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第1篇

【关健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植物景观;营造;宜居环境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居住小区楼盘的“形象代言人”,其视觉效果是人们衡量居住小区宜居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并且直接影响楼盘的品位。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融合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出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景观效果和集美化实用功能于一体,通过点与面、直线与曲线、方与圆、实与空的对比穿插配植技术,实现了形态和空间的浪漫情愫,以简单的几何语言,突出了景观的艺术内涵。优秀的植物景观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植物,以协调包容和谐为基调,紧紧围绕宜居环境这个主题,突显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居住区间有功能区、植物景观中有园林小品,以构成一幅幅梦幻浪漫的现实图景,达到楼房、通道、山水、植物、地形合围,景步移,明快轻松且综合体现绿色功能空间的居住小区的效果。

1 植物景观能改善居住小区宜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1植物能协调和改善居住小区环境植物树冠能遮荫防晒,减弱有害射线对人的危害,较好降低气温。树体能防风抗风,调节湿度。植物的叶能滞尘净化空气、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居住小区空气质量。植物群体能形成绿色屏障,改变声波传递方式,减弱噪音,营造安静详和的宜居环境。

1.2植物景观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优秀的居住小区具有多功能的活动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与功能区相协调,科学配植植物,以点、线、面、方、圆、虚、实、隐、现、图案形成功能区空间,体现独特风格和功能标志,减少功能区使用功能的相互间影响,提高活动效果。合理配植植物 ,注重植物生物学某些特征在节令气候的变化,营造“春华、夏荫、秋果、冬形”的温馨而诗意的四季景异的植物景观,让居民从植物景观的变化领略到节令气候的变化,感悟到自然生态的魅力,愉悦居民的身心。

2 营造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应遵循的主要理念。

2.1 自然景观社会属性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展示大自然植物丰富多彩的内含,汇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富有观赏性强的视觉景观和实用性强、功能完美的当代自然生态文明园林景观。

2.2 统盘考虑协调布局居住小区绿地按其存在和功能可分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等,空间是居住小区环境的基本空间。在进行绿化营造时,应结合居住小区构筑物,如:楼宅、凉亭、人造水景、山石等外形外貌和绿地整体形态以及视觉位置,并根据绿地大小注重功能区提高使用功能为基本点,以包容协调的理念、布置植物类型品种,并通过修剪成为景观视点,较好体现植物的综合功能,各功能区的配植在考虑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应按功能区的不同有所明显变化,营造由一个个独具风格情趣的园林小品,汇集成涵盖精神、自然、生态、协调软化完整的园林景观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创新所谓因地制宜科学创新,一是从居住小区绿地的实际出发,科学配植共生植物群体,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规划出与建筑物和地形地貌相融的植物景观。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并依据原有树木规划出与其相容协调相配的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三是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科学搭配外地适地植物,构建开放性格局,使传统情调与外来情愫相得益彰,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优化了景观结构,提高了景观特性和气质,形成异地风情,外向型景观和开放包容的胸怀空间,营造友善氛围,让本地居民以新鲜感,外地居民以亲切感。

2.4 以人为本和谐相容绿化的目的是美化优化环境,宗旨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所以植物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的通风透光,特别是低楼层居室受冠大浓密乔木影响较大的客观实际,因此在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要配植成局部荫蔽,整体阳光充足的开阔空间格局的园林景观,既让居民能在休闲散步、交流聚会等活动置身于植物景观中沐浴着阳光,又能在盛夏炎热的时段生活在遮阳防晒、环境优雅中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在楼宅周边,特别是有窗户的绿地,规划成层式绿化,底层可植灌木,草坪或地被等植物,控制其生长高度在30cm以下,中层可植修剪易定型的常绿灌木,控制其生长高度在100cm以下。上层可用高杆叶疏的植物,如:蒲葵、槟榔、大王椰等错开窗户定植,这样能较好解决低层居室的通风透光和绿化树木对光线阻隔作用这一矛盾。在假山、凉亭、水景等要注重协调相融,互为衬托,达到互相映衬、生趣盎然,形成完美的视觉园林景观。

