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营销策划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精选

图书营销策划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销理念图书业营销策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销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图书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样需要在营销理念的指导下,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加以利用,使企业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效用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业;竞争;图书市场;营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图书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嬗变,出现了需求多样化趋势。需求就是市场,读者的需求变化为书业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挑战与契机,现代书业企业已能熟练地掌握和全面地认识图书价值,并试图将图书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承载、传播优势和其独有的形态优势结合起来,全方位服务读者利益需求,利用市场价值规律,赋予图书以超常价值内涵,巧妙地进行了市场化运作,以期营造独特的畅销氛围,使图书跳出了“低值易耗”圈子,以其潜在的、客观的动态价值成为精神消费的“新潮一族”。畅销书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大众化、出版运作市场化和读者阅读时尚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畅销书的营销策划中,出版业的各种资源在市场化运作的整体书业产业价值链中得到了优化配置,而成功的营销策划有赖于出版者对时局和读者心理的认知,是文化大众化和商业化在图书出版业的集中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策划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业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其营销策划是对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所进行的策划,是图书如何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的策划(包括图书选题、组稿、装帧设计、价格、印刷、宣传及销售手段等方面)。因此,目前书业市场的竞争呼唤营销策略。

一、书业竞争的现状

我国的图书出版社一直隶属于宣传部门。20世纪70年代前定位为“事业单位”,一切全由国家包办,不用考虑经济方面亏盈。80年代后,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行自负盈亏制。但由于一直是事业单位建制,实质仍是政企职责不分以及单纯强调出版的事业性单位,因此其组织建设仍是行政型的管理模式,根据出版过程分为编辑部、生产部和发行部三大部。出版和发行被人为地分割成几个互不相干的出版环节,整体书业产业价值链条被割断,出版社仅负责编辑和出版,新华书店完全负责发行,出版社几乎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其不是围绕图书市场运作而进行机构设置的,因此,不能形成一个由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等环节组织的健全的营销管理模式[1]。

目前的图书市场仍残留有计划经济模式痕迹。由于长期以来在强调图书宣传的社会属性的同时,对其商品经济属性重视不够,在图书商品的销售上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缺少营销战略思考。而作为图书商品生产源头的出版社,更是对图书营销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失,只有“发行”的概念性的认识,即认为图书市场营销只关乎图书产品的销售发行环节。在这样的机制条件和意识下,出版社对图书市场往往缺乏全盘考虑(即全程营销大策划),图书的出版与发行仍处于分割状态,且出版社本身各环节间也缺乏总体的协调和监督,往往在图书印制完成之后,销售环节不能真正了解图书选题的目标细分市场,致使图书市场流通不畅、信息不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重编辑轻发行”一直是传统书业的疾瘤,更是摆在现代书业市场竞争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书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日益增大的“生存压力”使出版人意识到再按过时的运作机制操作图书市场,绝无立足之地。尤其在现今除了纸质传媒,日趋呈现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文化交叉、互动并存的文化传播多元时代,图书市场中的“文化”不再是唯一选择。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继重视“选题策划”之后,业界又高举“营销”大旗。营销策划和营销战略问题突显出来,且成了能否使图书顺利完成“产品—商品—用品”这一流程过程的关键。

从目前书业市场来看,有三种类型的图书:第一种图书文质兼修,无需做任何促销也会好评如潮;第二种虽具有特殊的宣传点和卖点,但读者也许并不知道其价值所在,因此营销宣传是必要的;第三种是所谓的“死书”,即本身品质较差,即使强拉硬拽,也很难“扶上墙”。而从源于国情的读者市场现状来看:一是我国读者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二是成熟的市场主体———高知识阶层的购买力尚未成熟;三是长期以来,文化的独立思维品质缺乏,舆论一律,往往造成读者阅读倾向一窝蜂。因此,面对已从旧的计划经济同质化卖方图书市场转为现行的市场经济的异质化买方图书市场的既定状况,可以利用一定的炒作策略,适当导入商业市场营销运作模式,作为图书营销实践活动的尝试这是很有益的。控制在一个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内的市场营销炒作是不为过的,至少可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图书营销“探路”。当前图书市场营销中的图书“炒作”问题,只是为了让人们来关注图书市场,而不是改变作品本身的质量。对于作者队伍来说,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创作中去,不论出版人还是作家无论如何不可忘记“给读者带来什么”。但反过来说,读者市场的不成熟也同样给营销炒作和培育图书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书市场的营销炒作不能一概以恶意而论,恶意的炒作是一种商业欺骗或是商业强暴;而图书营销则是图书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利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潮来引导阅读者,是适应读者、提高读者和创造读者。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也是出版业对图书市场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迫切的任务[2]。

