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化措施

农业机械化措施

农业机械化措施

农业机械化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机 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9-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使农民的体力劳动得到了解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和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主题,面向农业,农村,农业经济,使农机科技创新于农机管理之中,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是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起着基础性、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须选择。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形势的要求,更好的为农业、农村服务。

二、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改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很多农民认为农业机械化就是以前的手扶拖拉机,还有一些简单的农机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业机械化也有了新的发展,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农业机械化在运输方面,水稻机插秧方面,收割方面,都比以前的机械有所改进,比以前的领域更加广泛。所以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农民,要做社会主义新农民,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转变观念,改变认识。

2.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作用

目前,我国农机机械化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经济作物,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促使土地规模经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成本增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机构实现作业质量标准化。

3.争取财政投入,努力推动农机化发展

近几年,我国实行的购买部分农业机械国家实行补贴,这方面加大了农民购买机械的热情,但是这些方面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投入到农村各方面的经济,才能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4.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推动农机化创新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大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力度。发展农机化事业,让广大农民朋友接受新的农机具,并且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农机化推广的新路子,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农业生产,保护农业耕作,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收获和农副产品精加工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高农机科技人员和农民素质。

5.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

目前相对来说,农村和城市还有差别,特别是信息方面,还不是很畅通,这方面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网络,建立健全全国服务网络,利用新信息,了解新情况,完善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机手,服务于农业机械化。

6.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农村经济

我们要更好的创造农村经济,就必须做好农机管理工作,要高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的现有情况,不断优化农机管理工作,将农机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培训项目体系中,并给予大力支持。

7.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农机合作社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性组织,不仅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而且促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加快了机具更新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的加强,则农机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经济繁荣。

8.加强农机人员素质,提高农村经济

我们要加强农机人员的素质,才能科学规范的操作农业机械,最大限度的的发挥农机效益,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的农机人员,以便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机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经济有着唇齿相关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各个方面的环节,才能更快,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管理的理念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农业农机的管理机制。服务和加强农村经济,我们紧紧围绕着以上几点措施,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相信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制约;应对措施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而对比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滞后。在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化是其重要内容,是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解放劳动力、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而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的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机械化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 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

 

2.1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00余台,而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大农业机械基本没有,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1%;经过50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上万倍,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亿千瓦,每平方公里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86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300万台,动力达8186万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0%以上,有的已超过60%;农业机械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约为15%,按影响力排序,排在水利、化肥、良种之后,列第四位。 

2.2 农机产品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农业机械产品需求开始大幅度降低,而对经济作物机械、林业机械及牧草机械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战略公布之后,各种农产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 

2.3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建国初期的农机行业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主要农业机械依靠进口,新中国成了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包括动力机械、耕作机械、林业机械、运输机械、饲料机械、收获机械、水力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制造等行业的农机工业体系,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农用运输车、水泵等各种农机产品,不但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国外。 

2.4 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例如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的措施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3 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3.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且不平衡,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快,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发展不高,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以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一方面该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民投资购买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秋季时间性要求不是太高,人均种植面积又不是太多,而机收小麦的收费标准不算太低,为节省开支,农民能人工收获就尽量人工收获。 

3.2 土地经营规模因素 

我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数量非常少,且逐年减少,加之大部分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沙化与退化现象严重,适合耕种的土地就更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并且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政策是农户家庭联产经营,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继续,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措施范文第3篇

1.1自然条件不利于农机化的发展

我县地理环境复杂,耕地地块零碎。耕地落差大,地块小,农作物品种多,连片经营少是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的最大障碍。自然条件使得大部分农机拥有量只限于轻便、小型的农机具。但即便是小型、轻便的农机具,机手作业时安全隐患也多,强度也大,转移期间还得进行拆卸再靠人力运送,这必然会造成农机转移时间长作业时间短,农机应有的效力不能得到发挥,无形中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农机投入成本,严重影响机手的经济收入。

1.2基础设施差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

一是农村机耕道路毁损严重。农民受小农意识制约,爱在机耕道上种植作物,并在自己田边路埂上不断铲削,机耕路变得越来越窄,农业机械很难开到田间了。

二是存放高性能农机具库棚不足,如一些农民受条件限制,不用时把收割机堆在房前屋后,随便找些纸箱、木板、塑料布等东西遮盖,机具经过风吹雨淋后锈蚀严重,缩短了使用寿命。三是农机维修点设备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1.3 农机化发展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机发展呈现以农民自主购机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缺乏政策调控,经济效益高的农业运输机械得到快速发展,相对经济效益低的种植业、林果业等机械发展缓慢,造成农机结构比例失调,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运输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低档次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

1.4 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

一是缺乏明确具体的农机投入管理机制,政府用于农机的财政支农资金比例低,金融支持力度小。二是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和燃油价位较高,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制约了农机的高性能、深层次发展。三是农机部门事业经费紧张。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大多较紧张,每年拨给的农机事业费不够维持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支出,农机推广、培训严重缺乏资金。尽管近几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化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农机化的迫切需求。

1.5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由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2 今后农机化发展对策和措施

