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86-01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并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特定的民族意识形态和文化模式,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服饰是其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载体,服饰的艺术呈现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族作为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在历史变迁中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服饰。对蒙古族来说,传承和发展服饰文化是促进其民族发展,巩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索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1.传承蒙古传统服饰文化的必要性

对蒙古族来说,传统是蒙古祖先经过长年累月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命脉,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蒙古族的存在具有非凡的意义。考虑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传承蒙古传统服饰文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民族文化。对蒙古族来说,传统服饰是维系民族生存的一个精神纽带,体现了种族之间的相互认同。而对于外族来说,这种属于民族的传统服饰则是蒙古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好的体现了民族的独特性。其次,学术研究的必要。从蒙古族服饰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蒙古传统服饰文物,整理相关的文字资料,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要任务。然后,社会的要求。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文化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人们对文化的追逐也逐渐转向传统文化层面,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到灵感。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也是世界的宝贵资源,对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内,如果一些设计师能够将目光转向本土文化,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符号相结合,创新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那么设计出的产品将更具有竞争力。[1]最后,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现状不太乐观。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民众对这种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并不高,相关的文化保护政策也难以得到落实。

2.蒙古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现状

对蒙古族人民来讲,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因为蒙古族的服饰承载了蒙古人民的意识形态、审美趋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其服饰也在悄然变化着,并融入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理念,促使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紧赶当下的服装潮流。当然,这些变化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蒙古族传统服饰功能的转变。时代在进步,社会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削弱了传统服饰以往的功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庆典穿上自己的民俗服装,在民族文化的宣扬和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国家,人们为自己的民族服装注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只是保留了传统服饰的一部分特征。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厚重、宽大的长袍已经不适合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服饰的变化也成为一种必然。其次,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蒙古族人民对其服饰的态度。仔细审视现在蒙古族人民的服饰特征,女袍的款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并融入了西方的裁剪工艺。第三是服饰面料的变化。基于传统的观念来看,其民族服饰的面料主要是皮革、毛呢、裘皮、锦缎等。正是由于这些具有民族特征的服饰材料,蒙古族服饰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2]但是,受到服饰成本以及穿着便利化的影响,那些传统的服饰面料应用的较少了,替代它的是一些常规面料。最后,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境况下,一些民族的传统技艺也逐渐流失,那些复杂的服饰制作工艺也渐渐衰落,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另一方面,现代的年轻人对这种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持漠视的态度,致使民族传统工艺没有很好的继承人,加深了蒙古传统服饰发展的危机。

3.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思考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族较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鉴于传承蒙古传统服饰文化的必要性以及蒙古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蒙古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文物保护。服饰文化的保护是服饰传承的基础,对蒙古族来说,一些珍贵的文物可以很好的见证其民族服饰发展的历史,同时也为民族服饰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由于服饰文物的易腐坏性,相关的国家文物单位要做好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一些文化部门也要对蒙古族传统的服饰图案、服饰工艺制作等进行发掘和整理,并将其利用影音或文字的形式给保存下来。第二,政府支持。针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将此项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并以现实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服饰文化保护方针。[3]另外,加大相关的财政投入和服饰文化的开发力度,鼓励服饰文化以及服饰手工艺制作方法的传承。还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利用一定的法律手段来实现服饰的传承与发展。第三,教育投入。就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教育是一个必要手段。对此,蒙古族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与服饰有关的专业知识引入蒙古族地区的高校内,例如民族学、历史学、服装设计等。第四,加强对外宣传。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留住传统”在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宣扬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不只是需要相关专家学者的参与,更需要民众的努力。因此,可以借助媒体的宣传,多举办一些社会文化活动,例如一些文化博物馆的展览。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以蒙古族 服装设计为主题,适时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或者将其制作为纪录片,通过影视等媒体进行传播。

除了以上的四点,蒙古族人民也可以利用文化产业和服饰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服饰文化。例如将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开拓旅游产业。服饰创新,例如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提升服饰的内涵为主要目的,并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蒙古族服饰。

4.结语

总的来说,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传承蒙古传统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并且考虑到蒙古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现状,可以从文物保护、政府支持、教育投入、加强宣传等方面来促进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最大程度的实现其服饰文化的意义和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莉.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2(2):5-9.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第2篇