二、书业竞争发展的三种观念

(一)图书品种竞争观念

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书业基本上属于品种竞争阶段。由于“”所造成的文化荒芜,图书出版严重滞后。改革开放后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图书市场焕发出旺盛需求,图书出版量大幅攀升。1979年的全国出版工作会极大地解放了出版生产力,当时印刷业也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技术时代,总印数、总印张特别是图书品种更是急速增加。

品种竞争是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战略,其主要任务是扩大和发展编辑出版及印制的生产能力,市场几乎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有着无尽需求,基本不存在问题和风险[3]。

到90年代中后期,品种的增加渐渐不能立即带来图书印数的增加,印数不断下降,市场已不再那样可爱、充满生机,出版社间竞争加剧,品种经营观念开始转向市场推销观念。

(二)市场推销竞争观念

90年代中后期,书业基本上处于市场渠道的推销竞争时期。这时出版重心开始从编辑转向发行,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扩大发行部门或市场推销部门力量以赢得市场。而图书发行的分片管理和推广、发行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推进了发行渠道的畅通、促进了销售。渠道推销是一切问题的中心,因而针对渠道的宣传和推销,就成为这一时期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它逐渐变成了带刺的玫瑰,须小心翼翼地采摘才可能占一席之地。过去的出版业是一个自成系统、较为清高、偏安一方的行业,现在的出版业从空气清新变为清浊混杂。

随着大书城建设和图书零售市场发行网点的渠道对市场占有进程的不断定型,读者———这一图书流通环节中的最终消费者,其消费惯性和消费倾向越来越像一把利剑刺向出版业。读者选择偏好的重要性急速提升,买方市场格局更加强化。面对日益丰富的图书供给和庞大的图书品种堆积,其结果是图书库存迅速增长。这样,迫使书店采取寄销制,退货如决堤之水横冲而来。出版社在遭受了品种、数量增长策略的抑制后,又碰到了市场渠道推销的抵制。渠道推销不仅不再是促销法宝,而成为制造风险的手段———它一方面把图书迅速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的法则又几乎是同样迅速地把图书从市场中倒流回到出版社。

这个时期渠道推销策略也已不再是万能的了,也不再是书业市场的直接代表,对渠道的推销也不再能够直接带来书业的“双效”,渠道推销观念开始变得角色模糊,问题的中心转向书业市场的最终决定者———读者[4]。

(三)读者个性化竞争观念

进入21世纪,出版业基本上进入了读者个性化竞争时代。这一时期出版重心又开始重新转向编辑———以市场读者需求为中心的编辑活动,即把整个图书出版流程建立在市场读者的需求基础上,读者需求成为所有问题的中心,为读者服务、出版读者需求的图书成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3]。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及个性化竞争,是一次新的洗牌。由于书业市场定位越做越细,与目标读者的需求接合度更紧、更甚,读者的共鸣和体验也会更强烈,因而图书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销量急速增加,形成畅销书效应。在今天,畅销书已不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出版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对社会文化、观念和时尚的影响力、波及面迅速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畅销书把出版业推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台。靠图书品种和推销渠道吃饭的时期已经过去,由畅销书鸣锣开道的读者个性化竞争时代来临了。

读者个性化竞争是现代小康社会书业的主要竞争形式。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购买力大大提高,图书市场总量也在迅速扩大,这一时期书业竞争发展的观念是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特征的,面对各种各样差异化需求特征凸显的读者群,为了满足和争夺细分的目标市场,一切从读者出发、为读者的利益需求全方位服务,这时的书业竞争急切呼唤图书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成为现当代出版领域最时髦的词语,被广泛传播和应用[4]

三、书业竞争呼唤图书市场营销

上述三种竞争观念是随着出版生产力和图书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出版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进的营销理念正在成为现代书业营销实践的主导思想。目前,我国年出版图书19万种,品种日趋丰富,读者主权意识逐步形成。书业强化营销观念,是以读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为中心,以满足读者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使书业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图书营销理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将“市场营销学”定义为:市场营销个人和群体通过所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图书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书业领域中的应用。图书营销的定义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图书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实现图书出版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一系列商务活动过程。因此,图书营销系统应该贯穿书业的整个流程(选题-出版-宣传-促销-市场组织-销售-搜集反馈需求信息),具体就是图书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选题开发、图书定价、渠道选择、图书促销及售后服务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从宏观角度看,图书市场营销,注重整个出版经济基础体系中“出版社-图书-销售”和“图书-读者”的流动过程,并指导图书流通环节的所有社会行为。

