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范文第1篇

热词:新疆出版行业 信息化 决策 规划 选型

目前出版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归纳为六大方面,即:行政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化、计财审计电算化、业务管理网络化、出版内容数字化、发行电子商务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决策、规划、选型、实施、验收等几个关键性环节。新疆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律。但由于政治环境、地域、文化、民族文字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达的内地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

一、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决策

决策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困扰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决策层的主导能力、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在信息化建设项目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的一致性等。而在拥有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难题更加复杂一些。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远离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内地,同时又是多民族聚居区,文化多元,文种繁多,从而形成了新疆出版行业独特的信息化发展背景。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通过与各信息化研发公司合作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自身文化与合作方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问题。而绝大多数新疆出版企业由于其特定的多文种出版物生产需要,少数民族编辑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高,从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更加趋于多元化。决策信息化建设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多元的出版企业文化与合作方企业文化发生多重碰撞的问题。

新疆多民族、多文种的人文特色,也必然造就了新疆出版物文种的多样化。新疆出版行业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大多数不仅精通本民族的文字,同时也精通汉文,有的甚至除精通本民族文字、汉文外,还通晓好几种其他民族的文字,但绝大多数汉族员工只懂汉文,不懂其他民族的文字。在决策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就必须要注意到,信息化建设项目所提供的平台、多文种的交互界面、文种互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预估解决这类问题,在人力与技术上的巨大成本投入。

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域偏远,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与内地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信息化技术支持力量不足,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比较薄弱,在决策信息化建设项目过程中,还需科学考量出版社管控层与基层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

二、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与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内出版行业信息化产品已经日臻完善,融入其中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形式更趋近标准化管理模式。

然而在新疆,出版企业大多数是沿袭比较传统的管理习惯,因此,信息化建设程式也会有所区别。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健全、完善管理需要并驾齐驱,双管齐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推行管理意图和思想,固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促进管理模式扎实有序的落地,从而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另外,新疆出版行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虽然从一些方面看,弱化了管理力度,影响了运营成效,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因此减轻了因信息化衍生的“信息孤岛”所形成的信息资源整合成本。较低的信息化起点,更像一张白纸,更好画最美丽的图画,更利于出版企业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数据,避免了多重部署,以及多项系统重叠建设或彼此割据的现象产生。

三、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选型

选型,选的是“理念”。选型是一个以信息化建设规划为根本基础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与信息化建设目标紧密相关的关键步骤。在这个阶段中,出版行业将面临多种决择。一是按需求的轻重缓急,先局部地实现信息化,从而形成分而治之的格局。待后续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二是选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以统一的标准综合调控,全面铺开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三是以出版社的刚性需求为蓝本,弹性定制信息化发展项目。

实事上,信息化的建设与出版社的运营规模密不可分。新疆现有出版社十二家,其中超过200名员工的出版社有三家,四分之三的出版社的规模属中等偏下。客观审视出版社自身的人、财、物及信息化的基础,科学定位信息化发展目标,适度把握实力与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柔性量身定制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因地制宜快速提升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部分出版社已经局部实现了信息化的状况,在避免既有的信息化资源流失的前提下,采用兼具集成性和扩展性两种优势的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重新整合信息化发展格局,是务真求实迅捷拓宽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发展前景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新疆历来是“”极力争夺的主战场,为了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通过觑觎、渗透、入侵等手段,以网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从而达到他们利用网络广泛散布宗教极端思想的目的。因此,无论开展任何信息化的建设项目,都不能忽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优先选择建设与完备最为基础性的信息安全项目。在建设信息化项目之前或同步,配套构建信息安全的防御和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弭繁芜的信息安全隐患。

四、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实施

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是整个信息化过程中最艰难、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关键阶段。实施阶段将面临着管理、技术、人为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制度化的项目管理力度,对于项目实施的成败,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制胜作用。

地处维稳前沿的新疆,有着不容忽视的特定政治环境,维稳工作复杂而又艰巨。作为文化战线排头兵的出版行业,为强化宣传力度,承担着巨大的出版项目建设工作。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因此增加更沉重的工作量,形成一种额外的负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对于信息化建设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综合衡量信息化实施的客观环境和实际基础,先从涉及范围有限的局部信息化建设项目入手,在行政、人事部门推进行政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化,财务部门实行计财审计电算化,发行部门先行实现电子商务化。当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应用基础之后,再实施触及层面多、牵扯范围广、资金投入庞大的业务管理网络化以及出版资源数字化的项目。

