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通气原理

机械通气原理

机械通气原理

机械通气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通气;胃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

早期胃肠内营养是辅助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需实施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病情较重,加之所处的应激状态,其营养代谢变化大,体液及电解质均失衡,蛋白质、糖类及脂肪代谢均处于紊乱状态[1]。但往往机械通气患者在胃肠营养时,常常都会出现腹泻、腹胀、便秘,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以及管道堵塞、高血糖、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我院ICU 2012年1月~3月对40例需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胃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时,通过对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自2012年1月~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胃肠内营养治疗,40例中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58~87岁,平均为(69.2±9.8)岁。10例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发呼吸衰竭,15例患者为颅脑外伤者,5例为脑出血者,其他10例,进行胃肠内营养5~36 d,平均(19.0±3.5) d,其中25例进行5~15 d,15例进行16~36 d。

1.2方法 40例均成功安置鼻胃管,根据病情选用华瑞公司的瑞素、能全力采用输液器经加热棒加热后匀速滴入,每次鼻饲前抬高床头30°;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残留情况。对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

2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泻3例,高血糖2例,便秘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原因分析

3.1腹泻、腹胀、便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通气患者病程长,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差,长期营养不良致机体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肠壁水肿;营养素被污染均可引起腹泻;本组患者腹泻主要原因可能由于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及禁食后对营养素不适应有关;腹胀原因主要为机械通气时气囊充气不足,气体从气囊旁进入胃肠道引起;便秘与患者卧床致肠蠕动减弱以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3.2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主要原因为滴入速度过快引起胃内营养液残留,增加患者胃肠负担,肠蠕动较弱,胃排空延迟,当腹胀或咳嗽、吸痰刺激引起腹压增加,导致胃液反流。

3.3管道堵塞 常见原因为营养液过于黏稠,输入速度过慢发生的堵管问题,药丸未经研碎即注入鼻饲管;输入完毕后未冲洗胃管,营养液中的蛋白质凝固所致。

3.4高血糖 高血糖属于常见并发症,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较重,机体的高代谢状态极易引发血糖增高,此外,营养液输人速度快或胰岛素分泌量少也可导致高血糖。

3.5非计划性拔管 是一种严重影响治疗及增加患者痛苦的并发症,神志清楚患者紧张焦虑、不适、对治疗不了解,不配合治疗;神志不清,烦躁不能配合的患者均有自行拔管的可能。

4护理措施

4.1腹泻 患者最初鼻饲肠内营养时,应由少到多、由稀到浓,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以提高患者胃肠道对营养液的耐受能力,同时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鼻饲液脂肪含量不能过高,如各种汤类,可先放人冰箱,使脂肪结冻后将其分离去除。鼻饲液温度通常38℃~40℃适宜[2]。强化肛周皮肤护理,可用3M公司生产的安普贴贴膜保护,使粪便不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刺激,维持肛周皮肤完整性。肠道菌群失调者,给予补充益生菌,如金双歧,重症腹泻患者可暂停给予胃肠内营养,适当予以收敛药物控制腹泻,观察并记录粪便的色、质、量,保留标本做常规检查及培养。腹胀:对机械通气患者,对气囊压力检测1次/4 h,以避免气囊漏气导致腹胀。便秘:高龄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便秘,护理过程中应勤拍背、翻身,稍抬高床头并活动四肢,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协助患者床上排便,并用屏风遮挡,超过2 d无大便时可行通便措施[3]。

4.2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每次喂食前必须评估胃残余量,回抽胃内容物超过100 mL者不能喂食,喂食前完成叩击排背的护理,喂食时应适当抬高床头30°~45°有效防止呕吐、返流[4]。鼻饲时严格控制滴入速度,鼻饲开始后4~6 h测定胃残留量1次,胃内残留>150 mL,可考虑为胃潴留。应暂停该段时间的胃肠内营养的供给,并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减少滴注量或停用;吸痰前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吸痰动作轻柔,≤15 s/次,发现返流误吸及时报告处理。翻身尽量在鼻饲前进行,如正在鼻饲应暂停且动作轻柔,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受机械刺激而引起返流。

