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2012年7月,英国研究理事会等八个部门和单位签署的《维护科研诚信协约》(以下简称《协约》)正式对外公布。《协约》旨在提供一个国家层面的关于良好科研行为及其治理的综合性框架,使政府部门、公众和国际社会确信英国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严谨与诚信方面的最高标准。

签署单位希望达到四个目的:(1)更好地协调现有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2)更有效地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情况的交流;(3)鼓励有关部门和机构担负起责任,使其制度更加透明;(4)激发人们反思目前的相关实践,找出可改进之处。

签署单位致力于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在所有科研环节坚持严谨与诚信方面的最高标准;(2)确保开展的研究遵循适当的伦理、法律和专业框架以及相关的义务和标准;(3)维护以良好治理、最佳实践和支持科研人员发展为基础的崇尚诚信的科研环境;(4)采用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5)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定期且公开地评估工作进展。

二、《协约》将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协调配合

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部长戴维・威利茨在为《协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这是首次建立机制,使科研领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一起总结经验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协约》的签署单位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苏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英国大学组织和维康信托基金会。《协约》同时还得到了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的认同与支持。

《协约》的签署是英国在国家层面协调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其框架和内容与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出版道德委员会等以往的工作和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1999年,英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应当建立科研诚信方面的全国性指导与协调机构,但当时一直无法确定如何启动相关工作,而有意尝试的机构也因工作难度太大而被迫放弃。2006年成立的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及其前身――英国健康与生物医学科研诚信专家组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提出一些得到广泛接受的规范和指南,为各类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有关良好科研行为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方面的咨询意见。目前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作为公益性慈善组织,得到英国许多研究型大学、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的资助。

2009年,英国研究理事会、英国大学组织等机构共同成立了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该工作组在2010年完成的报告中分析了当时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及有关方面的需求,提出在科研机构承担科研诚信建设主要责任的同时,应当在国家层面采取联合行动:通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咨询与支撑机构,以确保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的一致性,并提出了有关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方面的九项具体建议。

《协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英国医学杂志》与出版道德委员会于2012年1月通过的《关于英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共识声明》中的部分建议,包括科研资助机构有义务要求有关科研机构负起责任,如要求各机构都任命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科研诚信官员。

三、英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与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实践有很多共通之处。我国于2007年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联席会议由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五年来,联席会议开展了一些工作,如联合《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落实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的精神。我国的《意见》强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和科技人员自觉行动。而英国的《协约》也是动员和协调资助单位、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力量,利用现有制度安排促进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协约》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理念和强调的重点工作为我国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1.确不同阶段科研诚信建设的重点

《协约》的制定与签署,表明英国政府机构更加重视科研诚信问题,也促进有关各方更加公开地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协约》有针对性地强调了一些工作重点,包括不同主体承担各自的责任,促进相关工作的公开与透明,以及补充完善现有科研管理制度。

在我国2009年的《意见》中,也充分阐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科研诚信建设所涉及的机构、法律、政策、机制、支撑和协调等要素都十分复杂,且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约束,致使很多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今后我国应发挥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深入开展工作研讨与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统筹协调,稳步推进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

2.不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科研诚信建设是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协约》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的措施,如用人单位每年应向其决策机构提交科研诚信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应公开对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以及《协约》签署单位举办年度论坛,评估整个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的进展并总结经验。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和调查处理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等。而通过经常性地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特别是总结我国每年科研诚信建设的整体进展,确定完成某些工作的时间表,将更有效地促进关键问题的解决。

3.建立适当的调查处理举报程序

《协约》明确了用人单位需要建立调查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并使之适应科研活动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确保调查人员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授权。

目前,我国也迫切需要完善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政策和程序。尽管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都制定有调查处理程序,但在调查人员的资格条件、调查处理程序、调查的质量标准、惩戒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和保护举报者等方面都还不尽完善,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践有组织地进行深入探讨。

4.建立科研诚信建设的咨询与支撑部门

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和出版道德委员会等机构为英国科研诚信建设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组织制定规范、标准和指南,接受各方面的咨询,并在其周围集聚了许多热心而有经验的专家学者。

