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细化;制度;后勤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

小学是教育机构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其后勤工作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后勤工作,学校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搞好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小学后勤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精细化制度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说,小学后勤精细化工作管理需要从制度下手,优良细化制度的约束管理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财务的管理、校产的管理和设备的采购等,为了避免管理疏漏,还需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后勤管理系统的严密性。满足以上要求,可以说是完善小学后勤工作制度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但是,精细化的制度建设应该要把一切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未知因素,避免意外情况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立一套备案作为应急方案。那么怎样设计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处理好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而后勤管理工作也要注意这一点,做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执行。举例说明:从短期计划上说,该小学本学期校园建设该如何进行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明确其目标,全面开展计划,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检查结果;从长期计划上说,近几年该小学的绿化建设、宿舍的修建、教学设备的采购引进等问题需要时刻强调,陆续实现,不能冲动同一时间全部开始,否则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由此可见,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学后勤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从大局上确保了其整体工作计划的平稳开展。

二、精细化校产管理

校产是指学校的固有或非固有资产,如房屋和教学设备等等,而小学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校产,对其进行精准全面的管理。实现精细化校产管理,主要细化分为:建立记录制度、实施校舍管理制度和公开演讲等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记录制度就是对于学校的资产,如其房屋不动产、设备引进换新等等进行记录。前期记录,应该创办资产登记卡,记录学校每项资产的购买时间和花费,确保账目清晰明确,这种传统的记录模式优点是容易起步,缺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内容累积过多,容易造成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后期记录作出了很大改善,每年根据实物清查情况重新登记记录,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制作电子版,同时保存原始记录和电子版本;第二,校舍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学校固有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要定期检查学校的排水系统、电路情况和消防器材,对有问题的部分及时维修,保证不对学生造成伤害。并且需要定期清查校舍,尽快解决查出的问题,检查频率每月一次为最佳;第三,定期开展校舍维护的早教演讲,通过学校早操时间发起安全教育演讲,发动全校师生,鼓励大家爱惜维护公物。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

在系统管理时,精细化管理往往是最常使用手段,所以尤其引人重视。特别是在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重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管理系统很大部分的比重。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有预算、支出、监控、统计等几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约束。首先从支出角度上看,最重要的部分是采购,如何花费是一门学问,那么对于采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不言而喻,第一采购不是谁都能做,我们要选出适合的人去做,第二要清楚了解采购路径,保证消费价格在合理预算当中。其次预算亦是财管中着重重视的,计划经济在这里看来就非比寻常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计划重点,统筹兼顾,满足学校正常支出,着重计划经费,监控公务费支出,既能满足学校工作需求,又能满足计划经费。通常情况下,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指标,必须到计财处申请追加支出指标,之后交给校长审批,审批通过后便能得到相应的支出预算指标。

四、结语

通过上文阐述,校园建设离不开管理系统,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具有优越性,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弥补了制度建设的缺陷,强调了校产、财务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系统保证了工作效率,更为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作者:蔡剑波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精细化管理主要来源于泰勒博士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戴明博士的质量管理理论。泰勒主要侧重科学管理,即减少失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戴明主要侧重质量管理,即重视过程、注重体系。自古以来,注重细节就是人们处事立业的一种共同追求,《道德经》强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斯在《谏逐客疏》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汉武帝刘彻说:“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今很多学者专家也提出了诸如“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精细管理是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等观点。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责任分明,思路清晰;二是高效节能,提升效率;三是重过程管理,重质量评价。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学校发展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实质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精”就是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就是具体扎实、认真细致。主要体现在分工责任精细、操作服务精细、质量效益精细等方面,归纳起来讲,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工作进行提升与深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式。简单地说,精细化管理就是八个字:“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其基本特征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细分对象、细化分工、细分职责、细化制度。

三、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化繁为简,专注细节;二是流程管理,理顺体系;三是培养习惯,细节入手。其要义如下:

1.注重“细”,“细”是前提。只有对一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考量,做到细化计划、细化分工、细化职责、细化机制,才能做到避重就轻,删繁就简,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突出“精”,“精”是核心。要求在管理中要不断思考,学校的管理方案设计、方法选择、措施落实等都要做到周密、精当。学校工作点多面广,因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工作思路,优化管理过程,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目标。就学校管理来说,“精”体现在:一是思路要明,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明确,教师工作起来才能方向清晰;二是督导要准,出台的方案制度要科学全面,建立科学的执行体系,实现人性化管理;三是考核要公,出于公心,公开透明,这样的管理才能服人。

3.抓好“实”,“实”是关键。再好的计划、安排,都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这样才有成效。因此,学校管理的关键一环就是:抓好落实。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维特根斯坦说:“我们要贴着地面步行,而不在云端跳舞”。因此在学校管理上,布置要实、执行要实、检查要实、反馈要实、整改要实,才可取得切实的管理效益。

