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一、监测目的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 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四、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耐药结果 三、监测方法

(1)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2)微生物室 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重耐药菌、ESBLS、MRSA、VER”并在阳性患者予以登记,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再通知所在的临床科室;

(3) 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4)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

(5) 微生物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季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各小组成员在每月进行全院个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抽查时,发现多重耐药抗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给予重点标注、分析,反馈。 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头卡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将MDRO感染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专人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前后、摘手套后等应洗手或手消毒。

8.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9.对于诊疗用仪器、器械等(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10.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锐器放置在锐器盒中,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按医疗废物处置。

12.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监测资料的分析

数据资料的整理、汇总及分析应专人负责,每日核实数据资料,如发现缺失,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逐步完善监测方法: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半年再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六、监测资料的反馈

(1)将监测的资料与相同等级医院、省内或全国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多重耐药菌显著增高,应查找引起原因,避免多重耐药菌的爆发或流行;如显著降低,应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法;

(2)及时反馈监测资料:每季度将汇总分析的监测资料反馈到临床科室或在每季度的院感通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

(3)根据监测资料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全院多重耐药菌和抗菌药使用的耐药率情况,制定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3月

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意见书

被监督科室: 科室负责人: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

整改时限: 科室承办结果:

被监督人签收: xxx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结束时间:

签收人: 签收时间:

备注:本意见书一式两联,第一联存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第二联交被监督科室负责人。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

备注:该表用于对多重耐药菌(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每天由检验科根据细菌检测情况填写,院感办收表后到临床科室指导、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该表的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多重耐药菌名称栏目由检验科填写;是否挂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解除隔离时间栏目由院感办根据临床科室的处理情况填写;科室负责人签名栏目由临床科室负责人填写。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如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监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及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监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通过加强督导,强化各科室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时记录微生物实验室阳性结果,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进行全院病原菌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4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20XX年计划每季度编印一期《医院感染简讯》,宣传医院感染管理,反馈监测信息。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推拿;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

小儿秋季腹泻多因感染轮状病毒所致,易发人群为2周岁以下易感人群。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发热、拉蛋花汤样便,每日患儿排便次数可高达数十次,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患儿健康。因此找出安全的、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近年来,我院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用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该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仅推拿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临床对比治疗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儿科就诊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3例,患儿最大年龄4岁,最小者仅有11个月,平均年龄(2.2±1.3)岁;病程(1.8-6.2)d,平均病程(3.1±1.9)d;轻型24例、重型37例。另选取6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34例,患儿最大年龄3岁,最小者仅有10个月,平均年龄(2.1±1.5)岁,病程(1.5-5.9)d,平均病程(3.3±1.2)d;轻型28例、重型33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血检等确诊为小儿秋季腹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穴。顺运内八卦100次,再相继按摩胃俞、足三里、大肠俞、脾俞等穴各100下。(2)清补大肠。一手固定患儿食指、另一只手拇指指尖从患儿食指指尖处向虎口处推拿200-300次。(3)揉龟尾。取中指或拇指指端在患者龟尾穴处旋揉100次左右。(4)摩腹。要求患者取仰卧位休息,再用四指指腹正确放置患儿腹部处,在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摩腹200次左右。

观察组在对照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参苓白术散治疗,即莲子肉10克、山药15克、党参6克、白术6克、山药6克、炒扁豆3克、茯苓3克、薏苡仁6克、甘草3克、桔梗3克。此外,临床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辩证治疗。对食滞内停患者添加山楂3克,腹部胀痛患者加木香3克、严重呕吐患者添加半夏6克,表热明显患者添加连翘3克,一日一剂,加水煎熬,取水100ml温服,一日三次。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两组患者体征状况,如若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持续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定。

1.3 标准判定

1.3.1分型标准 (1)轻型:患者排便次数低于10次/日,且每次排便量低于10ml/kg,表现出轻度恶心、呕吐,轻度脱水;(2)重型:患者排便次数高于10次/日,且每次排便量高于10mg/kg,表现出重度恶心、呕吐,重度脱水。

1.3.2 中医诊断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小儿泄泻疾病判定标准。

1.3.3 纳入标准 (1)患儿发病时间均在2周内;(2)血常规检查,患儿白细胞数目低于10.0×109/L,(3)年龄均在0.6-3岁之间;(4)均符合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诊断标准。

