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的功能范文第1篇

班级文化育人功能学校教学一、前言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扎实理论基础、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中学生这一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组建班级过程中也必然形成其独特的班级文化。

二、中学班级文化的含义和结构

中学班级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范畴,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细小分支,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学生中形成、发展并发挥作用的文化。中学班级文化是指:在中学里,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并能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一切班级文化条件。它是由班级目标、班级环境、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班级文化由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在教室及宿舍文化这个温床中孕育而成。教师文化指教师个体或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学生文化则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班级文化建构中的最主要部分,关系着班级文化构建的成败;教室宿舍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展现,是班级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由师生互动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别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因此,班级文化是由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在教室宿舍文化氛围中冲突、整合而孕育出来的集合体。这种文化一旦形成便潜意识地被同班同学所接受并成为传统,受其约束、激励。同时形成共识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在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中凸显重要作用。

三、中学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组织,一个个体的灵魂。作为中学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在班级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学班级文化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就必然对这一群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在学生知识的学习、人格的完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全面发展进程中都发挥其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班级文化的的功能归根结底还是育人,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得以实现。

1.中学班级文化的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一方面,班级文化对于显性学习,即知识理论的学习具有推进和引导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为显性学习营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中学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

和谐的文化团结人。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能形成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中学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

规范的文化约束人。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只有形成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文化,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班级成员的管理和教育创造和谐的环境。

4.中学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

积极的文化鼓舞人。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5.中学班级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功能

多元的文化激发人。融合与创新是当代中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功能,也是时代对中学生的要求和召唤。由于个体的多样性和班级所处大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中学班级文化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化的班级文化让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小熔炉”,它融合着社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教育文化、小团体文化以及学生个体文化,可以说班级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在融合的基础上,中学班级文化还应当有也具有创新功能。中学生个人本身就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时期,班级文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和人的发展潮流,将必然引导学生创新发展,不断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继承和融合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吸取、新理论、新思想、新科学。只有这样,21世纪的中学才有可能着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班华,高谦民等.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翟广顺.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5]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云南教育,2001,(16).

[6]蒋忠.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班主任,2003,(2).

班级文化的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班级文化 功能 构建

[作者简介]马亚平(1968- ),女,回族,宁夏银川人,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77-02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思想健康、团结协作、富有理想和追求的班级文化环境,保持班级文化环境的持续、良性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生班级文化功能视野下,积极研究和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是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大学生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育人工作中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微观内容,大学生班级文化具有特定的含义

关于“文化”一词,没有人能够用精确、概况的语言全面地阐释。文化常常与精神、态度、价值、道德、伦理、习俗、文明等联系,以有形或无形的东西体现出来,可以凭借人的体验、感受等感知。一般来说,文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的,即通过看得见的东西来体现文化的含义,物质层面的文化,如建筑、标识、语言等;二是隐性的,即通过看不见的东西来体现文化的含义,精神层面的文化,通过教育、科技、体育、管理等人类社会活动体现,与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政治理念、人文追求等密切相关。

大学生班级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微观内容,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同时对于处于特定生活环境,具有特定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的大学生班级来说,班级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大学生班级文化应当是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体现班级内外关系的伦理道德、精神追求、价值理念的总和。其中,班级内外关系包括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班级与学校的关系。班级文化决定了大学生看待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影响大学生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态度。因此,班级文化决定着班内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大学生在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国家、集体、社会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所持的认知态度和处理方式。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追求、价值选择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大学生班级文化有具体的内容体现,在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1.班级风气。班级风气即班风,是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风气,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气既包括学习、科研、交友、消费、政治追求的风气,也包括爱班、爱校、爱老师、爱同学的风气,还包括爱祖国、爱社会、爱集体等诸多方面。好的班风能够对班级同学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不良的班风则会对班级成员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班风也可以影响院系的风气,进而影响校风。

2.班规班制。班规班制即班级的规定和制度,是学校规章制度在班级的具体化,是班级文化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体现。由于不同班级的专业、组成结构、发展理念不同,因而班规班制可以因不同班级而存在差异。班规班制既是班级加强对成员管理的制度,也是班级成员行为规范的标准,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关系大学生的成长。

3.班内和谐。班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班级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班级,不但可以实现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奋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也可以营造快乐学习、生活的外部条件,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全,有利于大学生与团体成员之间形成协调、包容、友爱、奋发的个性品质,对于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

4.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班级活动开展承载着学习文化、宣传文化、汲取文化的任务。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班级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使班级成员在人文发展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班级活动开展,可以增长大学生的知识,锻炼大学生的技能,使其体验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合作、竞争的关系,心灵得到净化,性格得到锤炼,精神得到升华,思想取得进步,政治走向成熟,文明素养得到提升等。

