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必修课

公共管理必修课

公共管理必修课

公共管理必修课范文第1篇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针对目前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现况,文章将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的问题集中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探讨性建议。

关键字: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教学思考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分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高等学校普遍认同并大力推广实施。实行学分制也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市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公共选修课是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与素质而开设的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进行此项工作。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院2009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在于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我院09级公共选修课共开设九门,有2790名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选修。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时学分较少,内容较多。一般在1~1.5个学分十六个至二十四个学时。这是由于其在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的主辅关系所决定的。但较少的学时和学分并不表明选修课教学内容一定较少,这是由于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所决定的。例如《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准备时,必须掌握规范的礼仪,来充实自己,完善形象,以改进人际关系,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主要内容包括仪容仪态修饰礼仪、着装礼仪、礼宾礼仪、办公与会务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等内容。本门课程概括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主要方面,内容较多。

二是选修人数多且杂,因材施教、实践教学难。由于公共选修课是全校范围内学生任选,一些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课程很受欢迎,报选人数多,专业、年级、生活背景、心理期望各不相同,这就为因材施教带来了较大困难,也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商务礼仪》课由于符合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和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心理需求,成为我院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书法》课程以传承书法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教学方式:了解书法进程与发展和学习书法运笔与结构。向学生传递“写字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但书法可以有鉴赏及临摹练习等多种学习期望,且书法的字体就有十几种之多。学生学习需求各不相同。

三是不易得到重视。在以专业教学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里,公共选修课由于其在课程体系中的次要地位,上课时间全部利用非正常教学时间,导致上课人数时多时少。转班现象时有发生。以上现象往往难以引起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在精力和物力上投入往往不够,这就对选修课教学团队的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公共选修课设置九门课程,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始修读公共选修课,规定每学期选课数量不得超过2门。公共选修课开课数与需求数之间呈供不应求的状况,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如何在增加数量的同时确保开课质量,真正达到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现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

(一)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我院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把公共选修课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开课教师当中存在开课积极性不高、授课质量不尽人意、马虎应付等情况。部分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而修读,甚至抱有“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思想;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宏观设计不够重视,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这一系列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教风学风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宏观设计缺失,开课指导不到位。

我院公共选修课目前开设得类别还不够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微乎其微。现在开设的课程类别和2010级将要开设的课程类别的发展应该有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开课数量仍未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

(三)课程建设质量欠佳。教学管理监控不到位。

教师到教务处进行报名登记,申报课程。教务处对申报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资格和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核准,公布公共选修课名称及课程简介、任课教师简介、上课时间、地点,公共选修课所用教材,由任课教师选定版本,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学生自愿购买。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开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务处作为最终审批部门,大多只是审核其开课资格,而对教师教学大纲的制定质量并未作出严格审核。尽管组织了教师试讲,但鉴于选课老师数量过少,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开课程序过于简单,质量把控不到位。在课程正式开出后,课程的质量监控措施尽管设置了教学督查人员,但查出问题后的处理力度不足。对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只是应付检查,部分教师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巡视、教学督查人员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资料准备情况, 学生到课率, 课堂组织情况, 评教评学资料的收发等工作。坐在教室听课的次数太少。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堂出勤率较低,对学生的考核过于随意,个别教师的授课内容过多播放视频。导致公共选修课整体水平不高。

(四)学生选课盲目,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可有可无: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大多是宣传选课的规定:学院对选修课的教学秩序管理不够严格;任课老师对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不严:部分学生选课抱有极强的“实用主义”,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公共选修课课堂出勤率远不如必修课,逃课、迟到、早退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经常因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等不到课。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为数不多,在进行纸质评教评学的活动中,发现许多班级只有几位同学带笔,大多数同学只是空着手来听课。

二、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宏观设计与管理,优化课程体系。

宏观设计是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我院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全院开设的专业布局情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论证,对开设的课程进行充分地调研。并能根据每一学年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课程内容应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结构应真正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我院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课,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对于学院因师资原因无法开出又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外聘符合任课资格的教师。

(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公共选修课中的课程建设质量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课程堂堂爆满,有些课程却门可罗雀。出勤率低除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课程吸引不了学生。我院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及采用一系列措施,一是予以政策扶持,比如对一些普遍反应良好的课程予以立项及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又如对于选课人数多、授课水平高的课程增加课时费,因为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时间都是非正常上课时间,建议增加课时费用,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对于选课人数少。授课质量差的课程逐步淘汰。

