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美艺术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

伴随着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实际素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始终较为薄弱。而教育部则要求把加强社会文化素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素质是指人的身心组织的特点和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三方面。这些分居于人的素质结构的不同水平,相互作用和渗透,构成人的整体素质。而在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中,审美艺术素质又是弱中之弱。因此,大力加强学生审美艺术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审美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活跃审美心理活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一、当前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分析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带着和多数人一样美好的愿望踏上漫漫的教育旅程的。但是深入课堂后,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素质让我大失所望。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我校占绝大数比例的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缺乏艺术素质教育,艺术欣赏能力偏低,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加上学生所处的年龄和环境的不同,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心智品格的差异,使不少学生分不清美与丑、雅与俗、文明和野蛮、高尚与卑劣的界限,反而以丑为美,以丑为荣,对人类宝贵的精神产品缺乏起码的欣赏能力,无法鉴别高雅艺术作品和低俗艺术作品的区分,如果他们的欣赏长期偏离常规,还会对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方向产生误导,例如一些学生在看过西方电影后,学嬉皮士的打扮,男同学扎耳环、留长发,女同学用蓝黛色指甲油抹指甲。可见大学生艺术知识贫乏,审美意识浅薄,是由于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听见美的耳朵”。

二、审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审美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作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在心理、生理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对美的追求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但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庄重高雅是美,有的则认为赶时髦攀比。这就有个教育和引导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艺术意识、审美艺术情趣是至关重要的。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完善的人格,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欣赏。美学家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灌注了作者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它能使大学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美化思想、升华感情,在欣赏中使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迷恋向往,同时作品情感越强烈,越能打动人,从而点燃大学生生命的火花,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1.实施审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生命火花最明亮、最炽烈的黄金时代,是对未来充满幻想,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时期,理想是人生的一盏明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人一生必将处于茫然之中。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都是在大学生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立志成才奋发进取,而大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培养除了依赖于德育的理教育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艺术教育,因理性支配人,感情同样支配人。教育学认为,人的身心教育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组成的,大学生时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提高道德水,妥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的关系,塑造自我形象和个性,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开拓的一代新人,要通艺术欣赏这个有效途径,教育学生崇尚真善美,丢弃假恶丑,透过有情感的艺术形象,品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树立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

2.高层次的审美艺术教育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长期封闭的国门的迅速开放,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思想道德领域呈现鱼龙混杂,多种价值观互相冲撞,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人生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少数大学生贪图名利、爱慕虚荣、悲观厌世、崇拜金钱、追求低级情趣。思想水平不高,导致对艺术欣赏的肤浅认识,产生错误的欣赏心理,甚至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对低级趣味和高雅健康的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模糊,在人生理想方面产生了真空,经过多年的美育和音乐教学实践,我发现,高层的艺术欣赏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同时可以激发其生活热情,发挥联想,丰富情感和知识,升华道德情操,而低层次的艺术欣赏则会诱使处于心理生活剧变期的大学生猎奇窥私、寻求刺激,甚至醉心于粗俗浮浅的欣赏客体而失落人生的现想目标。所以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作为美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审美艺术教育这个有利阵地,适时结合道德品质教育,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结语

21世纪的人才是具备有知识、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来帮助加强审美艺术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美学思想,使整个社会形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风尚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位。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03-01

一、引言

高校审美艺术教育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领域,在诸多高校的实践探索中进步缓慢,但是在校外艺术审美教育相关行业却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进步、创新十分不利,导致当前高校审美艺术教育效果欠佳、学生认可度差。面对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发展的尴尬局面,积极提倡审美艺术教育大众化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拓展视野、提升课堂容量。

