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和实施似己不远,对于即将到来的变革,百姓心中有更多期待,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与热议。其中关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部分,更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牵动着商业保险公司的神经。有人说,新医改正在“边缘化”商业健康保险,也有人看到了新医改下,商业健康保险的机会。

人保健康发力“结合型”业务

李玉泉 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新医改基调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平台、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结合型”健康险业务试点,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以此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保障程度。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玉泉表示,“在我们看来,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多方协调发展和共同推动,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在当前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结合型业务正是商业健康保险发挥其必要补充作用的重要突破口。”

据了解,在此领域先行一步的人保健康,截至2008年底,其社会保险补充医疗险业务已经覆盖到12个省的84个地市。在青岛、沈阳、天津、湛江、锦州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保健康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人群大病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等诸多保障领域。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委托管理,可以分担社会医疗保险的压力,有助于迅速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

李玉泉认为,随着医改的启动,目前整个商业健康险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点上,尽管还面临着不少发展上的制约因素,但如果想在未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不被边缘化,就必须创新思维走专业化和规模化相结合的道路。

他还透露,作为全面参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今后人保健康将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在关注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医疗保险问题的同时,继续拓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并积极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以体现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专业优势。

商业健康险大有可为

林瑶珉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董事长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组织召开了“对话新医改”主题论坛,对“新医改方案”进行了整体解读,分析了新医改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新医改背景下健康保险公司如何拓展市场机会、如何深化与医疗结构的合作、如何完善多层次的员工医疗保险福利体系等内容。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董事长林瑶珉指出,从大环境来看,此次医改强调了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相信未来在政府的关注下,商业健康保险的支持政策会陆续出台,逐步明朗。

“作为商业保险,在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当中,总体上应当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如何互补,才能使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人寿和财险领域显得还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在健康保险领域,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突出。”林瑶珉指出,新医改虽然使社会的基本保障提高,但与整个医疗费用的飙升相比,显得很微弱,“应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来缓解政府在医疗卫生融资当中的压力。”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健康险业务仅为585.5亿元,同比增长52.4%。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仍然偏低。

“就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说,发展都不太好,压力比较大,但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于健康的认知和观念的改变,可能希望健康保险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补偿,而是包括养老金,以及老年的护理、康复、养生等方面的花费。”林瑶珉认为,中国的健康保险公司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时间。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应有新定位

张剑敏 华夏人寿副总经理

新医改方案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充,张剑敏认为,不应人为地将商业健康保险简单定位于补充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问题。目前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两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和业务边界的划分问题。而只有回到原点,首先回答好在解决全民医疗保障这件事情上政府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商业保险公司做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社会医疗保险要做商业健康保险“不愿做、做不了”的事情,在达到全民享受同样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之前,不能急于提高一部分人的保障水平。要给商业健康保险留出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健康保险事业,共建完善的医疗保障网。

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则充分体现商业竞争规律,最大程度地追求经营的盈利性,一定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较高收入人群为主要保障对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满足社保保障范围以外的更高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赔付风险,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付款人,缺乏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有效约束机制,难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从而导致商业健康保费赔付水平居高不下。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着手,打破现有的“第三方付费”模式,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使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解决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有效降低赔付风险,提升商业健康保险盈利水平。

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邓建华 昆仑健康保险运营总监

众所周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救助都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建体系。因此,应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相关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给予政策扶持,共享管理成果和管理手段,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

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新医改”方案强调了公平和政府主导,却忽略了效率和市场参与,希望将现有制度转变成为一种高度统一、效率低下、服务水

平较低的新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会令“公费医疗”重蹈覆辙,其实,西方一些福利性国家,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财政负担,正在逐步进行改革。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福利性的医疗保障体系,仅靠财政负担是远远无法达到的。据有关专家估计,国家要建立这一体系,必须使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须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社会力量管理社会医疗保险,形成有序竞争,提供管理效率,实现管办分离,从而更好地服务参保人群,平衡各方利益,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商业健康险是为基本医保拾遗补缺

郝演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

针对一些专家认为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保应该是并重的观点,郝演苏教授表示不赞成,商业健康保险是为基本医保锦上添花的。

