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调查报告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图书调查报告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普通高等院校图书管理员行业发展趋势

(一)图书管理员职业背景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被喻为是现代高等学校的“心脏”。它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窗口和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而高校图书馆员则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人们常常用“默默无闻”来形容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长期从事这项单调、重复、机械工作的图书馆员才能体会。信息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正处在一个比以往更复杂、需要更高技术的工作环境中。信息时代的图书馆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选好、用好、培养、留住人才,图书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最终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读者服务”。

(二)农学院图书馆职员概况

以农学院图书馆职员情况为例,说明图书馆职员的概况。农学院图书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2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馆员6人,副研究馆员14人,占总人数的32.3%;拥有中级职称的馆员11人,占总人数的17.7%;助理馆员31人,占50%。6名研究馆员中50岁以上的有5人,40-49岁的1人;副研究馆员中50岁以上的3人,40-49岁的8人,30-39岁的3人。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概述

(一)图书管理员定义

图书馆是典型的知识性服务行业,而高校图书馆则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线工作者,从事的是一种社会服务行业。

(二)图书管理员职业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手段不断革新。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与其它职业相区别的基本特征,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总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化、多元化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而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化的发展,使图书馆从单一的传统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兼容其他社会活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息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对信息有了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的读者群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有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等,读者对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是真实读者与虚拟读者并存,他们既可以是到学校图书馆去利用该图书馆资源的读者,又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利用网络上图书馆的各类型读者。因此,图书馆员的服务超出了借还图书的传统服务范围。以读者需要为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主动服务、读者教育等观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现在网络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在传统的模式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以被动服务为主,图书馆实行网络化管理后,这种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图书馆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封闭式改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人对人,面对面的书刊借阅、文献检索以及读者服务,还新增加了远程服务即人—机交流的服务,读者可以在网上实施预约借书、网上订书、网上信息查询、网上导航等。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使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但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读者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

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混乱,无序状态。当人们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冲击下逐渐冷静下来时,检索获取有效信息困难,尤其是获取科学技术专深信息困难的问题极大困扰着读者。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是对信息更好地趋向专业化、个性化。更多地是为了吸取有价值知识信息,希望得到直接的,实用的信息。同时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越来越注重,更讲求信息质量的时效性,信息需求的高效化,信息服务快速、高质化。而读者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则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层次、多类别的读者需要。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的一般要求

1.学历的一般要求

具有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工作经验的一般要求

图书管理员应熟练掌握文献著录规则、编目及书目数据的相关知识,工作细致、踏实稳重,责任心强、勤奋、敬业,热爱文档管理工作。

三、图书管理员职业层级分析

(一)管理员

1.工作职责

管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编目、目录组织、书库管理、阅览室管理、书刊资料借阅等业务的辅助性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合格;或职业高中毕业并从事专业工作二年以上者,初步掌握图书资料某项业务的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和技能,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管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管理员。

(二)助理馆员

1.工作职责

助理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分编、书目资料编辑、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业务的助手工作,或承担目录组织、书库管理、阅览室管理、书刊资料借阅等业务工作,或协助上级专业人员从事其他业务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合格;大学专科毕业担任管理员一至二年;中专毕业担任管理员四年以上者,具有本专业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工作能力,掌握图书资料有关工作方法和技能,根据工作需要初步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助理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助理馆员。

(三)馆员

1.工作职责

馆员承担书刊资料采访及交换、分编、书目资料编辑、参考咨询、情报服务、文献课教学等业务工作;或根据需要,管理一个业务部门(图书馆、分馆、资料室、情报室等),指导助理馆员和管理员的工作。

2.任职资格要求

获得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担任助理馆员两年左右;获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担任助理馆员二至三年;大学本科毕业,经专业干部进修培训班半年到一年,成绩合格,担任助理馆员三年以上;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馆员四年以上者,系统地掌握图书资料情报或其他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业务,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馆员。

(四)副研究馆员

1.工作职责

副研究馆员主持书刊资料采访、分编、参考咨询、情报、文献资料编辑和研究、文献课教学等业务工作并进行审核;或根据需要,管理一个业务部门(图书馆、分馆、资料室、情报室等),主持制订业务建设规划、业务工作条例和细则及规章制度等,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提高。

2.任职资格要求

博士学位获得者担任馆员二至三年,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馆员五年以上者,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或其他某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深的研究,有一定水平的论著,根据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副研究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副研究馆员。

(五)副研究馆员

1.工作职责

副研究馆员承担副研究馆员职责范围的工作以及副研究馆员职责范围以外要求更高的工作,主持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工作项目,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提高,解决重大业务问题。

