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都采取行动参与物联网的构建,并对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介绍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对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应建立校企结合的物联网产业实训基地,同时给出了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与措施,以培养能够满足不同物联网层次企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实践与研究;建设方案

国内外普遍公认物联网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物联网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自此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然而,由于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方面有所差异,技术标准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统一的方案。本文基于职业院校自身的特色和需求,对基于物联网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

1物联网的概述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指物物相互联系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依然是互联网,且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比如: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1]。

1.2物联网的人才需求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在全国各界倍受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全国700余所高校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且已有100多所高校获批通过,江苏省现有15所高校、23所高职院开办了物联网专业或专业方向。

1.3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2015年物联网市场呈现出一些变化,微软、IBM、AWS和谷歌等大型云厂商纷纷加入,并推出企业级物联网开发应用平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均借助自家庞大的云端资源,让企业接入物联网变得更容易。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201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63.3%;产业规模上,至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2]。

2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自2010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相关专业的重点,鼓励各院校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

2.1前期调研

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专业,由于缺乏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因此,物联网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办学特点及层次,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进行恰当的定位。为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可见的问题,本校电气工程系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之初就对物联网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同时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合作。

2.2建设目标

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社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创建物联网专业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应用技能。主要学习内容有:(1)物联网技术概论,让学生对物联网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2)学习基础学科,主要有:传感器功能和应用、无线传感基础、RFID技术及应用和物联网工程应用等。(3)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项目化实践应用。

2.3建设要求

学校应与物联网企业合作规划,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实训平台,开设物联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型物联网演示系统以及开源的物联网开发系统。同时,还应有一系列的供教师培训、教学科研培训与实践场地,真正体现实训基地的价值。

3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对于物联网这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单靠传授一点基本概念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从实训和应用着手,培养学生实际产品研发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才能促进物联网技术健康发展。针对各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

3.1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主要围绕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一定的知识面和专业延伸,采用基础课程加专业课程再加专业综合课程来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2编写规范的开放式教材

当前物联网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严谨、规范的教材。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学术合作,选用的教材不规范,有关物联网的概念、见解都不统一。因此,学校应与企业及社会紧密合作,尽快启动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

3.3建立相应的师资实践与培训基地

任何院校想要将一个新的专业开设好,关键是质量,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办学质量最关键的主人翁是教师。物联网作为新兴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中心、从行业企业中引入既有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安排专业老师去物联网企业进行锻炼、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班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3]。

3.4规划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一开始就把握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科技技术,采购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实训设备,做到在应用的基础上预留发展和开源研发的合理空间。建设物联网专业系列实训室可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可以建立一个物联网综合实训演示中心,通过这个实训中心让师生体验物联网的应用技术,同时其中的实训室可以用来培训专业师资,并可作为验证物联网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第2部分:针对基础课程,建设物联网基础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关于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例如: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无线传感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物联网组建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物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第3部分: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室,例如:物联网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智能物流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安防实训室和物联网智能交通实训室[4]。第4部分:专业综合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以后,系统性地完成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在这过程中通过学习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构建、管理和维护,让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第5部分:建设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在走访市场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构架,利用开源系统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意与研发,开发出自主创新的互联网产品。这5个部分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学习到项目研发层层递进,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价值,将实践基地的氛围由传统的教师传授转变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场所。

3.5成立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联盟

由于单个院校发展的局限性,成立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学联盟,让学校教师和高校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合作编写职业院校物联网教学大纲、教材,合作开发实训设备、实训指导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物联网应用技术项目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物联网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实业发展支持等方面,借助全社会物联网的专家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联盟成员试用后,再进行全国推广,这样可以直接服务地方及全国物联网的产业发展[5]。

4结语

本文针对物联网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就如何面对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与措施,希望通过探索能够使实训基地真正体现价值,实现校企合作共建,互惠共赢,资源共享,使本校的物联网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裴浩.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12):84-85.

[2]徐献灵,杨忠红.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科教导刊,2011(24):1-2.

[3]邓兆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8-51.

[4]张爱香.高职院校物联网产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5(6):33-34.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82-02

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揭开了国家重点进行物联网研究、发展和建设的面纱;2010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起被列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可以说是揭开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和建设的大幕。产业勃兴,人才先行。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2010年8月以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共有64所高校获批、江苏占了14个。 本科以上高校在纷纷申报、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紧随其后开拓建设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按理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比如今年有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招收、培养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学生,与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物联网实验、实训场地(以下简称为“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应该在专业开设之前同步规划建设,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有些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已经建成启用,但多数学校的物联网实训室建设还处在调研、论证中。另外,高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物联网人才属于不同层次,即使同属高职院校的物联网相关专业定位也会有差异,相应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势必有差异,少数已经建成的实验室并不具备普及性、无法直接照搬照抄。因此,探讨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就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其关键问题是“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怎样建?