从本质上说,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购买欲望为向导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体现。营销与推销的区别在于推销注重卖方需要,营销则注重买方需要;推销以卖方需求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为现金,而营销则考虑如何通过产品,在创造、传递产品给最终消费者时用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按照市场营销观念,书业部门所有环节都要考虑顾客,为顾客需要和期望而作。而图书营销部门既要了解、关注整个出版流程内部各环节的工作,还要担负起对外图书销售的营销策划任务。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观念更新,建立起成熟的图书市场营销理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图书总发行权回归出版社,出版社成为图书营销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目前的书业市场已开始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转变,这就要求出版管理者必须成为开拓型的出版家、企业家、营销专家,不但要有强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事业心、责任心,而且要有丰富的图书营销知识,精通图书产业经营之道[5]。

(二)加强图书信息的营销宣传活动

图书营销中,图书广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图书信息的广告宣传工作。图书宣传必须把营销宣传重点放在读者需求那里,而不仅仅是图书经营商。要通过一步到位的广告宣传活动,进一步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直接使图书为读者所认知,让读者自己去选择,使潜在读者市场变为现实读者市场。

图书商品的文化含量决定了一次性宣传不可能使人一目了然,也不可能保持长时间记忆,所以,图书广告宣传特别是科技图书,在进行传媒选择时要考虑媒体的广告价位,必须考虑其费用承受能力,力求较低价位,以保持营销宣传的持续性,不断地强化读者记忆,这也是图书在导入市场后能够迅速进入引入期、延长成长期和饱和期、减缓衰退期这一生命周期的有效措施。

(三)建构图书营销组织

在图书市场营销中要依据图书营销学,借鉴现代市场营销部门的各种组织方式,构建图书营销组织。

1.按功能设置图书营销机构。这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管理销售图书,但同时其效益较低,责任难以明确,纠纷较多。

2.按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区域设置图书营销机构。它是伴随着出版物地区差异不断扩大、出版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开始出现的,便于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经营的图书营销组织。

3图书产品的营销管理组织和图书市场的营销管理组织。这两种组织方式分别由图书产品经理和图书市场经理对其负责,同时还要建立现代营销计划工作体制,以精细的图书营销组织来进行管理。计划工作的程序要求经理们首先要考虑图书营销环境、图书营销机会和图书竞争趋势等,然后分别制定宏观和微观的图书营销战略,进行图书销售利润预测,并说明工作绩效[6]。

目前,由于出版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仍属于传统型生产,其营销职能未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扩展和开发。因此,出版社所有机构都要围绕图书市场需求来设立,将读者市场需求既看作终点也看作起点。

(四)加强差异化目标市场行销

部分出版社定位模糊、市场行为盲目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其一,出版社未根据自身出版资源和编辑条件进行细分市场定位,总认为自己的书能拥有全国图书市场的各类读者,而结果在图书品种上缺乏个性,失去了与同类出版社竞争的优势。

其二,缺少准确的目标市场选题,出版选题跟风现象严重。比如,出版文艺类图书的文艺出版社看到教辅读物和计算机图书在市场上分别走俏后,便奋力挤进它们的市场中,结果由于缺乏相应的编辑力量,所出版的这两类图书均在市场上竞争不过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造成图书严重积压和资金浪费。像这样的出版社并不少见,此类出版社特点是图书出版“以我为中心”而非以读者为中心,没有拓展产品的品牌策略,没有稳定的市场合作伙伴,缺乏近期和长期的营销计划。

目标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是差异化(包括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人员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有效差异化的原则是重要性、盈利性、可接近性、明晰性的体现。出版社必须运用图书营销学的四种策略(4P′S)即图书产品策略、图书价格策略、图书分销渠道策略、图书促销策略,来决定推出多少差异、推出哪些差异,避免定位过低、过高,定位混乱和定位怀疑。同时出版社要注意把细分的目标读者的差异化定位与各种图书市场营销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并向外传播[5]。