新的医保方案出台以后,社会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险市场不会造成挤压,因为我国商业健康险所占市场份额是非常小的,从保费规模来看,仅占8%。如果从人口覆盖面上看,这个比例就更低了。今后即使造成了挤压,也是中国百姓的福音,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已经相当完善,人民用不着再花更多的钱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了。

但是,社会医保即使做得很完善,我相信还是会有高端人群对商业健康险有所需求。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保障,更便捷的服务。这才是商业健康保险的用武之地。

商业健康险是为基本医保拾遗补缺的,因此,在新的医保方案出台以后,商业健康险必须适时调整其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以配合基本医保制度。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基本医保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是如何造成的?是财力造成的,还是覆盖面造成的?商业健康险如何针对这些不足做文章?”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应该针对有需要的人群来拾遗补缺。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不要认为政府的动作砸了自己的饭碗。因为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而不是福利机构。从世界范围内看,一个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再发达,也总会有人需要商业健康险。何况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不甚发达。买保险就好像喝水,这是必须的。

所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在新的医保方案的制度框架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客户的定位问题。其所面对的客户,一定是那些“仅喝矿泉水得不到满足的人”。

健康保障+健康管理专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基石

黄建始 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新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服务将包括重大疾病防控、慢病管理、免疫接种、妇幼卫生、精神卫生、慢病管理以及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由此看出,我国政府把国民健康管理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健康顾问式服务,也正在悄然兴起,这对于现阶段从根源上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推动。其中,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有利于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效率,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商业健康保险义不容辞的责任,健康保险必须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义务,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把握健康保险发展规律,走专业化经营之路,打造产品精算、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化技术优势,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优势,高效决策、执行有力的系统化运营优势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全面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迅速扩大覆盖面的同的,着力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健康保障力度。

新医改带领健康险市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约翰・P・杜梅卡 康众总裁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不足1年的新公司“掌门人”,康众(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P・杜梅卡(John P.Domelka)表示了对新医改的期待。“毋庸置疑,我们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给商业健康险带来的机会。”约翰・P・杜梅卡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健康险市场的巨大需求,并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新医改方案正带领着中国健康险市场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且有能力参与中国政府即将启动的新医改方案。”

在约翰・P・杜梅卡看来,“处理好政府与商业机构的平衡,是健康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分复杂,政府承担着沉重的压力,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商业机构的参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级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并帮助医疗提供商抵御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的医院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医院和健康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将大为加强。因此,约翰・P・杜梅卡认为,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商业健康保险将与医院之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王和

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在运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隐私保护问题,这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共性问题,更是在开展与人的健康相关的数据采集、研究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过程中,关键要解决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去解决。就健康保险而言,这种新技术之一就是大数据,而支持大数据的是物联网应用。

在“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时代,保险业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去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健康应用产业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是市场存在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是缺乏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陷入一种好事办不好办尴尬。而如果将保险,特别是健康保险与物联网健康应用有机结合,探索一种跨界合作创新。

同时,把这种创新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国家卫生总体绩效,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就可以在推动国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成就我国健康保险业和健康大数据应用产业的大发展。

1从大数据思维出发,依托物联网技术,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解决方案,一是家庭(个人)解决方案;二是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三是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

家庭(个人)解决方案是基础。从经营理念上,应当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希望得到健康保险的赔偿,因此,要全面导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从保险公司得到的不仅仅是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状态,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治未病”的理念。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建立“虚拟和自助的检查和诊断中心”,利用突飞猛进的感应终端技术,围绕着生物计量识别与表述,重点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从现有的技术看,可以通过各种感应终端,如高清摄像头、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实现对气色、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舌苔、眼球、血液、体姿、平衡能力等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

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别需求,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如为孕妇提供胎心仪,为婴儿提供温度监控仪等。此外,更重要的是导入健康指标动态评价和监管体系,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监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2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社区将成为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特别是将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这个微观基础的特点是具体实施社区成员的健康管理,同时,提供一种就地和中继的医疗服务的平台。

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对社区成员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三大功能:

一是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动态评价社区成员的健康状况,提出医疗和健康管理建议,并监控和评价实施情况。

二是提供前端检查和远程诊疗服务,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相对专业设备的配置,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类专业的检查,并与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为社区成员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服务。

三是提供对慢性病以及各类特殊需求社区成员的动态监控、健康管理和紧急救助。我国慢性病的特点是缺乏早期筛查和发现机制,缺乏个性化治疗和动态评价,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和管理等,而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依托物联网,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这个任务。