二、高校审美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审美艺术教育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审美艺术教育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对美的享受与追求,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要着重体现艺术本身的熏陶、教育功能,因此在课堂设计、编排方面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在教师聘用、课堂改革创新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审美艺术教育功能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与效率低下等都导致审美艺术教育践行不力,无论是公共性、艺术性还是审美性都未得到全面发挥。另外,高校艺术审美教育中与时代变化的脱节、行政管理的不到位、创新教育理念的缺乏、优质审美教育资源的欠缺等共同导致了目前高校艺术审美教育困境,面对国内艺术审美发展的大众化趋势,要积极总结以往审美教育的不足,凸显审美教育的工具价值,在大众化审美潮流下合理运用各类艺术资源实现大众化审美教育,让当代大学生们获得多元化的审美享受,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专业素质,实现内外兼修。

三、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大众化探索

我国当代艺术在审美方面呈现大众化价值取向,无论是精英艺术家们的大众化创作与选择,还是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中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这些都为高校审美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酝酿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根基。艺术领域的大众化取向主要表现为取材视角平民化、题材通俗化与呈现方式多元化,这导致现代艺术审美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高校审美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资源的汲取与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面对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困境,面对艺术大众化发展潮流,国内高校审美艺术教育要立足于时展潮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期转型的可能性,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发展审美艺术教育,结合高校授课现状打造全新的审美艺术课堂。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在学生中间要积极宣传并推广正确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与审美需求,建立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审美教育资源,增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氛围,打造审美艺术教育平台,为审美文化的传播与延伸提供支持。高校内部要进一步完善艺术审美教育相关体制与机构,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发展规划,优化审美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构建立体化教育平台,打造优质艺术审美资源,筹建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完善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提升审美教育效果。

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从教育实际出发,从审美教育思想、方法与手段多方面进行创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其审美熏陶作用,同德智体教育共同配合协调进步。对审美艺术教育进行改进要切合时代特征、切合学生发展需求,为广大师生精神层面提供服务,提升大学生们的审美品位,将审美教育课堂打造成为一个高端的精神文化家园。高校审美艺术教育要积极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技术开展和普及审美教育,实现“微时代”的大众化审美教育。

审美艺术教育新途径方面,从审美教育主题、教材、教育形式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创新探索。在高校积极开展各类艺术主题活动,将校园文化与审美艺术教育相结合,利用各类艺术活动提升学生们审美修养。要以高校艺术专业为主体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开展各类审美艺术教育与宣传活动,从场地、经费、政策、人员多个方面予以保障,从而促使审美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实现审美教育大众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审美艺术教育大众化是当代艺术教育进步与创新的必然选择,大众化取向背景下要积极探索高校审美教育的可能性,从教育体制、资源、手段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新时期高校都大众化审美教育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余聪聪.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3):21-22.

[2]曾俊蓉,王兴,窦继涛.浅谈当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165-165.

[3]冯子勤.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的声乐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7):126-127.

作者简介: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13-01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研究艺术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分析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审美素质对于扩大艺术教育的影响,是使其融入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媒介;此外,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之间有着很强的一致性,这集中体现在艺术感受与审美感受的融合性上。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对艺术教育和审美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1 艺术教育是养成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对于发掘各个学科中的美育潜力,以及提升美育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涉及因素也十分广泛,个人阅历、社会人文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影响等等均是影响一个人审美素养的重要因素,而校园生活作为高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

作为美育的重要实现形式,高校艺术教育是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其思想,诱发其审美创造,挖掘其艺术潜能,同时通过科学的艺术教育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原理、方法和理论,进而提升其对美的鉴赏能力,均是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审美素质促进艺术教育影响最大化

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人的审美素质,它对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智力、知能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审美功能仍然是艺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益智和辅德的功能是艺术教育的派生功能,艺术教育对人们道德、智力的积极影响是间接的也是整体的,而在这一影响的实现过程中,审美素质是一种重要的介质。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得到积极的影响,在形成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自主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学生还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和优秀艺术的熏陶,可以说艺术教育并不是专门的、狭隘的艺术技巧教育和艺术理论教育,而是一种全面提升人的艺术素养和优化人的心理、思想的教育。审美素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产物,也并不仅仅是审美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的简单组合,同时也包含积极的社会感知、积极的情感积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和谐而完整的心理结构。

