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影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旅游业;影视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6-0029-07

影视旅游实践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众多相关文献,《旅游学刊》在2010年度两度刊文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研究状况已经做了全面介绍,本文不再赘述。总体说来,国内外关于影视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视对旅游主客体的影响、影视旅游主体的感知体验、影视旅游吸引力,以及影视旅游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虽然个别学者(如李道新)注意到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但是真正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的影视旅游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很少涉及融合发展的机制和特征等内容。尹媛媛等在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时指出:“一个领域的形成、产生机制往往是它内在动力的保证,如果运行有效,能够协调各个部门,激发内在潜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影视旅游的产生机制,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却仍然凤毛麟角。”本文将在充分借鉴现有影视旅游研究和产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视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影视旅游研究以及产业融合研究有些许推进。

一、产业融合的理论和实践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关注,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数字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化实践的观察。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路庞特(Negrouponte)用3个相互重叠的圆圈来描述电子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业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3个圆圈的交叉处(即产业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欧丁格(Oettinger)和法国作家罗尔(Nora)与敏斯(Mince)分别创造了compunctions和telemetriqu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为产业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产业融合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研讨会”。进入21世纪以后,更多领域的产业融合现象得到了关注。

产业融合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催生新产品与新服务、促进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派生出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等,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早在1997年,欧洲委员会就“绿皮书”(Green Paper)指出,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将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融合化和信息化、生态化一起构成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尽管主流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领域,而且还远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是从既有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一是产业融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不断发展。二是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技术创新导致通用性技术的出现,从而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相应的新市场,然后是企业战略的调整,大量并购重组行为的发生,最终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产业融合最终实现。三是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不管是电信行业,还是广播、电视和出版行业,都可以纳入信息产业的范畴,照片、音乐、文件、视像或对话等的传播本质上都是信息的传递。

二、影视旅游的内涵和产业融合发展特性

1 影视旅游的内涵

影视旅游,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认为它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1)。国内一个得到较多引用的定义是刘滨谊等提出的: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定义2)。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定义,可以发现二者强调的都是影视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定义1关注的是影视对吸引物的展示,定义2关注的是影视相关事物成为吸引物。两个定义实际上可以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主要因为影视制作、播映及相关事物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这样一个定义不是为了完整而完整,而是因为影视旅游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有关影视旅游的论述中,影视外景地、影视基地等普遍被认为是影视旅游项目。但显然对于影视外景地来说,影视起到的更多是传播作用,而不是构成吸引物(和定义2不符);而对于影视基地来说,之所以吸引人并不简单地是因为出现在荧屏或银幕上,而是因为影视基地提供诸多的参与和体验活动,包括参与影视拍摄以及见到明星的机会等(和定义1不符)。

2 影视旅游发展日益体现出产业融合特性

影视旅游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

一是从被动走向主动。几乎从一诞生开始,影视就具有了传播旅游吸引物的功能。但是在早期,这种传播几乎是无意识的。如《庐山恋》对于庐山的宣传、《西游记》对于九寨沟的宣传,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和以前无意识导致的宣传效果不同,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是主动地借助于影视进行传播。如:英国旅游局每年都会定期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 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国内的张家界,也借《阿凡达》热播之际,制造将“乾坤柱”改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噱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是从后期走向前期。在早期,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借已经播映的影视进行宣传,这时影视已经拍摄好了,进入后期播映阶段。如,虽然现在观看《庐山恋》已经成为游庐山的重要内容,在九寨沟体验20多年前《西游记》的拍摄场景也增添了游客诸多乐趣,但是当初《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西游记》许多场景选址九寨沟也更多考虑的是电影拍摄的需要。然而发展到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事前就做好了利用影视进行宣传营销的计划,介入了影视产业早期的拍摄选址乃至剧本写作阶段。比如2010年在《非诚勿扰2》拍摄之前,北京市旅游局就和制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片中植入了慕田峪长城、欢乐谷、紫竹院公园、潭柘寺等北京美景。

三是从片面走向全面。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后期走向前期,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也从个别环节向全面融合发展。典型事物就是影视基地的诞生。在影视拍摄基地,游客可以看到剧组拍摄的现场或遗留下来的场景、设施,可以亲自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食品、道具、服装及饰物,过把演戏瘾,还可以体验飞檐走壁,探寻特技效果制作的奥秘。影视基地一方面可以用于影视拍摄制作,另一方面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真正体现了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产品、市场到企业、产业的融合。正因为如此,有研究者认为1963年好莱坞影城的建成标志着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则意味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

