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运作管理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精选

资本运作管理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第1篇

漳泽电力作为一家生产性的上市公司,主业清晰单一,目前又处在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资本运作(未来煤矿资产和电力资产注入)的潜力非常大。但需要清楚的是,生产性企业的市值管理及资本运作应当建立在生产经营上,偏离生产经营的资本运作都不是优秀的经营形式。因此,漳泽电力资本运作的思路应该是提高公司的资本效率和效益,使公司的资本得到增值。虽然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是以生产经营的方式存在的,而且与生产经营共进共退,但是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生产经营是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基础,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效益,体现在市场上,则是股价上涨,进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上述思路,结合漳泽电力自身发展战略及所处发展阶段,可以得出第一、第三两种策略适合漳泽电力实施市值管理的策略。基于漳泽电力面临产能扩张的快速成长期,因此第三种策略比较适合目前及未来2~3年的市值管理策略;在快速成长期基本完成后,公司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期,则第一种策略更加适合。实施价值管理,要进行长期战略性的考虑。首先,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其次,在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二、漳泽电力实现公司溢价的主要途径溢价管理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指标

也是市值管理的常态,公司股份低迷,不但直接减少股东财富,还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从漳泽电力自身情况看,实现公司溢价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突出而优异的主业溢价

漳泽电力具备这一溢价的条件:一是公司是山西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力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大;二是漳泽电力主业单一且具成长性,“煤电一体化”使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三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区域市场优势突出,重组后发展潜力大;四是历史上股东回报高,市场形象好;五是设备先进,生产管理优秀;六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大用户”供电的实现,具备一定议价权。上述条件使漳泽电力具备成长性蓝筹股的潜质。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业绩的持续提升,配合对投资者良好的回报,并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战略,漳泽电力优异突出的主业溢价将会逐步体现。

(二)资本配置溢价

随着“十二五”同煤集团做强电力产业规划发展的逐步实现,漳泽电力经营规模和业绩得到不断提升后成为成长性蓝筹股,必将在资本市场的电力板块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争取在2~3年进入特定样板指数成为指数成份股,从而实现资产配置溢价。以上两个途径是漳泽电力当前和未来实现溢价的根本途径

(三)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

溢价市值管理必须充分考量和利用市场的运作特点,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同期性的变动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做大做强公司。在牛市中,可实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适当减持股权等主动措施;在股价低迷时,则适宜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还可以收购兼并及趁股份低迷实施员工激励。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溢价的实现,需要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

(四)投资者偏好溢价投资者偏好溢价的实现,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根本是要完善公司的资本市场营销职能,即处理好三大关系。

1.媒体关系

关键是要把公司最新经营发展及资本运作的动态信号传递出去,做到与重要投资者交流,让媒体关注,通过媒体报到引起有影响的券商行业研究者的重视,得到监管者的支持。

2.研究者关系

主要是行业研究者,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能力较为强大,研究者关注度高,则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信心,这样对上市公司综合市值的提升将大有禆益。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是向研究者和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的发展信号,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买入踊跃,公司的市值就会溢价。

3.监管者关系(政府监管部门)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运营;风险防范与控制;运营效果因素;原因分析

在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相对科学、核心竞争力较强,在激活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依旧较高,只有积极对其进行研究,主动进行防范与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

1简述资本运营及风险

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规则,借助资本本身的属性和相关方法进行运营,从而实现公司价值的增长。如图1所示,企业在资本运行过程中,需要涉及和管控的内容较多,内外环境复杂性、变化性较快,当上市企业自身的认知存在问题时,就会出现资本运作无法实现预期目的,严重时甚至出现各种损失,直接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2上市公司严把资本运营风险的意义

2.1确保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管理中,在结合市场变化进行内部优化和改进过程中,必须主动对运营中的各种内外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控制,才能确保公司自身健康发展。上市公司要想实现持续的盈利和长久的发展,风控必然是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若财务、管理等部门风险意识不足,投资分配存在问题,就会为公司的经营埋下隐患。因此,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只有重视风险控制,积极对这些风险内容进行防范和处理,才能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

