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第1篇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前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来规划建设。要种植就要考虑种植物的产品种植、灌溉、储存、运输,还有游客的观光、饮食、住宿等一些列设施的统筹规划设计安排。

(二)良种培植,营造主题

现阶段的生态农业园区普遍缺乏特色产品开发,很去延伸到深度现状的挖掘。因此,现今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应该以生态、农业、观光等主题作为开发农业生态的基础模式,形成独特的整体格局。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园的指导思想就是规划设计出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新型观光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过程涉及环境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学、设计学、管理学等多方位的知识体系。在此体系的支撑下,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分析和规划设计,生态园区主要以生态农业的规划设计来实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二、观光园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发展的引导下,突出理念特色,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倡“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设计策略方针,把握现阶段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势头,将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发展。在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整体发展中,要以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对内、对外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交流为重点,以丰硕的果园、优美的农田风景、自然景色等要素为依托,以生态、绿色、环保、自然为规划设计的主格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和艺术形式直接的衔接、融合。同时,也要重视多发问题,经济效益最大化下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发展策略。

三、观光园规划的目标

在科学技术与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化产物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应该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园。要致力于规划设计具有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科研、教育、休闲、保健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同时融入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的多元化要素,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片区规划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农业示范园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示范园区的性质,体现生态农业多功能模式的整体格局,从生态、农业、旅游的角度,通过生态学理念,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好保护和挖掘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生产力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同时,能够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及其产业化发展起到带领示范性作用。

(二)观光农业旅游园

此区域可以根据当地现存的资源来开发,围绕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理念,充分利用周边植被、水资源、地势、风土人情,在呈现美化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学、美学、园艺学等科学,开发更具特色的农业附属产品,供应游客进行观光、参与、品尝、购买、度假等多项活动,从而建立特色性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园区。

(三)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园

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绿色、环保等话题成为热点。“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生态园的规划建立,是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农作物从种植、生长、销售等多个环节的透明化,让人们参与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购买一体化模式中,把绿色有机农业产品推向更加亲民的环境中,形成产业品牌。

(四)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园

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是从种植、培育、销售等环节实行透明化展示过程,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知识学习,又能展示生态园区高科技的运用,更能充分地开展对游客和学生的教育及科学普及。同时,可以把生态园区的种植流程科学化,形成一个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供学生实践学习。

四、发展策略

当前,中国休闲农业生态园产业已经成为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特色。由于城市的大力发展,拥堵的城市让人们想要逃离都市繁杂生活的欲望,去寻找一片静寂的田野。所以,在当今旅游业急速发展的时代,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开发是新型农业发展的趋势。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筹城乡;都市田园;现代农业园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都市田园”规划理念探索统筹城乡建设新模式——以金科现代农业园总体规划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9月9日

一、引言

在统筹城乡探索过程中,我国许多地方主张以“城市化”为主导,带动农村区域发展。但是这种思路也意味着城镇用地在农村的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尤其在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区域,存在以统筹城乡的名义圈占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缺乏规划引导,造成居民点布局松散混乱,产业功能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破坏,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于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地域空间,由于对其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尚缺乏认识,不能单纯的农村“城市化”,把农村长期地、永久地建成城市功能配套区。同时,由于农业产业自身属性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城乡统筹探索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都市病,因此迫切需要人们对这一特殊地域空间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进行规划调控。

二、从“田园城市”到“都市田园”

(一)“田园城市”理念。“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城市规划师埃比尼泽·霍华德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城市环境恶化、农村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城乡严重对立等问题,提出的一种兼有城市社会优点和乡村美好环境的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田园城市所设想的城市形态,主要通过快速交通干线联系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各卫星城市,各城市通过围绕四周的农业用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农产品,并通过限制城市的扩张规模,使田园城市的居民能够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二)“都市田园”理念。田园城市针对城市规模、城市布局、人口密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规划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师都在实践田园城市的理念,在新兴城市设计中用“核心功能区”加“卫星城市”的理念来规划新城市的功能布局。可以说,田园城市为城市发展和城市扩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和思路。但是,田园城市理论中,城市核心功能区与卫星城之间的空白地带如何来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并没有涉及。尤其在中国,千百年历史形成的自然村落,就集中在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卫星城之间,这里是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聚集区。我们不能试图单纯的用“城市化”来将这一区域的人口全部变成城市人口,也不能将这一区域的农业产业用地全部变成工业生产基地。如何发展这一区域,是我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面临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将田园城市中“核心功能区”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区域称作“都市田园”。(图1)