影视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韩国利用《大长今》《冬日恋歌》开拓旅游市场、新西兰利用《指环王》营销旅游景点等,都已经成为影视旅游的经典案例,以好莱坞影城为代表的影视城也在各地遍地开花。从国内来看,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宣传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影视基地建设也迎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有40多家影视城,立项通过审批则有110多家,这些在建影视城95%投资过亿,总投资或已接近400亿元。影视旅游的这种蓬勃发展态势确立了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其中体现的产业融合发展特性则指明了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研究的特殊意义。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

从不同角度可以归纳出不同的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如郭文等从发展途径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多元要素共生论、培育培植影视产业、原始资源直接利用。从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以下6类:

1 影视外景地旅游

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从“识者寥寥”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一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使罗马的旅游热持续多年;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1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古墓丽影》让塔普伦寺名声雀起;《乔家大院》让到山西的人都想去看看那忧怨的红灯笼;《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

2 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

影视不仅传播拍摄地的景观,也在传播故事,因而这些故事的发生地也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即使这些故事发生地并不是影片的拍摄地。正如凌莉萍、吴殿廷提到的:很多实例证明,旅游者更愿意到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去旅游,比如《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虽然影片较多地取景于爱尔兰。

3 影视文化旅游

影视传播的内容,不仅是景观和故事的传播,从更深层次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而,影视传播引发的旅游活动并不局限于到外景地或故事发生地旅游,而且包括体验影视传播的文化。如《少林寺》及有关影视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包括普京的女儿前来学习中国功夫。韩剧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韩剧热播引起各国游客对韩国文化的关注,他们不仅对影片中浪漫的外景地充满了向往,而且对韩国生活方式、食物等民俗文化也充满了好奇心。以往旅行社在宣传韩国景区时,并没有多少卖点,游客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烧烤和泡菜上,因此造成了韩国旅游线路的冷清局面。随着《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热播,韩国旅游内容大为丰富。特别是在《大长今》播出之后,各旅行社也借此挖掘新题材吸引游客,旅游线路中除了有关拍摄点外,还有品尝韩宫廷膳、穿韩服照相等各种体验活动。

4 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

观看影视已经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影视的拍摄制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些拍摄制作的设施设备,比如说什么是混音棚、什么是录音棚等,大家就不是很了解。拍摄过程本身也对人们具有一定吸引力,如看演员特别是明星如何表演,导演如何指挥等。影视拍摄制作还会留下一些场景,这些场景在影片中出现过,能够唤起游客的记忆或关注。上述这些内容使得参观影片拍摄制作基地可以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还可以利用影视拍摄基地的场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如自主表演、自主拍摄等。天津中贸国旅曾推出了一个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项目,活动内容包括厂史和影片生产状况介绍、电影流程介绍、拍摄场景参观等。

5 影视主题乐园旅游

影视主题乐园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与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我们所说的影视城大多属于影视主题乐园的性质。影视主题乐园具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几乎所有功能,同时大大丰富了旅游休闲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环球影城,在影城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可以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可以观看娱乐动物明星表演;可以体验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终结者等大片电影场景,甚至还有自动拍摄系统记录下你的惊险一刻。

6 影视节庆旅游

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国际巨星的到场,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在上述6类影视旅游中,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是不一致的。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这3类影视旅游,其影视和旅游的结合往往是偶发的、分散的,主要停留在市场和产品的融合方面。对于这些外景地、故事发生地或文化体验目的地来说,虽然也可能拍上一两部影视,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是偶发的,缺乏完善的影视生产设施设备,一般局限于外景地拍摄等简单环节,因而构不成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影视拍 摄制作基地,初步集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体验为一体,但是其旅游功能只是附加的,因而还称不上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影视主题乐园,一方面提供影视拍摄制作功能,另一方面提供旅游体验功能,既是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企业融合进而产业融合。和外景地等相比,影视主题乐园的拍摄制作功能不是简单地拍上一部、两部影视,而是有着较完善的影视拍摄制作设施设备,可以连续性、经常性、较为完整地进行影视拍摄制作,因此构成了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相比,影视主题乐园以招徕接待旅游者作为重要目的,提供了大量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因而也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至于影视节庆相对说来较为特殊,虽然同时构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是一般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企业融合。