2.2适应大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盛,一大批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政府借助政策、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指导,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公司积极展开上市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公司在面对市场经济复杂化,市场形势变化迅速的大环境时,要想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就要借助上市的方式,对资本进行运营,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不断结合市场的变化,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实现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不断增值。

3影响资本运营效果因素分析

3.1上市公司运营理念

上市公司在开展资本运营过程中,对公司运作中的相关资源,如固定资产、人资、技术等较为看重,利用我国市场经济的相关规则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然而,许多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以传统的管理运营理念对公司进行管理,运营理念较为落后,缺乏科学规范意识,使得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公司内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无法密切配合,在对公司资源进行调配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直接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率,对资本运作的收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2市场机制发展

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好发展,会主动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发展,而市场机制发展不仅是公司个体的行为,还是市场自发的一种变化。我国市场机制在政府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引导和企业的辅助下不断完善。尽管如此,我国许多行业的透明度依然较差,相关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运营中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最后的资本收益不够理想。

3.3上市公司人资运营

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人资是公司最为核心的资源,是企业活动的主体,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资本运营中,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与人资联系紧密,决定着公司资本运作的收益大小。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人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司是否能够取得最大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应积极对人资运营进行重组,重视公司企业内部人力的集约化,使公司内部的人才从事合理的岗位,使公司内部的人力与物力最终实现完美配合,为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提供基础保障。

4资本运营中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4.1资本运营机制存在问题

上市公司在开展资本运作过程中,自身机制存在较多的问题,许多公司虽然拥有自己的运营机制,但多是将大型上市公司的机制拿来直接用,虽然机制本身较为先进,但由于没有经过改良和调整,与公司自身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形中为公司的资本运营增加了风险。另外,许多上市公司在制定资本运营机制时,往往只由高层和股东进行研究和制定,这使得资本运营机制与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实际存在一定差异,相关部门没有参与其中,员工的心声无法表达,运营机制不够完善,在其运作过程中,各种风险无法全面得到防范和控制,从而在运作过程中产生意外。

4.2风险防范缺乏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自由化提高,上市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许多公司在上市后,对资本运作的相关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缺乏相关的防范和控制意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困扰。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市场相关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对公司自身的运营情况盲目自信,制定的经营目标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在资本运作实践中相关目标难以达成,而由于相关信息不完善,甚至会导致重大决策失误,资本运作的失败,使上市公司面临各种经营困难。许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自身的账目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账目问题经过处理后,可以确保公司成功上市。但上市成功后,公司并没有对以前的账目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导致公司对自身认识不足,相关的财务评估报告不够真实、完整,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运营的过程中,相关的风险就会增加,最终的收益无法实现最大化。另外,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管理层对公司自身经营情况了解不足,举债投资,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债务风险,还对企业日常的经营资金造成困扰。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管理过程中,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各种风险增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4.3相关人才匮乏

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人才匮乏是其各种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资本活动内容较为庞杂,专业性较强,对人才的技能、知识、素养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资本运作的相关人员不仅必须熟知金融、税务、经营管理等相关内容,还必须借助各种工具和管理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进行运作,确保资本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实现增值。然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公司内部员工由于自身专业性和技能的偏颇,缺乏资本运作的综合性,使得整个运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无形中增加了公司资本运作的风险,公司的收益面临较大的问题。特别是许多公司盲目上市,而相关人才不足就会借调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运营,工作人员对市场和相关的运作内容不够了解,评估、决策都会出现问题,导致相关风险增加。

4.4资本结构问题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0%左右,国外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率为70%以上;公司的融资则只有20%左右,国外发达地区上市公司融资基本在50%左右;我国流动负债率远远高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另外,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发展而来,股东控股,缺乏股息压力,导致上市公司选择股权融资的形式。

