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成本的本质

资本成本的本质

资本成本的本质

资本成本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质量;权益资本;成本

一、审计质量与权益资本的理论概述

(1)审计质量的概述与影响因素。第一,审计质量的定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以及审计工作结果的好坏程度。通常来说,审计质量大体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结果的质量。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审计工作过程以及结果的质量,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是基础,审计结果的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反映。从大众需要的反映来看,他们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但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第二,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在于对经营者起到约束作用,防止其腐败现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会计事务所的规模。通常来说,规模比较大的会计事务所要比规模小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要高出很多。其原因有二:一是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执业经验丰富。二是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对自己的审计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视,这是他们的品牌信誉,客户也比较关心,因为品牌信誉可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最后,道德素质。由于CPA的服务对象是包括中小股民在内的社会公众,其工作的社会性程度较高,所以,在执业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2)权益资本成本的定义与计算模式与影响因素。第一,权益资本成本的定义。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企业的资本分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票获得资金所需支付的成本,它等于股利收益率加资本利得收益率,也就是股东的必要收益率。第二,计算模式。在单独测算各种类型的资本成本时(主要是权益资本成本),如今应用比较广泛的测试资本的方法有:多因子模型法、资本资产定价法(CAPM)、股利折现法、股利增长模型法、历史平均收益法等。这些方法大多是以企业的实际收益为基准来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的。第三,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其中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项目融资规模等。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市场波动性(β)。CAPM模型指出,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与股票的系数β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关系得到了很多文献的认同。二是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则股东所要求的相应回报也就越高,从而股权成本将上升。三是规模。一般认为投资者更容易获得大公司的信息,如Gebhardt,Lee,和Swami

nathan用规模作为反映信息可得性的指标,而且,大公司的股票更具流动性。四是无风险利率。无风险收益率是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因素之一,同时作为一种基准利率也吸收了其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审计质量对企业权益资本的影响

(1)审计事务所的规模与企业客户的资本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李树华(1998)、王振林(2003)等也发现,大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明显高于小事务所,事务所的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其潜在的道德风险溢价就越低,被审计对象的权益资本成本也越低。(2)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小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更容易受审计质量的影响。小公司由于缺乏外界的关注,其内部控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往往比较脆弱,会面临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小公司对高质量的审计更为敏感,小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与高质量审计有着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审计事务所变更与客户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事务所的变更过程中,事务所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人们更关注事务所的变更类型,尤其是大所变更为小所,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加,而从小所变更为大所,会带来审计质量的提升,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甚至会有大量的收益。总的来说就是:从大所变成小所,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会增加;反之,从小所变成大所,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则会降低。

参 考 文 献

资本成本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计质量;股权融资成本;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基本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盈余由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应计组成组成,应计利润反映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差异。应计项目通常是建立在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上,若出错,必须在将来的应计项目和盈余数据中加以更正。如果从一笔应收款项中获得的净收益比原来估计的少,那么后面的账目要同时记录己收到的现金和更正估计误差。我们认为估计误差及其更正是一种噪音,这种噪音将减弱应计的有用性,应计质量会随着应计估计误差的增大而降低。

本文所说的股权融资成本指的是企业股票上市交易、融通资金的成本,仅定义为一种内含报酬率,即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普通股股权融资投资,而在未来获得的利益现值等于当前股权投资额的内含报酬率。

二、理论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本文研究应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导火线”,是表现两者之间有意义的根本原因。

人选用某种信号将其私人信息揭示给委托人,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后与人签约,并且根据产品的质量进行定价,从而改进帕累托效率,这称为信号传递。而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譬如股市沉浮,即投资者之间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净不相同,从而造成对企业价值的不同判断。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当局将其掌握的内部信息尽量地向外界传递,提高应计质量,努力消弭这种信息不对称,将积极的信号传递给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加强民众对企业的信心,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市场经济的弊病,完善资本市场。因此说,应计质量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之一,提高应计质量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经济的危害。

(二)预测风险学说

首先涉及到信息与股权融资之间关系的是传统的预测风险学说,可以说,传统预测风险学说是本文的“先驱者”。

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然而在不断地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在资本市场中,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很多的市场异常性,因此有学者认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从而理性的投资者将会要求较大的投资回报率。由于这些观点都通过“预测风险’来解释应计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因此它们就被统称为“预测风险学说”。

如果公司通过改进应计的水平,可以降低投资者估计未来收益时考虑的风险水平,从而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会降低,相应的就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预测风险学说为讨论应计质量的问题拉开了序幕。