5.班级典型。班级典型是班级文化的缩影,是一个良好班级文化的典范。在大学学生班级中,存在大量的自强不息,勤于进取、帮助他人、刻苦钻研、热爱集体、参与活动、见义勇为的学生先进典型。他们的典型事迹、典型形象既可称为良好班级文化的诠释,也可为班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对激励班级成员、促进大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从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功能出发,积极进行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

1.班级文化规划。构建班级文化需要预先规划、设计,应重视班级文化的调研,摸清班级成员的组成,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发展观,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需求,洞察他们的思想状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出发,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进步为立足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精神追求,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扩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塑造班级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活动为目标,在班级组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班级目标等方面,制定较为详尽的班级文化发展的目标、计划、方案、步骤等。

2.班级文化构建方案完善。班级文化构建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在班级文化初步规划完成后,通过组织开展对班级文化方案的讨论,使大家各抒己见,用集体的智慧完善班级文化构建方案。班级文化构建方案讨论、完善的过程,是进行班级文化构建宣传、动员的过程,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创建、奠定班级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激发广大同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班级文化构建具体实施。班级文化的构建涉及多个方面。一是组织层面。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班级的组织建设,要在强有力的班干部集体领导下,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将作风正派、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团结同学、具有号召力和一技之长的学生选拔为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文化发展中,凝聚大家的力量。二是目标层面。班级文化建设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应在班级学习、班级活动、班级发展、班级荣誉等方面制定较为详尽的目标。目标的具体化是班级文化发展的基础,使班级文化的内容得到分解,实现班级文化发展由抽象变为具体。三是制度层面。在班级文化构建中,制度起着保障作用,既是对班级成员的约束,也是对班级成员的激励,促进班级文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度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班级的实际,按照灵活性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四是内容层面。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的班级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应当将班级协调、团结、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竞争,信念、口号、目标以及班级发展、创新、进步、获得荣誉等方面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五是活动层面。班级文化构建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班级活动来实现。一般指大学生课堂之外的活动,也可以成为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在培养大学生的情趣、爱好,发挥大学生特长,彰显大学生精神追求,提高大学生品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竞赛活动、科技发明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廖其宾.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4).

班级文化的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高校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近年来,随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开始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高校班级文化定义

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指导,吸收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弘扬当代青年文化的闪光面,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所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为根基,而又不乏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既是校园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引导下,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硬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软文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是学生在校教育的基本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又因不同班级各种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自身的特质。因此,班级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在班级成员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高校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对高等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班级成员生活的宿舍环境。班级行为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行为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观念部分,包括班级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等。就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来说,主要是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等。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特点:

高校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先认识班级文化自身的特点, 它是是一种特殊文化,有其特殊内容和内涵。

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学校, 尤其是高等学校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场所, 这就决定班级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同时新世纪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渴求知识, 要求进步的思想主流也使得班级文化有着特殊的内涵。高校中的学生对于知识有着更加自我的认识,在对各种知识的选择上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使高校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思想性。

2. 多元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 同时还有各个学校自身校园文化的整体导向的不同, 班级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道德水准、知趣追求的差异, 使得班级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但我们还必须看到, 在这种多元性存在同时, 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都决定班级文化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围绕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这种多元是在目标统一基础上的多元, 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结合。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主旨,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3. 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科技论文。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 必然带有班级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沉淀, 是班级管理者的治学思想和经验总结的集中体现。这些是有相对稳定性的, 因而使得班级文化也具备相对稳定性。而思想活跃的学生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都具有可变性, 同时还受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 而使得班级文化又具有可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4. 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结合。

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及发展途径, 形成其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独立的体系。同时校园作为教育的场所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因而属于它的文化必须是符合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是开放的。

5.差异性和趋同性相结合。

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然而高校班级作为一个有很多个人为单位组成的集体,个体之间在思想和认知上必然存在其差异性,但是正确方向的趋同性可以引导集体中的差异个体,使之认同于集体的文化。

四、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及个体的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凝聚与规范功能,教育与引导功能,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

首先,健康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发挥凝聚与规范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班级环境、班级规范、师生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促进学生顺利而有效地接受社会经验、确立社会生活目标、掌握社会规范,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为一个社会成员。具体体现为:(1)接受社会价值观,确立生活目标。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个人目标,并处理好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2)掌握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在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中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学生守则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班级文化还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等。

