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班级管理;运用和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行业、不同人群中,心理学的知识日益丰富,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引导中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二是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良好的教育,所以说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实际应用和总结的教学管理内容。

一、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1.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中职学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大多是品行不好、学习成绩不行、不听话的孩子。事实上,一些中职学生确实在学业上处于弱势,很多行为不合常规,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胡乱花钱,喜欢通宵上网,打架斗殴、热衷早恋等现象也较为普遍,其心理也往往处于弱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我封闭、孤独、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焦虑、自大与虚荣、妒忌等亚健康状态。所以在对他们的学校教育工作,或是家庭教育工作中,往往采取责备、批评的方式,过多的责怪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学生一些优点和进步的思想。中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尤其要注重运用心理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的幸福,乐观积极的构建自己的未来,保持对职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使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现在中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教学辅导班,通过心理导师的讲解和帮助,为中职学生们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安抚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加容易在心理情绪上产生不安,很想找人倾诉,却又不知道该找谁倾诉,久憋成病。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如何运用心理学来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情绪状况,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上的低谷,是众多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有待提升和进步的地方。面对学生心理情绪上的问题,班级管理者要擅于发觉个别学生的问题,了解并为学生制定积极地解决方案,通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运用手段治疗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在现在的中职班级管理中,管理教师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早恋问题,早恋常常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处于被动,学生容易情感用事,这就急需我们的班级管理者借鉴合适的心理学道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劝导,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可以把控自己的心理情绪。

二、如何提高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目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上的运用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增加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中职院校要坚持重视对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善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引导,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新,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行为,唤醒学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学生从一些小事中感到满足,分享人际交往中的喜悦,逐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教师是如何管理班级的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师管理班级的指导思想与他们对待学生的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对教师进行强化心理教育理论培训,一是要先培训一批具备高心理学水平的教师,起到带头作用;二是由专业心理教师培训各班级管理者,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的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四是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多运用积极心理学,做好心理辅导记录,相互交流和思考。积极地社会支持,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培育学生积极的人格,激励学生设立各阶段的人生目标,有意义地生活和学习。

三、总结

就当下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来看,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普及和应用的范围仍然只是局限在小范围内,如何提高心理学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扩大心理学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是现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继续学习和进步的方面。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大力开展班级管理心理教育活动,从学生心理上解决班级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促进我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在心理学应用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决策管理,2007.

[2]李文香,润物细无声―浅谈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7.

[3]欧江毅,谈谈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J];现代教育,2012.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 班级管理

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要对学生心理进行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真正的教育基础来源于你对儿童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的识别和运用,因此,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和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它主要集中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环境关系等方面。

二、新时期初中学生的特点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尊重和赏识,他们会在语言、行为上做出一些另类的表现,以显示自己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在同学们复杂的目光中得到肯定和满足,但又害怕困难,情绪波动大,行为较为随意、自由,考虑问题过分强调自我,逆反心理较强。面对生理逐渐成熟而心理还处于发展时期的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学就是班主任开启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钥匙。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班级管理途径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关注的是班集体中全体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力量,并努力将其转化为班级的生长点。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将这一原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班主任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达到学习更佳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

1.目标驱动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班级目标分为班的总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比实际水平要高,但不能太高,要让学生看到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样才有实现目标的动力。笔者根据本班同学学习基础好、容易管理的特点,制定了班的总目标:成为优秀班集体、学习成绩全级第一。小组目标由组长与组员商量制定,小组目标内容包括学习、纪律等。个人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内容包括学习、纪律、日常行为规范等,每月对达到目标的学生或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2.榜样激励

榜样的树立,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积极学习,努力钻研,效率提高。在初中,男生人数多,比较难管,所以笔者一般都会树立男生榜样,让更多的男生向榜样学习,让班级进步更快。榜样激励有优生榜样、中等生榜样和学困生榜样。

(1)优生榜样

小宪是班上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生,学习成绩排在全级前列,工作认真负责,身兼几职:班长、物理科代、组长和体育委员,每一职务都得到老师的交口称赞,笔者经常在全班面前赞赏小宪。慢慢地笔者发现小宪身边有越来越多的男生请教他学习上的问题。

(2)中等生榜样

小宇是班学习成绩中等的男生,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笔者让小宇负责管理包干区的卫生清洁,每天提醒和督促同学搞好清洁工作。小宇把工作做得很好,笔者经常在班会课上表扬小宇,号召其他男生学习向小宇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在小宇的带领下,主动为班服务的男生越来越多。

(3)学困生榜样

小吕是班上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落后。笔者多次主动跟他聊天,同时在全班表扬他性格安静,爱看书,值日工作负责等。受表扬多了,小吕很认真地学习笔者所任教的科目,成绩优秀,令其他同学惊讶。在小吕的影响下,有几个学困生上课较以前专心,作业能认真做完,成绩有所进步。

