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44-01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在音乐课上进行互动设计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往往通过音乐课的唱、听、奏等形式来实现,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基础教学,对新课程存在理解误区,音乐课必须重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重点,音乐课堂要具有一定的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音乐课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缺乏互动学习的规则,课堂活动杂乱无章,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无价值的提问,不仅拖延了上课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没有任何效果,互动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没有价值的提问,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提问,精心的设计,另外,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2.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2.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3 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作业 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好像是只有文化理论课程才会留作业给学生去完成,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讲,都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像音乐这样的辅助学科来看,是否真的不需要布置作业给学生呢?答辩当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课的知识,对艺术类课程也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自己个性才能的发挥,不断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作业的特点

1、作业功能的愉悦性

同文化类学科的作业不同,音乐作业具有很强的愉悦功能,音乐教师所布置的音乐作业不是要求学生以文字或解题的形式将音乐知识进行课后的巩固训练,而是让学生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例如,在教完《幸福拍手歌》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课下积极与同学进行拍手表演,也鼓励他们回家与家长一起进行唱歌练习,这样的一次作业练习,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发挥音乐的愉悦功能,不但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小学时期的音乐教育,只有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作业过程的体验性

音乐艺术是一门情感性的学科,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悟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想上得到启迪,素质上得到提高。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学生只有在亲身的体验学习当中才能够对美的事物有所感悟,才能影响到自己的思想变化,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音乐作业的过程体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二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曲是《不再麻烦好妈妈》,学生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和感悟,能够理解妈妈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呵护,使小学生从小就理解自己的妈妈,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而这种良好意识的形成就是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

3、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作业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是一门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的学科,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围绕教材内容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音乐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音乐作业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社会型、师生型、伙伴型、亲子型这几种类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与周围相关联的人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音乐锻炼能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的歌曲之后,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设计小学音乐作业的方法

1、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作业

要想充分发挥音乐作业的效果,使学生积极地去完成作业,教师就要设计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表演的作业形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唱的练习等,这种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还可以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作业完成的喜悦,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学后回家同父母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学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会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合唱歌曲,并让学生请教家长自己在童年的时候都喜欢听那些歌曲,可以让家长教给他们一些旧年代的儿童歌曲,增强音乐的教育意义。

2、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的,因此,教师在布置音乐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音乐领悟能力,安排给他们不同的音乐作业,因人而异,有层次有选择性的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锻炼,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音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会唱的学生来唱歌,安排会跳的学生来跳舞,会伴奏的学生来进行伴奏,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有效地施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作业的练习中来,提高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评价

小学生的音乐天赋各有差异,对教师的评价又非常在意,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不断对学生进行一些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将音乐的学习和实践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学生在音乐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音乐作业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内容独特、形式新颖、有挑战性、易于操作,这样这样的音乐作业形式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自己个性化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晏然,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4/05

[2]张妮,音乐也应该有作业[J].浙江教育科学,2011/04

[3]穆园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4/0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教学有了目标,教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目标不明确,教师可能就会忽略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方面是否更加科学而高效。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以知识的传授讲解作为核心。有效性更强的小学音乐课堂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快乐的感受,在一种轻松愉快而高效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提高学生在音乐这门学科中的人文素养。所以,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关注到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因此,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这需要教师为了完成综合性的教育目标,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目标是为了内容和形式所服务的,明确了目标,内容和形式在组织和设计的时候也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价值要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他们在音乐的课堂上才能有更多主动的思考和体验。有效性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学习,专注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收获感。音乐课堂上学生是中心,是焦点,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偏好,学生越喜欢,他们的参与度也会越高。教师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根据季节气候等的变化,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欣赏得越多,结合一些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欣赏,他们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在鉴赏课中,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给了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人生经验,如果他们有过相关的经验,这样的音乐作品就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的体验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三、通过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效性的提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互动教学的形式可以被大胆地引入进来。互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而互动的设计,要求是由教师发出的。学生配合教师的活动,设计完成相应的互动,任务使得课堂教学的节奏活泼生动。能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而且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理解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教师知晓。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带有一种研究探索的性质,虽然小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生经验等都不足,但是他们非常善于思考,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深度才会加强,他们在音乐这门学科中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越多。教师常用的互动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将互动在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让学生形成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关系。发挥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强调互动的规则,避免学生陷入到低效的互动当中。