都市田园规划思路是,对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区域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应当充分尊重农村地区的生态、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特点,不生搬城市规划理念和城市产业发展模式;而是以农村第一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相协同,规模较小,以生态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引导城市居民逢周末、节假日周期性下乡,引导都市消费向农村转移,拉动都市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带动农村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都市田园”作为统筹城乡模式的新探索,与“城市化”模式相比,不把降低区域内农村人口的比例作为目标,不把制造业和工业生产总值作为统筹城乡效果好坏的直接目标,而是将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特定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之间共存共荣为目标,确保农村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不被过度建设和开发而破坏,确保农业产业空间不被其他产业过度挤占。

(三)都市田园理论构想的界定。都市田园理论构想主要从区位、产业特征、主体、体系及功能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都市田园所涉及的地理区位,应当是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农村区域或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要素和功能自城中心向扩散,卫星城市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承担核心城市的工业、居住、生活等功能。两者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功能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形成由城市核心区和卫星城之间共同辐射的农村空间地带,这一地带就是“都市田园”所涉及的地域范围。

2、都市田园的产业特征,应当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被削弱的前提下,培育和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第三产业。在“都市田园”理念下,生产和制造业居于区域产业结构的次要地位,培育消费、引导消费、提供消费的第三产业居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地位。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背景下,吸引城市第三产业向该空间渗透和转移,增加农业附加值,实现统筹城乡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协调发展。

3、都市田园的主体是企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和农民。都市田园旨在不以牺牲农业而发展工业,不以牺牲农民利益而发展城市产业,在都市田园区域内鼓励企业、农民、农民合作组织的合作意愿,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逐步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民转换成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民,并使之成为都市田园建设的主体,引导都市田园内的农民就地发展,做到“致富不离农,发展不离乡”。

4、都市田园体系中的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之间,通过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完善都市田园规划体系。(图2)(1)为产业(特色产业)提供生态环境基础;(2)产业完善促进社会发展;(3)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4)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6)带动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和建设。

5、都市田园功能是以生态体系为基础,借助产业体系平台,弥补和完善核心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社会体系功能上的欠缺和不足。(图3)

三、案例研究——金科现代农业园总体规划

(一)项目概况。金科现代农业园北接黄草山—水磨滩水库旅游景区,南临朱砂美心城乡统筹区,东与东北面毗邻涪陵区重点建设的李渡新城,距涪陵老城18公里、重庆主城区78公里(在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规划格局中,涪陵区介于一小时经济圈东边)。基于“都市田园”理念,金科现代农业园在此区域寻求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空间,创建一种新型的地方生态经济,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二)农业园践行“都市田园”发展模式

1、明确园区定位,做好产业规划。现代农业园在园区产业规划上摒弃资源开发性和环境污染性产业以及高能耗产业,以园林苗木、花卉和绿色蔬菜种植为基础产业,以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度假为主导产业,以养生康复服务为支柱产业。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将适合于发展农业的用地划分出来,通过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实现惠农与园区生态景观的双重作用;在并不很适合农业发展的用地上,依托园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的新兴产业,与农业联动,实现产业互补。

2、促进产业集聚,完善园区功能。现代农业园立足于基础农业,加大对榨菜生产、工厂化育苗、大树种植、花卉婚纱摄影等特色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使之提升品质、增加产量,形成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并规划形成以花卉婚纱摄影基地、育苗基地、幼苗基地和畜牧业养殖基地为主的“四基地”,以科技农业示范区、绿色蔬菜种植研发区、花卉苗木示范种植区、花卉园艺观光区、大树种植培育区、果树幼苗种植区和养生疗养片区为主的“七片区”。