在我国还缺乏像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那样的咨询与支撑机构,现有不同层面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机构在工作人员数量、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投入精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从而需要依靠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承担研究、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支撑。实践表明,制定学术规范、教育培训,特别是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等工作需要由具备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为此,我国应建立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支撑的专门机构,由其承担或组织开展一些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咨询工作,同时广泛联络科研诚信方面的专家与有经验的管理者。

5.注重科研诚信环境建设

《协约》突出强调了科研诚信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包括资助机构和用人单位发挥导向与管理作用,在现有资助和管理体系中嵌入科研诚信方面的要求。

通过完善科技资源分配、考核评价和奖励等制度措施可以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共识。目前需要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培育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的责任,其中可借鉴英国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框架和职责分工,在其中嵌入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在全社会、科技界、机构和团队等不同层面都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作者:孙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5月5日至8日,第三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等部门都派出人员与会。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整合全市各部门的企业信息资源,以企业生产经营当中涉及的诚信环节为纲,以企业实际表现为依据,制订企业诚信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备案查询和信用评估制度,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在资格认定、市场准入、融资授信、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以信用监管推动企业发展,使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经营,争当诚信建设的表率。

二、评价标准

立足企业实际,依据各级法律政策规定,将以下10个方面作为评价企业市场信誉度的基本标准:

1、遵章守纪、依法经营。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2、诚实守信、有诺必践。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在金融信贷、履行合同、兑现承诺等方面讲究诚信,不出现合同违约、商业欺诈、恶意透支等失信行为,尤其是在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和时限要求推进。

3、以质取胜、争创品牌。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中之重,自觉执行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开展名牌创建,不以次充好、非法使用添加剂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4、崇尚科技、尊重人才。企业科研经费达到规定标准,积极参与产学研对接,真心实意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真诚对待各类科技人才,创造条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出现单纯为争取资金而申报项目的现象。

5、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注重诚信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外来投资者,以甘当配角的心态参与产业整合,带动全市产业链条扩张,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实现融合互动发展。

6、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自觉遵守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加强污染治理,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完成各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目标。

7、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赔偿金制度,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8、员工至上,共建和谐。从改善生产环境、强化劳动保障、建立工资集体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维护职工权益,和谐劳动关系,不出现拖欠工资、保险金等问题。

9、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包村扶贫、捐资助学等慈善活动,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10、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创新企业综治管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注重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无重大案件。

三、主要措施

围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结合各部门实际,由牵头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确保把企业诚信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开展企业诚信倡议活动。3月底前,由工业企业工委、对外经贸合作工委、建设工委和“两新”组织工委联合向各企业发起诚信建设倡议,并组织企业根据诚信建设标准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其承诺内容作为考核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依据。(牵头部门:市经信局、商务局、城建局、市委组织部、中小企业局)

二是开展“诚信纳税、依法经营”主题活动。以向全市企业发出一封公开信,在新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组织“诚信会计”征文活动等方式,健全完善诚信纳税的机制和制度,在全市企业中营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氛围。(牵头部门: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三是开展“诚信金融、银企互信”活动。3月底前组织各金融机构发出诚信倡议,进一步倡树银企互信理念,加强对各驻荣金融机构的监管,打造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各种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牵头部门: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办)

四是开展争创“科技创新型”企业活动。围绕重大创新项目实施、科研经费投入、创新活动开展、创新载体运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有效解决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创新平台运作不规范、产学研合作不诚信的问题,形成崇尚科技、注重创新、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批行业领军型科技创新企业群体。(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五是开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通过健全企业“经济户口”信息,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及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加强对企业信用的考核管理,切实帮助企业树立起公平竞争、依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牵头部门:市工商局)

六是开展“标准化生产”企业争创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培训,切实树立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抓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优质产品取信于客户和消费者。(牵头部门:市质监局、工商局)

七是开展“百企千店无假货”活动。以诚信、维权为主题,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组织打假宣传咨询、服务活动,集中查处制假售假案件,在全社会营造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氛围,建立规范有序、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牵头部门:市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药监局)

八是开展“绿色环保企业行”活动。加强节能减排法规政策宣传,引导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重点督促食品冷藏、鱼粉生产、石材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强污染治理。(牵头部门:市环保局、经信局、中小企业局)

九是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按季度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限定整改标准及时间,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牵头部门:市安监局)

