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63-01

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情感的经验活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原则,倡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创新意识,并获得情感态度及理性认知。语文阅读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使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上的,通过教学情境还原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领悟知识。

一、组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文章中都会有大量人物形象,针对这类文章,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进行体验式阅读。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时,可以由学生来扮演文章中邹忌、齐王等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可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角色的心理变动,更全面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以,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美妙的音乐是调动人们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再配合优秀的文章,便可以将读者带入优美的情境中,而视频在此方面所表现出作用也是不逊色的。在开展语文体验式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很好的将音乐和视频两者完美融合,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进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蒹葭》这篇美文时,在课上教师便可以选择为学生播放歌曲在水一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欣赏整篇文章;在学习《乡愁》时教师可以配合歌曲乡愁来讲解,创设思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可以全面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的内心感受,这种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进而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提升体验式阅读教学效果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会根据所见事物由感而发。所以,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巧妙的将声音、图形和文字完美的结合,将教材中的复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变得通俗易懂,进而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觉的思考文章内容,研究和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抽象的科普说明文章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较少,不能清楚的了解各种气象问题,总会产生有一种模糊感伴随着。这时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这一问题,那么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这一问题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各种云图片,使学生对于云的了解和观察可以更直观,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四、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精髓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阅读产生的质疑不仅体现出学生的思考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文体的情趣。有的文章描写和叙述好像是存在漏洞,有的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需要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带着质疑去阅读文章。例如在学习《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时常看到一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段话所描写的是的所想,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指所看到的中华不振,启下是指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在文章中对于的所想却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是留下了空白,这时教师应就此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质疑,从租界回来后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立刻就想到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然后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推测到底在想什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低质量、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还属于一种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突破自我,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 韩永飞.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154.

[2] 王春宝.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24-25.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阅读

引言: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初中语文阅读式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巧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而这些阅历以各种符号方式存在初中生的记忆中。假设某个事物以符号形式出现,将会激活原有的记忆符号,新知识和旧知识这两者建立一定的关系,然后产生相应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相应的特定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

其一,利用音乐渲染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情境。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起到强化、补充、渗透的效果。适当地选取一些音乐,既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内容,陶冶初中生的性情,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择音乐,充分考虑到音乐和文本的和谐,所选用的音乐必须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唯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蒹葭》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在水一方》,利用歌曲导入对新课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乡愁》的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歌曲《乡愁》,利用《乡愁》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思想感情拉入到课堂中,然后以哀伤、忧愁的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教师要求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余光中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实际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情境。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其作用在于直观地彰显教学原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知识想象化,将静态景观动态化,为初中生营造了丰富多姿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接感知课文知识,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够感受到语文课文中的形象。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能力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学生在词语理解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也有了一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和文中的主人公、文章的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在时间、空间上缩短了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使得文中画面能够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综合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能够感到发自心灵的满足和愉快,从而快乐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和人间的街市是一样的吗?”,“天街上有些什么?是不是有各种丰富的商品?”等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着美好、奇特的想象,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回到课文的学习,分析诗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以往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此类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文章通过“街灯”引发的想象与联想,来描述天上的街市以及美好的生活等,进而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和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

3.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体验式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学材料这两者间的情感交流与双边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知,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发展和丰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认真解读文章。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选派学生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够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学习语文。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即演出了自身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对文章以及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眼睛蒙住,在黑暗中参加活动、进行学习等,学生在体验盲人生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光明对海伦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切学科教学的有序进行都是从学习语文开始的,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特别重要,目前,社会需要的是视野开放、团结合作以及具有文学修养的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尤其是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其整体素质。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兴趣、阅读习惯、基础知识、写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有效的加强综合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所教文章的导语进行设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加强阅读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这些方式包括:(1)语言经过锤炼后亲切、精炼、幽默,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辅助;(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3)鼓励并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有助于其在阅读文章时体现情感。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这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其认识偏颇,但所有的认识并没有标准答案,教师要对于这一情况有正确的认识,以免破坏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课本,并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丰富阅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而教师增加学生对课文词语读写的数量,指导其收集词汇,是加强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转变观念,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课文分析,增加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充分理解、消化课文,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也必须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这是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必须对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进行关注,选择精彩语段和名篇让学生背诵默写,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积累相关的阅读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人文和语言的探究,通过对语言的探究了解其中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了解杨二嫂、闰土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这些人物的描写进行探讨,尤其是描写其变化的语言,学生经过探讨可以了解到这些具有特色的语言所代表的含义。文章对人物前后变化进行描述,运用各种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向学生展示了这些人物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对语言等关注,提高了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助于积累语言阅读的基础知识。

四、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阅读文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在充分解读文章的基础上获得写作经验。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的时候,通过鼓励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知识,并加强必要的写作训练。教师在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要创新写作训练设计,并根据学生具体写作情况将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应介绍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知识的著作,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或课堂的形式进行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读著作,讲读过程中详细分析该著作的写作特色、目的,加强学生文学素养。

五、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积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积累。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跟上教育发展的新步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晓兵.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J].新课程(教研). 2011(03).