2.5 自然和技术兼容的理念所谓自然和技术兼容就是要注重自然界植物的生存形式。以“时空一体,技艺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配植理念,使配植植物景观自然、协调有创意,形成有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有机渗透的园林景观,营造以凝聚的空间,广泛协调包容的氛围,配植时可在较大绿地构建曲折起伏的地形,要运用起伏地形与植物乔、灌木生物学特征和空间功能、美学功能,以及防护功能造景,充分利用植物软化功能,均衡协调建筑物的艺术手法,营造自然界植物复式生存群落结。适度利用藤本攀爬植物与架筑物如抬栅、亭等造景,增加空间绿化和优化休闲散步空间,提高美化景观效果。屋顶花园是探索城市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反映出行业技术兼容渗透的理念,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屋顶板面的厚度和水泥板结构,以承受植物根系对板面的影响和承载绿化园土的重量及防渗功能等。园林配植要尽量选用矮化防风、根系生长穿插力弱且耐旱植物等。

3 营造居住小区优美植物景观的措施

3.1 展示植物景观语言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就是在居住小区的建筑物间的绿地上科学配植自然化、生态化的植物群体,以势、形、韵体现静、雅、美,含蓄地表达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配植可以市树、市花营造人文精神,以乔、灌木的自然林缘线与通过修剪植物成不同几何体形态,而形成空间效果。

3.2 遵循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生态形式植物生命活动是在基础代谢活动的基础上表现出物种的生长活动过程,这些性命活动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某些生理性状如水和CO2的利用和对光的要求等有所不同。通过对乔、灌木,阴、阳生植物的合理配植,以大、中型为基本结构,灌木和矮乔木为视线焦点,以地被植物作为衬托,营造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空间,形成适应不同类型植物生长湿度、温度、光照等空间。总之,配植要注重植物的个性和共性,形成共生的生态群落。

3.3 把握植物生物学特征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充分利用植物各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粗、细、高、低及花、果、叶相等进行科学搭配,以不同高度色彩、体形冠缘体现异彩纷呈、形态多变、凸出层次的植物景观,营造完美发挥植物美学功能效果,突显艺术内涵和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视觉效果。

3.4 强化植物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要充分利用植物体外部形态结合绿地空间、地形配植,用矮灌木修剪成冠、球、柱、面等形式多样的图案,来强化林缘线条和树冠的高低变化形成景观韵律,为配植序列注入艺术生命。

3.5 突出居住小区景观眼景观眼一般指住宅小区的入口处和开阔绿地中心等重点地带,景观眼要得位、得体、大气、包容以纳四时之瑞气,迎八方之嘉宾。景观眼配植的植物体形要优美,色彩要鲜艳且有乡属意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的植物,以点睛灵化园林景观,突显活力和生机的活动空间。通常在主视点后面配植多层次植物,营造渲染着深远的空间感觉,形成韵味深,地域风情浓烈且梦幻的意象,衬托其景观眼的视觉效果和居住小区整体魅力。树冠宽阔的大乔木是主景树,形式多种多样的灌木图案能形成宽敞通透的视觉效果。

3.6 协调小区形成自然层次居住小区绿地空间受楼宅的制约,有形状不一的绿地和配套完整的功能活动区,利用笔直乔木导引视线,如大王椰、大头葵、普葵等,利用大叶榄仁等高大层式分叉乔木与灌木、地被营造深邃景观,利用花卉围植植物球、柱等,成亮丽多变的景观,利用叶相明显不同的灌木配植形成醒目图案等,通过对乔灌木、攀爬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植,能较好的协调区域,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小区活动功能的整体要求,科学搭配高、中、低及攀爬植物构成多层次视点,软化其不同空间提高园林视觉效果和单位生态绿量。

3.7 构设节约型植物景观经受过生物繁诞淘汰的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生命力强,速生,易成活,和种苗易找,病虫害少,苗木易培育且生产流程简单易管理,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经济性。中小龄树木生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起苗”栽种技术简单,运输方便,且植后存活其长,生长快,易成林,因此节约型植物景观要优先配植本土中小龄植物为原则。百年古老高大树木虽有震撼的气势,但移栽成活率低存活期短,原有生态被破坏,移栽技术要求严格,运输难,成本高。故百年古老树木客植小区绿地,既不是经济型绿化,又不是生态型绿化。

