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范文第1篇

《医古文》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特有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医药从业人员研究古代中医药文献所必须掌握并且要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微课发展之前,医古文课程曾经录制过一种“定制录制类”的视频课程――部级精品课。这种方式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是在授课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使用摄像机拍摄教师的授课场景以及教学幻灯片的内容,后期进行简单的处理,制成教学录像片,进行远程教学或者课程推广,供各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观摩学习或者教研室留档。

1 新技术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微课、慕课”等短小精炼的网络课程形式被广泛推广。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黎加厚认为,“微课”和“微课程”同义,是指时间在10 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这种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比例,成为课程的辅助形式。而基于这一系列新型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更为广泛地推广。

在《医古文》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授课团队将“微课”设定为15 min的教学视频课件,将《医古文》授课内容碎片化,制作成简洁、凝练、精细的教学视频课件。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上编是阅读文选的内容,通过这部分文选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借字、古字和异体字,积累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的意义,常用虚词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意义。下编是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词义辨别、文意理解的学习,以及掌握句读、今译、注释等方法,进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理解中医药古代典籍。

2 《医古文》微课制作技术分类

《医古文》微课的制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制作短小凝练的现代化视频课件。授课团队通过对全国多媒体微课课件大赛作品的分析学习,采用了以下几种制作方式。

(1)?n堂实录:这种方法在微课诞生之前就已经广泛应用,比如录制大师课、网络课,就是使用摄像机对课堂授课进行录制,后期再通过剪辑,制作成短小的视频课程。这种微课是对整体教学的碎片化切分。将一整堂课切分成15 min的短小视频,通过简单整理制作成微课。

(2)录像加截屏:将课堂实录的录像片同授课内容的幻灯片相结合,分块剪辑制作成整体视频。这种方式制作的微课,教师的授课是连续、完整的,教师语音讲解内容不中断,只是在需要强调和演示的部分,插入幻灯片截屏内容。

(3)幻灯片录屏:使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录制教学幻灯片的内容,然后配以教师的讲解音频,并配以字幕文字,制作成微课。如果采用单一幻灯片录屏方式制作微课,教师不需要在教室完成授课,可以在家中进行录制。

(4)动画模拟:在使用PPT幻灯制作《医古文》课件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一些动画视频,来演示诸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知识点的内容。在制作《医古文》微课课件时,也可以使用这些现有的动画素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应用,这些动画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 《医古文》课程微课制作实例

采用课堂实录、录像加截屏、幻灯片录屏、动画模拟等技术手段,制作时间各为15 min。

上编-阅读文选。选取了5篇作为重点:扁鹊传、华佗传、皇甫谧传、钱仲阳传、丹溪翁传。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对重点段落阅读并要求背诵、文意理解、词语注释、句子今译。下编-基础知识。选取的章节包括:第一章,工具书。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常用工具书简介。第二章,汉字。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汉字的结构与字义分析、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第三章,词义。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词语意义的演变与引申、词语现象的剖析、词语意义的辨别、语法与词句意义的关系。第四章,注释,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注释的内容、注释的方法、注释实例分析。第八章,古代文化知识,课件展示的知识点包括:记时方法、年龄称谓、避讳方法、度量衡制度、中草药事物命名。

4 基于微课的《医古文》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型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法成为教师们踊跃使用的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各级各类教学管理部门,也组织了许多教学竞赛,微课课件的专门竞赛也给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舞台。授课团队的各位教师,积极制作并使用微课课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1 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该授课团队以2015级中医学专业临床方向经典班(116人)的教学为例,总教学时数为64学时,32次课,授课团队将《医古文》上编和下编分别制作了8个教学课件,共计16个教学课件,在16次授课中使用。微课课件的使用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前预习。将微课课件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在听课之前,对本章节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授课重点、难点,逐一解答教师设定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课堂讲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小组,由学生担当授课的主导者,讲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3)第三阶段:课后学习效果评价。通过网络答题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分析学生成绩,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进程,力争更好地解答问题。

