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91-02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管理史上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知识管理的策略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使一个企事业团体充满活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保持优势,实现共同目标的必经之途。图书馆虽然是一个与企业运行机制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事业性机构,但它也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知识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保持自己的生存优势,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根本问题。所以,提高管理水平,把知识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图书馆管理,通过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学习型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学习型图书馆的定义,目前国内有很多说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学习型图书馆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增强图书馆学习力为核心,以学习+激励为动力和以团队为特征的对用户负责的扁平化组织系统。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点,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一个学习型图书馆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在思维方式上,它应该是:(1)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构想;(2)在解决馆内各种复杂的业务问题和行政事务时,具有触新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3)成员对馆内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4)人们之间能够坦率地沟通(纵向和横向的层次和界线),不必担心受到批评和惩罚;(5)人们能够舍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图书馆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在组织结构上,学习型图书馆的特点是:(1)成员们在团队过程中更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合作能力,所以他们更适合于团队工作而不是个人工作;(2)在项目工作和跨部门组织的小组中,成员们能够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一起学习;(3)注重创新和工作效果,而不是重复性地工作;(4)有相应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目的在于更新知识和深化知识;(5)有一个宽松便于员工交流、沟通和知识共享的环境;(6)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了图书馆适应环境的能力,并能把握住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并随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适应能力。

总之,在学习型图书馆中,学习、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的素质将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和目标,图书馆会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以及团队学习活动。学习已内化为图书馆的日常行为,融入图书馆的血液之中。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将代替被动学习。制度性学习、系统化学习将代替零星式学习。一句话,向学习型图书馆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图书馆的面貌和处境。

二、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意义

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是时代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图书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促进其组织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发展需求。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图书馆的应变能力

在这个充满竞争意义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顺其则昌,逆其则亡。而进入信息社会中的图书馆,它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思想观念必须进行不断变化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学习型图书馆中,我们主要是注重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而图书馆中的大量重复工作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来完成,员工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创建和提供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设计和开展新的服务项目,以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促进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

如同企业一样,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也是一种战略资源。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本,它对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1)图书馆组织的主体特征,包括以人为本、敢于冒险、面对竞争、有控制性和结构化程度高等;(2)领导风格,包括监督、促进以及培养创新、冒险、理性和进取的精神,都要面向结果。协调、组织、要面向效能等;(3)对员工的管理,包括团队认同与参与,个人冒险、创新、自由和独特性,竞争和成就,安全、一致和可预见;(4)组织黏合,包括忠诚和相互信任,致力于创新和发展,强调成就和目标实现,正式的规则和政策;(5)战略重点,包括人的发展、高度信任、开放、资源的获取和建立新的挑战,竞争性行动和赢得成功,恒久和稳定;(6)成功的标准,包括建立人力资源、团队和对人的关心,拥有最特色和创新的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讲求经济效益。上述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表现,也是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才能促进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才能使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优势。

(三)促进图书馆的战略性学习

战略性学习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组织学习,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所谓战略高度是指图书馆要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图书馆组织学习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员工的学习、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而是组织全体员工在图书馆工作中,通过实践、互动和创造来进行的团体学习。在学习型图书馆中,学习是图书馆的日常行为,员工表现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制度性学习和系统学习。战略学习超越了员工个人学习的层面,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学习战略,完善图书馆学习制度、提高图书馆学习能力等。此外,知识共享是战略学习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既要重视显性知识的共享,更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员工隐性知识的外显。为此,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宽松的、便于员工交流、沟通和共享的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学习的政策措施,让图书馆馆长、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和全体员工都重视图书馆的学习。这既是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主要途径,又是其作用和意义所在。

三、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模式

关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模式,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思路和想法。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模式较为典型和突出。这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进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图书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五项修炼”理论也比较适合于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下面就结合图书馆实际,将这“五项修炼”分别论述。

(一)力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过程。它要求每个图书馆员要:(1)建立个人愿景,即树立个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2)保持创造性张力,即不断地寻求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与动力;(3)克服心理障碍,即排除和克服个人在追求目标和迈向成功中的种种心理问题。

