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金融生态环境就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内容。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并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我国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相关制度运行尚处于初期。一些农民缺乏诚信观念和还贷意识,某些企业提供虚假资信证明,甚至以破产恶意逃废债务,严重破坏农村生态金融环境。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创造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一)加强农村信用建设是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

农村信用体系是保证信贷资金投放、回收安全,减少信贷风险的保障体系。目前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很大,但因为放、贷款两方信息不对称,各类金融机构纵然拥有充足资金,却并不敢放贷,而造成供求之间差距明显。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保证农村金融体系资本充足、功能健全,并帮助金融机构发现与支持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的渴求。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提升农村金融机构集聚资金的能力

资金的流动性取决于金融生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户与农村企业资信不足、抵押担保品缺乏,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多数县域金融机构只存不贷,资金系统内上存或转存,资金外流的现象比较明显。只有培育农村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使农村产生形成资金“洼地效应”,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就会向这个地方,提升农村金融资源聚集能力,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信用、担保及体系,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所以,良好的信用体系能够有效防止农村金融机构危机状态的发生,更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去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越快,质量越高,金融支农的能力也越强。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参与不充分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地方政府、涉农金融机构、农户等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农村信用建设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开展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的乡(镇)村至今尚未成立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小组,乡(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贴近农村,对农户信息情况比较了解,这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全国多个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只有信用社一家唱“独角戏”,农村信用社独立承担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重担。同时,农户和农村企业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一些农民及农村企业领导人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对征信认知程度不高,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农村征信客体的支撑。

(二)信用村镇创建仍存在不足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但是信用村镇的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个别乡镇没有及时地把创建信用村、信用户的条件及好处向农民宣传清楚,社会诚信氛围不浓,有的农户如今还不知道信用村和信用户应具备的条件;有的镇只有极少数符合信用村条件的行政村,只建几个联保小组,镇、村两级创建组织机构形同虚设;一些信用评定小组流于形式,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增大了信用评定工作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导致信用评定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失真和走过场现象,影响了评定工作的严肃性。

(三)征信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1.征信规模和质量需要提高。目前我国采用的是被动征信的方式,只有与信用社发生过借贷交易的农户,信息才会被采集,征信范围狭窄。收集到数据信息基本上是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信息、信用卡交易记录信息等,信息不够完整齐全,而且存在信用社录入差错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金融机构难以获取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影响到征信系统功能的发挥。

2.信息资源不能达到共享。在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都有农户和乡镇企业的信用信息,如工商部门对个体工商户建立有信用档案,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情况建立有档案。可这些涉信单位因顾虑承担责任和风险等原因,缺乏沟通,给信用信息的整合、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信息需求者要查询这些信息还比较困难。农村信用社在创建信用村、镇活动中,建立的“农户信用档案”,也仍然属于内部信息,没有实现信息共享。

3.社会信用度评价标准不统一。从事征信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造成了企业、个人信用评级结果上的偏差和混乱。

(四)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农民文化素质是影响其诚信理念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诚实守信的观念和受文化程度是成正比。现有的诚信教育确实提高了农村信用意识,但是还不够扎实、全面。从全国看,农民征信意识不强,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农户对征信的认知水平不高。据对10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对征信的认知程度较低,45%的农户不知道征信概念,47%的农户不赞同信用社要求客户提供涉及企业商机或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信用社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征信与被征信的关系。

三、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县域经济;转变

一、引言

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和通过信用的投放,促进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较好成效,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于信息采集困难,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庞大,政策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信用体系建设仍在起步探索阶段。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题、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实现各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我们选取连云港市作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目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建议,为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二、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连云港中心支行狠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以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示范户创建的工作基础上,中心支行继续完善组织领导、系统平台、政策扶持和文化传播四大机制,强化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和系统建设,加大评价结果运用、融资扶持和政策创新。在点上,以赣榆县为例,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为抓手,发挥信用示范户引领作用;在面上,不断扩大农户信息采集面,推动“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用信息系统”功能应用,建立健全适合农户及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评定机制健全、政策扶持到位、金融支持得力、信用激励显著、示范效应明显的工作格局。

