定.谈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罗布志玛,娜拥. 浅析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3.周乔林.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9).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语文教学 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教学手段的一场改革,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的系统改革。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全国的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也能享受到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直观激趣,引发求知,情境渲染,激发探究,快速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国际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是时展对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其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革语文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能有效地拓展语文教学视野,把多媒体信息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加强学科间交叉、综合,有利于学科教育进行新的整合。语文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促进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熟练掌握。

最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在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全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因课而异、因材施教,恰到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课件仅仅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常常以“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而自豪。但网络上的图片何止百张、千张,在选择时若不加推敲,信手拈来,课堂就变成了图片展览。许多课件还使用了大量的背景音乐,将教师的朗读及重点部分讲解都录入其中,一节课中耳边的音效声总是不断,殊不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听觉的疲劳,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因此课堂上应祛除一些不必要的声像。如某教师教学《放弃射门》一文,课件中每一幅画面都伴有教师动情的现场解说,精选的画面与教师现场动情的解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师生间相互感染,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

三、结合课文、选择素材,精心设计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一些鉴赏类文章,如诗歌、散文、戏剧等。而像一些哲理性的文章就无需运用课件,使用课件充其量也就是代替板书而已。语文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非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或文字技巧的传授。如果一味地运用课件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或对课文词语、段落提供解释分析,那么学生可能只是掌握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而并没能获得对文章的感悟,无法受到人文的熏陶。

四、突出主导,及时引导,有效组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课件是媒体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媒体整合,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发挥最大课堂效益。而不是以课件为中心,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若课件内容过多,往往会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造成“喧宾夺主”结果。另外,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设计课件每一个画面的显示时间与重复“放映”的次数,便于教师支配,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

五、教学整合、联系实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直观激趣,引发求知

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文言文《狼》一课时,文言文本来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如果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根据《狼》这一课的内容制作的短片,学生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二)情境渲染,激发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将搜集的大沙漠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感到惊奇、感叹;结合课文内容和画面中寸草不生,无毛之地又感到荒凉。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地学课文,而且增强了治理沙漠的决心和信心。

(三)快速反馈,不断提升

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同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操作方便快捷,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为学生赢得更多练习和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有效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发言,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低,学习效率差的弊端。教材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都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总之,教师只有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深刻领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感悟性。容传统教学媒体与计算机多媒体资源于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才能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1]赵建林.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5篇

一、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课文中用排比的手法写到“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没有见过火烧云,所以无法从文字中感受到火烧云的瑰丽和神奇。为此,我通过各种途径找来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在讲解课文时,便将这些图片和动画播给学生看。图片中的火烧云颜色不同,且姿态各异,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图片一放完,学生便唧唧喳喳的议论开来:“老师,那种云就是半灰半百合色。”老师,我看到那片像大狮子一样的云了。“这样便使学生感知的水平大为提高。使学生动眼看,用耳听,动脑想,学习热情高涨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借助多媒体,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由其年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使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鲜明形象地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现代的小学生没法理解和体会的,这样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逼真的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情景即在眼前,“ 我即在情景中,”使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成功地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如教古诗《暮江吟》时,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的意境。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古诗的内容用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夕阳沿地平线平铺江水中,江水一半红光闪耀,一半呈现碧绿。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抬头看,一弯新月挂在蓝色的天幕上。此时,古诗中那生僻、枯燥的文字都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古诗如今变得简单明了。这时,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中描写的情境,学生一改过去根据注释来回答的现象,而是用自己的创造性语言回答的有声有色。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体会思想感情

小学的语文,不仅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文中所表现的那种战争体验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小红军这种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攀着铁索,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红军的精神,我播放了电脑课件,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红军怎样奋勇夺桥的情景,逼真形象的突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时,再结合课文,学生便理解了课文内容,并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育,决心努力学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因此,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减轻教学中实施的品德教育难度,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品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