这场经典与摩登的碰撞摩擦出两国文化友谊的绚烂之火,时装会进一步发扬了蒙古的服装文化。上海大学巴黎一国际时装艺术学院沈六新院长认为,蒙古文明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时装秀可以从皇室服饰和成吉思汗时期的军服中获取灵感,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是古老文明决不能拘泥于此,要有创新亮点。沈院长说:“蒙古人民从古至今对草原热爱有加,成吉思汗时期就专门为草原的保护立法,这符合当前环保理念,也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因此如何在传统服装中加入环保元素将是蒙古服装从草原走向T台的关键。”

设计师从蒙古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禀赋现代的时尚态度与民族精神,对蒙古时装艺术和流行机制的深刻认识,再结合流行的廓型配合面料的环保趋势,打造既有现代感又不失文化和社会内涵的服装。棉布上五彩缤纷的印花反应了蒙古人对自然之美的崇拜和赞叹,预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厚重的毛毡营造出世界末日的感觉,把环境污染的现状凸显在世人面前。整场秀伴随着马头琴的琴音,仿佛使人置身于一场蒙古国庆假日的盛宴,描绘出了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不朽的时尚。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传统服饰是草原游牧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族服装,蒙古国政府号召民众节假日自觉穿上传统民族服装参加各项活动。蒙古族的民族服饰主要以蒙古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配以各种漂亮精美的佩饰和刺绣图案来装饰,显得华丽大气端庄妩媚。蒙古民族服饰,作为蒙古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有两个突出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它独特的款式风格和代代相传的生命力。蒙古民族服饰千百年来始终与蒙古人民相依为命,从不间断地延续着、发展着。总之,蒙古民族服饰的发展变化要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环境的约束而不断出现潜移默化的发展变化。蒙古民族服饰的所谓传统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保留传统的款式风格,又不断接受时代所造就的现代文明,从而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是蒙古民族服饰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目前,MOD'ART蒙古时装秀已成为两国的交流平台,对蒙占各部落服装服饰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蒙占民族服装服饰不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且具有良好的展示条件,观赏性强,容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民族服装服饰的研制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正在从日常生活的穿着向节日和出席重大活动的礼服方向发展。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游牧文化;鄂尔多斯;服饰;游牧民族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17-04

鄂尔多斯高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子孙,为整个蒙古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他们是蒙古民族的化身,以精美的传统服饰和严谨的传统礼仪闻名于整个蒙古部落。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同时吸收汉文化营养,但最终保持了原有的传统和地区特色,充分展示了其文化的顽强性和包容性,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成为最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地方文化,而在鄂尔多斯各类服饰当中,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盛装服饰成为其中最独特的风景。

一、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

蒙古族部落的服饰种类繁多,而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是蒙古族女性服饰中最具代表性,最精致,也最能够体现蒙古民族服饰特点。

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图一)一般为已婚妇女穿着,未婚女性不能穿。鄂尔多斯女装在结婚前后有很大的差别,未婚女子不能戴圆顶帽,装束相对简单、素雅,而已婚妇女服饰则以华丽、精美著称于世。

鄂尔多斯服饰特别注重头部的装饰与打扮。人们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朝气、幸运的象征,所以妇女们都非常注重头饰,头饰也成为最具魅力的部分。女性婚前都戴一种体积很小的耳坠,但足有一斤重,上饰方古、4个陶纳勒喜、吉祥银盘蚕,只有最下面的部分像平常所见的耳坠,在结婚时则戴上大耳坠。

鄂尔多斯女性不仅喜欢贵重的头饰,也喜欢扎头巾,头巾的颜色多种多样,根据年龄、性别而各取所好。头巾的质地有布、麻、绸、绢等,姑娘和媳妇的头巾缠法不同。姑娘缠头巾不封顶,缠一圈后,在右侧系一活结,把穗头垂及肩;已婚妇女有“不能露顶”的习俗,缠头巾不仅要封顶,且不留头巾穗头。

鄂尔多斯蒙古人男女都系腰带,腰带长丈余,颜色绚丽。鄂尔多斯女子出嫁时有由父母或婆家收取腰带的习俗,婚后妇女们被称为“布斯贵浑”,①代替腰带的是紧身长短坎肩。当然已婚妇女也不是绝对不能系腰带,骑马、拉车时仍可以系腰带,只是系法有所不同而已,未婚女子系腰带时身后右侧留出一个穗头,婚后系腰带时则要把腰带头完全藏好。