在图书馆工作中,自我超越和突破极限,就是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它会改变落后的制度和传统的方法与习惯,从而使工作方式进步和办事效率提高。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个人了解外部世界及采取行动时内心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也就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态度。其特点是:根深蒂固、自我感觉良好、具有个别性。个人的心智模式不仅主导着个人的行为,也对组织的行为和作用产生着重要影响。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图书馆职员和图书馆自身,打破既成思维定式,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指能鼓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包括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这是图书馆成员树立共同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过程。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把图书馆全体成员团结在一起,创造出众人为一体的感觉。这就意味着将馆员的个人价值与整个图书馆的价值统一起来,将个人的责任与整个图书馆的使命统一起来。图书馆形成的规划,已不是馆长个人的意愿,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志向和行动指南。

(四)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建立在共同愿景基础之上的,为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其目标是取得层层共识。在图书馆中,各级组织可以针对改革的需要、针对图书馆任务的需要、针对部门的需要等组织开展团体学习,让团体成员在学习中理解和创新。此外,团体学习也是培养图书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的重要途径。使图书馆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时,能够群策群力地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面对。

(五)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它要求人们能用系统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层次性及动态性。即无论碰到什么问题时,都要把这个问题用这些观点来加以观照,都要把这个问题与整个图书馆及社会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而不是孤立地、个别地、表面地和不变地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这是图书馆所有成员在建立学习型图书馆过程中,在提高整体素质中必须要经历的训练过程。

综上所述,五项修炼无论对于图书馆营造一个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组织环境,造就相互搭配的团队精神,还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都是一些很有必要的方法和途径。

四、通过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献信息保存、提供与服务的公共性机构,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不可离开和缺少的,其工作效率与状态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状态,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与它应有的地位和价值相去甚远。这固然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是指政府、社会以及制度文化等;主观是指图书馆本身。就主观而言,我们以往不太重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至于对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更是讳莫如深,以致长时间以来,图书馆工作处于无竞争、无动力、无风险、无监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自我封闭,少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处于被社会遗忘的状态。这与我们这个正在迈向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其不相称的。因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开发社会智力资源,实现社会教育,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决不能处于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就目前图书馆本身的状态而言,其功能的发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它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工作效率的提高主要在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众多的管理学派和理论,如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等中,知识管理无疑对图书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促进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图书管理与服务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11—112.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原文

1.1网上书店系统发展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因特网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无穷商机,并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活动。实际上,电子商务是一些商业行为的电子化,例如网上商店、网上贸易等。就网上商店来说,网上书店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功的典范之一。网上书店的崛起对传统的图书流通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有效地缩短了图书流通发行环节,将广大读者、图书、出版者、发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图书流通率。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随着Internet用户的剧增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每个重视信息资源的单位,都能利用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时,网上商品交易也跟着在快速发展,作为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它有着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难点。

1.2.1网上书店系统发展现状

1.西方国家网上书店概况。世界上第一家网上书店是1991年在美国联机公

司(AOL购网络上建立的“阅读美国书店”。目前,最负盛名的是美国西雅图亚

马逊图书公司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它创建于1995年,供书品种达310余万种,

年顾客达500万人次,其价格优惠20-50%。金融结算制度完善,配送服务高

效,实现了零库存运转。英国网上书店较著名的有因特网书店。德国的网上书店主要有图书图书在线网上书店、网上书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网上书店系统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网上书店系统发展现状

1.2.2我国网上书店面临的问题

1.3选题意义及开发目的概述

1.4可行性研究

1.5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系统开发模式、工具及环境

2.1系统的开发模式(B/S)

2.2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2.2.1DreamweaveUltraDev简介

2.2.1MicrosoftAccess简介

2.2.2Activeserverpage(ASP)3.0简介

2.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2.3.1系统软件要求

2.3.2系统硬件要求

第三章系统要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3.1网上书店系统概述

3.1.1网上书店简介

3.1.2目标系统要求

3.1.3系统流程分析

3.2系统模块划分

3.2.1系统设置

3.2.2图书库管理

3.2.3图书订购

3.2.4图书查询

3.2.5统计功能

3.2.6用户管理

3.2.7其他

3.3网上书店系统框架流程

3.3.1网站客户端框架流程

3.3.2网站管理端框架流程

第四章数据库的创建及连接

4.1数据库建立

4.1.1数据分析—数据库中表的建立

4.1.2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

4.1.3主键和外键的设定

4.2站点的定义

4.3数据库的连接

4.3.1DSN定义

4.3.2DSN连接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5.1系统数据流图

5.2网上书店前端功能描述与实现

5.2.1用户管理

5.2.2分类浏览

5.2.3图书查询

5.2.4图书订购

5.2.5订单查询

5.2.6用户评论

5.2.7图书排行

5.3网上书店管理端功能描述实现

5.3.1管理权限的设置

5.3.2栏目管理

5.3.3定单管理

5.3.4用户管理

5.3.5图书管理

5.3.6公告管理

第六章关键技术及技巧

6.1静态网页设计技巧

6.2CSS样式

6.3网上书店分类分析

第七章结论

7.1关于我的程序

7.2感想

7.3全文结束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图书;推荐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118-04