同时,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老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通过运动、体姿、生理和环境感应系统,能够确保老人走失、摔倒、触电、煤气中毒、心脏病突发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救助。

3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医院在一个国家的卫生体系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并承担着管理中枢的作用。目前我国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医疗资源的总体短缺且分布不均衡,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则能够较好地兼顾各方利益,破解难题。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充分和高效的会诊系统,确保会诊各个方能够实时地获得现场检查和治疗的影像和数据信息。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作为会诊前端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的交通和时间负担,也可以缓解医院接诊的压力。

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在线视频技术,逐步构建“网上门诊”体系,对门诊需求进行分类,引导部分可以采用远程方式处理的门诊,通过“网上门诊”完成诊断与治疗。与之配合,要建立“网上门诊调度中心”协调和匹配医患时间,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开展医生资源管理的“SOHO”模式,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此外,“网上门诊”可以广泛应用在复诊和回访领域。

三是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数据库,特别是在依托物联网,能够极大地丰富电子病历的数据,使得诊断和治疗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药品配制的个性化。

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保险行业需要加快建设远程健康管理与救助的管理平台,集成社会和个人的健康数据,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将物联网、无线通讯专利技术与现代医学科技相结合,通过健康手机、数字化医疗设备、移动网络、呼叫中心、医疗平台等构成一套集预防、监测、救助、康复指导于一体的远程健康救助服务系统。

利用该系统,客户可以实时测量血压、心电、脉搏、血氧、血糖等健康参数,将这些代表生命体征的健康参数由数字化医疗设备采集、发送并显示在健康手机上,再通过手机发送到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中心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库中,同时,还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通知绑定其亲友手机,以便实时掌握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这一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实时地向客户推送各种健康管理和辅助治疗的知识和建议,指导客户自主管理。2013年美国安泰(Aetna)保险公司创建了“CarePass”门户网站,利用这一门户网站,确定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体重,或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辅之以集成可穿戴式设备(如心跳侦测器)的数据,实现与被保险人积极互动,为被保险人提供基于实时数据和专家意见的指导,形成对被保险人健康管理的外部和专业督促,最终促进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达成并改善健康状况。

作为另外一项基础工程,保险行业需要加快建设医疗专家库,在共享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专家库可以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种形态,现实专家库是指与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利用互联网和远程技术,让专家在线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指导和服务。

虚拟专家库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大量的医学知识、诊断和治疗技术、典型病例等整理入库,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机交互和可视化展现,帮助一些客户开展自助式的健康知识获取和自我诊断管理。

未来数字化医疗将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生产力,使医疗专业人士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最大化与患者的会面时间及提高护理的质量。全球医疗数据分析市场2012年估计为37亿美元,在2018年将达到将近110亿美元,年均增长23.7%。

在运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隐私保护问题,这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共性问题,更是在开展与人的健康相关的数据采集、研究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美国白宫的《2014年全球大数据白皮书》中也指出:尽管医学技术不断变化,但健康数据仍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私密的部分。在大数据使得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的发现成为可能的同时,重新审视相关信息被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共享后的隐私保密方式也显得相当重要。同时提出 :构建一个更为广泛的信用框架,使得不同来源、不同隐私保密程度的健康数据得以汇聚。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改;健康档案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总体划分大致经历了试点起步、艰难发展、迈向全民医疗保险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起步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艰难探索,直到1989年国家3月国务院印发《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确定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在海南省和深圳市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截至1994年4月,试点范围扩大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试点摸索经验,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到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医改才全面铺开。

第二阶段:经过10年摸索试点,1998年底在全国全面铺开,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向农村延伸。

第三阶段:自1989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小范围试点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交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2008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立其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至此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全民免费医疗的探索

