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第1篇

一、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缺乏实践锻炼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呈现发展的不成熟性。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学;另一方面。课与课之间的间隔时间长,导致学生无法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的衔接,导致音乐课堂的效率低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课堂的效果,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自我揣摩的过程,而是直接教唱学生歌曲,忽略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表达技巧的训练,学生失去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对音乐课堂的学习也只是一个歌曲学唱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枯燥而单一。

(二)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忽视

初中学生对音乐课的认知和定位还不够准确,可能会盲目的把音乐课归为副科,对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不是很明确,导致他们在音乐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较少。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他们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评价上的要求较少,所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表面上音乐课堂上学习气氛很活跃,但是音乐课中的知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达到教学的最初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

近年来,虽然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可能在音乐、美术、体育等传统小科方面推进的速度比较慢,各个方面的措施并没有持续更进和落实。所以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音乐课本可能还是陈旧的,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而且音乐课本中理论讲授少,歌曲曲目多,这些歌曲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所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音乐课本中的很多作品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巩固,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积极。

二、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构建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一)注重学生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人们受到来自大众传播媒体的巨大冲击,对音乐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甚至会盲目的学生学习歌唱等,忽略了音乐的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对传统的音乐课堂进行改革,真正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认知水平,在音乐课堂初期,先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的教授,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准确的宏观的认识,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实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虽然音乐课堂在各个初中都已经开设,但是很多都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实际上学校对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监督,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要求上相对放宽了条件,这就使得音乐课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上存在问题,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而且正常的课程进度也很难按计划推进。长此以往,导致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是很关注。所以,要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就必须对在职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某一学科上有所收获,课堂教学的对象时全体学生,所以在音乐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重视学生当前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水平。将音乐教学的曲目与学生日常接触的音乐种类相结合。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把常规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的课堂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科学全新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差,音乐基础水平低,所以,要设立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本战后 教育措施 音乐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84-02

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将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改革措施必定会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日本如何在1946年到1957年短短的11年里,社会发展迅速,教育得到复兴,这一切巨大的变化究竟是哪些措施的结果?同时日本音乐生活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日本从昭和初期(193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期间是教育的专制统治时代。这个时期,国家要求大力加强来自德国的“乡土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在战争时期发展为忠于军国主义国家和君主的精神,成为推行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目标也是倡导培养“国民的情操”,是引向为了“国家的”侵略战争目标服务的,它背离了音乐教育本来的“涵养的性”“高雅的情趣”。

一、战后课程设置

随着1945年的日本战败投降这一历史的转折时期,教育同时也发生着巨大改变。这一时期,因为美国占领的政策,日本教育受到美国影响。相继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建立了新的教育体制,开始实施“六•三•三”学制。这一时期音乐领域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1947年的音乐学习领域分为:歌唱、器乐、鉴赏、创作四个方面①。1951年时分为:歌唱、器乐、鉴赏、创造性的表现和节奏反应这五个方面。再到1958年分成了鉴赏和表现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包括歌唱、器乐和创作三个内容。之后1969年分为了基础、鉴赏、歌唱、器乐和创作五个方面,直到1977年又再次恢复到1958年那两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从战后开始建立的音乐教育体制,大体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战后的十年时间也是日本音乐教育通过摸索总结找到最终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实践阶段。

二、战后“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文部省(教育部门)于1946年颁布了《新教育指针》,提出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之后又颁布了《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和《学习指导要领•各科编》,建立了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篇》②对应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如:通过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美好的情操和丰富的人性。这就与战前提出的“国民情操”有着根本的差别。还有就是这个时期把学习音乐的知识与技术、培养音乐的创造力(旋律和乐曲的创作)和表现力(歌唱与演奏乐器)也列为了目标内容。这些目标与要求都使得日本的音乐教育及国民音乐素质能在短时间内得以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在目标内容中还提到了乐谱的读与写能力和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这也表明他们在抓基础技能教育的同时倡导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要求与目标在今天看来是太平常不过的,但在日本作为战败国的那段时期,提出这些巨大的变革要求,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而这种精神更是值得钦佩的。