4.3管道堵塞 为防管道堵塞,将营养液摇匀,持续输注期间加强观察,输入完毕需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保证胃管内无营养液滞留,减少鼻饲液附管壁,保持官腔壁的光滑,以免造成堵塞。如鼻饲给药时,应在用药前后冲洗管道,药物应充分研碎溶解,以防药物堵塞管道或营养液与药物相互作用形成凝块堵塞管道。

4.4高血糖 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应用胰岛素时剂量准确,用微量注射泵泵入或皮下注射,防止因血糖高使用胰岛素而发生低血糖。

4.5非计划性拔管 本组患者均为病情较重、管道较多,而且治疗恢复时间长,因此护士需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变化,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胃肠内营养液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给予劝慰及疏导,使其充满战胜疾病的自信,以积极配合治疗[5]。对焦躁不安、不配合的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约束带使用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6]。

5结论

胃肠内营养是辅助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住院费用、死亡率,加快患者的机体康复,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能量消耗大,极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造成脱机困难及呼吸机依赖,最终病死率上升。但胃肠内营养也易发生返流、误吸、腹泻等并发症,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本组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策,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因此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胃肠内营养成功实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朱旭,等.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评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7(30):3657-3658.

[2]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3.

[3]颜波儿,等.开放式吸痰法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8,25(11):879-880.

[4]何爱慧.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9-330.

机械通气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码垛机械手;实体建模;PLC;电气原理图

圆柱型四自由度码垛机械手是我们工业生产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生产要求,其组成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结构紧凑,在机械自动化生产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例如工业四自由度搬运机器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圆柱型码垛机械手更多的是采用气动技术和PLC控制技术[1-4]为主控制器,通过外界传感器接收信号,将信号传递到主控制器上,主控制器作出反应来控制执行器,执行器再对机器人末端做出反应,从而使得机器人按照实际要求做出相应反应。

1码垛机械手组成结构

图1是圆柱型四自由度码垛机械手结构图。结构包括:末端执行器,小臂,大臂,底座[5]。其原理如下:底座通过气缸伸缩实现旋转作用;大臂主要通过气缸伸缩实现升降作用;小臂的作用是实现前后伸缩;末端执行是机械手抓取工作,主要是通过气缸伸缩实现抓取。

2气动部分设计

2.1气动回路设计

本文设计的码垛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动力来源是气压。相对于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的优点是不会污染环境,符合环保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气压作为动力来源。如图2所示,使我们设计的四自由度码垛机械手控制的气动回路。如图2所示,气动回路图由气缸、电磁阀、减压阀、压力表组成。气缸的作用做钥匙控制底座、大臂、小臂、末端执行器的动作。电磁阀的左右换向决定了气缸的伸缩,从而决定码垛机械手动作。具体执行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从左侧到右侧,气缸依次控制码垛机械手末端执行器、小臂、大臂、底座。通过气缸1的伸缩来控制码垛机械手末端抓取工作,如图3所示,气缸1的伸缩运动由开关按钮SB1、SB2控制。当按下SB1开关,SB2处于中位时,气缸1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当按下开关SB2,电磁阀左侧的店,气缸伸出,末端执行器实现抓取;当SB2关闭时,电磁阀右侧得电时,气缸1缩回,末端执行器将会松开。通过气缸2的伸缩来控制码垛机械手小臂伸缩工作,如图3所示,气缸2的伸缩运动由开关按钮SB3、SB4控制。当按下SB3开关,SB4处于中位时,气缸2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当按下开关SB4,电磁阀左侧的店,气缸伸出,小臂实现伸出状态;当SB4关闭时,电磁阀右侧得电时,气缸2缩回,小臂将会收回。通过气缸3的伸缩来控制码垛机械手大臂升降工作,气缸3的伸缩运动由开关按钮SB5、SB6控制。当按下SB5开关,SB6处于中位时,气缸3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当按下开关SB6,电磁阀左侧的店,气缸伸出,大臂实现上升状态;当SB6关闭时,电磁阀右侧得电时,气缸3下降,大臂处于下降状态。通过气缸4的伸缩来控制码垛机械手底座旋转工作,气缸4的伸缩运动由开关按钮SB7、SB8控制。当按下SB7开关,SB8处于中位时,气缸4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当按下开关SB8,电磁阀左侧的店,气缸伸出,底座实现顺时针旋转;当SB8关闭时,电磁阀右侧得电时,气缸3缩回,底座处于逆时针旋转状态。