作者简介:芮怀楷(1980―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馆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变化的转型时期,其中图书管理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图书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读者的支撑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的升级。目前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还是以图书管理为中心,难以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当前图书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利用网络搜索进行检索,这就使得传统图书管理系统中目录的作用越来越弱化,编目业务也正在被边缘化。而且当前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系统使用者,更多的用户越来越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个性化需求。这也使得传统的统一用户界面图书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图书数据的管理与检索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本文将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图书管理系统。

1 系统分析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类是用户自身感兴趣的图书信息,另一类则是与用户的个性化内容相关的图书信息。前者由用户在图书信息系统中自己配置,后者则由系统通过用户的行为分析进行大数据挖掘,或者由用户的个性化编程得到。因此图书管理系统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主要包含:用户主页数据存储、用户主页数据管理、用户编程模型、用户栏目管理以及用户主页结构配置这几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及用户个性化需求图书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存储和栏目管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两部分主要是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主页信息进行管理、分布式存储以及栏目的定制。①主页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对用户个性化主页栏目的相关数据进行存储,支持从后台读取数据在前台进行显示,并且能够使得个性化主页的内容存储在安全方面得到保障。②主页数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主页的数据进行管理,是以用户作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管理,每个用户会存在多种形式的文档,包括xml文档、html文档、文本文档、图片文档等,系统需要对这些文档分别进行存储,并对这些文档进行维护,当需要这些文档时可以快速地对这些文档进行查找,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用户。主页数据管理模块会针对用户个性化主页的每个栏目对主页内容进行细化管理,并最终支持主页的最后显示。③编程模型模块负责对主页的数据进行检索,因为主页的数据是分布式地存储,快速地实现主页数据的检索并最终呈现给用户成为编程模型模块的主要任务。编程模型模块是在主页数据存储以及主页数据管理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运行的,编程模型主要用来实现快速地在海量的图书数据中进行检索,最终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用户,增强用户在使用个性化主页时的体验。④栏目管理模块负责对用户个性化主页的栏目进行管理,每个用户的栏目不同,其所呈现出的内容也会不同。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对用户个性化的标准栏目进行管理,以使用户在进行文档的上传操作时,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文档进行分类的上传,并可以文档所属栏目的类别来对栏目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允许用户对栏目进行定制操作,并形成和用户相关的栏目,用户同时需要上传和自己定义的栏目相关的文档内容。⑤主页结构配置模块是建立在前四个模块基础上的,该模块利用xml工具以及xml解析引擎生成用户的整个个性化主页结构,并以规范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供用户最后使用。

2 系统设计

在上述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如下的基于用户个性化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基于用户个性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栏目管理、主页数据管理、主页数据存储、编程模型以及主页结构配置等五个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1 栏目管理模块

栏目管理模块中主要包含了栏目分类、栏目定制以及栏目修改模块。栏目分类模块主要是把栏目版块分为标准栏目以及自定义栏目。标准栏目主要是由主页框架中的dtd文档来对其进行定义,dtd文档定义的每个用户的栏目都是相同的,包括新闻、公告、产品以及服务等栏目。自定义栏目主要是针对个性化用户而言的,个性化用户可以通过自定义栏目的形式编辑相应的栏目,同时,还需要上传与栏目相关的文档以及相应的图片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维护。栏目定制模块是由个性化用户在自定义栏目类别下面定义具体的栏目信息。栏目修改模块是指用户可以对定义的栏目名称进行修改。综上,栏目管理模块可以有效地对每个个性化用户主页的栏目版块进行管理,也能够从栏目层面上来对不同的个性化用户的主页进行区分。