2.1 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加大农机结构调整力度

首先,要制定措施,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购置先进的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提高新型农机具的在农机总量中的份额。

其次要在农机化发展上注重“三个拓展”。一是由抓粮食作物机耕环节为主的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拓展。突出抓好水稻、玉米的收获、播种、植保、烘干等全过程机械化;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拓展。大力推广蔬菜、食用菌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生产机械化拓展。

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养殖设施设备。通过加大农机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改变“三多三少”现象,达到不断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目标。

2.2组织实施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带动农机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着力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扶持力度,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装备保障。

2.3狠抓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

加强重点农时季节机械化农业生产,精心组织实施好农机跨区作业,积极培育跨区作业市场,推动跨区作业向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拓展,由机收向机耕、机播等领域拓展,努力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4加大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一是要围绕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标,继续抓好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将农机化示范园区建成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的先导区。

二是积极探索农作物轮作和耕作制度改革,大力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扩大示范规模。

三是大力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三是抓好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保障粮食安全。

四是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较快发展。五是示范推广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为秸秆加工利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2.5壮大农机作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农业机械化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 对策 措施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决定》有关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农业补贴、土地、户籍制度,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推动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正逐渐改变“三农”落后的面貌,已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从2004年开始,我国政府就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项政策在产生正向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作用,譬如一些地方官员的寻租、提前造成市场的饱和等,而且补贴说到底是一种计划手段,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关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同时此项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助推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在补贴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以“补贴”要挟一些龙头企业异地建厂。从地方官员的角度来说,在GDP崇拜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当地经济发展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却形成一地地方百姓受益,另一地或全体中国人利益受损的情况发生,这与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典型特征的市场经济、政府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守夜人和服务者的角色是完全背离的。

1、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从而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农民的观念更新不够目前,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3、体制方面的制约由于土地经营分散,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在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功率为22.8k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3.63~4.03hm,作业成本为150元/hmz;而对于农户耕作,由于田块小,布局分散,机车无用功多,台班最多可耕1.67hm。,作业成本至少为210元/]amz。由于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效益下降。

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 网络 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 教育 人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2、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培植农机龙头 企业 、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 发展 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农业机械化措施范文第5篇

农业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重要标志,本文剖析了大庆市大同区农业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存在问题、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农业机械化生产推进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问题;目标;措施

农业机械化生产是运用农机装备进行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形式,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各地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对机械化作业的内在需求日益增加,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上尤为重要。

1我市农机化生产存在问题

1.1成本上升,农机化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

首先国际油价波动加剧,价格呈不断走高趋势。特别是今年2月、3月两次大幅度上调柴油价格,据调查,目前0号柴油零售价持续走高,每吨已达9409元,同比上涨1040元,涨幅12.4%。涨价幅度之大为近年少有,市场价格之高为历史之最。

1.2劳动力价格上涨

据了解,雇用一名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员的日工资由往年的每天150元左右,涨至今年的200元左右。农机作业成本高位运行,将直接影响了农机的作业效率和收益水平,农机手外出作业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挫伤。

1.3基础条件对农机化生产的制约突显

很多地方的机耕道、场库棚、维修网点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停放难、维修难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加上土地分散经营造成的田块细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机具使用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农机化生产的顺利进行。

2工作目标与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

2.1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是基础,进是方向。“稳”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就是要保持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好势头。特别是去年机插秧、深松整地发展很快,今年既要巩固成绩不滑坡,还要站稳脚跟不反复,不得退回人工抛秧和小四轮旋耕的老路子。

2.2突出“好中求快”的主旋律

好是前提,快是目标。“好”,就是作业质量好、市场秩序好、机手效益好。依靠购机补贴,我们初步解决了农机具“买得起”的问题,但还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努力做到农机具“用得好”,最终达到农机作业“有效益”,实现机手和农户双赢,建立起推动农机化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快”,就是把握工作的方向、力度、节奏,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市农机化生产落后差距仍然很大,农机作业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丘陵山区农机化进程仍需要加速推进。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迫切需要。

3农业机械化生产推进措施

3.1不同时节及时扎实推进

农机化生产与农时季节紧密相连,贯穿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农机化需要提前对各个主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活动进行部署和安排。春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闹”字,积极动员农机下田闹春耕,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夏季机械化生产突出一个“抢”字,精心组织农机开展跨区作业,搞好“三夏”和“双抢”生产,抓好机械化夏收、夏种和夏管,抓紧完成抢收抢种工作,为当年农业生产赢得宝贵农时。秋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保”字,全力组织农机投入“三秋”生产,保障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作业顺利进行,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冬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修”字,利用冬闲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开展机具的检修与保养工作,为来年农机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3.2依据作物需要有力推进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系统的头等大事,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始终是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广大农机手需在粮食生产这场大戏中唱主角。在大豆、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当前要集中力量推进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夺取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扎实的装备和技术支撑。经济作物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各地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努力提高马铃薯、花生、杂粮杂豆等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共同推进,这对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农机化作业水平考评机制,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

3.3关键环节丝毫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