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绩效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全面实施,其在员工收入分配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逐步显现,但现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完善性仍欠佳,导致员工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文章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展开论述,并研究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规范医疗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更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正公平。

关键词 :医疗卫生单位 绩效考核 满意度

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但可以提升员工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锻炼管理人员的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加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发现单位中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医疗单位最终目标的达成以及提升整体事业的水平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从现阶段来看,有很多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并不重视这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致使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对此问题我们将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一、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现存问题

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医疗卫生部门的绩效工资制度相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有利于实现工资分配的公平性以及规范化的调整,但是由目前的状况来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的制度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人员满意度的提升。笔者本文结合自身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经历,认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员工满意度较低,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所谓绩效工资改革,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把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然而反观现在,工作人员们对医疗事业单位所设立的绩效工资制度显然不满意,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导致其并不能满足员工对绩效工资的期望,员工所期待的绩效工资水平与现实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是造成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较的原因,员工满意度较低也不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二)考核指标有待完善,区分度较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所核发的绩效工资大都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统筹保障的,但是由于受到“奖励性工资不能够超过50%”这一规定的限制,导致各单位所能够实际支配的绩效工资总额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结合员工绩效进行工资分配的过程中就会使得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工资具有很小的差距,极易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这种不具备较大区分度的考核指标亟待进一步完善,否则将会对员工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医疗卫生单位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

(三)考核权重设置不合理,反馈机制不完善。由于医疗卫生单位涉及到管理、医技、公共卫生、护理以及医疗服务等极为复杂的岗位组成,因而对其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少地区的医疗单位绩效考核方法相当粗略,考核权重设置也不甚合理,各岗位考核标准难以量化、极为笼统。而且不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结果非常重视,却不注重于建立科学的反馈交流机制,导致单位管理者并不能够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帮助员工分析原因、找出错误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改进计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员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单位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二、提高医疗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医疗卫生机构应从深化自身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做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为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规范,也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笔者认为现阶段提高医疗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深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改进薪酬分配方案。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而言,其应不断深入开展和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使绩效工资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以通过绩效工资进一步提高卫生行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不仅仅是通过工资制度改革使员工的工资获得单方面的增长,所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首先就应细致、科学、结合实际地深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还应进一步优化薪酬分配方案,将绩效奖励不断朝着突出贡献人员、各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倾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考核满意度,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公共服务积极性,促进地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均衡健康发展。

(二)完善绩效考核程序,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绩效工资的分配应以科学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程度受到绩效考核工作质量好坏及其公正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直接影响。因而,各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都应大力促进绩效考核程序的完善,结合地区医疗服务部门的实际运营情况,在确保绩效考核方法的有效度与可信度的前提下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规范绩效考核人员的岗位配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也有利于促进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工资改革满意程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优化考核权重设置,建立长效沟通反馈机制。医疗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不应仅仅停留于单位的日常管理方面,其应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长远战略目标相一致,单位应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权重设置,设计具有较强导向性的绩效考核方案,此外,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可作为其评先评优、职务任用、继续教育等的参考,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另外,医疗服务单位还应构建长效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特别要注重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帮助员工分析总结其绩效问题及原因,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绩效改进方案和方式方法,以使其取得最佳的个人绩效,进而在整体实现组织目标,提高整体绩效和各岗位员工满意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对绩效考核满意度不高的现象,单位应从薪酬分配方案的改进、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的优化设计以及长效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着手,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完整的具有目标性的绩效管理综合系统,加速绩效考核改革工作在医疗事业单位的推行,不仅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还能够最大效能提升医疗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斐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3(05).

[2]宋伟.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执行中的问题与消解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 2014(06).

