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范文第1篇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

指挥长: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

(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Ⅳ级应急响应。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2Ⅲ级应急响应。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

(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

5.2.4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

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终止令。

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

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

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

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7.6通信保障。

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思考

因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此,很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部门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注重工程设计方法的探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此,笔者以工程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状

现代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为了解除这一问题很多的城市从交通设计、规划等各个角度出发,有些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有些城市因为交通问题以十分严重,需要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才能环节城市交通问题,也有很多的城市在道路建设之初就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使城市交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所以这个方法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就其应用现状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有两点:

1、中小城市并不重视

因为利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城市交通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某,主要是我国的特大以及大城市中,所以我国的特大以及大城市自然对这项措施要上心很多,而中小城市交通问题尚不严重,相关部门对此也就不重视,实际上,中小城市的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在问题尚不严重的时候,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全国各个类型的城市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交通问题,才能时我国城市整体交通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优良,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中小城市应该重视从工程设计领域来遏制交通问题的出现.

2、规划设计阶段出现问题

这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规划设计阶段没有下足功夫,这使得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只成为了一个补救措施,而不是一个预防措施。也就是说,当城市交通出现问题之后,才会想起利用工程设计的方法,但是这时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设施已经建成,所以在补救的时候,只能根据已经建成的设施进行补救,补救之后依然会出现问题,然后再补救就这样反反复复,而且补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本身就是多城市道路的一种破坏。所以在建设施工城市道路时,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样交通工程设计才能真正在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市政道路交通建设概括起来说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是工程设计考虑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就从这个环节来探讨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方法。

1、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分析

这是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法,都是为了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的功能,所以说功能定位也是工程设计重要的步骤。这里所说的功能定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只是将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等,或者就是以机动车辆道理以及非机动车辆道理来作为道路功能的标准,而我国所说的功能定位其核心是整个城市交通参与者,然后再与城市道路周边的用地有效的结合起来。城市道路功能定位应该承载更多的功能,因此不能只是单纯的由交通工程师来决定,应该结合与城市交通相关的和方面的专业人员,来确定城市交通的功能定位。

2、交通组织优化

交通组织方案是开展一体化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既能确保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也能具体指导详细交通设计。

首先要以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为基础明确整体交通组织策略,重点回答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机动交通、静态交通等各方式应按何种原则组织,各方式应如何衔接和协调才能体现道路交通功能。确定哪些交通应该优先,优先的权利如何保证;哪些交通应该疏解,被疏解的交通如何分流等。同一条道路在城市不同的区段,往往功能也会有所差别,相应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组织策略也要有所不同。在整体交通策略确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详细交通组织方案,包括地块出入口、交通管制措施等工作。

3、详细交通设计。

详细交通设计是设计内容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设计、交通渠化、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内容。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详细交通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工作是规划理念最终落实的保证。目前国内很多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往往是把详细交通设计提交到市政设计单位,由市政设计单位进行落实和实施,而交通工程设计人员在实施保障阶段开展工作有限。这种工作模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市政设计人员与交通工程师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实施阶段的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施工协调、相关规划协调等,以确保规划理念能够落实。

三、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为保证实施效果,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必须与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这一阶段主要解决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落实问题,重点协调设计中明确的控制要素,这些要素不仅需要在施工图中全面落实,而且要在施工阶段进行现场协调,以保证设计内容的落实。尽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衔接规划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上启下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其并不是一个法定规划,因此规划协调形式、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各地习惯和模式都有差异。

以某城市某路北延伸线为例,通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协调了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及建设、地铁线网布局及建设、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道路市政设计、交通管理等相关工作,实现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整体协调,在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这种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当地管理部门的共同认可,通过政府文件形式明确将此作为苏州市其他道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推进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技术方法,首先应该做好整体的城市规划,并且要考虑到城市现今道路交通以及未来几年的城市交通发展,其次,应该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工作,在确定道路功能时,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以及未来需要承载的功能,结合城市规划各方面的人才来进行确定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伟明,林炳局. 温州城市交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市政技术. 2004(01)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施工;组织;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从项目工程施工的全局角度出发,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以及设计图纸,遵照工程的客观规律以及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及工期要求,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对所有工程的进度、施工工艺和材料消耗等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为施工提供最佳方案。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质量存在较多的问题,施工组织也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研究是势在必行。

