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 创造性思维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Teaching Reform to

Foster Creative Thinking as the Core

CHEN Weiling[1], LIANG Zhenran[1], REN Shuang[2]

([1] 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

[2]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grated the architecture elementary phase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haracteristics, thinks that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pace is the main task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courses. Teaching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new ideas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dapt to modern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objectiv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目标的反思

大多数人认为建筑设计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学生都具备扎实的“画图”基本功。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研究表明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力求培养除建造表现能力之外的创新能力、造型能力、抽象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等建筑表现技能,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意识,包括理性设计观、环境意识、整体意识、经济意识、技术意识、安全意识等。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停留在表象上,认为课程安排仅为了加强设计表现手法,而没有深入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性导致了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一味机械地重复着各种枯燥的练习,由于练习乏味以及对设计基础理论理解不足,学生对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在方案设计中,更有甚者则抄袭别人的作品,直到课程结束仍搞不清自己所做的这些练习与本专业及即将到来的高年级设计课程有何联系。

1.2 教学内容的反思

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表现技法和技能的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锻炼学生绘制线条、水墨水彩渲染、临摹等基本功训练为主。这对于掌握专业制图方法及创作思想表达有其特定的作用,但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刚入门的新生来讲显得更为重要。已经习惯应试教育的新生大多在建筑设计练习中思维僵化,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建筑构思能力和建筑观的形成都十分不利,进而导致建筑创作的匮乏。①因此,将思维训练加入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已成必然要求,形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新教学观念,鼓励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主要指方案的设计能力,即设计者遵循自身既定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生活经验对方案深入加工、完善的能力,包括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及绘制等表现能力。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那些大量重复性的,要求严格的建筑平、立、剖抄绘训练在电脑软件日益普及的今天已没多大意义。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建筑人才,传统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必须精简和压缩。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草图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是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以及表达与发展设计构思的重要方式,在方案的构思、比较、推敲、修改和表现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两项训练是通过脑、眼、手、像四位一体循环往返的活动,将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使其具象化,方案构思在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细数当代成功建筑师无不受益于此。显然,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强徒手草图能力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训练。

1.3 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反思

本课程设置中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课题训练较少,因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学习上没有明确的侧重点,入门较晚,这就阻碍了学生未来创作之路的个性化发展,在国际化的设计舞台上失去先机,黯淡无光。

本教材包括建筑设计基础Ⅰ、Ⅱ两个学期的课程,这两学期的课程大都分由两个老师分期授课,由于公用一本教材,专业老师授课的进度很难得到协调,对接上往往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经常有学生反映新学期课程训练中重复上学期做过的练习。另外,由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时较多,周课时较多,课时安排较密集。或由于其它基础课程安排的问题,致使本课程安排过于集中、连续,不利于学生课外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2 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2.1 以创意主题空间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其设计潜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是个性化发展的象征,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本质和核心。创意主题建筑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具有意义的空间形式,通过三维实体、虚空 、色彩 、尺度、 肌理、比例等空间语言要素的组合和运用表达出特定的主题内容和意义。在命题训练中,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来开发其设计潜能。这种命题式训练使得低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从思维结构上与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保持一致性。

命题训练可采用空间限定和组合训练引发学生对空间、形态的理解,空间的分割和重组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2.2 加强建筑形态构成和空间构成的专项练习

学生在形态构成的训练中,思维从平面逐步到空间,二维过渡到三维,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空间构成和模型制作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将构思方案付诸实际操作,在方案与现实的磨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专业设计的能力。

2.3 采用互动教学,因材施教

“教”与“学”的互动与开放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提高,②利用多媒体、模型及空间感知进行系统教学和场景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对极具发散性思维的课题展开公开研究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的课题训练中快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的个体性及认知特点出发,尽可能考虑学生的需求,灌输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推动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设计人才是建筑学教育的核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其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的前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变模式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营造思维创新、个性创作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建筑教育培养文化修养与艺术创造力兼具的专业人才的综合目标。③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11JGA14)

注释

① 谢空,莫箐洁,李芳.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107.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饰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Abstract:In the current focus on the basic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i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fessional, with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expatiates on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technique" building sketch course content update, and performance.