1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实验实训场所,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是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然。

因此,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与本校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扣、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相联。要实现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与本校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互动,分析科学、定位准确、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我校物联网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物联网的安装、维护和调试,该人才定位是基于我校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职业岗位,如表1所示。

2 准确定位建设“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具体目标

我校建设“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具体目标是:真实应用项目展示、体验与项目实验、实训融合;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功能定位符合课程需要――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专业课程如物联网基础网络技术、感知器件功能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等的教学需要;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定位的安装、维护和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便于实施基于“做中学”理念的理实一体化、分组教学和项目工作任务教学等物联网课程的实验实训;能提供现有环境下的教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自学、培训、创新研究,成为产学研开发的阵地。

3 “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方案。

经过广泛的调研、校内论证、专家论证,我们提出了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分为室内和室外、一期和二期)。一期实训室建设(室内)含智能家居系统、智能书架系统、智能超市系统三个体验与应用项目及实训室四部分组成;二期将智能路灯、智能车辆进出管理、实训室功能完善等。我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一期)方案简介,如表2,建设面积约200平方米,平面图如图1。

4 我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基本依据

1)满足“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岗位需要。

我们根据企业调研要符合企业岗位对应用型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及我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安装、维护和调试的培养目标的定位。

2)选择智能家居、智能书架、智能超市的原因分析

2010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家居是我国物联网建设将重点投资的十大领域之一;智能家居与生活紧密联系将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投入少,技术相对成熟;目前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主要以政府建设的示范工程为主,且投资较大;虽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方向很多,但就其技术而言异曲同工;智能书架和智能超市也是物联网在图书管理和超市管理中两个可推广的应用项目,其采用的RFID技术更可以广泛应用于校内车辆管理、师生出勤及考勤管理等。

5 “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和发展方向

物联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愿景,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网络、联系任何人或物,以达到信息交换的自由。标准制定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 、有关物联网的政策与法规、管理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及物联网的应用开发等问题都是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因此,“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要留有升级和改造的空间。短期内我校主要加快物联网应用实训室一期建设,努力引进物联网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共同建设,吸纳省教育厅批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的建设性建议,努力打造成五年制高职层次当前背景下的物联网标准化实训室、样板实训室;二期建设及时跟进,不断完善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功能促进良性发展、紧跟物联网发展的步伐、保持不偏离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建设好“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更要用好“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物联网专业师资是关键。因此,需要同步加快物联网专业师资的培养,紧密联系物联网相关企业,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到院校学习,为师资培养、教师学习、产学研开发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企协同;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9-0020-04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新要求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创新、加速运用,重塑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开放式、跨行业、协同化、融合化创新将成为新业态发展主流。按照“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物联网发展模式,物联网和行业用户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快速拓展。物联网技术运用从原来以第三产业为主到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特别是服务于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江苏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高地,2015年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等产业,构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体系,到2017年量化融合指数达到95[1];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引领全国物联网发展。截至2015年底,无锡市物联网企业已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2015年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658亿元。

(二)物联网人才培养新要求

目前国内设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00多所,江苏省有20多所。物联网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物联网技术培养,另一类是根据学校的行业特色侧重于某一行业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

在“互联网+”产业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持续推进“两个融合、两个创新”,即互联网新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创新。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技术层面的知识、能力,也要对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典型行业进行创新,如物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农业、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物流、物联网智慧校园等的创新应用进行选择性拓展及个性化培养,还要贯穿融合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专业与产业发展联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2],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行业应用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协同培养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

二、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疆域,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要实现“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行业应用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需要推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由表层结合走向深度融合,密切政产学研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关键是要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与创新。

(二)人才培养各环节的重构问题

按照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新形态的人才成长成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各环节的重构。一是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要求,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定位。二是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物联网典型项目为依托将核心课程贯通;设置跨专业、跨院系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选修模块;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重构实践体系。校企共同建设或升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成专业群共享的物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也促进平台的开放共享。四是重构师资结构。重构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在不断提升本专业知识技能,侧重于精通某一典型行业的应用,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养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的能力。五是重构创新创业实践。以多种载体、多样形式、多方参与,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三、校企协同培养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

(一)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

平台共建。采用校企混合投入的方式共建物联网融合创新实训平台,根据建设需要分年度、分阶段投入相关技术设备,确保平台能跟踪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平台引入合作企业运行的流程、规范和制度,引入合作企业的运营服务体系,打造融教学、科研与服务一体化的C合基地。