正是因为审美素质内容的广泛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艺术教育中无需刻意杂糅道德教育、益智教育,便可在这些方面乃至更多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艺术教育只需较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这一任务,便可将其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渗透到德育、智育领域,实现更大的影响力。

3 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的一致性

艺术体验与审美体验有融合性,艺术和审美都需要情感的介入,整体化的思维模式,艺术的审美素质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得到提升,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一种感性的、整体的方式,与自然景色和作品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共同创造一种感受美和体验美的情境,以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和统一。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中,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及后天的相互作用下,教学的有效互动中,得到不断的挖掘,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式的融合,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具有人性化、个性化、开放性的艺术教育课堂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特长才艺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可以说,艺术体验与审美体验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产生协调发展的。

3.1 情感的融合性

情感需要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感情现象,其特点表现出内隐、稳定,并带有先天性,代表了人类的基本的社会性的需要,也是在不同的阶段、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自我价值的追求。

感情的表达要依靠艺术形式,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感情的表现,这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的表现,所有艺术的表现都要渗透着情感与思想的元素,学生在获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使情感得到升华,并逐渐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提升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审美体验的形成要经过欣赏、描述、探究、反思等活动,对各种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情感意蕴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整体把握的目标。

3.2 认知的融合性

认知包括三个不同的水平:感觉、知觉和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感觉阶段中,外界的信息通过感官被主体接受,这时得到的是生动、具体的印象,但也是事物个别的、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谓之感性意象。在知觉阶段中,感觉在神经系统和大脑中的生理活动中作名词解释时,(意指人和动物通过感官获取事物基本属性(或部分属性)信息的一种能力时),它又为人类的知觉和其他更进一步复杂化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基础。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思维阶段中,思维和联想在审美活动中大大扩展了心理空间,增强了审美感受和艺术感染力。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又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识: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艺术体验和审美体验一起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形成了一个和谐整体,使感性、知性、理性的特点得到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和审美素质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审美素质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审美素质的存在对于提升艺术教育的成效又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艺术教育在本质上也是审美的教育,因而艺术教育和审美素质有着一定的融合性。为了提升艺术教育的成效和影响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艺术教育和审美素质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迪.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新思考[J].神州,2012(26):100.

[2] 刘艺锋.审美理念的提升及亲历审美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12(10):19-20.

[3] 陈义华.让艺术教育“活”起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2(12):49.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范文第4篇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艺术,能够通过对一定动作造型的运用来全面系统的展示出舞蹈的艺术风格。从世界现代健美艺术的层次上来看,舞蹈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人的内心,并使人身心健康发展。舞蹈艺术具有强烈的参与性,能够在教学实践和艺术表演中唤起舞蹈者和欣赏者内心的美学感受。从舞蹈者自身来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舞蹈者在舞蹈中旋转、弹跳、开位、闭合、推拉等动作的运用,不仅能够给自身带来精神上的美学享受,还能够让其产生生理上的美感体验,是一种高层次的灵与肉结合,使舞者在极度兴奋的美学艺术体验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感。而从欣赏者的角度说,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舞者动人舞姿以及优美音乐节奏的感知,唤醒自身心灵深处的美感享受,进而引起一种特定的动作知觉,并且伴随着欣赏者的生理变化表现出一种对舞蹈动作的内模仿,从而使欣赏者在内心深处与舞者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而律动,逐步在心中获得一种生理上与精神上的享受,不仅能够帮助欣赏者宣泄内心情感,还能够通过美学的欣赏增强身心舒适度,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可以说,集音乐、形体与服饰于一体的舞蹈形式,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美旋律、健康律动的体态、丰富多彩的服饰以及高贵典雅的礼仪风度等,都给学习者以和谐融洽的情感体验和相对高雅的艺术生活情趣,既体现了一种外在的表演艺术,又彰显着其丰厚的文化思想底蕴。随着国际社会对舞蹈艺术认识的逐渐提升以及舞蹈艺术家们自身演绎能力的增强,人们在舞蹈教学和艺术表演中更加追求舞蹈动作的完美配合,通过舞蹈艺术自身内在和外在审美情趣的结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美学的艺术表现既是对美学内涵与美感体验的连接,也是美感发生的重要理论支撑。而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在表演中通过动态人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一定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享受,激发人对美的向往和进一步追求。任何一个舞种在演绎中都需要舞者动作协调、肢体大方舒展,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通过美观的艺术造型,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效果,显示出舞蹈艺术的美学价值,进而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人们的美学艺术修养和相应的审美情趣。

