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管理内容

交通管理内容

交通管理内容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空中交通;空域资源;流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85-02

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得空中交通流量迅猛增加,特别是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用空域逐渐减小,空中飞行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空中交通拥挤问题,需要针对空域使用情况采用适当的流量管理方法、技术和策略对空中交通进行管控和协调,在保障飞机飞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民航服务效率和质量。

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空中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空中交通的安全呢,通过调整飞机飞行时间、飞行顺序以及其他因素等保障空中交通容量并维持空中交通处于长期流通状态。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侧重于对一定区域内的空域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疏导,以最佳的决策来维护空中交通服务的畅通高效,同时避免因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事故情况的发生。

该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战略流量管理和战术流量管理两个阶段。前者又被称为先期流量管理,主要是在长期范围内,如数月到七天之内,的飞行活动进行管理、分析与协调,提前性地对空中交通需求进行评估,确认和调整各飞行任务之间的协调性,制定适当的解决方案避免飞机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该阶段也负责制定年度空中交通容量计划、航路分配计划等内容。

后者又分为预战术流量管理和战术流量管理两部分。预战术流量管理,即飞行前流量管理,是在飞机执行飞行活动前的一直七天内对具体的飞行计划和管理活动进行确认和调整,依照当前的空域资源和飞行需求调整空中流量到最佳状态。该阶段会通过相关平台具体的飞行与流量管理信息。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当日所开展的管理活动为战术流量管理,即实时流量管理,该过程主要是对当日实际的空中交通情况和空域可承载的容量对飞行计划进行更新或细微调整,并向飞机分配具体的路径和时隙等。

2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

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空域容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两类。前者主要是对地面的机场和跑道,空中的飞行区域结构以及飞机类型和管制程序等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实现空中交通流量的管理。显然该方法涉及内容多,协调难度大,实现周期长,不能够完全承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相关任务。后者则是对飞机的起飞时刻、飞行航线、降落时间等进行调整与管理,进而实现调整流量的目的。该方法可行性高,应用非常广泛。

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就其发展与应用来看,扔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开发专业的管理系统,应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技术对空中交通状况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空中交通效率,还能够降低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负荷,推动空中交通向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目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先进系统和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美国当前所使用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主要是在流量控制专家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所开发的。其可在全国范围内对飞行流量范围和空域系统容量进行调控和平衡。

系统包括数据交换、协同决策、流量分析、动态监控与显示等几部分模块。数据交换功能可以支持管理部门和具体执行飞行任务的航空公司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传输,可实现空中交通流量状态的实时共享;协同决策功能则是允许各单位或部门之间对具体的流量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进行协商和联系;流量分析则是定期对管理空域范围内的飞行状态进行评估;其他功能还包括流量监控与显示、地面延误控制、调度执行等。

2)终端雷达管制自动化控制技术

基于该技术可以对空中交通状况进行评估和模型建立,然后依照所建立的模型制定最佳的决策方案对交通管理、飞机时间间隔以及航路/下降任务等进行咨询,辅助实现空中飞行航路的协调管制。

3)协同航路调节技术

该技术以历史数据和现有监控数据为基础,根据各飞行计划信息对未来空域航路的拥挤度、容量大小等信息进行处理,查找和确定未来飞行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备选航路、改航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可行的拥挤度减轻、危险天气避让等策略,协助管制员和空域范围内的用户完成流量管理。

4)全空域和机场建模

对空域和机场进行建模主要是对跑到容量、滑行道容量、停机位容量、路径分配、航路容量、冲突探测与解决等进行仿真,建立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分析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对管理效能进行评估,设计与制定可提高空域容量和地面容量的规划方案,协助完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技术决策的制定。

5)定期航班规划与数据管理

高质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离不开合理的航班计划方案,特别是空域环境越来越复杂,管理越来越困难的当前环境下,航班计划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各数据的有效性。该内容涉及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可实现对定期航班计划文件的存储、处理以及更新。

此外,基于数据库技术开发设计空中交通服务环境数据库,还可以对管理区域、扇区、航路以及相关设施等进行存储与管理,并为其他系统或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6)计算机辅助时隙分配

该技术可以对每一架飞机的起飞时间进行计算和时隙分配,以期更加合理地分配飞机时隙,监视航班运行,为定期航班处理提供数据支持。高精度的时隙分配可以在有限容量内降低飞行冲突状况出现的概率,提升空中流量管理效果。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市场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但是在空中交通市场发展的同时空域流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促进空中交通向更有序更快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使用适当的流量管理技术和管理系统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2]舒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赵嶷飞,姚玲.扩容空中交通管理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4).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11-02

1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事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的完成情况。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基础性、服务性行业的核心内容,其财务管理的工作更不容忽视。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将逐步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2 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