5资本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研究讨论

5.1加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市场机制的完善

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中,风险因素众多,如自身的改革没有全面落实,相关的股权流动就会出现问题;相关部门不合理的政策,导致公司经营遇到压力;资本市场规模较小,股权融资限制较多,从而增加了公司融资的难度等。面对这些风险,上市公司应该积极推动经济市场中资本运作机制的完善,从而实现相关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的。政府相关部门在对资本运营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从资本运营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发,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查力度,积极评估上市公司的资源配置,确保优质的公司上市,对投机或风险较高的公司进行限制,在促进其完善的同时,也能确保资本运营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干预过程中,政府要对自身的权力进行约束,积极平衡对各方的影响,使得自身的干预科学、合理。另外,上市公司应该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资本运作中,主动结合市场变化、自身经营情况等相关内容,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比例,加大自身的改革力度,不断对市场规模进行扩充,借此对自身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公司在资本运营中,要积极收集市场的相关信息,重视市场中的各种变化,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市场情况加以分析和了解,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5.2重视风险的防范

上市公司如果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重视相关风险,主动对其进行识别和防范,就能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处理并解决,从而避免相关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影响扩大,确保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正常开展。在实际的识别和防范中,上市公司应该重视对公司经营情况的评估工作,确保公司自身的相关问题能够妥善解决,真正符合公司上市的相关标准,提前将公司自身的问题合理解决,避免公司上市后,隐藏旧的问题带来的风险,不利于资本运作的开展。同时,在公司经营中,应该将市场、人资、财务等因素考虑进去,充分认识到资本风险是由各种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积极构建相关的内部风险预报系统,借助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时,这种风险预报系统在引导相关人员重视资本运作风险的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借其对公司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从而确保相关风险得到降低。在面对债务问题时,上市公司应该对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借助识别和防范系统,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确保公司不会出现财务危机。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内部管理时,要使财务部门独立,确保其工作不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影响,并积极对财务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重视资本运作前、中、后的会计和审计情况,主动将相关内容呈报决策层。另外,要积极借助财务系统,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

5.3重视相关人才的培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提高,市场的情况变幻莫测,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运营活动时,要想对相关风险实现有效防范和控制,就必须正视资本运作人才的影响,主动对相关人才进行培育,确保资本运营风险能够得到预防和控制,最终实现上市公司收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的人才培育过程中,上市公司要重视人才专业性、全面性的培育,加强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加人才的知识储备量,对资本运营及相关风险认识够深刻。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重视相关技能的培养,让公司内部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队,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要在人才培养中渗透风险意识,加强相关人员对资本运作风险的重视程度。

6结语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第3篇

面对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上市企业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修改公司章程,调整机构设置,引进短缺人才,迎接挑战,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一)修改公司章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企业的根本大法是公司章程。因此,企业改革,章程先行。面对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上市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修改公司章程。笔者认为,国有上市企业修改公司章程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恶意收购条款的增加。在股权分置前,国有上市企业的大股东所持股份均为非流通股,并且绝大多数都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极难引发收购事件,更不用说恶意收购事件。因此,当初的公司章程中没有反恶意收购条款不会造成任何消极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后,所有股份都具有了流通功能,极易引发收购事件,恶意收购随时都可能出现。在此情况下,国有上市企业应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反恶意收购条款,从企业内部修筑一道防范恶意收购风险的长城。