管理同担。参照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形成管理同担的经营管理模式,成立由校企联合参与的“物联网专业群管理委员会”。对资产管理、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问题进行决策,不断优化和完善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师资互聘、嵌入式人才培养等系列制度,共商校企共同发展之策。

人才共育。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研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开发集职业素养、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建立教学标准及考核标准,不断更新教学项目与内容。

师资混编。建立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实行“双专业负责人”制,由校、企专家共同担任专业负责人;实行“互兼互聘制”,学校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合作企业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研发主管、研发工程师,实现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资源互助。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对接互补。将合作企业研发项目引入学校创新工作室,将企业项目转化为学校教W项目,将合作企业职业素养培训、人才认证资源引入学校,共同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文化交融。将学校的文化积淀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传承、技术研发、团队建设等经验从表层的“主动贴近”到深层的“相互交融”。在专业群构建和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举办就业讲座和创业论坛,讲述生动鲜活的创业案例,分享新信息、新技术、新发展。

协同创新。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物联网融合创新实训平台,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从而构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与企业商定协同创新项目,在现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解决协同创新项目的难点,如人力资源的薪酬等问题,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构成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完成创新科研项目的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

利益共享。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运行机制;充分考虑共建企业的利益诉求,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出资人的权利、义务和报酬,规定多元投资形成的教育资产增值部分的处置方式。按照目标达成要求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投入比例,实现利益共享。

(二)确立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定位

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即以联网技术层面的知识、能力为核心,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典型行业的技术应用创新为拓展,贯穿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创新创业”能力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

(三)构建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多专业融合型转变。强化核心能力、职业变迁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突破既有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设立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相叠加的“专业+”平台和学习要求。

以三年制高职为基本学制,打通物联网专业群平台课程,分设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物联网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典型的行业应用领域,增设15个左右拓展专业模块,每个模块10~16学分。每个学生除主修一个主干专业外,必须选择性学习一个拓展专业。主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物联网技术核心专业能力,拓展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能力。跨院系、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复合专业方向、复合课程设置、复合能力结构、复合资格证书,从专业、课程、学分到考核方式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2.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选修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按照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动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建设和推广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由行业企业专家、杰出校友担任主讲人,面向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前沿技术、创业基础等必修和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及大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对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要求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按照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职场新人的要求,突出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四)实施以典型项目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改革

1. 设立以典型项目贯通的核心课程体系

选择能够基本覆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应核心岗位主要技术技能要求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典型项目,逐层精细化拆解项目、归集知识点,转换成教学项目,形成项目化课程,架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开展项目教学改革

在学习借鉴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逐学期、逐模块学习有机分解在各个专业课程内的物联网典型项目,按照“教师指导(选题)―学生汇报(开题)―项目实施(执行)―项目成果汇报(结题)”组织实施,促进所有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与总结知识等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运用创造思维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

(五)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

按照“基础平台+应用子集”物联网发展模式,按照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分别建设“物联网关键技术”“网络工程与安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等基础平台;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建设 “物联网智慧城市实训平台”“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平台”“物联网技术展示与体验互动平台”等应用子集平台;建设贯通线上线下学习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物联网创新工作室”。实训平台以各主体投入界定产权,按照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进行企业化运行管理,通过创新实训平台运行机制来实现校企共赢。

(六)打造具有物联网融合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

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双方的文化渗透与团队融合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由合作企业选派具有一定资质的优秀技术、管理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进行一对一帮扶提高,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最新项目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在专任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教学专项能力,专任教师则在结对过程中提升实践经验、实战能力。

注重教师物联网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让教师以技术人员身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中,感受物联网行业的技术氛围和企业文化,及时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突出重点突破,组建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承担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大型企业委托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并将研发成果产业化,通过产学研密切结合,提升教师物联网行业应用能力和水平。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在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行业企业锻炼中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内容;选派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参加专门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项目构思和设计,聘请知名专家、杰出校友、企业家等承担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任务。

(七)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

开设物联网创新实验班,实行小班教学,优配校企双导师,开展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及工学交替。组建物联网专业工作室,导师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担任。选拔有一定专业特长及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加入工作室,学生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工作室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开发、项目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工作。

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纳入到创新创业实践内容中,实行学分互换制度。鼓励学生建设小微创业基地、孵化创新项目、发表创新论文、申请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等,使创新创业成果进一步显化。