已婚妇女常常要穿短坎肩,名曰“敖吉木格”,也称敖吉,基本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两种。多选用色泽艳丽的绣花缎为面料,金黄色库锦镶边,配色、缝制工艺和式样极其美观,是鄂尔多斯服饰中的杰作。

蒙古靴(图二)在婚后同样有所不同,未出嫁的姑娘要穿绿粉颜色“赫”②的靴子,已婚妇女要穿“赫”更为鲜艳的靴子。

二、妇女盛装服饰

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非常适合游牧生活,主要为头饰、长袍、坎肩、靴子。

(一)头饰

蒙语称首饰为“陶勒甘久甘”,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图三)和“发套”两部分组成,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

连垂,蒙语为“西布格”,由布和棉絮制成两个扁圆形物,其下缀两截约5寸长的木棒,系戴在发辫上,这两根木棒必须截取于蒙古包的“乌尼”。③蒙古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胜利者在被俘的妇女头发上系两根蒙古包的“乌尼”杆,以防止她们逃遁,之后逐渐演变为从“乌尼”杆上锯下两块木头制作头饰,而发辫上系木棒也成为当地礼俗,而长木棒也逐渐变得小巧。虽然这种木棒代表着对女性的束缚,但现在却成了精美的装饰品,鄂尔多斯妇女利用灵巧的双手把连垂装饰得异常精美,木棒套上了精致的圆锥形外套,并绣上各类花纹图案,缀以金、银制作的工艺品。在小木棒上部的扁圆形外加做了蒙古语称“敖日雅德格”的布垫,同样缀满珊瑚、金银制品。

发套,蒙古语称“阿日布其”,戴在头顶,造型庄重,绣有各种花纹和龙凤的图案,还有用珍珠缀成的发箍(图四),过去以串珠数目的多少来衡量人们的财富和地位。发箍前是流苏,两侧分为单色或红绿相间的流穗。发套常以布条为底衬,上饰12朵达玛银花,④每朵花中嵌一红珊瑚,当额一颗最为昂贵,前额上有用珍珠或金银做成米粒大小的珠子穿缀而成的璎珞流苏,中间长,两边稍短,每串流苏下挂一宝石。流苏两侧各垂4或6条由红珊瑚或绿松石、镂花银片和银铃制成的流穗,垂至胸前,中间同样镂金镂银,背后为“凸”字形护领屏风(图五),这个造型来自于战争年代士兵盔甲后半部分的起保护作用的造型,后来演变到蒙古族妇女头饰中来。为了遮挡耳朵与屏风间的间隙,上方排有密集的珊瑚护耳(图六),布衬上也是由外向里缀满了红珊瑚,同时镶嵌玛瑙和金银制作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图案。妇女平时要戴头巾,盛装时还要戴上有二龙戏珠图案的礼帽,这种礼帽是鄂尔多斯地区服饰文化的标志之一,它体现了蒙古服饰文化的传统的同时揭示着与汉民族文化的交融,装扮后,头部除脸部外几乎被珊瑚、珍珠、玛瑙等遮盖,耀眼夺目。

头带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饰物,只有在入睡时方可解下,不戴会被认为是不尊敬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因此,头带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长袍与坎肩

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在长袍外面必须穿对襟四开衩长坎肩,开衩都很高,以便于骑马。坎肩名曰“敖吉”,肩部和腰身都很窄,穿上后显得身体匀称,曲线优美,突出妇女胸部曲线;而下摆较宽大,站立或行走时婀娜而飘逸。通常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一般分为直襟式、大襟式、带兜式几种。

(三)女靴

鄂尔多斯盛装女靴与常用女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用山丹、牡丹等花草纹与佛手、D字纹、八结肠纹和云卷纹装饰,这些图案都有着宗教上的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的原始崇拜及其对佛教的崇拜。

三、妇女盛装服饰的文化内涵

蒙古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及所在的场所及环境,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和文化发展,与地理和气候关系密切。