十是开展争创“用工规范诚信”企业活动。加大企业用工行为规范检查力度,督导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强化劳动保障、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牵头部门:市人社局)

十一是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向企业发出爱心倡议,鼓励企业通过认捐慈善基金,捐赠1天利润等方式回报社会,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牵头部门:市民政局、经信局、中小企业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企业诚信建设指导组下设企业诚信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具体负责组织落实企业诚信建设任务。涉及多个部门共同组织的活动,列在第一位的部门承担牵头责任,其他部门要全力予以配合。各牵头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各自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实施。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研单位 物资管理 对策

在我国科技体制持续改革的大环境下,大型国有科研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等待上级部门下拨事业费的自成体系受到猛烈冲击,逐步脱离原有经济体制的旧观念,打造新的市场竞争机制,由单纯的设计科研生产型管理,转变为具有独立核算功能的设计科研经营型管理,将事业型单位企业化管理,成为当下大多数科研单位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作为科研单位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资供应部门,应着力改善、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时应对产生的各种新问题,实现适应改革形势发展的转型升级。

1.科研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特点

1.1 行业特点鲜明

从行业角度分析,物资采购是每个持续正常生产运营的单位,都必须面临的经营活动之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研究院后勤保障部门,物资部承担着科研试验物资、军品生产、办公营具、劳保用品、设备、材料等物品的采购及管理工作,同样不可避免的被舆论认为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1.2 依托科研单位背景

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是研究院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方向与研究院是“源与流”的依托关系,部门各项业务的开展依赖于研究院,发展理念也应与研究院奉行的文化紧密相连,并作为研究院文化的载体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部门的长远发展,营造新的品牌形象,必须以科学系统的发展思路作为支撑,只有确立与研究院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观念、制度和文化,实现部门价值取向与单位目标的高度一致,才能引导整个部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3 管理模式亟待更新

现阶段大多数研究院物资管理机制还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僵化,工作方法陈旧,未建立起覆盖全面、沟通良好的采购供应网络。物资的重复采购、储备,不仅导致仓储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还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延误了科研设计生产需要的同时,还使物资因积压而变质报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多数采购部门缺乏经营思想和经济观点,仅凭经验办事,未能充分发挥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功能。

1.4 未健全物资管理体制

在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方法陈旧的影响下,很多研究院的物资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凭经验办事或无章可循的状态,即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很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产生的诸多弊端,导致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物资管理体系的健全,损害了物资供应部门的形象。

1.5 基础工作落后

物资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许多物资管理部门仍采用手工账目记录核算,即便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也很难达到信息共享、账目明确的目标。缺乏系统全面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供应商选择、评估、考核存在漏洞,导致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流失,造成无形损失。

1.6 缺乏综合管理知识

研究院物资供应部门参与科研主体工作成分较少,部门人员普遍缺乏科研专业知识,同时现代物流管理知识也较为欠缺,大多采用经验管理而非科学管理,无法将前沿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的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显然不利于部门的长远发展。

2. 管理创新的主要方法及应对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科研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特点,构建物资供应新体系、打造部门新形象迫在眉睫。应着力树立起“阳光、规范、诚信、高效”的物资供应体系,并逐步形成以物资供应文化引领部门发展的模式,坚持以文化创新带动管理创新。

阳光是指在阳光下实施权利的运行、资金的监管、资产的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电子政务为载体,制度建设为抓手,权利梳理为基础,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监控,实现部门工作及采购业务的公平、公正、公开,由阳光采购向阳光政务转型升级。规范则是实现阳光透明的准则,是物资管理部门实现阳光运行的根本保障,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采购流程的梳理,都更好的确保了每一项采购活动有章可循。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道德基础和不断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市场经济下契约精神的体现。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同时,诚信问题成为相伴而生的衍生物,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诚信作为打造物资供应部门的内在品质,诚信做人、诚信办事,才能为部门赢得更加平稳永续的生存空间。而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过硬的技术手段与顺畅的沟通渠道,是实现高效办事的必要保证。

要有机的将“阳光、规范、诚信、高效”结合起来,发挥四者的最大效能,就需要从多方面将管理理念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2.1明确物资供应部门特点,形成管理特色