医改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存在诸多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两个阶段,由于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低、管理条块分割,导致就医结算时基本上都是采取个人或单位先垫付、再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的模式,形成了参保人员“看病难,报销难”问题。同时部分医疗费用超出医保政策规定范围,医疗费用虚高,最终只能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参保人员负担较重,又加剧了参保人员“看病贵”的问题。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还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险体系建设难度更大。2009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以《神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为题报道了陕西省神木县这个只有42万人口的偏远小县,参保人员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涵盖面达到全县99%的免费医疗保险情况。报道指出该县境内煤炭探明储量500亿吨,2008年,人均GDP达6.87万元,财政总收入72.2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92位,陕西省第一位。实现全民免费医疗靠的是经济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民会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二、全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全国绝大多数县市经济实力和陕西神木县比肯定有很大差距,在看到差距的同时,要想千方设百计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减轻人民群众的疾苦。吉林省四平市探索全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医疗保险工作的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四平市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富民优先”发展战略,把做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百姓健康水平放突出位置。面对医疗卫生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从2012年4月开始在全市开展了“百姓健康大行动”,免费为人民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让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四平市委、市政府在狠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把解决民生问题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真正体现了发展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一宗旨。在改善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的同时,在解决百姓衣、食、住、行问题上做文章、下功夫,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问题,利用一年多开展了全民健康检查、建档工作,为全市341万人口中的324万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四平市首先开创了全国地级城市免费体检的先河。据了解全国除了陕西神木开展全民免费医疗以外,唯有吉林省四平市开展了全民健康检查,并且建立全民健康电子档案。

二是通过开展全民体检,建立民众健康档案。摸清了全市百姓的健康状况,掌握健康底数,通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老百姓求医看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项活动中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6%,开创了全国地市级城市居民免费体检先例。

三是提高了百姓的健康意识。通过全民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使百姓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从而达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四是激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性地研究办法和机制,克服了很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从而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

五是多方筹措资金,克服资金上的困难。在全民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通力合作,想千方设百计积极筹措体检资金,医疗机构让利于民,使这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吉林省四平市的成功经验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好全民体检资源。通过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在体检的基础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资源建立数据库,将体检结果录入数据库妥善保管,利用这次体检资源形成的电子数据,掌握民众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成因,找出医治对策。二是狠抓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业务素质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队伍建设,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开展创“名院、名科、名医、名护”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和医疗水平。三是牢固树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使参保人员得到满意服务,患者得到温暖,疾病得到良好的治疗。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准,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医,满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四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政策,结合实际,不断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吉林省四平市通过开展全民免费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社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全市经济总量跃上千亿元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4亿元。201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卫生机构床位1408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5671人,医生6459人,护士5258人,全市孕妇死亡率降低到11.69/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7.68‰。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87.28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消费支出12712.5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958元,比上年增长16.1%。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3.7平方米。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调解;完善

迄今为止,人类医学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四次演。在这四次医学重大的演变和实践过程中,都毫无疑问地向我们展现了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敏感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呈现了矛盾突发矛盾激化的态势,在医疗领域最大的矛盾表现就是医患之间的纠纷,近些年来,我国医患纠纷增长迅速,而且多发生社会影响大且恶劣的医患纠纷案件,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社会管理的难点。本文就完善医疗纠纷调解程序做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望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1.国内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概述

1.1营利性中介机构调解

1.1.1青岛模式。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多元价值观、人际紧张,使人们不自觉得进入“亚健康”状态,医疗过程中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以人们自有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自己的力量合理的解决纠纷,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于是各类健康管理公司应运而生。青岛民康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智慧健康物联网、智慧健康云计算中心、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及连锁医疗体检运营于一体的中外合资的提供健康服务咨询和健康管理的商业化公司。为客户的医疗纠纷调解出谋划策,帮忙代替客户出面与医方进行谈判是民康公司众多业务当中的其中一项。这样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公司是完全商业化性质的公司,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力求以服务领先于市场。如律师事物所一般,他们在医疗纠纷调解的过程中,仅仅是充当着咨询者和人的角色。

1.2.2营利性中介机构调解制度解析。

健康咨询服务管理公司,顾名思义,这种公司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当顾客遇到医患纠纷的时候,健康咨询服务管理公司会对顾客提供专业的意见,甚至可以代替客户与医方进行谈判。在调解中,这样的公司不会作为主持者,只是作为谈判的一方。健康咨询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服务,是商业性质的行为,要向客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医患纠纷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所以在医疗纠纷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找自己的“智囊团”以使得自己在谈判中不丧失有力的地位,所以近些年来,这样的健康咨询服务公司也越来越多,他们完全为客户代言。