Keywords:Decoration Specialty,Course construction,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26-02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众多高职院校因应市场需求,大量开设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市场急需的建筑装饰专业实用型人才。本文在关注当前建筑装饰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要求,将尝试对《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内容更新、评价改革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职装饰专业开设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的课程现状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均有有开设《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后面专业课学习的能力及信心。但作为新兴课程,可借鉴的成例或模式较少,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加之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属于“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即安排外出实习一年,要求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须压缩至两年内修完,导致课程数量多,课程安排紧凑,每门课程学时短,而本专业学生生源都非艺术生,相关艺术基础技法素养薄弱,在单方面强调理论传授的传统授课模式下,尽管教师主观上努力调动学习热情,但因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转化为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导致客观上学习效果提升不明显,学生学习热情减弱,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并形成相应教学策略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手绘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设计语汇[1],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效表达设计想法,增强设计效果与作品美感的能力,以便学生未来从事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相关实践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现场简洁、迅速地绘制草图、预案[2]。该课程基础性与实践性强,应用范围较广,对于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育至关重要。但是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在课程结构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以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未考虑到高职院校在教学时限、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生源素质上的特殊性,这无疑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从课程内容上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从体系上可拆分为建筑速写及手绘两个部分,这对于本科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两门课,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一学期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而高职院校《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因学制学时限制,不仅内容横跨建筑速写及手绘,且学生亦无美术基础功底,导致在高职院校《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的教学上时间紧,内容杂,基础弱,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目前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现试将高职三年学制装饰专业《建筑速写与手绘》课程细分为三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是基础训练,以线条、几何形体、单体训练为主。

要提高手绘能力,首先要提高线条的流畅性。线条的训练可简分为直线和弧线,流畅的线条是表达空间内的装饰构造的基础,必须加强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能力。针对高职装饰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在模块化的训练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徒手画线而非借助画图辅助工具,这样更适合零基础的学生快速入门。

基础训练的第二步是几何形体的训练。几何形体包含二维和三维,二维即平面图形,三维即立体图形。二维图形借助透视原理的消失点向三维立体图形过渡,以模块二透视原理为载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在二维图形W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由二维到三维立体图形的演变过程,将为培养装饰空间内复杂立体结构形体的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体训练是基础训练的第三步。单体是指室内空间中装饰性结构与家具,如墙体、立柱、楼梯、家具等。单体训练延续和承接立体图形的训练,可用以检测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掌握程度,拓展从立体图形到家具绘制的难度练习,通过知识点的前后串通贯连、环环相扣,从心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上,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的过程和进步的空间,达到难度步步升级、学生基础能力日渐提升的效果。

模块二是透视训练,透视学是研究透视的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如何把人们肉眼所看到的物体投影成平面图形。[3]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画面的逻辑就在于透视关系的把握。以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为重点,掌握透视关系能让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灵感快速地跃然纸上,更好地绘制出一副具有感染力的手绘作品,提高作品的视觉准确度及冲击力。根据装饰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时要透彻地掌握透视原理,重点训练三维立体图形及单体的从而理解透视关系,借助绘图辅助工具来训练一点及两点透视,并结合组合式单体及室内小景的强化训练,更好的理解物体间由简到繁的透视关系,如此来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且为后续软件绘图的学习上打下基础。

模块三是色彩训练。《建筑速写与手绘基础》从内容上包含线稿与色彩两部分,色彩部分的学习内容分类细致,工具繁多。装饰专业学生的色彩训练主要是以打基础为主,学习色彩的基础原理、色彩搭配、常用的上色技法,目的是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因此相比已有一定美术基础的艺术类学生,高职装饰专业的学生在色彩部分的学习课时应相对延长,授课方式及内容也需要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中,色彩训练应与临摹训练结合:前期临摹以专项训练为主,如单体,组合单体等专项练习;后期临摹则以专题训练为重点,如室内办公空间的色彩训练。聚焦明确的专门化、主题式色彩训练能够强化模块一基础训练和模块二几何形体训练的学习,此种教学模式省时高效,既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分类突破,又便于学生在模块的进阶学习中再次复习,从而给学生查缺补漏的机会。