一、工程概况

本次改造的大道为某地区经济开发区段,即桩号 2+480~3+214 段,总长 734m。该段 16m 宽车行道已修建,本次扩建主要是完善该段的配套设施,有以下主要内容:路面工程(慢车道)、排水工程、电力电缆沟、照明工程(路灯保护管、接线井、路灯基础)、管线综合(过街横管埋设)。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

(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施工单位一般都是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获取工程项目。按照规程,在施工前施工项目经理和施工企业法人要签订项目管理目标的责任书,责任书中要明确界定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成本以及文明施工的目标。所以,项目经理就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和手段,对项目的施工组织、目标、总包和分包以及资源供应进行详细的规划,做出具体的施工部署措施,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做好施工部署措施,而是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决定操作方法以及施工顺序,这不仅会影响工期,还会给道路质量留下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

(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

在项目施工中存在很多风险,其中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上的风险,若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识别,也没有做出抗风险的对策,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是很多工程施工已经证明的事实。若是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做法项目一旦遇到风险,其施工组织设计将变成一纸空文,失去了指导作用。

(3)技术部门保证措施不完善。

在一般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技术部门的内容,只有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以及冬雨季施工的措施,却没有保证成本、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措施。所以在这一部分应该加以完善。

2.2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全面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工程的建设阶段可分成:设计阶段、投标前的实施准备阶段以及中标后的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设计阶段中的重点是施工方案(即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即施工图设计),为编制概预算与控制投资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现在在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设计内容不全面,往往只注重实施阶段的编制。

2.3 编制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编制手段落后和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的技术设计人员,一般都是大中专以上学历,除了是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工程、决策技术、预测技术、控制论、线性规划以及技术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就直接影响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实施其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思路,再加上编制人员的工程经验不足,更有甚者是出资请人代编,使设计意图很难达到统筹兼顾;有些人员对施工的规范规程不熟悉,且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各个工序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不尽了解,导致难以协调贯通。

三、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应策略

(一)加强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规范有序

城市市政道路项目工程需要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是施工单位、在不同或相同施工时段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特别是在上下工序的交接、有时甚至需要临近施工、场地重叠、交叉施工等,若一旦配合协调不到位,极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规范有序。第一,划清任务界限,明确各种职责。合作的前提是良好的分工,只有分工得细致,才能确保各自责任明确,没有相互推诿的空子可钻,协调配合才可能落实到位。对于不同施工单位、不同专业方面的施工和不同程序的施工,必须对各自的施工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管理;第二,重点对项目的临界点的技术交底和任务交接工作、工序间的交接验收、交叉施工方面的相互配合环节等,进行重点化、规划化管理,严格制定相应的施工规范和管理措施,让各专业在团结协作中体验到组织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尽量做好资源共享,根据需要,不同专业施工单位之间共同租赁一些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推土机、挖掘机等。这样不仅节约了大家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更重要的使不要专业之间真实体验到团结协作带来的实际好处,让大家在合作中尝到合作的甜头,从而是不同专业从内心认识、理解和支持施工的组织协调配合管理工作。

(二)优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是加强各责任人的协调配合。加强发包人、分包商、设计单位、材料供应方等之间的协调配合。其中,分包人必须加强与发包人的配合,因为发包人是代表项目的所有者,在项目管理中具有特殊的权利和地位,项目的成功与发包人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二是项目经理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发包人的意图,对项目的相关文件进行详细地研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手中有法。项目经理部应协调好与分包人的关系。重点协调好合同的执行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关系、技术关系、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关系;三是项目经理部应与分包人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分包人的动态,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并从平等的合同关系出发,支持承包人的生产活动,同时,强化监管措施,将一些安全隐患、质量隐患、利益纠纷等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项目经理部应加强同材料供应人的协调沟通,应该依据供应合同,充分利用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招标搞好配合关系;四是在项目管理规划的指导下,项目经理部应认真拟定好材料需求计划,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在确保供应和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这优选择材料供应人;五是项目经理部与设计单位搞好协作交流。特别是在设计交底、设计图纸会审、设计问题洽商、地基处理问题和工程验收等环节与设计单位进行密切地配合,对设计方面的问题,应主动和设计单位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

