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发展路径

乡村发展路径

乡村发展路径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乡村;绿色发展;意义;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广大农村地区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做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加快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面绿化的新常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是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奋斗目标的,它既明确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又丰富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部署应运而生的概念,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2、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攻坚阶段,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以“时空压缩”的方式集中呈现出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短板,就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速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3、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必先惠民。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惠民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惠民之道的深刻认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为农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

二、当前乡村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归纳如下:

1、农民绿色发展意识不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我们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3%的村民认为垃圾可以倒在河沟、路边和其他没有用的地方。21%的村民能够认识到这样不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村庄的干净、美观,只有6%的村民能够说出乱扔垃圾具体危害。

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乱堆乱放、生活污水随地乱排,把秸秆、树枝、煤作为主要的燃料,是农民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而且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意识,长此下去,会造成水体、土壤、大气污染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农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粗放落后

大多数乡村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农业,而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太多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村地区处于以人力为主、自家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农民务农收入极其有限。农业结构单一,以种粮食作物为主,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一体化农业产业结构。二是农业生产污染日渐加剧。数据显示,“全国农业每年使用农用塑料薄膜约250万吨,而回收不足150万吨,这意味着每年有约100万吨废弃的农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在每年使用的180多万吨农药中,真正能够作用于农作物的不足1/3,更多的是造成了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1]三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荒坡垦殖、毁林开荒等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破坏。

3、乡村绿色发展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对乡村绿色发展的投入不足,导致乡村环保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也无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比如,虽然有些村镇建了垃圾投放点,但由于缺乏垃圾处理的资金,导致无法做到及时清运,成为了更大的污染源。对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是直接掩埋,无疑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乡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十分缺乏,这些都制约着乡村的绿色发展。

4、乡村绿色发展缺少创新,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推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加快乡村的绿色发展,需要大力研究开发新技术,但是目前国家对乡村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较少,在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上还没有成熟性、实用性的技术。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研成果,但其中真正能够转化利用起来的不到30%,这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转化率相距甚远”。[2]适用性和实效性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也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关键就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积极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科学路径。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乡村绿色发展指明方向

政府给予引导、支持和规范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政府应发挥好决策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督促落实等核心引领作用。

(1)依地域特色,高标准规划。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新常态下谋绿色发展,必须规划先行。要结合各村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等特点,全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一刀切,不囿于一种模式,不强调一套标准。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2)以农民为主体,凝聚发展合力。乡村绿色发展,村民是主力军,村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绿色发展的成效。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以注重农民利益为前提,使其享受乡村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增强村民建设绿色乡村的热情。避免出现“政府干,农民看”、“政府投,农民等”、“政府埋单,农民不买帐”等两张皮现象。要多措并举,多维发力,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居民的勤劳之手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乡村绿色发展合力。

(3)抓典型示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乡村绿色发展应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的示范作用,要树立“一个典型就是一根标杆,一个典型就是一种导向”的意识,以点带面,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整体推进。同时完善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发展的统计、跟踪、评价机制,形成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

2、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根本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核心,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

(1)培育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通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产业模式,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资源现状,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比如可以明确划分出优质稻米、名优小麦、绿色蔬菜、特色果品、特种水产、健康畜禽等主导产业。每种产业要注重品牌的培育,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依靠品牌的力量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2)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构筑绿色工业体系。对于原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能够整改的,引导企业改造升级。不能整改的,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淘汰。对于新上项目严格审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坚决不上。要把发展环保型、科技型、高附加值型新型工业作为重点,大刀阔斧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3)打造乡村生态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当前,回归自然,回归乡里的休闲生活方式更赢得人们的青睐。乡村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绿色发展要顺势而为,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生态公园,注重乡村生态公园的策划营销,构建“春季赏花、夏季漂流、秋季看叶、冬季观雪”与农事体验、康体休闲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服务业双赢发展、良性互动。

3、鼓励绿色科技创新,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动力

(1)创造宽松自由的绿色科技创新环境。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形成全社会绿色生产、消费、科研的氛围。比如,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对从事低碳节能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推动其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

(2)选准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切入点。根据本地发展的实际,从众多的绿色科技创新产业中选准切入点,比如,可以从市场潜力和生态潜力巨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入手,把其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链条较长,市场需求大,对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强,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3)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化了的科技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新技术推广初期,应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绿色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提供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全方位的全程个性化技术服务,实现绿色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4、加强绿色文化建设,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弘扬绿色文化,积极促进村民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