此外,可以通过经常性举办公共选修课授课比赛、评选最受欢迎公共选修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日常教学管理,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从源头抓起,做好开课的管理,应做好开课教师资格审核及教学大纲的审核工作。要求开课教师除提供申请表、教学大纲外还必须提供全套的教案、讲稿、教学进程等材料。成立专家组,每学期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论证,并要求开课教师试讲,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坚决不予开出。

二是注重日常的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教研室和课堂,检查教学档案并随机听课,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的资格条件,并坚持职称评聘中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而且要与教师的课酬挂钩。

(四)加强选课指导,营造优良学风。

针对学生选课较为盲目。对公共选修课开设意义认识不到位、对选课要求及技巧不了解等情况,应做好选课指导工作。可编印专门的

《公共选修课选课指南》,在组织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系统职能。每年组织新生深入学习,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及重要性、了解清楚学院的相关规定,避免盲目选课。应做好优良学风的建设工作,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对于优良学风的建设工作都应高度重视,责无旁贷。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抓好课堂出勤率,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真正做到用心听、用心学、用心记。

公共选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院各级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宏观设计工作,经常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引导公共选修课建设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切实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方案

【2】刁晓平,李少华;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夏欧东;曾志嵘;杨军;杜华;段俊杰;文民刚;;我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公共管理必修课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公共选修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类、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外语类、心理类、医学与生命科学类等课程。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广东药学院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公共选修课设置人文社科类、公共艺术类、计算机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及医药生物特色类五大板块,每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80—100门。全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3000余人。主要分布在三个校区。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始修读公共选修课,在校期间必须修够l0个学分以上,规定每学期选课数量不得超过3门。公共选修课开课数与需求数之间呈供不应求的状况,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如何在增加数量的同时确保开课质量,真正达到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是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现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对公共选修课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

1.1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我院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把公共选修课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开课教师当中存在开课积极性不高、开课不稳定、授课质量不尽人意、马虎应付等情况:部分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而修读,甚至抱有“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思想;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宏观设计不够重视,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这一系列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教风学风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宏观设计缺失.开课指导不到位。

我院公共选修课目前分为上述五大板块,要求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修够1O个学分,并规定在每一板块中至少修够1学分。这样的规定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我院对于各个板块的开课数量并未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个板块缺乏宏观设计,没有出台一些开课的指导性意见来引导各类课程板块的发展,各板块课程数量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出现一些类似课程重复开设的情况.开课数量仍未满足在校普通本科生的需求。

1.3课程建设质量欠佳。教学管理监控不到位。

我院公共选修课开课由教师填写开课申请表并提交教学大纲。教研室及二级学院领导审批,然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批,需要提交教学大纲。主讲教师要求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工作一年以上),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开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够高。教务处作为最终审批部门,大多只是审核其开课资格,而对教师教学大纲的制定质量并未作出严格审核。也未组织专家对该课程是否纳入公共选修课进行评议及组织教师试讲.开课程序过于简单,质量把控不到位。在课程正式开出后,课程的质量监控措施不够,力度不足。对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疏于检查,教师当中存在课件制作随意,甚至没有撰写过讲稿等情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巡视、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的次数太少。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堂出勤率较低,考核过于随意,导致公共选修课整体水平不高。

1.4学生选课盲目,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可有可无: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大多是宣传选课的规定:学院对选修课的教学秩序管理不够严格;任课老师对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不严:部分学生选课抱有极强的“实用主义”,对人文社科类等课程不屑一顾,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公共选修课课堂出勤率远不如必修课,逃课、迟到、早退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为数不多,甚至存在考试代考的情况。

2.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2.1加强宏观设计与管理,优化课程体系

宏观设计是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我院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全院开设的专业布局情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论证,并重新修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应明确公共选修课中各板块或类别的设置,对开课总数及每一类别课程的数量应有明确规定并能根据每一学年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课程内容应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结构应真正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院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课,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对于学院无法开出又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外聘符合任课资格的教师。

