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学、运用

在教学领域有一种说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的“法”是指教学的特殊方法。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达到某种教学要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实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在执行着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听到尾。教师讲课要依"法度"而讲,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变成了一种新"八股",令人生厌。如此方式,造成了课堂寂静无声、死气沉沉,学生仿佛是在"梦中"一样。不仅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教师也不乐意去教政治课,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现将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以下阐述:

一、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理论来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在英国教育界普遍得到师生的欢迎。而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正是“快乐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要教授的内容编成竞赛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抢答记分或当场评论表扬。当前电视里很多“益智”类节目很受观众的喜爱,不论男女老少都愿意看,如:幸运52、非常6+1、开心词典、财富大比拼等,这些节目实际上就是智力竞赛,所以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的范围。

1、复习课。思想政治课复习课是教学中比较难上的一种类型课,教师上复习课时往往把知识点罗列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背。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决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安安稳稳去背诵知识点,课上他们可能打瞌睡,可能讲废话,还可能看课外书。总之,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运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知识点编成竞赛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授课。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2、授课的内容非常枯燥,而又非常浅显,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课。这种课往往给教师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师上这样的课时往往采取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方法针对的对象是那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现实情况决大多数学生不可能主动的去自学,这样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会去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运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上运用的方式。

这种方法运用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大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兴趣激励。就是针对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 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或某事件感兴趣,就会注意并体味其中的哲理或含义,提高认识, 受到教育。激励兴趣的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设疑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这种方法又叫设疑引趣法。它尤其适用于新课的引入。例如,讲哲学介绍课时,先出示谜语:“你们知道能使人聪明的一门学课是什么?”这样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逐渐会转到谜底:“哲学”,为学习“为什么要学哲学”作了暗示。巧妙设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幽默法。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了大量的“严肃的真理”,教师若采取幽默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好学乐学,无疑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捷径。例如,讲“量变与质变”时,可以用“傻子吃饼”这样一个讽刺幽默故事:“有个人外出赶路,途中饥饿难忍,于是到饭铺吃,吃了一个没有感觉,连续吃了六个仍不饱,于是开始吃第七个,当吃到一半时,就感觉饱了,于是,他非常懊恼,连续说自己傻。”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并很快掌握了知识。可见,运用幽默,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当然,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在于笑过之后获得深刻的哲理启迪。

3.故事法。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故事说明道理。例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时,针对有些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是虚伪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可讲述一则寓言故事:“一位记者来到波涛汹涌的太平洋的一个以标榜民主著称的岛国,他发现这里的岛民大会有一种奇特的表决方式:大会主席宣布一件事以后,赞成者先吹喇叭,然后反对者再次吹喇叭,两者相比,以声音大 者形成决议。在一片吹吹打打声中,记者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怪现象:吹喇叭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空手而立,神情冷漠。原来,按岛国规定,只有用金子铸成的喇叭才能用来作为表决的工具。” 运用这一故事作诱导,学生很自然地悟出资本主义的民主选举是以金钱和财富为基础的,它根本不可能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使学生认识出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也纠正了个别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认识。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对学习就充满兴趣,学起来就会全神 贯注,反应灵敏。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搜集故事,而选例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举例并不都是多多益善,对事例也不能蜻蜓点水似的简单一说就过去,而应该做到恰到好处的分析,效果才会最佳。

总之,在讲课中运用巧妙的疑问、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方法,课堂活跃,学生的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捂深奥的道理,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就能落到实处了。

(二)、情感激励。就是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激励情感的方法有:

1.教师首先应以真挚深厚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情感来源于政治教师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个政治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和对知识 的科学态度,才能从自身产生真爱,才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也才能感化学生。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 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我们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适时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 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生活遇到麻烦时,身体不适时,都是教师表达真挚情感的好时机。 转贴于

3.寓情于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去吸引学生,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把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出来,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例如,讲“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观 点前,可满怀激情地为学生朗诵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首诗: “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没住处/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 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听罢这首爱国诗, 学生被冯玉样将军高尚的爱国情怀所打动,懂得了个人与家庭与 国家紧密相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时,学生的学习更专注了。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情感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绪情感,造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以情感培养情感,才能把爱通向学生,从而使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三)、信心激励。就是教师利用或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让学生尤其是差生多一些表现与发挥的机会,如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先回答,讨论辩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和习题要不断地给他们暗示:“这个问题再仔细想想,你肯定能够解决”,若回答正确,则给予高度的评价:“很好,真棒,有水 平等”,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可见,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四)、竞赛激励。就是教师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比赛来吸引学生,鼓励他们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奋斗。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说:“竞赛被采用为教育方法,是从这样一个无可怀疑的社会心理事实出发的。这就是:企望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的地位,渴求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所固有的最大特点。在吸引学生为取得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最好 成绩而奋斗时,竞赛可以把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上,促进积极性。”为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一些比赛活动。

