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研究的问题

数学研究的问题

数学研究的问题

数学研究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目前,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调查,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在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很大的影响。从大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并且其中涉及的计算和一些抽象的推理难度,都超过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范围,导致许多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方面感到很大的压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深入探究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非常关键。

一、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不上

自高中课程改革后,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部分高校与高中的改革进度不同,且高校的教学改革进度往往落后于高中的教学改革,这直接导致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出现脱节的问题。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不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理论。

2.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式衔接不上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通常是按照数学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直接按照老师教给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做题。相对而言,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方面的主动意愿不强,只是按照数学老师的教导进行学习。

而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则需要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课上认真地听讲以及独自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才能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

二、加强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的策略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方面,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涉及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进行高等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查漏补缺,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点的断层,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教学方案的研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知识。

2.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尝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在高等数学知识原理的讲解环节,可以适当讲解一些数学发展史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方式变通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方式变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方式变通,可以使大学生在发挥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部分数学知识原理的学习,在数学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有效规划学习计划,降低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数学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培养大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知识及原理的应用能力,是促使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策略之一。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的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积极总结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方面存在的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

[1]南定一.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及改进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146.

数学研究的问题范文第2篇

“问题解决数学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意识习惯。由此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我认为,要想搞好“问题解决”数学教学研究,必须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或逼迫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某小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了传统的蜜蜂飞行时的“嗡嗡”的声音是由于振翅造成的观点,证明了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这一出人意料的结论。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他们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渠道。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研究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72-02

什么是自主学习?这是研究自主学习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指导、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自我监控的学习等等。根据对自主学习定义的理解,结合学校高等教育的具体环境,本研究中,我们将高等数学自主学习定义为: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校数学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高等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内在动机激发下,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自觉主动地选择高等数学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并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积极主动营造学习环境,通过自我调控的数学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进行有效的高职数学学科研究,从而为在高校展开有针对性的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我们对我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几百名学生进行了“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对高职数学课的认识、兴趣及学习现状等几个方面。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148份,问卷答题规范、完整,为我们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一、调查统计数据及相关分析

1.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回收的160份中,男生占74.4%,女生占25.6%,抽样的性别比与学院男女比例基本吻合。生源分布建工系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和经管系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反映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状况。

2.高等数学的基础现状

(1)学生对数学基本认识几个问题的回答

关于学生对数学几个问题的基本认识,如表1所示。

由表1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高职数学作为基础和工具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你认为数学课重要的原因有”这样的问题,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比例只占19.6%,而认为是“升学考试不可少”的比例竟高达45.3%,可见,不少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应试阶段。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这样对数学的理解当然是偏颇的。

(2)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现状的回答

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对于“你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源于”和“你对数学没有兴趣是因为”两个选择性问题,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对数学没有兴趣”。由数据分析可得,目前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淡,动力不足。从对“假若时光倒流让你重新学习数学,你会如何学习”这样一个问题,59.3%的学生回答选择了“培养学习兴趣”,即可见一斑。从表2来看,目前学生学习数学存在较为突出的困难,主要在于觉得数学抽象、枯燥难学,加之基础差,所以感觉负担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进行高等数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反过来作为激发学习的动机而影响新的高等数学学习。我们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重要基础,是促进自主学习程度提高的催化剂。

2.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很重要。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更新数学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少年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气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刘宁宁.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数学研究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导学案教材学生课堂

导学案应是提供给学生的可以借此并依靠教材做到比力轻松地进行自觉地认真学习的具体方案,一定做到知识的层次化、知识难题化。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1导学案教学的指导思想

1.1做好“四备”

即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学生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要立足于中下等基础的学生水平,有比力明确的带领,尽量多设台阶,尽量缩小阶差,在学生的最近知识本领发展区设计难题。备好学生是设计难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带领的方式、范例点拨的方法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备好课标,是确切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必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初步设计设想。

1.2知识需求

知识层次化。导学案所有关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表现知识的逐步生成整个过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因此可以及彼,因此可以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靠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知识难题化。每一部分探究或学习的主题一旦确定,就要精心设计难题,使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学案引领下,学生知道如何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难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本领的提升。难题要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一定知道如何填、填什么。

2导学案教学的注意事项

2.1“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是根本

“导学案”的编写是由集体分工协作完成的。编写整个过程便是控制编写质量的整个过程。开学前,备课组成员就讨论出一学期的进度,安顿调整好教材,并把具体教学主要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一份合格的导学案一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提供学生检测学习成绩和自我评价的材料。

2.2“导学案”的课堂应用是关键

初中数学导学案包括“前置测评、认定目标、自主探究、题组训练、归纳整理、达标测评、拓展提升”七大环节。导学案一般是开学前已经编写好,开学时和课本一起发放给学生。具体应用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前置测试和认定目标这两部分,而自主探究、题组训练、归纳整理、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则是在当堂课上完成的。