(一)民族识别的标志

服饰承载着民族文化。不同风格的民族服饰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民族传统服饰与民族心理素质密切联系,凝聚着族人的精神,吸引着族人的向心力,形成集团的统一、团结,增强了为集体发展拼搏的战斗力。对内,民族服饰使人们相互认同;对外,民族服饰使人们区别于其他民族,这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蒙古人多年生活在草原上,他们从未离开过马背,过着游牧生活,为了便于骑乘马匹,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虽然近代蒙古族传统服饰因受现代流行影响而有所改变,但其独特的风格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传统服饰成为民族标志的同时,民族内部各不同支系也有其不同的服饰特色。清政府在不破坏蒙古原有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盟旗制度,实行分治,主张旗与旗之间的服饰差异,促成了蒙古部落服饰的形成。根据地域与部族特征,蒙古族服饰类型被分为巴尔虎、布里亚特、喀尔喀、科尔沁、巴林、克什克腾、察哈尔、阿巴嘎、苏尼特、乌珠穆沁、土默特、杜尔伯特、乌拉特、鄂尔多斯、阿拉善、土尔扈特等。这些部落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如:鄂尔多斯妇女有着收腰的长袍和坎肩;乌珠穆沁妇女穿较宽大的袍子;察哈尔妇女的袍子则讲究合体;巴尔虎妇女则穿着高腰宽下摆式长袍。虽然各部落有其特色,但都喜欢袍服,都具有蒙古族服饰的典型特点。

(二)年龄、身份与婚否的符号区别

服饰当然也是年龄、身份及婚否的符号区别,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服装的色泽、款式、装饰等方面。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儿童穿无领交襟软布长袍,为避免衣边太硬使孩子不便,一般不镶衣边,还要穿布质软靴和开裆裤,戴瓜皮帽,帽檐部位缝上吉祥或猛兽图案,但忌绣凤凰等成双的图案,以防孩子长大后会有双重性格;青少年穿耐用、宽松、色泽暗淡的长袍,领边儿、前襟、袖口、下摆都要镶边,并且要用与袍子颜色对比强烈的丝绸做镶边材料,要更加明亮、醒目。

大蒙古国建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制度规范臣民的穿着,其中包括官场礼服的穿着规定,从皇帝到百姓,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穿什么样的服饰都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而鄂尔多斯妇女服饰是蒙古各部落中保留古代礼俗最多的。元代妇女冠饰――姑姑帽(图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此13世纪到过蒙古地区的东西方使者和旅行家都有一定描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妇人冠以桦皮,高2尺许,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绢,其木如鹅鸭,名故故,大忌人触,出入卢帐须低头。”这种头饰根据妇女的地位不同,分大、中、小3种。在《黑靴事略》徐霆曾注:“霆见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和我朝翠花或五彩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

蒙古族平民服饰中较为特别的有驼夫服,由于古代蒙古社会一直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为了进行更多的商业贸易而产生了专门以骆驼为运输工具的职业,其服饰的首要条件是宽松轻便,这样才便于活动,以从事装卸等体力劳动。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服饰已婚和未婚差异很大,其分别不仅表现在款式、工艺和色泽上,还表现在是否使用某一种饰物上。如鄂尔多斯妇女在婚前系腰带,婚后不系;婚前不使用鼻烟壶、不戴头饰、坠饰等,婚后则开始使用此类饰物。

(三)财富的象征

自古以来蒙古人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居住在方便可拆的帐篷中,用结实耐用的毛毡来阻挡寒风,用木材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具,财富很难在这些东西当中表现出来,只好用服装和佩饰来表现,例如鄂尔多斯盛装服饰中的头饰和蒙古刀等。

鄂尔多斯已婚妇女都要戴上本部落特有的头带,显得高贵典雅,一付好的头饰,雍容华美,选料珍贵,制作工艺精湛,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带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般家庭结婚,只是配备重约3、4斤,价值约300、400个银元的头带,而富家结婚都要配备重约十余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带,往往可以交换到数百峰好骆驼。