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问题是产业融合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静态分析着重剖析影视旅游现象存在的机理或者说运行机制,而动态分析将考虑影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1 静态分析

前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原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影视主题乐园、影视节庆等6类,在这6类中,前3类实际上都是影视对旅游吸引物的传播,后3类则是影视本身构成旅游吸引物,或者说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两大类型影视旅游分别是定义1和定义2各自关注的要点,其存在机理或运行机制是不同的。

(1)影视传播旅游

影视之所以能够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最根本的当然是由于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而且和专门的广告相比,影视传播旅游至少还具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嵌入其中、和影视剧情融为一体的宣传可以避免人们对生硬广告的反感;第二,影视剧集画面、音乐、故事情节等为一体,在宣传旅游目的地方面的表现力更强;第三,影视在传递目的地信息的同时还附加了影视自身的内涵,从而增强了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印证、寻梦是游历外景地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意味着影视不只是提供信息来源,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旅游动机和决策。

影视传播旅游的另外一个内在依据在于影视和文化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这一点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依据在于信息产业本质类似。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多说。旅游产业在本质上也是文化产业。早在1986年,于光远就提出,“旅游业是带有很强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2009年8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尽管影视和旅游的体验方式不同――前者通过影像传递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后者通过人员移动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二者的本质都是文化体验。

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传播旅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真正形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象。对影视植入广告的分析也许能更好地揭示上述原理。植入广告确实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最多可以说是影视产业和广告产业的融合,而不能一概说是影视产业和相关实体产业的融合,比如,《手机》中植入手机广告就不能说是影视产业和手机产业的融合,因为这只是一种偶发的商业行为。但是影视和旅游的关系不同,影视传播旅游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普遍和长期的现象,因此已经可以看成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2)影视提供旅游内容

影视产业的发展能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体验内容,包括体现在旅游配套服务当中的一些影视文化体验,但主要是构成旅游吸引物的组成部分。影视之所以能够提供旅游内容,首先是由于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旅游吸引物,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当代,其形态千差万别,其类型多种多样,唯一的共同点在于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不管是影视拍摄,还是影视文化或影视节庆,都能够对旅游者具有一定吸引力,这是影视提供旅游内容的基础。

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第二个依据同样在于两个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使得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实际上近年来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的特点在于,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使得影视提供旅游吸引物成为一种常态,并催生了影视城等新生业态,其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般生产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分析的内容可以直观地反映在图1当中:

2 动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中本文已经指出,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以及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构成影视旅游运行的三个关键要素,但是这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解释了影视旅游的存在,并不能解释影视旅游为什么产生、为什么发展。毕竟,无论是影视固有的传播功能,还是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质或影视和旅游的文化相容性,都是伴随着影视产业、旅游产业各自的产生就存在的,而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却是近些年的现象。

(1)市场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

前文已经指出,在一般的产业融合研究中,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首要动因。但是在影视旅游发展中,不能说没有技术创新,然而,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地传播或者将影视拍摄基地改造成主题公园很难称得上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退一步说,好莱坞影城在1963年已经建成,要说技术创新那时候就有了,并不能解释最近数年我国影视旅游才得以蓬勃发展的事实。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研究者比较多提到的产业融合动因还有:市场发展、模块化发展、政策管制放松、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等。在这些因素中,模块化发展可以看作是技术创新的延伸;政策管制放松更多的情况下是融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企业竞争合作行为则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很难解释一种融合化现象普遍出现的根本原因;市场发展和产业融合的关系则较为复杂,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尽管有研究者宣称,融合的最重要的动因是对未来的愿景――所有的服务都变得更加简单,但是从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实践来看,使所有服务变得更加简单的前提正是技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市场的出现是和新产品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因此并不能技术创新是信息化融合发展首要动因的结论。

对于影视旅游的发展来说,市场的因素更为关键。这种关键不是说新市场的出现导致影视旅游的发展,而是说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市场各自发展使得其市场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尽管从技术上说,影视传播旅游、影视提供旅游内容从一开始就是可能的,但是在影视市场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都比较小的情况下,影视传播旅游和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 果。简单地说,如果没有几个人看电影,也没有几个人去旅游,那么就不可能指望有多少人因为看了一部电影而去其外景地旅游;而如果拍摄电影场次不多,旅游者出游次数也不多,则影视拍摄基地也很难对旅游者产生大的吸引力。因此,尽管影视和旅游融合的技术基础一直存在,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市场基础从而限制了影视旅游的发展,直到近些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蓬勃发展,才使得我国影视旅游发展迎来了真正的热潮。