信息化项目实施期间,特别是复杂程度较高、波及业务较多的项目实施,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权力的调控,职能的划分、分工的均衡、利益的分配、项目功能与实际需求的差异、技术与业务的契合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准确的语言陈述和表达,进行沟通和协调。然而众所周知,新疆是多民族、多语言浑然交汇的地区,对于同一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性问题,各种民族语言所阐释的涵义及所领会的结果可能会千差万别,语言上的障碍给项目实施阶段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项目实施初期,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精通业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强的各民族技术骨干力量是十分必要的。以他们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基础,在信息化项目实施阶段肩负起沟通、协调、培训等职责,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信息化的实施进程。

五、新疆出版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验收

验收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当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通过之后,按照通常的惯例,网络系统、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相关的所有资源都将全部移交给出版社。对出版社而言,以应用为本的项目竣工,一切却才刚刚开始。为应对需求更新、应用系统升级与扩展、用户操作、网络稳定与安全维护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保证系统平稳过渡,持续正常运维,出版社会迎来更为艰难的考验。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范文第2篇

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这就赋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更多含义和紧迫感,当然,也给予业界更多期待。

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共有53家出版单位和21家技术企业入选,于2014年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并计划于2015年1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如今岁末将至,时间紧迫,各实施单位项目具体进度如何?实际成果怎样?能否如期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项目能否尽早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本刊记者采访了总局数字出版司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

步骤清晰、管理有序,项目整体进展顺利

据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处长冯宏声介绍,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启动以来,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标志着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步入实质性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为全面有效地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及时高效完成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总局与财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管理步骤清晰、管理有序、指导到位。

整个项目在流程上分为前期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与审核、软件供应商招标、项目管理培训、项目建设、项目调试、项目验收等多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在项目具体建设上,既考虑了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又考虑了不同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基础,根据数字出版的实际步骤提出数字化加工软件等“六个包”供出版企业选择。

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跟进及实际管理过程中,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分工明细、专人负责、及时指导。项目实施以来,总局数字出版司组织了多次专项培训、专项调查、阶段性会议,以全面掌握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项目执行效果。

2014年3月,组织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政策与项目管理实践培训班,针对各个传统出版单位社领导、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就规范国家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等问题进行培训。

同年7月,举办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旨在总结推广各地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带动传统出版单位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开展项目执行情况调查。截至2014年10月,共有53家出版企业、16家技术企业填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软硬件安装情况、资源数字化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显示,项目整体进度情况顺利。53家出版企业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49家,占比92.5%。16家技术公司中,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15家,占比93.8%。通过此次统计调查展望项目进度,预计到2014年底,51家出版企业能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占比96.2%;16家技术企业均表示能够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

2014年10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阶段性工作会召开,会议通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并对项目验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项目带动、成果显著,企业打造五个“一”

通过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分享,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单位,尤其是出版企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仅在软硬件、资源建设、产品表现形式等方面按总局要求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重建或者说完善了整个企业的数字出版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述为五个“一”: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1.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

项目通过指导实施单位采购本单位数字出版必备的软硬件系统,帮助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出版的基础建设,形成加工、协同编纂、资源管理、产品封装及终端应用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总局要求各出版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全面梳理相关业务,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全面、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支持采购两大类软件及系统:一是对传统的出版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流程的完整性,包括数字化加工软件、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产品系统等四种软件及系统;二是对多种属性的内容资源进行关联、复合应用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产品表现形式的完整性,包括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等软件及系统。在硬件方面,项目支持企业采购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所必备的基础性硬件设备,包括通用硬件设备(含与之配套的系统软件)及专用硬件设备。

据统计,目前,各出版企业基本完成硬件采购和软件安装,完成硬件采购的有51家,占比96.2%;完成数字化加工软件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100%;完成编辑加工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产品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5.9%;完成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安装的有33家,占比94.3%;完成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安装的有32家,占比86.5%。

2.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

从此次阶段性统计数据来看,整个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度不一。53家出版企业中有45家完成了加工资源的筛选和准备,占比84.9%。各单位已完成资源数字化的存量资源共计92786本(册),增量资源共计15643本(册),但资源数字化整体进度不一,仅有13家出版单位的资源数字化完成比例在50%以上,其中12家出版单位还未开展资源数字化工作。在已开展资源数字化加工的出版企业中,8家以自加工为主,17家以外包为主,25家采用自加工与外包结合。

