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课教学方式

声乐课教学方式

声乐课教学方式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第1篇

一首歌曲动不动听,不单与气息的支持有关系,同时与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也有很大关系。不管是歌曲或练声曲,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令我们的气息更为流畅。如果声音充满生气活力,就更能满足表达歌曲感情的需要。特别是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群体是小朋友,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教学,既能有利于小朋友记住歌词,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肢体语言的创编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小朋友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小朋友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学会用最基本的肢体动作———动手划拍子来练唱歌曲,在划拍过程中,感受拍点对呼吸的影响,内视身心气息线条的走向,体验内心情感在歌唱里的表达。人们说话时常会伴有肢体语言,同样,唱歌时也需要肢体语言的参与和协调,抑扬顿挫的语音加上肢体语言能加强交流的效果,给对方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用气息说话,同时也要教会她们学会运用气息来歌唱。当然,把气息与肢体语言巧妙地结合并运用起来,也有利于保护歌唱者的喉咙部位,起到防止由于说话过多而导致声音嘶哑的作用。

2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一个由四五十人组成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天赋与悟性也参差不齐,而集体课所授教的内容是相同的。因此,为了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只好通过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A组学生天赋、悟性最好,她们能快速地完成相关的教学要求;B组学生声音条件中等,一般在采用由浅入深的降调教学后,她们通过课后认真复习,最后基本上能跟上教学进度;C组学生情况最让人为难,她们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有的则出现喉音等等。在对她们进行教学时,我只能采用降调教学或放慢教学进度,同时也要求A组同学课后对C组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式地帮辅。考虑到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多用到儿童歌曲或幼儿歌曲,较少用到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所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都是选择初级或中级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的歌曲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上台表演时,所演唱的歌曲既能带动现场气氛,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3从体验歌曲的感情中学会选歌

人的声音是天生的,喜怒哀乐的情感都能从声音里感受得到。歌唱与说话不同,说话时一句话所占的时间比较短,在不激动的情况下大多感觉不到呼吸的存在;而歌唱却是一种自我控制艺术,必须有气息的支持,在气息的支持下将一个个的字延长音长唱出来,最后加以美化,才能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加工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说情感是歌曲的灵性。生活多样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多样化的,要表达出一首歌的感情,就要唱出强弱、快慢的种种表情变化,而这种感情来自于歌词内容。但同一首歌曲,每个人情感体验都各不相同,在教学中不能以唯一的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我们要接纳这种差异和个性,肯定她们对感情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每教完三首歌曲就进行一次小考,三首歌难度各不相同,让学生自由选择。考试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歌唱水平,我同样会采用对比的教学法,在对比中教会学生学会挑选符合自己声音条件和表现能力的歌曲,这也是集体教学课所体现的优点。

4教唱好幼儿歌曲部分

在首届学生弹唱比赛中,曾有部分选手用美声唱法来歌唱幼儿歌曲,出现这种问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声乐老师只重视艺术歌曲教学,却忽略了幼儿歌曲教学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声乐教师的重视和注意。根据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在我的教学设置里,我认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都是注重声乐基础知识训练教学,在学生掌握好了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的基础知识后,二年级第二学期应该过渡到幼儿歌曲教唱部分。艺术歌曲的音域广,曲调难,词意深;幼儿歌曲旋律清新短小,节奏简单,歌词简练,浅显易懂。如果用美声来演唱幼儿歌曲就会使歌曲失去了童真,从而导致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唱幼儿歌曲部分,我要求学生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韵律感强、朗朗上口、能激发幼儿情感的歌曲来进行学习,并用正确的发声方法配合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来歌唱,既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与心境,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的良好发展。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第2篇

一、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声乐理论教材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声乐教学的集体课教学改革,学院未经过重新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也未重新整理和改编相应的声乐教材,只是在上课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教材也是各取所需。

