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科学素养;课程改革;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23-3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命运都跟科技的发展有关。这就要求我国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要有科学的意识,都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如此重要的任务自然而然地会落到学生的教育上,而学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都应该在学习阶段有所涉猎。然而,高中教育为高中生进入大学深入学习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理科类的物理学科自然责无旁贷,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项重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和树立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什么科学素养的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到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1 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其基本含义指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基本的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1.1 美国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的概念一直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2年美国教育改革家科南特在他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谈到了普通公民应该具有科学素养,他的定义是:人的经验越广泛,科学素养就越高。同时,斯坦福大学的赫德也是最早提出科学素养的人,他在1958年发表的《科学素养》中在讲到美国学校时使用科学素养来描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到基础教育。1964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给出了科学素养的描述性的定义,包括6个方面:第一、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二、知道科学家工作的论理原则;第三、科学的本质;第四、科学和技术的差异;第五、基本的科学概念;第六、科学和人类的关系。

1985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基金会启动了一个2061计划,这是一个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该计划认为:美国的下一代必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而科学、数学和技术位居变革的核心,它们导致变革,塑造变革,并且对变革做出反应,他们对今日的儿童适应明日的世界十分重要。这个2061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叫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它定义的科学素养是:熟悉自然界,尊重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以及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问题。这是美国科学基金会在1985年提出的有关科学素养的一个概念,其中强调了数学在科学素养中的重要性。

1.2 我国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2000年的时候,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和5个部门颁布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内容与目标》。这两份文件对科学素养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它包括了4个方面:一是科学态度;二是科学知识和技能;三是科学方法和能力;四是科学的行为和习惯。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生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

虽然科学素养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各自涉及的基本要素大体可以归为3个维度:一是科学知识维度;二是科学技能维度,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两个因素;三是科学观念维度,包括科学本质和STS。因此,科学素养就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观念3个维度构成。[1]下文将从这3个方面浅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高中物理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兼具多项任务,不仅要讲授高考要求考查的内容,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知识跟生活紧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不得不由物理教师肩负起。从高中物理教学入手,通过多种途径,能有效实现高中生科学素养3个维度的提升。

2.1 科学知识的培养

物理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学好物理知识对培养科学素养很有帮助。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在高中第一年的学习中,接触到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后,很多学生对物理已经失望,甚至是放弃,而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时教师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物理知识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利用身边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知识,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在课堂上经常以生活知识引入,如电梯、火车、汽车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和人走路、人推桌子、人骑自行车等经常做的事情。除了实验室能看到的演示器具外,我们也可以自制“道具”,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笔者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讲完了惯性的概念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任务:如何用一根普通的水管将矿泉水瓶中的水抽出?不能借助任何道具。其实这就是利用惯性原理的一个例子,学生想不出了,而觉得非常有趣,很期待老师是怎么实现的,当笔者仅用双手三下两下就将瓶中的水抽出时,迎来了学生热烈的掌声。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物理知识的强大,极大地激起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热情,从此物理课堂不再枯燥。

2.2 科学技能的培养

物理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中科学探究精神跟科学素养定义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的含义如出一辙。因此,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会有很好的效果。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实验并没有受到重视,大都是教师讲实验,连演示实验也只是走马观花地过一遍,如此学生自然就对物理提不起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实验原理的利用、实验器材的选定、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结果采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精神,理解科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提升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的记忆,还让学生以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去学习,培养了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科学观念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学习物理学家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插入物理学史的知识。比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就可以介绍法拉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经历:他从小由于家庭贫困不能上学,13岁便在一家书店做学徒,但生活的贫困不能阻止他对学知识的欲望,他勤奋刻苦地学习,日复一日地做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成为19世纪电磁学领域伟大的物理学家。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同时学到了法拉第刻苦学习的精神,知道科学实验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再比如,讲放射性元素时,就可以讲居里夫人在长期探索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辐射而患上白血病,但仍未放弃研究。通过这些例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为学生诠释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早日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21世纪科学技术将更加迅猛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公民科学素养的竞争。高中生是国家培养的未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物理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当今教师共同去实现,共同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褚慧玲.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J]. 科学,2005,56(6):39―41.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实现,策略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们日益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生物学科作为前沿学科高度重视,未来的竞争将突出的表现在生物科技领域,谁占领了制高点,谁就获得了主动权。本文就生物课程的价值及实现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应深刻理解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新课标的一个的显著特点是: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