虽然进度不一,但项目实施为出版单位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而且有不少是特色资源,有利于出版社打造专业资源库。多家出版社结合自己的资源特色策划了不少专业数字产品,如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森林调查专用数据库”、在线资格培训等,人民交通出版社的“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助教资源包”“高职教育汽车类专业资源包”“全国海事系统职工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等。

3.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

刚刚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对《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开展应用,支持企业对《多媒体印刷读物(MPR)》国家标准开展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现行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开发,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企业标准研制。

2014年初,总局数字出版司委托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成立了5个起草组,确立了项目管理、基础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流程接口5大项、18小项项目标准。据统计,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51家出版企业中有17家参与了项目标准的编写,占比32.1%。23项标准中有21项在60%以上出版单位得到了执行。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MPR在多家中央文化企业得到应用,丰富了出版社的内容产品,其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单位的MPR产品还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进行了展示。据中国MPR注册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MPR出版单位在线注册单位已达284家。

4.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

数字出版既是“一把手”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企业若要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出版社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体系,必须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证明,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项目启动要遵循任务分解、明确职责、严格预算、设定进度、规范程序的原则,通过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数字出版机制。

据统计,出版单位中共有45家出版企业设立了数字出版部门,占比84.9%;共有41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77.4%;有9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17%。根据调查,16家技术企业中有14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87.5%;有4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25%。

多家出版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台了《数字出版资源内容管理办法》《数字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支持数字出版发展的激励措施》《社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社视频制作标准》《社动画制作标准》《社音频制作标准》等多项管理办法,既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也完善了社里的数字出版机制。

5.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锻炼了实施团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与管理性,又提升了其互联网思维、数字出版产品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实现了出版单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已经由数字出版骨干扩大至普通编辑人员,很多编辑人员已开始运用编辑加工系统进行图书的编辑编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相应的数字化编辑编纂宝贵经验。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国连在交流时说,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如今,知识产权出版社已使用真实的数据走正式出书流程策划了一系列新选题。

这些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有利于建立起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出版单位未来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与商业运作打下基础。

培育人才、面向市场,加速转型升级

通过近一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单位不管是技术企业,还是出版企业,都提出不少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难题是人才的问题。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时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劳动者),也必将对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推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目前看来,人才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少员工不能主动接受媒体融合的理念,更有甚者,对项目实施带来的出版社业务流程再造呈现抵触情绪,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二是技能缺失,有待提高。编辑若要深入参与数字出版,则不仅仅是进行选题策划,更要结合产品渠道设计产品形式与具体架构,目前这方面的人是少之又少。三是专一人才多,高端复合人才少。目前数字出版工作人员中单一的技术人员或编辑人员多,能综合数字技术、产品设计、行业需求、产品渠道等能力于一身的高端人才少。因此会出现出版社用户对项目需求的不明确和不理解,导致需求不能确定,变更风险增加。此外,数字出版部门及数字出版人员在出版企业通常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新闻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人员的职称评定、资格认定等评估体系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因此,出版企业应利用人才培养、引用、定制等多种途径,通过项目实施、全员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由骨干而员工、由少数而多数,在企业内部逐渐普及数字出版的理念、媒体融合的概念、数字产品的设计及应用技能等,加快本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从而带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范文第3篇

一、竣工图与最终版施工图的区别及现有的竣工图编制方式

1 竣工图与最终版施工图的区别

GB/T50328-2001将“竣工图”定义为“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该标准明确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应包括“竣工图”字样、施工单位及其编制人/审核人等、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等。在SH/T3503-2007的标准中,竣工图的定义与GB/T50328-2001同,明确竣工图章应包括“竣工图”字样、设计单位及其编制人/审核人等、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等。

SH/T3503-2001曾将“最终版施工图”(以下简称终版图)定义为“设计单位在项目中交后一定期限内(石化行业标准要求为一个月内),将所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在施工图上予以修改重新出的设计图纸”。

