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课外阅读积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和学生都不得以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应对考试,这必将占用大量的原本应该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二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喜欢阅读,尤其阅读那些在他们看来与成绩提高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三是部分老师在教学时过分强调课本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产生对课文内容的盲目感,从而认为课外阅读是无用的;四是由于课外阅读教材很多,中学生在挑选时不易找到对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有益的书籍,也会让中学生降低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发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作能力不仅对我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意义。写作如此重要,可他偏偏却是很多中学生的软肋,以至于很多中学生都会谈“写”色变,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来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阅读和写作相互渗透,使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快速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就对阅读和写作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阅读和写作类似于计算机的解码和编码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体现能出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则能展现出学生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阅读是接受和输入语言的过程,体现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体现了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和运用的过程。读是写的铺垫,写是读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学生只有通过阅读逐渐领会文章,才能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允档幕?础。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将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读书多的人,通常写作能力也比较好,反之读书少的人很难写错好文章。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通过后天的阅读积累逐渐提升起来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过程就是信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阅读的运用,是信息加工后的输出。写作是阅读的能力的做高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积累量;阅读是写作的重要铺垫,阅读积累的厚度将直接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需要要求学生养成在阅读时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增长知识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初中阶段是学生增长见识和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的书籍,既可以让中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可以在悄无声息之间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三、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形

一是同类型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多数人能够认可的实施方案和示例性成果。第二是缺乏整合,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研究与实验的平台。

4、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的要求

2008年8月,历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试行)》,规范初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提出: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理念,要求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规程》的引领下,全区开始了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

2010年8月区教育局开始建设规范的学科教学活动,在修订《规程》的基础上,颁发了新修订的《济南市历城区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将规程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过程,目标是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规范体系。区域初中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方案强调:教学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考试评价与反馈五部分构成,因此,对“考试评价与反馈”的改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1年12月, 教育部公布了初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为规范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2012年3月30日,在教育局规程和语文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引领下,“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方案”制定,为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的可行性上提供了保障。

纵观历城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适切的学习目标来科学命制试题,试题难度过大,科学性不强。

2、检测试题命制粗糙、随意,形式单一,内容单板,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

3、试题结构模式化,试题材料陈旧化,题型设计单一化,试题答案标准化。检测试题很少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选做题。

4、许多试题没有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阅读试题的考查中出现考点重复,试题设计不科学,开放性试题没有处理好“放”与“收”的问题,出现了毫无边际的主观试题。试题形式只要以简答的形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不够。

6、阅读试题的设计中也严重出现了“就此文出此题”的情况,缺少对学生迁移拓展能力的考查。在试题题干的设计引导上缺少语文特有语言魅力,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上述问题,影响了教师检测所应该达到的效果,不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高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意义

语文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对矛盾。按照新课程精神教学,又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迎合考试又阻碍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这对矛盾,长期困扰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引起无数家长的不安,也是社会对基础教育意见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目的在探究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规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并在二者之间寻求能够缓解矛盾、两全其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之路。从而为区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造画上圆满的句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智慧复演的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教与学统一和学科规律。对语文学科而言,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定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同时规定: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即教会学生会读书,能写作;丰厚其文化和精神;构建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堂要尤其注重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部分学习方法的构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语文思维的培养;尤其注重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语言的品味和赏析,形成个性化体验。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整个学科规律,自觉敬畏课程标准。

(二)研究目标

基于对课题“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力图达到以下目标:以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为指导,基本建立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语文教学过程规范体系,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学生合作学习中薄弱环节的改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对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带动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扩展到对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性质和作用、结构和功能、程序和要点、原则和导向等理论层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教师平时测验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界定为试题设计的情境性、层次的基础性、智能的自觉性、题型的开放性、选材的规范性和教育的综合性。如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不能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在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考查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水平,即命题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环环相扣的,对考试试题的研究必然会引起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其他四个环节的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是相辅相依的,该课题的研究是以考试试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四个环节质量的提高,以之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使教研组成员的专业自身发展更上一层。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改革进行综合研究。包括中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和平时学业合格性的考试、诊断式考试、过程评价式考试等等,如何科学实现科学评价,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什么样的评价内容,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语文课程教学起到正确导向、积极督促的作用,使考试评价客观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