作者简介: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日间化疗病房;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57-03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保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铺开,“一床难求”已成为省会各大医院“看病难”的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湖南省肿瘤专科医院,我院担负着全省肿瘤防治的重任,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0多万人,患者住院排队等候现象日趋严重。为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较大幅度降低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我院进行了认真调研和论证,于2011年开设了日间治疗中心,主要收治那些情况较好、需要治疗又可以不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一、日间化疗病房基本情况及诊疗模式

我院日间治疗中心是以日间化疗病房为基础,包括门急诊留观、家庭病床的一个综合性的治疗区。中心计划配备医务人员7名,护理人员11名。日间化疗病房拥有正规病床48张,治疗躺椅10张。较高级的床位还有独立卫生间、电视机等设施。患者白天治疗、晚上回家,不占固定床位。由于床位费便宜、日间治疗项目规范,患者人均费用比住院患者下降5 000余元,住院日降至3天左右。日间治疗中心的开设,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治疗便利,而且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治疗等候时间,患者们纷纷称赞为医院的“惠民工程”。目前,继日间化疗病房后医院又开设了日间放疗病房。日间治疗中心能够不断发展,实现“患者、医院、社会”多赢的效果,得益于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与医院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二、日间化疗病房绩效考核模式演变

日间化疗病房成立之初,医院考虑到其特殊性,为科室设立了单独的护理单元,按标准配备了护理人员,但没有配备单独的医师。医院规定,每个内科病房须派一名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协助工作。自2011年病房成立至今,该科室的绩效分配方式经历了三次调整。

1.收支节余分配方式严重制约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日间化疗病房成立时,医院的收入分配是采用传统的收支节余方式。即将科室当期取得的门诊、住院医药总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后作为计算该科室奖金的收入,科室奖金=[(计奖收入-成本-收益计划)×奖励系数]×0.7。

收支节余方式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指标,易造成医院一味追求高收入、高增长,加重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加剧了医院内部的矛盾。这种收入分配模式对于医疗业务刚起步、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偏低的日间化疗病房来说是极不合理的,科室员工颇有抱怨,科室主任无法安心工作。为此,医院采取了临时方案:病房医师的奖金回原科室分配,病房护士拿院平均奖金的方法。

为鼓励内科病房派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医院将日间化疗的收入分给了各个内科病房。由于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经管办的核算工作基本靠手工完成,日间化疗病房的收入只能采取简均分配的办法,将收入平摊到全院6个内科病房。这种不计医师工作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做法,导致内科病房派出医师和转送病人至日间化疗病房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到后来,只剩下两个内科病房愿意派出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其中一个医师是担任日间化疗病房的主任),其他病房则纷纷以工作忙、人手少为由不再安排医师。这样一来,日间化疗病房医师严重不足,病人收治不满,病房床位空置率大大提高,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为日间化疗病房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12年,医院在经过充分的酝酿、较完善的设计论证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了十多年来的传统分配模式,在全院范围内实施绩效管理改革。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全摒弃了收支节余方式,考核内容与核算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淡化了经济指标,突出了按工作量考核,引入了平衡计分卡指标,将考核分为服务质量与安全、服务工作量、科室管理、成本控制四大部分,使考核更具有操作性。

借新方案的试行,医院经管办又对日间化疗病房的收入分配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借助新开发的绩效核算软件,进一步开发了日间化疗病房收入分配模块,利用先进的核算系统,自动从HIS系统中抓取原始收入数据,将日间化疗病房所有医生的开单收入按照医生工号和姓名分别划归该医师所在的原科室,同时按照每600元费用作为一个床日折算,增加原科室的月实际占用床日,从而提高原科室的床位使用率,达到增加原科室的工作量得分的目的。通过几个月的运行,效果十分显著:派出医师科室的工作量得分明显高于未派出科室,科室效益明显增强。此时,经管办及时向其他内科病房宣讲新的绩效考核方案,让大家了解医院对日间化疗病房的扶持政策。这样,新方案实施不久,各内科病房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安排医师到日间化疗病房工作,同时积极将本科室符合条件的患者转送日间化疗病房,不但缓解了本科室的住院压力,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按医师的工作量划拨相应收入后,派出的医师仍回原科室拿取绩效奖励,原科室也十分乐意。同时,为鼓励护士工作积极性,医院又尝试让日间化疗病房的护理人员拿取内科平均奖金,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和提升。