确切地说,项目必须有竣工图但不一定有终版图。两者都真实反映着建设工程实际施工的结果,但终版图不体现竣工图的责任者。

2 现有的竣工图编制方式

由于石化企业除了石化装置外,还包含了建筑物、供配电、运输等,涉及多个行(专)业,因而,工程档案的归档,除了执行石化行业标准外,也认可广东地方标准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标准,因而,现有竣工图的编制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供配电部分认可电力行业标准,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情况在施工图上进行改绘,加盖竣工图章并经监理单位签字确认后,交设计院重新绘制终版图,再交施工单位加盖竣工图章并交监理单位签字确认。该种方式重复了绘图及监理确认的工作,加之涉及设计单位的一些原因,使得竣工图的归档大为延迟。

铁路部分认可铁路行业标准,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情况重新编制终版图加盖竣工图章并经监理单位签字确认。该种方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有很高的要求,若所承担施工承包的单位不具有设计资质,则无法完成终版图的编制工作,势必使竣工图的归档难以进行。

而石化的行业标准,也经历了SH3503标准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现行的SH/T3503-2007明确由设计单位按最终修改状况绘制终版图及加盖竣工图章并经监理单位签字确认。此时,终版图及竣工图的责任者均为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在确保所有的设计变更均已体现在终版图的基础上,还需确保现场实际的施工内容与竣工图保持一致。

由于石化企业每年进行的检维修工程、技措技改及重点建设项目等,每年在数百万到数千万、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双边工程多,工程难度大,甚至存在部分投资不大的项目,因装置停车难而导致数年不能中交,等等,多种情况致使工程项目的归档工作难以统一要求,加之普遍存在的设计单位的种种原因,目前仍存在多种竣工图编制方式共存的现象。

二、当前竣工图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竣工图不能反映现场实际修改状况

竣工图不能反映现场实际修改状况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设计修改或设备(材料)代用等变更单,尤其是设计现场代表在施工现场出的变更单,在提供现场施工时未同时提交设计单位的资料室保存,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做好收集、保管工作,导致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对变更单收集不齐,因而不能做到全部改绘在终版图或竣工图上。

部分设计图纸虽然在施工过程中经多次换版并及时发放到施工现场,但由于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未及时做好图纸版次的更新及其管理,仍使用旧的版次编制竣工图。

监理人员在审查竣工图时未认真把关,甚至不予审查即予以签字,导致竣工图不准确或短缺。

部分施工内容采取现场签证方式或以现场交底形式委托施工,而事后未补出设计变更单,导致竣工图上没有反映出该部分内容。

详细设计文件(含变更)中要求实施的内容,因某些原因决定不施工,但建设单位或项目管理人员未及时督促设计院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予以取消,导致设计院在编制终版图时,仍包含该部分内容,施工单位也存在为了多计工程量或认为疏忽而忽视了该部分内容,有意无意地将未施工的内容改绘到竣工图上。

2 对竣工图的理解差异导致竣工图不齐全、不规范

对于由设计单位提供终版图的竣工图,存在因一些设计单位狭隘地理解了竣工图的含义,在出终版图时,将详细设计文件的部分文件删去,如:施工技术要求或施工说明、设备订货表或设备一览表等,认为竣工图仅是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有关施工说明或采购内容的,不属于施工结果的图样,因而,在编制终版图时,出现只重视现场最终状况而不重视施工和采购依据的情况,这种现象在石化系统外的设计部门较易出现,如一些电力设计院、铁道设计院,由于这些设计院带有专业的或管理的垄断性,较难进行沟通和解决。

工程项目的施工结果不仅包含了现场施工的结果,也包含了设计的最终结果和采购的最终结果,正因如此,绝大多数企业档案部门根据本馆库容、人力等情况,只接收项目的竣工图纸,不再接收详细设计文件。若终版图取消了施工技术要求、设备订货表等内容,必将导致该部分档案资料的缺失。

对于在施工阶段已予取消的图纸,不少设计院在编制终版图时,认为竣工图只要反映现场最终状况即可,不考虑“竣工图内容应与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洽商、材料变更、施工及质监记录相符合”(GB/T50328-2001),不将施工图图号与终版图图号对应,过分强调图号的连续性,将终版图图号改为与已取消的施工图图号一致,致使施工及质监记录与竣工图图号不对应。

3 竣工图的责任者不同,其质量及归档进度有很大差别

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图上杠改或划改并加盖竣工图章来作为竣工图,一般能做到在项目中交后三个月内完成归档,但竣工图质量差,或对于设计变更表述不清,或图纸破损,或划改不规范、不整洁,甚至存在一些施工单位丢失图纸难以归档的情况。