建立学生管理云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独立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创新创业实践成果。为学生提供在线测试平台,对学生技术水平、性格发展和职业倾向等多个维度提供专业测试和评估。

参 考 文 献

[1]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的意见[Z].苏发[2015]13号,2015-04-24.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高职教育;计算机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利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及全球定位装置等各种信息传递仪器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在一起,进而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二、高职教育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在互联网终端、电子电工、电子通信、软件开发等实践性行业中都有涉及,这一优势也为我国高职教育院校的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积极适应物联网发展的经济需求,抓住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进而培养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教育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增加物联网教学实训课程

传统的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与实训课程都与计算机网络有关,却并没有涉及物联网的相关知识,为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制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与实训课程计划。如科学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教学特点,以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选择性地增加物联网相关教学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中与物联网相联系的经济产业服务水平。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全面强化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力度。高职院校毕业生若是想成为物联网企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要不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相关实验学习内容的合理训练。由于计算机专业是建立在网络实验的技术前提下的,掌握网络技术非常重要,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增加物联网技术的实训教学课程。正因为物联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内容,实验内容十分复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加深其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2.全面建设高职院校内部物联网技术师资队伍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对物联网这一新生事物还没有充分了解,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加大物联网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提高教师个人的物联网教学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需要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物联网专业知识的培训,并深入探索, 通过派遣优秀教师到物联网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定期聘请物联网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到校园内专业讲授物联网知识。

3.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建设物联网实训室及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的教学基础来建设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在进行实际建设物联网实训室时,校方需要与周边不同的物联网企业进行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内部的经济资源来全面构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此来解决学校缺乏实训工作场所这一问题。通过全面构建校园内物联网实训室及校园外部的合作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联网企业的实际运营状态,学生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逐渐掌握物联网实用操作技术,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物联网企业当前急需的人才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们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将物联网技术融入教学课堂中,有效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本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于2019年底由本人构思并拟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方案成功申报宁波市职业教育第三批“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至此从2020年初起本校物联网专业在校领导的牵头和带动下,由本人主持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落地工作。

1项目申报背景

1.1学校信息。宁波经贸学校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名校”建设立项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1984年始办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顺应宁波产业发展及布局,设有“智能化、大健康、新商科”三类专业群,其中智能化专业群涵盖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楼宇智能化两大专业。1.2专业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至今,每年招收两个班级约80人(中高职一体化班,就业三年班),已招收七届学生;2013年牵头浙江省中职学校制定了“浙江省中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专业被评为宁波市级新兴专业;2017年宁波市“工匠精神”项目—物联网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立项;2017年成为浙江省三名工程第二批“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单位。2015年中职物联网实训平台发明专利一件;2015.6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作品交流赛”获一等奖(智能水文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专业平台打造“智慧校园”,2016年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017年市教学成果奖《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绩效化提升实践研究》获二等奖;2017年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基于核心技能的中职物联网专业“诉求整合•绩效提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等奖。2019年宁波市职成教课题立项一项(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与人共同体创建研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与三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摸索校企双元“订单课程”实施。1.3目前专业已构建的“一体化培养模式”。1.3.1打造校企共育基地,建立“学-赛-训-用”一体化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单位宁波蓝海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宁波经贸学校(物联网研究室)作为办公场地,常年驻点物联网研究室。企业将物联网学生兴趣小组学员作为学徒,师徒结对共同研发学校智慧校园项目五项(实训楼节能减排系统、中草药种植基地智能滴灌、设置产教融合的“物联网研发中心”、校园智能路灯控制、河道水质监测等系统)。聘用企业技术经理专项为物联网全国技能大赛指导两个月,并获得物联网国赛二等奖第二名成绩。2017年、2018年学校招聘会上,合作单位分别专门开设3个技术岗位为优秀学子铺设就业之路。1.3.2引入企业“订单课程”,真实再现企业实战化情境。企业“订单课程”的引入是亮点建设项目之一,与宁波蓝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每届学生的第六学期专项引入每周五课时的“物联网订单开发课程”。课程由企业真实、典型订单构成(且不少于三个具体项目),课程具体由企业师傅设计实施[1]。校企双方联合出台了《宁波经贸校企合作订单课程实施方案》及《宁波经贸校企合作订单课程考评方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教育质量。