2.2 主页数据管理模块

主页数据管理模块包含了数据操作模块和数据分类模块。数据操作模块又可以分为数据上传、数据下载、数据修改以及数据删除等操作。以上的四个数据操作子模块可以统称为数据的维护。数据上传功能的使用者可以是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是个性化用户。系统管理员可以直接把数据上传至相应的数据节点处。而个性化用户在进行文档上传操作时,首先要具备栏目自定义的权限,才能完成相应的数据上传操作。数据的下载同样需要用户充当相应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必须拥有数据下载的功能,只有这样用户才能够针对特定的文档进行下载操作。数据修改操作是在整个系统中用得最少的操作,因为数据的修改需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一般是通过上传不同版本的文件来完成数据修改功能的。同样,只有用户具有相应的数据修改权限才能够进行操作。数据删除模块也是一样,只有具有相应的权限,才能够进行数据的删除操作。数据分类模块是以上传数据的不同种类为依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按照种类可以分为xml文档、html文档、文本文档、图片文档以及音/视频文档。

2.3 主页数据存储模块

主页数据存储模块主要分为元数据存储、结构化数据存储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三个模块。元数据存储模块主要指的是在HDFS中的名称节点中的元数据的存储。HDFS的架构为主从(master/slave)架构,一个HDFS集群通常由单个名称节点和多个数据节点组成,名称节点作为主服务器存在。名称节点主要负责管理文件命名空间和控制客户端的访问。数据节点将文件、数据块和数据节点等组织成相应的数据结构进行管理,这不仅简化了操作,而且也方便了整个数据结构随数据节点改变而更新,有利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结构化数据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数据库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主要指的是一些文本文档、图片文档、xml文档、html文档以及音/视频文档,这些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要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存储,需要依靠HDFS以及其他的一些文档数据库。HDFS中的数据节点主要用来实现这些数据的分布式存储,HDFS针对的是大文件的存储,这些大文件会被进行分块,根据具体的配置信息这些文件会被分配成一系列的大小相同的块,而每个数据块又会有3块副本数。因此,要完成HDFS对数据节点的有效管理,需要时刻监督数据节点,并对每个数据节点的存储状态作相应的评估。

2.4 编程模型模块

编程模型模块主要包括了Map操作以及Reduce操作。Map操作主要是实现输入信息的映射,其输出是key/value中间对,需要Map/Reduce库提供的库函数,同时,用户编写的Mapper函数将会用在整个过程中。Reduce是一个规约性质的操作,在文件经过Map以及与之配套的Combine操作之后,便会得到一些相应的中间key/value对,然后再经过Sort操作,对这些中间键值对进行排序操作,接着进行Reduce操作,最后进行输出,并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在进行Reduce操作时,不仅需要Map/Reduce库提供的库函数,而且需要用户编写相应的Reducer函数来实现Reduce操作。

2.5 主页结构配置模块

主页结构配置模块主要是由两大子模块组成,分别是xml工具以及xml解析引擎。通过xml工具,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服务框架的dtd文档来进行xml文档的填写。xml解析引擎模块主要是对用户填写的xml文档进行解析,在解析的同时,对这些文档进行dtd的合法性验证,并生成个性化用户主页的主结构,完成用户填写的xml文档的存储操作。在个性化主页结构生成之后,需要借助前文提到的编程模型模块中的Map/Reduce编程模型来实现对主页的构件的查找,以及对主页栏目文档数据的快速检索操作,并最终生成用户的个性化主页。

3 系统实现

在前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本节给出了基于用户个性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在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系统的核心模块数据存储以及栏目管理两大模块的运行流程。

在数据存储模块中,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系统采用了HDFS系统来实现。HDFS存储的文件主要是大文件,而个性化用户的文档数据大多是一些小文件,因此对于HDFS来说,存储小文件时会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必须提出小文件存储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在对这些小文件进行存储时,需要事先实现预处理,当用户在客户端上传文件时,首先会将文件上传至处理层,然后判断文件的大小,如果文件大小符合HDFS配置的要求,那么就会直接将文件交由HDFS客户端处理;如果文件很小,则需要事先对文件进行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完毕之后再对文件进行合并,并将合并之后的文件交由HDFS客户端处理。当处理层处理完成之后,需要交由存储层来进行处理:先将文件进行分块处理,并将分出的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节点上,以实现分布式存储,然后在名称节点上记录相应的数据节点的信息(分别记录文件和数据块的映射信息,数据块和数据节点的映射信息),这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当用户首次登录该系统时,根据用户库以及功能库查看用户是否具有自定义栏目的功能,如果用户具有自定义栏目的功能,那么用户就可以对个性化主页上的栏目进行定制,定制完成后,会生成与用户相关的xml文件,这个xml文件会存储在数据库中。同时,用户需要完成其定义的栏目内容的上传操作,并将上传的文件存储到数据库中。当用户下次登录时,根据用户选择的栏目定制信息,以用户信息以及所选择的栏目定制作为输入,从HDFS中检索出和用户相关的xml文件,并依靠xml解析引擎生成用户自定义之后的主页。