由设计单位出终版图时,设计院往往以设计任务繁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提交时间,在SH/T3503~2007明确由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后,设计单位难

以接受角色的转变,使整个项目档案的归档工作难以按期完成。但不可否认,由设计院编制终版图或竣工图,图面整洁、字迹清楚、规范,并能提供高质量的竣工图光盘,使档案人员免除了扫描竣工图的工作。

三、设计院编制竣工图的可行性分析

1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及责任对等原则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用计算机绘图已被设计单位广泛采用,计算机绘图具有速度快、质量高、修改容易等特点。从理论上讲,由设计单位出终版图,可以毫无遗漏地将多次设计变更经重新绘制后出图,能使图纸表面干净整洁,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最大限度减少修改增补量,提高竣工图纸的表面质量,加之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绘制,大大提高竣工图的内在质量。

国外已普遍采取更新版次的方式替代设计变更单,以确保最终版图纸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和及时完成竣工图归档工作。而国内的设计单位与国外的设计院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一部分属于工程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公司目前完工的热电站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工程为例,该项目的锅炉部分由某外资企业提供施工图纸,自2006年9月提供首份施工图纸以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计方一直有现场代表在现场服务,协调工作做得好而变更少,直到工程完工,只有少数的几张图纸涉及换版,没有设计变更单,项目中交不久即完成了竣工图的编制。而汽轮机等部分由中联公司设计,变更单高达770份,将如此大量的设计变更全部反映在终版图上,设计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改绘,在中交后三个月尚不能及时提交,加之变更单收集不齐,部分终版图已连续两次因为不齐全不准确而予以退回修改补充。当然,该公司由于首次与公司合作,比较配合,能及时改正不足,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尤其是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工程公司)普遍存在注重完成设计任务,缺乏为甲方的归档考虑,重视本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方面的资料归档,轻视设计文件(含变更)的收集和归档。有些设计单位在为甲方设计完毕,本单位只保留了底图,所有的变更单均没有保存下来,在甲方提出终版图不准确或短缺时只得向甲方提出回寄设计变更单来解决。

完善的终版图是保障竣工图质量的前提。然而,长期以来,同是作为承包方的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作为强势的设计单位,因其买方市场地位让建设单位尚无可奈何,更只能让施工单位兴叹。设计单位不仅不为自己的设计文件尽归档责任,甚至为了工程进度,在甲方的默许下,提供不符合归档要求的白图(复印件)用于施工而事后不再解决,迫使施工单位用不规范的图纸编制竣工图,从而导致归档困难。即便如此,设计院却仍常常置身事外。至于因设计院迟迟不予提交终版图导致工程档案归档工作严重滞后更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由设计院出终版图是一个进步,那么,由设计院编制竣工图并完成会签和归档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使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地位平等起来,各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SH/T3503-2007中的“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对等的归档要求可保证项目交工资料归档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制定和健全设计文件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做到图纸的修改与工程进度同步,是确保设计院编制的竣工图齐全。完整、准确的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设计院提供了很大的舞台,项目上马多,各设计院设计任务也很繁重。于是,设计文件不规范(如设计文件不加盖设计单位资格章、设计变更单或涂改或会签不全等多种情况)、不提供终版图或不能及时提交终版图等,都成为设计院的共同理由。

设计院承接大型项目的设计,一般设立项目设计组,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有两组人员分别在院本部及施工现场同时服务、分工协作。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因侧重设计进度和配合施工现场,忽视设计文件的管理,难以做好设计文件的归档工作。

制定和健全设计文件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是确保提交的设计文件为有效版本和做好设计文件归档的重要手段。项目设计组应指定专人负责设计文件管理工作,设计或编制人做好设计文件、计算书和说明书原稿(通称设计文件和资料)的整理并移交专业负责人和主项(单元)负责人审核,专业负责人和主项(单元)负责人负责将本专业和主项(单元)的设计文件和资料的移交设计组设计文件管理人员,设计组设计文件管理人员在核实及登记完毕提交院本部档案资料室保存及批量印制并提交建设单位。同时,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及时对照变更完成施工图纸的改绘,做好标签,人员调离应做好交底及电子文件的移交工作。图纸的修改应与工程进度同步,既可确保项目完工后不久能及时完成竣工图的编制工作,又能避免在项目完工后因新的设计任务影响了竣工图的归档。