上述论述可以用图2更加直观的解释。从图2可以看出,在产业的实质没有改变(圆心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两个产业规模(面积)的扩大,就会导致两个产业融合范围(重叠部分)的扩大。也就是说,随着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2)企业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在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最终表现是企业跨领域并购行为的大量发生,从而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乃至消失。也就是说,虽然技术融合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的首要动因,但是产业融合的最终实现是企业融合。对于影视旅游来说也是如此,市场融合为技术和产品融合提供了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发展到企业融合,那么可以说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没有最终完成。目前在影视旅游领域,企业的跨领域并购行为还不多,但是企业跨领域业务拓展已经体现得比较充分,初步实现了企业融合。以浙江横店影视城为例,早期主要是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从1996年开始,在最初的几年内,相继建成了秦王宫、广州街一香港街、清明上河图、大智禅寺等十多个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影视剧组来此取景。其间虽然也发展旅游活动,但是还比较初级,客源也以周边为主。从21世纪开始,浙江横店影视城逐步转型,一方面成立了部级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了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基地转化,另一方面从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主题公园转化,以影视元素为基础,以互动理念为核心,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影视旅游产品,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影视城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在看到影视旅游发展的良好前景后,目前一些传统的影视行业巨头也酝酿踏足旅游业,如2011年2月,华谊兄弟与上海嘉定工业区签约,计划建设占地1000亩、总投资数十亿元的华谊兄弟文化城,这也是华谊兄弟进军文化旅游市场的首个项目。

五、结论和建议

1 关于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结论

影视旅游是影视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征。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共同的信息产业本质相类似,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和技术创新是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动力不同,在影视旅游发展中,市场融合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信息化领域产业融合沿着技术融合――产品和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那么,影视旅游更贴切的是沿着市场融合――技术和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的主线进行发展。

2 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强影视旅游发展的规划引导。正如本文分析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影视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建设已经出现过热的苗头,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这种状况需要引起重视,建议由宣传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有关项目的审批。

二是支持符合影视旅游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发展。产业融合最终要体现到企业组织的融合上来。虽然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发展,但是市场需求需要企业去发现和满足,从中寻找自己的商机。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影视旅游业务许可,加强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支持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乃至兼并重组。

三是丰富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不能将影视旅游等同于一般的植入广告或简单地建拍摄基地,而要深入挖掘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影视作品核心主题,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并系统性地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建议进一步加强影视旅游研究,探讨影视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规律。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 中国魔幻电影发展现状及其价值探析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中国自媒体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浅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通信射频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中国主题公园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足球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中国足球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电影美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⒖嘉南祝

[1]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06).

[2]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4]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J].中国艺术报,2011-3-7,第005版.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国外案例 影视旅游 发展规划

影视、旅游,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正在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时尚而潮流的旅游主题。现代影视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完整产业链的工业体系,目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给影视拍摄后的间接旅游商机带来更大的经济繁荣。

一、国外影槐旅游案例

在国外,影视旅游是一根两头甜的甘蔗,旅游靠影视剧作的魅力大赚其钱,影视剧作则通过旅游得以推广促销、提升票房。英国旅游局为迎接踏访影视之旅的游客。每年都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

美国每年的旅游收入中至少有2/3与文化旅游有关,尤其是各种专业艺术中心、影视中心、迪斯尼乐园等将产生出上百亿元的收入。可见电影产业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主题旅游规模。影视旅游在欧洲和美国的表现形式还表现在目前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电影节及奥斯卡颁奖典礼。影视节也是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节的开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洲大陆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大长今》于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在韩国播出时,曾经创下58.9%的收视率,达到收视之冠,并于2004年获得“第31届韩国放送大奖”、“2004男女平等奖”。2005年初至5月在香港播出时,收视率曾达到42点。由于《大长今》在观众中广受欢迎,使得拍摄此剧的韩国文化放送电视台将为拍摄《大长今》而建造的外景舞台――“大长今村”改为主题公园,在村内的每个场景都设置详细的说明。大长今村于2004年12月对外开往后,立即吸引了大批韩国本土、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游客前往追踪长今的踪影。现在,大长今村跻身于韩国民俗村,以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德宫之列。成为新的吸引游客的著名景点。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概况