2、修改公司的股息政策。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公司的股息政策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的盈利水平,二是公司后续发展的规划,三是股东权益的维护。所以,如果盈利水平较高,上市公司在预留足够的发展基金以后,往往会给股东以丰厚的股息回报。但从中国证券市场来看,国有上市企业特别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每年的利润都非常高,分红却非常吝啬,股票投资者如果持股到年底,收益率反而低于同期银行存款。这从客观上打击了市场的投资热情,助长了投机的欲望。在股权分割的状态下,部分企业的股价由于流通股份额较小而能在投机氛围中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全部股票都可流通,这些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这种状态就再难保持。再加上国有上市企业运作相对规范,如果维持现有的股息政策,国有上市企业的股票就会沦为投资者集体“用脚投票”的对象,维持股价稳定的目标就要落空。因此,要想实现维持股价稳定的目标,就必须修改现行的股息政策,在保证为企业后续发展预留足够资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给予投资者派发现金红利,用企业利润的高速、稳定增长和丰厚的股息留住投资者。

(二)调整经营方略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对国有上市企业的控股比例普遍非常高,绝大部分超过65%,有些甚至在90%以上。控股比例过高,在经营决策上容易造成“一言堂”的局面,历年来为市场所诟病。控股比例过高,也不利于大股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产业整合。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对于国有上市企业的大股东而言,可以利用股权分置所带来的股票流通便利,减少对本企业的绝对控制比例(笔者认为,控股51%就已经足够了,超过这个比例都属于资源浪费),同时,通过相对控股等方式,增加对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

(三)调整机构设置

股权分置改革后,原来没有设立独立的资本运作部门的,应增高独立的资本运作部门。原来设立了资本运作部门的,则要应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资本运作部门。同时,相应增设股价研究部门,专门研究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和本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为资本运作部门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决策参考。

(四)引进短缺人才

面对股权分置后股份流通的管理和资本运作力度加强的需要,国有上市企业应着手调整人才引进计划,加紧引进资本运作人才和股票市场运作人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高薪和股权激励。国姿委已经在着手研究国有上市企业建立股权激励的政策,国有上市企业也必须着手研究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股权激励具体办法,在国资委相关政策制订和颁布以后,立即着手实施。

参考文献:

1、黄敏,“还原法”实现国有股减持,前沿,2004年第1期;

2、林兰,宝钢集团再投20亿护盘,股权分置改革专网(/gqfz/),2005年10月13日;

3、闻召林、夏丽华,G股公司将率先试行股权激励,中证网(/),2005年11月15日;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第4篇

也就是如何完善资本运作的三大机制问题: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

一、完善土地出让机制

高效有序,土地出让工作要做到依法依规。必需紧紧掌握四个环节:

(一)政府垄断。土地是珍贵的国有资源。要尽快调整并出台征地拆迁规范,根据规划和级差去研究,并进行方方面面讨论、征求意见、听证,再由县人民政府颁发、公布、执行。三是统一征地顺序。征地是土地出让的起始点,要严格依照规定顺序操持。先由用地单位提出申请,报县政府批准,再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依照有关顺序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个人或组织料理土地征收的有关手续。四是统一开发熟地。土地出让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地和熟地之间巨大级差。今后的土地出让中要统一进行熟地出让,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收储土地的拆迁和整理工作,由土地贮藏中心负责,从而以熟地形式出让。五是统一依法出让。土地出让工作要依法依规,按法定程序在土地交易中介机构进行招拍挂。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划拨用地也要按规定顺序操持。六是统一基金管理。土地出让金必需先入国库,按“收支两条线”有关规定,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和支配。