四、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从素质教育思想的理念出发,考虑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将教学目标从情感、知识、技能几个方面加以明确,让目标更好地指导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过程。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越专注,投入性越强,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收获也越多,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相应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教学有了目标,教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目标不明确,教师可能就会忽略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方面是否更加科学而高效。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以知识的传授讲解作为核心。有效性更强的小学音乐课堂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快乐的感受,在一种轻松愉快而高效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提高学生在音乐这门学科中的人文素养。所以,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关注到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因此,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这需要教师为了完成综合性的教育目标,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所以,目标是为了内容和形式所服务的,明确了目标,内容和形式在组织和设计的时候也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价值要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他们在音乐的课堂上才能有更多主动的思考和体验。有效性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学习,专注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收获感。音乐课堂上学生是中心,是焦点,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偏好,学生越喜欢,他们的参与度也会越高。教师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根据季节气候等的变化,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欣赏得越多,结合一些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欣赏,他们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在鉴赏课中,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给了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人生经验,如果他们有过相关的经验,这样的音乐作品就能够打动学生的内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的体验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三、通过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有效性的提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互动教学的形式可以被大胆地引入进来。互动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而互动的设计,要求是由教师发出的。学生配合教师的活动,设计完成相应的互动,任务使得课堂教学的节奏活泼生动。能够高效地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而且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理解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教师知晓。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带有一种研究探索的性质,虽然小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生经验等都不足,但是他们非常善于思考,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深度才会加强,他们在音乐这门学科中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越多。教师常用的互动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将互动在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让学生形成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关系。发挥他们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上。教师也要注重强调互动的规则,避免学生陷入到低效的互动当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音乐 课堂导入法

一、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内涵及理念

(一)何谓音乐课堂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导入,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性语言、动作,借助某种教学技巧,巧妙地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来,或从前一教学内容过渡到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因此,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不论是课前的导入还是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导入的设计和运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设计、艺术构思的结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它为一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教师的顺利授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新要求及其理念

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即小学音乐课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要求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及不同的音乐体验和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由此,小学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获得初步审美体验。因此,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除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价值之外,也应适应新课标要求,具有新的变化,反映新课标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即所有课堂导入的设计,都要遵循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谐个性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课堂导入法的设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谈话导入法

语言交流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手段,谈话导入法就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谈话,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布谷》,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喜爱的小鸟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及生活中对小鸟的感性认识来导入新课。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布谷鸟,并观察其形象特征获得鲜明的印象,并通过想象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布谷》,并进行教唱、赏析。

(二)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不仅是传统教学的常规方法,而且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惯用的基本引导方法之一。具体策略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新授课题做好铺垫。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知识的链接点,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纳到旧知识结构中,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前四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旧课的同时导入新课。具体导入如下:

老师提问:“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生回答……),那你们说大雨的声音是……(生回答……),小雨的声音是……(生回答……)。”由此引出第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利用这种方式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继续提问:布娃娃高兴地弹起了琴,你们听是什么声音?(生回答……)。然后继续复习《大鼓和小鼓》,师说,音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大鼓声是(生回答……),小鼓声是(生回答……)……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导入新课《小白兔盖新房》。