2.1 预算管理

黄长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上存在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界定标准不清晰、预算编制的数据处理缺乏标准、预算编制的目标责任不清、预算编制组织的临时性等问题,提出了确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目标,构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组织及选择好预算控制方式的对策。王晖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单位未适应新的预算管理方式、编制预算模式陈旧、预算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阐述了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提出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模式,加强预算监督的建议。

国内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多数是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等方面进行的,较多的是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具有很大的操作性,缺乏后续的监管,预算管理就显得不规范。

2.2 资产管理

李益华归纳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资产产权不清晰,资产配置不科学,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处理不规范等。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最后,提出了加强交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苏丽英认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针对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应当依据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切实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实物运营的一致;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和维修管理。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享受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铺张浪费。固定资产作为交通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交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研究也颇多,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较丰富,但缺乏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跟踪研究。

2.3 资金管理

冯岩指出我国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惩罚措施不明,管理等级多,网络通信系统不发达,并提出完善管理体制,简编和裁剪单位各部门及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议。王茜对我国交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专项资金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结余处理不规范。她认为应当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核与监管作用、实施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减少专项资金结余几个角度解决问题。叶晓玲对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她认为在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监管无效、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财务控制的无法落实、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财务反馈迟缓等问题。介绍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总目标及原则,提出了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运行框架及业务处理流程。屈哲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进行研究,从支出的比重、支出的结构及支出的规范性方面对交通系统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预算编制、内部控制、推行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建立内部费用制度、建立完备的支出监督机制等方面控制经费支出。

资金作为一个单位各项活动的源泉,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部分。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缺乏实际论证,需要将研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予以验证。

2.4 会计核算

张志军、何凝凝等人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特点及现状,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及办法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财务管理主动性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财务治理水平的强化等方面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毛江英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会计法规制度的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强化、会计集中核算的加强等方面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制进行改善。葛秀结合事业单位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介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指出交通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提出了研究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的基本思路。

国内学者从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角度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调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研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对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的研究需要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以见成效。

2.5 财务管理模式

赵霞从内部监督、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收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苗巍指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颇多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控制成本与支出以及提高账务管理的信息化及网络化程度的建议和对策。霍亚平、车艳琴等认为要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应从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外投资、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上多方面着手处理。周先柏、张艳辉针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各项资金监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审批制度、狠抓会计基础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宋一新、张小雪指出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从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几个方面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针对这块内容,国内学者大都是对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多数是指出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虽然国内学者论述的内容看似不一样,其实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围绕预算管理、资金监管、财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制度等几个大方面展开的。研究是理论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3 结论与展望

我国学者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的学者多数为交通事业单位的工作者,高校学者研究较少。第二,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深层次的探讨。第三,研究的内容基本为理论性研究,缺乏实际论证。

财务管理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后也将会是国内学者关注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学者参与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层次更加深入,研究的层面放宽,加强实证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跟踪研究,以期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主线,覆盖资金筹集、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等多方面在内的一体化财务制度框架体系。

参考文献

[1]霍亚平.迁移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3):60-61.

[2]冯岩.交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8):216.

[3]苏丽英.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2011:52-54.

[4]周先柏.浅议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学术论坛,2007,(14):180.

[5]车艳琴.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33(3):193.

[6]张志军.交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特点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3):136.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空中交通;复杂性;空域;容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7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行已经开始习惯使用航空交通工具,并带动民航运输业的迅速升温。根据2012年民航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10.3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2.88亿吨公里,增长5.7%,其中旅客周转量446.4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2.90亿吨公里,增长10.6%;货邮周转量163.8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0.02亿吨公里,减少5.8%。据统计,上海终端范围架次数已从2000年的400架次提升到如今超过2000架次,同比增长5倍。

正当我国由世界民用航空大国向民用航空强国不断发展前进过程中,快速增加的航班量导致空域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空域拥挤繁忙、管制员工作负荷加大使得管制员压力增大、同时造成航班大面积积压延误等显著问题,这些问题将极大影响了空中交通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因此,实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将被提到现实工作中,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俗称:“流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重点就是最大程度地合理运用空域内系统资源。响应民航总局的要求,需要我们对空域容量做出正确评估,切实推行排堵保畅工作,合理流量管制决策都将使得空域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随着管制员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在我国的某些繁忙机场和空域,比如上海两大机场,虹桥机场日均架次高达750架次,浦东机场达到1200架次,管制工作量之大时常会超出管制员的能力范围以外,极大底影响了保障飞行安全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分析空域复杂性因素与管制员工作负荷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估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与能力,来合理安排航班流量;根据实际航路航线来优化空域结构;从而平衡矛盾关系,尽可能减少由于空中交通流量增加而导致的空域承受压力大的问题,切实保障空中交通运输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空中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通过航线某一点或者某条航线的飞机数量(不分方向)。我国空中交通流量有以下两个特点。