(四)空间与时间的代表

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上,人们常常把最好的民族服饰穿戴在身上,这证明了民族服饰与节日的关系。无论哪个地区的哪个民族,在节日到来时,都要把最漂亮的服饰穿上供人欣赏,同时也满足自己的身心。蒙古族妇女也是一样。例如,阿拉善男女服装只有在节日及重要的活动时才戴上马蹄袖,以示隆重。因此,想要欣赏各类精致的蒙古族服饰,就要去参加蒙古族传统活动:那达慕、庙会或祭敖包。同时,蒙古族妇女盛装服饰也是婚礼礼服。例如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母亲给她穿上新长袍、大襟长坎肩及绣花靴子,长辈们要给她举行分发仪式,梳长辫,要戴上昂贵的头饰。这身华丽的装扮就是鄂尔多斯妇女的盛装。

(五)的反映

从服饰上当然也能看出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服饰上。蒙古族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信仰藏传佛教,而在鄂尔多斯人的生活中,妇女们用手工刺绣的方法来表现他们对佛的信仰。

鄂尔多斯服饰上的图案内容极为丰富。因为藏传佛教的传入,宝伞、双鱼、宝瓶、海螺、吉祥结、等八宝图案在蒙古族地区极为流行,莲花等图案结合其他民族信仰和习俗在民间以各种形式丰富起来,由单调变复杂,这些图案常与卷草纹结合,形成蒙古族人民十分喜爱并独具特色的盘长图案(图八)。此类图案应用很广,除了在服饰外,在油饼、奶豆腐、蒙古包的毡子、衣柜、地毯上、马鞍上都有。蒙古语把修饰图案统称为赫或乌嘎拉吉,一般来讲,呈条形的图案叫做赫(图九),居中或对称的图案叫乌嘎拉吉(图十)。

总之,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蒙古族服饰的佼佼者,是最华丽、最独特的蒙古族服饰,是鄂尔多斯人的骄傲。

鄂尔多斯妇女盛装服饰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作为一种凝聚力,服饰把族人吸引在一起,形成集团的统一力,增强了集体的战斗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其次,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婚否的区分符号;再次,它也是财富的象征。由于蒙古人自古以来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畜群外,只有服装和佩饰最适合用于表现财富;第四,鄂尔多斯盛装服饰也是空间与时间的代表,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穿着不同的衣服;最后,宗教意识也在他们的服装上表现出来。从鄂尔多斯人生活中的各种刺绣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佛教的虔诚,宝伞、、宝瓶等宗教图案,以及各式长盘图案时刻都阐述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注 释:

①蒙古语,译为“没有腰带的妇女”,特指已婚妇女。

②蒙古语,可译为“带条形的图案”,和下文中的乌嘎拉吉同为蒙古族特有修饰图案。

③蒙古语,蒙古包的椽木。

④代表12生肖,另一说为12个月。

参考文献:

〔1〕高格.细说中国服饰.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彭大雅.黑鞑事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172.

〔3〕孔令生.中华民族服饰900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章荣慧.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

〔5〕乌云巴图,格根莎日.蒙古族服饰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6〕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7〕臧迎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8〕韦荣慧.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9〕段梅.东方霓裳.民族出版社,2004.

〔10〕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1〕乐天.蒙古族服饰文化.青海民族研究,1995,(2).

〔12〕包晓兰.流光溢彩的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装饰,2003,(11).

〔13〕包晓兰.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装饰,2005,(5).

〔14〕王大方.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丝绸之路,1999,(6).

〔15〕敖奇.蒙古族妇女服饰之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1).

〔16〕孙国栋.风情万种的鄂尔多斯.理论研究,1999,(3).

〔17〕孙萨如拉,祁惠君.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5.

