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诵读 经典诗文 营造氛围 打造课堂 依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6-02

经典的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儒雅气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典诗文的熏陶。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岁之前使之读熟。”(宋?朱熹:《朱子读书法》)。因此,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接触一些传统的优秀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学生终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倡亲近经典、诵读经典,让经典诵读守望学生心灵的家园。

一 营造浓郁的诗意氛围,激发诵读兴趣

1.优化校园环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晨的校园里飘荡着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出悦耳的吟诵声。走进校园,人们不禁由衷地赞叹:这里真是一片诗词的海洋!每一面墙壁都洋溢着诗情画意,每一处橱窗都蕴藉着古韵书香,就连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在吟咏着优美的篇章。瞧,教室外的墙壁上悬挂诗画镜框,教室内墙壁上张贴着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图书室的墙壁上写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音乐室的墙壁上写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餐厅的墙壁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学校黑板报、校报、画廊中,开辟了“每周一诗”“读书心得交流”“诗文赏析”等与经典诗文相关的板块。这一切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着美的熏陶。校园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2.提供充足的书源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还必须让学生对书本触手可及。学校图书室有一些藏书,由学校图书管理员统一安排好每周各班的阅读时间和次序。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室看书,让他们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场所。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笔者还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自带一些图书如《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成语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交流阅读。笔者还推荐学生买《弟子规》《论语》等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漫步于书海,浸润于书香之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

3.树立教师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都有向师的一面,教师的文化修养、人格风范与人文素养,都直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经典古诗文的喜爱程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想让学生喜爱诵读古诗文,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爱古诗文的教师形象。平时,笔者喜欢阅读古诗文鉴赏,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积累名言警句。课堂上,有些诗句顺手拈来,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学会积累,并活学活用。”另外,笔者也会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行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4.达成家校共识

笔者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把学校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家校共建的良好的诵读环境,做到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

笔者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的诵读——“亲子诵读”。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诵读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熟读成诵,与孩子分享诵读的乐趣。刚开始,诵读的量可以少一些,以后逐渐增多,并鼓励孩子背诵下来。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低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三字经》、中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弟子规》,高年龄段可以引导背诵《论语》,还可以鼓励孩子背诵古诗。“亲子诵读”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父母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当孩子喜欢上诵读经典古诗文时,每天诵读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二 打造生动的趣味课堂,唤起诵读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1.创设情境,感受趣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笔者常采用猜谜语或讲故事等形式导入。如《风》:“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教学这类古诗时,笔者先给学生卖一个关子:“古代很多描写景物的诗篇,既是好诗,又是好谜。你能猜出下面老师读的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吗?”接着让学生猜谜,如果学生能猜出来,说明他们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先让学生说说理由;如果学生猜不出来,教师再因势利导:“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这首古诗,想不想知道谜底?等学完了,大家自然就明白了。”这样吊足学生的胃口,给他们一个悬念,学生急着想知道谜底,学习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1、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2、博览群书: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书缺简脱: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4、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5、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6、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7、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8、知书达礼:有文化,懂礼貌。

9、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10、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11、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12、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13、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14、仰屋著书: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15、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6、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17、书剑飘零:书剑:书籍和宝剑,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本指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飘流在外。后指因求取功名而出门在外、久游未归。

18、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19、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20、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21、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2、燔书阬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23、识字知书:谓有文化知识。

24、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25、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26、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7、书功竹帛:把功绩写在竹简绢帛上。比喻载入史册。

28、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29、书记翩翩:书记: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举止、风貌的洒脱优美。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

30、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31、十年读书: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32、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33、读书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34、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35、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6、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37、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38、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9、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40、著书立说: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41、仰屋著书: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42、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43、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书香校园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99-01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文化底蕴并不厚实,孩子受父母、家庭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相对城镇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差距。抓住学生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素材,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用阅读和探索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1 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让每一棵树都育人”,让大树底下成为孩子交流阅读的好地方。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了“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英国的培根说过“图书馆是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老师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引导学生读好的书。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开放学校的图书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服务于师生大量的阅读需求,把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 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1.2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

精深且优秀的文化,在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2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应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2.1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国学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2.2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

