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恍Ы逃专业;德育特色;建设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班华指出,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和发展。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应该更贴近职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因此,它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性,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顺应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以反思性实践为发展的主线。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色。下面从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建设。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品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B.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阳光健康、富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C.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并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并能够以艺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能整合教学要素,胜任班主任工作。

E.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教育信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分目标。其中,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生存品质、应对挫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清洁、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中国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道德价值;二是实施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而言,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渗透比较紧密,由于该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可分,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而高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导致的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的新陈代谢要以先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要构建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合小学文化、小学教师文化和小学儿童文化的校园文化,和小学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三、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德育,要体现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教育性自不待言。综合性不但表现于在跨学科领域实施德育;同时也表现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综合的。途径包括:

(一)直接和间接的教学:是最经常、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要推动跨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小学德育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做小学教师的兴趣;

(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立足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反省和内化得到真正的成长。包括便民服铡⑽幕辅导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暑期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考察实践、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

(三)课外、校外活动: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校外活动;其中,特别借助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跨学科教学活动机会实施德育;

(四)共青团活动;

(五) 校会、班会、周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等;

(六)班主任工作。

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生活指导法等。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和内化,形成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德育管理

包括制度、队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管理的建设。

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精神,采用各种激励和奖惩机制,使所有领导、管理者、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群策群力,整体发展。特别强调联合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校本文化的支持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打破传统的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创新跨学科管理制度以保障跨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队伍包含学校各层面的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大学的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管理学生的德育。在院系层面建立跨学科学系或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建设跨学科德育的基本人力资源。

在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中落实德育,鼓励开发跨学科课程。请小学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比例不低于20%。

强调全员参与德育研究;强调跨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德育研究,力求以研究促进德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五、德育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德育工作的提高和改进,而不光是德育的实际成绩。请德育施教的所有成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包括个人人格品质评价、学科(含跨学科)德育评价、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小学化校园文化评价、实习实训素养评价和专业德育活动评价;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主观判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测评手段突出差异性。构建动态、系统的德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15.

[2]中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1.

[3]陈威.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赵佳丽,罗生全.论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7:47-50.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第2篇

可喜的是,区域内学校的主动发展意识比较强,对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比较迫切,而且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这为铸就学校德育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我们提出了区域推进“德育项目工程”建设的思路,坚持“系统规划,项目推进”的区域特色创建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发展。

一、深度挖掘,开发学校德育样式

要形成学校特色,专家的引领无法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移植,必须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因此,我们立足促进区域内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统筹协调,加大经费投入,为各学校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设备等,不断增强学校创建特色的“硬实力”; 而学校则从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校情出发选择创建特色的具体领域,丰富内涵,形成校本特色。

(一)传统样式推陈出新

一个学校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很大一部分就是学校的文化沉淀。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鼓励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向历史要财富,认清自己的生态环境和定位、特点和优势,运用教育策划的谋略,找寻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状态。

伴随着学校追溯历史、传承历史的步伐,一批烙有传统印痕的德育项目“生长”出来:博爱小学确立了主题为“小学当作大学办”的博爱乐园特色项目;北环路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成功奠基”的成功教育特色项目;清凉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谐发展创设最佳教育生态”的生态教育特色项目;以及兰陵小学的“乒乓”、延陵小学的“创编游戏,欢乐大课间”、中山路小学“琴棋书画”等等。学校从寻找文化“源”中发现了德育的项目,我们从学校的德育项目中看到了历史文化的力量,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新生……

(二)新鲜样式呈现精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区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已逐步完善。全区中小学已全部完成“班班通”,所有学校完成闭路电视工程,接入10M光纤宽带,各校均通过了常州市一级校园网评估。于是,借助网络环境拓展出来的新型平台,学校开发出了德育项目的新鲜样式,如:怡康小学“车、船、航三模育人”、浦前小学的“TV社团 美德校园”、红梅实验小学的“班级网站”特色项目;还创生了与之相配套的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评价体系――“天禾学生成长电子记录袋”。

这些德育项目新鲜样式的开发,实现了穿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让学生灵动的才艺、飞扬的个性得以展示,让学生拥有了现实教室以外的精神家园,更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德育关怀。这些德育特色项目的创建,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资源与途径,提高了德育成效。

二、建章立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每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可以从一种或多种优势项目切入,持之以恒,发展成为学校优势,最终成为德育品牌。但任何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如果离开了制度的保障和制约,薄弱学校的项目可能落空,优秀项目也有可能流产,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从机制上切入,有利于学校的主动思考、长远规划和稳步实施。学校德育的项目制凸显了三大特点:其一,明确创建流程:年年开评,三年过关,为全区所有学校的参与提供了时间保障。其二,形成创建模式 :由学校整体设计、分年段实施、螺旋上升、形成品牌,促进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建设。其三,营造“文化伴着学校走”的氛围:学校要调整项目需要递交调整申请书,且实践1年后方可参评,为学校德育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通过2004年起至今七年多的实践,德育项目已逐步显现出实效。目前,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已在各校蓬勃地开展起来,涵养并积淀了校园文化,校校有项目,项目个个成体系,德育活动次次有亮点,真正丰富了校园生活,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的德育效益。