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性质,列出如下10个子课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这些子课题从教学和考试结合的角度切入,较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总课题的基本研究领域,主旨明确,提出了一线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冲击力,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觉得做这种课题是在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这个课题的最大特点,是与常规教学同步,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到目前为止,以上10个子课题,都由本校语文教师专项承担,定点突破。

现在的问题是,课题立项后,该怎么做。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进行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和研究层面上要着重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探索,才可能让这个课题做得有意义,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下面我列举一些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内需要重点探讨的系列问题。

(1)检测如何体现对过程的评价,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诸多难点的有效的钥匙,如何测评阅读过程、写作过程,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等等,都应作为研究重点。

(2)写作教学要把写作教学做成学生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路径才能达到。研究和实践如何把作文同学生的理性世界、感情世界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把写作文做成一种技术活,只在作文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3)综合性学习是新的教学领域,要研究怎样设计和实施才能接近课程设计的理想状态。

(4)语文知识教学怎样走出误区,怎样使这种过去的无效教学真正能够具备支撑学生阅读和写作功能,能够发展学生智慧。

(5)什么样的考试是合科学、合人心,真正实现考试功能的?

(6)怎样兼顾语文测评中显性的近期效益和远期的隐性效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行方式及步骤

(一)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辅以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资料分析和比较法、调查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实证研究法即通过试题命制过程中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在教学事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对教学事实的分析归纳,寻找改造教学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新的教学事实中运用得出的规律和方法,验证改造的效果,这是本课题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

行动研究法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使研究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落实于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上。

(二)课题研究的运行方式。

1、全区维度。教研室从全区的层面基于学科对教学过程改造进行研究;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以突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学科建设的评价系统。

2、学校维度。学校以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为主线,进行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评价系统。

3、级部维度。以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为主线,研究适合各级部学生特点的维度,以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 陈允红 陈法国 赵延勇 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谷立华 王元勋 张甲芳

负责:(1)督促本级部人员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3)整理并总结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数据 成果 教育随笔 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谷立华 王加梅 宗西涛 梁伟 马长英 陈允红 李善红 王燕伟 王元勋

冀翠萍 陈法国 庞立莲 王孝珍 赵延勇 王英 张立华 孟祥国 张甲芳 王吉东

负责:(1)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2)整理并总结所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成果、教育随笔 论文等)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

内容及分工

序号

子课题名称/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张立华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梁伟 王加梅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谷立华 赵延勇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马长英 陈法国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王燕伟 王元勋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陈允红 李善红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冀翠萍 宗西涛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庞立莲 王吉东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检测试题(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的命制研究 王孝珍 张甲芳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孟祥国 王英

(四)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2、17---2014、3、2)

(1) 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规程(2013)》和《历城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14)》中对试题命制的相关要求

(2)全组认真学习近五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试卷试题,研究学考动向,学习市统一阅卷情况及评分细节处理和注意事项。

(3)各子课题明确研究任务、方向,形成可预测的系统的研究策略。

形成各研究子课题规范的策略,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各子课题进行阶段性报告。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研究性学习要得到有效实施,离不开英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实施课题研究是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环节,英语教师的指导是否得当对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开展成功是否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英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从准备活动指导、研究方法指导和实施研究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一、准备活动指导

准备活动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以更好地进入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相关背景知识的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当今中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一方面由于缺乏交际需要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习惯、西方文化等缺乏认识,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也就无法实施。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蒺s Gina”时,师生讨论后把“中英姓名区别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语国家起名字的习惯和英语国家的姓名顺序特点,比如指导学生了解Jim Green中Green是姓氏,Jim是名字,以及英文名字与汉语名字的不同之处等。另外,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西方文学书籍,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版小说、散文、诗歌等。这样,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提高英语素养,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准备。

2.团队组合的指导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需要成功的团队组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团队,英语教师要合理划分小组,使每个组的水平相当,选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的畏惧心理,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建立做好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二、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以更合理地进行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收集材料的方法指导