二、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自身的作用

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形式下的审美教育主要是为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美学内涵的事物以及艺术形象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情感的深层次运用来感染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思维、意志和品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加以激发,还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思想觉悟,鼓舞学生产生一种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审美教育对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体育以及最重要的智育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审美教育通过树立优美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和理想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使他们在其中体味到一种潜在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保证其政治面貌和道德品质以及思想价值情感都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现实,感悟历史艺术和哲学,同时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确把握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共同发展。

1.舞蹈教学是审美教学实践的坚实基础和重点服务对象。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将舞蹈教学作为审美教育实践的实施载体和重要基础,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建设为审美教育的开展创造相应的发展环境。而审美教学的实施同样将舞蹈教学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所以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中必然存在着一种服务基础和服务对象的内在关系。

2.审美教育的实施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艺术指导和美学层面的教学参考。在舞蹈教学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审美教育的发展对舞蹈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从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来看,主要指审美教育的实施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艺术指导,保证了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方向。同时审美教育也为舞蹈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美学层次教学参考,保证了舞蹈教学的美学价值。

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是从二者的教育发展目标来论述的,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舞蹈演绎技能,重点在于逐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而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舞蹈演绎的艺术性,在这一点上,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系。

(三)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价值

舞蹈在世界上具有“艺术之母”的崇高称谓,其自身的审美教育价值受到艺界的重视。芭蕾舞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正是由于人们首先认识到了其在审美教育方面的艺术价值。舞蹈教育通过对人的形体、表情、动作和舞台、音乐设计等多方面的结合运用来展示舞蹈表演的艺术内涵,进而在演绎中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因此可见舞蹈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是美学的艺术结合,其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美。舞蹈表演能够将人们吸引到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构建欢乐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道德美。舞蹈教学通过社会主义哲学思想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和发扬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逐步提升。民族美。舞蹈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具有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舞蹈教学通过对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民间舞蹈的教学和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进民族艺术发展。精神美。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舞蹈艺术教学时,不同形式的舞蹈对学生的思想精神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例如,集体舞蹈可以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纪律性;抒情型的舞蹈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帮助学生培养自身高尚的情操;力量型的舞蹈则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而舞蹈教学中的各种重要元素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舞蹈自身的节奏型可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帮助学生感受事物发展的有序性;舞蹈训练的高强度则能够锻炼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仪表美。通过舞蹈教学中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感官更加敏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在学习中形成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良好的个性,体现出优秀的个人修养。同时,学生通过对舞蹈基本功的不断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优美的体态和举止,有助于学生身体匀称发展,具有一定的健美体魄和端庄仪表的作用。

(四)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促进作用

通过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从具体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出,舞蹈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对于我国当代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不但能够推进舞蹈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使舞蹈自身的美学内涵得到一定的延伸。

2.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舞蹈教学中审美价值观念的确立。审美教育的实施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美学思想指导,并逐渐帮助舞蹈教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使舞蹈教学在发展进程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获得正确审美价值观念。所以在相关研究中应该对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在审美价值观念方面的确立作用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3.审美教育的实施推进了我国舞蹈教学的整体健康发展。从审美教育和舞蹈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重要关系,舞蹈教学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审美教育更为舞蹈教学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舞蹈教学整体发展的激化和推动上。