1.3.4 排除标准 对伴有其它肝肾功能疾病、全身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高热惊厥患者;大便镜检显示因寄生虫、细菌所致的秋季腹泻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未能按时用药、用药信息资料不全者等。

1.3.5 疗效判定标准 依照我国1998年制定的全国小儿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四大类。痊愈:临床体征完全消失,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正常、血检、尿检等各项指标值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体征明显消失,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性状较正常、血检、尿检等各项指标值基本正常;有效:临床体征部分消失,患儿大便次数有所减少、依然拉蛋花样水便;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痊愈31例,占总例数的1.63%,显效24例,占总例数的39.34%,有效4例,占总例数的6.56%,无效2例,占总例数的3.28%,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痊愈30例,占总例数的49.18%,显效12例,占总例数的19.67%,有效6例,占总例数的9.84%%,无效13例,占总例数的21.31%,总有效率78.68%;前后对比差异显著(x2=9.1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的致病原多为柯莎奇病毒、轮状病毒、ECHO病毒等,但以轮状病毒侵袭居首,部分患儿因自身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不成熟而发病[1]。小儿秋季腹泻的典型病症为腹泻、感冒、呕吐。对于症状较轻患者,需早期适当用药,有利于尽早恢复,影响不大;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不良现象,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在治疗时,一定要找出患儿腹泻原因、体征、舌苔脉象等,因此临床需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但需注意该疾病临床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还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菌群,加重腹泻。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该疾病无副作用,但在服用时还应先查看其注意事项,并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并切勿与其它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如有必要,需咨询医师。此外,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辅以饮食治疗,选用莲子、山药、薏米等熬制成粥,食之,效果更佳。在此提醒家长,秋冬季节一定的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食物,少外出饮食,少去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督促小儿饭前便后及时洗手、所用餐具需及时消毒,及时添减衣被,以防感冒。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该病多因外感风寒所致。小儿“脾常不足”属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患儿饮食不洁、易脾失健运,极易患上该疾病[2]。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菌消炎、促进消化、安肠止泄。参苓白术散中的党参、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为主;白术、茯苓、意仁、扁豆渗湿健脾为辅;甘草益气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气宽胸为佐;桔梗为使,用以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此外,山楂在治疗肉食积滞、泻痢腹痛中效果显著;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木香在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的治疗中功效显著;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所有药材相结合,可达到渗湿止泻、健脾益气的目的,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效果显著。临床辩证治疗时,还应随症加减治疗。本文将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组与仅用推拿治疗该疾病的对照组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2%VS78.68%),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参苓白术散结合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患儿无痛苦,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可消除家长顾虑,经济实惠,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科;急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40-02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WANG Li

(The Pediatric Center of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1 436 patients, pneumonia was found in 458(31.89%)cases, night visit in 434 (30.22%)cases and onset in autum in 457(31.82%)cases. Twenty-six cases died. Conclusion: It is only to tak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cases, and intensify medical safety so a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early.

KEY WORDS pediatrics; emergency;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为探讨本院急诊患儿临床特点,以寻找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急诊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儿1 436例,其中男性934例,女性502例,男女比为1.86:1,年龄0~14岁,平均年龄(6.8±2.1)岁。患儿住院2~8 d,平均住院(4.1±0.7)d。

方法

调查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库收集该期间急诊患儿的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住院时间及发病季节等。最后诊断由具备儿童急重症诊治丰富经验、中级以上的两位医师确诊,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病种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

结果

患儿发病资料分析

急诊患儿中以肺炎为最多见,占总人数的31.89%,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种(P

急诊患儿死亡情况及就诊时间、发病季节特点

1 436例患儿中死亡26例,夜间就诊434例,占30.22%,其中急、重症患儿319例,占夜间就诊患儿的73.50%(319/434)。从发病季节分析,秋季发病患儿相对较多,占总数的31.82%(457/1436)。秋季发病患儿中腹泻286例,占秋季患儿总数的62.58%(286/457)。

讨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肺炎患儿占急诊总人数的31.89%,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重症患儿102例,占7.1%(102/1436),占肺炎患儿的22.27%(102/458),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急诊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患儿肺部体征、呼吸状况、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肝脏动态变化等。重症肺炎患儿往往有低氧血症表现,患儿发生低氧血症易引起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中应加强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应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重度缺氧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惊厥等,应给予高流量头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以维持患儿呼吸功能[1]。