研究院物资管理部门不仅具有物资采购的行业特点,还依托于研究院背景,受研究院的企业文化影响,在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产品结构上,都与生产制造企业性质大相近庭。因此物资供应部门应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物资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的改革。

2.2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搭建有序的竞争平台

以研究院下发的各项管理办法作为顶层文件,在凝聚集体智慧、部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制定完善内控制度。对物资管理中的工作机制、岗位责任、流程控制、基础管理、内部建设等方面内容以制度固化,保障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把从由领导管人转变为用制度管人,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同相应部门及人员联系起来,以统一的程序各司其职、协作配合,严格执行按制度办事的良性循环,彻底避免凭个人经验办事、工作难统一的混乱情况。

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还要保证对内公平及对外公平。部门内部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部门领导作为制度执行的第一实践者,树立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带动员工自觉履行规章制度,决不搞特殊待遇。对外工作的开展,均以制度要求为行为准则,对所有参与对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3 改变传统采购方式,净化交易环境

改变“包打天下”的传统采购方式,对招标采购实行多部门协同决策的开门采购,从招标预备会到开标会,成立专门的招标小组,保障事权分离,现场投标、开标、定标,达到部门之间相互制约、评标结果真实可信的目的,维护供应商合法权益。实行业务公开公示制度,金额较大的招标采购项,将评标过程及最终评标结果公示,职工均享有知情权、监督权。

物资采购及废旧物资处理业务流转过程中,部门之间、各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相互链接形成的原始文件资料,客观、真实、完整地反映和记录了每一项业务的完成过程,应每年将所有资料彻底清理,分门别类归档保存,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研究院档案管理体系,以完善的档案记录保障每一笔业务的交易透明。

2.4严把廉政建设,以阳光心态踏实工作

为保证采购资金安全,防范采购风险,应采用多种手段把关廉政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物资采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与钱打交道,而买方市场的特殊性促成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认为物资采购部门是一个权力部门,吃回扣、暗箱操作普遍存在于采购业务中。因此,需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风貌,拥有阳光健康的心态,端正态度,克制私欲,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并以坦荡的胸怀,而不是猜忌怀疑之心对待身边的同事。

2.5 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丰富多彩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内容可涵盖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等,提升员工的业务素养和工作效率,持续引导员工养成规范化学习工作的良好习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形成综合利用优势,考察整体性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IBSC绩效考核保障管理的优质运行;注重挖掘个人潜质,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能动价值;巩固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2.6 响应及时准确,打造物资供应服务品牌

提升快速响应能力是部门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外合理安排、科学调度,面对各单位下达的采购任务,明确责任链的分配,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梳理采购供应渠道。对内流程整合、搞好衔接,加强团队协作,牢固树立客户观,辩证地处理好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服务打造形象和品牌,树立正确的客户观,不断强化客户意识,有力保障科研生产中采购物资的高质量、低价格。

2.7探索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及物资库存管理、废旧物资管理、日常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录入、录出、检索、审核、动态报表输出,及供应商信息管理、日常管理审批、废旧物资处理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统,将基础管理和物资管理实际业务嵌入系统中,严格权限划分与环节控制,使物资管理过程简捷高效、规范透明,从根本上克服手工操作时账目易发生混乱、发放无序、出错率高等特点。

3.结语

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要真正搞好科研物资的管理,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摸索出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的管理道路,形成具有管理特色和管理风格的运行模式。“阳光、规范、诚信、高效”的物资管理理念,重在将理念转化为管理实践,成为被广大员工真正理解和接受的部门文化,实现与制度建设的密切对接和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最终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功能,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部门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玉涛.浅谈科研物资管理[J].川化.2010-4, 45-46.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建立现代信用制度为核心,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为主体,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推动、规范运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营造环境、强化监管”的原则,逐步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全社会信用体系。

二、总体目标

以塑造“诚信”为总目标,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动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和法规、标准、监管三大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分阶段有侧重地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一网三库”,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完整可靠、运行顺畅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比较完善规范的信用制度,重点领域的信用管理得到规范,信用管理和征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信用服务业和信用消费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信用产品在政府监管、社会中介和企业交易等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企业、政府部门和市民守信意识明显增强,失信行为明显减少,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政府信用建设

1.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合乎民情、体现民意、符合规律,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解决行政执法中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执法不力及执法不公等问题。

