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错误;成因;对策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在历年中考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单看2013-2015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中涉及到方程式间接或直接的分值分别为17,15,18。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严重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诊断出错误并寻找到成因,并能找到相关对策,就解决了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

1 常见错误类型

1.1化学式书写错误。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原理理解错误,如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写成Fe2O3,二是在书写错误的化学式,如Na2CO3错写成NaCO3,Cu(NO3)2错写成CuNO3等等。

1.2化学方程式“假配平”。学生对配平很重视,但是往往由于失误而导致没有真正配平。比如相对掌握较好的酸碱中和反应中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常会将2丢失。如:Ca(OH)+2HCl= CaCl2+H2O

又如以酒精燃烧为例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经常会将3错写成2,即C2H5OH+2O2=点燃2CO2+3H2O

1.3漏写或错写化学反应的条件。在学习之初,学生区分不清楚“燃烧”和“点燃”,“加热”和“高温”,想当然的想写哪个写哪个,不考虑实际情况;初三下学期进入酸碱盐的学习,好多反应条件为常温,通常省略不写,导致学生养成不写条件的习惯。进入总复习,各种习题的出现,出现陌生条件应对不自如,条件经常不写或错写。

1.4漏标或错标气体和沉淀符号,即向上向下箭头。在学习这一部分对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漏标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气体的检验。错标的像工业炼铁原理,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也出现气体,如何标注有些混淆。

2 错误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错误,我做了相关调查,归因如下:

2.1化学用语基础差。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重要的化学用语,前两者是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的基础,任何一环有问题,都会造成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前功尽弃。

2.2书写步骤不严谨。书写方程式不按规范步骤来,导致漏写条件,漏标上下标;最后缺失检查一步,导致假配平。

2.3解读和应用信息题的能力差。现在中考题给予的信息题很多,学生缺乏解题经验;第二是中考中涉及到一些初高中衔接的知识,学生理解困难。

2.4学生习惯的影响。粗心大意,学习方法不得当,有丢三落四等习惯,对学生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具大的影响。

3 对策

针对错误及错误原因的分析,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对策的应用。

3.1 遵守规则,规范书写。在化学方程式学习时,对学生要始终强调书写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次要规范要求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标四等五查,认真落实每个步骤,尤其是最后一步查,必须做到三查,即查化学式,查条件上下标,查配平。在学生配平步骤中适当补充一些常见的配平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归一法等。当要记住配平有法,但无定法。

3.2 重视实验,加深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的直观教学功能比教师说教强。利用实验从定性,定量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点。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方程式很多,但有近一半可以由化学实验得出。化学实验可以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记忆有效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中考中信息题多数和初高中知识衔接有关,所以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适当衔接。如讲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可以将钠与水的反应引入,进而学生对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及特殊要求,借助实验现象,可以将原理理解的明明白白。铝是高中另外一种比较重要的金属,在初中它的重要考点主要是抗腐蚀性。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中招考题上也有涉及,一个小小铝质易拉罐很容易帮我们解决问题。

3.3注重总结,提升应用。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特点,将化学反应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类型之多,若能条理清楚,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学生的学习受一定的动机支配,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的激发。展开多种形式的PK赛,有个人展示,有小组合作,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从对手身上反观自己的问题,另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组竞赛结束,每次上课前的课前小练,多角度多方位的考察书写化学方程式;单元后的总结小练,不同阶段的阶段练习,使学生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

找准学生化学方程式书写困难的成因,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相关对策的应用,潜移默化,强化记忆,注意及时的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扎实基础。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作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前的梳理、归纳,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高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之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应用其中,帮助教师更好的展开初中历史的教学。

一、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自学能力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其在课前的备课中,会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进而可以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给以进一步的梳理和归纳。从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按照已经安排好的教学步骤展开教学,并且可以将重点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看似这种教学方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教学完全由教师掌握全场,学生只是在被动对知识进行接受,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思维都没有得到锻炼。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其关键点在于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进行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演变成了学生的自学空间,学生成为了学习主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提升效果。

