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措施;高效课堂

教育事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学科教育地位的提高。初中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学科。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当代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措施的优化,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活动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限制,才能让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形成。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打造高效初中生物课堂,是促进生物教学进步的实践。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形象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生物知识的简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用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比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很难在生活中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更为深入地发现生命的力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种子从被种下到发芽生长的动画,让初中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成长。

二、利用分层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当代教育工作者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当前,我国仍然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认清学生的生物学习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差异性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教师要通过生物知识测试以及日常教学观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当然,这一些都要在无形中进行,从而保护初中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比如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生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设置“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呼吸道处理空气的流程”这样的目标。而对于生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设置“理解并能够描述呼吸道处理空气的过程及原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生物学习的成就感。用对教学手段,会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轻松。

三、利用开放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过于死板,许多学生认为生物知识是有趣的,但他们并不喜欢生物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传递出去的一切内容,如此教学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构建开放性强的课堂活动。虽然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但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比如在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心中人类是从哪起源,怎样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问题上,初中学生会有很多猜想,他们也乐于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并总结出一个小组认可的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思考的成果是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这些的生成性的资源来导入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初中生物教学的开放化与高效化。

四、利用实验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课上给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能够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那些简短与高效的实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这些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植物,并做植物细胞切片,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流程。再给学生自由去制作个性化的植物细胞切片,观察对应的细胞结构。让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生物实验中得到满足,能够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知识涉及面广,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对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生物世界,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加强。利用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措施,组织学生分析与解决生物问题,才能让学生的生物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提升。

作者:刘杰 单位:河北省盐山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概念教学;有效措施

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宗旨以及教学目标而言,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要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配合。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现阶段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开展质量进行提高呢?下文将分别从物理实验教学和概念教学的具体做法讲起。

一、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的开展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能有效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以及触觉方面的冲击。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为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张力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能参与学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都知道,在物理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程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主导、学生观察”的形式而存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动手的参与程度几乎为零,教师是实验的直接操作者,而学生只是扮演了笔记记录者和聆听者的角色。这样一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如实验设备器材方面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一对一的操作,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并且保证设备安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由操作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除了实验环节的重要性之外,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物理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措施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相关措施,而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部分来说,虽然看似与实验教学区别开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和结果。那么在物理课程概念教学的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呢?

(一)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通常情况下以理论呈现方式为主。而就初中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对这部分理论是最不感兴趣的。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概念知识的具体呈现。通过建立这一层关系,我们可以得到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展开具体的概念教学。比如就《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果只是通过枯燥的理论教学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各种物质形态的具体定义的话,学生不仅提不起相关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记忆以及运用的效率也不见得很高;但是如果换一种教学方式,用实验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话,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对各种物质形态进行区分的话,可能就会容易许多了,如在“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进行直接的记录和观察的话,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有效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的话,教师在之前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一些有效的资料等,同样以“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专门制作的物理实验视频,为学生直观的展示这一现象,然后再通过有效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一些现阶段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物理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对学生负责、对院校课改尽职的原则,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寻,争取为我国课程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金华.“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陈爱文.多媒体投影教学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低效;措施

中国分类号:G633.7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许多规律都来自于观察、实验。大多数的结论也都是由实验而总结出来的。学生只有动手做好实验,认真观察好实验,才有可能从源头上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

主观因素往往是由于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我们的老师有时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丧失,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其表现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一: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三维目标设计的人本观,突破学科本位观念,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的实际出发,加以思维扩展,从而认识到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也能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导致了实验教学的低效。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我们在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中,往往通过简单的演示,就直接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紧接着就进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教学。完全无视此实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表现二:忽略了实验本身的功能,用习题教学来代替实验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我们的老师有时为了挤时间、赶进度,匆忙演示之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叫几个反应快的学生回答,“简明轻快”的得出结论,一个实验就结束了。而剩下的大把时间,都拿来给学生补充实验训练题,用讲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美其名曰”为对实验的巩固加深。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忽略了实验本身的功能,让学生陷入了巨大的题海漩涡。不重视实验,将导致用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低下,设计实验的思维僵化。

表现三:对实验钻研不深,把简单的提问当做探究

有的老师喜欢在实验教学中问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非左即右的问题,课堂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大打折扣的,学生面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就哑口无言了。这也造成了实验教学的低效率。教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可以预先设计一些可以引发争议,激发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更加细致,思考更加全面,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和简单的操作所无法达到的。

除此以外,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也会造成实验教学的低效。例如:①实验器材的局限;②有的学生存在实验技能的缺陷;③有的实验可见度小,实验难于观察;④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仪器来直接实验;⑤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用实验进行展示;等等。

在明确了导致实验教学低效的种种原因之后,全组教师经过不断地研讨、不停得摸索、实践,就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运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措施一:研析实验,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器材的准备、器材创新、实验过程的预先设计等。实验前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要做到心中有实验,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抓准实验重点和实验难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对于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在准备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措施二:研读学生,在课中引导上做文章。学生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最活跃的因素,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实验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等。为了获得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研读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实验为主。