2.任职资格要求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副研究馆员五年以上者,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或其他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有较高水平的论著、译著,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经验丰富,在本专业有一定影响,经考察证明能够履行研究馆员的职责,可聘任为研究馆员。

四、图书管理员职业发展通道

(一)典型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很窄,馆员职业晋升途径只有两种:职务晋升通道、职称晋升通道。

1.职务晋升

这条从馆员—室主任—副馆长—馆长的职务晋升通道的周期较长,从馆员到室主任一般要2-3年时间,如果室主任位置没有空缺,则馆员没有机会升迁至室主任。从室主任到副馆长一般要3-5年时间,如果副馆长位置没有空缺,则室主任没有机会升迁至副馆长。从副馆长到馆长一般要3-5年时间,如果馆长位置没有空缺,则副馆长没有机会升迁至馆长。

可见,这条晋升通道的周期很长,馆长就是顶点。但是依靠这条晋升通道达到职业顶点的人寥寥无几。

2.职称晋升

从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的职称晋升通道,以大学毕业馆员的职业发展为例,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一年后就可转正定为助理馆员,一年后就可晋升为馆员,如果工作业绩、研究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不出现大的问题,大约40岁就可以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而研究馆员则对多数图书馆员来说就可望而不可及,研究馆员就是职称晋升通道顶点。

(二)非典型职业发展通道

通过非典型通道晋升的人较少,比如通过学校团委线、通过借调到校外部门等途径晋升的图书管理员,属于个别情况。

五、图书管理员职业发展趋势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出版;社会学;社会意义;分析

一、引言

众所周知,图书出版的内容和方式因其特定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其在对于知识生产以及文化传播来说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图书,其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极为显著的功效。之所以如此,其一,学术类图书更为科学严谨,且知识的设计更为系统;其二,其所涵盖的内容与人类的实际生活等密切相关;其三,学术性图书的现实可用性更为突出,能够为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就传播机制层面来看,学术图书往往是由某知名学者写定,而后面世后经由学术领域探讨以及媒体宣传等被社会广泛认知,从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学图书的出版热点

(一)社会文化类

此类图书之所以能够受到公众的欢迎,多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中的每个要素都被他们广泛地接触,因此,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的影响。其二,这样一类图书专业性往往并不高,读者能够轻松地驾驭和领会其中的意思。而从文化传播大的层面来看,社会文化更为广泛且包罗万象,因此,能够灵活多变地在社会公众中传播,且所服务的对象因人或因特定的领域而出现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而为相关的群体等带去相应的现实效用。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价值,社会文化类图书获得了出版厂商的普遍信赖。

(二)社会调查报告

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统计类社会调查报告在社会类图书中占到两成左右,不同于以上提到的“三农”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个领域或某个特定的内容。由于单从研究内容或是领域进行特定的划分,并不能得出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因此,也就这样的一种研究方式。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政府以及学界等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究和分析,以通过最为精确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都在调查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之所以相关的研究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快。理论层面上来看,所谓的社会调查报告主要是一种咨询性的机构,且受制于服务对象、资金来源以及调查对象等的差异,相应的实施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就当前的基本情况,政府主导所实施咨询服务较多,同时还有基于媒体和社会公众以及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咨询服务。具体来看,这样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服务业、国情类以及商业类等的调查报告。

(三)“三农”研究

“三农”问题不管是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部署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在学界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而与其相关的研究也广泛地推演开来。具体来看,“三农”中的农业主要侧重于经济层面,因此,涉及农村和农民可作为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对象。此类相关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多与其在社会形态中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农民以及农村则是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突破的关键,因此,这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也就成为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内容。另外,就学者的研究视角来看,农村社会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效使用都极为适宜,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三农”的研究热度只增不减,而这也是其特定的结构特点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等共同决定的。

三、图书出版的社会学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全球经济地位以及政治影响力等都在不断地提升。而着力于文化发展的图书出版等相关产业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且已成为国家当下发展中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事实证明其在我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的作用也极为突出。诸多的哲学家对于人的知性和德性等极为关注,并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要想科学地推进人类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应加强文化和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关于人类社会的现实作用,当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经济子系统是社会物质保障的基础,而政治子系统则是社会法律以及契约等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所谓的文化子系统,主要承担的是为社会生产以及知识传播等提供精神和道德等方面的支持。因此,要想切实地保障人类社会达到理想的状态,就应加强其中各个要素的科学化作用,以使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往的文化传播都依赖于纸质类图书,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类图书获得了社会更为广泛的认可。手机、iPad、电脑以及电子书和各类影音文件成了图书出版最为火热的部分。为了适应这样的一种文化传播以及信息交流的形势,更多的基于信息技术所实施的出版纷至沓来。作为文化子系统的图书出版对于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其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通常在环境出现变化时,文化子系统即能随社会系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相应的新的环境,以切实地保障环境的稳定。其二是有助于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文化子系统对于引导社会心理以及动员社会成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能凝聚社会成员的力量,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或是某些特定的需求提供切实的保障。其三是促进社会新成员更快地融入社会,以切实地保障社会的动态平衡和稳定。其四是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其能够切实地保障系统内部各类资源的协调与融合,以切实地保障系统运行的科学与高效。