〔18〕罗洁,王璇.蒙古族婚庆服饰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青少年对于游戏的喜爱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而游戏开发人员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决定游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游戏角色的设定。而服饰设计是游戏人物造型的重点,我国有56个民族,并且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就意味着我国传统服饰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所有艺术创作者灵感的源泉。本文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中,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使用规律、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并且提出游戏服饰的原创设计的根本是在设计游戏服装的时候所应用到的传统民族文化,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角色服饰对游戏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纳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游戏;角色服饰;设计;运用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57-04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服饰艺术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以及设计的理念都或多或少受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服饰元素包括:传统的色彩、传统款式、传统纹样、传统工艺等。人们身上的穿戴、服装的样式、穿戴的方式、头上戴的冠帽、鞋子的款式、穿戴、头发的编织、头饰的种类、衣服的佩饰等共同组成了传统服饰。由于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众多朝代的变换更迭,这就意味着随着统治阶级的变化,服装的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无论男装、女装,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在设计裁剪服装的时候使用的都是直线,并且采用的都是平面展开的方式,宽襦大裳,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服饰着重强调线形、纹饰的抽象寓意。虽然这些服饰特征的变化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没有激起任何波澜,但是这些特征使得我国的传统服装散发出一种含蓄的动态美,与西洋服装的直观静态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传统的服饰造型虽然简单,但是运用了传统的镶、嵌、滚、盘、绣等几大工艺,这就意味着我国传统服饰装饰的多样性,从而使得飞禽走兽、春夏秋冬、山峦叠嶂等都出现在了服饰纹样当中,使得服饰纹样的风格有了抽象、写实之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我国古代的图腾文化从人类的发源史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现象就是图腾,它象征着原始人的祖先、保护神。图腾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类对自然无知的表现。图腾的出现合理地解释了神话、古典记载、民俗民风。原始人类对于某种动物的崇拜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个物种与某个原始部落具有血缘关系,因而被用来作为部落的标志,逐渐形成了图腾。由于我国从古至今有着众多的民族,而所有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图腾文化,因此本文在这里论述图腾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彩陶上的图腾:我国新石器时代最吸引人的艺术就是彩陶纹。彩陶纹最丰富的就是动物纹,例如:鱼纹、鸟纹、羊纹等,历史考古学家在我国汾河流域、渭河流域、黄河上游等都发现了动物纹做的彩陶器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这就标志着鱼纹是彩陶器物上最常见的形象。纵使现在是一个科学盛行的时代,但是我国人民对于龙还是深信不疑,充满了崇拜,可以说对龙的崇拜一直延续了上千年,至今都没有改变。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中坚信龙有着非法的能力,它能上天入地、行云布雨,并且有鳞有角。关于龙的形象,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形象,而现在人们所知道的龙的形象是将其完美化之后的形态。但是根据古籍、史记资料的记载,以及龙蛇共有的习惯,都可以证明龙的最初形态就是蛇。(二)唐代服饰艺术1.唐代男子服饰:唐代是我国古代最为繁华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唐代男子最典型的服饰就是头上戴着蹼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乌纱帽,是唐朝最为流行的男子服饰,像一个冠帽,后面有两个角呈蹼头状,蹼头有软有硬,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据说是由鲜卑文化发展而来;穿的是圆领袍衫,圆领袍衫在唐朝的时候一般为右枉,圆领顾名思义就是领口是没有边缘的,并且袖口、衣襟都没有边缘,这种服饰百姓官员都可以穿,袍衫的长度、袖子的宽窄等都根据不同的风气而变化着。由于古人的阶级思想十分严重,这就导致了在服饰色彩上有着官员、百姓之分,百姓的服饰颜色主要有青色、白色、皂色;腰间绑着腰带、脚上穿着乌皮靴,乌皮靴是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穿的,它的靴头微微翘起,形式简单。除此之外,唐朝有一种服饰备受唐朝贵族以及隐士的青睐――直裰。直裰的样式就是合领、对襟,人们穿的时候一般头上都配戴着高巾,下身穿着宽大的裤子,或者是裙子,脚上穿着丝织品制成的鞋。