(一)连云港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发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信息采集工作良好氛围。2013年5月28日,连云港市东海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就信息采集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黑板报、标语、发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户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农民朋友认识到这是一项惠民工程,进而自觉主动采集信息。中国人民银行赣榆支行主要以“六个一”做到宣传广覆盖、广动员。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社会动员优势、发挥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的专业优势、调动农村金融机构点多面广、接近农村青年的优势,积极开展编印一本小册子、发放一封公开信、开一部咨询电话、建一支“农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志愿者”服务队、打造一个网络宣传平台、举办一期“亮出你的信用来”广场咨询等“六个一”宣传活动。近年共印制《赣榆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宣传手册》2万余份;发放《致广大农村青年的一封信》3万余份;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000余人次;组织300名基层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涉农金融机构信贷骨干建立18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政策宣传,接受咨询8000余人次。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连云港市东海县、灌云县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指明了各部门的工作方向,并于2013年年初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农户信息采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各级部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连云港市赣榆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团县委、县人行等17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与融资扶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8个镇也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组织。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工作组织,强化工作合力。

三是完善电子数据库系统及信息采集表信息采集。2013年5月,根据农户经济特点,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东海县完成了农户家庭信用信息表设计,信息表共设计110个项目,其中必填项目38个,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参保情况、担保情况等信息。电子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可以全面反映农户信用状况的指标体系,系统的建立符合农户特征的信用评价方法,实现对优秀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筛选推荐,为实施农户融资培育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为了保证农户信息采集履盖会最大化,按照统计局农户统计数目向各乡镇下发纸质信息采集表,设计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参保情况、担保情况等信息的采集表,由县政府统一印刷,按照统计局统计口径给各乡镇下发采集任务。

赣榆县为加强农村青年信用信息的采集和长效管理,促进农村青年信用信息评价结果的推介和运用,专门制定了《赣榆县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赣榆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暂行办法》。2010年对全县69000户农村青年中的30000户建立了纸质信用档案,建档面43%。到2013年9月末,与农商行“阳光信贷数据库系统”相结合,共录入“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32000户,并及时对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用信息进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10户。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赣榆县人行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中,牢牢把握农村青年信用创建这个核心,通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及融资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整体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要想开展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效,不论是创建模式,还是方法、手段,都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实践。为此,赣榆县人行全力打造以农村青年为主体、征信为核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示范基地为平台、信贷扶持创新为手段的“农村青年+农村个人征信、经济合作组织、创建示范基地、信贷扶持创新”的“1+4”创建工作新模式。

在此模式下,赣榆县人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力抓创建主体,调动农村青年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重数量又重质量,更重典型带动”。通过对评定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在财政、信贷政策上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成为农村青年中的“金字招牌”,在全县农村出现了人人想当信用示范户,个个争当信用示范户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赣榆县43%的农村青年建立了信用档案。二是把握创建核心,发挥征信在融资扶持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江苏省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农户及农村合作组织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及税务、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实际认定,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机制,按照经济状况及信用情况,评定不同等级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涉农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信贷政策制定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贷扶持政策,分别给予不同的增加授信额度、增加贷款期限、减少贷款利息、减少贷款审批时间等优惠政策,有效发挥信用在农村青年融资扶持中的导向作用。三是借助创建依托,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助推作用。为更好的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创业青年加入经济合作组织,改变创业青年单打独斗难以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状况,增强创业青年抗风险能力,帮助农村青年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四是搭建创建平台,发挥创建基地实验展示作用。借助地方政府规划建立、重点建设的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农业经济园区平台,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基地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人民银行推动创建工作互利共赢,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银行更好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取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五是创新扶持手段,助推农村青年创业展业。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通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出台《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贷管理办法》,创新、开发更多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农村青年需求的信贷品种,实现金融机构既能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收益,又能满足农村青年信贷需求、实现创业展业理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

