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第1篇

1.1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普通村庄规划研究方法。如何在大批普通村庄中,做好针对性的村庄规划,是村庄规划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将以南宁市那学坡(村)为研究对象,对普通村庄规划进行调研、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办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

1.2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普通村庄规划研究内容。近年来,城乡规划界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如徐波在村庄规划如何充分体现村庄特色———兴化市大垛镇双石村村庄整治规划中,通过对双石村现状特点、水乡特色、规划立意进行概括总结[3];从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入手,归结普通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民居整治规划、居住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基础设施整治及建设管理规划。“把人居环境所面对的诸多方面和复杂的内容、过程简化为若干方面”,以此为规划指导思想,对普通村庄进行系统的规划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2普通村庄存在的共同问题

普通村庄存在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着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凸显,生态环境破坏、用地浪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大多数村庄农村人居环境落后。2005年建设部村镇建设部门以农村建设用地、居住环境、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等做了调查,黄筱蔚在此背景下,指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乱耕地、乱建方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供水、道路、环卫设施、安全设施等严重不足[4]。

3案例研究

3.1项目背景及现状简况。南宁市西乡塘区东佳村那学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乡村环境等优势,将那学坡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那学坡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北部,浅丘地形。进村道路和村内环路已基本实现水泥硬化,进村道路路基宽4m,硬化路面宽3.5m;村民生活用能源主要是沼气;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深井取水。

3.2现状问题。1)道路交通问题:部分村道和宅间路未硬化;缺公共停车场;主干道排水设施差,未安装路灯。2)产业发展问题: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未形成规模,结构单一。3)基础设施问题:饮水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全村用水需求。电网线路老化、且零乱。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4)环境问题:杂物棚布局杂乱,坡内未建垃圾池,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村内环境的脏乱差;室内卫生厕所大部分未进行改造。5)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缺乏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仅废弃学校内有一破旧灯光篮球场。6)景观绿化问题:各家建有猪圈牛栏等,影响村庄风貌;村庄入口仅有一村庄标示牌。

3.3规划策略。1)制定发展策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代仓储物流;开发人文景观,打造休闲旅游产业。2)合理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考虑村庄发展的需求,控制宅基发展备用地的范围,使村庄建筑建设整齐有序。3)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完善村庄路网和硬化建设,并配套完善公共停车场;建设垃圾池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增打一口机井,建设水塔,提高水压,保证村民和未来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完善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对现有山塘实行疏浚清淤,增加储水量;建设三面光灌溉水渠,减少渗透水量损失。4)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游客中心:规划修建配套卫生室、运动场、活动室、培训中心、超市、游客中心等文化娱乐活动公共设施。5)景观规划和建筑风貌塑造:重点塑造村庄入口景观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处理村内旧房危房,保护修缮村庄现存古宅。6)产业发展引导: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目标,明确绿色高效有机农业作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养殖业和观光业。7)保障措施: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案例分析的启示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计划”的实施,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1.在总结多年来,特别是“十五”计划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十一五”规划期间,在全国每年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2.在推荐、评比过程中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建立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开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新体系。

(三)实施原则

1.面向社会,统一标准。评选范围面向社会各界,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统一评审标准。

2.立足科普,注重公益。评选对象立足于农村科普工作战线,注重社会公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3.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各省推荐名额与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实行差额评选制,从各省推荐名单中择优支持。

4.奖补结合,追踪问效。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方式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为植根于基层的农村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等农村科普活动的支出。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经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县级以下(含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成立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直接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的时间100天以上、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或推广的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4.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范围: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的,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条件:

1.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与稳定;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

4.具备必要的科普宣传设备,具有较好工作基础;

5.常年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每年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00天,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和推荐:

1.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2.有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

3.有其他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

三、组织实施

(一)每年3月底前,由中国科协、财政部综合各省农村科普工作等情况,确定各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名额,并下达到各省(区、市)。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推荐名额按评选名额的120%进行分配,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名额按评选名额的150%进行分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申报不得交叉重复。申报单位和个人同时符合多个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只能按其中一项进行申报。