二、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化,招生数扩大,原有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在原来单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改变了授课方式,但学生声乐考试形式、评价方式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没有看到集体课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多方位性,课堂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从期中、期末检查中可以看出,集体课学生的独唱能力明显不足,集体课学生歌唱的曲目重复率较大。原因很简单,集体课声乐演唱技巧的个别指导时间不够,大课形式小课上,曲目量相对减少,这种情况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因此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缺乏固定的声乐集体课师资队伍

学院担任声乐集体课的教师不固定,每一学期根据课时临时调整,课时量少的教师担任集体课。许多教师对于集体课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在课堂上很少讲解理论,有的甚至大课形式小课上,逐个辅导,声乐集体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声乐歌唱示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发声理论、训练声音,还要传授声乐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声乐教学理论实践。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成立教研室。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可以不断地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不断地改进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使声乐集体课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集体课声乐教师经过教研室讨论,提出问题:声乐集体课应该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以什么理论为依据?如何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形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声乐教学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充分吸取教师的合理意见,最后确定对声乐教学课程模式改革进行试点,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教学条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改革模式的完善和顺利进行。结合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教材。

将个别教学形式变成集体教学形式,在教材上进行了相应的选择,采用自编教材,其内容重点分为三大部分:声乐基本理论指导、声乐基础训练法、声乐教学法。在一、二年级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采取以声乐基础理论为重点,结合声乐演唱实践与声乐教育教学实践。声乐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论化、概念化,扎实地打好声乐理论基础,保障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质量,对三、四年级的声乐个别课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成立声乐集体课教研室。

由于集体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不足,学院的声乐集体课由指定的几位声乐教师担任,没有固定的集体课教师队伍,集体课的教学、教研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固定的声乐集体课教师队伍的成立即声乐集体课教研室,对一、二年级声乐辅修学生开设集体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课试点,重新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非常必要。教师集体选编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第三,改变集体课考试、评价方式。

教师授课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授课教案,同时建立声乐集体课教学习题库、试题库。随着声乐集体课教学特点的形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也应从简单的声乐演唱改变为理论笔试和声乐演唱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期中考试以声乐演唱的形式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期末以笔试的形式参加声乐基础理论考试,学年成绩的分数比例由教研室讨论确定。

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模式试点的实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声乐理论研究水平,用科学的声乐理论指导学生的声乐实践,使歌曲歌唱技巧的内容逐步由理论上升到具体实践,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易秀华.从《音乐课程标准》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08(15).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分析,从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改变和高师声乐教学对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衔接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有效衔接的具体方法。

声乐(vocal music),是一种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能性课标之一。随着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全面展开,高师以往的声乐教学模式无法与现阶段基础教育音乐课标有效的衔接。因此,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有机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学现状

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已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而作为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专业却并没有与之同步。早在2001年,国家就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课标目标和基本理念作了新的阐述。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内容看,主要以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将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反观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依然秉承了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是以美声作品为主,教学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学理念依然存在弃本从洋的思想,很少把中国传统的现当代声乐作品融合到声乐教学当中。不但如此,高师声乐教学在培养方向上也存在“偏”的倾向,一味的追求专业技能的高、深,忽略了对声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的了解,这就导致了声乐演唱的有骨无肉的现状。

二、准确理解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

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展开已有些时日了,通过对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解读及实地调研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新课标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树立起平等的音乐价值观。单就声乐课而言,它并不是要求老师为学生讲授多么专业而又高深的发声及演唱技能,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分析各类的演唱方法,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美声、民族及通俗唱法,能正确的演唱一些简单的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由此可见,新时期的声乐教学是为了塑造学习者的自由人格,其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声乐作品、识别各类演唱方法、创造性的演唱一些力所能及的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最终达到热爱声乐的目的。