中国影视旅游的产生,是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随着《唐明皇》、《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它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促进了无锡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多家影视城投资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其中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160万人次。

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与旅游的关系还停留在“影视剧+影视城”的简单商业开发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所以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缺乏政府引导,没有形成完整营销系统,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运营效益低,持续吸引力不强,文化内涵体现不足等问题。

三、中国影视旅游发展规划

(一)优惠产业政策扶持

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将极大地推动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在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影视业、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影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宣传媒介,影视剧的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政府为打造一流的影视剧出台政策、法规以及优惠措施。如美国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向文化事业投资,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财政支持等。

同时,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举办影视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吸引大批旅游者。此外,可简化旅游者签证手续,购物减税、免税等方面的措施吸引众多旅游者。

(二)整合影视旅游产业链

中国影视旅游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紧紧围绕影视作品这一核心主题应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并系统性地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影视业与旅游业的紧密互动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影视经济”放大效应。在拍摄地点、演员服装、饮食文化选择等方面要十分讲究,这是影视业与商业紧密结合的重要策略之一。选择风景优美的景区作为外景地,或者根据需要搭建的外景地,影视作品拍完之后根据影视情节将影视外景地包装成旅游景点或建成主题公园。地方政府以及商家根据看到的影视作品巨大的营销效应将对影视剧拍摄给予诸多优惠与便利,如韩国免收景点场租费甚至出钱建造影视基地。影视作品中的衣服、食品、饰物、物品等都将成为精明商家争相生产、销售的旅游商品,而价格也会因为影视剧的营销作用而翻上好几倍。影视业与旅游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孕育了庞大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将促进影视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营销主体模式。由政府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例如企业、影视行业组织、媒体、社会组织等组成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策划、实施海外旅游营销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集中、统一、高效配置目的地各种营销资源,从而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模式。

(2)形式多样的主题影视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影视旅游营销活动方面要创意匠心独具,而且表现形式差异化、创新性。例如美国在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各大城市不定期地开展主题影视旅游宣传活动以吸引旅游者。巧打“名人牌”,聘请知名度高的影视明星参加海外旅游营销活动,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来吸引旅游者。

(s)传统与新型营销手段的互补。为提高其影视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方面花费巨额资金在传统营销媒介上开展旅游宣传,还邀请海外旅行机构和旅游记者参加体验旅游活动,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轰炸”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另一方面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健全旅行社电子网络系统,作为联系海外市场的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以多国文字向各国旅游信息,推销旅游线路。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摘要:民族地区旅游是随着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与资源,为此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基地。湘西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了湘西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三、案例分析——影视业对湘西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她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它以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着中外游客,永顺溪州铜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顺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称湘西旅游的风水宝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汤汤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凤凰古城”、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特别让人叫绝的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因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外景地。

(二)影视文化领域中耐人寻味的“湘西题材”

湘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湘西题材”现象。文化领域的“湘西题材”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立体文化现象;二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绘画等平面文化现象;三是湘西文化人或称“湘西文化名人”现象。以“湘西题材”为核心,无论是立体文化现象,还是平面文化现象或文化名人现象,都十分引人注目。

笔者现仅就“湘西题材”影视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目前已积累了《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等,现在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给这个题材再添力作。上述影视按内容分四大类。

第一类,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沈从文小说中所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与其说《边城》电影很成功,不如说是沈从文小说很成功。

第二类,则是由名导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湘西内容”的人情世故,是反映对人生的扭曲的沉重主题,但全是用湘西永顺王村镇的景象作环境背景——吊角楼、石板街、河码头、瀑布、背篓、米豆腐……《芙蓉镇》的巨大成功,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刘晓庆的演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同时开创了以永顺王村镇为核心湘西早期旅游事业,那时,现在火得流油的凤凰古城,远没有永顺王村镇名气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芙蓉镇》吹响了湘西旅游的号角。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而王村镇的旅游业已做得如火如荼,日接待旅游客量在3000人次左右,最高峰达5000多人次,对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来说,《芙蓉镇》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客带给小镇居民那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一时间,王村镇成为猛峒河沿岸最富裕的古镇。电影《芙蓉镇》让全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湘西古镇的古朴魅力。