(二)法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出让市场也是如此。一级市场运作时,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用地申请必需由法人单位提出;二是各种土地必需依法出让给法人;三是拆迁必需由法人组织实施;四是法人必需依法依规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对以前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拖欠问题,县国土部门要与公检法机关、金融部门积极行动,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年内完成70%以上的清欠任务,力争完成100%今后,土地出让金不得再产生新的拖欠,这要作为一项制度来执行。二级市场运作时,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法人土地转让计划必需符合政府“饥饿推出”理念,限定在政府确定的土地出让指标范围内,并报经政府同意;二是法人实施土地转让必需委托土地交易机构。开发市场运作时,要做到一个必须,即必需坚持先把土地开发幼稚地,再投入市场,国投公司要选择适当的黄金段自主开发,运作好优良资源,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三)干部服务。土地征收、出让、开发过程中。有的行使行业主管职能,有的负责资金运行平安,有的项目还需要公检法机关的支持配合。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形成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依法办事。法令就是制度。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合法高效的管理制度,做到依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政府、部门、国投公司和法人等各个层面都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权责,项目推进工作中。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关键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项目推进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用来承载公共性、亲水性和时代性,属政府全额回购项目。准公益性项目是既有公益性又有一定经营性的项目,其公益性局部将由政府进行回购。经营性项目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不进行回购。比如万中新校区的建设,图书馆、教学楼是培养学生的属于公益性项目,食堂、住宿楼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属于准公益性项目,银行、超市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就属于经营性项目。对准公益性项目要先确定好公益性项目法人、经营性项目法人这两个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公益性局部,由政府分期分批全额回购,对经营性局部,可以先代建,建完后再移交。二是决定公益性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的选择。这两类项目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的时间必需由政府来确定。今后新增的项目经过县规决委同意后,可先做规划、许可、设计等,但启动建设时必需有明确的资金来源,规避因资金缺乏带来的风险,做到科学决策、量力而行。三是确定公益性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的关键事项。比方,规划设计审批、预算控制、质量监督、回购评估、回购额度及回购时限等,重点是明确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公益性与准公益性项目的设计必需经过政府批准;第二,项目要有一个整体预算控制;第三,项目要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第四,对项目回购要先进行评估;第五,所有移交项目必需明确回购额度与回购时限;第六,所有建设项目必需全部采用BT模式,由财政部门、国投公司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努力,破解资金难题,确保不影响其它专项资金的拨付。四是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政府市场监管的职能在项目推进中要得到充沛的体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防止项目实施的随意性,确保监督到位而不缺位。五是组织对需回购项目的后评价。回购项目的后评价是决定代建回购制能否胜利实施的关键,政府对项目回购额度进行决策的核心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必需精心组织、科学严谨地做好项目后评价。

(二)部门跟进。政府在项目推进中的主导作用。要依照法律和政府赋予的职能,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为项目推进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为全县项目推进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软环境,确保项目质量不出问题、干部作风不出问题、和谐稳定不出问题。

(三)国投运作。国投公司在项目运作方面。就是项目投资主体;二是要设立项目法人。政府对项目回购不是打包结算的而是一个一个项目进行回购,如果不设立项目法人,就不可能独立建账,没有账目或者账目不清楚,政府在回购时就无法对项目利息进行核算,因此国投公司要设立项目法人,要在总的账目下面,对每个项目都设立一本账;三是要依法寻找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可以是金融部门、其他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采用土地质押进行合作时,要充分考虑分成比例的控制,降低合作本钱;四是要依法确定承建单位。对采用BT或BOT方式进行运作的项目,项目承建单位必需做到四有”即有实力、有技术、有队伍、有设备;五是要依法搞好过程监督。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等进行监督,做到警钟长鸣;六是要依法加强内部管理。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就需要成本的最小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来自于管理,来自于科学的管理,来自于民主的管理。公司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民主的管理体制,降低运行本钱,防范各种风险。

(四)法人实施。项目法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完成好三大任务:一是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三是项目的后期工作,包括项目竣工验收、评估移交等。