对于采取现场签证方式或以现场交底形式进行施工、或明确予以取消的工程内容,都需要经设计人员同意,并要求及时体现在设计变更单或改绘到最新版次的图纸中。设计、建设、施工各方应密切联系,相互沟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确保现场施工与设计内容保持一致。

3 在设计合同中明确终版图的编制及竣工图的归档要求是对设计单位有效的制约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范文第4篇

高标准,全面覆盖每个行政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知识、渴望读书的热情在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农民读书难问题?如何在全民阅读中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工程自2004年开始试点建设,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作为一项务实的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被列为国家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倡导全民阅读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全民阅读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而且有利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阅读创造良好的现实条件。一方面要发扬中国耕读文化传统,营造新时期农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抓住新农村建设为农民阅读带来的好机遇,同时还要多为农民阅读提供丰富的出版产品和优质服务。要建设好服务农民阅读的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农家书屋要建在村上,为最基层的农民群众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农家书屋要为农民提供健康、实用的阅读产品,要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上下工夫。要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使用方式、管理形式和经营模式,为形成农家书屋的长效机制创造经验。

作为解决农村缺书少报问题的农家书屋,建在每一个行政村上,书屋至少要能够陈列一些书、报刊,能供30人左右阅读。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每个农家书屋必备1500册图书、100种音像制品和30种报刊,同时还要有一些装备,如放映设备、电脑等,主要是给农民提供一个免费看书、学习的场所。每个农家书屋的配置标准为2万元,有的地方达到了2.5万元。中央财政分别给予西部地区80%、中部地区50%的补助资金。对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也给了一部分奖励费用,对做得好的地区以奖代补。

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发起和牵头单位,始终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号召举全行业之力实施好这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央的领导下,先后安排试点建设、颁布实施意见、制订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评定推荐书目、落实专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各地新闻出版部门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民生工程。大部分省(区、市)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建设,推动了工程顺利实施,并在选书、配书、管书、用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做法和经验。

为落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中央财政2007年和2008年共拨付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6.228亿元,2009年度农家书屋专项资金13.95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各地也已投入资金数亿元,社会各界也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和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的设立,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表示愿意参与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来。

严要求,每个书屋不落入虚设

据悉,为了出好书,配好书,让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新闻出版总署于2007年制定了两批农家书屋推荐书目,2008年底制定了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形成了种类齐全、品种丰富的书目体系,能够较好地满足各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对出版物选配的基本要求。各地也在总署制定的出版物目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符合本地区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图书目录,较好地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一些地区还组织有关专家、出版社编辑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群众需求,策划更多切合农村实际的出版物选题。

为了管好书,用好书,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随工程进度免费发放给全国已建成的农家书屋,以指导管理员做好书屋的管理和服务。各地也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出版物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一些地方还制定了考核制度,并且做到制度上墙,接受村民的监督。目前,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基本都配备了出版物登记本、借阅登记本和图书需求登记本,对图书保存、流转和需求情况进行记录,确保了农家书屋规范运行。不少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专门组织培训,向农家书屋管理员讲授图书分类、登记、借阅、保管等知识,组织管理员参观示范点,从而提高管理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帮助管理员更好地管理农家书屋。此外,各地还利用农家书屋积极开展新型农民读书征文、知识讲座、学习辅导、科技培训、普法宣传等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建立起换书、添书机制,利用现有资源让农家书屋的图书流动起来,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扩大农民读书、用书的品种,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阅读需要。

如何使书屋建成后不虚设,真正起到作用?管理好书屋是重中之重。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各地新闻出版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并发动大学生村干部、农村青年到农村去宣讲。北京大兴一个大学生村官张晶晶,每晚8~10点,给农民读经典,摘抄实用的科技信息,深受当地农民拥护。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谭汶深情地说,这项事业要怀着对农村的热爱去做,充满感情去做。64万个农家书屋,如果能从一个书屋里走出一个有志青年,那就是64万个,能走出一个科学家,那就是64万个,国家投入的钱,值啊!