第三类作品是最惹湘西人争议的“剿匪”题材系列。这个题材系列拍得最多,计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特别是土匪“田大榜”的形象极为深入人心。再加上20世纪解放初期,湘西历史上确实匪患猖獗,外地人谈匪色变,“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几乎是从湘西地方政府到普通的公民,都深感有为湘西“正名”的要求。“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夸大战功、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湘西人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重新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的必要性,“剿匪”题材影视在湘西已走到了绝路。《湘西匪事》就是明证,这部电视剧刚开始取名叫《湘西往事》,后来仍然落不了俗套改为《湘西匪事》,整部戏延续以前“剿匪”老调,没看到什么新奇之处。

第四类湘西题材——由湖南卫视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应运而生。《血色湘西》在以往的以湘西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与文化拓展,从目前已播出的效果来看,《血色湘西》在尽力做以下几点:第一、以刻画湘西人性的积极因素为主旋律,着力突出“强悍、直率、擅武、真实”的湘西血性精神。强悍则由石三怒、龙耀武、田大有等人诠释得非常充分;直率表现为田龙二人对田穗穗追求是直来真去的,毫不掩饰的(直露的民歌),这一切让人感到真切而不造作。虽然抗日的战火没有烧到湘西,但湘西人一听说国家有难,则奋勇当先,并不退缩。第二、对湘西土匪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评价。众所周知,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简单地把湘西地方武装一概斥之以“匪”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难以令湘西人心服的。电视剧借田大有之口,对匪帮进行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的努力。第三、以现有的艺术成果为启发,展开另一番别具一格的情节。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对田穗穗的爱情追求,让人依稀看到沈从文《边城》故事里的翠翠与天保、傩送的影子。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但人物却是一一对应,如穗穗的阿爹田大有则对应翠翠那个撑渡老人,而且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也象天保、傩送一样,向所爱的女人唱山歌。第四、着力把湘西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融入剧情中,并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以往湘西题材电视剧所没有的。如湘西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引出穗穗与两个追求她的汉子聚会出场;再如天坑赌命上的“椎牛”、“上刀梯”等都是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引进电视剧中,层层推进、惊险刺激。特别是龙耀武提出以女婿的身份替田大有出场时,显得自然真切,最后由穗穗代父出战把“天坑赌命”这场戏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全剧中,一直有个关键字“逮”字,这是湘西标准的方言,含义极为丰富且湘西韵味十足。真是一个“逮”字了得,逮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另外,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粗而不俗的服装,处处显出本剧是湘西题材的经典之作。

(三)影视业对湘西旅游业的影响

湘西题材的屡屡成功,根源于湘西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让湘西人自己沉醉,也让外乡人沉醉的神秘文化,所谓“吊角楼中歌伴酒、小背篓里梦醉人”。具有醉人的文化,才有醉人的艺术,也才会生产醉人的作品。

首先,影视作品塑造湘西人的纯真、善良。在沈从文笔下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电影《边城》借助音响、美术等科技手段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歌颂了湘西民族同胞的人性美,向观众展现人物美的同时,展演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人与自然之美和谐,宣扬了湘西美好形象,让观众产生共鸣,触发旅游动机。

其次,开启了旅游业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湘西千年古镇王村拍摄。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反映了“”前后十几年人物命运的升沉变迁,是“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随着《芙蓉镇》扬名海内外,王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小吃等得到了广泛宣扬,加上名人效应,王村便又叫芙蓉镇,游客不断增加,从而让湘西一个难以忘怀的小镇——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开启了湘西旅游业的先河。借助名人效应,诞生了“刘晓庆米豆腐”这个旅游产品,二十年来,凡是到芙蓉镇的游客都必偿一碗“刘晓庆米豆腐”。第三,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不断拍摄,先后拍摄了《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湘西匪事》等。该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主题是歌颂人民的剿匪业绩,表现湘西土匪的狡猾凶残。“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虽然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影响,令湘西人反感,但是由于了选择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德夯”、碧水如诗的“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等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外景拍摄地,宣扬了湘西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与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最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助飞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再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奇、求异”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推出,促使传统旅游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始了旅游业第二次创业。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传统艺术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以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当前湖南各电视台热播的《血色湘西》改变了以往的方式,除发扬以前湘西题材影视的优点外,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血色湘西》拍摄地选择在湘西古丈的“红石林”、“栖凤湖”、“凤凰古城”等风景区,属土家族、苗族杂居地区,影片中根据剧情充分演绎了土家族“山歌”、“打镏子”、“土家族哭嫁歌”和苗族“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各民族(土家族、苗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湘西正在兴起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血色湘西》的热播,湘西必然迎来一轮文化旅游的高潮。