从未来从业要求来看,装饰专业的学生需要快速的绘制出方案草图并进行正确的色彩表达。有鉴于此,在绘图工具的选择上,传统绘制效果图的上色工具(水彩、水粉等)就无法满足要求,根据装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建议主要采用马克笔来进行上色学习,再搭配彩铅或色粉等色彩工具对效果图进行渲染,具有易掌握、出图快、效果好等优势。

三、教材与学时改革

《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在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占课时比例不大,而高职院校装饰专业内的《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则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重新调整课程时间与教材。目前高职院校装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学时为每周4课时,鉴于高职院校装饰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课程学习课时应延长调整至每周6课时,且尽可能保证排课时间的连续性,以便增强教学的连贯性,为课程强化训练创造时间条件。

教材方面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加之课时的调整,目前尚无一本教科书能满足调整后的教学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应以《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重点难点为基础,根据高职装饰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基础相匹配为原则,重新建构教材内容体系,参照本文所述的模块化教学方式来重新编订课程教材。

四、评价改革

优秀的评价方式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反馈。目前高职装饰专业《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的评价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然而期末考核只能表现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能力水平,加上《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实践性较强,导致学生只能在课程学习期间维持短暂实操能力,这对于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因此课程评价方式亦需改革。

首先,对期末考核的组成内容进行调整。在继续沿用原期末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重构后的教学体系,将每个教学模块的阶段化考核分数也纳入期末考核。

其次,以践促学习。将《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竞赛、顶岗实习(指从事装饰设计部分)进行挂钩,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竞赛及实习中得到检验,从而提升学习自信与手绘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

五、结语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建筑装饰行业,为相关公司和机构培育实用型人才[4],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对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作为一门实操型技能基础课,在辅助高职装饰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其本身也是高职装饰专业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时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因此高职装饰专业《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率先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从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出发,适时地对教学模式、教学课时、教材、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的持续培养,提升《建筑速写与表现技法》教学成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夏、胡鹏.著:《手绘设计表现技法初探》《设计平台》2007.09

[2]王小林.著:《高职建筑速写课程建设拓展性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5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培优集训;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0-02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近几年实行的“以赛促教、全面培优”的赛前培优班的学生表示高度的认可。因此,在结合我校其他项目培优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探索提出“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培优班的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领导机构

一个赛项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化的制定方案和落实具体实施工作。我校在组织上首先确定指导思想,具体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培优班全面开展工作,土木科科长作为副组长负责培优班、集训队各项工作安排与协调,抽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技能培训指导,启用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工作,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方案

1.资格审核。动员在校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结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择优选择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细心、活泼,严于律己、善于观察、服从指挥的学生。

2.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及绘图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图的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再对建筑给排水和控制电气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进行培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四周。(1)给排水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的识图与绘制,建筑水电材料工程量表和材料清单编制基础。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给排水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电气平面图、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制。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电气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电气施工图。(3)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前四周所学知识点,重点测试学生给水排水、建筑电气识图能力,遴选出10~20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考试要求:试卷答题,独立完成图纸绘制。

3.第二阶段水电基本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进行“管工”实操训练,再对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五周。(1)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训练。培训内容:不锈钢复合管、镀锌钢管、PPR管、UPVC管下料、切割和连接。管材的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粘结。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管道的下料、切割和连接。(2)管道配件、附件的安装以及施工验收训练。培训内容:水泵、压力变送器、水表、信号蝶阀、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末端试水装置、水龙头、淋浴器、洗脸盆等水暖器材。管道水压试验、水冲洗、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器件的安装和连接,管道试验。(3)电气安装与接线训练。培训内容:信号蝶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压力变送器、水表、液位传感器到控制箱端子排之间的连接;水泵到控制箱端子排的连接。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和连接。(4)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前五周所学知识点,以手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喷淋系统为重点。考核完毕后,结合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培优小组老师指定学生两两组合,力求达到一名水工和一名电工相配对。