3.以工作量和成本考核为主的绩效考核模式的改革探索。日间化疗病房的医师来源得到了保障,大量的患者享受到了较低廉的费用和较好的医疗服务,科室得到了顺利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又逐渐凸显出来。日间化疗病房护士多次向医院经管办反映,内科平均奖金虽然较院平均奖金有所提高,但仍无法真实反映她们的工作量。因为日间化疗病房的特殊性,病人住院日平均在3~4天,低于其他内科病房,护士的工作量相应要高于其他病房。

作为主管绩效核算的部门,经管办也意识到现有的绩效分配方式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日间化疗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他们多次对日间化疗病房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如果对日间化疗病房采用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案有两大难点:(1)它比其他独立核算科室特殊。其他核算科室是将医生和护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核,而日间化疗病房中医师部分的收入已经划归原科室,单纯考核护士部分,现行的考核方案行不通;(2)绩效考核方案中工作量部分有两个指标是“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这两个指标的计算都需要用到编制床位,而医院并没有给定日间化疗病房床位编制,这两个指标不适用;(3)科室的收入剔除医师创造的部分,仅剩下护理收入,如何考核其成本是一个难题;(4)除化疗病人外,科室还要承担医院急诊、职工保健工作,这一块没有相应收入体现的工作如何处理值得探讨。鉴于以上几点,经管办和该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案,在对部分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后,决定采取如下考核方案。

考核分四个部分,总分100分,上不封顶:一是服务质量与安全部分,由医务、护理部门按月进行考核打分;二是工作量部分,改用三个指标:住院服务人次、临床护理、临床治疗。每个指标以前一年全年平均值作为基期标量,核算当月奖金时以当月该项指标实际完成量与基期对比,每增减1%加减相应分数,由绩效核算系统自动计算并打分。其中住院服务人次的统计,由绩效核算系统从原始收入数据中,查询执行科室=日间化疗护理单元的所有病人数;三是科室管理部分,包括门诊人次、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医保政策落实、合理收费、服务满意度、科研教学等考核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打分;四是服务成本控制部分,有别于其他核算科室的是,此部分仅考核日间化疗病房的的直接成本与日间化疗护理单元的执行收入之比,每增减1%减或加相应分数;最后,对日间化疗病房承担的急诊、保健工作,经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工作量给予补偿。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

1.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必须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医院绩效管理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对医院战略目标的分解,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方案,把工作任务量化。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应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指标应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获得病人的认可为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医院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作出相应调整。

2.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注意把握考核指标的适用性。在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考核指标设定是关键。考核指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将影响到各科室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在设立指标时,应因地制宜,要简便、易操作、指标不宜过多。一般说来,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够达到控制成本、改善员工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就可以了。同时,绩效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全院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特别针对某些特殊科室,应结合科室发展现状,检查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切实可行,并及时进行分析、改进,边实施边完善。

3.绩效管理必须有一个好的绩效核算系统作支撑。信息化时代,医院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与控制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目前我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技和病房的医嘱管理系统等。我院作为一家省级大型专科医院,规模大、病人多、信息量庞大,每月用于绩效核算的数据记录都在几百万条以上。新的绩效考核方案中包括一整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如果没有一个稳定、高效、可靠的绩效核算软件作技术支持,仅靠传统手工核算和半手工的绩效考核模式是无法实现绩效核算的。因此,2012年起,我院委托了一家专业软件公司来开发绩效核算软件。通过充分利用医院的信息系统和绩效核算系统,所有数据的采集、传输、整理、加工和分析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保证了各项数据统计取数的准确性,大大减轻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保证了核算的准确性。

4.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在绩效管理中十分重要。绩效管理强调持续沟通,制定绩效目标和方案后,管理层必须重视与科室和员工持续不断的沟通,通过医院的内刊、宣传栏、局域网等媒介手段,使大家充分理解和接受医院的战略、计划、目标;在绩效目标实施阶段,通过沟通,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员工能及时调整行为,与医院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绩效考核中,也需要不断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使科室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知道努力的方向。可以说,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是促使科室和员工绩效持续改进、绩效管理获得成功的保证。