3.互助前行

积极心理学提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和感情共鸣使得儿童获得更多的认知,以及一些交流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采用小组合作以及小组内两两师徒结对的形式来促进同学们互助前行。

小组合作采用4人小组,根据学习成绩、男女生比例、能力和性格等进行组建,小组成员组合是优生、中上生、中等生、学困生,组长必须由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内成员两两进行师徒结对,原则是优生结对学困生,中上生结对中等生。小组成立后,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各项评比和奖惩方式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内的师徒结对后,师傅要对徒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业的检查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小组合作和师徒结对都有监督机制。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组内师徒结对的形式,使全班学生团结互助,拥有积极情绪,快乐地成长。

4.竞争求进

没有竞争机制,集体就没有活力,个人就没有创造力。笔者通过小组竞争和个人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发掘学生的潜能。小组竞争是根据学习、能力等实力相当的两个小组结为竞争对手组,个人竞争是由学习、能力等实力相当的两个学生结为竞争对手。竞争的内容包括学习、纪律、文明礼仪、为班贡献等。竞争对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远远地超越了竞争对手,就选择一个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这样在不断超越他人的同时不断地超越自我,推动了班级的进步。

(二)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并且要在环境中不断强化和体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重要社会背景。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形成班级正能量,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积极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1.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包括教室环境的布置,如成果展示台、时事t望塔、知识长廊、图书角、荣誉墙、心灵驿站、角逐场、美文欣赏栏等,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2.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一般由班级舆论、班级目标、班名、班歌、班级口号、班训等构成。笔者注重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来引领学生。班级目标是班级前进的动力,应由全班同学一起制定本班实际的目标,如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班名应体现班级特色和时代精神,如博雁班。班歌应体现班级成员整体的精神风貌、理想和追求,如“博雁之歌”。班训、班级口号是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如班训:“做最好的自己”;班级口号:“乘风破浪、气宇轩昂!”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凝聚力。

3.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笔者实行“层级制”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所谓“层级制”,就是从上到下层层管理的制度。第一层是班主任,第二层是班主任助理,第三层是班长、管长,第四层是科代表,第五层是组长,第六层是组员。“层层管理”指的是:班主任管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设两人)一人管班长、一人管管长;班长管科代表;科代表管组长;组长管组员。每一种职务都有具体的分工,班主任助理是班级的主管,全方位管理班级。班长设五人,分别负责周一至周五的班务工作,如学习、午休、自习等。管长设五人,分别负责卫生、自行车、公共财物、图书角、仪容仪表的管理。每个学科设两名科代表,负责早读、学习、作业收发等。小组是实行4人小组,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组员要支持和配合组长的工作,每天每一层的职务负责人都要向上一层负责人汇报情况。“层级制”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地调动同学们为班服务的热情,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以及遇到困难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想办法解决困难。

(三)开展积极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主张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改观,也能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而在活动中培养积极情绪是的有效途径。

1.举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班级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如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的自由论坛:“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会招聘怎样的员工?你觉得自己符合招聘要求吗?为什么?你认为班上哪些同学符合你的招聘要求,为什么?”关心班集体的演讲会:“我希望我们班成为怎样的班集体?”换位思考的畅谈会:“假如我是班主任……”感恩父母的真情流露会:“你的学习与父母的工作对比,哪个更辛苦?你的感受是什么?”才华展示的表演会:个人才艺展示、英语短剧表演。

2.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

学校的大型活动有:校运会、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篮球比赛、科技比赛、合唱比赛等。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一是可以发挥学生潜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班级的凝聚力。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如:调查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参观大学城;采访敬老院院长了解社会敬老养老问题等。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在活动中既要加强领导,又要注意安全。

(四)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和看重的是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1.点赞激励,弘扬正能量

每一位学生都有缺点和优点,积极心理学主要强调的是对优点的表扬。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有更大的成功,笔者采用点赞激励方法来弘扬正能量。在教室一个显眼处设计一个点赞墙,分为学生点赞栏、老师点赞栏和家长点赞栏,点赞要真实,在要点赞的同学那栏画上一个“竖大拇指”图案,并写出点赞的理由。点赞激励包括:

(1)生生点赞

每个学生每天在班点赞一个自己认为值得点赞的同学,点赞的内容可以是学科学习、卫生清洁、文明礼貌、纪律遵守、为班服务、仪容仪表等。

(2)老师为学生点赞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每天点赞一个学生,点赞的内容可以是遵守纪律、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辅导同学、为班服务、文明礼貌等。

(3)家长为孩子点赞

班主任让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各科学习、作业情况、家务劳动、孝敬长辈、照顾弟妹等方面有进步的,要发信息给班主任为孩子点赞,点赞的次数不限,但点赞内容必须真实。

通过每天点赞,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倍增,人人都变得积极上进,很在乎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心中的看法,认真地做好份内事外,还主动帮助同学,争取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点赞,同时每个人都用心欣赏同伴的长处,积极为同伴点赞。

2.阳光评价,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和看重的是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阳光评价,阳光评价是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各科学习、值日工作、同学关系、遵纪守法、为班服务等。阳光评价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增强自信,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迎接成长路上更多的挑战,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恰当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体现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3,(02).