2.加强政府信用监督机制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定因政府失信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有关补偿和救济制度。

3.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服务承诺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做到言而有信,不断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4.带头应用信用产品。在政府采购、政府担保、政府信贷、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率先应用信用产品,引导企业和个人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加快信用服务业和信用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企业信用建设

1.制定企业信用有关规定。抓紧制定《企业信用征信和评价管理办法》、《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布办法》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开展“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作。认真贯彻《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试行)》,积极实施“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程,引导和规范我市企业做好信用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水平。

3.建立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查询系统。以企业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同时申请省市数据共享,建立完善的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调控和监测经济运行提供支持,为社会各界查询有关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为保障税收征管、管理信贷风险和提升政府效能服务。

4.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全面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引导企业依法守信,诚实经营,对守信企业授牌表彰。将企业守信行为纳入政府优惠政策项目前置条件,对守信企业在项目申报、扶持资金、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有明显失信行为的企业在项目申报、扶持资金、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方面减分评价,失信行为严重者实行一票否决。引入动态评级办法,推动授牌企业深化信用建设,对年度不达标企业予以摘牌。

5.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及经营者个人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鼓励发展以企业及经营者个人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运作。支持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借鉴国内外的信用征集、评级的通行做法,研究开发客观、公正、科学、适用的信用评价体系,采取适当措施激励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引导信用产品商品化。

(三)个人信用建设

1.制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规定。逐步制定《个人信用征信和评级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管理办法》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依法开展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2.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各有关部门按照标准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建立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全市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3.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及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以政府有关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为基础,整合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构成覆盖全市多数城镇居民的权威性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自助查询系统和档案查询系统。

4.逐步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激励与告诫惩戒制度。对诚实守信人员进行褒扬奖励;对失信者及时给予提醒告诫,对严重失信或屡次失信者,建立失信个人名单库,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曝光,实施法定高限处罚,同时执行限制其信用消费和进入重点领域经营或从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对个人借贷、后备干部提拔考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和管理、参军入伍政审、重点领域行业准入等,要率先执行查询个人信用记录,从而逐步在我市建立起个人信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树立“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诚信得实惠、失信受惩罚”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基本条件》的要求,成立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机关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均需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科室和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信用工作,构建起完备的社会信用工作网络,为信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诚信守法意识。广泛开展诚信机关、诚信乡镇(街道)、诚信站所、诚信企业、诚信村(社区)户的创建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守信受益”、“失信可耻、失信受制”的诚信文化氛围。开办《澄·信》期刊,刊登我市诚信建设工作状况、兄弟县市先进做法、诚信建设理论研讨、诚信建设文化内涵等方面内容。

(三)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运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涵盖内容多、社会要求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为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简称市信用办),作为专门的信用工作职能部门,承担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负责牵头制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全市信用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度;负责协调全市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组织开展信用建设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户、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示范创建活动;依托市数据中心、信息化系统,开展信用基础数据库及其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以及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工作;开展信用信息应用研究,建设诚信网站,并负责网站维护工作。原委托电信部门管理的服务器可由信用办直接管理。

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把手对本单位信用管理工作负总责,亲自参与,统筹部署。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奖惩。责任科室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切实把信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各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按照“联合共建、互联互通”的原则,打破信用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支持征信机构收集和汇总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体系网络化和社会化。

(四)制定规划制度,引进培训人才。由信用办牵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订信用标准、信用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制订信用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信用信息采集和应用制度、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等。按信用评级标准,评定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等级。引进和培训一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开展党政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信用管理知识培训,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信用管理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强化监督考核,落实必要保障。市信用办要加强与各乡镇、政府部门的协调,共同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帮助各单位解决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单位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情况,市信用办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督查、检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等工作,其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信用建设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到位、推诿扯皮,影响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的,要予以通报批评。要随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及时保障信用工作人员的调配到位,经费纳入全市年度财政预算。

五、实施步骤

(一)工作启动阶段(2012年)。成立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基本到位;健全涉及全市各镇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网络,建立各项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职责要求;提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具体实施;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摘要:优良学风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是教风建设的指向和校风建设的归宿。笔者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探讨优良学风特征,从而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校;优良学风;特征