四、图书出版的社会意义

学术层面的图书出版尽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就现实层面来看,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引领方面的图书出版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图书出版的意识形态性和产业属性极为明显。立足于国家以及党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且相关的图书出版务必要以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为准,且应保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价值。就我国当前通用的图书分类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处在图书分类的第一位。其次则是一些科技和技术性的专业性书目,例如中小学的教材教辅和各类综合性资料图书等,当然也包括一些行业性的专业技术等相关的图书,这一类的专业性更为突出。其三是学术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和学术成果等,同时也包括一些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探究等。其四是以一种记录性的语言或是描写性的方式,以对现实生活或某个方面进行刻画和展示,且包括一些休闲娱乐方面的出版物等。其五是基于社会现象而总结出的社会经验,或是由具体的社会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这样的图书多以哲学性和社会科学性为主。

五、社会学图书出版趋势

(一)出版内容变化趋势

就当前的出版情况来看,社会文化类图书依然是主力军般的存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出版情况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就学术类图书的出版来说,往往其的出版不仅有作者兴趣和专业的驱使,而且还包括相关研究基金的支持,而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同样也有着国家等相关基金的赞助。因此,社会学方面的图书出版,就应紧贴国家的相关政策。马克思相关的研究以及财政方面的专业近些年来越来越火热,很大程度上即是因有着国家相关的基金以及政策支持。

(二)学术水平与研究规范的变化趋势

对于学术图书来说,一般其质量的提升往往与相关领域的学术能力增强有关。伴随着国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学术图书的出版必定会更为广阔,且外部环境也会更为适宜。与此同时,海内外的学术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由此也就极大地促进了更高质量学术图书的产生和出版,这样一来我国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即会越来越多,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学术图书出版的厂商和机构也应不断地加强质量审核,以确保相关的图书出版在质量上更高,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发挥出更为实效的作用。相信在学术图书作者以及出版机构更为规范的约束下,相关的研究必定会更为科学,而其中涉及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会得到有效地处理,从而为我国文化走出去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三)业务转型趋势

市场化经济的持续深入,使得出版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对于图书出版来说,尤其学术图书,务必要切实地保障质量,这样才能在相对较小的市场中赢得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今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传播方式持续转变的环境条件下,逐步推进数字类型出版变得越来越普遍,为此相应的准备以及各方面的保障都应有效地落实到位,从而为科学高效地图书出版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图书出版的业务转型需要按照科技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就目前而言,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对该业务的转型提供很大的支持。

六、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处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立足于国家的长效发展,文化就应放在极为突出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呈现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的实际价值。我国是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文化强国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上已经呈现出了极为突出的作用,而这样的战略就当下的国情来说也是极为适宜的。因此,作为图书出版的文化传播,务必要将文化强国的现实价值充分地呈现出来,从而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皓月.太原市区文化产业的空间格局研究——以文化娱乐业和新闻出版业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张维.试论网络出版的舆论引导与监督[J].出版广角.2016(10):73-75.

[3]于春生,吴婧.学术著作营销:资源禀赋受限条件下的多元选择[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1):166-172.

[4]王平.红色经典小说出版热潮的时代密码[J].中国出版,2014(4):62-64.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第六章第四节)

2.陆地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

<教学课时>

1.化学、地理课堂教学各2课。

2.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安排8课。

3.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并进行事实,取得数据,安排8课时。

4.完成调查报告,安排8课时。

5.成果展示准备工作,安排4-6课时。

6.论文答辩、成果展示,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

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馆藏比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图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馆躲比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回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躲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靠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躲资源数字化,终极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躲书地甚或是躲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丢脸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伏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活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职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轻易产生疲惫,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躲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目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往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由于,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进步、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躲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躲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尽对上风。首先,躲品历史悠久。其次,躲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躲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躲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躲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上风。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躲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躲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上风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躲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假如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