4.2 教学效果的反馈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范文第2篇

笔者分散访谈了若干古代文学教师,包括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从使用多媒体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多媒体教学对配套设施的综合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况。A教师举例说:在一次古代文学课上,我本来是用多媒体的,但讲解过程中屏幕突然不能显示。虽然技术维修人员及时赶来排除了故障,但整个教学进程被打乱,课堂气氛也被破坏。在多媒体技术未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之前,这种由现代视屏技术带来的高级麻烦是不会出现的。2.B教师表示,对多媒体介入古代文学课堂应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内涵丰富,但本质朴素,笔墨书写、口耳相传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可是,古代文学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是一些守着电视、电脑和手机显示屏长大的年轻学子,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显得更为习惯;这让我经常不得不违心地开展一些并无必要的多媒体教学。3.C教师是所在单位古代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负责人,他说出于工作需要,经常去听同行的专业课。他发现教师们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几种心态需要反省,如:(1)被迫用,似乎不用多媒体的古代文学课堂就缺乏现代性。(2)为省事用,将讲课内容在电脑里打出来,用U盘储存起来,一劳永逸;拿到课堂的屏幕上放一放、读一读,省掉了许多麻烦。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D教师认为,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以来,随着学生生活“电子化”趋势深化,听课学生在课前课后要求教师提供课件拷贝服务的情况越发多见。相应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断降低,他们可能觉得,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课件或讲稿,可以自我学习、应付考试,那么有否参与课堂,就不是很要紧的事。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关乎“国人心灵”的学科,不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是难以学好的。而多媒体教学,正在冲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这一要义。2.E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他总感到身旁那些机器对自己形成了心理干扰,教学的热情、演讲的欲望、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兴趣都会因此而消减。个人情绪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他认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学生显得沉闷压抑,稍微放开些,学生又显得浮泛。在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课堂气氛显得更自然、更和谐,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较好。3.F教师表示,就古代文学课堂而言,师生共同面对文本成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灵交流过程,是最核心的任务。相较于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但也增添了一些以光电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科技产品。师生如果想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完精神的教育过程,必须在意识深处淡化那些曾利用过的光电机器。他说根据观察,在使用多媒体的古代文学课堂上,光电机器始终是让人感到困扰的障碍,而学生对这些机器的干扰,也经常难以释怀。

二、中文学科其他专业教师相关意见述要

笔者安排了一个聚会,对若干其他专业的大学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包括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专业、古代汉语专业、外国文学专业的教师,同样从使用多媒体对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G教师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基本上是记诵之学,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口耳相传和笔墨书写的良好惯性。我觉得,理想的中国古代文学老师应该“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并能下笔生花、口若悬河的那种。古代文学课堂对于多媒体的依赖,使我感到这种优良的民族教育文化传统将面临危机。2.H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提升了现代大学课堂教学的高科技含量,使得教学活动高度程序化。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在掘发意志、通达人情,其基本指向是传达心灵体验。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类似于“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可能性诗意,而倾向于使教师变成传授古代文学知识的理性工具。3.I教师认为:我想,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与古代汉语课堂有相似的地方。当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会经常产生“古今悬隔”的文化不协调感。我的课堂经常使用繁体字,当这些繁体字呈现在课件里的时候,我看着看着,会产生一种滑稽感,还是一笔一划板书出来,心里感到踏实。4.J教师认为:汉语古代文学是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蕴涵着民族自信心。而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代表着西方先进文明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时,难免会潜在地有着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压抑感。而当他们向电脑输入文字时,那种笔画书写的传统会被破坏,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就难免受到负面影响。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K教师认为:以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环境,不致破坏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整体氛围。但如果多媒体被使用,根据我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课堂顿时就会出现古今杂糅、难以融合的不和谐气息,这对于学生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而言,可能不是个良好的信号。2.L教师认为:与文学理论课堂不同,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应该以作品为主,通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直达作家心源”。这本来就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其间横亘着疏通文字、辩识误解歧解、语言无法传达等多重障碍。现在又来了一堆机器,这对于学生追求与古人“心通灵犀”而言,无疑是令人生厌的干扰因素。3.M教师认为: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课堂上,如果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至少会产生两个明显的不良效果:第一、学生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屏幕,而不是教师,这样教师通过修习中国古代文化而养成的素质和个性,就不容易得到重视。第二、铺展的光电屏幕刺激了学生的眼球,这使得他们的课堂阅读机会远超过手写,长期以降,将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4.N教师认为:当多媒体过滤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时,教师的个体形象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淡化,其知识权威身份也会部分地让位给机器。而且,多媒体被普遍使用的现象会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只是个别的知识领域,而多媒体则具有公共适用性,两相比较,自然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魅力消退。现在有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古代文学课程,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三、中文专业学生意见述要