“音乐指导要领”同时也显示了它在当时显示的独特特点。如,把学习领域扩大化使得音乐教育开展具备多样性,那时采取了自由选择多种教材的制度,并恢复了教材的审定制度。像1947年根据新的制度,音乐教材统一由文部省编辑发行。这些教材在内容上采用“文部省歌曲”③、日本作曲家新作、外国民歌或外国旋律填上日本的歌词等形式。但这套统编的教材在使用两年后就停止了,其中多半是因为内容上的限制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从1949年至今,日本的音乐教材采用民间出版发行,经文部省审定的办法实行。

随着这一切的发展,也加速了教育用乐器制造和欣赏素材及视听教学设备的迅速发展,也为之后日本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像当今享誉全球的日本雅马哈公司,最初是以生产风琴起家,到了1953年,总裁川上源一(Genichi Kawakami)开始他的第一次国外考察。1954年,建立了音乐教育系统;生产出第一台Hi-Fi播放机。1959年,成立了技术研究所;开发了第一台电子管风琴,即电子琴。1960年,雅马哈国际公司在美国建立,也正因为这一系列变革的发展需要使得日本在战后短短的时间内就把雅马哈这一品牌推入了世界的舞台。这种相互发展的变化也推动了日本音乐生活的发展,使得日本的音乐生活能够与世界接轨,不再是单一满足战前闭锁的发展需要。

三、战后教学目标

日本从1947年第一次颁布实施《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就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标,以理解音乐的美,得到感受,以此养成高尚美好的情操与丰富的个性为前提。同时要求习得音乐的知识和技术、培养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对乐谱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鉴赏力。到了1951年《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第一次修订时,教育目标规定为:积累各种音乐经验,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爱好;鉴赏优秀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的表现技术,鼓励通过运用音乐经验,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表现;习得为丰富学习经验所必要的有关音乐的知识;为理解、感受音乐,提高个人的能力;为积累、丰富音乐经验,开阔家庭及社会的音乐生活;以音乐作为世界的共同语言,加深对其他各国的了解。这次的修订明显可以看出,战后音乐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虽存在一些具体的变化,但一些基本的目标是一致的,日本教育所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与世界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也正是因为这一长远的目标,使得日本的音乐生活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四、战后文部省举办的教育活动和研讨活动

在战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也包括了文部省举办的一些音乐教育讲座和研讨活动。如1957年举行的第一次“初等教育指导者讲座”在日本全国分三个地区进行,主题是“合唱、合奏的有效指导”,以文部省编辑发行的《小学指导书•音乐科――轮唱•合唱编》和文部省编辑发行的合奏教材《小学合奏》为中心学习材料。主讲人有大学教授、作曲家、演奏家和文部省教科调查官等人。这次讲座主要探讨了合唱、合奏在音乐表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合唱、合奏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等。

而全国性质的研讨大会更是几乎年年举办,1953年第一次研讨会就在高崎举行。会议中专家及校长针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释和展开”进行发言,相互间交流了工作和教学的经验,并提出关于“怎样和全体教职工一起,快乐地进行音乐教学,振兴本校的音乐生活”的探讨。第二次会议1955年在大阪举行,会议探讨“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到了1956年第三次在旭川举行会议时,期间发言论文达到12篇,作者有43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音乐教育在人性格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边远地区音乐课的组织工作”。到1957年在高知举行的第四次会议提出了“有利于人格形成的音乐教育应如何有效地进行”。

光从这些列举的会议和活动中我们就可以明显地发现,日本在音乐教育的措施上和引导思想上一直在进行一种超前的构想和努力,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构想出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办法才使得日本音乐教育和日本音乐生活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战后音乐教育的改革在教育的意义上和对音乐生活的影响上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也应该在这些举措中受到些许启发。同样曾经受到战争影响的中国教育或是同样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收效的人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呢?

注释:

①高保治(著).缪力(译).中国音乐教育,1994年.

②《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篇》:是根据文部省规定的规则,由文部大臣以“文部省令”的形式颁布的类似于音乐教学大纲的文件.