4.第三阶段自动化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自动化仪器设置、调试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PLC、变频器和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二周。(1)系统控制与调试训练。培训内容:电气控制柜PLC、变频器、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变频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抄表计费程序设计与调试,喷淋灭火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给排水监控程序设计与调试,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设计。(2)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手动仪器控制和自动化设计、调试技能,以PLC自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重点。

5.培优强化集训阶段。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要求对前述考核过关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综合集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一个月。阶段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配对。重点考核绘图准确性,材料表编制,水电系统安装快速,手动启动顺利,自动化程序编写快速,纠错查错准确,文明施工程序,队员配合默契程度,以及体能和心理素质。

6.体能训练及文明施工要求。以上训练计划需适当安排体能训练,如长跑训练体能,铃训练上肢力量,由专业体育老师具体制定体能计划。培训全过程贯穿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训练过程做到佩戴安全帽、手套,材料、工具摆放,工作区卫生清洁,废料处理得当。

三、所需要设备设施条件

第一阶段需要40~60人多媒体教室一间,第二、三阶段需要10~20人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需要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4套、PC电脑4台、配套管材、线材、电气元器件一批。

四、总结

全国技能大赛培优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教学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赛呈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上述是我校在交流总结各省队指导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以此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指导老师亦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态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加强培优班学员的心理辅导,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要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所需教学条件以及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但是传统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先上完理论课,再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往往学生实训时,理论课内容已经忘记。第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根据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三,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职业岗位工程内容相一致。所以急需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基于工程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应当如下。首先,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行业情况调研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比例、工作岗位及专业知识需要等情况;2. 请企业老总们来校参加专业设置的研讨会,提出本专业课程设置看法与对学生的要求等;3. 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走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及急需专业人才。其次,专家及专业教师根据对行业调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本校建筑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确定

通过专家分析该岗位群的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形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此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领域及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行业专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再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与确立施工员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比如: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阶段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成施工员岗位行动领域。

3、根据行动领域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教学价值的并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复杂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影响,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了“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学习领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本能力课程,二是专项能力课程,三是综合能力课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实施中实训室建设是关键。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统筹规划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支撑。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在项目建设期内规划设计校内实训基地(下设4个校内建筑实训中心),使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3000㎡。建立一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满足岗位实境训练的需要。其中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建筑识图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中心满足专门技能训练的要求;建筑施工管理实训中心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还建设了25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一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结束语

    基于工程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是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等流程进行的。从2008年开始我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筑工程专业几门课程分别获得省、市级精品课程;发表关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论文数篇,申请校级课题1个。大部分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管理系,株洲 41200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Nonferrous Metal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zhou 412000,China)

摘要: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使尽浑身解数,其中员工培训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

作者简介:周伟(1969-),男,湖南株洲人,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工程项目管理。

0 引言

现代教育培训理论认为,企业培训指由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其目的是改进员工与职位或岗位相关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工作能力”,改进员工与企业文化价值取向有关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提高企业整体效能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员工培训上都有一套基本规范的体系,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教育理论研究背景的人担任培训部门的主管,按照“教育家”的逻辑理论指导培训,知识理论与技能提升相互脱离;培训实施者大多数缺乏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他们属于那种“一般的”管理者,在培训课程设置及方法的应用上,不能很好地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培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单位,该单位培训部门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企业员工智能倾向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1.1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与培训,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企业设计型的专家;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或技能型的专家。他们在企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相互补充、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训模式,来发现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智能能力。