2.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策略

中学的生物学科教育虽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小课堂要紧紧贴近大自然与大社会。使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就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点:

2.1 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2.2 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2.3 培养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一是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二是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3.生物学科对培养创造思维的基本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 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3.3 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4.生物学科能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1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心和内驱动力。

4.2 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4.3 重视生物学科教育社会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关于价值观的社会争执、科学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如人口控制、安乐死、库、克隆羊等问题,“打虎英雄、伐木劳模”的评价问题,从而引发讨论和价值判断。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物理学史 作用

一、民办高校物理学教学现状

1.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尤其是物理基础更加薄弱,中学时就听课困难,对物理课听不懂,畏惧、害怕甚至讨厌物理,以至于最终放弃了物理学习。进入大学后,在更加宽松的管理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方式下,很多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更加不努力学习,本着“及格就好”的心态,坐等毕业。再加上民办高校一般没有物理学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物理学并非骨干课程,很多学生轻视物理学的基础作用,没有对物理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

2.教材、教学方法状况

(1)教材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物理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合,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问题。现行高职《物理》教材仍然以经典物理为主,或者只是对专科、本科教材进行一些删减,内容陈旧,课程缺乏实用性。教材脱离实际,导致学生要么害怕物理,要么对物理不感兴趣,导致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抄作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比例偏高。

(2)教材的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不强。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区别。但目前高职《物理》基本上还是照搬本、专科教材,过分强调系统性、抽象性,未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物理作为一门以基础性为主,工具性为辅的课程,不同专业对它的需求侧重点显然不同,但现行《物理》教材却是基本覆盖了所有专业,针对性不强,不能给教师和学生多类别、多层次的选择空间。影响基础与专业的有机联系,为后续专业的学习带来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目前民办高职大学物理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式、灌入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对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懂学习、不会学习;教学互动性不足。教学中,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偏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迪学生思维等工作做得不够,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

二、物理学史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

目前高职物理教学工作重点仍放在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上,对涉及物理学史的内容提之甚少或根本不提,这导致学生构建的物理学知识体系不完整不全面,因此对整个物理学的理解、物理思想的培养也是片面不深刻的,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物理学史在物理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加强物理学史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作用有: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物理思想是人类在创立和发展物理科学理论过程中,对物理知识与方法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认识,并对人们在理论创新和问题解决上具有意识导向的作用。物理思想的培养是物理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而物理学史对物理思想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人文素养,“有追求,没境界”是他们的普遍特点。所以物理教学也不能单纯地以传授知识作为唯一任务,而应肩负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文化内涵的任务。物理学史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介绍了许多物理学家令人敬仰的科学精神,重大物理理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曲折与反复,重大物理发现的前因和后果,等等,犹如一部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剧本。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献身科学的动力。所以物理学史在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中有着特殊作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不仅是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光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真正理解物理学,因为科学的主体并不是它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寡与深浅,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对物理学知识实质的全面理解,包含对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和对物理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另外,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动态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物理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预测其发展的前景,提高创新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物理学史教学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不足的问题。

4.物理学史与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物理学史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精神价值,主要蕴涵在科学家的科学理想、献身精神、光辉言行和高尚品格中。学习科学史,既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科学发展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及一些争论问题的来龙去脉,还学科发展的本来面目,又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科学和科学家的关系,科学和生产、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选择合适的物理学史料