(五)、榜样激励。就是教师以先进人物或其他动人事迹来进行鼓动宣传,从而激励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多向学生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为其树立学习典范,这也是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例如讲“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 时,选取了我校云碧霞教师和梁洪涛同学长期照顾双目失明的范师傅老人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他们与榜样人物的距离并不遥远,学有榜样,通过努力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 业迹。但教师在选取榜样事例时,要注意既要选取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的事迹,也要选取当今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典型人物的事迹,以便提高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可信度和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

四、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的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好胜心特别强,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正是强者展现自己的舞台,许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去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带来一种宽松和娱乐的课堂氛围,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竞赛中学生为了能获得好的成绩,往往花费好多时间主动的去学习,这种学习是他们乐意做的,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的政治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而学生说的却非常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到培养,所以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问题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差,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面红耳赤,甚至产生结巴情况,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踊跃参与竞赛,为了把所问的题答对,竞赛中他们会把语言组织好,全面而又有逻辑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融入到集体中,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去学习,去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提高团结协作精神。

5、活跃课堂的气氛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政治教师很难受到学生的拥护,他们往往讨厌政治教师,何谈乐意去上政治课。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竞赛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节目或是让学生表演节目,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双方建立一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五、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上运用时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学习或者复习好知识点;把竞赛题编好等。竞赛题的编写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又要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2、课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氛围,既不能死气沉沉,也不能太活跃了。以免课堂纪律失控。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需要教师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

3、课后注意总结,同时也要给获胜的学生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持续高涨。唯物辩正法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一种能动的,主动的反映。人的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教育对人的认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机械地决定人的认识发展。教育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转移”到人身上或者注入到人的心理。人类接受知识,是人类内部心理作用的结果。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认识的内因。在教学中,只有学生主动思维,头脑中才能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能学到知识。内因是认识的根据,当也需要外因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认识的外因。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离不开激励学生学习的技巧,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练就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湛艺术。

参考文献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时事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轨道上,教师空讲道理,交代知识要点,学生熟记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这无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来源于社会实际,是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高度概括而形成的观点、方法论。如果把这些观点放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就便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在识记和理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时,教师提前准备好针、线、扣子等工具,然后选择几位学生进行钉扣子比赛,看谁钉得既好又快,结果出来之后,学生分析原因,钉得不好是因为平时太依赖父母,最后教师画龙点睛,要求学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焦点,也是政治课教学所在,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对时事的好奇心和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讲座,以吸引学生。例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一知识点很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借助“”争端问题,讨论关系国家和领土完整的大事,这时每个学生的爱国情感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强烈的共鸣。教师就此强调,这就是“民族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崛起并且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学生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一知识点就很容易理解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握时代最强音,把学习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识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三、以形象化的表达手法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中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用“掘坑取水”的小故事说明地下水位下降的现实问题,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便于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印象,这样就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四、利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把知识点寓于学生活动中,在学生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现行教育中,学生课外活动很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演说、知识竞赛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是变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知识竞赛。把学生分为竞赛者和重点参与两部分。采取抢答、指定问答、参与者问答、疑难问题分析解答等形式,经过认真细致的组织,精心设计,开展竞赛活动。中学生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势必争论激烈。在竞赛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灵活运用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2-02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特征

1.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潜能的发掘和提升。传统的辅导员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而忽视了对辅导员本身素质、技能的培养和开发。传统型辅导员往往注重消除大学生的障碍和处理危机方面的能力和潜力。职业技能竞赛在矫治和发掘辅导员潜能性辅导工作的基础上,挖掘和整合各种素养,增进大学辅导员相应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性和竟争性,从而开发高校辅导员潜能,挖掘辅导员的职业潜质,帮助大学生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前程。

2.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是过多地集中在开发潜能、培养技术、增强竞赛等方面的能力,而是在这种职业技能竞赛氛围中感受到作为一个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即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使得其更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状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教师职业性为辅的一般性规律,开展促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常规的职业辅导活动。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使辅导员提高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可以为辅导员人格素养的提升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社交能力,完善和丰富辅导员人格,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更加完善。

3.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其任务十分艰巨,其认知能力和工作水平影响大学生整体素养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仅反应出当前辅导员的状况,而且能反映出学生心理品质是否能得到发展,心理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开发。在职业化和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必须提升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水平,既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又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这是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的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管理、学生的思想,学校应在学生行为的管理上下工夫。职业技能竞赛迎合了高校辅导员的这一工作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和客观帮助来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辅导员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是开发、整合自身的职业技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是大学生的人格辅导。它的主要宗旨在于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成长与健全发展。三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以其事业发展为核心,贯穿了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辅导员应根据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设计、规划,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