总之,绩效管理是一项不断完善和不断改进的工作,是一个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没有唯一不变的绩效分配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分配方案。只有将绩效考核内容与各科室、岗位、员工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才能真正发挥出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我院日间化疗病房的绩效考核模式的变化过程,也是我院绩效管理水平在实践摸索中不断提高、不断优化的过程。作为医院的绩效管理部门,有必要、有责任经常分析、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改进,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院的绩效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戴艳萍.医院绩效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

[2] 郭爱群,李志明.绩效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卫生经济,2005,(2).

[3] 马水清,衷兴华.关于医院绩效管理的讨论[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7).

[4] 付冰,王阶,陈振酉,任亚平.创新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

[5] 李超.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5).

[6] 姜福康,高录涛,王军.实施绩效管理 推动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2009,(5).

[7] 李凤.对医院绩效分配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

[8] 宋丽平.改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信息利用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7).

[9] 冷锴.试论信息技术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4).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范文第3篇

病历质量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体系之一,科学落实相应的管理体系,必然带来医院整体内涵素质的提高。病案的管理必须秉着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原则。通过序贯考核评价及相关评价意见的反馈、整改等综合措施,我院病案合格率不断提高,杜绝了丙级病历,甲级病历率达到95.3%以上,同时医疗质量内涵也同步得到提高。目前,我院工作的重点是监控乙级病历,并不断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2病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严密的质控组织是医疗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1]。我院的病历质量控制在常规四级监控体系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控管理,实行五级监控体系,包括了医疗质量委员会、质控中心办公室、以科室为单位的质控小组、科内实行以主诊医师负责的主诊小组单元、以医务人员为个体的质控单元。日常工作中,五级组织环环相连,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和自我完善的体系。

2.1医疗质量委员会统筹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制定院内医疗质量管理条例,听取质控中心向其汇报季度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对严重医疗质量缺陷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缺陷做出处罚及落实整改全院措施。

2.2质控中心办公室实施对全院医疗质量的考核,根据考核体系落实相应考核内容,汇总、分析考核结果,质量评级和扣分与奖金及晋升挂勾。同时向医疗质量委员会提出建议,以利于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具体到病案的质量管理,每月组织考核专家组成员对所有存在临床病历科室进行病历质量考核,考核对象为终末病历、运行病历考核,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后反馈临床科室,由科室及时进行整改。

2.3科室主任是科质控小组负责人,下辖2至3个主诊小组,同时实行主诊小组,有利于科主任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抓好科室内部管理。在病历质量控制中,我们规定科主任必须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传达考核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监督主诊组的医疗质量。

3我院提高病历质量的一些措施

3.1加强培训管理,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开展评比活动。如组织病历书写的讲座、评比优秀病历、树立书写优秀病历标兵、组织“三基”培训及考核,建立以能书写优秀病历为荣的院内病历文化。尤其是将年轻医师的病案书写培训纳入必须项目,使其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和改进,及在上级主管医师的督导下,在病历书写上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并在内涵质量上得到不断提高。

3.2建立健全院外考核、院内考核体系。我院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医院医疗质量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医院质量管理年和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在迎接上级主管部门质量考核同时加强院内考核,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重视院外考核时上级专家的汇总分析意见,其不仅是对我院考核的全面点评,也有利于了解我院与优秀管理医院的差距。院内考核实行终末病历考核、运行病历考核两种方式。终末质量控制实行科室控制、病案室筛选后及时反馈经治医师、逐月集中抽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汇总后由质控中心按照统一标准打分,重点监控乙级病案,核实后对经治医师落实责任谈话、相应科室落实整改,严重的提交院质量委员会讨论分析、定性。对评比出的优秀个人、先进科室,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运行病历考核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包括院部每周行政查房,除对现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外,医务部对危重、重点病人实时监控,重点加强手术病例及“六类特殊住院病例”的汇报及管理。