三、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衔接的途径及方法

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从试行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的实施,体现出了音乐新课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尽快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改变,以实现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标的有效衔接,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高师声乐教学应与《音乐新课标》在声乐演唱方面的要求相适应。音乐新课标要求以音乐鉴赏为必修,以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和戏剧表演四门技术性课程为选修课程的新理念。声乐演唱虽然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但它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果音乐老师能够声情并茂的给学生范唱,其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远远高于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要求将来的音乐教师要有多高的演唱技能和多么深厚的声乐理论知识,而是要求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基本的演唱能力,还要有能够把声乐演唱与合唱相整合的能力。这是因为,中学的音乐教学不需要歌唱家,而是需要一个能唱、能跳、能组织和能指挥的综合型音乐人才。因此,高师应加强声乐教学改革的力度,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2.打破传统的技能型声乐教学模式,建立起声乐与合唱指挥相结合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广大高师声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的高师,其目标已经被定格在音乐教师上,再加上课程设置和生源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应该按照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来教。从音乐新课标在声乐演唱方面的要求看,它并不需要未来的音乐教师要具有多么高超的演唱技巧,也不需要未来的音乐教师有多么高深的声乐理论知识,而是需要一个能够组织很多学生一起歌唱的音乐教师。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应该把以往的一对一、一对多或者集体课的教学形式进行一些改变,把声乐教学改为以声乐与合唱教学为主,以一对一或一对多为辅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既为学校节约了课时,也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不因为选择了器乐或舞蹈而放弃声乐学习,而且这种声乐教学模式也能与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相适应。

3.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身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去。声乐(vocal music)是一门融表演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然而,高师学生却存在一种“关起门来挺能唱、走出门后不能唱”的怪异现象,这其实就是因为学生对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欠缺。要知道,课堂声乐教学教给学生的仅仅是演唱技能,而这种技能必须要得到足够的艺术实践才能得以完善和成熟。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在气质风度、语言、表情、形体等方面进行指导,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摩学习。同时也应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和编排一些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音乐剧、歌伴舞、配乐诗朗诵等节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创造力、想象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以使其多元化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让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得到巩固和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声乐演唱技能和音乐综合素质方面得以逐步完善。因此,必须把课堂声乐教学和各类艺术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高师声乐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面对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国高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从教学大纲、教学法、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与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因此,笔者在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广大同人们参考指正,以便更好的服务于高师声乐教学和基础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教师 师范性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

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合格和优秀的音乐教师,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声乐教学是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应该是有自身特点的“师范性”的教学。因此,它的声乐教学不能只解决学生自己“会唱”的问题,更要使他们具备“会教”的能力。“会唱”与“会教”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笔者根据自己所处院校的教学现状及学生从事教学后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觉得高师声乐课的“教”与“学”的体系可进一步完善,力求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将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践完美结合,解决他们从“生”到“师”的角色和能力的顺利转换。

一、高师声乐课程的设置

长久以来,高师声乐课教学一般都是参照音乐学院的授课形式,采取个别授课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因材施教,针对性强。但是,它却不应该是我们声乐教学的惟一的形式。虽然近几年也有院校开始尝试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但还不是很明确和完善,也未作为一种确定的教学形式而普及开来。根据目前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以及高师一直在扩招的现状来看,以上形式的教学在人才培养效果方面来说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就院系师资配备的实际情况来说也是无法实施的。高师的声乐教学应该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在内容及课程设置上,可将声乐技能课、声乐理论课、声乐实践课、声乐教学法课等多种课程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和完善。

1.单个课

毋庸置疑,一对一教学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取代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这种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和优势,尽可能的使他们在声乐专业方面有所发展。然而客观实际是随着各院校的扩招,师资力量不允许对每一名学生都开设单个课,那么,这种形式就需要有选择的保留,并且有针对性的开设。对象应是对声乐有浓厚兴趣,自身也具备较好歌唱条件和歌唱基础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可在课中根据学生个性和特点,在训练声乐技能的同时,严格挑选教材,注重培养其驾驭各种风格作品的能力,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声乐专业方向的人才。

2.小组课

基层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实际要求是,首先要确保该教师具备最基本的歌唱能力及技巧。因此,除了一对一开设外,对其余学生都至少要开设两年的声乐小组课进行声乐学习。其实小组课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积极的组织教学和活跃的课堂气氛的营造,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相对放松;在同学面前的适当鼓励,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课堂中的互听互学,互相交流,还可以提高声乐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及友好协作的精神。当然,这样还可以使师资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都是声乐个别课无法比拟的优势。