4.实现“优”,“优”是结果。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过程最优化、人员最优化、团队最优化、成果最优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哪些进步与提升,是否实现了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潜力的充分激发,这就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和归结点。

四、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误区

1.小事放大化,把本来就很小的事情放大处理,既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又增加了管理成本,以致小事不细,效益不精,得不偿失。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开展教学管理材料展评活动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伴随着教学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产生具有参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这些材料既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对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是实施规范化、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这些来源于教师教学过程的、真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既是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归纳成果的宝贵财富,也是迎接教学督导检查和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

为进一步规范济宁市市中区各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贯彻执行《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加大各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力度,我们先后两次开展了全区学校教学管理材料展评活动。展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教学质量分析、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学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等12个部分。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和教研文化建设的学习交流,也是对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一次检阅,对我区学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和教研文化建设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展评中也暴露出部分学校对教学管理材料的积累和利用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抓好教学管理,材料好坏无所谓”,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教学管理材料的积累和利用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不注重积累、总结、反思和提高,在面对检查时突击恶补、东拼西凑、敷衍应付,其结果必然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既无理论支撑,又无经验借鉴。

二、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仅从字面上看,两者好像有些对立,而平常工作中,人们也常常觉得创新就是要抛开旧的规范,不墨守成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笔者认为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古语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讲规范是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创新则是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工作出彩的必备条件。其次,创新应该是在熟悉规范基础上的创新,不熟悉规范的创新有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根基,没有生命力。第三,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规范。创新必定会对原有的一些规范进行变更,但这种变更是发展的继承,是要变更一些与客观情况不相符的、不合事宜的规范。而简约化管理就是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将管理主要目标以外的枝节因素尽可能剔除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简单的问题条理化,使条理的问题更简单,从而简化管理环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效的管理方法。

教学管理规范就是按省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抓好教学管理,这是管理的基础和根本,而精细化管理是落实常规、提高常规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简约实用的落实方式,创新更好的管理模式。但从教学管理材料展评中却也看到,有的学校只讲简约创新,不讲规范,结果质量下降了,原因就是丢了“规范”这个本。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教学管理的理念和常规落实的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为什么有的学校能摆脱低谷走向鼎盛?为什么有的学校却从高峰走向衰落?这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常规落实的能力发生了改变。一所品牌学校必然有一套被实践检验过、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为此,教学管理者应当善于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理出工作思路,调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层面的力量,通过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1.常规管理要“实”

“实”就是要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避免表面化、花架子,要强化教学常规的执行力,注重内容形式的统一,避免常规管理中的应付现象,努力让教学常规管理收到“实效”。从教学实际和材料展评可以看出,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常规落实的程度成正比。

2.细节管理要“严”

细节决定成败。抓好细节管理是落实教学常规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如对备课和教案的检查与管理,不仅要看教师备课的项目内容和教案编写的形式,而且要看教师能否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是否有更多的时间总结记录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对教案的修正与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管理,要有教师的常态课而非表演课,既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有序、有趣,是进展顺利,更要看教学中能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并能给足时间,开放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对作业练习的检查与管理,不仅要看作业布置的数量和批改的次数,更应注重教师的作业设计是否多样、开放、创新、有效,还要注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是否及时、全面,能否做到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等等。像这样从细处做起,严把教学常规各项内容的落实关,把简单的事情做精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细就是不平凡。

3.管理方法要“新”

过程决定结果。众所周知,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学校管理者一旦涉足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就往往会和教师生发一些矛盾。为什么基于一个同样的目标会带来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往往是以一种检查者的身份进行这项工作,教师对这样的检查第一反应是学校对教师个人的不信任。基于这样的心理认识,教师在面对这项检查工作时往往采取的是应付的态度,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教学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却又深感棘手的问题。

只要转变管理者的理念和角色,创新思路和方法,教学常规的落实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如:(1)让常规检查成为学校管理者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常态渠道,使教师认识到落实常规是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把落实常规作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实现教学常规检查的持久性和常态化。(2)让常规检查成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手段。这需要管理者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到一个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同处教学实践现场,一起研究讨论,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探索,再反馈实践情况,再讨论,如此周而复始,使教学常规的检查、讨论贯穿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3)让常规检查少些形式,多些内容。如某些学校的教案检查制度中要求必须写新教案,每次教案检查时对检查过的部分标注日期并加盖公章,这明显把教师放在了管理者的对立面,使得许多老教师花很长时间抄写原来的教案甚至抄写教参,浪费了教师的精力。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案为什么不能重复使用呢?笔者认为,教案检查的重点不在于教案的格式、书写等表面的东西,而在于教案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等实质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检查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症结所在,才能向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理念引导先行