(五)构建图书营销渠道,建立图书关系营销

在建立图书营销渠道时,出版社图书的营销工作可由专职的图书推销商完成。这些商各自负责特定区域,互不交叉。一家出版社要雇请多少图书商与出版社的产品和销售额有关,即与出版社希望在多大程度上占领市场、出版社商业网络应用多密集有关。图书销售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版社雇用的,属出版社人员,在出版社领取一定固定工资和一定提成。这种图书商相当于出版社图书营销人员,这种类型适合于较大规模的出版社。另一种是“自由”商,这些图书商不在出版社领取工资,只收取一定提成。小规模出版社可采取这种方式,以降低图书营销费用。

图书关系营销,是指与关键成员——顾客、图书供应商建立长期满意关系,目的在于保持与他们长期的业绩和图书业务。这种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双赢”关系,是靠不断承诺和提供给对方高品质的图书产品、优良服务和公平图书折扣来实现的。图书关系营销的结果是相关双方建立了经济、技术和社会方面的纽带关系,还可以减少图书交易成本和时间,在最佳状态下,图书交易可以把每次都要协商的模式变为惯例[7]。

总之,图书营销是引导现代书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出版经营者、管理者的经营思想或商业理念,它概括了书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其基本作用就是通过出版社有意识的营销经营活动,正确处理读者需求、出版利润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且努力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解决图书出版与图书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畅销书的打造,掀起了书业营销的狂飙,营销、推广、策划等市场化运作理念已最大限度地深入到了出版领域,迎来了图书出版的营销时代。我国现在的出版业正处于一个欣欣向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代,只要看准方向,坚持以传承人类文化为己任,我国的出版事业定会蓬勃发展,开创一个出版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变迁的轨迹—浅析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历程[J].出版广角,2008,(6).

[2]黄振伟.中国书业“悬崖”:无序竞争“悲剧性”增长[N].财经时报,2006-02-27.

[3]黄健.从书荒时代到书业繁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跨越[J].出版广角,2008,(4).

[4]刘拥军,现代图书营销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2-18.

[5]要力石.图书营销策划的意义和方法[EB/OL].出书网,2008-10-27.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第4篇

专业网站

维普机械技术网提供机械专业期刊的检索,有机械专业分类导航,可以从小类进入浏览该类别的所有文章。机械专家网是具有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专家服务、技术培训与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平台,服务项目主要有机械行业技术培训与咨询、专家在线服务、机械行业论坛、机械行业咨询、机械行业标准寻找、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与基础服务等。中国机电网提供机电行业供求信息、企业信息、行业资讯等,在机电百科条目下有该专业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参数、技术专利、机电词汇等信息。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有数据库、电子读物、网络文摘、图书出版、站点导航等类目。

院校主页

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会有较多机电方面的信息资源。而机电专业作为其优势学科的院校,机电方面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机电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名牌专业,图书馆建设有机电专题数据库,提供会议消息、相关期刊图书、研究机构、新闻、专家学者等信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4个专题库,分别是该专业的中外文专利库、机构库及特色库。其中的特色库收录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1万多篇专业论文。

图书营销策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市场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组织,大学图书馆应该借鉴市场营销的方法,保证图书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有效地满足师生需求。本文从介绍市场营销的涵义出发,论证图书馆市场营销的必要性,说明大学图书馆如何应用4P’s及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1前言

营销是一种以“顾客导向”的管理思想,企业利用营销理念创造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达成组织的目标。就图书馆而言,顾客即是读者,图书馆应该通过调查来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和行为特征,再根据图书馆的资源状况来拟定和执行图书馆营销策略,达到图书馆保存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目标。图书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该采用市场营销理念。尽管图书馆是一种非营利性的组织(non—proiftor-ganization)但非营利性组织提倡营销服务是大势所趋,因为即使图书馆本身再好的馆藏服务,若不在适当的时机推销给读者,那么图书馆就会形成一种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有些资料有其时效性,如付费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等,若不在有限的期间使用,有可能在时效过后而被停止其使用权限,造成图书馆有限资源的浪费。图书馆最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法,即是综合运用营销策略的4P’S(产品product、价格pirce、渠道place、促销poromotion)的方法,来推广大学图书馆内的各项服务,以强化图书馆在师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并确保图书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师生需求…。

2营销的涵义

所谓营销,依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ircanMarketingAssociation)的定义:营销是规划和执行理念、产品和服务的构想、定价、推广和销售的过程,用以创造交换(Exchange)的价值来满足个人的组织的目标。(1)一种交换关系(anexchangerelationship),一种自愿性的价值交换关系。(2)一种需求管理,通过交换活动来满足个人及组织的目标,或者说它是确认(identify)并预期(antici—pate)消费者的需求(customerrequirements),并且可以通过盈利的方式满足。