(三) 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

项目组中应充分考虑进度控制的需要,设立进度控制部门或进度控制人员。该部门或人员应与企业、子项目团队、各职能部门保持紧密的沟通关系, 形成进度控制组织体系,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在建立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时,明确并落实进度控制的各环节责任。编制项目进度控制的控制流程。进行有关进度控制会议的组织设计, 目的是充分发挥会议的组织协调作用。

2、施工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科学地编制工程网络进度计划, 分析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发现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认识非关键工作可使用的时差,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化。注意分析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风险, 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进度失控的风险量。影响进度的风险有: 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合同风险、资源风险和技术风险。重视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的应用。

结束语

总之,城市市政道路项目工程是一项涉及多方因素的比较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发挥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作用,需要相关单位、部门的密切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积极发挥组织管理的协调功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6)

[3]董何亮. 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 建设科技, 2010,(16) .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组;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不断进行着改造,汽车的拥有量也大量增加,因此,对市政道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近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施工队伍太娇惯,他们在城市道路的施工、维修中,随意性大,不按规范施工。此外,由于缺少部门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城建资金缺乏,因此造成市政道路普遍存在维修和改造的问题。这不仅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浪费了政府资源,工程负责部门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内容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是:施工地点固定、目标明确、实施时序强。这些特点决定了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施工组织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是对市政道路工程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包括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规模、建设期限、合同条件等;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情况;施工力量、工具和材料等资源的供应情况。

(2) 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力度、采用的器具、施工原料和施工技术等条件,对施工任务有一个整体、全面的部署,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

(3)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反映了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安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编制人力和时间安排计划,资源需求计划,施工准备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

(4) 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在空间上,直观地、全面地对施工的方案和施工的进度进行安排,将施工所需要用到的材料、部件、机械、水电设施等合理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整个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1.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依据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和相关的规范制度,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要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 收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文件。2) 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3) 拟定施工方案。4)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5) 编制资源需求计划。6)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7) 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

(1)施工部署措施不完善。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施工单位获取工程项目的主要方法就是招标投标。在施工前,项目经理和企业法人要按照规章制度,签订项目管理目标的责任书,责任书中对于施工中应该达到的质量、进度、安全及目标要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项目经理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项目的目标、总包、分包以及资源供应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施工部署,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实际情况是,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施工部署措施,经常是现场临时决定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这不仅延误工期,还会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2)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善。在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面临这各种可能的风险,倘若在项目施工前没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识别,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抗风险对策,则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应该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很好地避免。

(3)技术部门保证措施不完善。一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部门只对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以及冬雨季施工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而对于成本、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却缺乏相应的措施。所以在这一部分应该加以完善。

2.2编制人员缺乏理论知识、编制手段落后和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的技术设计人员, 除了工程管理专业外,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居多,对于系统工程、决策技术及技术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水平掌握不够,不能制定出合理的组织设计管理的思路,另外编制人员的工程经验不足,使设计意图很难达到统筹兼顾;有些人员不熟悉施工的规范规程,不了解分项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各个工序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导致难以协调贯通。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组织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树立建设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位合作,他们各自承担的建设任务不相同,例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方是项目建设过程的总集成者和项目总组织者,因此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而言,其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一定要树立建设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3.2做好施工部署工作

施工单位一旦中标,项目经理就应该立即着手制定施工部署措施, 宏观调控整个施工过程,并且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保证工程施工井然有序地进行,不能盲目施工,对材料的安排、施工工艺流程的选择、人员的配备、机械的选用等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节省材料、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3.3保证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

严格把关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定期组织会议,听取各个方面负责人的意见,最后综合审定。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时候切忌分块制定,这样容易出现不协调性或者不合理的现象。各个环节都要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工期长短等问题,要相互配合,节省时间和人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节省开资。