(1)强化绿色意识。通过立标语、办板报、播放广播、开展环保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加快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增强村民绿色发展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卫士,个个都是护绿使者”的良好氛围。

(2)培养绿色时尚。把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时尚,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教育村民从我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少开车,多走路,不烧秸秆,不乱倒垃圾、不乱砍滥伐等等。人人都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监督者。

(3)提倡绿色消费。引导村民转变消费观念,要选择未被污染的绿色产品来消费,自觉抵制那些不环保的产品,让它们没有市场。拒绝奢侈浪费,尽量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5、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村民推进绿色发展的战斗堡垒,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向心力、执行力。

(1)抓班子强堡垒,为绿色发展提供战斗力。经常性的开展提高干部生态文明意识的座谈会、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切实扭转其追逐短期利益的落后发展观。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素质,下大力量解决乡村干部在绿色发展中思想保守老化、组织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抓示范强措施,为绿色发展提供向心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基层党员干部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要勇于亮剑,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思想活起来、让形象树起来。以基层党员干部为轴心,团结带领村民打好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战。

(3)抓制度强规范,为绿色发展提供执行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把村民最关心最急切的现实问题作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突破口。注重督查落实,采取定期督查、工作例会、工作调度等方式,及时通报有关情况,互相交流经验做法,研究解决乡村绿色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完善绿色发展奖惩制与监督制,实行责任到人与追责制并用,努力提高基层村委干部的绿色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学习贯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求是,2015.06.

[2] 陈颖.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南方日报,2015-11-18.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1-0081-01

一、建阳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建阳是首批部级生态示范区, 11个乡镇全部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82个村被命名为南平市级以上生态村。洁净的空气、连绵的群山、绿色的生态,乡村旅游正日益成为建阳旅游的核心竞争优势。去年以来建阳乡村旅游总人数达150万人次,同比增加22%;2013年旅游总收入达11亿元,同比增加26%。建阳现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主要有以下几处:1、考亭村和卧龙湾休闲度假区;2、小湖葛墩村;3、书坊乡红旗采育场;4、溪源村;5、水吉窑址。

二、建阳市乡村旅游现有缺陷

一是资源保护缺乏力度,村民建房和生产活动对朱子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周边环境甚至本体都造成一定的破坏或影响;二是农家乐主题不够鲜明,缺乏自己特色;三是住宿、游乐条件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对外宣传有待加强;五是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低;六是相关旅游产品单一。

三、建阳乡村旅游的改进与优化

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以法律形式抢救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产的条例,投入适量资金着手修复现有仅存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与新区周边县市结合,共同开发、发展朱子文化游,红色旅游等项目。不仅要加大国内游客的挖潜,更要开拓其国际市场。同时,多措并举:

(一)多元化塑造乡村旅游主题,彰显特色

一是精心建设考亭休闲旅游风景区,考亭无疑是打造朱熹、宋慈品牌的黄金地区。可以完善修复考亭书院,在书院附近展示朱子著述成果,还可安排讲解员授课,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加深对朱子思想文化的了解;可以建造仿古的“ 竹林精舍” 、“ 沧州精舍”、 “半亩方塘”,在此可以饮茶、赏莲;可以建造朱子酒楼,让游人品尝“ 文公菜” “ 朱子鱼宴”“ 朱子家酒”等美味;还可以“大宋提刑官”为蓝本,可拟建“宋慈城”,以宋慈为官、断案为脉络,模拟模型于古街。

二是结合乡村旅游,重视保护和开发利用建阳古文化遗址。

(二)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条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家乐的生活设施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并且不定期地对这些农家乐的卫生、安全、服务质量且进行检查,加强“农家乐”安全管理。可以仿照湖南省对进行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合格就挂“星”,不合格就摘“星”,促进农家乐自我设施完善,也增加游客满意度。高星级的农家乐可提供住农家屋服务,满足城市游客的住宿需求。

(三)优化宣传营销模式

建阳朱子旅游与红色乡村的景点大多与乡村旅游的景点重合或者接近,武夷山市是全国知名旅游景区游客众多,可把建阳乡村旅游各景点与武夷山景区景点进行联合营销,还可发展散客导游。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联系、沟通和对接,结合“海西.建阳葡萄节”“建阳竹文化节”“元宵民俗文化踩街”“建阳非物质文化展演(示)”等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做大做强建阳农家乐品牌,促使我市农家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还要进行旅游网络营销,较小的乡村旅游点可依靠村集体或者乡镇集体组织在本地旅游官方网站或者全国乡村旅游网站进行捆绑营销;有实力的大型乡村旅游景区可进行本企业旅游官方网站的建设,最好有网上订客房服务。