除了这些平常穿的服饰,唐代皇上、皇子、大臣等都有属于自己阶层的服饰,例如:皇上向天祈福时所穿的衣服称为祭服,大臣上朝穿的朝服、公服等。公服与朝服的区别在于无蔽膝。在我国古代,人们坚信天子就是龙,因此天子的服饰是黄色的,除了天子之外,禁止其他人穿黄色的服饰。2.唐代女子服饰:唐代女子的服饰主要分为:襦裙装、胡服装和男装三种。襦裙装的样式为上身是短衫、用一条丝帛披在肩背,交于胸前,下身穿着长裙。唐代的短襦在领子上呈现的形状为圆领、方领、直领等各式各样的形状,袖口的宽窄等都不一样,在唐朝最为繁盛的时期袖口多为宽大。唐代女子服饰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裙子的腰提得特别高,均以丝绸带绑扎。唐代女子着衫的色彩主要以大红、浅红、浅赭红等颜色为主;裙子的颜色主要以深红、浅绿等颜色为主;鞋子大多以翘头履为主,翘头履顾名思义就是鞋头上翘,主要是为了防止将裙子踩在脚下。胡服装,顾名思义就是融合了我国北方民族、波斯、印度等风格的服饰,最为著名的装扮就是头上戴着顶尖帽,又称浑脱帽,四周绣着花纹,镶着各种珠宝,大多数是用厚棉缎做成的;身上穿的是袖子呈窄状翻领的长袍,脚上穿着靴子,腰间绑着革带,同时佩有刀剑等饰品。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女子出门所用的遮蔽容颜的物品有幂离、帷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淘汰。从安禄山身上的服装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唐朝当时与胡人来往密切,从而使得胡旋舞、拓枝舞等胡人的舞蹈传入中原,使得唐代的舞蹈服饰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最为著名的就是窄袖罗衫、高腰长裙和锦靴。3.唐代甲胄:从《大唐六典》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唐代的甲胃有十三多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明光甲、楠档家等等。明光甲是唐代最具有艺术性质的甲胄,主要的装扮就是胸前配有护胸的,用来保护心脏,使胸腔不受敌人攻击;腹部配有护腹,护腹的甲胄上配有吊鱼,肩膀和胳膊处常常以兽头的形状作为保护,里面穿的是战袍,腰下面穿的是甲裙,脚上穿的是战靴,最为代表性的甲纹就是细鳞甲、山文甲这两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唐代的甲胄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华美,特别是在盛唐的时候,甲胄上镶的是金,涂的是银。在兜黎及甲身上往往有造型各异的装饰物,使得武将威武不凡。二、中国传统服饰在游戏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分析(一)服饰设计以地域为主在一定范围之内对疆土区域进行地理划分的就是地域。因为种族、文化、宗教等人文原因,或者是因为地质、气候等自然原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异域风貌。在游戏设计的时候,会有各种不同的地域主题的设定,例如:四季冰封的极地地带、四季如春的美洲地带等都需要对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服饰进行设置,这就意味着服饰设计的思路就是地域主题。例如:韩国游戏《永恒OL》中的服饰设计采用的就是西部牛仔风格;日本游戏《大航海时代》,从“海”字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物服饰的设置一定是蓝色的,而我国游戏《藏地传奇》中以藏文化为基础,其服饰充满了的神秘色彩。(二)服饰设计以民族为主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并且民族众多,这就意味着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每个民族的独特性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举止等反映出来。这就为游戏角色的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以及素材,并且通过游戏角色的服装设计可以使人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感受到这个民族深邃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服饰。例如:我国苗族人的服饰主要为裙,蒙古人主要为蒙古袍等等。国外的种族也同样如此,日本的服饰主要是和服,朝鲜的主要是朝鲜服等等。这些不同的种族的服饰可以清楚地传达出本民族神秘古朴的历史。而不同的民族特有的图案给游戏人物服饰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例如:《仙剑奇侠传》里对我国传统服饰的运用,给玩家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使得玩家即使长时间不玩这个游戏,人物的形象、服饰都会历历在目。(三)服饰设计以时代为主游戏设计中常常用来捕捉灵感的方式就是将不同时代的素材运用在服装设计当中。由于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这就意味着我国不同的时代风格给游戏服装设计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例如:我国唐代时期以杨贵妃为首的襦裙装、风流雅士所穿的白色直裰、战场杀敌时被鲜血染红的华丽的甲胄等等。秦朝能够彰显出“礼仪之邦”的汉衣冠,民国时期的中山服、旗袍,以及那白衣飘飘、手持长剑的侠女等等,都被应用到现代的游戏服饰当中,都有充满不同时代特征的代表作品。(四)以小说或者电影等题材为主题这类游戏是国产游戏的一个最基本的套路,它们有着明确的主线剧情,玩家根据剧情来进行支线和副本的拓展,国内的这部分游戏大多以古装魔幻为主,如《剑侠情缘网络版三》等。三、本土游戏角色主题设计实践(一)作品一《国士无双・战》灵感来源:此设计是为网络游戏《剑灵》中的人族男性角色打造的时装,该角色职业为男拳师。设计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古代图腾文化艺术和唐代甲胄的运用与创新。设计说明:服装以沉稳的黑色为底色,用金属质感的着色,将胸前甲胄的质感与寒光体现得淋漓尽致,肩部的飘带虽然也以黑色为主色,但是结合粉色的花边如同花瓣一样,却让整个设计变得刚中带柔。正所谓“国士无双”,手臂间刚强霸气的战龙图腾,与腰间锦带的柔美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使这套服装和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生动。