(三)资本市场信息传导规律

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规律是本文的基础,足应计质量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一个前提。两者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情况。

为研究应计对资本成本的影响,首先就要理解信息如何影响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信念、最优需求决策以及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即资本市场信息传导规律。实际上,它是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资本市场中,理性的投资者根据获得的与上市公司未来不确定价值相关的信息,按照条件概率法则,形成对风险资产不确定收益的主观概率信念。在既定概率信念和风险偏好下,投资者将形成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然后,在预算约束下通过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对风险资产进行最优需求决策。众多微观个体的需求按照一定交易制度汇总为证券市场宏观供求关系,最终决定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资本需求方的资本成本(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这就是资本市场信息传导规律。

(四)应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

对于应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联系,理论界有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一般情况下土市公司的应计质量越高,其股权融资成本也就越低。从微观角度来看,应计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应计质量越高,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低,而且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会相对较低,使得投资者也会降低搜集“私人信息”的动力,从而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也就较低;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人来说,应计越多,他们原本拥有的可以处理的“私人信息”也就越少,也就是可以通过“私人信息”而获得的超额收益相对降低,因此员工缺乏激励可能降低公司的价值从而可能引起股权融资成本的升高。另一方面,应计质量越低,小股东的权益就越有可能受到伤害,他们所要求的投资回报也就越高,从而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升高;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人来说,这些信息控制后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又会激励公司的经营者,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公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价值,从长远来看,也增加了小股东的权益,这样又降低了公司未来的股权融资成本。因此,上市公司应计质量与其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双刃剑,只有掌握好两者间的平衡,在效益大于成本时,公司才有对外披露信息甚至提高其应计质量的动力。

资本成本的本质范文第3篇

(辽宁大学 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本文以我国沪深股市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财务报告质量、公司信息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告质量并不是投资者需要定价的系统风险因素,而是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尽管财务报告质量反映了信息风险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公司特定的信息风险并没有被投资者定价,它并不会提高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资本成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9-0080-05

收稿日期:2015-06-16

作者简介:冯阳(1973-),女,辽宁沈阳人,高级会计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等方面的研究。E-mail:1259112503@qq.com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影响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是会计领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Botosan和Plumlee[1]以及Lambert等[2]通过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然而,经典资产定价理论表明,可分散风险并不是金融资产定价的因素,而关于会计信息风险是否可以分散的经验证据仍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Venkataraman[3]认为由于公司与外部股东和潜在的交易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高披露水平的公司能够降低资本成本。Verrecchia[4]指出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披露能降低与支付分布有关的估计风险,如果投资者为估计风险定价,提供更多的信息将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Easley和O?Hara[5]探讨了信息结构(私人信息与公开信息)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认为私人信息增加了信息劣势者的投资风险,因为信息优势投资者能够根据私有信息调整其投资组合,因此,这两类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具有不同的认知。私人信息导致了一种新形式的系统性风险,而且在均衡中,投资者要求对该风险进行补偿。Dechow和Dichev[6]的证据支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价格效应,他们发现,盈余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定价因素。另一方面,Hughes等[7]指出,关于非系统性风险的私人信息的变动改变了投资者对资产未来回报的预期,但并不会影响资本成本。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多样化被分散,从而不会决定资产的定价。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财务报告质量应作为资产定价的非系统性因素还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因素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Venkataraman[3]通过研究公司财务理论认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从而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以及信息优势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Verrecchia[4]通过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公司披露质量和水平与资本市场估值收益正相关,而Botosan和Plumlee[1]却认为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然而,上述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结论忽视了财务报告质量信息风险的性质,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信息究竟是系统性的不可分散风险还是非系统性的可分散风险,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Aboody等[8]和刘莎莎等[9]认为,投资者如同对待其他风险因素,如β值、公司规模以及账面市值比率一样,对财务报告质量风险进行定价。然而,Hughes等[7]指出,源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非系统性风险被完全分散了,因而并不会体现在资产定价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立的假设:

H1a: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非系统性风险。

H1b: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系统性风险。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资本成本之间联系的理论研究表明二者之间负相关。信息经济学指出,由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能够降低资本成本。但是以往的经验研究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降低资本成本的证据并不一致。徐晟[10]通过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流动性风险的面板回归模型,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张军华[11]以信息精确度作为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发现公开信息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私有信息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则没有显著影响。然而,Botosan和Plumlee[1]却发现季报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正相关。Fields等[12]指出,这些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考虑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的成本。如果成本高于市场估值收益,公司就会选择提供低质量财务报告。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财务报告质量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按照如下标准剔除样本:(1)剔除在样本期内ST和PT的样本;(2)剔除金融行业样本;(3)剔除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的连续变量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得到14 639个样本观测值。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2.变量说明