1.2 一般来说,参加企业培训的学员基本都具有社会角色意识与自我定位能力,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①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培训形式宜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式、参观考察等;②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培训形式则采用: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法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企业培训部门只有按照学员的特点和企业培训需求,准确定位,因势利导,合理地设定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 企业员工能力本位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2.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劳动分工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工种”了,正在逐渐向“复合工种”转变,边际岗位是现代社会劳动岗位呈现的形态,这要求员工具备跨岗位的能力。其次由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简单职业”正在逐渐的淘汰,“综合职业”是大势所趋,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跨职业的能力。另外21世纪是信息高速产生和传播的年代,“一次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职业的需要,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因此,“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员工的岗位技能,也应该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是职业培训的重中之重,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要想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获得合理的智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方法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通过社会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2 基于这个理念,要求建筑企业培训以受训学员为主体,建立在“个体需求分析”上,使职业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员工参与培训都是因为感到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需要提升,针对员工的这个需求,培训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培养工作的实效才会更加明显,员工才会更加自觉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去。建筑企业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对需要培训的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大致分类,结合员工岗位特点要求,在满足企业培训目标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实施“差异培训”,并针对不同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要求,采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法,如:课堂理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行动导向法、现场训练法、社会调研法等。其次,在培训中,设计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使培训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实训现场,还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2.3 建筑企业的生产具有特殊性,其培训应在深入研究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本位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殊性要求,比如: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建筑施工的长期性,要求建筑企业的员工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建筑企业的施工环境复杂,要求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与人和谐共处,不与施工项目所在地的人们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同时,建筑行业的九大员资格认证、18个技能工种的鉴定等,对建筑企业的培训提供了方向与机会。基于以上情况,建筑企业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能力构成的现状,举办具有明确的组织需求特征和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比如: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角色定位和自我完善的培训;考证取证培训等,以提升企业整体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3 “行动导向”在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3.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培训“行动导向”教学,指以学员作为培训的行动主体;以职业岗位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培训内容;以“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的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培训中学员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培训标准。

3.2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境要素多,对施工技术人员、岗位技能操作人员、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高,“行动导向法”恰好能满足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的目的。“行动导向”培训强调学员是培训过程的“中心人”,教师是培训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培训中教师与学员互动,让学员“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通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提升了职业岗位技能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体系。企业采用“行动导向”培训,提升了员工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企业生产效益也随之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4 职业教育理念在二十三冶建设公司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员工将近3000人,培训量大,培训层次多,涉及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培训,甚至某些考证培训。该企业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校企合作单位,借助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的平台,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引入职工的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该企业的培训特色主要表现为:培训以促进员工的能力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职业能力潜能,将培训实施计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员工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根据二十三冶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训组织的健全,通过与高校联合、基层单位办培训学校、项目部建实训基地等,建成了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4.2 以该企业“施工员提升培训”为例,介绍“行动导向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首先,企业培训部门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以“施工员岗位工作”为导向,围绕“施工方案编制能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评定能力,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来设计培训内容,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培训内容“整合、序化”,以典型图纸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预应力屋架厂房结构等项目施工为线索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同时,选定一到二个在建项目,借助项目部的实训基地平台,进行一次“从图纸建造成实物的模拟操作”,以行动导向引导培训教学,以学员“做”为中心,再到教师“指导”,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在培训中,培训教师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员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员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如图1所示。

培训部门在培训结束后,反馈调查,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行PDCA循环管理,为下次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现以2012年第二期培训为例,调查反馈表如表1所示。

通过表1、表2的对比,可以看到,按照“以学员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培训前,学员分析了自身“理论与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培训,学员满意,前后有明显的提高,良好率提高在50%以上;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效果调查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项目施工实践应用中得到了明显效果,培训部门组织的考核优秀率达到了21%以上、不合格率为0%;另外,通过培训效果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自身特质能力的提高不是很明显(社会协调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或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对下期培训提出改进方案。

透过企业反馈可以看到,学员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脱产培训,回到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提高,好评率基本在80%以上,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企业的生产效益提升了,企业培训目的达到了。

5 结语

建筑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从大趋势看,将会越来越规范,并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重视培训,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培训充分发挥出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徐静.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