③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文部省歌曲.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第4篇

一、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设施情况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资仍处于短缺的状态,有限的资金大多流向城里的学校、重点学校。无暇顾及处于弱势的农村初级中学,而流入农村初级中学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分派到农村中小学的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此部分经费大多都用于校舍的改造扩建、实验室的改造扩充;还有所谓的主课也抢了重头戏。而用于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微乎其微。在西部农村,乡镇初级中学音乐的教学设施仅仅是一架电子琴.甚至绝大多数还为一台录音机。而到村级初中,则连录音机等最简单的教学设施也没有配备,更不用说专用的音乐教室及配套设施。

(二)学生起点相对低

农村初中的学生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根本没上过象样的音乐课,连哆、来、咪都不认识,进初中了,一下子要进入深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就无从谈起。举个例子,在初中二年级下册的管弦乐器欣赏教学中,作曲家舒曼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可以说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一首曲子旭是我们农村地学生一无所知.这首曲子主题筒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

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学生学习接受的反应让我很失望。由此,我觉得欣赏教学不是很单一的就放首曲子给学生听,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每门学科学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音乐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而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之一,在农村初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和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值得广大农村音乐教师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极其匮乏,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认识d o r e i mi ,农村的大部分学校由于教师缺乏,音乐课无法正常开设,还有的学校即便是开设了音乐课,也只是空有其表。除此之外,更有很多学校、教师和一些家长对音乐课不重视 ,总认为学好主科就行 了,学习音乐不仅对学习成绩毫无帮助,甚至会拖学习成绩的后腿,加上学校对音乐课的成绩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学习音乐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消极的情绪。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出发,因为他们需要丰富多样的生活,需要情感 的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应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母亲》、《相信自己》、《父亲》等进行欣赏或演唱教学,引导他们从初步的对音响的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联系到实际生活,点燃他们对音乐课学习兴趣的火花,在循序渐进中为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音乐课上教唱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学习,简便明了。这样学生在练唱时既能清楚地看到乐谱,又可以聆听优美的多媒体音乐。教师可 以对歌 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任意的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钢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交响乐带给他们的听觉盛宴,让深沉的大山变得活泼,让音乐充满学生匮乏的生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自身心理的引导。因此,音乐课堂多媒体必须创造让学生能感受到的、贴近 自身生活的音乐,学生喜欢的生活环境与音乐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所以,用图片与音乐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改变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第5篇

 

在音乐教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对音乐教学的改革突飞猛进,我国教育尤其是美育,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曾提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音乐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依然不重视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尤其是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琴法技能成为初等教育音乐课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初等教育琴法课教学困难的现状和原因

 

在我们耳边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琴法课多舒服,多好教,弹个曲儿就完了”。 但实际上,用心教学的教师都知道琴法课是最难教的课程之一,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在教师个人素质、教师现代化技术操作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现阶段,在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的琴法课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所以整个学校就没有教音乐与学音乐的氛围。即使是在琴法方面有所天赋的学生也被这种教学制度扼杀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特别重视文化课的教育极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忽略了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育,而且这种思想还相当严重;

 

2、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在音乐教育及发展上极不平衡;

 

3、音乐师资缺乏且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4、多数农村及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甚至专职的音乐教师因为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或谋生的困难转而改教其他文化课,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是农村及边远地区音乐教学的一种“怪现状”。

 

5、绝大多数音乐老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有的对音乐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甚理解,教学方法呆板、僵化且单调。

 

导致初等教育琴法课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琴法认知上的差距

 

由于接受初等教育琴法课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和教学观念的滞后使得其学习琴法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对音高、节奏、时值等没有一点感觉。另外由于审美观念的落后,使得农村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其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琴法课专业教材内的制定

 

《音乐教学大纲》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良好审美观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琴法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现行的初等琴法音乐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求初等教育琴法专业的老师要重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三)学校设备不足,音乐氛围差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基本上按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实施的,课堂上五环节已成为僵化的模式。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进各个水平及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初等琴法专业教学的方式和具体措施

 

(一)改进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和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加强琴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课堂教学采取多种形式 。

 

此外,琴法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这样他们弹奏的曲调才有表现能力。欣赏教学也尤为重要。欣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让学生经常欣赏音乐,培养其对曲谱的感受力和“音乐细胞”。

 

(二)改进措施:

 

第一、要全面提高对中小学琴法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各地教育部门应当把音乐教育放到较为主要的位置上来研究,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要,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

 

第三、加强琴法教学的改革。琴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要经常组织一些音乐课评优活动,多听有关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从而推动面上的教改。

 

三、小结

 

“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不合格的人”。但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束缚下,琴法教育往往被严重轻视,音乐课也被看成“副科”、“小科”,课时经常被所谓的“主科”、“大科”挤掉。这种严重的短视行为,造成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将会进一步地提高和进一步的改善。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大力多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执行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