笔者分散采访了多位中文专业(包括师范类、对外汉语类和商务秘书类)的本科生,包括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若干,他们都上过《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笔者也是从使用多媒体对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针对本科一年级课堂的看法:教材上说,从魏晋至南朝,文学史逐渐进入文学自觉的时代。我理解,所谓的“文”,就是用语言来华丽地装饰心灵。所以这一时期“说”、“辩”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教师上到这一段时,似乎不必用多媒体。如果教师上魏晋文学课而经常用多媒体,就未得要领了。2.针对本科二年级课堂的看法:类似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情意深长的唐诗,有必要将文本展现在一个画有送别场面的多媒体屏幕上吗?这可能反映了,教师专业自信心不足,对文字的魅力不够放心,觉得应该用电子图画进行旁释。3.针对本科三年级课堂的看法:有些教师喜欢放一些根据古典剧本、小说翻拍的电影、古装剧甚至电视剧给学生看,或许他们以为这样课堂就生动了。但我们对此未必感激,反而可能有些生疑:教师是否在偷懒?4.四年级学生的整体反思:我们已经不再有古代文学基础课程了,在我们的印象里,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电脑与屏幕,教师在课堂上难得花些时间来瞧瞧我们。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针对本科一年级课堂的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涉及到较多的名物,其中礼器尤其令人感到模糊。教师选择多媒体展示一下相关的实物图片,对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实物展示过多,学生是否会感到,这似乎是历史课、文物考古课,而不像是文学课。2.针对本科二年级课堂的看法:据说,多数宋词是可以唱的,比如李清照词。如果教师就根据这一点,配上卡拉OK厅里常用的伴奏带给笔者配乐讲解李清照的《一剪梅》。虽然听了乐曲后学生对《一剪梅》的婉约风格有了一些具体认识,但如果不够清醒的话,学生容易误解为这是宋代的曲子。如果学生足够清醒,就会敏锐地意识到该曲只是仿古作品,而回味李词的兴趣会因此大大降低。3.针对本科三年级课堂的看法:通过电影、古装剧甚至电视剧来学习古代小说与戏剧,也许比较适合于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文本,影视作品干扰了学生对文本的钟情,使之与文字、语言与文学书写不断疏远。4.四年级学生的整体反思:回顾一下,用多媒体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也许只是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轻松和方便了一些,其效果实际上未必比教师宣讲、笔者埋头记笔记更好。