(二)作品二《国士无双・巾》灵感来源:该设计是为网络游戏《剑灵》中的人族女性角色打造的一套时装,该角色职业为女拳师。服装灵感来源于来自于汉服,属于汉服衍产物。汉服是我国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从三皇五帝的时代一直延续到明代。设计说明:该设计以黑色为底色,塑造出一位一身劲装的巾帼女英雄,贴身的皮裤凸显出女性妙曼健康的身姿,领间的设计采用了汉服的交领右衽,与发顶的发簪相互对应,领围处柔软的花边展现出了女性柔美多姿的一面。上身衣襟的被战火灼烧和兵刃划破的下摆处,让这位绝世容颜的女子有着浴火重生的感觉。将劲气与妩媚合二为一,正是这套设计的主题。四、结论与展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在服饰方面,从而为游戏人物的服饰造型提供了无数的创作源泉。(一)由于当下我国的游戏服饰设计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本文从传统服饰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游戏服饰设计的规律、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二)对网络游戏角色服饰设计的讨论,必然要回到设计行为实践中去检验。而作为本领域内的实际设计工作者――角色服饰设计师,他们对“角色服饰风格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北京某游戏研发公司设计师认为,网络游戏的发展趋势必然会随着PC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而走向具有高技术含量、画面也更具特效性的表现形式。但在角色服饰设计中过分单一的绚烂效果不具有深层趣味,不能更好地满足玩家的视觉享受,因此加入传统文化过犹不及的服饰表现也必然会走向多元化发展。北京某著名网络游戏模型师认为,网络游戏,尤其是MMORPG,它的文化背景中的复古魔幻色彩,还会继续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但这一类型文化的发掘潜力已显乏力。而未来主义的文化却相对涉及的内容较少,发展空间较大,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未来主义色彩的MMORPG将是下一时代的主题之一。正如社会时尚一样,网游的角色服饰文化也将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趋势。(三)2012年中国有5.13亿网民、1亿以上游戏玩家。而在类型繁多的网络游戏中,人物不再是为了保护身体而穿衣,服饰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着装行为也表现出游戏与现实身份及地位的结合,游戏中的人物服饰形象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图形符号,它已成为现实玩家在虚拟网络中自身形象的象征之一。网络游戏服饰也逐渐从无到有、二维到三维、简单到复杂、粗糙到精致、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服饰文化,这种服饰文化已经开始影响玩家尤其是青少年玩家在现实生活中对服饰的选择。我国游戏产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主开发,在游戏角色服饰设计上不断学习和摸索,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设计细节上,好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在国产游戏的探索之路上,仍需要多学习国外优秀作品的设计制作方法,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理论知识,进一步推动游戏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参考文献:[1]齐欢.游戏角色设计中的服饰色彩配置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3,(5):79-80.[2]夏权.论服饰设计在动画角色塑造中的重要作用――以国产动画《秦时明月》为例[J].艺术科技,2013,(04):18+24.[3]周智娴.中西方游戏人物角色设计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性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5):196-198.[4]寇格倩,陈杰,陆扬,高璐静.中国传统服饰在游戏角色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21):78.[5]冯东,尼玛旺青,丁卓.藏族服饰图案在网络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65-69+155.作者简介:张雪云(1992-),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服装结构及设计。

古代传统服饰文化范文第5篇

中国最为鼎盛时代,最具有代表风格的古服分为4个时期的服饰,其中为首的是汉朝时期的汉服,它自身内部体系非常完备,历经千年的发展,服制成熟,不仅本身种类丰富而且配饰也非常繁多丰富。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唐代时期的服饰开始,从单一的汉服文化融入了更多华丽的元素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的精致与华美。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古人便开始了服装配饰与搭配的设计,不得不说中国古代人民的自大胆及创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的服制,也是代表了后期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个特征。

清代是中国设计力量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中国古代的服饰开始有了详细的分类和服饰等级样式,在整体搭配上也进入了一定的成熟期,清代旗服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沿用到了现代,通过不断的演变在款式上和面料上也更加的符合每个时期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