2.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公共选修课中的课程建设质量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课程堂堂爆满,有些课程却门可罗雀。出勤率低除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课程吸引不了学生。我院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及采用一系列措施,一是予以政策扶持,比如对一些普遍反应良好的课程予以立项及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又如对于选课人数多、授课水平高的课程增加课时费,再如针对中山校区开课教师少、开课不稳定情况进一步提高课酬标准,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对于选课人数少。授课质量差的课程逐步淘汰。此外,可以通过经常性举办公共选修课授课比赛、评选最受欢迎公共选修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2.3注重日常教学管理.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从源头抓起,做好开课的管理,应做好开课教师资格审核及教学大纲的审核工作。要求开课教师除提供申请表、教学大纲外还必须提供全套的教案、讲稿、教学进程等材料。成立专家组,每学期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论证,并要求开课教师试讲,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坚决不予开出。二是注重日常的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教研室和课堂,检查教学档案并随机听课,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的资格条件,并坚持职称评聘中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而且要与教师的课酬挂钩。

2.4加强选课指导,营造优良学风。

公共管理必修课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探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地方高校创新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措施的分析,阐明了地方高校公选课,尤其是建立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特色文化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学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它是学分制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公选课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开设历史已有100多年,最初的公共选修课被称为通俗教育课,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教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健全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高校也普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设公共选修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公共选修课的受益面,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对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作具体的硬性规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虽然取得的一些成绩,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选课开设的比较晚,研究成果少,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①课程开设门类有限,满足不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原因是大部分学校缺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优秀教师,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也没有聘请优秀的校外专家担任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师。②教学管理程序化建设不到位。公共选修课在课程的开设、审批、选课、补选等环节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逐步走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③教学效果差,学生选而不修,学生只追求学分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中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中规定学生必须选一定数量的公选课学分,然而实际上,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只追求学分,违背了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同时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学生没有教材,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差。④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监控难以落实。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公共选修课只能在周末进行授课,教学管理费用成本加大,教学质量监控难以实施,上课时间有时都难以保证,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地方高校尤其如此,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教学管理者该如何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和创新公选课课程管理模式,以期形成合理的公选课课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加强和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强化教学激励机制, 加强课程建设。我校作为地方高校,为了确保都能开出数量充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首先从教学激励机制入手来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对第一次获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学校将一次性发给资料费500元, 并同时给予课酬和计算教学工作量, 以鼓励教师多开课, 开出一批优质课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加大力度向教师宣传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了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 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在课程建设上,各院系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申报, 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筛选, 对评选上的课程在全校范围内供学生选修,。另外学校还鼓励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公选课,极大地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二)严把公选课的开设质量关。学校严格规范了公共选修课的申报与审批程序, 要求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在申报开课时要填写教师学术方面的介绍、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等情况。经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批同意后再送教务处评审筛选。在学校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和宣传下, 院系方面也对此很重视, 不少院系认识到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院系的形象和教学水平, 在学生方面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从院系一级就实施了严格的把关制度。如规定无论教师职称高低, 要求申请开课的教师均必须在学院内进行试讲或说课, 通过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意后再上报到教务处审批。一些院系则根据教务处反馈的教师网上评价情况来决定是否同意其继续开设公共选修课程。

(三)加强选课指导, 严格选课管理。针对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校近年来加大了选课的宣传力度, 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网选课通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得学生对选课流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选课前充分宣传、指导,学生选课后及时调研、反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学生选而不修, 或者修而不学, 个别课程选修人多最后参加考试的只有少数, 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 学校规定在选课截止之后不得办理退选手续, 不参加考试者以零分计,这一举措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严肃了选课秩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近年来,延安大学不断探索和完善公选课考核模式和考核制度,尤其是在特色公选课的考核上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考核符合课程的特性和要求,有利于课程的培养目的实现。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腰鼓》等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形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考核形式的选择采取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有些课程的学生,甚至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校内外大型节目的表演,这种考核不但让学生熟练掌握陕北民间艺术的技巧,更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对于《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对延安精神、党的精神和伟人精神有哪些体悟,有哪些收获,所以前面的考核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而是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和研究水平,更能加深其对课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

(五)建立地方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特色意识。在公选课课程建设中,延安大学深入挖掘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设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构建了了地方高校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效果明显,深得师生的好评。因为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使地方院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地域文化,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其课程大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特点。我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 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类学术和文化学习的兴趣拓宽视野, 沟通文理, 让学生接触、理解本专业以外的各个学术领域和思想体系,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应变能力,为社会提供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此, 我校规定“ 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够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方能毕业” , 其中理工科(含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文科(含外语、艺术)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师范类各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从教育理论和技能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的课程;以上学分不能以其它形式替代。学校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理论和技能以及艺术等系列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全校各专业及公共课程中有特色的选修课、素质教育课、较系统的科技前沿系列讲座等。