3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构建信用体系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对农信社和村镇银行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此举为连云港市农商行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给32亿元,这将进一步助推连云港市“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目前连云港市共有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是赣榆农商行和灌云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这两家农商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17%下调到15%,将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给32亿元用于我市“三农”发展。二是创新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独立管理,不纳入存贷比监管指标考核。采取“支农再贷款+信用户”、“支农再贷款+政府担保基金+弱势群体”两种信贷模式,引导农信社加大对信用户和城乡弱势群体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对信用村、信用户和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灾后重建等民生工程给予贷款资金安排优先、手续简化、利率下浮、信用额度提高等优惠措施。

(二)初步成效

目前,连云港市一市四县农村地区全部农户数918500户,其中户主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青年农户364300户,占比40%。全市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有865126户,占全部总户数的942%,已建立信用档案的青年农户319519户,占全部青年农户8771%。2013年,全市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对3466万户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了8844亿元的贷款,户均255万元,现有贷款余额6593亿元,占全市本地贷款8%;其中对有信用档案的15928户青年农户发放贷款1688亿元,余额1517亿,户均余额1056万元,是平均水平的4倍,金融支农效果明显。

自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开展的两年来,连云港市已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385户,对其中的1905户累计发放发放了564亿元,户均2958万元,较好地发挥了信用青年的示范效应,起到了不断增强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的效果。2012年,东海、赣榆两县又分别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和金融生态达标县。至此,连云港市实现了金融生态县全覆盖。

赣榆县作为省、市各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地区以来,在人民银总分行、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农村青年+农村个人征信、经济合作组织、创建示范基地、信贷扶持创新”的“1+4”创建工作新模式,在支持农村青年增强信用意识、赢得信贷扶持、创业展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分别得到了人民银行上级行以及各级团委的肯定,参加了团中央、人民银行总行团委会议交流,相关做法被《金融时报》报道。主要成果有:一是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在赣榆县农村地区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引领效应,营造了“诚信光荣、诚信受益”的良好氛围。申请加入信用示范户、靠信用获得创业资金的农村青年不断增加,“诚信创业、诚信做人”已成为赣榆县农村青年的自觉行动。截止2013年10月末,赣榆县69000户农村青年中,已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30000户,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10户。二是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村青年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为各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涉农金融机构均结合本系统的信贷政策按照“一增两减”的原则,专门制定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贷扶持政策,建立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贷绿色通道。三是农村青年贷款难的问题得到缓解,“1+4”创建模式深入人心。截止10月末,共对全县已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的3万户中的8863户累计发放贷款1368亿元,贷款余额94亿元,无不良贷款发生。带动了泥鳅养殖、肉鹅养殖、海产品深加工、尼龙颗粒加工等20余个特色产业发展成长。同时,对获得“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称号的农村青年,在表彰和宣传的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推介,并颁发荣誉证书,作为信用示范户申请贷款的“特殊身份证”。

三、由连云港市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根据此次调研,我们发现零散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农村信用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农村的信用体系的建设应摆在首位,相对于城市的信用体系还相差甚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保障体系的缺失

对于征信中存在的一系列失信行为的惩治,合理地维护信用秩序,最重要的是靠法律的保障,这对于信用体系的整体建设尤为重要。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方面,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于农村征信的法律法规,有些政策的实施无法做到有法可依。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农村一些企业逃避债务,又得不到一定的惩罚,这就产生信用缺失的道德风险。

(二)信用体系建设载体单一

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无法进行全面地收集农户的征信信息,对于农户的征信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就承载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这样单薄的力量势必会影响到征信的能动性。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一定较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没有开发出相应的设备软件。在整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无法实施信息的共享与备份,不便于整个体系建设全面有效的进展。

(四)农户整体征信意识较差

根据我们对200名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户对征信的认识程度较低,42%的农户不知道何为征信。由于农户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对征信进行有效地认知,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征信的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征信工作。

四、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因此首要目标是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监管法律体系,避免惩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时无法可依的尴尬现状。通过社会信用体系配套法制建设,对企业、个人失信行为进行明晰界定,同时明确监管责任,确保信用执法过程的公平公正。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议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管理法》,并以此为基础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使用法律保障机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建议国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信用文化和信用道德。