2.2PLC控制设计

工业生产过程中,码垛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气压传动结合PLC控制技术来控制圆柱型码垛机械手。在这里我们选择了三菱PLC作为本设计的主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接受外界信号传入主控器中进行动作分析,然后给执行器气缸发出指令,从而控制码垛机器人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图3码垛机械手气缸控制图,对输入和输出进行I/O分配,其图4为机械手I/O接线图[6]为机械手I/O分配表。2.3PLC控制梯形图设计结合码垛机械手I/O接线图和I/O分配表以及码垛机械手控制原理,通过三菱PLC编程软件[7]柱型码垛机械手控制程序,将程序代码输入软件进行仿真,其梯形图如图5所示。

3总结

根据圆柱型码垛机械手实现的生产要求,设计了码垛机械手结构,并设计了PLC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换向来控制气缸的伸缩,从而控制码垛机械手运动。利用三菱编程软件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符合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徐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杨慧娟.气压传动与控制在可控震源上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3):31-34.

[3]黄伟,胡青龙.机械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08(11).

[4]陶建国,刘廷荣,杨文凯.一种模块式气动机械手及其作业分析[J].机械工程师,1997(3).

[5]阳险峰.三菱FX系列PLC[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6]李金城.三菱PLC功能指令应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机械通气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措施;肠内营养

因有创机械通气而引发的肠内营养误吸是指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患者体内胸内压增高使得其腹内压也伴之升高,肠内压与腹内压的增高直接减缓了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进而使得胃部大量潴留发生误吸或反流。而肠内营养误吸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其生存质量又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者往往会出现窒息或是死亡。由程安琪,夏欣华等人的报道可知[1],因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出现误吸或是反流的发生率达56.7%。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进一步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因有创机械通气而引发的营养误吸十分必要。

1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现状

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加之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出现,使得在有创机械通气下的肠内营养供给也越发增多。尤其是在ICU、儿科以及呼吸内科等科室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率更高,国内外医疗研究人员对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大量研究表明[2],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率,而我国对有关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判定标准

临床上将患者在进食(有时也在非进食)期将不定量的固、液体食物吞咽入人体声门以下的症状称之为误吸。误吸的判定标准要严格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判断[3],具体为:患者出现明显的气促,自患者口鼻溢出大量胃内容物包含液体、固体;经检查患者血氧饱和度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患者肺部暇音明显增多,患者气道有吸出的胃内容物等。而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即是患者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误吸的状况称为有创机械通气营养误吸。

3 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原因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有创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误吸的因素有很多,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给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患者卧位不当引起的误吸。进行有创通气的患者如长时间采用同一个姿势如仰卧位或者平卧位时以及患者仰卧位时其床头的角度过低均易导致患者进食时食物返流以及误吸[4]。通过鼻导管进食时若患者处于平卧位,其食管和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那么通过鼻导管的营养液就会顺着食管返流入气管与支气管,从而引起误吸。②气管管道的刺激以及移位。患者进行有创器械通气时由于机械刺激呼吸道以及口腔内腺体分泌唾液或其他分泌物,呼吸道内的液体等分泌物增多,使患者感到恶心、呕吐进而引发返流;而通过鼻孔留置营养管可引起患者消化道内环境如酸碱度等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生理结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引起患者食管扩增,营养液经食管流进胃后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导致流进胃内的营养液返流至气管以及支气管导致误吸。根据相关研究显示[5],留置的营养管直径的大小与贲门括约肌关闭的程度直接相关,采用的营养管越大,返流发生率越高。甚至于有些患者在留置营养管过程中进行翻身或者胸部相关的物理治疗如患者遭受刺激时自行将营养管拔出引起营养管的移位,进而发生误吸。③患者胃内容物大量潴留。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机械的刺激常会引起消化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的胃黏膜缺血缺氧,胃肠道内平滑肌慢波的频率和幅度均有所降低,肠蠕动几乎消失,胃也处于一种瘫痪的状态,经营养管流进的营养液几乎潴留于胃内,因此当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由于机械的刺激作用导致腹内压升高进而引起胃内容物返流至气管内引起误吸。④进食量、进食速度以及进食的间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过留置胃导管进食,其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必定较正常人的功能稍弱,如此时给患者注入营养液的量过大、速度过快以及进食的时间过短都会引起胃内容物增多进而引起其内压增大,刺激分布在胃底和胃体周围的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经,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胃内容物返流进而引起误吸。⑤药物的使用:在实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常给予,这些往往具有镇静、镇痛等作用,使患者处于一种昏睡的状态;此时患者咽部的知觉消失,吞咽反射等咽部各种浅发射消失进而引起呼吸道内的纤毛摆动减弱,使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最终导致机械刺激呼吸道腺体分泌的液体不能有效及时的排出加上胃内容物的返流增加了误吸的发生率。⑥有创通气所致患者气管生理功能的变化。目前的有创机械通气通常是指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进行体外的人工通气[6]。有创机械通气的实施往往可抑制患者咽喉部有关的功能如很多保护性的反射;此外还会因为气管内的套管而压迫上端的食管括约肌,引起机体内胃内容物极易返流入食管进而流入气管引起误吸;此外,还可以使患者腹内压增加,进而大大增加误吸的发生率。