3.4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相关专业的协调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施工专业和施工工序,这些专业和工序一般是由很多施工单位来完成的,现行的工程承包合同和设计图纸当中,往往不能严格规定施工的顺序,因此在同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多个施工单位、多个施工工序、多个施工专业交叉进行的情况。为了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这个问题,就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相关专业的协调工作。例如市政道路施工时在同一个工作面出现土建、电气、绿化和排水等多个施工专业时,当这些专业之间出现交叉施工时,监理单位要配合建设方做好他们之间的协调工作。各个施工单位对本单位内部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处理,对施工时和外单位之间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各专业之间要确保技术衔接上的流畅,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对于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保证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管理内容复杂,管理难度大,一定要形成良好机制,系统地运用各种制度和管理的手段,解决目前的公路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和“落实责任、保障投入、健全机制、平稳推进”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平稳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二)目标

从2008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符合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要求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二、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一)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明确和落实乡级政府及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监督乡、村两级落实情况,组织、协调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履行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保障农村公路畅通的职责。

(三)乡级政府按照上级政府的规定,积极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认真履行乡道、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落实养护责任部门和人员,组织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监督、检查村级组织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四)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工作,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统一管理范畴,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鉴于两区交通局没有设立专门的公路管理机构,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市交通部门负责编制下达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会同县区政府审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审核、汇总、上报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预算计划,监督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监管养护资金使用情况。

县级交通部门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编制上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年度建议计划,监督检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养护市场及养护质量等情况,提供管理养护技术培训和指导,指导并监督乡、村两级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五)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事、劳动保障、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三、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建立由财政一般预算拨款(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一)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补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省补标准为县道年公里15000元、乡道年公里8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三县养护工程资金除省补外,不足部分由县、乡级地方财政配套解决;两区养护工程资金除省补外,市财政对两区按县道年公里30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0元、村道年公里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区财政按市补标准1:1配套,不足部分由乡级地方财政配套解决。

(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县、乡级财政补助和其他资金组成。除省补资金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将上一年的汽车养路费超收分成的30%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村级组织要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市财政对两区按县道年公里2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250元的标准实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补助。区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低于县道年公里2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250元的标准。

三县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低于县道年公里4000元、乡道年公里2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的标准。

乡级财政对乡道、村道日常养护资金的投入分别不低于年公里1000元和500元的标准。

村级组织按照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筹措和落实村道日常养护资金。

县区财政现行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规定的,仍执行现行标准,不得降低。

以上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的补助安排标准和总额,仅作为各县区的补助安排分配数。各县区在具体下达养护资金计划和编制实施计划时,应根据公路路况、交通流量、路面类型、路面宽度等要素统筹安排。

(三)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的日常管理经费由省级汽车养路费专项安排,乡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经费在日常养护经费中安排。具体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国家审计和财政、交通部门的监督管理。

县级政府根据省计划安排的补助资金和本地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当年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由县级交通部门制订,市交通局审批,报省交通厅备案。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和基金制度,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拨付县级交通部门。县区交通局要建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专户,按照养护计划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养护资金的专款专用。

(五)市政府对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四、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的作业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县农村公路的县道日常养护原则上由各县公路段组织实施;两区农村公路的县道日常养护原则上委托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组织实施。乡道养护由乡级政府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的村道养护一般应按照“乡镇监管、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政府补助”的原则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养护。村级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养护、个人(农户)分段承包、建立养护协会组织养护等灵活多样的养护方式。村级组织在村道养护生产中,应充分应用一事一议的方法搞好资金筹措,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精神,保证村道养护管理质量。

农村公路养护应逐步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对养护工程,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技术复杂的专项工程,以及县道日常养护,应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生产企业组织实施。

五、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县级政府及其交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一)坚持公路管理机构专业管理和乡级政府、村级组织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各县公路段(或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要依照《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乡级政府要配合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组建路政协管网络,积极协助公路管理机构履行职责。村级组织要协助乡级政府和公路管理机构加强路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收集、反馈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有关信息,做好路政管理中相关矛盾的排解工作。

(三)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制订和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乡级政府、村级组织要相应制订协管制度,配合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六、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进行

(一)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内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乡级政府要落实相应人员,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基本需要。具体方案另行确定。

(二)公路养路费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主渠道,各级公路稽征机构要加大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力度。大力加强养路费征收对于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重要意义的宣传,严厉打击车辆外挂、逃缴、漏缴养路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探索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依法征收和稽查管理的新举措,为农村公路养护筹集更多的资金。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

(一)为加强对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支持公路养护场站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的文明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