(四)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建阳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注重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家乐经营者,和了解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知识的从业服务人员。特别是要注重培养散客导游和景点讲解员,加深游客景点历史文化的了解。

(五)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

创新朱子文化、红色旅游相关旅游商品,将朱子文化形象化、通俗化,如针对朱熹生态观可以打造朱子斋菜系列旅游产品,出售朱子文化周边产品(朱子著作、考亭书院和云谷草堂的模型、朱熹的人物模型等等),如朱子家酒。当前食品安全危机越演越烈,可让游客自己制作农产品,或者亲眼观看农产品加工所有流程,增加对这些农产品的信任感,打造良好品牌,如养一批奶牛,现挤牛奶,或让游客自制酸奶。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3篇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15年“互联网+”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快速发展也深刻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链及营销、服务环节融合起来,从而加快提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996年美国创立的Expedia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其业务约占全球在线旅游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在线旅游的航母。而1999年国内创立的携程旅行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旅游企业对传统旅游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他们不仅为旅游行业飞速发展注入活力,而且从整个产业链上重新整合了旅游产业。继传统旅行社之后,OTA(比如携程、途牛)和垂直搜索平台(去哪儿网)先后出现,随后大型平台电商平台(比如淘宝旅行、QQ旅游、京东旅行等)也开始涉足旅游市场,而近年来,旅游UGC网站蓬勃发展,它们从内容、心理的层面与用户进行着近距离的沟通。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都给旅游产业增添了更多未知的可能,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各个链条存在着大量潜在的机会。

二、浙江省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浙江省的乡村旅游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升级,乡村旅游应运兴起。目前,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已经形成类型较为多元的城市近郊“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古镇、具有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村落及农业新村等。比较典型的三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大产业格局的遂昌模式、高起点打造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安吉模式、新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机制的德清模式:这三种模式依托地方的本土与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取得一定的发展绩效。浙江省也是全国非遗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乡村本土文化很多尚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在开发的过程中,又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经营规模上普遍偏小,经营者的品牌意识非常淡薄。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入,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来领,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问题也迫在眉睫。

三、互联网+与乡村旅游的基础研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导航平台的实现

(1)导航是利用地图服务和导航服务,进一步扩展到景点类、酒店类、餐饮类、生活服务类的预订方式。利用流量数据整合我省的航空公司、公路铁路客运、酒店、旅行社、景区、餐饮等乡村旅游领域的重要环节,打造专注于乡村短途旅游主题的在线导航平台。(2)依托导航地图服务将消费信息深度覆盖浙江省乡村旅游吃、住、行、玩。除了传统地图功能外,增加预订与支付功能,以及乡村旅游的特色文化关键词标注。(3)创建浙江省乡村旅游导航手机APP,推送最新乡村旅游信息,建立垂直搜索平台,增加旅游用户真实点评、建立乡村旅游社交群。聚集其他O2O领域的平台,如拉手网、大众点评等,对接租车、短租、天气、拼游等应用,基本满足旅游用户需求,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旅游LBS(移动位置服务)生态圈。(4)线下完善旅游服务与用户体验。线上线下良性对接的O2O大潮带动乡村旅游更加蓬勃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链接

(1)加强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内涵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创建生态+传统文化+智慧乡村旅游新思路。(2)完善建设移动基站、建立免费WIFI、智能导游、APP信息推送、二维码电子讲解、智慧眼镜等互联网应用,打造智慧特色文化乡村旅游。(3)互联网思维下,特色文化必须体现乡村本土特色,利用网络、自媒体、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推广传播。浙江省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同时,建立与此相关的微博、APP软件、线上网站、线上博物馆、线上纪念馆、以及实体博物馆、实体纪念馆、体念中心等,一来是提高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二来也是全面推动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传播的途径。

(三)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升级

(1)完善乡村农产品+文化旅游+电商模式,如淘宝专为遂昌打造的中国遂昌馆,凭借丰富的物资资源,遂昌将特色农产品融入了生态体验游。(2)综合集成。互联网思维下我省乡村旅游与在线旅游企业的互动、乡村旅游与电商平台的对接、乡村旅游与搜索平台的链接(百度、必应、谷歌等)、乡村旅游与政府行政推送的结合。