三、完善资本运作机制

再到知识文明,人类文明的进化是由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直到现在进入了资本文明。如果不去思考、研究、探索、学习、掌握资本运作的知识和方法,将会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概括起来,完善资本运作机制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引导。资本运作中。县国投公司是县进行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以后还要在国投公司的基础上,不同的领域内,相继组建一批新的企业法人,发展壮大我县资本运作平台。比方,组建住房集团、林业资源投资公司、水利资源投资公司、旅游资源投资公司等等。二是整合资源。对政府控制的各类国有资源,如土地资源、商铺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要进行科学评估、化零为整,整合后分期分批地依法注入国投公司。三是搞好规划。规划和计划是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重要载体。政府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未来引领、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原则,尽快制定新的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对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规划。四是注入资金。依照新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政府注入资金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财政分设为“吃饭财政”和“建设财政”两块,建设财政”属政府资金,由国投公司负责运作。政府将在每年的年初制定项目计划和资金计划,国投公司也要根据政府的计划制定相应的项目运作计划和资金调度计划,并抓好落实;二是对公益性项目实行代建回购制,项目回购资金同样属政府资金。

(二)企业主体。国投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在政府授权的前提下,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求发展,敢于梦想、善于梦想、追求梦想。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现代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内分工和产业分工,努力生长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弄潮儿。

(三)运作跟进。重点是解决运作链的问题。要通过实施“代建回购”制。确保吃饭财政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将建设资金和政府资产(源)注入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要积极运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努力提高运作水平,将政府注入的各种资产(源)转化为公司的资产,实现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再变资产这一资本运作的循环,通过一次次的循环,实现一次次的扩张。待公司壮大后,再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破解融资难题。

资本运作管理范文第5篇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等精神存量的总称。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附性。这是人力资本的根本的首要属性。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特定的人身上的“人力”,这种资本与其天然的所有者或载体的个人须臾不可分离。人的一切体能和智慧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同时,由于人力资本只有在生产劳动中,与物质资本相结合,通过改变物质资本的形态或运用物质资本,才能将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或使用价值中,并创造出新的价值。所以,人力资本表现出强烈的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性。

其次,私有性。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依附性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的产权的私有性。对于人力资本而言,所有者只能是个人,即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他必须始终让买者只是在一定期限内暂时支配他的劳动力,使用他的劳动力,就是说:他在让渡自己的劳动力时不放弃自己对它的所有权。”劳动者不仅要始终保持对人力资本的私有权,而且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私有权。

再次,可变性。一般而言,机器、设备和厂房等物质资本一旦通过投生产出来,便被定型和凝固化,非到使用终了通常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与更新,只会随着不断使用而消耗,减少和贬值。人力资本投资则不然。在人的一生中,其人力资本的形成不是通过一次性投资单独完成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多次投资行为的结果。所以随着教育的投入、培训的费用、保健支出的增加和不断的使用(“干中学”),人力资本会不断增加。并且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本的供求变化,不断地调整投资内容与方向,改变自己的人力资本结构。

第四,层次性。既然人力资本是人们具有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总和,那么人力资本就会因为人的能力、知识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舒尔茨在论述人力资本时,认为人的能力呈现出以下层次性: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培训”,说明了改变人力资本层次的途径。

第五,时效性。人力资本是人的附属物,但人有生命周期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的时效性。只有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时,人力资本的形成才会开始;到一定年龄后,人力资本的生产就会停止,如步入老年以后,就不再进行人力资本的生产;而到死亡以后,人力资本又全部消失。人力资本的时效性还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

最后,流通性。流动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属性之一。人力资本是无形资产,是可开放的资源。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本的流动已打破时空和地域的界限,不仅在地区间流动,而且在国际间流动。与物质资本相似,,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样需要流动才能实现。人力资本流动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人力资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寻找与自己相适宜的有效释放形式,产生价值;其二是人力资本在原有环境条件下不适宜,通过流动打破静态,寻找新合适的机会。

二、人力资本运作

物质资本的增值是通过资本运作在其运动中实现的。根据人力资本的特点,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态,同物质资本一样需要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和增加其价值。也即“人力资本运作”,其实现形式有以下两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集中。

首先,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个体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和积累。也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人力资本形成的时间。根据人力资本的依附性、层次性和时效性特点,人力资本的形成是“按时间、分阶段”完成的。