我校提出要在公共选修课领域倡导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树立一面旗帜, 开课至今已有相当一批较为成功的课程,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而且会不断地促进地方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完善,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同时,特色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为喜爱地域文化的大学生提高了平台,为他们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开拓了一条道路。目前大多地方高校因为公选课课程资源有限,教学人员不足,教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公选课课程设置非常零散,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极大地阻碍了公选课的改革发展。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有效克服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病,抓住地域文化这一特色教学资源开设公选课,建设公选课课程体系,不但使公选课课程建设体系化,而且能显现公选课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公共选修课实施办法.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2009版),2009.

公共管理必修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演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种目标,而选修课正是为了培养顺应我国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这不但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却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不受重视,而且教学效果不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经过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公共选修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公共选修课开课由教师自我申请,虽然最后校方也会进行最终审核,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课程的开出没有系统性、目标性,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个人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老师,在思想方面,对开设选修课的意义还不够明确,只是粗浅的意识到开设选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却很少思考如何将选修课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者,部分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为了开设而开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要想开出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高质量的公选课,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时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教学设备落后(29%)、班容量大(25%)、缺乏时间和精力(21%)、自身教学水平有限(14%)等。这些原因,导致选修课在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以校际选修课为例,虽然校际选修课原则上应是各校的特色课程或优秀课程,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一般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难真正凸显出各校的特色与优势。

2.选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由于选课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选定哪门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长短、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在公选课的选报过程中相当盲目,仅仅根据课程名称及简单介绍来猜测课程的内容和课程性质,但有的课程名称很大,很难猜测到具体的内容。还有的学生,只是为了顺利取得学分而选择选修课,喜欢“轻轻松松上课,顺顺利利‘过关’”。如果听闻某一位老师对学生考评严格、所教科目不能蒙混过关。那么即使这几位教师所开设的课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会因为担心考试无法通过而不选修他们的课程。于是,学生选课就喜欢选择一些学的比较轻松的文体类、欣赏类课程,甚至任课老师的课堂考勤、考试要求是否严格也成了选课与否的理由。这种盲目性的选课,造成选修课“冷热失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管理不严格,质量不高

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是许多高校选修课的通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方面,由于教学缺乏规范,备课不足,上课或照本宣科,或夸夸其谈,甚至直接放下载的教育影片,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不能给学生提供该学科的最新信息,也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少。

学生方面,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上选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对选修课的认识也相对不足,理科学生认识不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人文类的公选课抱着混学分的想法,而文科学生对自然学科课程,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听课常常是云里雾里,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学分才选修的,没有太大意义,对自己作用不大。从长远看,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制度方面,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方面,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考核制度的缺陷。选修课课程考核不规范,大多数考核方式是以论文为考题,或者是开卷式考试,而教师为了让大部分能顺利过关获得学分,往往会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选修课考核制度中的宽松做法,导致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目的和一样无法很好的完成和充分体现,严重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似使得教学管理上也有了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的对策

1.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体系

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扩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目前,就我校学生情况来看,选修课仅仅只占学分中较少的比例,以生物与环境学院为例,学生完成的选修课学分仅为10-12个学分,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仅占7%左右。选修课课程比例偏低,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人的个性和实践能力。所以,建议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创新型社会建设目标的人才。

其次,在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公共选修课的同时,应完善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规范和评价标准,对公共选修课的开除,应根据教学规范的体系设置,并且应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开课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教学经验、开课的必要性进行审核评估,以杜绝随意性。除此之外,应积极整合资源,杜绝重复开课,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及门类的全面和均衡,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利用校际间的合作,拓展学生选课的空间。

2.转变观念,提升选修课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

高校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梯队,是保证开出高质量选修课的关键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首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其次,要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再次,应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通过经济杠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加强自己的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选修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按照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去准备选修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选修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剔除选修课只是为了混学分之类的消极想法,并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努力探索。