四、对以上访谈意见的简要分析

对于以上访谈意见,笔者作以下四点分析:1.多媒体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所呈现的负面影响,在其它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早在2004年,美国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在300所大学和几家公司的资助下展开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以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技术问题。调查的对象包括13所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内容也涉及到大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观测和访谈的结果是,大学生们认为,某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比起原来将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其教学效果要差。[1]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在上述“同行听课意见”、“其它专业教师的看法”和“听课学生意见”中也可以得到明确印证。这说明,多媒体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是高等教育的全球性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者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特别焦虑。2.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是新事物成长必然的经历。按照教育界专业人士的界定,近年来盛行的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等设备,将图形、图像、声音、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优美的静、动画面或声音展示给学生,为教师的讲解提供更为便捷的辅助的教学方式。[2]但是,复杂的机器设备和光电组合形成的眩目图景,对于以“口耳相传”、“笔墨书写”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承系统而言,其必要性何在,至今仍然不能明了。正如“同行听课意见”、“其它专业教师的看法”和“学生听课意见”所述,多媒体教学正在解构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主体的不适应性,包括教师对以往教学方式的留恋、学生对新技术背景下教学效果的质疑,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重要变化。可能,多媒体的复合性之于文本、文字的单纯性,是破坏的力量,作为一种推广未久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负面影响也许会长期存在。3.从教人员乐于守成的文化立场,增加了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关于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普遍出现负面影响的原因,美国Educause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技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不精通,这也同样是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同行意见”、“学生意见”中都有完整而明确的反映。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能够感受到,比起其它专业的高校教师,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对多媒体教学似乎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抵触情绪,这导致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太情愿去深入钻研多媒体教学技术。我经常听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抱怨说,他们在遇到多媒体教学故障时,是如何地手足无措。而从“同行意见”和“中文学科其它专业教师意见”所反映的情况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对多媒体教学的抵触情绪,似乎还隐约地透露出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立场。从业教师的文化认同感不强,这导致多媒体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应有的一些优势难以发挥。4.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与其课程属性有关。正如业内人士所周知的,中国古代文学是关乎情感与心灵体验的学科,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在“心”、“志”、“情”、“意”诸端,而理想的大学古代文学课堂,应是师生通过相互交流,理解和贴近古人心灵世界的教学空间。这正如其它专业教师所认为的,“才气充盈”和“诗意空间”应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关键要素。但多媒体教学却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形成了“PPT骚扰”:在“同行意见”中,有教师抱怨“机器”对自己的心灵形成干扰;在“中文学科其它专业教师意见”中,也有教师认为堆积在讲台上的“设备”使师生达成“心有灵犀”的期望变得苍白可笑;在“学生意见”中,学习者批评多媒体教学崇尚声像文化的倾向,正在吞噬他们对文字和文本的固有感情。就中国古代文学课堂而言,多媒体教学在形式上显得过于张扬,而情感心灵等内容实质被光电环境挤压,导致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原则被打破。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助长了屏幕文化和便捷主义在大学课堂流行,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特征和固有的人文精神正被不断消解。

五、相关建议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培养 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48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不间断历史记录的文明古国,这些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来继承弘扬,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历史这一学科应运而生,特别是高中历史的学习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摆正位置,通过对历史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可以站在现在看见过去,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社会背景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浓厚底蕴,能够从心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历史的仔细研读,可以吸取古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可以学习古人的长处,对历史中有营养的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目前很多学生对v史的学习抱有偏见,以至于掩盖住了历史的现实价值。当然历史学科也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涉及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加上教材中配的一些插图太过刻板,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要比初中阶段时更为深入,历史知识不单单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本身,其还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让学生感觉到这完全不像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像是几门学科的综合体,因此觉得历史的学习难度颇高。因而,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当然很多教师也或多或少的向学生提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就要对历史感兴趣”、“学习的关键是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之类的话。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肯定好于在没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因此,要想学生在高中学好历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习历史、喜欢历史、爱上历史,这样才能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对历史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不俗的成绩。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对历史不感兴趣的状态过渡到对历史感兴趣的状态。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看报、观新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科技也得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好奇程度,从而培养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看报、观看新闻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动态,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程度。而且新闻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比文字更具冲击力,能让学生对相应的事件的认知更为直观形象,同时也更容易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例如,新闻联播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外交事务,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光是看现在的正常邦交,很多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通常伴随着很多历史问题。而我们日常对欧美国家的看法,还掺杂着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反侵略战争,学生通过对目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了解,加上对古代、近代史中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外交事件进行联系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学习。