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干部教师牢固树立“把简单的事情做精致就是不简单,把重复的事情再创新就是不重复,把平凡的事情做完美就是不平凡”的理念,力求做到“点到位,线贯串,面渗透”,不断增强管理效能。

所谓“点到位”,就是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从工作的细节和关键入手,抓准、抓实。所谓“线贯串”,就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让精细、严谨、高效的品质贯串于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的始终。所谓“面渗透”,就是要让抓细节、求精致、做精品的理念成为每个成员的日常习惯,内化为素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融入到学校文化中,从而提升学校的品质。

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干部教师学习理解“青蛙效应”、“破窗原理”、“蝴蝶效应”和“莫非定律”,重视细微变化和早期苗头,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使事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学习理解“青蛙效应”的意义在于:增强危机意识,警惕日常渐进式的、微小的变化,居安思危、适度加压、未雨绸缪,以防微杜渐。比如:根据学校学生多、生源杂、春秋两季传染病易发的情况,我们从源头抓起,早宣传、早预防、早监控,避免了传染病的发生。

学习理解“破窗原理”的意义在于:随时修补、纠正小的错误与漏洞,避免师生在负面暗示的影响下将错误扩大化。比如:我们及时对学生加强教育,落实“十不”和“十无”,从不损坏公物、不乱扔纸屑、不在墙壁涂画抓起,保持了洁净的校园环境。

学习理解“蝴蝶效应”的意义在于:关注初始的小偏差,警惕由此可能引起的不良连锁反应。比如: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抓好开学前后的起始工作,如学前教育和开学典礼;抓好养成教育;安排干部全员执勤,设立常规强化周;重视计划制订的过程、民主讨论和开好第一次教职工大会;抓好各项活动的设计,做好安全预案和活动方案等。

学习理解“莫非定律”的意义在于:做事隋先预测最坏的结果,去除侥幸心理,并提前拟订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如我们针对原来我校侧墙铁围栏上全部是花枪头,师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受伤的情况,立即投资8万元,将其更换为铁艺围栏,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操作重在落实

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严谨性、准确性、操作性、交叉性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一种改善”、“两种状态”、“三个管理”和“四个落实”。

“一种改善”

在精细化管理中,我们特别需要改善心智模式,提升自身的素质。每个人都有一些固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因此,在实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打破旧有的心智模式和不良的思维定式,打破心理枷锁。比如:针对我校规模大、放学容易拥挤的现状,我们改变了让学生同时放学的传统做法,采取了错时放学的灵活措施,避免了学生放学时可能产生的混乱局面。

“两种状态”

一种状态是细在纸面上。首先是科学分类。我们先对学校系统的各种要素进行精细的化分,进而实行有序的、按部就班的管理,以达到严密管理的境界。其次是完善内容。我们先后制订了合理的学校工作规程、行为规范、操作规则、岗位职责、各种基本制度以及各项预案和活动方案,并不断补充、完善。最后是存档。我们对所有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文档等,都妥善保存。

另一种状态是细在行动中。精细化管理重在付诸行动,即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制度和流程实施。我们分部门开展全员性的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团队精神,强化精细意识。我们要求每个人的工作都要到位,从小事人手,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学校要做到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处处有督导,清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

“三个管理”

第一个管理是“形体”管理,即指干部教师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也可以说是“无声管理”、“走动管理”、“跟踪管理”。比如:领导干部每天带头“三转”、带班执勤、楼层常规管理、就近联系教研组和班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巡视校园安全,班主任跟班管理等,都属于“形体”管理模式。它是政令畅通、稳定常规的基本保障。

第二个管理是目标管理,我们长期坚持实施目标管理,认真做好目标的确定、细化、实施、监测、调整、达成、评价等各环节的工作,发挥了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调节功能和监控功能。

第三个管理是文化管理,通过加强知识管理和文化建设,构建学校文化体系,重视文化引领,创设文化氛围,形成一个文化场,让师生共同学习、共享先进文化的熏陶。干部教师牢记“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自觉状态,反映了干部教师对精细管理的高度认同。

“四个落实”

一是干部带头,这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书记和校长带头写文章、搞讲座,宣传精细化管理的意义。领导成员每人每学期确定一个精细化管理的专题,在工作中边研究边实践,并在期末写出可交流的论文或成功案例。我校每周五上午为领导例会,大家一起研究工作,随时召集校委会交换意见,处理好抓大与抓小、抓粗与抓细、抓整体与抓局部、抓头与抓尾、抓重点与抓漏洞的关系。我们坚持“全天候无缝隙”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追求学校管理的完整、完善与完美,努力实现学校整体优化、最大发展、安全稳定、和谐育人的目标。