3.声乐集体课

声乐集体课教学可以作为声乐单个课及小组课的补充形式和它们穿行。通过集体课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弥补小课不足,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更丰富。它的内容安排除歌唱训练以外,还可以扩展到与声乐相关的一些学科上,比如声乐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联;在形式上也可以有课堂教学和讲座等形式来完成。这对他们的声乐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巩固和加深的过程。

4.与声乐相关课程的设置

师范生的声乐学习仅仅依靠单纯的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较宽泛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既会唱也会教。我认为针对他们学习和以后工作的需要,至少应开设以下几门相关课程。

(1)声乐理论课(包括声乐史、科学发声方法等)

任何一门技能技巧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声乐也不例外。凡是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它的抽象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更需要用良好的理论基础来作为技能训练的前提。此课程可以包含中西方声乐发展史、中外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人体歌唱运动的基本原理、科学的发声方法及声音观念等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声乐理论课的开设,可以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为日后成为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声乐实践课

声乐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和完善。因此,声乐实践课应成为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通过它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实战经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别人的长处,达到在专业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声乐教学法课

对于师范生来说,教法课是必开的。但不少院校开设的是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或中小学音乐教学法此类较笼统的课,结果是学生对于声乐教学依然无从“开口”。所以加强声乐教学法课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这门课程是使学生具备“教”的能力的最直接的一门课。内容可以包含声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的内容要求等方面。此外,比如歌唱中常见的问题的解决,错误发声的纠正以及嗓音的保健等实用性知识也应该包含其中。既明确了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又能准确为自己定位,使学生明确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各种声音特点和解决各种发音毛病的能力,为她们的“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师声乐教师的“教”

在目前的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相对于以往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随着当今高师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社会对高师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师教师在思想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也面临着如何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将技能与实践完美结合等新问题。

1.教师要具备“教”的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声乐教学更是如此。它有要遵循的科学的教学规律,更有其因人而异、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必须依据科学的教学规律,不断地探索具有师范性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它的特殊的教学丰方法及教学过程。因此,这对声乐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教”上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教师应该对声乐理论知识及声乐技术了如指掌,包括正确的声音观念、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一定水准的演唱能力,以便能准确、到位的范唱。

(2)教师还应对声乐教学理论有较高造诣,要通晓声乐教学的特点及规律,能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的实施声乐教学,并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歌曲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声乐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教学时教师较好的伴奏会对学生的演唱起积极的作用,它也是声乐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

(4)声乐教师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要对学生有心理调控的能力。声乐学习过程复杂而多变,学生状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歌唱过程中的情绪、心态及其他心理状况的有效调适能力,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和歌唱状态进行有效激活的能力。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的效果。

2.教师要具备“教”的意识

高师声乐教学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提高演唱水平,又要培养学生的歌唱教学能力,这是很明确的。要达到以上要求,作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教”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教”的意识。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唱,更要引导他们有意识的注意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和学习教师的语言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歌唱问题的解决等多方面,为自己的“教”做最基本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三、高师声乐学生的“学”

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非常一致,就是学生除了会唱,还必须会教。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打好发声基础,尽量提高歌唱能力

学生应该在心理上重视声乐学习,认真上好每一节声乐课,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程度,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进行声乐学习,要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必要的声乐基础知识,具备一定歌曲演唱及艺术处理歌曲的能力。即便是以器乐为主的学生,也不能例外。声乐这门学科本身需要学生长期、反复、刻苦地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2.掌握教学原则,具备基本教唱能力

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这是搞好歌唱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歌唱技能,还必须学习好其他声乐相关课程,打好“教”的基础。除了上好前面讲的声乐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法课等课程外,在学习中还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课,了解声乐教学的理论、教学方式、教学特点、教学原则,知道歌唱发声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知晓不同类型学生应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和依据,用理论武装好自己,再通过教学法课和教育实习的机会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3.学好钢琴及其他音乐相关课程,为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而努力