3.8 因地制宜巧配植物小区绿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空间小的角落宜使用外貌文雅和冠幅小的植物 ,使植物与空间相协调,给人以舒适和顺的感觉。开阔的场地宜配植高大挺拔植物,如重阳木,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势,以物言志,让居者以意气动业为美的崇高精神或配植色调明显的植物群,以小型灌木、花卉配植明快景观展示奇花异卉,姹紫嫣红、争妍斗艳,突显勃勃生机和图腾。为营造开阔地的景观效果,一般开阔地中心以高大树木配植时,周边则用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中心以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配植时,周边以高杆树木配植,以形成高、低、浓、密、形体明星鲜明对比,衬托其开阔空间。道路两旁宜植形式多样的矮灌木,形成宽敞通透视觉景观。

3.9 科学能动配植格式配植格式要明快,居住小区绿地随着通道、功能区等的规划定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各种几何图形组合体。营造配植时可结合地貌引入几何图形并在简单几何图形上定位,通过点、线、面、曲线的连接和实与虚的插入、重叠、包含实现了图中出景,景中有意,从规律的林缘轮廓中透出自然,以景观风格突显艺术内涵。适量的随机配植,增添了植物景观的浪漫情调。

参考文献:

[1]彭应运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景观细部[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郭淑芬田震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苏雪痕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王意成郭忠仁景观植物百科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6]王静城市广场设计中国园林景观营造的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7]李扬汉植物学[M] 上海出版社1986.4

[8]金涛杨永胜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2[M] 中国城市出版社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4

1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及治理概述

1.1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和原因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是指对天然的水体进行改造,或者是完全人工施工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水体,景观水体的主要功能是观赏、娱乐以及美化环境。例如,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等。

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私人庭院、校园、高档小区以及各类厂矿企业等为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地方,这些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肩负着美观和生态两种功能。但是,景观水体本身的特征以及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大多数的景观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景观水体更是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给周边的游客、居民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根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得知,我国有超过90%的公园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脏乱发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目前城市公园中的水体水质的调查结果都显示,水质存在富营养化的特征,且水体中的磷盐和氮盐含量较高。我国湖泊中的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大多数的湖泊水质都为四类、劣四类甚至是劣五类。湖泊通过清淤、换水等方法缓解水质,但即使是处理过后的水体,水质仍然属于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不仅要具备景观的特质,还要具备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受到整体环境、人为因素等原因的影响,水质不断恶化。目前,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为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状态,水体流动缓慢,甚至有的是静止的水体。水体的面积较小,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弱,需要人工处理。即使部分面积较大的景观水体,如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由于这些湖泊是浅水性湖泊,湖底容易沉积各类污染物,治理的难度较大;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作为人工建造或者是人工改造的水体,水体的形状、驳岸、岸边的坡度以及池底的形式在设计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景观水体的蓄水能力和流动能力,导致水体的流动缓慢、甚至呈现出死水的问题;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周边人类的活动频繁,因此外在污染源较多,人为因素给水体带来了污染,例如,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等,都是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1.2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方法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要研究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污染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治理修复,实现治理的最优化。目前,全球对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方法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生态修复,以上3种修复方法都涉及多种技术手段,同时各有优劣。

另外,根据景观水体需要修复位置的不同,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而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修复大多采用异位修复技术。不管是采取何种修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治理修复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时,要充分调研水体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的程度,结合多种修复手段,结合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治理修复目标,对设计的修复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同时,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治理要注重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保持持续性的稳定状态。

2 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2.1 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

水体中的水生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并且利用污水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污水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并转化,无机氮是水生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植物吸收无机氮后,合成蛋白质、有机氮,而收割水生植物可将有机氮、无机氮从人工湿地水体中除去。污水中的无机磷也是水生植物生长中的营养物质,植物吸收、同化无机磷,转化成植物的有机成分,最终可通过收割植物除去无机磷。生根的植物除去砂土中的氮磷物质,浮水植物能够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大型挺水植物的茎和叶、浮水植物能够过滤沉淀砂石和有机微粒。