由于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决定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受人的年龄的限制。只有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时,人力资本的形成才会开始;到一定年龄后,人力资本的生产就会停止,如步入老年以后,就不再进行人力资本的生产;而到死亡以后,人力资本又全部消失。人力资本的形成将会根据时间的延续,把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按阶段完成。

(2)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和方法。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方面,可以根据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论述概括为以下几点:保健设施与服务;在职训练;初等、中等和高等正规教育;适应就业机会改善的个人与家庭的迁移。“内因”方面,主要是指人力资本的载体在外因的作用下,充分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其自身付出时间、精力获得和增加人的体能、健康、技术、信息、知识存量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外部提供的各种教育、培训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奋努力的去学习,积累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积累。

其次,人力资本的集中。指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本对象并加以合并的过程。人力资本在自然形态上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在社会形态上具有专用性特征。当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定的企业后,往往形成一种抵押品,形成具有特殊适应性的资产,随意进入一个不适合自己专长的企业,或随意对出一个适合自己专长的企业,都会对人力资本的价值造成损害。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去寻找与自己相适宜的能够结合的物质资本,并审慎的选择与自己专长相匹配,利于其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职位,通过人力资本的集中,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农村人力资本运作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最终都归结为人力资本的因素。人力资本运作将会使农民学会有效的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要素,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收入;人力资本运作为农民寻找非农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非农收入。因此,通过农村人力资本运作将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本的运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农村人力资本运作做好准备工作。舒尔茨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所以要解决农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这不仅是对广大农民来说要树立这种思想,对各级政府部门及官员来说,也应该树立这种思想。因为人自身的发展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扩张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完成社会经济增长与各项发展指标的关键。要真正实施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必须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归根结底靠农民自己去努力争取。通过转变观念,农民个人就会努力去正确看待自己知识能力的提高。政府部门要为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构筑外部环境。也即就是为上文所说的人力资本形成途径的“外因”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就是对农民个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和积累。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创造“外因”。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义务教育基建费在城镇有当地人民政府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财政承担,或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而在农村主要有乡村负责筹措。但最终有农民集资,致使农民负担了新校建设和危房改造、修缮的大部分支出,政府负担很少。这使本来就落后的农村地区背上了承重的教育负担,使义务教育面临重重困难。在基础教育中,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平均经费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适龄儿童的辍学,一晃几年又进入文盲半文盲的行列,导致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无形中给人力资本的积聚造成了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增收首先要有增收的本领。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具备起码的科学文化,就种不好“市场田”,增收的路子也会越走越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从一个长远、大局的战略高度,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与管理。目前,我国确立了以县级管理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但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切实保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实。

2、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舒尔茨论述的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中。其中的重要一条是,保健设施与服务,广义地说,包括影响人寿命、体力、精力以及活力与生命的一切开支。这是影响人力资本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这些纵然农民受到了再好的教育,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零。农民的增收问题便成了空中的浮云。据卫生部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投入587.2亿元,大部分用在城市,用于农村的只有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家和集体对农村卫生投入在本来不足的情况下愈加减少,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受到严重冲击,农民不再有就医的方便,而且失去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没有医疗保障的农民“小病拖、大病扛”成为普遍现象。在农村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据卫生部2001年4月25日的一份报告,农村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河南为40%,云南和陕西高达50%。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就更为重要。这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收入增加的基础。在目前形式下,要积极的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3、积极建立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的有效机制。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1)要加强农民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增强农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技术的本领整体推进,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专业技术协会、职业高中和农民夜校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农村科技普及活动,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对现有劳动力中文化水平较低,实行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中青年劳动者,实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而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有较高文化水平且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中青年劳动者开展继续教育,使他们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支撑当地农业的专业户和中坚农户。(2)依托各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外出农民工开展各种培训,高其素质和就业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

(三)农村人力资本的集中。也即农村人力资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本对象并加以合并,以便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和增值。从而增加人力资本所有者——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