1)空中交通流量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增长很快,对军航、民航空管系统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空中交通流量的状况取决于航线条数及长短、机场和飞机数量、起降架次等。

2)空中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空中交通流量增长速度快,分布很不均衡,其流量主要集中在少数政治、经济、旅游中心城市的机场,尤其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

空中交通流量包括实际运行容量和最大容量,两者都是通过评估机场能接受的航班延误程度来取得的,航班的延误程度又和服务需求密切相关,存在着供求关系,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多架航空器同时请求服务,超出最大容量时就会造成延误,在地面交通就如同堵车;例如在上海虹桥机场高峰时段起降架次高达60多架次,相当于每分钟都有飞机在起落,为了符合民航相关起飞落地间隔规定,此时,我们就要实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并且落地飞机在空中需要盘旋等待,这种情况下航班将会有所延误。而如果这些航班陆续请求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缓解延误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影响空域容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相关管制员的工作负荷的主观能动性和相对空域结构、空中交通流量、相关民航管制规定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空域系统结构、管制规则和安全等级,随机因素(飞机因素、人为因素、气象因素)都考虑在内,作出一个特定空域单元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提供管制服务的航空器的最大数量的评估。

通过对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容量评估,这一方法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并应用广泛的容量评估方法,是对扇区容量评估较为主观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管制员的实际工作,基本可以概括为:接收并识别相邻管制区移交的航空器;航空器高度指令;航空器速度指令;雷达引导航空器;监视航空器的飞行动态;调配航空器飞行冲突;为空中机组提供实时气象信息、航行情报及其他航空器动态;将航空器移交给下一个相邻管制区;计算航空器的航行数据并整理填写相关飞行进程单;与相邻管制区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而在管制员平时工作中,空管规章对管制员指挥的飞机数目即工作负荷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也就对管制员的工作量进行了限制,进而影响了空域系统的容量。根据民航总局86号令即《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规则》的规定,在雷达管制的条件下,充分考虑航路、航线结构所造成的复杂局面;雷达设备的配备及覆盖范围;管制员的工作能力及扇区评估;雷达通讯系统的功能;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更换应急备份系统的情况下,进近管制区域内提供雷达服务的航空器最多为8架,区域管制区域内提供雷达服务的航空器最多为12架。当然这些规定的制定也是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调节飞行容量的矛盾。

由上述管制员工作负荷介绍可以看出,给管制工作负荷权值划分繁忙等级对计算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会影响到容量评估的结果的准确性。由分析中可以看出空中交通复杂性与管制员工作负荷有密切联系,因此可根据空中交通复杂性值对管制员在扇区工作负荷权值繁忙等级进行划分,建立优化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模型。综上所述,无论复杂性还是空域容量评估都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被考虑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交通复杂性与工作负荷之间的关系,客观的反应空域单元的容量,为合理有效的分配空中交通管制资源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志龙.终端区空中交通容量估计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1-63.

[2]韩松臣.胡明华,等.扇区容量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关系研究[J].空中交通管理,2000(06).

[3]赵洪元.空中交通安全研究的综述及其发展方向[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6):74-76.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内容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54-2

引言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一门分支,因其内容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对其分析不足,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大财务部门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研究力度,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联系,找到科学的办法,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研究,对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概述

1.1 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其主要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工作,属于企业会计分支。此外,管理会计是管理学名词,因此,其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从而实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成本会计是一种新型的会计理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成本核算活动。成本会计理论的出现,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而引发物价大幅度变动,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此外,成本会计也可以及时反映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资产价值变化,对企业财务会计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对其财务或金融活动进行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合理配置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此外,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力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2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要想了解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g的关系,然后在对其交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1.2.1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概念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成本会计主要的工作重点是成本核算,通过核算来保证企业财务的收支平衡,制定相关的财务决策。但是,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其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成本会计核算需要为财务会计对外报告提供数据支持;其次,成本会计核算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外报告需要遵循的会计制度,以此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管理会计只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职能。对此,我们可以认为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具有相同的内部职能,即管理会计主要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进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2.2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基本内涵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都是倾向于管理方面的工作,且其管理主体都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但是,财务管理主要对企业资金的筹资、投资、分配等工作,与企业外部市场的联系较为紧密。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及决策进行管理的。对此,我们可以归纳为:管理会计主要是为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协助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做好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主要任务是资本管理,结合企业的长远规划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及现金流进行决策分析、规划控制[1]。

2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

2.1 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形成历史较为相似,即两者发展并没有独立开来,而是相互促进。据相关资料记载,成本会计的出现是由于欧洲革命改变了企业及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成本会计备受社会重视。而人们在加大对成本会计的研究与管理力度的同时,还形成了记录式的管理会计。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及管理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管理会计也在成本会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相似度越来越高,就使得两者之间内容出现大面积的交叉现象。