(二) 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 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这一有效形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从制约经济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困扰银行与农民经营发展中的信用关系重建问题,将有力地促进银行与农民信用的好转,也为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金融部门要始终确立支持和服务一方经济的责任意识,主动寻求金融与经济的有效对接,为农民的生产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将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最终目标,才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才能够真正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才能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金融安全区的创建活动。农民要将信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始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掌握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践约的责任意识。坚持诚信经营,以诚信的态度赢得客户的信赖,以良好的信誉与银行建立笃守信用、真诚合作的新型银农关系。

(三) 建立社会联合征信系统 受益于大数据平台

信用体系的建设应以大数据的思维进行信息搜集和整合,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专业化的资信信息机构和组织系统,为交易农户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引进计算机、统计型人才,做好农村信用体系数据的维护和分析。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落实征信政策 加大农村征信宣传力度

从长远角度讲,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人民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激发农户的积极性,让每个农户对整个征信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应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围绕争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国试验区,进一步加强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应用,扩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规模,探索建立科学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评定体系,积极开展支农融资扶持创新,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阎亚军我国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 马雯婧,牛霞我国农户征信建设研究综述[J]征信,2013,02:30-33

[3] 程杨春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当前,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为进一步改善我县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以适应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按照"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善服务、支农惠农"的原则,依托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进一步整合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征集机制和信用评价标准,培育和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增强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5年时间的建设,力争为全县有信贷关系和有潜在信贷需求的农户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并将信用档案信息接入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实现联网查询和使用,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持为一体的金融支农惠农框架体系。

三、主要内容

1.建立信息征集机制。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从贷款农户和有潜在贷款需求的农户入手,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征集农户的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等信息,整合各涉农部门掌握的农户林权、土地承包、房产等其他信息,建立规范化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

2.开展农村信用评价工作。在不收取费用的前提下,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按照《金华市农村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由人行县支行另行转发),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对评定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授牌。

3.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信贷管理中广泛应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建立健全农村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信贷业务运作模式。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将银行信贷约束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要求有机结合,使信用优良的农户切实得到优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受到制约乃至付出代价。加强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或公示,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月-月):以新渥、尖山等7个乡(镇)作为试点。在试点范围内,对已发生信贷或对外担保业务的农户全面实施信用评价,征集信用信息,逐户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

第二阶段(-年):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力争在年完成辖区内三分之二以上有信贷关系农户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档案征集工作,在年完成辖区内全部有信贷关系农户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档案征集工作,并向有潜在信贷需求的农户逐步拓展。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将农户的信用信息充实到自身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中,作为审贷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三阶段(-年):定期对已征集的信用信息进行更新,丰富信用档案内容,待条件成熟时将规范化的农户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一征信系统。扩大农户信用评价信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我县农村信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户"贷款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体现,对进一步改善金融支农服务,支持农民创业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乡(镇)政府和金融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全县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2.建立组织体系。为加强对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具体负责对全县农村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乡(镇)、村两级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涉农金融机构人员和农户代表参与的农户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小组,负责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评价工作;全县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3.落实工作职责。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要组织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秩序。县级有关部门要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体职责为:

人行县支行牵头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会同金融监管机构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财政、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负责制定落实对信用农户及信用乡镇的支持政策,及时提供农户相关信息资料,协助金融机构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在支农资金、农业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的基础工作,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和信用信息平台,积极参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林权(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的发放,不断拓宽支农服务范围。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结合本部门职责,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扩大评价影响,提高评价效果。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征信体系;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64-01

目前,征信作为解决金融体系构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我国在区域和行业征信数据库已经初具规模,但鉴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特征,我国在征信体系构建的立法制度,信息共享,征信模式等方面仍然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上还存在缺失。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户借贷发展的特点。

首先,从我国农户借贷水平分析。1993年-2003年,中国农户借贷水平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快,阶段性特征明显。全国两万多个观察农户,借贷水平从1986年的105.80元增加到2003年的345.8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34%。其中,非正式借贷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3%,正式借贷以年均11.21%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波动对借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另外,生活性借贷水平快速增长,生产性借贷水平则基本稳定。