学风建设就是高校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而优良学风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是教风建设的指向和校风建设的归宿。近几年,各高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理念开展学风建设,“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素质发展为纽带,加强学风建设,在核心理念引领、精品活动示范、主题教育贯穿、育人文化营造等方面”[1]逐渐形成了各高校的优良学风。重庆工商大学秉承“勤学善思,求真笃行”的学风,把学风建设当成“三风建设”的关键来抓,形成了优良学风,特征如下:

一、学风制度健全,狠抓落实生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2013年6月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学风建设先进集体评选办法》,每年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从制度建设、实践活动、实施效果、工作创新四个方面对各本科教学学院进行考核评选;同时,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规范和促进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2013年6月还相继出台了《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评奖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文明修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先进集体评选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评选办法》,现均已开展评选一次;为了全面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奋发进取,立志成才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2007年9月起贯彻执行《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及作弊处罚条例》、《重庆工商大学优良学风班创建和评选办法》等。

二、完善体制机制,全校齐抓共管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学风建设意见反馈制度和督察制度、经验交流及评估表彰制度,以制度推动和保证学校学风建设的持续发展,形成了由学生部牵头,教务处、校团委、研究生处、组织部、评估办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如学校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给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取消学生的评教和考试资格的权限和建立评学制度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课堂考勤与管理督查组对各班课堂出勤率进行抽查并将其与学院、班级评优挂钩;为实现抓党建、促学风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文化体育等综合素质拓展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学校学风建设,2008年10月起贯彻执行《中共重庆工商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若干规定》。

三、运用积极心理,培养积极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为导向加强学风建设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学校从“远大理想”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核心、“确立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关键、“榜样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重要载体、“师德引导”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保障、“氛围熏陶”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潜在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探索并形成了积极心理辅导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工作模式,开展了评选、表彰和宣传“感动校园”年度人物,“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指导”、“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通过积极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四、三个课堂联动,促进学风建设

结合第一课堂专业特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学生活动,通过竞赛、比赛等第二课堂来加强学风建设,并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为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2013年为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责任担当,结合专业实践诠释“新儒商精神”,校团委、学工部与各学院联合打造科技文化节,通过各种比赛、论坛、讲座等第二课堂来激发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如“工商杯”大学生辩论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演讲比赛、“金种子”营销企划书大赛、“财金文化月”之投资管理决策大赛、“富登杯”职业规划大赛、“民生杯”移动金融创新方案大赛等;同时学校为提升师生学术水平,感知前沿科学研究动态,为师生们提供研究生博学大讲堂、翠湖博士论坛、南山书院大讲坛、主题午餐会、各种学术讲座、交流、研讨会等平台。利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志愿者服务等第三课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如2013年组建了大学生“我的中国梦文化宣传”实践服务团,组织学生深入綦江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亲身体会基层劳动者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及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深刻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不断探索创新,选取有效载体

为了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不断探索构建“校—院—班”三级学生学业促进体系,2013年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还专门建立了“学习之家”网站(),为我校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信息;建立“辅导员之家”,购买辅导员工作有关书籍百余本;开设辅导员沙龙(已经成功举办五期)、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成功召开并将论坛收到的论文79篇整理出版《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与实践》一书),提供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方法改革”征文活动,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开展朋辈学业辅导,建立了“大学生讲师团”(我校首期“大学生讲坛”已经成功开讲),不定期举办各类免费培训班(学生为学生讲课)和学业帮扶活动;定期举办学生学术研讨会,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同时,学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公寓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充分认识学生公寓区学风和学校学风的关系,以积极创建“学习型寝室”为抓手,在学生寝室内开展“比、学、赶、帮、超”各种学习促进交流活动,然后“以寝室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到整个班级和学院”[2]:加强学生公寓区的学风建设,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与学生干部队伍,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党团部门将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逐步向学生公寓转移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学校选准诚信教育这一有效载体,提出了德育工作应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工作应彰显诚信教育、教学工作应强化诚信教育、管理工作应结合诚信教育、积极探索诚信教育实践模式等“五剂良方”。学校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如会计学院率先在全校提出了“不作假账从考试不作弊开始”的诚信教育理念,通过多次成功实施“免监考”的实践示范,有效地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校内科研基金委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54002)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