上述陈述的种种引发患者误吸的主要原因,很有必要对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症措施,降低患者发生误吸的发生率。

4 防范误吸的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相关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误吸的发生:①务必叮嘱患者采取适宜的。嘱咐患者在仰卧位或者平卧位时不能吞咽唾液等分泌物,而且此对食管清除返流的胃内容物极其不利。患者平卧位时其食管和胃在同一水平线上,患者通过鼻饲管进食,其食物极易潴留于患者的食管下段以及胃贲门处以及胃底处,再加上营养管的留置不同程度上损伤胃贲门以及食管括约肌的屏障作用,从而使胃内沿食管至咽喉进入气管引起误吸[7]。因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营养管进食时切勿采用平卧位,避免引发胃内容物的返流进而引起误吸。②务必保证营养管的正确位置。当留置的胃管不在正常的位置时,发生误吸的发生率会显著上升,特别是正处于昏迷或者采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其胃管极易移位入气管;并且胃管插入的长度越短越容易发生误吸。目前根据相关研究结果[8,9],建议在目前的基础上将胃管再向胃内延伸,保证胃管抵达处至少在胃体部,才能保证所注入的食物不轻易返流入食管。此外,在进食前后均需固定好胃管并在胃管上做好标记,以便交班的医务人员了解患者胃管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情况。③选择适合的营养管直径的大小。应选取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以及直径较小的营养管,并给予适宜的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以减少由于留置营养管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④营养液注入方式以及温度的选择。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选取合适的营养液的注入方式以及注入的温度。根据相关报道,灌注和滴注以及泵入三种注入方法中导致胃内容物返流的发生率最低的为泵入法,发生率最高的为灌注法,因此优先考虑泵入法[10,11]。给患者注入营养液时其浓度原则上是从低到高,量是由少至多,由慢到快,并适当使用电子加温器,使注入的营养液始终保持温度在37~40℃,降低营养液温度过低对体内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并且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导致误吸的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调整摄入量。⑤动态监测胃内容物残留量。胃内容物过多可直接引起胃内容物返流以至于误吸,目前在临床多采用通过测量胃残余量来了解胃肠功能的情况:当胃残余量在150~200ml,应该暂禁食服用促胃动力药物。医务人员在每次注入食物之前应先回抽查看胃内容物,如胃内容物在150ml以下则可以继续注入食物。如进行持续泵入营养液的患者应该在泵入之后每隔2h测量1次胃内容物的残留量,如小于100ml时可继续泵入,如大于100ml应停止继续泵入,并同时观察和遵照医嘱用药。⑥进行必要的气管导管气囊压的监测。对有创通气患者使用气管导管气囊不仅可有效地固定气管导管,还可以预防胃内容物的返流,气囊压力增大过度可损伤气管,过小则易导致误吸。有关报道显示[12~15],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在25~30cm水柱之间为最佳,低于或者超过这个范围均易引起误吸。因此,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给予动态监测气囊压,主张每位患者每隔4h检查一次气管导管气囊压,这样可显著降低误吸的发生率。⑦选择适当的吸痰机会,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完成有创机械通气后,在进行插入胃管之前务必先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各种分泌物包括唾液、痰等抽吸干净,并且嘱咐患者以及家属在注入食物时以及之后的30min内禁止进行翻身、吸痰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措施,以免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误吸。在注入食物过程中或者之后的30min内发生误吸应该马上实施气道吸引,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综上所述,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的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其发生率远高于呼吸功能正常的患者,因此也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使患者依靠机械呼吸以及住院的时间有所延长。因此,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并且要实施及时有效的防御措施来预防误吸的发生,以增加患者的救活率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安琪,夏欣华.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15,23(4):369-371.