3.3针对质控体系的各个层面,落实整改措施。

3.3.1质控委员会对全院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讨论后下发成文文件,由各科室统一落实。我院的医患沟通记录,以前采取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后在病程记录中书写的形式,反映在各科病历中的沟通格式、次数、内容要求均存在不同,经质控委员会讨论后在病历中建立统一的医患沟通专用表格,对患者入院后何时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要求等均有具体的规定,尤其对危重病人的病情、疾病可能产生的不良预后、实施的重大手术治疗、长期住院病人病情出现的变化、涉及出院的后续治疗告知纳入必须告知内容,并列入病案质量考核内容之一,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我院坚持落实考核以来,病案整体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部署,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持续运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原则。各地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各地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统筹工作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的依据。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以所在地农业户籍人口数量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以所在社区每月户籍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之和的全年平均数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核定。市对各地区核定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在编制总额内决定编制使用数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剂安排。

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区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选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根据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各地区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地区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四)推进政府补偿机制改革。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行。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各地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对核定的收支差额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地区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经费的主要责任。

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如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政府对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

四、实施步骤

(一)2010年4月下旬,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市编办完成对各地区的编制核定工作。

(二)2010年4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

(三)2010年6月15日前,各地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

(四)2010年6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

(五)2010年12月底前,各地区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市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地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发展和改革、卫生、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区域卫生布局,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区要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行为。

医疗核心制度考核方案范文第5篇

护士定期考核机构遵循自愿申报原则,经审核合格,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的条件:

1.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或市属疾病预防、妇幼保健机构;

2.能够承担护士定期考核组织指定集中培训项目。

二、组织机构职责

(一)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是市卫生局指定的市级定期考核组织,负责全市护士定期考核的管理、指导和督查工作。其主要职责:申报省级集中培训项目,认定市级集中培训项目;负责市卫生局直管医疗卫生机构和各开发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护士、护师定期考核,全市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护理人员定期考核,以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定期考核申报工作;指导、督查县区护士定期考核。

(二)护士定期考核机构承担医疗卫生单位护士定期考核的集中培训项目申报和集中培训任务。

(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护士工作成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考核中的“三基”水平测试工作,负责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核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定期考核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考核。

(四)各县区卫生局制定护士定期考核方案,成立护士定期考核组织,负责护士定期考核日常管理,向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申报中级和高级护理人员定期考核工作。

各县指定辖区定期考核机构,并报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备案。

三、护士定期考核对象

本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经护士执业注册取得执业证书者。

四、定期考核内容

(一)护士定期考核项目包括工作成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评。

1.工作成绩考核内容:护士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职级岗位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

2.职业道德评定内容:护士执业秉承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依法执业情况和品行端正、医德高尚、严谨慎独、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等。

3.业务水平测评内容:护士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应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业务水平考核分为“三基”水平测试和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的完成情况。

“三基”水平测试内容包括卫生法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笔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护士技术职务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依照《安徽省护士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内容及验证规定附后(见附件)。

(二)护士执业记录。护士执业记录分为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

良好记录包括:护士受到的表彰、奖励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情况等。

不良记录包括:护士因违反《护士条例》以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处分的情况等。

四、定期考核实施

(一)工作成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评的“三基”水平测试由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实施。考核结合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终末考核三方面进行。

(二)“三基”考核每年开展1-2次。工作成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每年汇总一次。

《护士定期考核表》一式三份,由护士所在单位填写并签署评定结果,一份留存本单位,一份上报护士定期考核组织、一份上报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护士注册机关。

(三)护士定期考核和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由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市卫生局直管医疗卫生机构和开发区护士、护师,全市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护理人员考核,由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认定;县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护士、护师定期考核由各县区考核组织认定;护理高级技术职称和晋升护理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考核,由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认定。

(四)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中集中培训项目,护士定期考核机构将集中培训项目上报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经批准后实施。市区非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的集中培训项目,由市一院等四家考核机构承担。其中,市一院负责庐阳区、高新区医疗卫生机构及非定期考核机构的市管民营医院;市二院负责瑶海区、新站区医疗卫生机构;市三院负责包河区、经开区医疗卫生机构;市四院负责蜀山区医疗卫生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传染病医院的专科集中培训项目可面向全市。