3、尊重园区本色,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尊重园区的生态、自然和文化特点,依托园区天然水库,贯穿园区的小溪以及星罗棋布的水塘,规划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轴和以观光体验旅游为次轴,并形成现代科技农业风貌景观区、人文风貌景观区,自然生态景观区、花卉苗木综合展示景观区,特色果树种植幼苗培育风貌景观区。

四、用“都市田园”理念建设金科现代农业园的意义

(一)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都市田园是为实现我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对靠近都市的农村区域进行规划时,提供一种兼顾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城市附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园对“都市田园”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的方法论。

(二)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惠农模式的设计确保农民成为都市田园的主人,成为都市田园的长期受益者。农业园在产业规划过程时,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变的情况下,为园区农民设计惠农及富农产业,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在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做到“农民就业不离土,农民创业不离乡,产业发展不去农”。

(三)推动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和促进。农业园通过花卉苗木、绿色蔬菜等基础产业,为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空间、生态环境等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农家乐中的餐饮与观光农业中的特色农副产品为园区聚集人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实现资源互补、空间共享、相互融合和促进。

(四)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社会。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个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过程,更是一个农村社会由传统的松散型集体组织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的一个过程。在农业园建设前期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参与建设都市田园;建设中期农民入股参股,企业与农民共建农业园;后期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主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内生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成为股东,让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转变为第三产业的经营者,通过利益和产权纽带改变传统农村组织结构,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

五、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都市田园将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特殊地域空间,这一新型的地域空间既要与国家城市化战略相衔接,又要兼顾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市田园”规划理念正是在我国新时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在总结和反思我国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新型的地域空间提出的一种推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越,王玥.杭州生态带内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及对策[J].城乡建设,2011.10.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园;现状;问题;发展策略;规划;江西南昌;南新乡

中图分类号 TU986.5;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46-02

Planning of Eco-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of Nanxin Town in Nanchang County

LU Li

(CCDI(Suzhou)Exploration & Design Consultant Co. Ltd.,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agriculture is the lifel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If combin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tourism,develope eco-agricultural tourism garden,it will bring grea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took eco-agricultural planning of Nanxin Town in Nanchang County for example,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ources we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solutions were proposed,in order to explore further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al tourism garden planning.

Key words eco-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current situation;problem;development strategy;planning;Nanchang Jiangxi;Nanxin Town

观光农业是以生产为基础的观光旅游业,其观光活动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的渴望。农业观光园不是简单的农业与景观的叠加,而是一个集高效农业、旅游观光、生活体验、提升文化、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式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依托于农业生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传统旅游业功能更为多元化;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的功能[1-2]。

1 项目概况

南昌县隶属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首府首县,也是江西省第1个百强县。东临进贤县,南部紧靠宜春丰城市,西、北隔赣江与新建区相望,鄱阳湖位于东北角,三面环抱南昌市主城区。距南昌市中心15 km,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渔业重点县,享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等美誉。

1.1 基地现状

项目位于南昌市南昌县南新乡境内,距离南新乡镇区2 km。规划范围在福银高速东侧、X020和X241乡道两南范围,分为4个地块,总用地面积155 hm2。基地处于未开发建设状态,用地以农田和水系为主,整体农田环境优美,但农业生产仅限于农民自留农耕地,没有形成规模,缺乏规划,农业开发建设也处于初始阶段[3-5]。

1.2 资源现状

1.2.1 交通便捷。基地距离南昌机场15 km,距离南昌主城20 km,区位优势明显。交通:G70福银高速公路从基地西侧穿过,在距基地500 m处设有南新收费站,并通过020乡道与基地相连,交通便捷。

1.2.2 地块完整。基地内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种植瓜果蔬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2.3 水系连续。基地内修有水渠,为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景观的营造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1 生态效益层面:现状水质较差,环境品质亟待提升