措施三:把分组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十四五岁,在认知心理方面,仍然以感性认知为主,理性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所以做好分组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实验结束后,教师对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平价时应该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即使是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也应该找到他们的长处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以后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措施四: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变一下方式,让部分学生来参与演示实验,这样上台的同学印象格外深刻,看的同学也因为实验者的变化而产生有意注意,从而产生对特定实验印象的强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参与表演的同学的动手能力,也使得全班同学理解知识更为深刻,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虽然我们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不敢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会影响我们大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实施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实验教学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时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率不高,有的为了追求高分而少开甚至不开实验课,或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实验操作。实验教学的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1.教师要提升实验教学素养

教师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组织时,教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要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遇不到的现象和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针对物理实验的复杂性,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同时,教师要提高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身边的实验资源服务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以“问题”作为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主线

实验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在动手动脑,实验作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主要方式,以问题作为实验教学的主线,可以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物理实验的特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操作中的观察分析,探索实验中遇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一步实验尝试,通过思索形成新思想、新思路,在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问题意识。

3.以“改进”作为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必要措施

优化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改进教学方法是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着充分的自由度,将观察到的各种现象逐一分析检验,加以归纳,加上教师的点拨,让他们充分发现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把课本现成的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交流这种方式下内化知识,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把限制性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许多实验课本往往给出了相关器材和步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同一个实验的探索,也可以给学生多种器材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的步骤和过程来完成这一实验。

将物理知识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探究获得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意义建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而面对直观、生动的感性环境,学生就会有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动机。

围绕实验展开教学是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课堂则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配合,共同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物理老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在浓烈的实验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利用好实验进行创造性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措施和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2006年11月14日,我区某学校学生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对此次事件的调查处置过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等方法,以某学校学生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应急处置过程为研究对象。

2 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措施

2.1 初步调查与应急处置措施

2006年11月14日21∶30分接到报告,某学校51名学生因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诊,医疗机构报告为疑似食物中毒。经初步调查发现,就诊学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其中首发病例田文辉于14日12∶00许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水样便;末例病例李德斌,14日22∶00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对就诊病例就餐情况的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便检结果等资料,初步怀疑为14日早餐(食谱为:黑米粥、自制豆浆、烧饼、花卷、馒头、火烧夹土豆丝、火烧夹豆皮、韭菜鸡蛋合子、咸芥菜丝)进食烧饼加豆腐皮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紧急救治患病学生的同时,采取了稳定学生情绪、密切关注未就医学生的体温及身体变化并随时报告的方法;采集可疑食品标本进行检验等措施,15日5∶00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该事件信息。

2.2 调查、检验、结论与应急处置措施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共计1 011名,其中当天早餐就餐人数为419名,就诊病例51名,就诊病例中食用可疑食品烧饼加豆腐皮49名。可疑食品烧饼加豆腐皮中的“豆腐皮”经“热水泡发”后室温存放1.5 h、该食堂无“卫生许可”等证件,并存在用具生熟不分、功能间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及培训合格证等违规操作事实;所有怀疑餐次食品及患者腹泻物、呕吐物均未能采集,无法实施实验室检验;采集可疑餐次食品原料及14日晚餐部分食品样品进行毒物、致病菌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综合调查情况、患者临床表现以及便检结果,经集体论证,排除了故意投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确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3 结果与讨论

3.1 调查结果与应急处置措施

3.1.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进程的不同,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也随之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经初步调查后确定了怀疑对象,在紧急救治患者的同时,采取了稳定学生情绪、密切关注未就医学生的体温及身体变化、采集食品标本进行检验等措施。经调查论证后得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结论,从而采取了控制场所、封存可疑食品及原料、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及培训工作等措施。由此可见,调查进程及调查结果直接左右了应急处置的决策,控制了应急处置的方向。

3.1.2 事件发生初期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涉及面广、涵盖面大;经初步调查,结合临床资料,做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初步结论,对临床救治、应急处置等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3.2 事件发展、处置过程中的问题

3.2.1 此次事件由接诊患者的医疗机构报告,而学校未能及时发现、报告。由此可以说明该学校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执行不力,未能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发现、报告的延后,给调查、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导致未能采集到直接、有效的定案证据。

3.2.2 在调查过程中未开展针对无症状学生及教职员工进餐情况的调查、未能采集到可疑食品,未对患者腹泻物、呕吐物进行检验、采集样品中未检出可疑致病因素,医疗机构采集的6份便标本中只有2份便检结果“可见红、白细胞”。笔者认为对此事件的调查未能做到深入、彻底,应急处理流程存在不当之处[2],做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结论证据不充分。

3.2.3 接到报告时间为14日21∶30分,登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15日5∶17分,且上网报告的同时未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说明未完全掌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3]的有关规定。

综上所属,笔者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帮助。而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应做到巨细无遗,深入调查有关联的情况,为事件的最终结论、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出现提供可靠依据,也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教育部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