4 结语

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图书管理系统,此系统使用户能够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信息。在这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使用者,更是系统的内容生产者。在未来的设计中,文章还将探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用户所关注的图书的主动推荐以及相关联推荐,进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图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马文峰.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16-18.

[2] 赵继海.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3): 63-65, 84.

[3] 金洁洁.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研究[J].电子世界,2014(2):6-7.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尊重

 

作为当代管理思潮之一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以其独到之处倍受各国管理者的青睐。在当代社会,和谐的理念被运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形态中,包括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社会管理,并用于处理人类各大文明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果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对推动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图书馆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一部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服务读者,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激发读者学习、科研的热情,使读者在知识的天堂里吸取更多更营养的精神食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一、以人为本的含义及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古而有之。14世纪下半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十五六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主张以人为本,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和人权。这一主张曾在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专制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现代社会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其核心就是关心人,了解人,尊重人。提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目的是通过激励,尊重,沟通,交流,民主协商,解放束缚,使人的心情愉悦,舒畅,精神振奋,产生互动式的感染与共鸣。从而上下一心,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开拓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和图书馆的管理。

二、在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持竞争力并求得发展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是高校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的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顾客,图书馆的上帝。我们要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的为读者服务。即:以读者为本位,搞好各方面读者服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对于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形象,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最本质的区别。尽管书本位与人本位仅一字之差,但它们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不同的办馆理念及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重视的是书的保存和传承,它在选藏图书上注重的是书的本体价值、未来的价值,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它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

而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重视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所选藏的图书更侧重于书的信息价值、现实价值、使用价值,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 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1、人本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馆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读者与馆员之间,以读者为中心,即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是在图书馆内部人员中以图书管理员为根本,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

2、 人本管理的实质

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认识人、发展人、培养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注重对馆员进行情感管理,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每个馆员的个人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汇聚成集体的共同利益,树立管理者的良好自身形象,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关注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把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重点都渗透在维护、关爱读者的服务之中,让读者真切感到来馆如到家,一切是那么亲切友好、舒适安逸;读书是一种享受,一切是那么现代化、优越化;学习是一种收获,一切是那么事半功倍、知识丰富。

3、 和谐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状态的存在是绝对的,而和谐则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即是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一个系统在要素、构成、组织、精神、内外协调以及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和谐问题,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在图书馆系统中,协调好书与书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使之处于和谐状态,例如“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才有可能促进其本身的生存发展。

四、结语

总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仅是时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高校发展之道,更是我们图书馆生存之道。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应在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同时进行,撇开一方谈另一方都是行不通的,是片面的。我们要切实地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优化部门职能,提高部门运作效益,运用鼓励机制,提高馆员的积极性服务性,创造性,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培养新世纪的创新,高素质人才。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意义;建设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浪潮

1.1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 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 内容 。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

1.2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关计划,如在80年代末,美国图书馆研究协会就组织研究“北美数字图书馆系统”;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三个机构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次年三方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日本在90年代初,开始分步实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开发”计划;新加坡1991年提出了旨在数字化的“图书馆2000年规划”;欧盟则正在进行一个包含70人分项研究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规划项目。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我国也把建设“ 中国 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 科技 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研究开发;另外,中科院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也都在逐步建立数字图书馆体系,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已初见成效。

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2.1 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2.1.1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2.2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2.2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2.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2.3.3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 研究 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 方法 ,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 内容 、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3.1 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3.2 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3 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 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 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3.4 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四、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势在必行

4.1制作成本比较高昂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高潮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 000元。如此一来,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4.2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本的提供者,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4.3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国内 目前 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4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其中有经营成功者,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