(四)现阶段浙江省乡村旅游大数据分析

按不同的地域特征、旅游经济形态、特色文化资源遴选出5个乡村进体数据分析、研究。(1)依据特色文化资源、特色产品、地域特征、旅游品牌等数据分析结果,提炼出适合互联网对接的乡村旅游数据。(2)依据城镇传统特色文化,地域环境、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信息等数据分析,制定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方案。

四、利用互联网+来推动浙江省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

互联网思维正在为特色文化乡村旅游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将从三方面推动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1、智慧链:互联网+通过整合创意、硬件、软件、资本等要素,正在形成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2、平台链:互联网+提升和重塑了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平台经济,以“便捷”和“开放”作为广泛吸附的终极武器。3、数据链:乡村旅游产业正在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采用可量化的多角度数据,推动了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1)建立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线上平台,推进线上预订支付、线上咨询、线上导航、APP古镇旅游推送、微博营销等。随着互联网端的推进,通过注册、电子门票等多渠道收集旅游动向信息,形成各类数据分析。比如旅游人年龄、旅游方式、旅游者身份的分类,可以根据旅游方式的不同,跟团游、自助游的区分进行分别信息推送;根据旅游者的年龄、旅游目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移动信息推送。(2)湖州市南浔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灿若云锦,民国建筑保存完好。结合物联网科技,比如联想一款可穿戴设备new glass畅游古镇,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知古镇的前世今生的穿越式生活体念。(3)“青瓷文化之乡”的慈溪上林湖,如编排传统戏剧,整合演出场所、电商平台、O2O模式线上线下售票、系列越窑讲座、戏剧情境结合动漫游戏等线上线下二者结合、交互联动的诸多方式,打造青瓷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具有千年历史的越窑文化可持续发展,促进慈溪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结语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4篇

这一天,村上统一为村民免费发米发油,陆坝广场上人头攒动,洋溢着欢乐,荡漾着笑声,浓缩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许多人赞叹,“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能看到华西村的影子”。

正如人们议论华西村总要谈到吴仁宝,说起宝山村就要提到贾正方,一说陆坝村,大伙总要说起帅学树。正是这位从1982年起就担任陆坝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团结“村两委”一班人,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持续增收的路径,使陆坝村从一个不起眼的纯农业村发展为生活安康、和谐幸福的富裕村。

不要污染企业,陆坝照样富裕

陆坝村早些年属于双流县,直到1996年区划调整时才归入武侯区。作为传统的农业村,陆坝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手中并不宽裕,遇到生疮害病的急事往往一筹莫展。帅学树等一班人绞尽脑汁想把集体经济搞大,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几番谋划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路子:既然来成都发展的企业如过江之鲫,我们咋个不先搞好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呢?于是,全村合理规划土地,先后修建区间道6000多米,安装变压器4台,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陆坝。

“有污染的厂家效益再好也不要,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上有负祖宗,下愧对子孙。”帅学树引进企业积极,同时也相当挑剔。“陆坝村这些年挡住的污染企业少说也有四五十家,有几家污染厂还提出只要答应进村,事后一定重重酬谢,还是被村里一口回绝了。”和帅学树搭挡多年的村委会主任易先康证实。

“在农村,一个人如果犯了罪,不但自己抬不起头,往往还连累姐妹嫁不出去,弟兄娶不上老婆。陆坝村算得上风水福地,只要打好基础,不愁没企业进村,但是有了污染企业后,别的好厂家还敢上门吗?”帅学树的“环保观”朴实而又形象。

这些年陆坝村先后引进了大大小小的企业196家,其中包括大正印务、新晨公交等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预计今年税收可超过5000万元,明年有望突破6000万元大关,全村居然没有一家污染企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与之相对应的是,村集体积累不断壮大,到今年底可达到 2亿元;观念新颖的村民办工厂、做生意,日子越过越滋润。到今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将达到1.5万元。事实印证了帅学树当初的预言:“不要污染企业进村,陆坝照样富裕!”