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英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搜集最有效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平时的记忆、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教师、实际调查、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其次,教师要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资料网址和查询方法,比如“欢乐美语”、“从零开始学英语”、“英语词汇表”、“英语小精灵”等网站,然后教会学生怎样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另外,在查找资料时还要将有用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摘录、提要、复印都可以,在搜集和记录资料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2.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整理材料的方案,可以列一表格,包括信息来源、资料分类、版面设计等方面,为了提高材料的质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筛选材料,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与布置的任务有关,如果学生自己觉得某些资料很有价值但又与学习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另外标注在表格以外。在资料都归类整理好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资料变成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实施研究指导

实施研究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研究操作以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进入问题情境的指导

教师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判断其中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梯度化原则,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一课时,师生经过讨论把“学生日常饮食调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后,在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在本地超市购买食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的影碟,作为进入问题情境,进而教师及时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 How many kinds of food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every day?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然后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时不时出现病句,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指导,通过长期实践和反馈,学生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率。

2.实践体验的指导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促进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51-02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学习、思维、工作等方式均发生着巨大变化!时代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学应该适应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效益,呼唤有更好的、更符合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新的教学法面世。新课标指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规范化、系统化、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容易,也更有兴趣和信心。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实验是把整个初中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的,细化到每个单元。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各单元之间及每个单元的各课之间的联系,科学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形成以听说读写演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综合训练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该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单元课堂教学的源头――单元教学设计开始,聚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整体教学的研究。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英语课程标准》,以该市使用的教材《新目标英语》英语为蓝本,研究在英语教学设计及教学中,如何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探索整体教学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语境创设、教学方法设计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功能和真实语义的输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能正确运用英语做事。通过课堂、教材、教法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加深对课改的理解、提高对初中英语教学总目标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坚决摈弃教学和设计中费时无效的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认真设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观察、反思、修改,再实践、反思、修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从“费时低效”到“省时有效”“省时高效”的转化。从有效课堂教学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尊重个性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尊重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激励求异,鼓励质疑和批判,鼓励提出独特看法,鼓励实践和创新。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情感,完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通过研究,也同步提高英语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积累更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经验和方法,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教学的英语教学骨干。

此次研究结合了当今优秀的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思想以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与成果,针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使用以来的教与学现状,通过学习、研究、分析、实验、总结等构建出一种顺应教学课改要求,充分发挥了教材特色,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新型、高效的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运用自然拼读法将语音和词汇的学习相结合,将语音教学融入常态教学中,教会学生词汇拼读、记忆词汇的技巧,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是为了用,同时又能在用中学。

(2)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优化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信心,让学生乐学、好学,引导他们构建科学的学习方略。

(3)课堂模式研究。

①单元话题具有贯穿性。该课题研究的听、说、读、写、演四课型教学始终将单元中心话题贯穿于单元教学之中,通过warming up & speaking,reading,language study,listening and integrating skills的教学,使新学知识不断再现,反复操练而达到熟练程度。

②课型模式具有交互性。该课题研究要以单元整体为基础,正确理解单元内各课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型的特点,分别形成以听说、读、写、演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前面讲授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起铺垫作用,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后面教学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再现、扩充和创新。

③课型模式具有动态性。无论什么课型都不拘泥于课型模式,教师都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个性,既把握教材的整体性思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拓展性思路,在运用中不断创新。

④学生参与具有自主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四课型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进行,因此,四课型模式教学都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有大量的机会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思维和大脑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⑤课型探讨具有合作性。一是四课型模式教学中,教师都不要孤立地运用其中的任一课型,而是充分理解单元的整体性,加强课型互补的研究,使之相对独立,又是有机的整体。二是各课型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合作的探究,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内容、对象等方面都要全面考虑,以最佳的组合求最高效应。

⑥教学评价要具有多元性。教学评价要贯穿于全过程,对教师运用不同课型的能力、专业化素质发展、个性发展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合作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发展等都要进行系列评价。

在近3年的实践研究里,遵循理论澄清―实践模式―评价改进―范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开发了有一定质量的、适合该校教师教学的校本资料集,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理念、策略、方法等课程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的生命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和学生成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动建设构者,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悄然进入阅读和写作课堂。

“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 崔永郭,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开始阶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而其中知识的衔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学习方面的现象: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