[2]张友芳,林春喜,李锦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0):1847-1848.

[3]Blondet A,Lebigot J,Nicolas G,et al.Radiologic versus endoscopic placement of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olerance,efficacy,and survival[J].J Vasc Interv Radiol,2010,21:527-533.

[4]张先进,陈伟焘,林新峰.肠内营养常用置管方法的评价[J].肠内与肠外营养,2013,20:241-244.

[5]Balson BM,Kravitz EK,McGeady SJ.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evere asthma[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1998,81(2)159-164.

[6]孙晋洁,徐旭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 22(11):1525-1530.

[7]李静.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中旬刊(2):147-148.

[8]Koff M D,Corwin H L,Beach M L,et al.Reduction i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mixed intensive care unit after initiation of a novel hand hygiene program[J].J Crit Care,2011,26(5)489-495.

[9]吴春亚.ICU患者鼻饲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C]//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10]马俊萍,吕欢,李娜,等.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引起返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2,27(16):1451-1453.

[11]黄琼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进展[J].内科,2013,6:649-652.

[12]范宝梅.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4:28(21):2994-2996.

[13]鲁桂英,程文丽,罗瑜.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26-28.

机械通气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63.8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44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病情严重者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本研究观察了机械通气及常规四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入我院ICU科符合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行机械通气的病人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65.78±10.32)岁;ApacheⅡ评分(19.76±6.21)分。对照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62.32±12.21)岁;ApacheⅡ评分(18.98±5.98)分。两组机械通气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治疗组为(30.42±7.12)mPa・s,对照组为(31.87±6.88)mPa・s;全血高切还原黏度治疗组为(11.65±2.89)mPa・s,对照组为(12.21±2.76)mPa・s;纤维蛋白原治疗组(4.25±2.08)g/L,对照组(4.18±1.89)g/L。通气氧合指标、pH值治疗组7.12±0.21,对照组7.08+0.23;二氧化碳分压(PCD2)治疗组(11.56±3.8)kPa,对照组(12.38±4.1)kPa;氧合指数(OI)治疗组143.86±42.38,对照组139.71±48.69。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建立人上气道,使用PB7200型号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窗)出现时机及浅速呼吸指数(RSBI)为判断脱机标准,脱机时以压力支持(PSV)方式过渡。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及防治应激性溃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从开始机械通气至脱机或死亡。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f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例数(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相关标准、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后住院时间、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滞度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机械通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9.22±4.32)d,对照组为(13.83±7.85)d;脱机后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3.72±7.13)d,对照组为(19.25±8.85)d;VAP发生率:治疗组21例中有16例发生,对照组20例中有12例发生(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后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4例。

3 讨 论

COPD属中医学肺胀范畴,COPD呼吸衰竭出现肺性脑病的基本病机为痰瘀蒙闭清窍,除清肺化痰外,活血通瘀亦为重要治则。丹参及红花同为活血祛瘀药,丹参苦,微寒,《本草正义》记载“丹参专人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具有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作用;红花辛温,亦有活血通经之功;二药联用寒温调和,可用于各种证型的肺胀病人,共行活血祛瘀通络之功。

机械通气原理范文第5篇

开封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及并发症,提高危重早产儿生存率。方法 将63例接受通气的早产儿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通气的足月儿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原发疾病。 结果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1%远低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原发疾病是HMD、频繁呼吸骤停和肺出血,对照组的主要原发疾病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功能障碍,心功能抑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最常见并发症,在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