[2]朱晓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初中生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一些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盲目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进行规划,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

一、设定阅读目标

学生在阅读教材课文之前,应该给学生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带着目标去阅读。适当的阅读目标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设定阅读目标有两个要点,首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其次要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目标才算合格,否则学生阅读速度难以提升。

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3

单元“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我设置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Why do some people like to give money?

(2)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It’s the thoughts of counts”

(3)What kind of gift does John prefer?以这几个问题为引导,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

二、初步理解阅读

完成第一步之后,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浅显的认识。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根据主旨句理解每一个段落。在初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句型,此时不能急于让学生查字典、查生词表,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揣摩这些词汇、句子的意思,这样能够逐渐增加学生对语意的把握能力,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第四段为例,在理解这一段时,学生准确的找出了主旨句“Many students often complain about school life”,本段以此句为中心展开介绍。通读这段之后,我先让学生猜测大意,猜测之后,再逐步查字典、问老师,然后比较自己猜测的意思与正确意思的区别,从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

三、深入思考阅读

经过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意思,但是还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文章所要表达意思。这时,学生应该将每个段落连起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阅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将阅读之前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达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准确把握。

在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之前,我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是“How many ways we can deal with our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回答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每段意思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快速复习阅读

学生完成阅读目标之后,应该对全文进行多次复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回想在之前阅读时遇到的难点,对于之前遇到的生词、陌生句型要反复阅读,直到熟练为止。同时,复习阅读要保证阅读速度,通过多次的快速复习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教师可以选取原文的某一段,然后将关键词汇去掉,让学生填空。

五、阅读经验总结

以上四个步骤之后,学生应该对本次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一次总结,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一些生词、短语、句型记录到专门的记录本上,并注意定期进行复习,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增加自己对英语句型的掌握。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阅读技巧交流,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提高培养阅读能力的建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六、结论

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本文提出的五个阅读能力培养步骤,设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升阅读速度;初步理解阅读和深入思考阅读,则是由浅入深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层层深入,并解决难点词汇、句型;快速复习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度对文章更加熟悉,对重点、难点理解更加透彻;阅读经验总结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阅读技巧,积累词汇、句型,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感、探、品;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对文章的阅读是由未知到已知逐渐发展的过程,感知、探究、品读和拓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阅读文章,在思考问题中去探究,在品读中去体验,在拓展中去提升,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丰富自己的体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下面就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简单探究。

一、初步感知(设置情境,自主阅读)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读课文,这诚然没有问题,关键是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前,“前戏”不够,即引导不够,这就容易让学生对纯文章失去兴趣。此外,当教师简单地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因没有具体的阅读要求,学生读了,却不知道该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阅读目的性不强导致阅读效率不高。

设置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去读文章,通过问题引导来让学生明白在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从而让阅读更加有效。首先,就情境创设而言,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幻灯片、故事、视频和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如在《社戏》教学中,教师就先展示和社戏有关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社戏是什么”来引导学生了解社戏;接着提出问题:1.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情节写了哪些事情?2.除了看社戏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3.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三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并从文章开头处了解到“我”去平桥村的目的和在平桥村所经历的事情(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等有趣的乡间生活),对文章的结尾有了初步了解。

二、质疑探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等因素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知识水平或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太全面和深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学生在阅读中也自然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问题或引导他们去分析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就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阅读文章,在合作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质疑,在交流中分析,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文章。如在《社戏》(看戏前)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围绕“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和“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两个内容来理解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小说交待的时间是在什么季节?地点是在哪里?2.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3.“我”为什么称平桥村为乐土呢?4.这一部分的内容与下面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呢?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去分析问题。如“我”为什么称平桥村为乐土,不仅“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关键是还可享受乡间游戏、钓虾和放牛的生活。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句子来进行讨论,而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进行。

三、品读提升(重点品读,互动体验)

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进行提升,在互动中来体验,从而全面理解文章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价值取向,而这一价值取向正是通过文章的一些核心点表现出来的,这些核心点多就是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引导学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还如《社戏》中“夏夜行船”的品读为例,首先,文章从感官方面写了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其中“视觉”有“两岸豆麦”、“水中朦胧月色”、“淡黑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嗅觉”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触觉”有“感到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听觉”有“宛转悠扬的歌吹”。其次,在此基础上要深入到每一句中,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淡黑的”写出夜间山峦的颜色;“起伏”写出山连着山,而且高低不平的形态;“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写出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这些夜景从多方面着笔,写得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月夜图”,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

四、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多会从双基上来对学生进行检测,而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则更注重从三维目标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巩固反馈,拓展延伸,要做的不仅要通过课内练习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词、文章的结构、内容和主题等内容,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学”的层次向“用”的层次发展,即从知识到技能逐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