[2]庞红萍.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班级管理实践初探.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一、说理力戒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启示: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但有些教师生怕道理说不透,学生不明白,所以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还有些教师喜欢把学生以前犯过的错误再拿出来教育学生,即“翻旧账”。殊不知,原本学生已经接受了批评和教育,愿意改正。却很可能因为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强调”而心生反感,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教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超限效应”。

二、立规矩切记“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丢,丝毫不觉羞愧。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启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制订这样那样的规矩,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原因之一就在于,实施过程中没有注意破窗效应。例如,要求全班同学按时交作业,但是当学生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时,却没有及时处理,修补这扇破了的“窗户”,以致于其他学生产生“他不交作业似乎也没什么事嘛”的想法,进而纷纷效仿。倘若,第一扇破了的“窗户”出现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并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修补“窗户”。其他学生就会引以为戒,不再有类似行为。这要求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细心及时地发现班级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避免晕轮效应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晕轮效应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和晕轮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不喜欢差生,所以我做什么他都看不顺眼,我为什么还要努力?为什么还要为班级服务呢?我讨厌老师……这是许多学业不良的学生在日记中反映的心声。

启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避免“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教师应正确客观评价学生,既看到他们的缺点,又看到他们的优点。对于优等学生,在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要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出并严肃批评,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些落后的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老师应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他们身上被忽视或被掩盖的闪光点,不能让他们永远成为“灰色人群”,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发现其身上的优点,要立即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其优点发扬光大,增强信心,扬起希望的风帆。

如果教师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对任何人既不过分表扬也不故意贬低,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善意的、相互协作的。

晕轮是美丽的,但是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欺骗人。教育者的职责是面向所有学生,老师绝对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只有走出“晕轮效应”的误区,教育活动才可以取得成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让我们在美丽的光环下,去冷静客观地把握师生交往。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第4篇

要;诱因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27—01

教育实践充分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学习动机可以简单理解为学习需要或学习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设立合理的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诱因来实现,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满足学习需要

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1.利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满足认知内驱力。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认知内驱力,它对学生主动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2.利用同伴教育满足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对象上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在这期间,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和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同伴教育通常通过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伴教育在班级建设初期,对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良好班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学后的心理课,我让同学们就近5~6人分组,小组选出组长并共同商议小组名称。最后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并认真地确定了小组名称,课后我又让每组在一周内共同办一份自我介绍的墙报。不到一周这些墙报就成了我们班墙壁上最美的装饰,至此,同伴教育拉开了帷幕。我们班的卫生小组、评比小组、学习小组等都以此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迅速被动员起来,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班级气氛越来越好。

当然,这种初期的同伴教育在对学生不了解的情况下建立,到后期会出现问题,如组长一开始可能是凭借热情、积极“取信于民”,但后期会因为能力、学习成绩等诸多因素而失去影响力、号召力。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打破这种小团体。一方面,这有利于打破“小团体”现象,使全班同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做良性的同伴教育者更替,避免不能胜任同伴教育者的组长在本组被替代后成为本组的“破坏者”,或者自信心受挫而意志消沉。于是,在期中考试后,我重新排了座位,打破原先的小组。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处,学生之间已很熟悉,这次选组长,大家均推选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同学。自此,我班小组基本确定,同伴教育开始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如历史学科,在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时,多名同伴教育者在自己的小组中起到组织、领导、帮助的作用,激发了全组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效率。

二、确立学习诱因

单纯地利用满足学习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有赖于外界的刺激——学习诱因。外在学习诱因主要包括竞争、奖惩等。

三、创新评价机制

第一学期的期中过后,我明确地告诉我班学生期末我们以小组成绩为单位,评出“优胜组”和“落败组”,期末考试结果出来后最优组的所有成员考评成绩可以加分,另外最差组要为最优组的同学买小礼物。自此,我经常看到小组长给本组成绩不佳的同学讲题、盯背诵等。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根据小组总分成绩的高低,全班选出获胜组予以表扬并给每位小组成员在考评上加了分,最差组在全班同学面前送给最优组每位成员一份小礼物,虽然礼物不贵重,甚至还有学生自己做的手工品,但优胜组的同学每一位都发自真心的微笑了,落败组也很大方,输得心服口服。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青春期;人生观;心理辅导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学习内容的增大使不少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扰和危机,出现了学习障碍的现象。这些困扰的解除,可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去解决。辅导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知识性的遗漏补缺,更加需要运用心理手法去提高他们自我观念、自信心、情感、兴趣、动力、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们更好地去适应现阶段的学习任务,更能帮助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