二、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属于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此看似给以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时间有所减少,但是就实际情况观察,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一定的提升效果,具体而言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在教学的过程控制上,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所遵从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教学之前会通过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放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对一些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对知识点进行纵向上的联系思考以及横向上的对比分析,最后还会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宽和探讨,这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运用能力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其二为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教和学的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将诸多教学模式进行了融合,更多的学生自主探讨时间对学生的思维锻炼也有着十分明显得效果;其三为灵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灵活,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例如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一张北京人的信息表格和空白的山顶洞人表格,再让学生对空白表格进行填写,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多少历史事件,懂得多少历史演变,而是让学生养成一个对历史孜孜不倦的研究习惯,学习习惯是教学根本目的,也必须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而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首先,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明显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难以真正的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所以教师会在课堂中将知识点嚼烂,然后教授于学生,这对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教学效率有着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其弊端在于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幅度的降低,对任何知识都是等着教师说自己不会去主动思考。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就是在于放手让学生自觉去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会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例如在《洋务运动》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的将洋务运动的发动原因、过程和结果阐述一遍,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去探讨,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注重细节同时突出重点的学习习惯。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去思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依据学生的自主探讨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让学生紧紧的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探讨,久而久之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注重细节,突出重点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的教学上,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紧紧的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自主探讨,可以通过连续提出问题的模式,让学生的思路发散但是又有一个框架存在。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序言里面提到了一处残迹,你们知道这一处残迹在哪里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寻找;然后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它是在哪一场战争中损坏的吗?”然后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教师在提出问题“这次战争侵略者犯下了那些罪行?我们需要吸取哪些教训?”通过这样一些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对一些细节进行思索,而连续的问题又紧紧的围绕教学中心,这对培养学生的注重细节,突出中心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导学案教学方式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自学能力,而导学案的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也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为关键的是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总体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值得我们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姚立娟.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12):112

[2]钮亚军.中学历史课堂中学案教学的运用――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10(02):10-12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六步 高效 探究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4-01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历史课堂只追求花架子、不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错误做法仍然流行,笔者认为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就迫在眉睫了。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六步教学法”,收效甚丰。下面,笔者就本教学法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一、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它首先强调要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情境。例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时,上课伊始就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有关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的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片段,再现历史画卷,介绍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通过具体场景的感受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状态,学生或静或动,或思或写,都是在独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或根据教师提示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很有道理,所以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和点拨。

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教师不要做旁观者,也要到薄弱小组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要发挥组长的作用,除组织学习外,还要对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结论。这一阶段,要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体现师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四步:交流释疑。这一阶段,主要是全班互相交流展示,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先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学生活动成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领会方法,提高思维、思路、表达。

第五步:检测拓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当堂训练,试题按能力层次编制,重主观题,重书写表达。笔者常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主要形式有:选择、列举、填图、历史人名猜谜、材料分析等。如果把习题拓展,制成检测游戏软件,边玩边练,就会寓教于乐,既轻松又快乐,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六步:总结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概括、整合、拓展,体验收获,反思提高;布置课后预习与作业任务布置(练案),延伸课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继续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校园网站的留言厅、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来,如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小论文、历史小报或者电子作品;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或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或鼓励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整理成论文邮寄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者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刊、杂志的电子邮箱上发表)。这样,不仅学生提升了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教师引导为助动。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有些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是科学而符合实际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生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适时地运用课件、幻灯、音响、投影仪等媒体,传授历史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新情景中产生历史审美的享受和获取历史知识,取得动静相交、难易相替、把握节奏、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检测拓展——将总结提升”“六步教学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和实验,继续提炼和升华,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更科学、更简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王敏勤,《中国教师报》,2009年12月30日)

[3]《谈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钱宏达,江苏省启东中学)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第4篇