(二)省级科协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下达的推荐名额和本方案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结合本省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4月底前下发到各市、县,并通过本省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向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公开评比和筛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条件和申报程序。认真组织做好本省的推荐工作。

地(市)科协和地(市)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做好推荐工作。

(三)县级科协和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本方案和本省的实施方案,通过当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县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应将推荐名单在有关乡村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县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在6月底前,将正式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

(四)省级科协和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各县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下达的推荐名额内,提出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须在本省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于7月底前,将正式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

(五)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汇总省级科协报送的申报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9月底前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批准并下达各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由中央财政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

(六)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要加强对奖补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应于12月底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纳入相应的工作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受表彰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是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要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第3篇

一、明确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明确指导思想: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此次组织实施“计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省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普工作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二)明确实施原则

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各级科协要认真了解并深刻领会《实施方案》的实施原则,使“计划”在我省顺利实施展开。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总体要求,把“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与服务我省“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把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

二要社会举荐,立足公益。评选范围要面向社会各界,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并要以立足农村科普工作战线为主,注重社会公益效果,为植根于基层的农村科普组织,百业科技致富竞赛评选的科普致富能人及农村科普带头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从我省中、东、西部农村区域划分特点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业区域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农业发展实际和客观规律,将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及优秀的科普示范带头人大力扶持并予以推荐,着力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实施好、落实好。

(三)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及结合我省实际,各级科协要认真明确目标,抓紧落实任务,将“计划”组织落实好。通过“计划”的有效实施,逐步在我省广大农村建立起适应需求、服务农民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扶持并建成一批示范作用好、带动作用大、综合实力强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点,建立适应当前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科协特色、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进而形成科协组织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科普工作运行机制。

1、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突破口,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新品种、新信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以建立农村科普示范体系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等农村科普示范网络体系,向农村和农民积极宣传推广农业技术成果,传播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形成速度快捷、运转有效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科普信息和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

3、以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基础,通过乡土科技人才、农业专家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4、以强化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设为保障,通过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技示范辐射等功能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科学掌握推荐范围及条件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凡经政府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县级以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含县级)均可推荐。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确、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3、拥有农户会员在100户以上,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协会组织成立3年以上,前景看好,有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年均纯收入的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面向农民和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等科普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长期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热心农村科普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曾获得省级农村百业科技致富竞赛大王、能手称号的科技致富能人具有优先权。

(四)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范围: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宣传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条件:

1、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

2、科普宣传设施健全,工作基础较好,科普工作队发挥的作用明显;

3、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4、常年面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活动。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贡献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与认可。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效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科协要充分认识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对“计划”的实施,各级科协领导要亲自主抓,积极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培育典型计划及实施细则,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组织,严格推荐

1、名额确定。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求及结合我省各地区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省科协确定了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名额,并下达到各市、州。

2006年,各市、州可推荐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各1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推荐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省科协与省财政厅核实、筛选,将在全省选出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名农村科普带头人,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申报。

2、申报时间。各市、州的推荐工作截至到2006年9月10日,各地要将申报推荐名单及材料一式五份报省科协科普部(推荐材料需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正式报送的函;各申报单位、个人的推荐表和相关材料。

3、申报办法。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要严格依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签发的《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由县(市、区)科协与财政部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手段,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与个人申报,通过县级科协与财政部门审批后,向市、州科协申报。市、州科协汇总各县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省科协下达的推荐名额内,提出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

省科协与财政厅将联合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各地上报的推荐名单和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对通过审核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吉林科技网”及有关媒体上公示10天,公示期无异议的,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推荐,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与个人”的评选。

4、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和有效经验,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市、州科协要认真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在12月中旬将年度工作总结报省科协科普部。