2.3“导学案”的应用效果是原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教学应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觉地认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书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3.1背景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与推进,人们对新课程标准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确立了新课改的目标与方向。同时,随着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政策的出台,旧的教学思想、教学体制、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等旧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新规定、新要求相冲突或相违背。特别是通过抢占挤压时间、加大课业负担,甚至体罚学生来取得成绩已经不再现实。加之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一线教师又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为了解决在教学改革中的诸多矛盾,那就必须得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机制的改革就是改革的焦点。

教师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那就必须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完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聚焦点。但有不少实际教学中的改革只追求了形式,而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热闹化,学习精力松散化,小组合作应付化、自主学习表层化、自主评价空洞化,更有些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低沉死气化。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轰轰烈烈一阵子,热热闹闹两下子,实质还走老路子”的误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以学为主,学案导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推广,可以弥补其中的缺漏,打通阻碍提高课堂效率的症结的一种好方法。

3.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模式推广要依附于课堂教学,又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借鉴现有的理论经验指导教学,促进教学,使二者相辅相成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开展,来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开发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享受素质教育。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被动性地学习行为为主动性独立性学习、探究体验性学习,使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改革制约课堂效率的不利因素,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师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通过高效率课堂教学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4导学案教学模式推广切入点

4.1用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融洽和谐的堂教学环境。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何通过优化学习环境、融洽师生、生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关键问题之一。

4.2优化课堂教学常规,围绕“如何才能使课堂最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研究:

备课做到最优化:优化备课的形式和内容,把备课做到精炼化,在“突出过程与方法”上做突破,在备课的灵活性、精炼性和实效性上加大研究力度。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找出无效教学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摒弃无效课堂环节及课堂教学无效行为,力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如何减少低效无效环节,包括预习设计、教学步骤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内容的设计、学法指导、评价检测设计、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等。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能使课堂产生高效效应的教学策略研究,如激励策略、评价策略、测试策略等。

4.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探索有效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质疑与探究、学会学习,体味学习的快乐。

5结束语

总之,这一模式给学生明确了预习要求,利用了学生闲散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唤起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了有备而学,学生又能在完全参与、积极表现中,获取新知,张扬个性;使人人当组长,个个是老师的梦想成为现实,使学生在成就感中获得成就。这一模式的应用也定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得应有成绩。

参考文献

[1]史淑霞,徐宝贵.学案导学法的课堂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64-65

[2]王爱菊.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82-83

数学研究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问题 解决策略

数学问题一般涵盖了数学概念、数学理论、数学解决方法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建设性,尝试加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相关数学知识认知和弥补认知障碍上的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实践

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停留在数学知识点的灌输,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熟练掌握,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了解,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数学教学没有生活化,小学生只是掌握了课堂知识点,没有做到生活中的有效应用。例如:甲乙两辆火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100公里,乙车每小时80公里,经过三小时,两车相遇,请问此段路程一共多少公里?这样的应用问题就不切合实际,两辆火车不会在同一铁轨上相遇,这样就相撞了,学生只能是机械地掌握数学公式,对于解决问题教学没有任何帮助。

1.2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规划无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学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课堂上、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数学逻辑思维的正常发展。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规划中,往往局限于教材知识的诠释,首先考虑的是数学知识的普及性、基础性,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这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导致教学目标只能是教学知识点的重复,很难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泛泛而谈,只能是导致学生的思维空间有限,学生学起来昏昏欲睡。

1.3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解析违背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标榜着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具体到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则大多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是采用现场板书,根据课堂教学制定教学问题,教师罗列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没有课堂的交流互动,违背了教学大纲对于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要求,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从教学实践可以得出,教师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解决的并不是“实际教学问题”,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空洞知识点,更谈不是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育的策略

2.1加强基础概念知识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概念知识,是提高自身学习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教学情境、探寻问题答案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概念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架构,从而实现数学解题思路的日渐清晰和完善,而通过扎实的基础概念知识,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成果。

2.2加强应用题学习策略

应用题的学习和解题,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数学思想,采用有效的数学公式,所采用的综合性的解题策略,需要教师充分结合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方案、方法和手段,采用诸如: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实验、类比与对比,归纳与总结等不同逻辑思维策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体验,分析应用题的数学规律,采取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2.3加强几何图形学习策略

小学生还处于生长期,他们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都很不完善,反映到小学的数学学习,他们往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习题理解和解答,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理解还处于过度阶段。因此,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解决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策略,加强平面图、立体图、线段图等不同几何图形的学习和运用,保证课堂教学立体生动,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点。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是重要的知识点,教师通过组织大家深入学习问题解决的策略,规划课堂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数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