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的经历和体验科学是一个过程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等功能,是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的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凑热闹,不认真分析和观察;实验中不遵守操作规范;损坏实验器材;浪费实验用品;旁观而不积极参与……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使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以上现象一方面是实验教学组织的不得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缺少有效的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开展了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研究,以评价促进教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动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踊跃提出问题。那么这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中学会创新,而且能使学生在这种“问题”的教学中,从小养成问题意识和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让学生明确试验目的,他们就会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那么,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于生物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好学不好无所谓。诸如此类,这些学生目的不明确,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就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此,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小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必要性 具体措施 感悟

一、初中历史引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设立历史学科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虽然时间很短,却因其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巨大,容易给人以沉闷无趣的感觉。多数学生,在课上听老师复述一些尘封的轶事兴趣盎然,可是背诵起来感到痛苦万分。加诸当代初中生偏活泼好动,多厌倦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提不起学习兴趣。此外,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历史重视不足,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初中历史面临的困境,情境教学是值得考虑的一个尝试。情境教学对人的情感具有很好的陶冶作用,“无言以教”,过滤掉轻浮的功利化,纯粹地学习历史知识。武侠小说经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来形容情境教学显得非常合适。环境能对人起到暗示、教育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维。情境教学就是营造历史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传统教学不同,情境教育更注重人性化,擅长启发引导,主张理解记忆。并且这种方式本身极具趣味性,正好弥补了历史课沉闷乏味的缺点。其对于学生想象力、感觉与直觉的训练也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初中历史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情境教学的注意点

情境教学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让课堂充满欢笑是值得骄傲的。不过对于那些沉重的章节就不必强求,不然弄巧成拙,误人子弟。比如《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黑暗屈辱的一页,难以令人感到轻松。

2.控制好学生注意力。既要让学生融入情境,思想活跃,又要让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张中有驰,驰中有张,追求精神集中和思想放松的统一。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形成理想的配合,有助于轻松感的创造。情境教学非常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要尊重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避免一味灌输知识,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二)情境教学的循序性渗入

情境创设需循序渐进,不能太过激进,使得情感体验粗浅,效果不佳。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带入情境、优化情境、情文结合、拓宽情境。这些步骤讲究情感的逐渐深化,梯度上升,追求真实的精神意境体验。以一节内容为例:《中国梦》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首先让学生知道中国梦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中国梦。给学生了解一些相关资料、报道,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达到的高度。接着又为何逐步走向衰弱,深陷泥潭。近代中国又如何自强不息,重新站起来,即所谓优化情境。介绍完了中国梦基本的含义和中国梦提出的铺垫,就可以进入情文结合部分。等学生逐步加深情感,进入重点内容部分教学。让学生最后展望中国美好的未来,再次升华情感,拓宽情境。这样的历史教学,间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其主要的情感路线为:好奇到悲愤,再到豪情万丈。学习历史不是仅为了应试,学习历史要有收获,从中得到启发,为将来提供参考。

(三)情境教学的目标性渗入

情境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感共鸣,强化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丰富的情感,是前提也是重难点。课堂时间很短,要快速营造氛围,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比如讲到《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是很好的视频资源,可以直观迅速地向学生展示当时的社会面貌。教师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一位平民,感受世界的巨变。在讲到殖民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播放一些沉重悲伤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指责资本主义恶行,自然地记住这些不良影响。这种情境与书本结合的方式,非常高效,快速制造情感铺垫,加深知识印象。虽然情境创设不可操之过急,但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加快情感的催化过程,这并不影响情感的强烈程度。

三、初中历史运用情境教学的感悟

合格的历史情境应具备很好的延伸性,给学生的感悟不局限于当堂教学内容。历史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事件都有前因后果,在情境教学中会牵扯到很多相关事件。比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会提到一些战争的起因。这些起因有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升级,冲突加剧。战争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国际风向。学生会留意这些细节,并产生强烈好奇心,对将来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变相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书本没有涵盖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整个初中历史学习完成,学生就仿佛切身经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忆格外深刻,且不易出现记忆混乱。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成为人生的回忆,有清晰的结构脉络。情境感悟是情境教学的额外收获,因人而异,受益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思考。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注重情境营造,每段历史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时代背景,再创历史情境,在精神上体验特有的历史大环境,极大地增添了学习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值得探究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