(五)《护士执业记录表》由护士所在机构负责记录填写,“单位意见”栏中应确认护士注册类型、是否执业等内容,签署评价意见,按年度及时报送主管卫生局和定期考核组织。

(六)护士定期考核档案管理。护士定期考核项目评定结果,由护士所在机构负责记入《护士定期考核表》(一式三份),连同《护士执业记录表》(一式三份),报主管卫生局指定的考核组织复核。经复核,一份由考核组织留存,一份报主管卫生局备案,一份本单位留存。

护士首次考核应建立《护士定期考核档案》,由护士本人据实填报个人信息,所在机构核准。档案记录所有考核项目、执业记录和考核结果,一式两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由相应的考核组织备案。拟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的还须提交“本人任职考核期间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七)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可提前进行考核。由护士本人提出申请,所在执业机构同意,护士定期考核组织出具考核意见后,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护士执业变更手续。

变更执业地点后,由所在执业机构按其业务能力和岗位情况,按照其参加相应级别的考核。

(八)护士定期考核实行集体评议制度,护士定期考核组织每年定期对考核结果进行集中评定。

五、定期考核时间安排

(一)护士“三基”水平测试由各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安排,每年开展1-2次。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考核评定周期,每年年底填写完成内容。

(二)年度考核结果汇总、复核于每年12月份开始,次年2月结束。

第一阶段(每年12月):护士所在单位和护士本人填写《护士定期考核表》、《护士执业记录》,护士本人提供能证明其有效性的相关资料,护士所在科室和护理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在《护士定期考核表》、《护士执业记录表》签署考核意见,记录有关考评结果。

第二阶段(次年1月):护士所在单位将上述表格和护士本人提供相关资料复印件,汇总报送至主管卫生局指定的定期考核组织。开发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护士定期考核相关资料由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统一报送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第三阶段(次年2月):护士考核组织对护士定期考核资料进行复核,签署核准意见,建立定期考核档案,并将有关表格、资料原件按照报送渠道返还护士所在单位,同时将有关资料报送至相应卫生局备案。

第四阶段(次年3月):主管卫生局完成定期考核结果记入《护士执业证书》工作。

六、定期考核结果

(一)护士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定期考核合格方能申请延续注册。

有以下情形之一即为考核结果不合格:

1.工作成绩、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考核中任何一项不合格以及发生不良记录的;

2.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

3.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护士定期考核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

4.未经护士执业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进行异地执业活动的;

5.护士定期考核周期内年病、事假超过3个月(法定节假日、公休假、产假等除外);

6.执业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7.以贿赂或欺骗手段取得考核结果的;

8.违反《护士条例》被行政处罚的;

9.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未完成;

10.护士注册时,因机构或本人执业范围限制指定考评项目未完成,未提供相关有效证明材料。

(二)护士定期考核组织认定护士考核不合格的,应在该项工作结束后30日内将结果报委托其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书面通知护士执业机构,执业机构通知护士本人。

(三)护士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考核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组织提出复核申请。考核组织应当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护士考核结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报卫生行政部门,同时书面通知护士本人。

(四)经护士定期考核组织认定考核不合格的护士,延长培训期一年,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不宜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暂停执业活动期满要求再次考核的,由所在单位向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考核申请。经委托的定期考核组织再次考核合格的,报请注册机关允许其继续执业;不合格者,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护士执业证书》。

(六)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定期考核合格,作为聘用高一级护士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七)卫生行政部门将护士定期考核结果记入《护士执业证书》,加盖合格或不合格印章,并录入护士执业信息系统。

七、定期考核管理

(一)定期考核机构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开展省级和市级集中培训项目应提前申报,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下一年度拟举办的项目上报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经省、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评定后方可组织实施。省级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高级护理专业技术职称,市级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护理专业技术职称。

(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护士定期考核委员会,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委员,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制定、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拟订年度考核工作安排,确保考核工作有序、规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