三、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鉴于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和审美教育价值,学校在进行舞蹈教学实践中必须适当的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但能够掌握舞蹈的演绎技法和表现形式,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为此,学校舞蹈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在舞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在舞蹈教学中正式渗透正确审美观的内涵

要想真正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思想,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思想内涵,从对审美观思想内涵的教学理论分析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对自身表演形式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中理解舞蹈教学的审美内涵。

(二)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审美鉴赏能力对其自身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三)将审美教育与相关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能孤立的开展,而是应该将审美教育与相关艺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从我国舞蹈教学的实际经验上看,将审美教育与相关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是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审美素养 教学改革

199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表明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美术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要求。此要求彻底改变了过去强调“辅德益智”的美术教育目的,为研究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本文主要在分析审美心理结构在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诠释《美术课程国家标准》要求,对中学美术教育根本目的及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中学美术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审美心理结构在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一般认为,个体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了三个方面,即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健康的心理结构,是这三方面平衡协调的发展。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完善这一结构的实质和核心是增强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协调活动的机能。审美心理结构对个体整个心理发展不具决定性的影响,但它却能有效地弥补其他心理结构的局限性,智力结构排除、舍弃感性,伦理结构使人的行为受外在规范的约束,人自身是被动的,而审美结构恰恰弥补了以上两种结构的欠缺,使感性和理性达到统一,变自身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智力结构和伦理结构的建立。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能使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伦理结构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导向自由意志,从而达到个体心理结构的完善、协调发展。

2.对新《美术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的美术教育要求的诠释。《美术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要求。此要求中,激发创新精神是关键,创造性的本源在于人自身,而调动人的创造性的最佳阶段是学龄时期。美术教育是感性的,直观的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纯精神纯情感自然流露,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是基础。美术实践技能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之一。具体地说,就是它为学生参与美术作品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须的美术知识技能条件。形成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是根本目的。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是真正美术教育的必然结果。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精神是人发展的目标,美术教育能够完善人审美心理结构,全方位提升人的精神素养。

3.中学美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性的、情感的教育。具体来说,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合适的审美媒介,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相比,具有以下特征: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偏重于感性;在知识技能教学与欣赏表现活动的统一中偏重于欣赏表现;在规范与自由的统一中偏重于自由;在严肃与愉悦的统一中偏重于愉悦。中学美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1)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艺术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艺术的功能都以审美价值为基础。与此相应地,中学美术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2)美术教育本身就是通过设计、绘画、制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应用美。

二、中学美术教育实施途径

1.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欣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中文含义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英文“欣赏”一词为“appreciation”含有“评价”、“鉴别”、“批判”的意味。前者具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后者更多具有理性思考和个性展现。综言之,美术欣赏就是人们对美术作品或其它欣赏对象进行审美再创造,从中感受艺术审美愉悦,进而内心做出判断的过程。美术欣赏对象可以是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是大自然中各种图景,如贝壳、树叶、蝴蝶、及人造物等等,也可以是各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幽默漫话,图片等,一切积极的健康的促进人类发展的美好事物。欣赏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由师组织进行,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通过欣赏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时时具有感受美的意识。

2.探究式美术教学课,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美术教育中,人们关注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对此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主动学习为途径,师生,生生互动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美术教学课。

3.构建艺术融合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途径,最终培养人艺术修养的教育。在美术课堂融入与课堂相关的音乐或其它术形式,是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感受艺术的“圣堂”。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然后,用一幅画表达这段音乐,亦可反之。把音乐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锻炼学生在抽象与具象的转化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除此之外,美术与诗歌、舞蹈、书法、化妆、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有机的融合,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官。将美育渗透到艺术的各种形式中去,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结束语

中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最终目的不是“辅德益智”,而是通过独立的艺术化教学途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美术教学要通过欣赏教学,探究式教学、艺术融合教学来展开,走艺术化的教学路线,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生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