声乐学习是一个将多种知识综合、协调、运用的过程。比如它要求学习者具备音乐方面的基本素质,包括音准、节奏、音乐修养、音乐感受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等方面,另外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学知识、文化修养。因此,声乐学生不能偏科,除了一定要认真对待钢琴学习,为伴奏打基础以外,还要学好诸如视唱练耳、音乐名作欣赏、诗词赏析等很多相关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需求标准。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确立,高师声乐的教与学的格局正在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希望它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能唱能教的实用型人才。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声乐教学 个性化

一、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学生歌唱演唱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在歌唱时发声通道比较通畅,会灵活运用气息,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能很好胜任舞台的独唱需要,具有独立辅导合唱的能力。但是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一点歌唱的发声方法,甚至唱歌跑调很厉害。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突出高职的个性化教学很有必要。

2.上课形式不合理

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声乐学生数量猛然激增,声乐师资出现严重不足,过去在声乐教学中“练声、唱歌、布置新歌”的个别小课授课方式几乎不复存在,声乐课在形式上只有集体大课,一节课上几十个学生,甚至连小组课的形式都没有,教师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倦怠的心理。声乐课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教学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表演人才。高职声乐教学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摸索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革道路。

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型的结构,只有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较短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地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同时,又可以缓解声乐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上课形式是不管是声乐基础好还是差的学生,他们求知欲还是很高的,都想把声乐学好。

3.学生舞台表演机会太少,缺乏艺术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育目标之一,是学生的歌唱表演水平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发展,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需求。但是,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声乐后,没有可以发展自己的舞台空间,甚至在毕业的时候,也没有一次舞台歌唱表演的机会。

4.缺乏良好的师生交流

学生上课时没有唱好歌,有的教师就会因此不问原因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训斥一顿,甚至说学生唱得什么也不是,根本就不能学习声乐。这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学生有了疑问也不积极主动地去问老师,不想办法解决,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以至于师生配合不好,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声乐教学的个性化界定

高职院校的声乐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相应和合理的具体措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声乐表演艺术的奥秘,找到能体现自我学习价值的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达到完善的程度,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施个性化声乐教学是顺应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的现代教育潮流,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进行声乐个性化教学要注意几点

1.在声乐课程的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改革

声乐课程的设置要全面化、具体化,不能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只是简单的练声和唱歌。声乐课程设置要有声乐理论课、声乐技能课、声乐表演课等。首先要在声乐理论课上,给学生进行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传输,然后在声乐技能课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最后还要在声乐表演课上把所学习的声乐演唱艺术在舞台上接受实践的检验。

2.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声乐水平,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授课形式

不管学生的声乐基础如何,他们求知欲还是很高的,都想把声乐学好。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型的结构,在遵循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主体,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声乐理论知识以集体大课的形式为主,技能课的训练以小组课和个别小课的形式为主。小组课可以5~6人,对于不同声乐水平的教学对象,要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小课,个别小课可以是两个人或者是“一对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声乐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交流

声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良好的师生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包括音质、音色、乐感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的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用耐心和爱心去指导学生的声乐学习,不能动不动就指责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要与老师配合好,勤学苦练,共同努力,才能把声乐教学效果提高。

4.重视声乐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声乐在全面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歌唱是人类表达内心感情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几乎每个人都会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各种情感。所以,声乐课不仅仅是一门技能课,而且还是一门情感与技艺相结合的音乐文化类课程,它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责任。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声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利用对歌曲演唱的再创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在优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得到提高。

5.突出艺术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声乐的学习要付诸于艺术实践,才能体现出歌唱表演艺术的真正魅力。因此,要充分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例如,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声乐课汇报舞台演出,或者到校外的实训基地去进行歌唱表演演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声乐表演舞台经验,又督促了学生平时对声乐的学习过程,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同时,在艺术实践中也体现了声乐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声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声乐表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