2.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竞赛不仅给高校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提供平台,而且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职业技能竞赛对辅导员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可以成为一次机遇,在竞赛中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二是要求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重新认识清楚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三是要求辅导员重构知识结构,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当前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氛围中的大学生辅导员,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做到合理和多元,各个方面都需涉及到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自身知识体系。

三、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积极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的舞台。培训对一个高校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强辅导员的技能技巧,而且为辅导员提供提升自身素养的锻炼平台。要创建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面对高校林林总总的技能比赛,就需要设置专门的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内容。要制定多元化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方案犹如船舶有了航海的指南,朝着既定的方向航行,不迷失方向,有明确的标准和目标。要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2.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和进一步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激励制度。辅导员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对大学辅导员职业技术能力竞赛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设立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与制度,诸如一些考核制度、奖罚制度、激励制度、惩处机制等办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训档案管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用来鼓励积极工作的人员,增强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各项保障能力和协助机制,使得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提升素质和增强能力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其工作职能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有效化。

3.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科研平台,提升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科研水平是衡量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积极引导高校辅导员开展科研训练和研究能力,努力搭建职业技能竞赛科研平台,培养大批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专职辅导员,发表高水平的关于辅导员职业技能方面的科研论文,提高科研水平。其一,要不断设立辅导员职业技能省级、课题、校级科研课题,提供专项资金申报各级科研项目,鼓励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科研的兴趣,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二,要定期召开职业技能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对辅导员来说尤其重要,开展总结经验会不仅能够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够给辅导员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或出版科研论文集,以供全校辅导员学习借鉴、讨论、推广和宣传,转化为科研成果,甚至还可以成为精品辅导员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6]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继春.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机制创新”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JD71000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00-02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运动以它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各种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培养。体育教育教学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它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好场所、好时机、好的活教材,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教学处处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种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在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深刻的内涵,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球类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勇敢顽强的思想品德,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和犯规,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良好品质等。在开展体操、田径项目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精神,要在这些项目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通过补充讲解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运动健儿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可见体育教材的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一个项目可以达到多种教育目标,一种目标也可以由不同项目来完成。教师要抓住这些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让这些优良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个性的培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特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例如,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有具体的要求,都蕴涵着生动的育人因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和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 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启发引导教学,利用在课堂中组织实施教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例如,学生在每个项目的练习中都要承受较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现在忍受的练习强度,将获得相应的体能提升回报,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在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成绩永远不能进步,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再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个体的身体差异,采取不同起点起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奋力争先、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最后,还可以采取设置困难环节的教学方法,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适当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等,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不断战胜自我。

3 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例如活动时学生间的磕磕碰碰导致言语过激,甚至动手打架,还有“恶作剧”等,有时是针对教师的,有时是针对同学的,不管何种情况,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把事情向好的方面化解,用教师特有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如在足球教学比赛中,有学生被绊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效的。

4 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自身修养、业务能力、言谈举止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风端正,行为高尚,爱护学生,严于律己,处处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也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师的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到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中,带动着学生的自 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冬天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学生有畏难情绪,而体育教师笔挺的身姿、洪亮的声音,将无时无刻地感召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完成课堂学习;夏天的操场上,烈日炎炎,体育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也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真诚的情感、精湛的教法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严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是学生提高运动技术和锻炼手段,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践行体育道德规范,培养体育道德作风的过程。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品德作风充分地暴露出来,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和比赛规则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例如,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大型体育节和各项竞赛活动,赛前要求学生刻苦训练、团结合作、彼此鼓励;赛中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恪守体育道德,为胜利者鼓掌、喝彩,为坚持到底者加油、呐喊;赛后做好总结,调整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规则允许的,什么是“犯规”等,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而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依据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主动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同时,参与集体活动的学生受到群体规则、规范和同伴思想行为的影响,能在集体的相互帮教中促进个体的自我教育。

四、结合体育竞赛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思想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用生动的言语、丰富的表情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中的感性知识,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设疑、诱导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敢于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际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产生的,一个人的智慧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现和发展。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疑点,解释矛盾,要比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难题更为可贵。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

    3.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行辩论,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一个相互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恰当地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实例法等,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时事热点问题时,教师可运用挂图、幻灯、视频、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趣味教学能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要求教师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格局,多方入手,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变“人—机”对话的教学模式为“人—人”对话、“人—材”活动。趣味教学正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目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式。游戏教学法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好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竞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知识竞赛和行为竞赛。有些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竞赛方式,效果很好。课前要先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分几个小组进行竞赛,采用小组编题、互答积分和趣味辨析改错等竞赛活动,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4.创设动手、动脑环境,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素质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手、耳、眼、脑协调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动手、动脑的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改错题等方法,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经过“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散思维”多次的循环,才能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