关键词 ] 早产儿;机械通气;婴儿

[中图分类号] R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3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125 Cas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WU JinHua ZHANG QingYi

Neonatology of Hospital for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on To discus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its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survival rate of critical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63 premature infants receiving ventilation were marked as treatment group, and 62 term infants receiving ventil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marked as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s and main primary diseas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control group 37.1%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reatment group 52.4% (P<0.05). Main primary disease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HMD, frequent respiratory arrest and pneumorrhagia while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ere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ICH (P<0.05). Conclus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ardiac function restraint a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were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while maintaining important organs, primary diseases 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fants

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机械通气急救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已经成为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成败是决定早产儿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1-2],但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气管插管及各种侵入性操作使患儿烦燥不安.出现人机对抗.增加了带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U)的风险,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本文分析了早产儿接受机械通气的相关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3例接受通气的早产儿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通气的足月儿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3例,男42例,女21例,胎龄26~36周,体重<1 000g7例,~1 500g15例,~2 500g4例,>2 500g4例,日龄1~56h,对照组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胎龄40~41周,出生体重(3.3±4.0)kg,日龄0.5~58h,排除患有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儿均经床边胸片及血气分析结果决定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采用美国纽帮SLE5000婴儿呼吸机,通气方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初调参数为氧浓度(FIO2)0.5~0.8,吸气峰值(PIP)1.47~1.96 kPa,PEEP0.39~0.59 kPa,呼吸频率40~60次/min,吸气时间0.4~0.5s,流速6~8L/min,吸呼比1:1.5~2.0,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达到可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标准,临床可见患儿胸廓起伏,双肺通气音清晰对称,当临床病情稳定,氧分压(PaO2)>6.67 kPa,逐步下调呼吸机参数,由CIMV过渡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再过渡到持续正压通气(CPAP),当CPAPFIO2<0.4,PEEP≤0.29kPa,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考虑拔管撤机,其后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并加强胸部理疗。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原发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1%远低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原发疾病情况

治疗组主要原发疾病是HMD、频繁呼吸骤停和肺出血,对照组的主要原发疾病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的成败是决定早产儿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早产儿,只要具备上机指征之一,及早上机,尽快纠正缺氧及高碳酸血症,缓解重要脏器受损程度[3-6],以免失去最佳救治时机,特别是存在机械通气高危因素时,若吸痰时发现血性物,不论是否存在肺部啰音,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肺出血患儿关键措施,关于反复及顽固性呼吸骤停,药物治疗无效时及早上机机械通气治疗,以免多器官功能受损时为时已晚,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再插管率高,肺部感染是首要原因,且多为院内感染,因此对机械通气早产儿,必须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7-8],一旦怀疑肺部感染应多次痰培养寻找病原菌,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早产儿长时间吸氧和机械通气,是慢性肺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尽可能降低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机参数,呼吸机治疗中,应认真观察,了解患儿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之间的互动,以及可能的潜在病理变化,充分利用机械通气支持时限[9-10],加强原发病治疗,维持各重要脏器生理功能,本文通过研究比较,汇总各项数据后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1%远低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原发疾病是HMD、频繁呼吸骤停和肺出血,对照组的主要原发疾病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功能障碍,心功能抑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最常见并发症,在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

参考文献]

[1] 张庆玲,刘明华,刘玉馥,等.机械通气极低体重儿鼻胃管对胃液返流和误吸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7):588-589.

[2] 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等.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J].新生儿科杂志,2010,20(2):49-52.

[3] 张巍,童笑梅.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53.

[4] 许峰.机械通气中镇静镇痛治疗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0,21(1):122.

[5] 裴敏昕,巨容,王斌.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新生儿科杂志,2009,20(4):172-174.

[6] 李耘,吕回,卫巧贤.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18(8):472-474.

[7] 吴莉萍,柳锡永.住院早产儿并发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创新,2010,6(6):386-387.

[8] 陈惠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10(7):97-l00.

[9] 崔蕴璞,童笑梅,韩彤妍,等.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临床特点[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