四、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发展民族旅游的对策

(一)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影片的时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外景,加之大多选择的地方多为民族地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借助影视拍摄的最佳时机,做好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国内有些方已经开始借助影视剧的影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如广西柳州充分利用《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和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举办民歌节,发展民族旅游,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乔家大院》借助电视在全国的播放发展了旅游等,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这都是借势的成功案例。总之要有主动借势意识,主动借势自我宣传,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主体应以影视剧的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开辟旅游区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借助影视剧的推动强势,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当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并多参与或配合影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民族地区一起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引势

引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导各种拍摄组或潜在的拍摄组来当地参观,拍摄外景,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影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推出一些优惠的政策,激发更多影视剧的投资商和制作单位到独具特色和有潜在旅游者的外景地拍摄影视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部门或宣传部门要适时邀请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策划人等影视传媒人士来民族地区旅游访问,充分向他们展现当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拍摄热情,为成为下一部影视拍摄地埋下伏笔。

(三)造势

造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主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改编适合当地的影视剧本,挖掘影视主题,自行或引资拍摄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剧,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拍摄影视剧需要具备一定经济、技术和人才实力,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发展之中,虽拥有文化资源和一定人才,但还不具备自己拍摄影视剧的实力,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认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所用,开创民族地区影视业的辉煌。首先,当地政府或旅游开发主体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影视主题,组织人员经编辑或改编当地的影视剧本。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选择在当已开发的旅游区或潜在旅游区组织拍摄;没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就应采取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导演及其它摄制人才来当地拍摄影视剧;最后,加强拍摄好的影视剧的宣传推介和各地的播放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影视业的“造势”时,应该注意本地影视业创意人才(编剧、策划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

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从雁栖湖国际会都影视会展资源、国奥集团中国影都怀柔新城08街区一级开发项目、到全新上线的怀柔影视基地外景拍摄资源查询系统,3月31日召开的怀柔影视基地专场推介会再次令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影都”。

借力展会

中国影视市场的热度,可由一场展会窥探端倪。

3月31日至4月2日,2014春季(第十三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2000余人的参会规模令会议中心在开幕式当天几乎爆棚,无论是参展作品还是到会制播机构,均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

据最终统计,本届展会参展的315家制作机构推出了电视剧456部17375集、动画片33部1680集,纪录片、电视栏目26部1958集,占国内同期电视节目生产总量的70%以上。

2007年创办、2009年秋季落户怀柔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举办至今,无论从口碑还是从规模上,都当之无愧成为怀柔影视基地成功引进的品牌活动之一,充分体现了影视展会活动与影视基地相互借力共赢发展的效果。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怀柔区人民政府、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各方自合作以来,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国内最富活力的电视剧节目推介交易平台,成为全国三大电视节之一,影响范围也从首都扩展到全国及海外。而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也经由这一引领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出北京建设“影视之都”的重要承载地和国际化窗口。

成立不足十年的怀柔影视基地,如何能从全国上千家、北京市三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可以说借力展会成为怀柔成功的秘诀之一。

而怀山柔水的天然优美环境,也给了怀柔独特的发展契机。眼下,怀柔影视基地即将迎来一个更高规格的展会机遇,今年下半年即将建成投用的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是2014年APEC领导峰会的主会场之一,在服务国际高端政经会议的同时,也可举办大型商务会展和影视活动,这将为北京怀柔影视基地未来引入更多更高规格的世界影视峰会提供优质的硬件保障。

记者了解到,2014APEC青年周、北京Channel [V]―M Live音乐节等相关影视文化项目近期已纷纷来怀考察,将有望成为落地怀柔的永久性品牌活动。

核心资源

“怀柔影视基地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后期制作、摄影棚拍摄及外景拍摄,”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吕晓国介绍说,“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和星美影视城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

2006年12月,中国(怀柔)影视基地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7月底,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正式投用。

中影基地拥有国内顶端技术人员和专业研发团队,硬件设备与制作技术可与好莱坞等地媲美,已跻身于亚洲第一、世界一流水平,截至目前,中影体系已有23家企业落户怀柔。

以外景拍摄为主的星美影视城,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占地350多亩,年接待剧组数量逐年递增。