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说:“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但是物理教学中面面俱到地介绍物理学史的全部内容,也是不可能的。教学的目的决定教学的起点,无论是物理知识还是历史知识,都要根据教学目的加以精选和组织,应当从指导今天和明天的意义上选择史料。具体而言,主要选择下面几种史料用于教学,即代表了物理学的历史发展潮流的史料,反映着物理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及其局限性的史料,富有教育意义的史料。说明物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的史料应当采用,特别是那些在实现物理学的历次大综合与突破中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很有必要引入物理教学。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物理知识,还会对整个物理大厦的外观、内部结构和建设过程有完整的了解。有助于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的原始文献和资料应该选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可从原始文献中找到清晰而有启发性的说明,富有方法论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动的史料应当采用。借助物理学史资料,教育学生重视实验和实验的精密度,是很有效的。在实现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物理学史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史由于其学科内容的特点及其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物理学史的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构建全面的物理学知识,而且对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2002.

[2]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5-6.

[3]吴国盛.科学思想史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1994.

[4]张庆华,张逢.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原则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4,9.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 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 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 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 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 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 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 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 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 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 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 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 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 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 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 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 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 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 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 ,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 、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 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 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 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 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 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 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 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 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脊椎动物前肢的结构与其各自特有的功能相统一,鱼的 形态结构适于水中生活,家鸽的形态结构适于飞翔生活,等等。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对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动才有 了其完美的、和谐的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 着生存斗争,而生存着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 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 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 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 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 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 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 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 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 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 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 ;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 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 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 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 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 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 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 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 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 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 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 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 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四)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 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教育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它强调征服自然,强 调把他人自然化、物化、对象化。这些偏面的观念和行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人对自然的一味“征 服、改造、利用”,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彼此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自私 自利,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导致了某些社会问题。因此,完整的科学教育,在强调对科学知 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应重视科学精神(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等)和科学价 值观的培养。

科学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科学价值的基本看法,即解决科学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问题。生物学科教育中, 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 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 心和精神动力。

2.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 ,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证技术;综合性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1;DF7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5-0105-04

随着法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物证作为一种科学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国内物证技术相关的系统课程主要在公安与政法院校中开设,在综合性高校中的法学院系开设极少,至于其学科建设和发展更谈不上,远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对复合型法学人才的需求。时展要求现代法学人才在具备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基本的物证技术学知识,提升法律实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一、物证技术学及其在公安、政法院校的建设特点

物证技术学是研究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如何在物证技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各种专门性问题,为司法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从处理物证的一般流程来看,物证技术可以分为四类:发现物证的技术、记录物证的技术、提取物证的技术、鉴定物证的技术。从横向上看,即物证技术针对的具体对象看,物证技术可以分为形象痕迹技术、文书物证技术、化学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物证摄影技术、音像物证技术、电子物证技术等。”[1]物证技术学是自然科学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自然科学与法学的双重属性。[2-3]

在我国,物证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设置历史较短,而且主要是在公安和政法院校中开设,如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福建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等。在公安院校的本科培养计划中,物证技术学(刑事科学技术学)是公安技术类一级学科下设立的,课程的设置不仅注重物证技术学的理论教学,而且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保证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4-5]同时,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方面也不断拓展,这体现在不仅在本科层次开设物证技术学相关课程和实验,而且研究生层次有独立的专业招生方向,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研究生招生。另外,物证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已有一定的时间,很多院校实验室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仪器的配置和管理相当完善,实验类别和层次较完整。实验室一般不仅配置了文件检验仪、静电压痕仪、三维体视显微镜等物证检验的专业化设备,而且会根据教学和科研水平和方向配置一些大型专用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薄层色谱仪。

就其建设和使用情况而言,可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证技术学以一个二级学科为建设定位。由于该学科主要在理工院系中开设,学科定位层次较高,建设思路清晰,其建设目标、政策制定及配套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加上其建设起步相对较早,在经历了几次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学科规模亦日趋完善。