1.2.配合医疗责任保险的调解中心调解

1.2.1宁波模式。

在我国,宁波较早地对医患纠纷解决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率先在医患纠纷处理中引入医疗责任保险和人民调解机制,被有关部委和媒体称之为“宁波解法”。[1]宁波对于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探索的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理赔机制,二是实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1.2.2配合医疗责任保险的调解中心调解分析。

这种配合医疗责任保险的调解中心调解模式,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了其各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患方的权利得到了切实有效的维护,医疗纠纷理赔中心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种双层的调解模式,为患者的调解提供了双层的保险。当患者在第一次理赔中心没有得到满意的调解方案之后,还可以第二次申请调解,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再次调解。而且医疗责任保险的引入,也为患者的赔偿金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所以在这种模式下的调解,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宁波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和需要改建的问题。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就新政策的出台进行大力得宣传,因为新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的出台并不被大家所知晓,那么它的作用也就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其次也要对机制处理内的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让他们能更准确得掌握政策得精髓,更好的掌握新的处理机制的处理流程,让机制有效的运转起来,更好的为人民处理问题。最后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使赔偿标准与国家民法规定的标准差距尽可能缩小,更好的发挥其作用。[2]

1.3医疗仲裁委员会调解

1.3.1天津模式。

一些地方在积极地探索寻找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方法,在所有的尝试当中,以天津和深圳为代表探索出一种依附于仲裁机构的调解方式。2006年天津市出台了《天津仲裁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规则》,引入了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调解机制。同年12月挂牌成立天津仲裁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明确规定了医疗纠纷调解的方式、程序、时限、费用等事项,为仲裁机构调解医疗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1.3.2医疗仲裁委员会调解分析 。

天津大胆的创新尝试,寻求出一种依附仲裁解决医患纠纷,在实践应用中已经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对医患纠纷的解决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社会卫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探索的医疗仲裁委员会调解机制,有以下几大优点。其一,仲裁委员会的调解保证了调解的专业性,从事调解工作得调解员都是有过医疗工作背景的专业人士,或者是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二,仲裁委员会的调解能够保证调解的中立性,仲裁员的组成成分并不是单一的,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是被聘任的工作人员,与仲裁委员会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医患纠纷的仲裁调解过程也是独立的,不受来自社会任何一方的干涉,保证了调解的中立性。最后,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具有很强的强制力。在调解中心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双方达成仲裁调解协议而由仲裁机构认可出具裁决书的情况下,仲裁机构赋予了裁决书、调解书能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效力,这样一来,与其他形式的调解相比,仲裁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就具有了很强的强制力。但是依附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在实践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克服的局限性。首先,调解中心受理的案件范围过窄,仲裁委员会只受理那些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医疗纠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调解的医疗纠纷通常是争议较大,事实没有明确,责任不清楚的案件,将这样的案件排除在仲裁之外,就显得处理的范围过窄了。其次,经仲裁委员会调解的医患纠纷并不是免费的。起初这是对于仲裁委员会经费的考虑,希望仲裁委员会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能够最大的发挥其功能,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收费这一点反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在调解的过程当中,医疗纠纷的调解没有结果,患者也没有得到经济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难以承受仲裁委员会收取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仲裁委员会功能的发挥。

1.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1.4.1上海模式。

2006年,上海市成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调委会立案后,由医学专家和律师进行医学技术评估和法律服务,然后再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医疗机构、患者可以任意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也可以由调委会指定的调解员进行调解。[3]

1.4.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分析

上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优势在于:第一,上海市人民调解委T会的调解不收取任何的费用。第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具有十分灵活的优点。由前面对上海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简要介绍中可以看出,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调解员,还可以自由安排调解的时间和地点,这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调解的灵活性。第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社会上引入了大量的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由这些专家担任调解员。这些专家一般都有着专业医疗法律职业背景,掌握着大量的医疗和法律的专业知识。第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保证了调解的高效性。上海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特别注重调解的时限,规定医患纠纷调解应在1个月内调解完毕,最多可延长一个月。这也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提高了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多的发挥其功能,为社会管理作出更多的贡献。但也存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费缺乏问题和缺乏相应的后期跟踪制度。

2.完善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若干建议

根据上述对全国医疗纠纷调解制度的各种实证剖析,医疗纠纷采用调解机制能够有效化解医患矛盾,但也存在各种问题与不足,对此,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2.1由人大或政协设立相关委员会管理