3.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拓宽选修渠道

由于学生选课往往受制于某种兴趣、动机的需要,同时,很多低年纪学生对自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这就让他们在选择课程时,凭的只是一眼感觉,不会从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规划,专业辅助等方面去考虑,选择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来充实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是实行选修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克服盲目选课的弊端,建议建立和健全选修课导师制度,导师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课和学习进程做出合理安排,以及在学习方法的改进方面给予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制定学习和选课规划,帮忙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切实将选修课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堂。

4.严格考核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选修课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关键在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选修课考核的不重视。针对公共选修课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建议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加强考试考查制度,双管齐下,共同发展。

在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相同或类似课程,由多位教师申请,并提供试讲视听,让学生选择老师选择课程,优者胜出。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可以听到高水平教师的讲课,有比较才有进步,这也会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制定公共选修课的评价方法,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定期评估,期末总结,进行末位淘汰制,对教学质量高,学生欢迎的课程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差,学生不欢迎的课程,进行限期整改直至停开。

在公共选修课课堂上,部分学生出现“选而不修”、“挂名选修”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对选修课疏于管理而造成的。所以要严格课堂和考试管理,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辅以课堂考勤、必要的点名和随堂回答问题等方式督促学生的到课率;同时多推行闭卷考试方式,少采取论文和开卷的形式,减少给学生提供混学分的可能性。坚决禁止考前泄题,加强考试监控,严格考场纪律。一旦选修课象必修课一样,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坚持严格的考试考查制度,学生到课率底的现象必然会有所改观,这对学校整体的学习学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共选修课是适应加强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体系,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因此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是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及管理水平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只要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像关注必修课的教学一样关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把公共选修课规范化,制度化,就能使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宣亚南,颜进.我国高校现行选修课制度的利弊及对策[J].教育教学管理,2004,(5).

公共管理必修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高职 问题与对策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类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公共选修课在各高校开设历史并不长,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更是近几年才出现。公共选修课有其现实意义和作用,笔者在长期教学管理过程中调查研究认为,目前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

一、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职教育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兴盛起来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门教育。高职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类型和层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了解掌握相关学科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展和社会变迁的需要。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其选课的自由也给予了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构建知识技能结构的自主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都是规定的课程和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通过公共选修课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一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选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

3.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公共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程相对独立,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内容与方法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开展的实际需要开设一些新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综合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灵活运用专题讲座、活动式等形式。公共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为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公共选修课的运行和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修课的质量有待提高

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供学生选修的科目太少,一些专业课被搬上了选修课课堂,学生在短短的15周时间内在没有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支持下,要想掌握某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其难度可想而知。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听不懂到最后干脆逃课。在教学上,部分教师敷衍了事,有的教师甚至课前不备课,课上信口开河;个别教师为了吸引选课人数,课堂上以播放影碟为主,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少。

2.选修课开设门类有限

美国高校公共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到50%,而我国高职院校不过几十门甚至十几门。原因之一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能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优秀教师,特别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原因之二是部分学校教务部门没有科学合理的设置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连续性不强。原因之三是部分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教师认为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

3.缺乏合适的教材

公共选修课的时效性比较强,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学生在缺少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课时记录大量的笔记,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4.学生认识不足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而有的学生认识不足,完全为了应付考试修得学分,课堂出勤率不高,上课不专心。

三、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高职院校有关领导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教务部门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学生的需要,指导设置选修课,有的放矢组织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2.鼓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设选修课,并聘请校外专家开设选修课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比较了解专业前沿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学术动态,教学效果较好,课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聘请校外专家可以将校外好的教学方法带入本校。

3.要注意选修课门类的全面、均衡,适度增加“实用”型公共选修课的数量,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设置选修课时,要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美国哈佛大学选修课构成状况是“自然:社科:人文= 29∶31∶40”,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各高职院校要不断调整不同类别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使其尽量均衡。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社会问题,学校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学生考虑,加以正确的引导。

4.要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管理与监控。首先从教师抓起,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选修兴趣。开课前,检查教师的一部分教案,开课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同时,组织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公选课的授课质量。组织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并将评课、测评的情况汇编成册,放到校园网上,教师、学生均可以随时查阅到某教师的教学资料。

5.为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内讲义、辅导资料和课外读物。对于多轮开设并且生命力强的课程,可以自编一部分高质量的教材。

总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有效地开阔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各高职院校要勇于面对开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课程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学生要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认真选好、学好每一门课程。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使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余琼. 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2]贡福海,胡效亚. 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 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 中国大学教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