然后,从我国农户借贷规模分析。中国农户借贷规模分布呈现明显的左偏态分布。当借贷规模(下文用A表示)小于500元,借贷规模分布率(下文用B表示)为14.64%,A为500-1000元时,B为15.45%,A为1000元-5000元时,B最高,但A扩至10000元,B为13.46%,当A再扩大时,B下降为10%以下。其中A位于5000元以下占绝大多数比例。

最后,结合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组成的主导型制度和民间金融并存的格局。另外,生产要素大量流向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其制造业、服务业、外贸等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居多的西部地区则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因而征信市场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

因此在急需发展的农村中建立征信体系严肃而复杂:

第一、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因而组织推进难。建立征信体系既靠教育,也靠制度规范,以形成激励与惩戒机制。而征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信用利益相关者机制不健全,因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各自然人,法人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二、缺乏统一、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我国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办法自成体系,评估指标、结果大相径庭,其指标体系综合性不强,无法动态、全面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第三、农村征信数据资料缺乏。首先,仅少部分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多数农民因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而未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建立信用档案。其次,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农民信用信息不全面。能查询到的仅有基本信息和银行信息,缺乏非银行信息。最后、人行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未完全建立。

第四、个人征信系统的失信约束功能发挥受到制约。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以后,虽收集了大量个人信用信息,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活动提供了方便,并能约束信贷失信行为,但其功能发挥却受到以下制约:一是受制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基本信息、银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受制于人民银行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量低;三是受制于信用产品的开发与运用范围单一。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健全完善的农村征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说来,征信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体系:征信立法体系、征信监管体系、征信服务业务、失信惩罚机制、征信行业标准、市场人才培养。而这六个子体系间又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下面的图1清晰地反映了征信体系的构建框架和各自的作用。根据它们之间的有机构成,本文提出针对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困难的几点对策。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积极推进 强化管理

200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推广应用征信系统,农发行贵州省分行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以分管信贷管理工作的副行长为组长,客户、信贷及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征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推广应用工作,及时设置系统柜员角色和有关参数,确保征信信息的稳定报送,提前完成了人行布置的存量数据录入工作,成为全国农发行系统率先开通查询功能的6个银行之一。在农发行总行推广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后,该行积极推进CM2006系统企业征信接口上线工作,实现了通过CM2006系统提取、上报征信数据,并及时对反馈的错误信息进行删除和修改,使征信信息数据准确率保持在95%以上。

为加强征信系统管理,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先后出台了《企业征信系统查询管理办法》、《个人征信系统查询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用户建立审批制度,并对各分支机构征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有效督促各行加强征信管理。此外,规范征信工作保密制度,明确了用户管理、客户查询等各项保密事项,对信息报送实行非现场监测和考核,使征信信息报送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建立了完整的查询环境客户,开通了个人征信查询,在贷款业务、评级授信业务申报资料中,全面应用查询结果,为各级银行信贷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信用风险防范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一体两翼格局 促进信贷支农

做好粮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的最基本的职责。长期以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始终把这一职责作为立行之本认真履行,并及时根据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的变化,有效调整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粮油企业共同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确保国家粮改政策的实施和粮油收购、储备、调销等业务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全省粮油收购需要和各级粮食储备信贷资金需要,推动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解决贵州农村投入不足与融资难的问题,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着重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农田水利、农村路网、农村电力、能源、信息网等项目加以支持,从2006年至今,已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86亿元,共支持全省农村公路建设960公里,建造农村医院2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00余座,增加蓄水1亿立方,解决60多万农民饮水问题,增加灌溉面积23万亩,支持水电装机110万千瓦,改善耕地和增加良田5万亩。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贵州特色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择优扶持诚信度较高的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如发放贷款支持的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赤天化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州茅贡米业公司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支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神奇、益佰、信邦等药业企业发展等,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大幅增收,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农民”四满意的目标。

在对规模化程度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但具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较大的农业小企业,该行专门制定农业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对开户中小企业进行深入摸底,做好中小企业征信数据采集工作;全面推行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个人资产贷款担保方式,与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借助担保中心信用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准入共同把关,既落实了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又落实了风险防范措施。

征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农发行贵州省分行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拓展、支农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支农作用更加突出。目前,该行已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另一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

征信建设 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