基地内河渠的自我恢复功能低,河渠水源不佳,污染严重;基地内植被单一,缺乏生物栖息地。

对策:一是建立沿河截污湿地净化系统。在水渠的四端建立截污湿地净化系统,恢复自然水系的弯曲状态,增大受污水质与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理接触面积,从水源处净化水体、确保项目区水体的初步净化。二是建立项目内部水体湿地净化系统。即:一方面清理污染物,进行河渠清淤。河内的淤泥堵塞严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清淤,污泥可就地处理作为水生植物肥料;另一方面补充水生植物,完善内部净化系统。根据现状水系,完善水生植物岛链及植物廊道,使其内部形成较为成熟的净化系统。

2.2 经济效益层面: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经营效益有待提升

传统的农业园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生产率低、效益低。如何提升经营效益是农业观光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一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走精致农业之路,结合新型种养品种,引进高新技术,增值园区效益;同时引进先进的现代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推动三产联动发展。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及O2O模式,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线上线下的互融平台。

3 规划思路

3.1 规划目标与定位

结合整体定位和现实基础,确定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为:树立江西现代高效农业的新标杆;打造南昌康居养老养生的新典范;创造南昌智慧农业产业的“心”硅谷;服务周边,成为农业旅游度假的新中心。

3.2 功能布局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定位要求,结合现状资源优势,强调功能的符合,确定了地块由五大功能板块构成。其功能构成由以下类型组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A)、高效农业生态园区(B)、综合管理区(C)、加工仓储区(D)、综合服务区(E)(图1、2)。

3.2.1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包括休闲水产区和四季鲜果基地两部分。休闲水产区主要功能为渔菜共生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俱乐部、莲鱼共生基地3种功能,并采用新技术,实现新型、高效生态复合开发模式。四季鲜果基地主要功能为生态果林、采摘园、热带水果园和四季鲜果园4种功能。

3.2.2 高效农业生态园区。高效农业生态园区是本项目最大的区域,该区包括高效蔬菜基地、露天蔬菜基地、科普践基地等。局部区域配备现代化高科技温室系统,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品药剂使用。

3.2.3 综合管理区。综合管理区位于基地的北侧,同时也是园区的主入口之一,紧靠主要道路,规划用地面积约7.57 hm2,园区以农技培训、科普教育、农产品O2O电商管理、科技研发、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主,同时配套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等。

3.2.4 加工仓储区。加工仓储位于基地东北角,主要功能是园区农产品加工、冷藏仓储。

3.2.5 综合服务区。该区域位于园区南部,主要功能包括生态停车场、晴耕雨读和一田一苑及配套设施,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健全、舒适宜居的康居养老度假中心。

4 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我国农业观光园是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家正大力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时代的来临,为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本文以南昌县南新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为例,打造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旨在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5 参考文献

[1] 王乃举,徐明,黄翔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实践研究:以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69-72.

[2] 曹洪亮,樊哲文.“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2011(25):300-306.

[3] 陈银,马兴军.农业观光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51-352.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第4篇

一、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加大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合理布局,积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1年12月,东营市已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5个,规划建设总面积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共有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等76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华林庄园等2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山东大地乳业万头奶牛示范场、1200吨/年海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落户示范区。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如山东华林庄园有限公司投资1.61亿元建设了山东华林庄园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山东福源花卉苗木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山东福源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东营市里重点推进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进一步显现。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其海参育苗场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商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蓝镇骨干道路路基土方工程已完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施了有机蔬菜、苗木种植创新基地、现代农业开发投资平台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呈现出了许多新亮点、新特色;现代畜牧示范区在抓好总体规划、加快基础配套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已与六合集团、万得福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二、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本着“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二五”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互衔接,确保园区内产业功能布局合理、发展空间富余。比如,东营区研究制定了《2009-2012年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设以南二路为中轴的近郊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广蒲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带。河口区聘请中国海洋大学对海洋经济产业园建设进行了近、中、远期的规划,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对全区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规划细分。