关于财务报告质量(FQ),根据Barth等[13]的方法,将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当期的盈利组成部分进行回归,以回归残差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计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财务报告质量与风险的回归结果

表1报告了股票回报标准差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4种财务报告质量计量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表明财务报告质量越高,股票回报的波动性越低。由于股票回报的标准差是公司总体风险的变量,因此,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公司总体风险越低。

表2结果显示,4种财务报告质量计量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表明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公司的非系统性风险越低。

2.财务报告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结果

表3结果表明,财务报告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相关,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公司将享受低权益资本成本。然而,当我们考虑到公司特征能够影响财务报告质量时,上面的结论可能就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模型(6)的设定遗漏了相关变量,那么系数的估计值就是有偏的、不一致的。从表3中工具变量的t值可以看出,一旦控制了影响因素,财务报告质量在解释权益资本成本变异时的系数就是不显著的。

3.稳健性检验

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使用Dechow 和 Dichev[6]的方法度量财务报告质量:

估计模型(8)得到的残差的绝对值即为财务报告质量的经验计量,绝对值越小,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利用该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度量重新对模型(3)、(4)和(6)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是稳健的,据此得出的实证结果是可靠的。

五、结论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总体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并不是系统性风险因素,而是一种非系统性风险。尽管财务报告质量反映了信息风险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公司特定的信息风险并没有被投资者定价,它并不会提高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若考虑财务报告质量的信息风险的内生性,该信息风险就不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Botosan, C. A., Plumlee, M. A.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1): 21-40.

[2]Lambert, R., Leuz, C., Verrecchia, R. 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2): 385-420.

[3]Venkataraman, K. Automated Versus Floor Trading: An Analysis of Execution Costs on the Paris and New York Exchang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445-1485.

[4]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 97-180.

[5]Easley, D., O?hara, M.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4): 1553-1583.

[6]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1): 35-59.

[7]Hughes, J. S., Liu, J., Liu, J.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versification, and Cost of Capit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3): 705-729.

[8]Aboody, D., Hughes, J., Liu, J. Earnings Quality, 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43(5): 651-673.

[9]刘莎莎, 孔东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风险被市场定价了吗——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金融评论, 2011,(1): 61-74.

[10]徐晟.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 2013,(10): 100-108.

[11]张军华. 行业竞争, 信息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8): 47-54.

[12]Fields, T. D., Lys, T. Z., Vincent, L. Empir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hoi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 255-307.

[13]Barth, M. E., Cram, D. P., Nelson, K. K. Accrual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1): 27-58.

[14]Ohlson, J. A., Juettner-Nauroth, B. E.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2-3): 349-365.

[15]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Schipper, P. Cost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 (4): 967-1010.

资本成本的本质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资本结构;博弈;人力资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的“权位”逐渐被弱化,人力资本开始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里由暂露头角到成为主导。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大多企业无法避免的出现了资本结构的新变化,并使传统的财务管理资本结构理论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从“经济人”的假设理论来看,物质资本所有者因为逐渐发现不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合约进行合作,企业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损失的交易成本将远远大于双方进行合作所产生的制度成本,这里的制度成本当然包括了委托一过程中的监督成本。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多的作为新经济社会的重要阶层的出现,本身人力资本的存量的提高,质的提升与社会对其的投资、家庭的投资、个人的投资在进入企业前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优秀的企业家就天经地义的要求企业物质资本的所有者支付更多的报酬,甚至包括分享企业的剩余利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于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无形”的出现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双方博弈的过程,企业的资本结构在这变化的博弈过程中也就出现了新的构成内容与“动态”的振荡变化。

一、传统的物质资本为主的资本结构

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客观上比较缺乏的社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独有的特权,是企业所有资本投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的实收资本全部都是物质与财产资本。而在那时的农业经济时代,“物”本身的缺乏相对导致了“人”的重要性不那么引起重视与关注。社会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物质资本与自然资源的多少,所以,包括理论者尚未开始有效探讨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更多的只是表明物质资本“说了算”,物质资本的增减变动成为资本结构变化的唯一原因。