依托这两个核心资源,同时借助规模不断扩大的“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怀柔影视基地形成了较强实力和影响力。截至2013年底,影视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0亿元,新建改造5条道路,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逐渐完备;核心区内五星级国际影人酒店已经投用,辉煌百代数码影城立项并完成旧厂房改造、具备接待剧组条件,老爷车博物馆和百汇演艺学校运营良好;基地已集聚华谊兄弟、海润、金英马、小马奔腾等影视企业400余家;接待剧组拍摄制作影视作品1600余部。

记者了解到,怀柔区在影视基地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产业链条完整、关联企业集聚、综合服务齐全”的部级影视产业示范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内容上,一是重点突出怀柔影视基地专业功能,全面提供包括服装道具、剧本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影视交易、院线发行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国际化服务;二是突出体现品牌传播功能,具备举办各类电影节、电视节、首映式、博览会等影视文化活动的软硬件设施;三是注重加强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金融法律、教育培训等综合配套服务。”吕晓国说。

目前,怀柔影视基地除了中影基地、星美影视城等资源和配套项目、市政基础外,5.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正在加紧建设制片人总部基地,能够提供20万平方米的影人工作室,可根据需要量身定制,供影人企业选择;还有近4万平方米写字楼和公寓的影人酒店二期项目,计划6月份预售。

国奥集团今年起对核心区08街区138.5公顷规划用地进行一级开发,将规划建设电影科技和商务区、国际文化交流区、休闲消费区和活力宜居区四大功能片区。

据国奥集团招商部负责人介绍,影视基地核心区将以影视创作为核心,以侧重吸引电影审片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行业协会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机构为主,并着力打造影视金融链条,构筑影视文化金融服务区,引入登记、确权、版权规划、影视交易等关键环节,弥补该领域的空缺。

服务为王

吕晓国认为,要进一步把怀柔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影都”,除了“要摸清影视基地有什么之外,还要让外界知道影视基地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据了解,除产业发展核心资源和发展空间外,怀柔区最新出台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将对入驻影视基地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奖励、配套影视专项资金,并提供重大项目资金政策及绿色通道等支持。对拟入驻的重大项目或影视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将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重点支持。此外,怀柔还积极开拓金融资本市场,与工商银行北京支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把工商银行怀柔支行打造成影视特色银行,为影视企业提供专属服务。

怀柔影视产业发展快的最大优势就是优美如画的自然风景,拥有丰富的外景拍摄资源,平均每年200余部影视剧在怀柔采景。但是正因为资源丰富,以往剧组来怀柔拍片,苦于不熟悉当地景致,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地儿,往往在拍摄前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

为优化企业服务,提高剧组拍摄效率,怀柔区文促中心整合区内资源,历时三个多月,于2013年底专门拍摄制作了一套影视外景拍摄资源查询系统。点击怀柔影视基地外景拍摄资源查询系统,影视剧组不出家门就可选景,再也不必东奔西跑了。

在电脑上点击进入该系统,可看到涵盖怀柔14个镇乡130个村及旅游景点的150余个外景地360度动景画面,即每个外景地都采取了360度的动景画面,让选景人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屏幕,身临其境、一览无余地观看前后左右天上地面的景致。选到合适的外景后,页面上不但有具体的联系人和地址,甚至包括协议价格供剧组参考。

这套动景系统在中影基地办公大楼、中影酒店、星美酒店、影人酒店和文促中心配备的播放屏幕上都可以供剧组随时查询。

切实的服务,令越来越多的剧组选择怀柔作为影视产品诞生的温床。2008-2013年来,112部票房过亿国产大片中有53部作品是在怀柔拍摄或进行后期制作的,其比重达47%以上,占据半壁江山。

2013年,过亿国产大片有34部之多,有17部是在怀柔拍摄或进行后期制作的,继续保持了国产票房过亿元大片近半数出自怀柔的纪录。有奇幻喜剧片《西游・降魔篇》;有青春系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2・青木时代》;有喜剧《私人订制》、《十二生肖》;有经典电影系列“警察故事”最新作品《警察故事2013》等等。

同时,随着中影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怀柔,影视基地已不再仅仅是国产大片的生产制作基地,开始迈向出品人的身份。2013年春节期间,《西游降魔篇》、《越来越好之村晚》、《101次求婚》等几部贺岁大片均为中影股份出品或参与出品。

另据吕晓国介绍,落户雁栖开发区的中科院云计算基地项目将与怀柔的影视产业进行结合,为影视产品后期制作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