2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

为响应国家“工匠精神”号召以及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探索建立校企责任共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一体化育人的互利双赢长效机制。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工匠精神”培育为总目标,在学校、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校企共育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为载体,打造一支双元导师队伍作为师资支撑,实施工学交替、双元驱动式教学,逐步建立具有中职院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2.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重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相配套的教学体系是关键。通过制订双元教学体系,重构核心课程,列出课程清单及教学安排计划,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这中间要整理出三大块课程资源,包括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实践课的课堂作品展示、以及企业课的讲座资源。最终要将这些教学资源整理成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做资源共享建设。除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外,课程标准同样是值得深究的。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且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会使得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和合理。2.2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重在探索出一条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路径[2]。该培养方案分“三段推进”:第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物联网工作岗位特点,并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岗位实训,获得岗位实践体验。第三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多岗位轮训,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习期间每位学徒都要递交心得体会、实践报告、下企业日志各项资料填写。另外通过学校培训学习,物联网专业学生还将在高中阶段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提供更多的机会。而对于学生团队,学校也是给予莫大的关注,立志于打造经贸物联网专业品牌,组建专业的学生技术应用团队,如乐创软件工作室、标点设计工作室、物联网竞赛队等,在实际项目研发及应用领域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上有所建树。最后是培养每位学生的核心素养[3],从社团活动、主题班会课,班级文化建设、技能类选修课、校技能节、人人技能、素养类选修课等诸多纷繁复杂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技能精湛、人文扎实”的核心素养。2.3打造校企双元导师队伍。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优质的师资是关键。首先要培养“导师型”教师,组织物联网专业教师分批下企业挂职历练,获得企业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技术研发水平。而企业同样需要培养“教练型”师傅[4],学校聘请具有资质的企业师傅到校以开讲座的方式任教。最后再组织“导师型”教师和“教练型”师傅一一结对,进而促成双元导师队伍内部交流互补,形成良性闭环。这样的校企双元导师队伍组建后,就可以指导参与各类项目研发和职业技能竞赛。如市省国各级别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维护学生类赛项,智慧校园以及校企合作类项目研发,甚至还可以参加各类教师类技能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通过这些赛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都能更好的提升导师的技能水平和核心素养,为物联网专业的现代学徒制顺利推进保驾护航。2.4校企实训中心建设。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建设好校内外的校企实训中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根据实训教学与考证需求,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通过改造现有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为物联网竞赛实训基地,用于参加各类学生赛事。改造物联网研究室为物联网项目研发中心,用于项目研发。改造两个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室为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转变为学徒,下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综合以上三部分职能,将物联网竞赛实训基地、物联网项目研发中心和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无缝衔接融合为“经贸蓝”校内项目工厂,集研发、竞赛、实训、考证于一体,进一步深化校企共育基地“学-赛-训-用”一体化培养模式。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提升,还要组织企业师傅到校内项目工厂对学徒进行课程培训,引进真实项目案例,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资料。再有,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合作企业内部共建“经贸蓝”校外实训基地,聘任企业的高级技术员和项目经理为师傅,直接参与对学徒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组建项目组,开展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实施工作。为学徒下企业实习提供保障。2.5共建教学管理与运营机制。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探索建立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和企业教学管理办法至关重要。双元制的好处就在于对学生的塑造更加多元化,教学管理评价维度同样更为多元和科学[5]。相应的教学运营机制必须成文并能落实,如教学巡查机制,学生评教反馈都是值得去落实的。关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学徒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另一个关键节点。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如学校的学分制管理方案、企业的积分制考核方案、导师对学生的评价表、师傅对学徒的评价表、企业对学徒的评价表都是具有多重维度和现实意义的。2.6构建紧密型校企家生“四位一体”合作运营机制。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需要探索适合物联网专业的校企家生“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运行模式。需要成立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制定《校企现代学徒制合作意向书》《企业招徒办法》《学徒、家长、学校、企业四方合作协议》《学校与师傅协议书》,构建双向选择机制。还要建设学校、企业、学徒、师傅资源库,探索紧密型校企家生“四位一体”的师徒资源库管理模式。

3试点保障

[6]为保障建设质量,学校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领导小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建设监控小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学校专门设置了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由校领导牵头,一方面聘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为试点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信息组教研组长负责,本人具体执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方向),制定对口的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4结束语

如今本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已经根据以上申报方案投入建设,建设周期计划三年。现代学徒制引导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校企共育的方向持续推进,给各个专业的变革带来契机。本校领导团队抓住契机,调整专业布局,设置智能化专业群,组织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功后,积极跟进项目建设,落地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本校中职院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办学水平。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着物联网专业教师思考和探索未来专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章鸿雁,赵鹏飞,杨敏,余涛.现代学徒制企业课堂的定位、构建和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

[2]王东梅,王启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内涵、要素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

[3]江平,俞素春.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4]李新泉,逯义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9.25.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相关期刊更多

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物联网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无线互联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