2.集合全校的财力、物力、人力,以某一院系为主体建设物证技术学学科。物证技术学是自然科学学科和法学交叉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建设、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财力、物力、人力规模相当大,尤其是建设资金,非一般法学学科相比。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物证技术学(刑事科学技术)为刑事侦查学院下属专业,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专职技术人员25人,还有大量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涉及法学、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建设资金投入累计3000多万,实验教学用地5500m2,如此多的资源需求,绝非普通法学院系所能承受。

3.学科教学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科自身性质及学科建设以学校投入为主,决定了物证技术学科所面向的学生不应仅是本专业学生,还应包括其他交叉学科的学生。在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在教学理念、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区别处理,保证学科教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在实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上,有针对性的区分基础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在保证基础教学的正常运行下,尽可能地实行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二、综合性高校中物证技术学的建设规划

综合性高校与公安、政法院校相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物证技术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如果简单的搬用公安、政法院校的建设模式,那么在建设过程中不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实际办学成果亦会大打折扣,还容易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正常运行。为此,综合性高校的法学院系在建设物证技术学学科时,应重点关注自身办学特点和校内外资源,合理定位,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把握好相关教学内容,并做好实验室建设。

1.学科定位。关于物证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不应简单的将其定位为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而是应该根据其所处的建设环境和建设阶段来规划。就目前综合性高校法学院系的办学现状来看,将物证技术学定位为一个二级学科,其可行性和实际价值不大。主要原因有:其一,综合性高校中法学院系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于公安或政法院校。公安、政法院校在开设物证技术学时,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而且能熟练掌握各种物证技术相关的实践技能。而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而言,如此要求显然过高了,不符合当前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的从业要求。其二,很难处理好一个新的二级学科对现有整个教学计划带来的影响。综合性高校的法学院系现有其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在保证不过多增加教学课时和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很难再增加一个如物证技术学这样如此复杂的二级学科。其三,“软硬件”条件不具备。法学院系学生的自然科学功底的严重不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匮乏是制约物证技术学建设和发展的软性因素,物证技术实验室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无法支撑一个二级学科的硬性因素。因此,在诸多条件不具备和物证的证据属性及其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价值来看,在综合性高校的法学院系中将物证技术学定位为诉讼法学之下的学科,更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2.课程定位。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将讲授物证技术相关的课程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证技术学中涉及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以及司法鉴定制度问题,讲授该学科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作用、体系和发展过程,物证技术检验基本原理和司法鉴定程序等问题。第二方面为不同类型物证技术的论述。可根据物证的应用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将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将物证照相、文书检验技术(包括笔迹检验、打印文书检验、声像资料检验)、指纹检验技术整合为物证技术(上),将微量物证检验技术(包括生物物证检验、毒物检验)、工具痕迹、枪痕等作为物证技术(下),并在物证技术的讲授过程中概述各类物证检验中运用的一般科学方法问题。通过这2~3门课程的内容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物证的发现、显现、固定、提取、检验以及它在诉讼过程中的应用。

3.物证技术实验室建设定位。尽管综合性高校已建立了分门别类的理工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并不能完全囊括物证技术学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如文件检验仪、静电压痕仪、指纹熏显箱、现场勘验箱,因此,法学院系自身有必要在学校整体实验室建设规划体系下,开展标准化物证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为物证技术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重要的训练场所,为培养综合素质的法学人才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一般来讲,物证摄影实验室、文书物证实验室、形象痕迹物证实验室(不包含枪弹痕迹实验内容)可由法学院系独立建设;音像物证技术和电子物证实验室可与相关其他院系联合建设,一方面提供仪器设备,另一方面提供师资力量,建立常规化协作关系;微量物证实验室、枪弹痕迹实验室等,依靠其他院系的师资和硬件条件等建立,建立常规化协作关系。利用模拟法庭,在案件模拟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证意识,不仅使其重视物证的重要性,在案件过程中正确运用物证,而且能就物证本身提出专业性问题。

三、物证技术学的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综合性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司法实践的需要,结合物证技术学的学科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革:

1.重视物证和物证技术,重视物证技术学建设。随着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物证作为一种科学证据在诉讼过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法学教育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将会面对一个以物证为中心的证据实务时代。”[6]物证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不断丰富、扩大物证的类别。在综合性高校中,很多院校领导、教师及学生缺乏对物证技术学的了解,对法学院系建设物证技术学实验室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片面地认为物证技术学应仅仅是公安院校的建设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今司法实践对物证技术学建设的急切需求,忽视了物证技术学建设对所有司法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重视物证技术学的学科建设,向全校各层次学生,甚至是校内外其他群体讲解、宣传物证和物证技术的知识,提高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对物证和物证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有利于我国司法实践活动的开展。

2.充分利用综合学科优势,建设特色的物证技术实验室。综合性高校有学科、人才、仪器优势,因此,物证技术实验室平台不仅应包括文书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物证照相技术等常规实验类别,还应充分挖掘人才技术和仪器资源优势,联合校内外资源,合作建立和发展科学技术要求较高、代表物证发展方向的实验类别,如与计算机学院共建电子物证实验室,与化学学院共建毒物检测实验室,与生命科学学院共建DNA实验室。充分利用了综合高校的各种资源,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熟悉不同类别的物证特性,而且可进一步推动自然科学在物证技术学中的更深层次的应用。

3.积极开放物证技术实验室。物证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不应只是为完成一些基础性实验项目提供实验场所,而是应该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平台,为法学专业及校内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所共享。首先,针对学生层次的差异,可实行半开放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在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等资源的共享上,实施区别对待,尽可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有限的教学资源;其次,授课教师根据物证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相关技术问题,鼓励学生自带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探讨交叉学科存在的理论和实验技术问题,体现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7]再次,利用物证技术实验室这一开放平台,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尤其是与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室开展合作,解决物证技术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吸收自然科学中的新科学、新技术,推动物证技术学不断发展,深化物证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4.调整教学方式,由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向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转变。物证技术学自身特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式不应再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单一的理论教学不能很好的诠释物证技术在证据发现、固定、提取、检验、鉴定等过程中的应用,而应该是在充分利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将物证技术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开设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例如,开设基础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了解物证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证据提取和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使用证据为诉讼活动服务;利用模拟法庭模拟实际案例或组织学生观摩庭审,对案件中所涉及的技术性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应用理论知识;借助“法律诊所”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法律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引导、启发学生对法律服务活动中的证据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增强物证技术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物证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物证技术学教学课程的设置,首先要解决的是物证技术学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师资问题是能否建设好物证技术学学科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三级学科,专门为物证技术学组建由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电子等多学科的专业师资队伍在综合性高校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考虑综合性高校自身结构特点,法学院系一方面自身可培养或引进若干专业教师,从事刑事照相、文书检验、痕迹检验的理论教学和大部分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可结合校内多学科的优势,与化学、生物、物理等院系协作,聘请专业教师兼职物证技术的模块教学或开设专题讲座,组建成以法学自身为主体,其他院校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综合性师资队伍。其次,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到政法、公安院校进修,增强物证技术的专业技能,吸收新的技术成果,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最后,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交流,邀请他们为本院系及其他院系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当今物证技术的前沿动态,不仅可以提升办学质量,而且扩大了物证技术在院校和社会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物证技术学学科的建设是当今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拓展法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法学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综合性高校法学院系应根据自身专业现状,在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下,重视物证及物证技术的重要性,根据司法实践的发展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积极建设物证技术实验室,形成合理的物证技术师资队伍,开展校内外技术合作,努力培养复合性法学人才,推动物证技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立根.物证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9.

[2]邱爱民.论法庭科学的内涵和外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6):122-131.

[3]王传道.我国物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56-60.

[4]罗亚平.论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J].公安教育,2004(12):43-45.

[5]易旻,鲁琴.论法科学学科建设[J].中国司法鉴定,2008(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