2.2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能够将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转化成营养物质,而人工湿地水体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庞大。由于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植物根系形成了网络状,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了厌氧、缺氧和好氧三种环境,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够分别进行吸附和代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促进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形成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2.3 吸附、沉降作用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植物还能够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等,且沉水植物的吸附和沉降能力高于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吸附沉降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别。景观水体中的植物能够较好的吸收、吸附污染物,水体的净化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水生植物能够通过生化作用分解消除水底的沉降污染物,利用光合作用分解污染物,而植物的根系部位为微生物提供降解环境,促进污染物的排除。

2.4 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水生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进行光照、营养物质以及生长空间的竞争,减缓浮游藻类的生长。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遮挡了浮游藻类生长需要的光照,同时有些水生植物能够分泌出导致浮游藻类死亡的物质,最终减少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促进水体的净化功能。

2.5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人工湿地景观具备观赏和生态两种功能,水生植物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观赏和生态两种功能,因此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水生植物时,要充分结合湖床的形状设计,根据水位由浅到深的原则,分别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例如,种植荷花时,要做好控制管理,防止荷花蔓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种植睡莲等,保证空间的层次化。在景观水体的边沿要种植挺水植物,美化湖岸的线条。沉水植物种植时需要设置围栏,防止占据太大空间,同时要注意收割,既能够保持植物的生长,保证美观,同时提升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

2.6 人工湿地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且调节生态,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部分地区干燥雨少,湖中常常出现水少的现象,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人工湿地能够改善并且缓解水平衡。建造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在冬季少水的情况下,为公园供水提供保障,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7 水体生态的多样性变化

由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人工湿地景观水体都基本保持平衡状态,以往的脏乱得到了改善,一年四季不仅水质好,同时水生植物的存在,更具备了观赏的价值,且鱼虾等水生动物也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部分湖中还出现了底栖生物,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提升了水质,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好的生态环境则孕育了水生植物和动物,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应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时需注意的问题

3.1 季节性明显

水生植物修复景观水体时体现了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夏季修复效果最佳,冬季修复较差。主要是由于冬季品种较少,冬季植物对水体的污染净化效果较差,观赏价值也次于夏季。在种植水生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冬季和夏季的区别,可结合常绿植物或者是耐水湿能力的常绿品种,保持冬季的水体修复功能。

3.2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生态修复效果

使用水生植物修复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时,要根据景观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源以及当地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气候、水纹和岸边植物设计水生植物。不同的水生植物具有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因此要综合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形成生态与观赏兼具的植物景观系统。

3.3 加强养护管理,谨防二次污染

水生植物多数能够大面积繁衍,一旦疏于养护管理,会出现疯长、蔓延的情况,例如水芹菜、水花生、野茭白等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必须要对水生植物进行定期收割、处理,冬季可以对部分水生植物进行剪除,防止蚊蝇的泛滥以及水体发黑发臭等。

4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实例

4.1 重庆市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重庆市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07hm2,位于科技城中心,具有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以及园林景观等多重功能。该人工湿地公园的重要风格为立体湿地,溪流、梯田以及池塘的搭配突出了彩云湖的立体特点。而梯田不仅具有田园风光特点,同时还起到了清水、净化的作用。湿地公园的净水系统包括塘床生态系统、厌氧沉淀池以及水生植物生态圈等。出于生态和观赏的需要,桃花溪、彩云湖和梯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水生植物沉淀、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保持生态的平衡。

4.2 湿地公园中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6种,分别属于5科,包括3种漂浮类水生植物、1种浮水类水生植物和2种沉水类水生植物。选择的水生植物以香蒲、芦苇、水菖蒲、荷花、睡莲等常见植物为主。这些常见植物既能够较好的生长,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同时由于人们熟知这些植物,具备较好的观赏价值。

4.3 湿地公园植物床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种的水生植物主要芦苇、伞草以及香蒲、荷花、茭白等植物。芦苇拥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茭白能够吸收氮磷等物质。两者的结合能够较好的处理污染物。同时,芦苇还能够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好富营养化的水体,克制浮游藻类的生长。荷花、睡莲等植物则能够较好的分解、除去氮磷物质,还能够净化水质,使水更为清澈。香蒲能够净化富营养水体,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伞草的根系发达,管理较为容易,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该湿地公园种植多品种的植物,既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达到观赏的目的。

5 结语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肩负着美观和生态两种功能。但是,景观水体本身的特征以及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大多数的景观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种,水生植物的成本较低,后期的养护管理也相对容易,同时水生植物能够达到保持水体生态长期稳定的目的。在水生植物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湿地景观的气候、形状、具体地理环境等,综合性的考虑,实现生态与观赏功能一体化。人工湿地景观水生植物种植后,要定期维护管理,避免水生植物的疯长、肆虐,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元颖,王娟.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2] 陈丽娟.园林景观中水生植物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2)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89-91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生态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ts in the fun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at ecological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of the art, and emphasiz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plant configuratio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plant disposition.