二是教师精细育人,这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教师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教学工作的“四精心”、“四规范”和“十字要求”,力求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精心,每一节课都是精品,每一道作业题都要精选,每一个学生都要精教。教师要善于思索、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关注每个重要的细节,重视从每件小事做起,以抓好细节来积蓄成功。

三是职工精细服务,这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对职工提出了“自觉主动、科学规范,安全便捷、热情服务”的要求,树立后勤服务育人的先进理念,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特别提倡增强精细意识,把每件小事做到位,尤其是把小的破损修补好。一个小螺丝、一个小火星儿、一块小墙皮都可能成为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节约资源、经费等,也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抓起。

四是学生精细学习,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业精于勤,学精于细。我们从学生预习、听课、交流、训练、作业、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抓学生的精细学习。学校出台了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和质量测评监控等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学校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严改作业。我们还通过校会、班会、队会等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人物小传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一、强化制度,规范教学行为的细节

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我校制定了《国庆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高效课堂评价制度》《国庆小学教研制度》《优质课评比及奖励办法》等制度,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规范了教学行为,使教学在常态下走向可持续发展。如《备课制度》明确规定第一次是集体备课,即由一位教师先备好课并在备课组中说课(主讲),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第二次是个人备课,在备课组统一重点、难点、进度的前提下,形成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轮流担任“说课”的主讲。每一位教师都在“集体备课”中受益,当轮到主讲时,每一位教师都不甘心表现得比他人逊色,主讲人除了按常规要求备课外,总是尽可能地多收集信息,完善备课资料,提供资源支持,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会获得一种帮助别人的愉悦。

二、着力落实,强化教学活动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要重过程、重实效,因此,岗位职责要明确,层层管理都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有评价。

1.教学工作月检查。为了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每月都对教学常规进行一次检查,包括教案、作业、反思、学习笔记等。常规检查必须“细密”,不能走马观花。检查有方案,有记录,有评价,要把每个教师的亮点都挖掘出来,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反馈,每个年级组再挑出最好的教案在教师中传阅。由于检查严密,才能挑选出很多优秀教案,把优秀教案在每个教师办公室进行传阅,教师学习完毕都要签名,教务处还在每个教师办公室张榜表扬。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自身的工作减少失误,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兴趣,促进钻研得深入,做到精益求精。

2.推门听课。推门听课是看高效课堂是否走向了常态化,也是最能发现一个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最直接的方式。推门听课是看教师是否精心打磨了教学细节,是否竭力追求了教学过程的精细,教学方法是否精当,教学艺术是否精湛,是否做到了每一节课都有序高效。每节课结束,检查人员都对当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馈,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要求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互听、互学、互帮的氛围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实施。

三、着墨活动方案,优化教学活动的细节

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寻常,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好就是大成就。因此,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要求必须是“精品工程”。活动呈现如下特色。

1.教师热情高涨,参与人数众多。在参加本学期赛课活动的人员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更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在活动中我们坚决杜绝人情分、关系户,一切靠实力来证明一切,如果教师榜上有名,证明他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反之,也不要气馁,说明他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2.准备充分,精彩纷呈。在此次赛课活动中,参与教师均准备得相当充分,大多数教师在说课中采用了脱稿,其富有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处处显示着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更值得可喜的是,有几位中年教师的说课,设计独特,处处闪烁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时时透露出睿智的教学策略以及先进的育人理念,其干练的教学风格、独到的质疑精神、巧妙的课后拓展、精心的习题迁移,令我们当场拍手叫好!

3.与时俱进,彰显个人独具特色。本次评选中,参赛教师无不体现出崭新的教学理念,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难能可贵的是参评教师扬长避短,均充分展现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有的教师以操作取胜,有的教师以扎实的基本功见长,有的教师以设计学生游戏呈现教学智慧,可以说,均充分体现出教师睿智的教学思想。

4.说课规范,教师基本功扎实。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教师都能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过程)——说板书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说课程序规范,尽管此次活动中,参赛教师参赛的科目不同,年级不同,但无不体现出教师扎实的功底。

5.教学手段先进,善于借“外物”辅助教学。在说课教师中,绝大多数教师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影子,能借助“外物”来辅助教学,高效省时地开展课堂教学。

四、着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团队的境界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互教互学、共同切磋,集中了每位教师的智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组建了由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差异,实行协作交流,资源共享,利用师徒结队等方式,共同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学校每学期还举办校本教研观摩活动,如备课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竞赛课,新教师的见面课,徒弟出师的汇报课等等。学校还结合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让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自主、自愿形成学习研究小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与教育专家、学者交流、沟通,参与到他们的团队中去,建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