搞好福利待遇,全体村民受益

村里的积累一天天多了起来,这些钱怎么用,怎么给群众办好事?“钱是大伙的,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后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陆坝“村两委”深思熟虑后推行了一系列惠民利村的措施……

从1998年开始,陆坝村给全村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并且每年递增10―20元。到 2011年,每位陆坝老人每个月可从村上领取生活补贴240元。同时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教师组成的“三老协会”成员每月还另有60元补助。此外,村委会坚持每月给过生的老人集体祝寿并人均发放100元的生日“红包”;年年重阳节举办“九九夕阳红宴”,并给全村老人人人发100元“红包”。

2002年,陆坝村在全省开创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先河,村上每年拿出20多万元集体积累对全村适龄学生上学的所有费用实报实销,并对考取大学本科的学生一次性奖励4000元。如今已成家立业的易放不会忘记:8年前考上泸州医学院正愁学费的当口,帅支书等村干部送来了奖金,使自己的难题迎刃而解。迄今为止,跟易放一样从这项福利政策中受益的学生已有26名。

从2003年开始,该村在全市农村率先实行村民医疗统筹,从集体资金中提留2%作为全村大病统筹资金,并每年向每位村民发放100元的医疗补助,同时承诺老人的生活补贴、医疗补贴等每年递增20%,确保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老有所养,村民病有所医。

“生活在陆坝村就是好,福利待遇高,社会风气好。不是我夸口,很多村经济实力比陆坝强,但村民得到的实惠不一定比我们多,日子未必有我们好。”三组村民王同国老人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据了解,仅最近3年,村党支部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8件,协调问题10余次,全村无一例群众集体上访,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维稳问题村里全部“自行”消化解决。2006年,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喜获四川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十大和谐新村”殊荣:文明富裕的陆坝,被许多媒体称为“西部华西村”。

就连许多地方畏之如虎的拆迁征地赔偿问题,在陆坝村也轻而易举,往往干部还没出面,一些老年人就把年轻人的工作做通了。年过花甲的康开通老人诚恳地说:“帅书记这班村干部巴心巴肝为大伙做事,撑起这份家业不容易,我们享了这么多福也应该给村里干点事呀!”

“陆坝的天是蓝蓝的天……”“陆坝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领导……”一个个陆坝村“土著歌手”用欢乐歌声表达了对“西部华西村”的无比热爱。

干部当得咋样,群众眼睛最亮

多年来,陆坝村坚持实行公开征询制和民主决策制度。每月27日召开村委会议事例会,每月10日召开全村各社议事例会,并根据例会的议题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以保证决策民主科学。

“我们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村干部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将来怎么做,同时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要求”,有着30多年村干部工作经历的帅学树说,“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务工作才能搞得好”。

在陆坝,凡涉及全村群众利益、事关全局的大事,在村有关议事会议研究通过后,还将向全村公示三天,在充分征询群众意见、进一步协商、讨论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付诸实施。2003年,陆坝村计划修建新村委会大楼,村上提前两年告知全村群众,同时请专业人士设计了三个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以全体村民投票方式选定了修建方案。近年来,该村先后开展了:2004年“我为陆坝发展做什么”思想大讨论、2005年“假如我是一个村支书”演讲比赛、2006年“没有了可供发展经济的土地,陆坝路在何方”发展研讨以及2007年“整顿党员思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活动,真正使全村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

村民邵仁培老人直言不讳地说:“有这些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优秀干部当家,有帅学树这个素质过硬的当家人,是我们陆坝人的福气!”

近30年来,陆坝村未出现一例因为村务公开不彻底或干部吃、拿、卡、要而引发的不稳定现象,全村无一名干部因经济问题而受到处罚。据统计,2002年至今,全村已对干部实行6次满意度测评,每次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以身作则的帅学树个人也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支部10次换届,他回回都高票当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市、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并当选成都市人大代表。其中,2004年、2007年、2010年陆坝村支部3次实行公推直选的换届选举,帅学树均以100%的赞成率当选。

善于抢抓机遇,小村勇创大业

近年来,随着“陆坝模式”的声名鹊起,如何使陆坝村的经济持速发展、如何继续保障“陆坝待遇”、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难题又摆在了“村两委”面前,集思广益后,他们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大手笔……

创新思路,抢抓机遇。陆坝村有部分零星闲置土地既无法耕种,又不能违规建设。“村两委”“以不变应万变”,将土地临时租借给木材租赁商堆放木材,同时在合同中约定政府用地时不予赔偿,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居安思危,深谋远虑。陆坝村面积仅1.71平方公里,今后的发展受到空间狭小、土地紧缺等各种因素制约。帅学树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到华西村考察学习后,大胆创新思维,树立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并在外地征用了数百亩土地,为陆坝村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5篇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

因此可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去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即会计控制。而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如今,在有条件的村已实行了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农村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产物,也是农村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对农村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文化水平大都不高,计算机是新的会计工具,使用和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

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这就要求农村会计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会计准则要更加提高。确保农村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各种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能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活动,保障各方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不被误导,即我们所说的“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和监督”。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在会计信息的控制上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