立足泗阳历史悠久的文化,通过教师讲述本地历史文化传统故事,要求学生回家向老人家了解本土文化,回到学校进行讲故事比赛。

2.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每节语文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览室内。

2.4开展其它相关活动

办好手抄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

3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很好的,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总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人生道路上,有书香作伴,生活就多了一份乐趣,情感就多了一份高尚,成长就多了一份睿智。为学生的一生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远大志向,我们衷心地希望的每个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读书。

参考文献: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不能靠教师的强制来完成。如果没有兴趣的参与,对于阅读与现代文有一定区别的古典文学作品,必然会味同嚼蜡,成为一种乏味的、低效的活动。

1.树立榜样

教师不时向学生介绍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点燃他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激情;教师率先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经常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学生身边树立可以亲近、便于模仿的典型来激励全体学生。

2.赏析片段

教师选择古典文学作品中益智、有趣且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或精彩片段,通过有声有色的讲述或朗读,以激发学生对文章或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3.悬念引趣

教师可以抛出一些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人画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好奇心。

4.活动激趣

学生天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维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

5.展示成果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

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

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

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

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

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②提纲笔记。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④心得笔记(读后感)。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2.及时强化的策略

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

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

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

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

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

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

2.阅读考级,让学生考、读、背、默、说,结合查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进行课外阅读考级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阅读笔记的内涵

阅读笔记是通过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所得记录下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阅读可以陶冶志趣情操,可以品味人生百态。而读后所得,则又是一番学习境界,积累起来都是一笔财富。读书必动笔,读中写,写中悟,读写同步,以这种方式亲近文学是选择阅读笔记作为读写一体化训练的一个出发点。

二、阅读笔记的运用

1.确定学生的阅读内容

(1)名著大餐,饕餮美食

名著的阅读要侧重经典,立足于广度,在教学中可选择可读性较强的中外名著,推荐给学生供之阅读。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繁星、春水》……外国作品《巴黎圣母院》《简·爱》《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

(2)名家美文,书中三味

名家作品立足生活,可选择能反映生活,或真挚感人,耐人寻味的素材。比如,朱自清、老舍、巴金、史铁生、张丽钧、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哲理短篇。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优秀作品都在可选之列。让学生读出趣味,读出品味,读出人味。

(3)读古品今,传承文化

读“孔孟”而识礼仪,品史书能知兴替,诵诗词可以怡情。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学作品选择一部分供学生品读,如《论语》《史记》等,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2.阅读笔记的整理形式

(1)摘录式笔记:摘录妙笔,熬制心灵鸡汤,原汁原味地品享书香

在阅读中让学生把随时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积累,以卡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反复咀嚼品味,并试着在以后的写作与口头表达时应用,以达到读写同步的目的。

(2)评注式笔记:文苑漫步,置身字里行间,圈点评画中品味乐趣

学生不必把书看得崭新,读书要学会“吃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见缝插针,蝇头小语,三言两语,养成随读随悟的习惯,自己的见地随时迸发出火花,不拘泥于形式,力求字字千锤百炼。过段时间再翻书反刍,从前的观点跃然纸上,这样清晰地比较一番,也可再次欣然提笔,温故知新。

(3)心得式笔记:读有所得,感悟作品思想,丰富学生思想,提升自我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

摘抄评注多了,习惯养成了,自然便读书必动笔,读中写、写中悟,自然会对某一类作品产生阅读倾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便能折射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也会以此为中介,恰当地进行人文教育与关怀。

三、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重点放在摘录笔记的整理上,学生每学期自读一本推荐的名著,每周设置一节课内自读时间,每天记住一句优美语句,每节课前朗诵一段美文,每周上交一次阅读笔记备查。采用的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如,名句诵读比赛、作文集精编、三分钟演讲等。

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评注上,第一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变,但要加上评注作品。通过学生手中的一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圈点评画,说真话,诉真情,这样的评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外阅读上,在课内教师也要把此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学生的作文批改也采用“我写文章,我评我文章”的方法,在眉批上下工夫,认真评注,相互促进提高。

第三阶段要注重学生心得式笔记的训练。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与古今中外文学对话,促进批判性的思考,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读书心得以随笔的形式装订成册,在班级出刊学生的作文集,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学生对文学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