Key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ecologic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城市生态园林是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技术,从构成园林绿地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大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在城市中的各类园林绿地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植物的循环再生、能量的高效利用,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其对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为人类在城市中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能

在城市中我们的生活环境被各类绿化植物围绕着,植物在四季轮回中变换着自己的形象,给予了城市不同的容貌。然而很多人却把植物当做是城市规划中建筑物附近的装饰品,而把建筑看做是完全独立的,这显得十分荒谬。实际上,在当今社会,植被的选择是开发商考虑建筑选址的一个重点之一。他们考虑到了保证水土,调节气候,防御风沙,经常将植被应用与阻挡这些灾害的东西联系起来,也为这种天然的生态环境作为小区的价格筹码。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三大功能:即建造功能、环境功能、观赏功能。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观中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植物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植物的建造功能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及、以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观赏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对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

2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与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具体应遵循四大原则。首先,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可以使他们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如果变化太多,那么会显得整体会杂乱无章,而没有变化,又会显得单调呆板,这种变化就要保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次,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特别注意各类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处于这种环境中会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感觉;再次,均衡的原则: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带来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带来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既科学又有条理,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最后,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街道两旁,可以种植一些间隔等距或不等距的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在他们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的原则: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应根据美学得要求进行创造融合。不仅要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在四季交替轮换中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同大自然与时俱进”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总结为应掌握以下几点:重视植物多样性;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人为与自然相结合。

3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对比和衬托

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以此可以充分运用他们的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表现一定的艺术形式,勾勒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3.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尽相同,有的植物生长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植物生长具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究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要和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季节变化中不同的生长形态,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起伏和韵律

在配置街道两旁和狭长地区的植物时,要注意空间的变换和立体效果,做到高低搭配,起伏搭配,产生层次感,避免布局呆板。

3.4层次和背景

为避免景观单调,可以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互相搭配,将不同花期的花色植物相互配置,可以增加植物景观的观赏性。

4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

在树种搭配上应符合植物的生态习性,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合型植物群落,并应遵循植物群落得生长规律,间歇性的进行良性人工干预,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稳定、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态系统。

4.2 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上可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更不能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有周期的进行药物或人工上的除草工作,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4.3 在植物配置考虑四季的搭配

植物配置应注意考虑营造一个一年四季都不同的优美生态园林景观,在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搭配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4.4 在植物配置中营造开放式草坪

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的耐践踏草坪,以提供应急避灾避难场地,一方面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安全的避难场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

4.5 对植物应采用生态除虫方法

对依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的病虫害,要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采用生物学或人工的方式进行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景观,不仅需要优美的建筑作为主体,还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相匹配。以此配比出景观中的自然美、生态美、和谐美。同时,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还可以结合当今人类生活的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多方面内容,使生态园林植物的实用功能达到最大化,充分有效的服务于人类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21-01

城市生态园林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现代的科学技术,从构成园林绿地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城市的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建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园林绿地。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态效益最高,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其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城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植物的不同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的四季轮回变换着形象,给城市赋予了不同的容貌和性格。然而涉及土地规划领域的许多人士仅仅把植物当作一种配置在建筑周围的园艺附属品,而建筑则是完全独立的,这实在荒谬。事实上,植物和现有地被是大多数场地选择和规划的基本考虑之一。他们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御风沙,而且经常用于规定土地利用形态。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三大功能:即建造功能、环境功能、观赏功能。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观中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植物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植物的建造功能体现在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观赏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对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1)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2)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3)均衡的原则: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2.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2)重视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2.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1)重视植物多样性;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4)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5 结语

一个优秀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美的建筑作为主体骨架,更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相匹配,体现出景观之中的自然美、和谐美。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遵循美学原理。但应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