第二,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文化。书本上的文字学生理解起来过于抽象,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把历史学好,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要想办法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历史遗址,这些历史遗址距今时间短则百余年,长的有上千年,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文化最直接的途径。

古代的生活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些历史遗址给我们留下了古人的痕迹,同时也给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等留下了可能。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借此来培养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这同样能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趋于成熟,但好玩依旧是学生们的天性,带学生前往历史文化的遗址,让其在愉快玩耍的同时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学生在参观历史遗址或者博物馆的过程中,置身于相应的历史场景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学生更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能进一步激发起其对历史知识探究的好奇心,使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二、回归课本

高中历史课本是通过专家精心编写的,其中的内容是经过反复遴选的,都是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学生在对历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又要将课本牢牢的把握好,因为高中历史学习的关键在于课本教材,学生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就要懂得回归课本,在以课本为核心来进行历史学习。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古诗词 整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03-01

1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确切来讲,古诗词的教学属于文言文教学的范畴,它是我国所有民族文学式样中最为精粹、最为高级的一种,由于蕴含的情感丰富而细腻、语言概括而凝练、手法复杂而多样,教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关于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小学阶段重在朗读和背诵,有的教师强调要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记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侧重在诗句的诵读,有的教师则坚持应侧重对诗意的鉴赏和领悟。尽管存在着教法不一的现象,但是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在以下三点上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首先,古诗词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审美愉悦感是明确的。由于自身固有的韵律和节奏,每首古诗词就像是一曲流动的音符,往往通过简单有序的几个句子,在我们面前就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形象,再加上优美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它能够在审美情趣、情感陶冶和精神愉悦方面带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其次,经常诵读古诗词对我们的情感能起到熏陶和教化的作用。由于诗作者赋予古诗词优美的文化意境、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我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和诗作者的隔空对话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次,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手法灵活多样,如果能够加以借鉴,这些对于我们现代白话文的写作水平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利弊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现以前,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外加上一本课本和老师的一张嘴,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们上课缺乏兴趣和热情。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和前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其中,既有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产生的新能量和积极作用,也有多媒体技术滥用和网络依赖给古诗词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引进古诗词教学,给传统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在配合教师讲解方面,多媒体动画和声音的结合很好地诠释了诗句的含义和诗歌的意境,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观感和体会,降低了讲课的难度,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其次,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古诗词教学,加大了课堂的科技信息含量和知识传播速度,语文课堂由原来僵死的教师单向知识灌输和学生被动参与变成了学生的积极分享和主动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彻底激发,整个课堂是灵动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学生心情是快乐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我们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古诗词教学时还要避免科技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的副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画面五彩斑斓,教学幻灯片令人眼花缭乱,有时会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掉古诗词教学的正确方向。如果我们上课时一味重视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教学和思想启蒙,学生上完课后除了几张幻灯片以外大脑一片空白,这就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本来意义。

3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

多媒体辅助古诗词教学不应单纯地理解为用电脑和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上课,或者简单理解为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词教学。具体来讲,运用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古诗词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要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实现知识迁移拓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网络信息资源,合理筛选对古诗词教学有用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来,经过整理、提炼和加工,变为己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下载和查阅网上资源,阅读推荐的优秀文章篇目,独立完成诗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结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摒弃形式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做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自己对诗词文本的理解,整合出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

再次,由于网络技术的采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诗人当时创作的情景和诗句所表达的画面完整而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孩子们穿越时空和诗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真实情境的模拟中享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够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e―mail和bbs论坛等网上交流工具,建立一个班级的学习交流群和诗词知识网页,大家通过网上发言和电子邮件的接发来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探讨,开辟第二学习课堂,延长学习时间,拓展学习空间。通过网上讨论和发言,一方面可以解决同学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疑难,扫清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上讨论的时间,避免了部分同学课上回答错问题的尴尬。

4 结语

古代诗词既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教师,一方面,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古诗词教学中,给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把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乃至科学和哲学等门类的知识图文并茂地讲解给同学们,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深刻体会到诗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杨俊红.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诗外三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6.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