省科协科普部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第4篇

一、扎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谷城县科协以扎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常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谷城县科协以涉农学会为依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常年深入乡镇、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与群众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开展以有机稻、茶叶、蔬菜、食用菌、山药、银杏、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课堂讲授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现场操作与骨干示范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定内容、围绕群众需求定内容、围绕资源开发定内容,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一村一训新模式,改过去多而全为专而精,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采取一村一训方式的村达到102个村;在专家选聘上,做到省市专家定期聘请、县内专家常年组织、乡土专家定点帮扶传带。几年来,先后邀请省农科院育种专家刘良军、土肥专家胡定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刘春仁、宗贤爝、郑世发,省茶叶学会理事贾尚智及本县农业科技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普讲座、科技咨询活动5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4000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明星户近千家,受训群众达3万余人,其中:有2000余人获得农民技术员专业证书,90%以上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2、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近年来,谷城县科协根据省、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坚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并积极争取县“阳光工程”培训计划,通过与县五大培训基地采取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办班、联合安置就业“四联”并举方式,年完成省、市科协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70余人,年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100余人。通过培训,把农村剩余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达到了培训一个、就业一个、致富一家。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力量。近年来,谷城县科协坚持从建章立制、规范引导、技术指导、强化服务入手,大力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截止20*年底,全县先后发展规范性农技协组织41个,从行业上分,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四个产业;从组织类型上分,主要有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和技术经济实体型三大类型;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协会+服务实体+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其他+农户”三大形式。协会会员总数达8560人,网络农户1.9万户,使农技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了较好的科技示范引导作用。

二、积极建设科普“基地群”,着力打造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谷城县科协以中国科协、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坚持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科普示范基地,把“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发展主导产业”作为基地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搭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以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为目的,努力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技领头羊作用。谷城县科协坚持把科普示范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展示、推广的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努力把先进科学技术直接、迅速、有效地传播到农民中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20*年积极引进省农科院育种专家刘良军最新培育的“晚灿98”新品种,在庙滩镇檀树湾村建成有机水稻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并获得省科普惠农项目支持。在种植过程中,常年聘请省土肥、植保专家到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在肥料使用和病虫害防治上摒弃了使用传统的化肥和农药,着力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和物理病虫害防治,20*年试种的60亩有机稻获得成功,其米质达到国际优Ⅰ标准,质量、效益明显。为我县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2、以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为目的,推动示范基地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康利生态养殖场老总陈太根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技术,在谷城县率先建成了万头规模的猪场,谷城县科协、畜牧局通过与其做工作,目前与全县50家生猪养殖大户签订传帮带协议,常年开展技术交流和信息互通,有力地促进全县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年全县牲猪出栏达到60万头。其中:规模在150头以上的达100余家,5000头以上达到3家。赵湾乡食用菌生产基地先后从中科院、浙农大、安徽丰绿、福建三明食用菌所等单位引进大球盖菇、高产木耳等新品种,定期不定期为菌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乡形成了上联科技部门、下通千家万户的食用菌技术普及网络,为该乡培养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能手。石花小坦山村苗木花卉基地通过不断发展,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苗木花卉,目前已建成了5000亩花木盆景示范园区,使石花镇成为鄂西北苗木花卉第一镇,部分苗木销到北京奥运村。五山玉皇剑茶叶基地、茨河豆制品生产基地还通过举办“斗茶会”,评选“腐乳大王”等活动,促进会员技术交流和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五山镇通过建基地以茶兴镇,建成了堰河、田河等一批全国驰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以提高农民规模经营,推进产业化发展为目的,促进农民形成科技联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部门单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广大农户多种形式的需要,而示范基地可以按照农民所需,把技术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或农户家中,真正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示范基地将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并将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推广到群众中去,发展规模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懂、产品难销的问题,推动了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庙滩镇蛋鸡养殖基地网络了全镇所有养鸡户,现有注册会员300余户,并网络辐射全镇1000余户,基地以服务为宗旨,以技术传递为纽带,以经济利益为支撑,先后邀请广州农科院莫棣华、省畜牧局首席专家李朝国、华农大教授宗贤爝到基地开展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讲座,搭建提高养殖户科技素质的平台,基地对养殖户在养殖标准上实施“四良”,即:良种、良舍、良法、良料;在生产经营上实行“一分五统”,即:分户生产,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购料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兽药饲料、统一市场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截止20*年底,该镇蛋鸡养殖专业户达1200余户,蛋鸡养殖规模达100万只以上,年产鲜蛋14000吨,产品销往襄樊、十堰、武汉等地,年创产值7千万元。20*年该基地纳入省科协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资助项目。