1.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在物质资本为主导的社会经济时代,资本结构理论是对于公司资本结构(或简称为债权资本比例构成)、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不仅是公司传统财务理论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主要提出过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到较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但是不管是早期的还是较新的资本结构探究,理论分析只是囿于物质资本为企业唯一的资本来源,只是来源的形式不同或具体多少变化,一部分来自企业所有者自己投入的物质资本,一部分来源于债权人投入的物质资本。

①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三种主要观点:净收益观点、净营业收益观点、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只要债权资本的比例越高,公司的净收益与税后利润就会越多。这是观点忽略了企业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第二种观点虽然考虑了财务风险,但也极端的认为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会是个常数,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第三种的传统折中观点就是综合考虑了前两者的因素,但也难免片面与缺陷。

②mm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是美国的莫迪格莱尼和米勒两位教授合作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价值与投资理论》中提出的,两位因此也荣获了当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认为在符合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券与股权的市场价值,它的假设条件有九项。但是在企业筹资的实务中,很多假设条件本身就很难成立,没有哪家公司不关注企业资本结构。所以后来,两位美国教授又提出了修正观点:公司所得税观点与权衡理论观点。

③较新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19世纪七八十年论研究者们又提出了一些比较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啄食顺序理论等。成本理论指出随着公司债权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也随之提高,债权人因此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而这部分提高的利率也就是成本最终肯定由股东承担,进而导致股东价值的减少。信号传递指的是传递获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看待股票市价的信息。啄食理论认为要考虑资本筹集的顺序,先留存收益的内部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

2.物质资本为唯一资本的资本结构。

以上表述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其实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本为企业资本投入的唯一来源的基础上。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只是考虑了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财产资本构成的股权资本,也考虑了企业外部筹集的债权的投资所获得的债权物质资本,具体表现为投入的生产设备、土地、资金等,然后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下二者不同组合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变化。

物质资本垄断的资本结构时代的维系与持续有着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①物质资本的缺乏,出现了“资本雇佣劳动”;②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企业所有者由于获得自然资源的交易成本非常低;③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缺乏,社会化大生产更多的是简单的手工再加工作业,更多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于人的智慧、知识、技能等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企业主只要拥有了物质资本,就可以找到相对比较丰富的“人力”来从事低报酬的劳动,为企业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物质资本为唯一资本的资本结构构成的期间,人力资本没有与物质资本进行博弈与谈判的筹码,一切的企业制度安排都是偏向于物质资本所有者。

3、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享权益的资本结构.

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与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为国家带来的财富比重逐渐缩减,而依托知识与能力的人力资本的信息业和服务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显著增长。人类知识的更新显示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扩增,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的增长速度,未来期间,资本结构变化的进程将更加提高速度。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且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能获得收益的递增性,投资的越多,经过一段特定时期后获得的边际效益就越多。企业逐渐发现,非物质性即人力资本的投人而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的总的附加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的销售收人与利润越来越依靠非物质性投人所创造的部分的比重。一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作用,人力资本的谈判筹码越来越多,双方的博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享企业权益的资本结构应运而生。

而传统的物质资本结构构成内容到新的人力资本元素的进人,新的资本结构变化对企业产生了新的影响与制约。①对企业成本与收人结构的影响,传统的产品生产,物质的生产资料成本占去了相当大的比例,而由于前说的劳动的“技术含量”不高,复杂程度低、劳动的工资报酬低,这都使产品中人力成本的比例不高。但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职员能生产出超高价值的产品,并能同时获得高额的工资报酬与年功奖金甚至分红,这产品中的人力成本的比例就显著提高,同时为企业带来的收人也急速递增;②企业竞争与人才的争夺。企业的竞争发展到最后,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进人资本结构范畴,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反过来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储备。③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工业经济取代,拥有丰富的土地、劳动、财产资本等社会财富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手中的财富也向工业资本家、企业家、知识与技能者的身上转移。新资本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人们收人结构的变化,知识性劳动者有了筹码坐上了谈判桌,获得了公开与物质资本者博弈的席位与资本。

二、人力资本为主的新资本结构

1.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拓展。

传统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各种物质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资本结构是从狭义的角度,也就是说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导致了人力资本“挤占”物质资本构成比例越来越多,人力资本在博弈的过程中开始占据主动。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内容的拓展必须是包含了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从狭义角度看,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各种长期资本如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另外还包括人力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2.人力资本主导的资本结构。

现代新商业经济形式的出现,物质资本不再是“短缺”,而是过于“丰富”,而持有物质资本的个人进行创业,没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人力资本存量质的提升,依靠简单的社会化生产是很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的。于是,物质资本的过剩投资价值导致了人力资本的“稀缺”珍贵性。