3图书馆的营销策划

3.1确定图书馆的经营目标

思考我们的顾客是谁?对我们的期望?利益相关者?激励馆员有能力且愿意提供图书馆承诺的服务。

3.2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导向

传统图书馆是以组织系统导向为主的经营模式,以组织为中心要求读者适应图书馆各种安排,容易造成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不便与负担,不知图书馆能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对馆员感到服务态度不佳、不积极等负面印象。而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根据读者的需求,来提供图书馆的服务,并且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必须要深入到每位馆员心中,变成一种工作理念,才能有效服务读者。

3.3分析竞争状况

图书馆应该分析自己内部的优劣势,运用SWOT分析(Superiority优势、Worse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我们有什么优势?我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机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对手有什么优势和机会?

3.4拟定目标市场

我们的目标读者是谁?目标读者为什么需要我们的服务?以顾客导向的营销模式是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以读者为中心,包括组织及图书馆的所有活动。

3.5重视市场调查

为达成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用[5W1H]的方法先从消费角度系统的搜集和分析读者长期和短期的需求、欲望、偏好、满意度。

Who:哪些人使用图书馆?

Why:他们为什么使用图书馆?使用动机和利益点。

Where:他们在何处使用图书馆?最常在何处?

When:在何时使用图书馆?多久使用一次?一次使用多少书刊资料?

What:使用图书馆的什么资源信息?来了解研究读者。

How:如何使用图书馆?影响读者利用信息的主要因素和读者使用信息的决策过程。

3.6以“市场细分”为手段。选择“目标市场”首先重视消费者调查,了解其需要、兴趣及满足度、图书馆与读者问的长期关系和双向沟通机制。其次找出核心市场、边际市场及无效市场,将资源集中在最有效益的地方,来服务读者。最后,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使用群体,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提供符合经济效益的服务。以大学图书馆利用教育为例,老师对图书馆的认知与态度,深深地影响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程度。因此,图书馆应该对新进老师加强图书馆服务的推广,进而使老师帮助推广,使更多学生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3.7执行和评估营销策略

4P’s有没有达到最适合的营销策略组合?用什么准则或指针来衡量营销策略是否成功?营销策略目标正确吗?

4图书馆的营销策略

4.1产品策略

将营销策略运用在图书馆,图书馆的营销策略可以使读者由潜在读者转变成实际读者,由认识图书馆转而利用图书馆,是图书馆营销的重要职能,而营销策略,以“营销组合”为核心,进行有效的4P’s搭配J。所有可以引起市场注意,并且通过获取、使用或是消费来满足人们欲望或需求的任何事物,均可以成为组织营销的产品。产品不一定指有形的物质产品,可以是一种经验、感受或是观念。因此,产品策略需要考虑到生产什么?为什么生产?如何生产?像大学图书馆内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产品分为两大类:(1)有形的人员和馆藏书刊、资料,馆内硬设备以及各种电子系统(如:线上共享目录、光盘数据库、线上数据库与检索系统)等等。(2)无形的服务(service)如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服务项目、图书馆书目利用指导、数据库讲座等课程也是产品。而为谁生产?为大学师生提供产品服务,而产品必须利用市场细分为手段,对目标市场加以定位,来提供读者需要的服务内容。如何生产产品?便是如何提供服务给读者,图书馆以服务为导向,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读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因此,什么才是有效的产品?满足读者需求的才是有效的产品。

包括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与读者取得服务的成本,如时间、人力、财力以及不方便性,所以图书馆在提供各项产品时,都要考虑到它的各种成本效益。如大学图书馆在提高品质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收费,并且要考虑到读者的支付意愿与能力,来产生图书馆的歧视价格结构:像复印资料、某些需要付费的数据库和馆际合作的传递文件也可以选择用传真机、电子邮件、一般邮寄等不同的服务方式。另外要降低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成本:如时间、金钱、心理。

4.3渠道策略

渠道指的是除图书馆本身实体的建筑外,还包括如何传递各项服务给读者的途径。由于网际互联网络的盛行,使传统的渠道角色产生变革,图书馆营销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网络传达给读者,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亦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如资料网、线上参考服务、预约续借、图书馆馆讯、活动报导等服务均是现代化图书馆所不能欠缺的设置和功能。如此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也可以缩短时间,服务远距离读者的需求,同时还能方便与书商或出版社直接在网络上沟通,进行询价、订货、收货、付款等活动。可见在信息服务中渠道是不容忽视的要素,图书馆应考虑所能提供的服务渠道,服务范围、服务机制和服务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