加强对危重患儿识别

急诊中危重患儿较多,本次调查中,危重症患儿569例,占39.62%(569/1436)。现代医学认为,护士提供紧急救助的决策对危重症患儿的存活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识别,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询问了解患儿病史等,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决策正确性。同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救助,降低死亡率[2]。

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危重症患儿往往病情凶险、疾病发展较快。多数患儿起病急,原发疾病突然加重,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定期对已发生或存在潜在风险的医疗纠纷、死亡案例等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在护理过程中,一旦患儿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汇报,由临床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等相关人员组织讨论,对诊治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寻找病情恶化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措施解决。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儿科急诊的护理质量,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识别,强化医疗安全意识,才能降低患儿死亡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文燕.儿科护士与急症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8): 120-122.

临床季度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装备;质量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一、评审表达方式

1、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2、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3、细则条款的性质结果

二、医学装备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1、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建立

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管理、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1)组织领导。由医院科主任以上级别的分管院领导组成,负责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由医院设备科各成员组成,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

3)使用部门。由各医学装备临床使用科室组成。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设备科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

2、医学装备相关制度及流程制定

1)制度

有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制度、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设备器材购置制度、设备验收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报废更新制度、保障医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计量设备监测管理制度、计量仪器周期检定制度、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再培训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2)流程

有大型设备招标工作流程、设备采购工作流程、设备到货验收流程、设备维修工作流程、设备报废报损流程、设备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流程。

3、医学装备的配置管理

1)配置原则及配置标准

要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置。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在考虑医院设备的装备时,有两个原则应共同遵守,一是经济的原则;二是实用的原则。对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完善的可行性论证资料。

2)大型医疗设备年度使用评价分析

设备使用:使用科室要进行本月的使用情况统计,开机时间,检查人数,月收入的统计,报职能科室,作为年终对设备的效益分析评估。

功能开发:使用科室应积极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开发新的检查项目,扩大对病种的检查范围,增加对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综合检查能力,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全面的参考信息,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

社会效益:要考评该设备在本地区为患者起到的作用,能为患者解决的诊断价值。

成本效益。年终效益分析,设备的折旧费,年保修费,维护修理费,材料耗损费,工作人员工资奖金,请专家费这几大费用的总和,同年设备收入的总费用相比,确定设备的成本效益。

4、医学装备相关人员管理

1)人员的配置。建立医学装备管理组织技术队伍,队伍组成有大学医用设备相关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负责医学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等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对每台医学装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新进设备必须经厂家工程师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并填写培训记录表,待操作人员培训合格签字方可验收,新设备培训完成之后一个月内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合格证。

3)相关人员的考核。按季度对各科室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职责及设备操作流程、使用保养等考核,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安全保障与咨询服务,提出改进措施并查看持续改进与落实情况。

5、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1)质量保障合格的使用登记。有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的临床使用合格登记记录。

2)鼓励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报告的措施。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人员进行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相关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并制定相应的不良事件报告的奖惩规定,鼓励装备使用人员及时上报相关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应对方案。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追踪分析表。职能部门建立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风险预警,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有对发现问题的分析评价、改进措施及落实情况的追踪记录。

4)特殊装备(如高压容器、放射装置等)的自查和监测资料。放射与放疗等装备的机房设计、建设、防护装修和设施符合安全、环保等有关要求。机房显著位置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与机房工作人员知晓防护有关要求和措施。有对特殊装备的定期自查和监测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记录。

5)计量设备监测记录。有记录设备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计量设备的定检测记录、监测日期、有效日期、监测结果、设备的放置科室等。计量设备随时保持在待用状态,无因“计量错误”的原因所致的医疗安全事件。

6、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

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管。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有每个月一次的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情况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记录。

2)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演练。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装备故障时有紧急替代流程。制度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方案,进行实地模拟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并有对演练过程的记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的记录。

7、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

1)有由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分工明确,并附有相关资质的原件或复印件。

2)对质量与安全小组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培训与教育并有相关资料。

3)有明确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根据指标规范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监管分析,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查看落实情况,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相应的制度与规范。■

参考文献

【1】 徐海琴,曹铁军.抓住医院等级评审机遇 提升医学装备管理水平【J】.科学管理.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