现阶段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明显存在问题,除了由司法部门进行管辖,个别地区也提出过另外一种方式,即由地方人大或者政协设立相关委员会管辖,或者由地方人大、政协直接管辖。人大和政协在地方信誉较高,公信力较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日常事务又不多,完全有能力进行调解机构的管理。特别是政协机构,本身就有相当比例的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对于医疗纠纷的调解具有先天的优势。[4]青岛市南区政协就曾与市南区法院联合成立了“政协医疗卫生专家顾问团”,探索解决市南区的医患纠纷,经过两年的实践,在庭外成功的调解了八成左右医疗纠纷案件。青岛市政协也曾提出过相关的提案,建议成立以青岛市人大、政协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解决日益增加的医患矛盾,可惜提案因为种种原因未被采纳。人大、政协相对于政府行政机构,其中立性更高,公信力更强,且有资源进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管理,在日后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改革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2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关于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或者行政法

规进行规范,当前主要依据的是2002年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1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及某些地方的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规章要么只是涉及到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某个方面,要么就是层级太低、要么就是相互之间有冲突,为了规范我国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省级人大,时机成熟时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法规,对第三方调解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定和规范。

2.3保障第三方调解机构财政经费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要实现正常的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不开稳定的经费保障。但是从目前各地的试点来看,对于第三方调解机构的经费问题还没有完善的规定。有的地方政府规定第三方调解机构的经费从医院缴纳的医疗责任险中按比例提成,有的规定由地方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的规定由政府司法部门予以解决,有的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支持,有的地方政府只是设立机构而对经费问题没有明文规定。第三方调解机构经费来源的不确定,使得其日常工作很难稳定高效的开展。从实践来看,为了保障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中立性,其经费来源要么有政府财政拨专款予以保障,要么由司法部门通过内部经费进行保障,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在立法时加以明确。[5]

2.4规范第三方调解的程序设置

第三方调解在医疗纠纷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调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程序方面还需要好的完善,其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2.4.1小案设立简易程序。

医疗纠纷种类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医疗事故造成的,而是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所不满所引起的,这种患者与医疗人员的冲突与纠纷其实相当普遍,冲突程度虽然不如医疗事故造成的严重,但是也非常容易升级。此种类型的医疗纠纷与以医疗赔偿为诉求的医疗纠纷显然不同,对于这种轻微纠纷应当在第三方调解机制中设立简易程序。

2.4.2规范化调解协议书。

第三方调解机构在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后,应当签订相关的调解协议。调解协议是调解活动的成果,是双方履行和解结果的依据。但是目前各地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在调解协议书上不够统一、很多地方不够规范,甚至调解协议书上经常出现明显违反现行法律的调解内容等等。在今后的改革中,应当学习法律文书的规范性,统一化调解协议书,对调解协议书上的各种基本事项、详情描述、请求事项、调解情况、调解结果等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应当在调解协议书上约定违反调解协议书的违约责任。[6]只有规范化的调解协议,才能增加调解结果的权威性,减少违反调解协议的可能。

2.4.3建立调解结果反馈机制。

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要想不断完善,离不开现实调解活动后的医患双方反馈。为此,应当建立对于调解机构和调解结果的反馈机制。当医患双方的争端通过调解解决后,应当在事后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等方面进行调解结果和对调解的建议反馈;对于通过调解最终并没有达成和解的案例,也应当进行事后的调查和反馈,总结失败的原因和经验。通过这种反馈机制,不断促进调解机构服务的改善,提升医患双方对于第三方调解的满意度和接受度。目前,有些地方例,例如宁波市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这是一个的好的方向,但是应该更加科学化这种反馈机制,而不要最终流于形式,这是以后改革应当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赖东川.我国医疗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比较初探[J].法律与医学杂志,2011(6):12.

[2]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251.

[3]林文学.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4-75.

[4]陈志刚,才玉娟,关于推广第三方调解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12):190-191.

[5]刘岩.运用人民调解手段解决医疗纠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司法,2010(6):60.