2.坚持品牌立农,积极创建优势品牌。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黄河口”绿色生态品牌。东营区大力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积极发展桑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河口区大力实施“百千万”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了冬枣、海参、大闸蟹三大特色基地,规划建设了百亩标准化精品园1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10个,万亩特优生产基地3个,总面积约4.5万亩。广饶县目前已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5万亩,认证农产品194个,重点培育了凯银、驰中、半球、华誉、黄河口鳖等一大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

3.坚持龙头带动,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园区建设。各县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农业园区的土地、配套设施、人才、交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入园办场。比如,东营区2009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王营放心蔬菜基地、麻湾西瓜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麻湾西瓜被评为“无公害产品”和“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万泉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已成为东营最大的花卉苗木培育、交易集散区;广饶县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3家,初步形成了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齐头并进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化格局。

4.坚持特色兴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各县区立足特色和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河口区目前已发展杏、桃、葡萄、苹果等特色林果7000余亩,黑花生2500亩,紫薯1000亩;扶持发展新户镇香椿、莲藕、食用菌,义和镇草莓、葡萄等特色产业百亩精品园10个。利津县畜牧业已逐步向专业化规划,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肉鸡、肉鸭、肉牛、肉羊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建设畜牧合作组织30家。

三、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水平仍较低,沟渠路配套不尽完善,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园区规模小而散,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有的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较明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把加强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四、东营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措施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使其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大幅度提高农业园区经济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东营市重点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现代生态渔业示范、现代畜牧业示范三大农业示范园区,每个县区也要规划建设一至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

农业生态基地规划范文第5篇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背景,以城市为依托,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农业生产栽培、科技应用展示、文化发掘传承、生态保护培育和游客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 发展历程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见表1。

2.2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见表2。

4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4.1 按农业产业标准分类:见表3。

4.2 按资源特色及经营方式分类

4.2.1 体验耕作劳动型

以体验耕种采摘等传统乡村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乐趣为主要经营内容,着重于展示和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活动;使游人在传统的农耕劳动中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品味到田园生活带来的淳朴乐趣。

4.2.2 展示主题产业型

以某种产品为种养、展示的主题,着重于对主题产业在吃、住、游、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通过拓展经营层面和提升产品品味,使游人对园区的主题产业有深度了解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学习和购买的兴趣。

4.2.3 感知乡土文化型

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为项目背景,围绕该主题开展食宿及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对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营造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氛围,使游人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能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为之所吸引。

4.2.4 住宿农家疗养型

以感受乡间的山野气氛和住宿农家为经营主题,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及新鲜自然的特色食品;使游人在住宿期间能够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充分放松身体和心灵。

5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5.1 生态性

在设计中,应通过自然的手段培育景观在农业生态的进程中健康生长,建设生态绿色廊道,通过地形塑造是雨水向河道汇聚,形成雨水收集体系,进行雨洪管理;以地形和水体来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体系。在规划的尺度上充分应用农作物的景观功能,构成优美自然的农业景观,创造宜人的游憩环境空间。

5.2 经济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挖填均衡的建构模式,利用挖湖的土方营造山体,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表面积和绿量;构造集雨水收集、水景营造、绿地灌溉于一体的水系内循环管理模式,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避免“过度设计”,且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当地传统工艺,既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又增添乡野风情。

5.3 多样性

在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中,为游人提供多样的体验,多着重于空间和活动两方面。

5.4 知识性

在设计中将当地可供讲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说明等方法向游客进行传达,寓教于乐的同时亦提升了园区品位。

5.5 地域性

根据立地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场所精神,营造浪漫、感性,富于文化底蕴、令人动容的景观。

6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内容

6.1 项目背景研究

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规划首先应建立在对其项目背景的深度分析研究之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1 项目的概况分析

项目的概况的分析是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整理出项目规划方向的大体脉络。其一是对项目位置、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的归纳。再者,是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

6.1.2 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因素,扬长避短,对园区发展方向定位。

其一是对规划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及交通条件进行归纳。其二是对地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对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6.2 场地现状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多是在现有的农业耕种区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为对现有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浪费的设计,首先应当对现场进行大量详实的踏勘及问询工作。在工作中需对照现状图纸对F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现状、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及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标识分析,以期在后续设计中能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资源中的地形、水体、道路、建筑、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最大的景观效果。