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花园中盛开的花骨朵。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不仅起到教育意义这一作用,更需要为他们在步入青春期的道路上,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带头作用。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目标的最简单的表述可依据江耀强1999年提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八自”目标:自觉、自知、自爱、自持、自尊、自强、自制和自信。作为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点,笔者为之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1)学会认知:正确制定出未来中学习的计划性、学习中的楷模典范、拥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枝巧、正确的对待民族与外来文化的认知度。(2)学会做人:设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了解和遵守公民道德、自觉遵守人身行为规范、学会正确的社交技巧。并拥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劳动意识。拥有一个正确的荣辱观。并且能够正确的了解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拥有的权益以及自身多需要履行的义务。(3)学会生存:安全知识、自我保护(包括不沾毒品)、劳动技能、升学指导。怎样面对校园恶势力以及外界恶势力的困扰以及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保护。

2实例详解、案例简介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小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以下笔者根据某校某某学生的真实案例结合理论来进行详细分析与指导建议。吴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吴某。最近心烦气躁,总是感觉内心空虚害怕一个人独处。这个学期的月考没发挥好,成绩由年级前5名退到了五十多名,知道成绩时忍不住大哭了起来。班主任批评吴某,吴某觉得在班里面子;妈妈看到成绩斥责吴某,吴某觉得痛心。于是,她每天加班加点,中午也不休息。距离下一次月考时间越来越近,她就越紧张、心烦,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心里总想着考试的事,担心自己又会发挥不好,很焦虑。晚上睡觉前一想起要考试了,头脑中就会不自觉的浮现出妈妈斥责的情景,觉得呼吸急促,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或者干脆睡不着。白天上课、做作业时也常走神,非常担心自己下一次考试又考不过,如此恶性循环。

3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只有真实的了解孩子的困惑和压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才能找出真正存在的误区、只有正确的面对这些误区才能够找到解决孩子心理困扰的最佳措施。根据以上真实的案例我把改学生所面临的困扰和问题解剖成了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澄清问题、挖掘原因。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当事人对问题的主观阐释、问题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当事人如何处理问题、当下发生了什么是当事人觉得困扰而在意的。(2)协商目标,辅导教师协助当事人描绘对于问题解决的美好愿景和目标。从对当事人所偏好的未来细节进行探讨,聚焦当事人的多个问题,协商出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他制定下一个小目标。(3)挖掘资源,寻找例外阶段。寻求例外是整个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辅导教师必须积极探讨当事人过去相关的成功经验和各种优势资源。讲学生的优点放大,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力量。强调学生已经切实做过的事情。列举出学生获得的成功与荣誉,给学生规划出下一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并且有计划的去进行和实施。(4)教师和学生相互反馈。提供反馈前,一般休息五分钟,给咨访双方都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反馈时首先一般教师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整体的肯定和赞许,特别是针对与目标达成有关的优势力量。然后当事人也对此次谈话对自己的内心辅导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进行一次总结反馈。两者相互达成共识。

4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不同的小学生、不同的问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共同性。我们可以先总结出矛盾的普遍性,再把不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我把该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上理论指导的共同性相结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解决方案。(1)化解青春期女孩的心里误区。小学6年级是步入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女孩子在生理上会逐渐发育,所以会感觉内心焦躁不安,害怕孤独,害怕寂寞,不愿意一个人独处。这都是所有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在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老师去进行学习上和生活中正确的引导。(2)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优化辅导。吴某这一次的考试失误。不仅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也受到了母亲的斥责。使吴某承受了双重打击。考试失误内心已经非常自责,加上老师的批评让自己觉得在班里没面子,这个时候非常希望得到父母家人的鼓励和肯定,结果母亲看到成绩也严厉的斥责吴某。此时在吴某的心里就犹如雪上加霜、更是痛苦不已。老师和家长的双重不理解是导致学生压力大的根本原因。此时老师应针对学生的成绩下滑对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3)自身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吴某每天加班加点学习,中午也不休息。不合理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往往适得其反。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或者失眠干脆睡不着。甚至白天在学校里上课、做作业时也常常走神。结果学习也没学好,休息也没休息好。更是得不偿失。需要调节好自身的心态。正确的去面对考试,考试只是检验你是否用心学习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因为考试成绩去否定一个人的能力和付出。(4)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排解精神压力。因为一次的失误,而导致其过度的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知道成绩时吴某大哭了起来。紧张、心烦,有时还会出现头晕。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白天上课时也常走神。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年纪小,自我认知能力不足,无法自己给自己寻找排解压力的出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进行正确的开导。例如,带孩子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是孩子心中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