为更好地督查农家书屋的建设,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多次深入地方进行督查。在2010年农家书屋工程验收督查工作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王岩镔在会上指出,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用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验收督查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质量。此次验收的重点是出版物的配备,检查新书是否达到总署规定的品种、数量和选配比例,是否按照总署推荐目录执行,决不能使农家书屋成为消化出版界不良资产的渠道,决不能让劣质书、库存书流入农家书屋。此外,针对本版书过多、图书复本过多、捐赠图书把关不严、农家书屋“挂锁”等问题也将进行督查。验收督查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全署16个司(厅、办)分别对口1~4个省(区、市)进行。总署各司(厅、办)将由司级领导带队,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验收督查,验收督查工作将于10月30日前完成。

多举措,激活全民阅读热情

在郑州市“全民阅读示范点”――惠济区贾河村农家书屋,70岁的村民范国安说,到农家书屋看书,帮他解决了许多蔬菜种植上的难题。农家书屋让农民得到的好处实实在在,而把农家书屋建到村上,把全民阅读扩大到农村,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农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则是卓有成效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的推进,农民阅读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的书博会,更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大力倡导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书博会的重头戏,中国出版高层论坛2008年4月27日在郑州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决农村缺书少报现象,引导农民重知识、重文化,农家书屋成了当下的必走之路,那么如何使用好农家书屋?

新闻出版总署下一步将推动各地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体部署,探索建立农家书屋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健全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工作机制、完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各项制度;并将在书屋管理上进一步下工夫,建立全国农家书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将每个农家书屋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纳入数据库,便于查询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提高管理员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把农家书屋与全民阅读计划、农村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要防止书屋建设流于形式、形成摆设,就要保持书屋活起来。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通过各地更新出版物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将农民读书与当地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结合开展、利用农闲假日吸引农民看书等方式推动书屋盘“活”。2010年以来,河南省把农家书屋建设与全民阅读结合起来,收效明显。2~5月,开展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全省18个省辖市踊跃响应并积极参加,此次阅读讲演活动的开展,有效调动了农民看书读书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

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省份,自2005年以来,农家书屋已覆盖全省2/3的行政村。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不仅实施进度快,在农家书屋形式、形态、管理制度、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甘肃省农家书屋办公室为全省所有书屋及其管理员建电子档案、白银市让建好的农家书屋在市电视台一一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以及依托农家书屋成立“农民读书协会”等举措更是符合农村实际、推动全民阅读的创新实践。许多农家书屋已成为返乡农民工抚慰心灵、丰富知识的好去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版GMP 厂房改造 设计 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Q460.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3-0058-03

Discuss on the plant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GMP

WANG Yan

(Shanghai Zhaoh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908, China)

ABSTRACT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whether or not the plant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or retransform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GMP, guarantee of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plant design and process layout, th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 to the project design,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gr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full estimation of project resources so as to better manag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and so on, were describ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mpany can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t or the acceptance of its trans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in a limited period of time and to guarantee that the plan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GMP and its intended use and furthermor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new drug GMP; plant transformation; design; risk assessment; quality control

新版GMP自2011年正式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无菌产品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版GMP认证,其他非无菌产品于2015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版GMP认证。新版GMP对厂房与设施提出了总的设计原则,那就是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的发生[1]。由于新版GMP对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部分企业需对厂房等硬件系统进行重新布局设计,对厂房或设施设备新建或改建,而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按照工程要求完成厂房的改造验收,又确保新建或改建的厂房符合预定用途及新版GMP要求,现结合我公司针对新版GMP的厂房改造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1 充分评估对原厂房改造或是新建厂房的可行性

由于新建厂房和对原厂房改造在费用成本、建设周期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最初决定改造方案前要综合企业的资金实力,对产品生产、销售的影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如我公司进行的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厂房硬件改造项目,就综合考虑了以上各方面因素:从产能而言,原口服固体制剂车间设计产能是5亿片/单班,但实际上过去2年的实际产量已达到设计产能,如果在原地改造,在有限的面积下无法增加或预留生产线,不利于企业未来扩产及国际化的需要,而如果新建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就可以重新规划布局,增加并预留生产线,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影响方面,若对原厂房改造并完成认证至少需要停产6个月,在停产期间内无口服固体制剂产品产出,备足6个月库存量也无可能性,势必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而如果新建,在新厂房的建设过程中,老厂房可以正常生产,对生产、销售几乎无影响。就建设周期而言,新建车间和改造差不多。就投资而言,新建比原厂房改造增加投入1倍,但预期产出的效果也不同。因此,综合考虑,选择在原生产地址的预留地上新建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当然,制药企业GMP改造资金的投入量和认证的项目要根据本企业实力及经营状况、生产剂型的需要等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而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