6.3 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y)分析,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决策制定的过程结合区域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模型,以规划区的区位特色、资源环境等内部因素,和政策背景、各产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衡分析,制定有指向性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实现交通、生产、景观、生态间的平衡发展。

6.4 项目定位研究

根据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园区的经营模式定位,从而确立规划设计方向。对于体验乡村生活形式的园区宜采用复原传统农家风貌的设计风格;而主题产业展示型的园区则需着重于主题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与体验,强化其主题特色;以感知乡土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园区一方面应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原有风貌,同时亦需注意对于新建设施应参考当地传统施工材料做法,结合新的创意进行设计;而农家休闲住宿形式的园区则应以突出自然美景为主,在设施方面应注重舒适与简洁。

6.5 规划设计

6.5.1 确立规划依据

查阅并罗列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各类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资料以及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是使方案有据可依、有源可溯的保证。

6.5.2 制定规划目标

对项目定位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定位、旅游服务功能、生产效益及生态功能进行的具体表述。

6.5.3 明确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整个园区的景观品位及重要功能的讨论,并对设计概念和控制总体风格进行控制。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在设计中需结合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技术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发挥,力求使规划区内的经营形式多元化、景观设计精致多样,并具有地域特点。

6.5.4 结构与总体布局规划分析

首先是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的构成需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游憩方面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即是说,在景观的风貌整体互相联系和契合的前提下又要有所区别。

其次是空间格局规划。根据规划区域现状地势,遵循自然进程,规划景观层次,形成生态基底。例如利用造挖湖堆山的手法,在土方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构建规划区域的山水地形骨架;同时,丰富的景观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进行视线结构分析也是营造丰富景观视觉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对现状山体、控制性景观建筑、视景线、和以堤岛分割水面空间等的视觉层面的控制手段,营造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最后是生态结构规划。指结合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来建立区域尺度的景观安全格局,如此有助于提升周边区域及园区内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及良险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6.5.5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游人的行为的空间布局安排。游人的行为基本上大致可分为游、购、吃、住、学五类,应依此将观光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科技示范区。各功能区所包括的内容则可根据项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6.5.6 分项规划

(1)竖向规划。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和水体规划两部分。

第一,根据整体景观风貌塑造的规划设计意向进行的地形和整体景观塑造;第二,竖向规划应与总体景观风貌塑造和生态环境塑造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系统规划。

包括车行交通体系、自行车交通体系、电动游览车体系、作业道路体系、步行道路体系、停车场、出入口等规划设计。

6.6 游憩活动体系规划(见表4)

6.7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及标识系统两方面的内容。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风格与园区的性质、规模、功能项适应;其次要体现乡土气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和建筑布局风格,并据有当地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材料方面,宜多使用当地特长的石料、陶土、木材、竹子及茅草。(见表5)

7 农业景观体系规划

7.1 立地、布局――乡土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

7.2 建筑、文化一一乡脉

延续整个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农业景观具备特有的文化魅力。

7.3 植物、动物一一乡韵

农业景观在规划中宜选用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还可养殖观赏价值或高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

7.4 人的参与一一乡情

人的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如钓鱼捕蛙、踩车、种菜收菜、晒麦扬场、剪枝施肥等活动,体现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也是人们了解农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案例分析

8.1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8.1.1 基本概况: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6平方km。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第六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北京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

8.1.2 定位:

小汤山农业园是一个集安全果蔬畜禽生产、种植采摘、科普教育、农业考察、特色餐饮、温泉疗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8.1.3 发展战略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首都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新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

8.1.4 规划建设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园形成了以高新农业科技为先导、基础农业产业为支撑、观光农业为窗口,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

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以北方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林木种苗区;以生产、科研、推广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区;以草业中心、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区;以鲜绿安公司、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采摘区;以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北京市小汤山苗圃为代表的园林园艺区;以三益集团、北林科技为代表的籽种农业园。

8.1.5 案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