其次,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教育与引导功能。科技论文。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为班级团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发挥范例的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相互熏陶。概括起来,班级文化对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项:(1)促进知识及认识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以优良的学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认识的深化、自我理解的提高等。(2)促进情感发展的功能。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能产生一种聚合力,有效地协调班集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友情、正义感、成就感等积极的个体情感不断产生和深化。

再次,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具有满足、诊断与矫正功能。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满足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需要,能够照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弱点,能够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行为。这些功能具体表现为:(1)满足需求的功能。科技论文。人处于一个团体中,会对团体产生各种需求,如安全与安心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独立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既能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有用性需求等高级需求的途径。(2)诊断功能。当学生置身于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如社会技能的欠缺、情绪不稳定、过度利己主义及其他人格偏颇。特别是在班级组织有团体要求时,学生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这些问题的暴露,为班级负责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3))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矫正。例如,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学生能够在有序的班级氛围陶冶和集体的监督约束下逐步形成自律意识。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班级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万不可忽视班级文化的作用。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优良的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3]裴春燕、刘东风.浅谈班级文化的意义、特点及其建设[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曾武高.谈班级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1999年05期

[4]吴玮.浸润在丰盈的班级文化中[J].现代教学,2008(11)

[5]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11)

[6]杨汉章.简论班级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班级文化的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班级文化 建议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立于其他班集体的文化特性,包括班集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班级发展追求。班级文化是维系班集体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班级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班集体的整体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教师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载体,在学校的建设管理中非常强调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之所以注重班级文化,是因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指一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于组织存在状况的认和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现代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企业凝聚力的作用,这一点也适用于班级的建设。班级文化像是一条精神纽带,联结着学生和教师,使得他们更加认同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愿意为了班集体的发展而一直努力。

2.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班级同学和老师则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所接触最多的对象。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学习优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能受到班级文化和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

3.创新功能

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发挥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创新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自由、公平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班级中可以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教师支持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协调功能

协调是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要注重协调发展,强调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在班级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学科学习上也呈现不同的优势,班级文化的协调功能就是旨在利用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体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调还强调班集体关系的协调,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及时解决争议,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班级环境。

二、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师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高中时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受到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一问题上,而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些高中班主任虽然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但也仅做的是表面功夫,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的理解为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口号的提出等,而没有切实的制定出适合学生和班级发展的计划,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时期。大多数高中班主任并没有认清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知识将学生作为被动的一个群体,而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将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同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具有独断性和形式化,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认同,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一个阻碍。

(三)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各方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当,导致了学生对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理解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地,对于高中生来说,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具体的班级建设活动中,学生往往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其中的兴致较低,从而大大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靠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班主任首先要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于实际行动,自身要树立自觉地意识,其次需要做好自身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生群体也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班级体共同进步。

(二)构建班级体的核心价值^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同样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要重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班级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具体实践中改进班级文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不是光由理论来判断的,必须要注重落实班级文化建设,而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方面要及时进行改善,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片冈得雄.论班级的组织和管理[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班级文化的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43-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两个,一个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即第一课堂,另一个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即第二课堂,两个课堂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均为学生班级。活用班级这一阵地,建设好班级文化这一载体,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

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学习、生活单位,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直接指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质就是通过班级文化渗透性强、形象生动、影响持久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班级文化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传统灌输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丰富性,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和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的目标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四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对全国大学生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2]这五点希望在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要保证所培养的大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要求,就要努力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人才培养管理的必要内容,就要努力创建一个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建设出色,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陷入被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总之,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维度来看,班级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的维度看,班级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而有效的体系载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等可以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方向。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统工程,班级成员的思想状况等都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以及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心里问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通过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和行动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通过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在思想和行动上确保班级成员坚持正确方向,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和影响,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主流风气。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质量。要建设出色的班级文化,关键在于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不仅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发挥的程度[3]。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即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的。班级成员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将意味着班级文化建设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功能,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人的内潜能,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发挥班级成员的特长与优势,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班级成员的创造精神,进而形成优秀的班级文化。

三、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充分抓住班级这一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细化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每一项工作当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抓好班级奋斗目标建设,引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可以与班级奋斗目标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就国家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奋斗目标与班级的奋斗目标有区别,也有联系。国家的奋斗目标可以看成是班级奋斗目标的目标导向,班级奋斗目标可以看成是国家目标某一层次的具体目标。首先,辅导员班主任要引导带领班级成员确立清晰的班级奋斗目标,如校级先进班级或是省级、全国先进班级。目标确立后,要充分发挥目标所具有的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强调和主动引导,使班级成员自发向班级目标靠拢,自觉为班级目标的实现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