2.2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

从现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营来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者在内容的涵盖上的确存在很多重复的地方,二者往往是针对相同的内容具有相同的处理和分析办法,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内容上必然会出现交叉现象[2]。此外,随着人们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力度的不断增加,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大,各学科的学者对其领域的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容易增加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交叉内容。

3 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办法

3.1 强化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合并

通过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内容交叉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管理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内容方面存在相似性,对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管理而言,成本会计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形成历史与条件大致相同,导致其内容存在的交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想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内容存在交叉的现象,就需要强化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合并,即将两者内容相似的部分进行有效统一,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对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将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整合,将成本会计学习与管理会计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过程中,无须拘泥于学科管理,只需从自身的研究方向着手,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管理会计的有效性,促进社会成本管理会计水平。

其次,企业在会计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加大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对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成本投入,提高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3.2 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综合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整理与统计,从而为企业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进行规划、控制的管理手段。两者的管理理念存在区别,但是,其管理内容却存在一定的交叉。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将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的内容进行综合管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成本管理会计的信息整合功能。此外,企业在整合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交叉内容时,还需要注重两者的服务对象及管理内容的区别,即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短期的财务决策内容,包括销售预测、预算管理等;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整体财务进行的管理与监督,包括企业投资决策、资本成本管理及资金流动的分配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财务管理之间交叉的内容较广,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很难界定其学科领域,既不利于会计管理理论的完善,又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因此,相关人员应强化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细化其内容,摒除学科领域对研究内容的限制。此外,企业也需要不断整合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交叉内容,为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第5篇

1.资金绩效管理内容狭窄、范围不全面。大多数单位的交通建设资金管理还是从资金到资金,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而忽略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较少关注资金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的评价,忽略深层次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管理人员缺乏跳出财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财务,通过对投资绩效的分析,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能力。资金绩效管理未能贯彻到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使得管理工作重事后、参与事中、轻事前。目前,大多数管理仍然以事后监督为主,对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及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事中监督,但是,在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阶段的监督还是较为薄弱。许多方面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监督乏力、滞后,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2.资金绩效管理的方法、内容不能适应交通建设的多样化、国际化发展。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建设项目投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也已经开始显现,采取BOT模式、PPP模式等多种市场化的新型融资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这类交通项目,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等常规管理内容已不再是重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点转移至经营权转让过程中的国有权益保障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3.资金绩效管理人才短缺,人员配置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资金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建设程序各个环节、各个专业,进行资金绩效管理的人员不仅要了解交通建设程序、会计系统知识、还要能够通过发现的问题进行宏观分析和项目评价。绩效管理工作涉及业务、财务、效益等方面知识,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较少,从业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配置上及相关知识储备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交通建设资金绩效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1.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加强和完善交通建设资金管理,真正建立起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的现状,提高交通建设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积极探索建立交通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的财务和业务指标,评价的内容应更加具体,既要考虑到资金投入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到间接的社会效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以定性指标对依据项目设计的目标、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应达到的效果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建设项目防治环境污染措施、内部控制措施以及交付使用后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客观地评价交通资金管理的绩效水平,并进一步健全奖惩机制,将项目的实施推进和实施效果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保证交通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绩效考核的内容可分为项目考核和财务考核,项目考核指标应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内容;财务考核指标应包括财务计划的科学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内容。2.全面参与项目管理,为交通资金规范化管理提供监督保障。在项目申报时,要充分地做好论证与调研工作,做好交通项目预算,进行事前控制,相关部门要结合政策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保证项目的可行性,杜绝为资金找项目的现象。全面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去,财务人员不能简单地承担核算与支付资金等工作,要及时地掌握项目的实施流程、进度和趋势,有序地拨付项目建设款项,并对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专项资金。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及时调剂余缺,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实施“网上银行”结算方式,实施资金在线监控,及时提供资金动态和存量,有利于资金决策,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调剂,降低财务风险。3.注重资金绩效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交通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队伍建设得好不好。针对当前绩效管理队伍人才缺乏的情况,要切实把绩效管理队伍建设作为当务之急。要充分整合多方力量,集中业务骨干充实绩效管理队伍,完善业务培训制度,通过组织培训、学习考察、工作调研、业务交流等形式,对交通资金绩效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让其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内容和实施规程,提高绩效管理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共同推动交通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4.建立资金绩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本级监察、内部审计机构的有效职能,强化对交通资金管理、使用的直接监督,变事后监督为经常性的全过程监督。对项目申报、报告审批、资金争取、资金划拨、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诸多环节,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资金使用中发生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各部门支出的激励和监督,加强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管理、督促检查,客观反映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制度,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5.强化风险管理,建立资金绩效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表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充分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6.加强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开展资金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改进交通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交通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认真分析,依据项目绩效评估报告,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