2 项目实施的组织体系保证

由于GMP改造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领域,因此在项目建设前,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组织架构,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可以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担任,直接调动公司的各种资源,有利于项目组织的统一指挥和管理,决策效率和项目效率会非常高。项目组成员应由公司工程部、设备部、质量部、生产部、物料部、采购部等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履行各职能部门在该项目中的职责,或在这些职能部门中抽调优势力量参与项目,集中精力为项目负责。

3 项目设计环节客观有效的风险评估

质量源于设计,因此设计阶段极其重要,通过合理完善的设计,在后期的使用环节可以规避很多人为的差错。现在的制药企业,多产品共线生产的居多,因此在厂房改造设计中,采取什么措施,避免污染或交叉污染,则是必须要详细考虑的[3]。在项目设计初期,对厂房、设施设备进行共线生产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客观地知道哪些是存在风险的,哪些在厂房设计过程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对后续整个项目的实施及日后的质量管理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4 合理的厂房设计及工艺布局

根据共线生产风险评估的结果,做好合理的布局及设计,从预防交叉污染及差错的目的出发,结合产品的工艺流程来进行设计。我公司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原辅料预处理湿法制粒湿整粒干燥干整粒混合压片(充填)(包衣)内包装外包装,从流程上来看,产尘量大的工序主要为原辅料预处理、制粒、压片(充填)、考虑到我们的实际生产过程,制粒区域和压片区域会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对于这两个大的粉尘工序,我们对洁净区功能房间分区布局,设计时设置了两个独立的人流物流通道,即原辅料预处理、湿法制粒、湿整粒、干燥、混合归为颗粒区域,有人流通道及物流通道,而将压片、充填、包衣、内包装划分为另一个独立的区域,设置了独立的人流通道及物流通道。该设计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因人员所带来的交叉污染风险。另外,各功能间的大小也应该根据产量进行合理布局。例如,中间贮存间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存放不同物料,且不同物料还会有不同状态,为了有效管理,防止物料的差错,中间贮存间面积要尽可能大,以便于有效地进行物理隔断,防止软隔断易出现的混淆[4]。

5 做好项目进度管理、充分预估项目资源

由于大部分的GMP新建或改造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到设计、土建、招投标、采购、确认、验证等一系列工作,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因此,在项目计划上,必须根据项目最终完成时间来倒排计划,规划好哪些时间节点前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制定充分详尽的进度表,管控好项目进度。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预估项目的内部资源及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包括企业内充分的人员保证、资金保证等。外部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由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在进行相关的改造,设施设备抢手,一些设备无法按时交货会严重影响到项目进度,因此在设备合同签订后,应安排专人对设备合同进行管理,制定详细的清单,列出各个设备合同交货期、快到交货期的,上门催促设备交付。

6 引入质量控制手段,保证项目实施质量

在项目实施初期,应制定充分完整的变更计划,详细评估变更引起的各个受影响的环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工程、采购、验证等环节的变更风险控制措施及具体的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计划内容。各个环节的参与人员融入项目过程中,厂房设备使用部门(生产部)对厂房设备进行严格验收、质量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项目质量把关及计划跟踪,保证工程验收及项目实施的质量。

7 结语

1)新版GMP始终强调质量风险管理,因此硬件设计从开始就要引入质量风险管理,对设计上影响产品品质的要素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混淆、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机会[5]。

2)新版GMP的新建或改造项目涉及多个学科及专业,因此在项目建设之初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适时引入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并调动各类优势资源,以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如设施设备使用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项目参与度,从各个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法规符合性及可操作性。

4)充分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性,如果设定的方案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应充分分析原因,反复验证试验,直至获得合格的验证结果或产品。

5)GMP的实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通过这一轮GMP改造,其硬件设施均有大幅度提升,在此前提下,企业必须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不断提升日常生产质量管理的水平,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温莉娟. 新版GMP实施对药品生产企业厂房设计的影响[J]. 机电信息, 2013(17)): 11-15.

[2] 焦安英. GMP整体改造实践与探讨[J]. 医药工程设计杂志, 2004, 25(5): 30-32.

[3] 崔茂杰. 新版GMP厂房改造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J].中国化工贸易, 2013(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