(三)提问导入法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提问,提何种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准确的提问导入,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在教学《动物说话》一课时,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怎么叫吗?”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老师进一步问:“那小鸭怎么叫呢?”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师再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呢?”“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如此反复深入,就能把下面的歌词创编环节都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四)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小学生都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歌曲内容或者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的导入。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小动物的歌曲,例如,《堆雪人》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是:“一种白色花,只从天上下;不怕天气冷,不怕北风刮;日出化成水,麦苗需要它。”以此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在学习《快乐的音乐家》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是:“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小燕子》一课可以设计成这样的谜语:“一条飞鱼空中飘,脑袋圆圆向上翘,翅膀弯弯尖又长,尾马分开像剪刀。”再如歌曲《小青蛙找家》这一课,可以设计成:“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由此,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引出新课,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五)情境导入法

所谓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预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入新课。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极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大树妈妈》一课,教师可以实现创设这样的情境:利用事先准备好好道具,让学生进行角色装扮,生扮小鸟,师扮大树妈妈,身披绿叶,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摇摆。在一阵风雨中,大树妈妈张开双臂,亲切地对迷路的小鸟说:“别哭,别哭,我就是你的妈妈。”在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有的树叶丛中快乐地飞舞,歌唱。然后,播放《大树妈妈》的音乐。由此,在这种预定环境下,学生学习并领会到了新课的内容,以及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六)故事导入法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新课,也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这样学生就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如第六册《快乐的歌唱家》一课,这是一首具有谜语式的歌曲,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比较常见,但同时也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教学:一天,在大树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正在开音乐会呢。它们的歌声多动听啊!听,一号选手小狗正在得意洋洋地唱歌呢(狗叫)。谁愿意跟他一起唱歌呢?现在二号选手小猫正从容地站在台上唱歌呢(猫叫)。小朋友,让我们也随着小猫唱起来吧。这时候小鸭子也不甘示弱,你们听(鸭子叫)。

(七)肢体表演导入

古人常说:“言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肢体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也是最佳方式。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常常高兴起来就手舞足蹈,且越是年龄小的同学肢体语言越是丰富。由此,为了贯彻新课标审美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导入。以期通过形象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进行肢体表演,从而融入音乐之中。如第三册《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教师可以先设定一段简洁柔美的傣族舞蹈,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合着音乐为老师拍手伴奏,并根据时机让学生也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模仿孔雀舞蹈。随后再让他们欣赏一段由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在这种动静交替的氛围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

当然,律动也是肢体语言的一种,在讲课过程中,也可借助律动节拍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进行导入。尤其是在讲授节拍如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侧重体验节奏的课程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再如,小马跑、大家走、开火车、开飞机、打雷声、划船等都可以让学生们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去活动。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

(八)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问为什么?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悬念导入法,抑或称为设问导入法。即实现预设某一问题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预设一种悬念,让学生根据悬念自己去探索,从而进入新课的方法。如,第五册《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小朋友,上次我们到小熊家里去,小熊特别的热情,我们玩得多开心啊!现在小熊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手艺了,它学什么手艺啊?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想。)不过,路途遥远,中途要经过音乐王国,还要有许多关卡要过,有许多有关音乐的问题要问小朋友,你们怕不怕?(学生:不怕。)这样一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学习状态。

当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方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此,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只要是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实现新课标的审美价值的导入法,就是优秀的导入法。

三、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作用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等。适宜的音乐导入法对营造气氛,激发灵感大有裨益。

具体来说,恰当的教学导入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题教学质量。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一般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及时的把握好时机,适当运用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的。

其次,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引发思考,进而实现音乐的教化作用、认识功能。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音乐的海洋,体验美的所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是主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从而实现教育的认知功能。因此,教师要利用导入巧设悬疑,引人入胜,这样才能起到开启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的思考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开启学生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观察力,为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

再者,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并突出教材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接受新知识。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的不同要求,按照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范唱、直观教具,以及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导入形式,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抓住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相似或不同之处,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以故引新,学新联旧,以旧启新,新旧相连。这样,学生的知识就会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不但能温习旧知识,而且能快速掌握新知识。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恰当的导入法是开启儿童走进音乐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它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纽带,也是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能力的表征。当然,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名燕.小学音乐美术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孙伟.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伊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6]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法[J].广西教育,2007,(25).

[7]谈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