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博弈的过程中,因为“谁创造的财富或价值收益越多,谁受益多”的逻辑,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筹码,逐渐把物质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挤”出了主导地位,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主导构成模式。人力资本从开始进人企业,到分享物力资本所有者小部分,进而到以知识、智慧、技能折价评估人股,成为企业最大的股东,这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表明企业的发展未来“以人为本”的主导核心地位。

3.人力资本为唯一资本的资本结构。

在新商业市场经济时期,人力资本由牵引物质资本,到统治物质资本,再到“专制”物质资本的资本结构。“在新经济中以人力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融合为基础重新构造传统的两权制度安排将成为必然趋势,’(肖曙光,2009),笔者也同意导师“人合物离”模式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模式还将只是实务中少数特例存在,因为这需要人力资本存量高优质化,科学技术极其发达,而物质资本不仅要极端“过剩”外,或者说在未来新经济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物质资本出资的企业已无法生存。

人力资本成为新资本结构理论中唯一的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为: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重新的完全融合,传统的最初的两权的融合是物质资本完全“说了算”,物质资本所有者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一身。但现在两权的融合的载体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取而代之获得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于一身的机会。②物质资本还参与企业的生产,但是已经失去了“资本的特权”,基本等同于企业的物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对人力资本较少的报酬,甚至极低的报酬.③“劳动雇佣资本”时期的出现,劳动更多的是创造价值非常高的人力劳动,“精英”的人力劳动可以较容易的与物质资本达成契约,进行合作,并结合一起创造价值。

资本成本的本质范文第5篇

企业融资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另一种是债权融资,也可以称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同意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并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和增长。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等方式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且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融资成本是指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股利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长率,并不十分符合实际,现阶段应用也比较少。股利折现模型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常理。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经典的计算模型,相比来看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数据获取较容易一些,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客观性较强,测算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股权融资成本。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探讨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的关系,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的严格基础假设。它集合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即选取选择国债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债权的平均收益率等变量,整理出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现资的组合理论指出,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消除。就是因为投资者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就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溢价,股权融资成本则为无风险报酬率与其股票的风险溢价率之和。国内关于事务所审计质量在债务市场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仅有的研究也没有一致性的定论,本文采用利息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利息费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利息费用占总负债的比例越高,说明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西方对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也就比较早,同时西方的研究学者对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过程也较为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经典理论:“声誉机制”理论(DeAngelo,1981)与“深口袋”理论(Dye,1993)。DeAngelo(1981)认为,当客户公司决定聘请审计师时,由于不同的客户公司。

二、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实

有了不同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事务所的每次审计都能够增加其对客户公司的了解及业务熟悉度,从而能够为其自身带来专有优势,但同时审计师也随着熟悉的加深而面临丧失独立性的问题。DeAngelo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审计师声誉(审计师规模)使事务所独立于客户公司从而得到解决。因为,如果享有市场声誉的大型事务所,为其自某一客户公司牺牲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行为又恰恰被市场参与者观察到,那么该事务所相比于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自自身处于大型事务在客户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更高的现状中,从而面临着更大的、其他的潜在准租金的损失。最终DeAngelo得出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即越有市场声誉,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与“声誉机制”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深口袋”理论,Dye(1993)提出该理论认为,维持高质量审计可以减少法律诉讼,审计师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诉讼,因此得出与DeAngelo相似的推论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准确的审计报告的动机越强烈。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大部分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均支持两者存在正相关,并认为国际四大确实代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于我国的事务所审计情况而言,国内研究学者认为,国内优秀的审计师集中于国内“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务所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因此认为国内“十大”所代表了较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选择国内“十大”所为高质量的审计的替代指标,并且将数据控制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干扰。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09到2010年的深沪股票,剔除奇异值和缺失数据后,保留了88个数据样本,并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审计21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67个观测量,配比较为均衡。债务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10—2012年深沪股票,并选择其剔除数据缺失值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里5个时间点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个观测量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大所审计46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85个观测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对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资讯。本文将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定义为高质量事务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为1,非前十位所取值为0,为了排除其他审计因素干扰,数据选择中,均选择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据。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对外融资成本较高,借鉴“声誉机制”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而我们普遍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投资信息,这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假设2: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将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即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事务所的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均值分别进行对比。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0808421,而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同样,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0196936,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2283012。高质量的事务所同样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结论同假设1和假设2相吻合。第一步,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所审计和非大所审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方差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705,大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接受两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设;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