【分类号】I206.2-4

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时间跨度长,从先秦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直到唐宋元明清,这段漫L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发展与定型时期,文化差异变化大。从学科角度来讲,本课程在主讲文学的同时,还涉及到语言学、美学、文艺学、史学、哲学等交叉学科,学习难度较大,故本学科的教学,更应重视对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本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众的轻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航空、金融等专业更受广大群众的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似乎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学科,普遍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甚至连学校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能够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则深受大家的喜爱。相反,需要静下心来大量阅读书籍、用心体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同时高校课程设置多样性与时效性的趋势使压缩传统课程学时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古代文学作为一门课时相对较多的传统课程,更是首当其冲,在有些学校甚至被压缩到二百课时左右。以袁行霈版本为例,古代文学不仅包括四本文学史,还有六本作品选,通过笔者实际教学证明,250节以下的课时,基本要完全舍弃作品选的讲解,非常影响教学效果。

(二)缺乏兴趣基础知识薄弱

作为地方院校,生源的质量确实无法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甚至有些学生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原因就是认为本专业不过是看小说而已,很容易能取得毕业证。另外还有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甚牢固,而古代的文学作品与现今的用语习惯、写作习惯差异甚大。需要下功夫一点点学习的、一个字一个释义识记的、相对枯燥的基础专业知识、需要进行大量阅读的古代文学课程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更加缺乏学习兴趣。

二、改革途径

(一)协调好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古代文学是从大一就开设的基础课程,而大一新生们在中学时期已经学习过大量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以人教版为例,初级中学语文总共169篇课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有43篇,大约占总数的1/4,而且每册后面还有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高级中学语文总共65篇,文言文和古诗词有29篇,将近占总数的一半。大量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对即将到来更加大量的、更加专业的古代文学学习有非常好铺垫作用。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有利于缓解学生对本学科的畏惧心理。

(二)处理好作品选教学与文学史教学

古代文学现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一般是介绍作家生活背景,讲解作家思想,简单举例作品,最后总结作家的艺术创作风格,基本舍弃作品选。这样的模式确实非常适合在有限的课时下讲授大量的知识,但这种僵化的模式也确实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让学生清楚把握作家的风格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作品选,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阐述自我文学观点的能力,为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三)注重学科交叉教学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学好古代汉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多阅读文学作品对学好古代汉语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古代文学毕竟是一门文学课,是顺应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条无法与割裂的一条长河。因此学习好古代文学,对学习历史以及现当代文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重多学科间的交叉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面更加全面。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教法研究的深入,改革教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需要,教师常常要引用书本上没有的原典文献,若是只是说给学生听,学生往往听不懂教师说的是什么,而多媒体能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同时多媒体能够把视频、音频带入课堂,使实际教学更加生动, 尤其是诗词教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透彻的体会作品中的意境。

(五)开设选修课

古代文学学科知识范围广,名家名作甚多。每个学生喜欢的范围不一样,每个老师擅长的范围也不一样。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比较受欢迎的选修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也能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提升自我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习方式

1、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学好文学课的关键是要多读多思多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好古代文学的关键。大量的阅读原典文献不仅使学生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也能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观点,可以为日后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文化水平、共享知识和读写能力都在降低”,甚至“没有准备,也比以前更不喜欢读书” ①,因此开展一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势在必行,比如读书月活动、文学创作社团等等。

2、课堂讨论,开拓思维

文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领域,虽然在无数优秀人士的努力下,已有很多作家作品都被发现并深度挖掘,但文学没有定论,在课堂讲授的时候,教师要紧跟科研新动态,把最新的学术信息引入课堂,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把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转变为开放互动的课堂,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新的气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借鉴他人的经验成果,“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得所谓阶段性或终结性的科学结论,而仅仅是企望于能够提供一种视域、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来与前人以及当代人交流和沟通、 相互启发”②,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马丁・特罗.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濮岚澜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

[2]阎光才. 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