[6]黄明震.论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34.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法益平衡视阈下医患纠纷调解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5CFXJ02。

作者简介:

医疗保健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1 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必要性

1.1 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健康和保健的关心程度也有极大的提高,开始发展专家预约、私人保健、家庭病床、网上医疗等多样化的需求。广大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性的健康需求的扩大,传统的卫生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将直接要求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的配置,覆盖农村在内的医疗体系构建的需求日益凸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就近、方便、贴心、高效的卫生服务,可切实有效地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2 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社区倾斜的需要 早在2008年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召开的“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卫生部副部长高强表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和发展上。他认为:医改重点是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在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上,国家也积极的采取了许多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加投入,但是城乡之间、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差距仍在扩大。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都放在大医院上是不太现实的。迅速建设更多的大医院,以及让大医院提供高成本低收费的服务是目前国家财政承担不起的,是不太现实的选择。因此。如果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都放在大医院是很难扭转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同样,从另一方面看,让大医院大量从事应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的小病小灾、大量的门诊,也是不应该的,这种医疗结构是不够科学的。大医院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从事一些疑难病症的研究、医学难关的攻克等方面上来,应该把一些基本的医疗、小病小灾合理的分流到基层来。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是更加切实可行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不可轻视的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以县人民医院基本现代化医院创建为龙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1.3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合作医疗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组织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新型医疗制度相适用。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首先,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可以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站开辟一条新的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制定合理的合作医疗就诊费用报销补偿办法,可以有效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基层就诊,从而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其次,合作医疗的实施,将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规范基层卫生组织的行为,这在客观上会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2 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卫生部副部长高强曾强调,基层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重点不完全在于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人。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农村医疗服务在医疗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深化卫生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乡村全科医学知识培养,要着力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人才,要能够为农村培养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对一般的服务站的医生,可以实行定期培训,轮岗制度,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快人才引进,对于确实无法引进的人才,如高层次人才,可以由县医院负责组织高层次人才不定期到县内个服务站开展不定期坐诊,为农民治疗某方面的疑难病症,并对服务站的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组织不定期巡回医疗帮扶工作。人才是根本,想尽一切方法解决农村医疗人才问题是更好的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

2.2 加强服务站在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作用 把农村医疗服务站作为加大建设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的排头兵,充分发挥服务站在疾病预测、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服务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该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用以记录与农民健康有关的病历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等资料,这些资料都可以整合成一个详细的资料库,用来全面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为医生开展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等提供重要的资料来源,为农村主要卫生问题提供依据,为全科医学教育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其次,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每个服务站的医生都要发挥健康教育员的作用,针对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低,对健康知识无法有效获取的情况,服务站的医生可以利用村广播、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卫生常识。着力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晚婚、晚育、优生,注重妇女五期卫生,加强围产期监测;强化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防止空气和水污染:发挥服务站在合作医疗中的宣传和实施作用,合作医疗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而拒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害怕交了医保金不生病就亏了或真的生病了无法报销,因此服务站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在农村合作医疗上做好宣传和动员作用,讲透国家这项政策的好处,

让人民群众早日参加医疗合作,确保人民群众受益。第三,对居民开展定期体检或普检,达到早期发现疾病的目的;对传染病要实行“早隔离、早报告”,可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控制流行。第四。开展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由服务站负责执行管理。确保常规免疫接种到位、规范,做好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控水平,提高居民的免疫水平。第五,把农村医疗服务站建设成为不走的三下乡医疗队。

2.3 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水平 高强表示,最近五年,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很多投入,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的发展。“但是坦率地说,现在城乡之间。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差距还在扩大,这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高强认为,如果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都放在大医院上,那永远解决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为我们发展不了这么多的大医院,在大医院要求提供高成本低收费的服务,国家财政是承担不了的”。高强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加大它的发展。因此,要逐步做到小病在服务站。大病到医院,康复回服务站,合理引导病人流向,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实现此目标,就要合理改善服务站医疗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服务站的整体医疗水平。要创新工作机制,采用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办法,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上班时间,尤其是要做好夜间和节假日的值班工作,保证卫生服务站24小时为当地老百姓服务,尽力解决群众求医难的问题。同时,服务站要加强与县医院的联系。加强建立业务联系,争取更多的业务指导。针对社区医疗设备落后的状况,要逐步建立以县医院为核心,同时发挥各个服务站医疗设备的优势,建立设备互助协议,推行医疗设备流动服务业务。同时充分利用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的优势,加强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