截止目前,全县12个乡镇、开发区,已建成各类示范基地25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5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地群”,一批科普示范基地的建成,发挥了较好的科技引导示范作用,达到兴办一个基地,推广一套技术,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狠抓科普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

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是前提和基础,谷城县科协坚持把科普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1、努力营造农村科普工作良好的政治环境。谷城县科协以贯彻鄂发[20*]8号、襄发[20*]13号文件为契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以谷发[20*]1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成为指导全县农村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科普工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把农村科普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支持县科协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全县农村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定期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条件。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自20*年以来,谷城县科协与县委组织部、县文明办联合,以认真开展农村党员科技传播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抓手,努力把科普活动站建成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主阵地,把科普宣传栏建成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把科普信息员建成植根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开发区都建成一定数量的科普站栏员,其中:城关筑阳社区、三岔路村、庙滩镇灵水街社区等市科协授予科普活动站栏员建设先进单位,同时,一批科普信息员被市科协授予优秀科普信息员。农村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科普基地规划范文第5篇

一、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强化目标管理

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方案》实施的日常工作,并根据工作的需要,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成员单位共15个;二是制定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形成了《方案》实施的长效机制;三是对《方案》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制定了《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细则》,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建立机构和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照市下达的“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项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分解下达了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全

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加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职到位,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抓好牵头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工作调研,着手段编制各专项规划

积极组织动员全县科技人员围绕“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推进全县中心工作,为奋力推进“两率先两示范”倾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及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等重点工作提供科普服务、科技支撑;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建设工程工作调研,梳理《纲要》工作实施以来的做法和经验;强力推进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开始着手编制全县科学素质四大重点人群等相关专项“十二五”规划。

(二)着力推进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1、着力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积极推进科学课程的实施。开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家庭教育活动、社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使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参与面达到30%以上;新增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点2个;组织中小学科技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组织中小学参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5所中、小学校推行校园青少年“爱科学”科技节活动,通过“大

手拉小手”、“六个一”、“现代科技体验”等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县妇联积极举办家庭科普知识教育讲座。

2、着力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结合大力推进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创意农业,健全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面达90%以上,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等经常性科普活动和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着力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青年农民“双学双强”培训20多期,年培训人次达10万人以上,举办重点科技培训班10期,全年组织开展15场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科普惠农“一站一栏一员”工作全县新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12个、科普惠农宣传栏12处、培育农村科普员300多人,覆盖面80%以上,进一步强化1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作用,聘请各类科技专家近90人,科技特派员总数达945名;继续推进“科普惠农”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大户和在农村的大中专学生,参与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县农业技术协会、润华蔬菜技术协会获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张中斗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带头人”荣誉,得到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55万元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资金补助;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各类农村培训。

完成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00人,农村基层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0余人。

3、着力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建立3个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点;开展城镇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着力推动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为重点的科普活动和以提高劳动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围绕城乡充分就业,开展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取得职业资格的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工人先锋号”、“职工技能大赛”、“技师培养五年计划”、“巾帼文明岗”等活动,扩大民营、私营企业职工的参与面;建立完善县新市民学校培训基地、教学点,培训农民工学员;组织开展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全年开展活动6次以上。

4、着力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把提高科学素质列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并落实;通过科技报告、科技讲座、干部培训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全县先后举办了15期科学发展观干部夜校学习活动,共30余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主讲人,全县各乡镇、部门主要负

责同志近1000人次参加了培训。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委党校将科技知识、知识产权等内容纳入了我县2013年主体班学习内容,邀请了科技专家对学员进行了培训,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县委宣传部在县委中心学习活动中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

(三)着力推进三大科普基础工程建设

1、着力推进大众传媒科学传播基础工程

积极鼓励和支持电视科技栏目办好各类网站科普栏目,提高各类媒体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办好《今日》科技版,刊发技术创新、科普知识等稿件50篇。

2、着力推进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基础工程

积极鼓励科普创作,奖励优秀科普作品、科技论文,充分利用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信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组织编制科普挂图,编印科普宣传资料;发放《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资料;编制农村远程教育课件;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堂等场馆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

3、着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程

积极支持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动科普传播;做好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其广大农村宣传科普知识前沿阵地作用;巩固发展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