三、分步规划,实现项目螺旋生长

项目制德育活动援引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规划性,因此抓“规划”是项目制德育活动的核心内容。2004年,我们提出了围绕同一项目分三个阶梯制定九年长远规划的要求。

第一阶段:区属各学校创建具有校本特点的“德育特色项目”。三年的“德育特色项目”创建过程中,各校总结和梳理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已有的典型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德育特色项目”。

第二阶段:学校原有“德育特色项目”通过有效实施,提升为“德育示范项目”。各中小学以原认定的学校“德育特色项目”为基础,在有效实施中完善,在动态生成中改良,在此基础上申报“学校德育示范项目”。各中小学如对学校原“德育特色项目”有调整(项目主体),需填写项目调整申报表,并于实施一年后再行申报“学校德育示范项目” ,减少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德育工作的随意性,为学校德育特色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第三阶段:对学校“德育示范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培育区“德育品牌项目”。德育项目的创建工作年年开评,学校自主申报参评。每年的评审过程对于区域各校来说都是一次“德育研究盛会”,参评学校的德育成果展示,与专家之间的答辩、对话,各校德育理念的整理与陈述,同行间的交流讨论……让参评学校与观摩学校都受益匪浅。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连贯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年龄段学生特点也较为突出,因此我们设计一个时间段完成基础项目,前一个基础项目的达成成果作为另一个有延续性的更高层次项目的开始。在这样的序列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德育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又按照“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策略精心设计,引导区域各校(园)分段实施,每一阶段有设计、有实践、有反思、有提升、有评价、有推广,螺旋上升、稳步推进。(如下图)

四、融入课程,深化学校特色内涵

一般而言,项目的实施是有阶段性的,而这与学校教育持续、长程的特点相背离。如何让项目为学校德育长期服务?一个答案:融入课程。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最经常、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载体;真正的项目特色只有融入课程才会具有内涵,才会成为学校个性和稳定的风貌,才会为全体师生所认可、所接受。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就是烙有学校特色的长期性教育项目。

如:兰陵小学是一所普通学校,校舍简陋,但其乒乓特色却名扬市内外,学校考虑用国球精神作为德育项目的核心,形成“国球耀童心”的乒乓德育课程,让在兰陵小学生活成长的师生都具备“有毅力、敢拼搏、善合作”的品格和独特气质。再如,博爱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学校构建了“做一个可爱的博爱人”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下设“博爱奥斯卡”、“博爱诺贝尔”、“博爱吉尼斯”、“博爱家长智囊团”四个子项目组,开发了30多个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所有活动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策划,项目开展由学生组织,开展过程全体参与。从合作、创新、个性展现等不同侧面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自主管理、自主体验、自主成长。

五、交流展示,彰显德育文化魅力

我们在德育项目制管理中引入了“目标导向、交流推进”的策略。“目标导向”是指我们让学校经常对照规划总结、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分析、审视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盯住难点、立足基点,把德育发展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交流推进”就是指将不同学校的项目组汇聚起来成为一个大型团队,切蹉思想,讨论做法,互勉共进。形式如材料互览、集体调研、沙龙研讨等等,及时辐射新的做法,积累好的案例,敦促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做到“且行且思”,一年小进步,三年大改观。

实施“德育项目工程”以来,区域各校(园)通过多次深入地交流,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途径、载体、评价等多个方面切入,攻坚克难、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红梅东村小学的《家校接力・爱的传递》项目破解了家校合作的难题,拓展了家庭教育的途径,初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可喜局面;清凉小学的《“星级少年”评定》项目从未成年人的评价改革入手,变革评价的主体、方式、内容、时间等要素,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促使星级少年在体验中主动健康地成长。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第3篇

一、借力环境,增强德育特色的张力

有一所初中,学校大门正对着当地著名的镜湖,政府还为此建造了镜湖公园。于是,该校将镜湖公园挂牌为学校德育基地。德育处每学年组织新生到镜湖公园开展两项活动:一是“认识镜湖、爱我母校”的思想教育,使新生认识学校周边的优美环境,产生对学校的喜爱;二是“走进镜湖,热爱自然”的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团员、志愿者到镜湖捡拾垃圾、宣传环保,使学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并为环保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创办了校刊《镜湖论坛・德育课堂》,进行德育工作汇编总结;每年的艺术节汇演定名为“镜湖之光”;学校的读书活动也命名为“镜湖读书会”。借力镜湖之名,使德育工作有了依托,德育空间得到延伸。渐渐地,“镜湖”成为了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到名胜古迹,小到一条马路、一块砖石,它们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背景,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潜在影响力。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掘周边环境中蕴藏的德育资源,将其移植到校内德育工作中。这将为德育工作带来诸多益处:一是易于面向师生和社会进行宣传,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易于师生产生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是易于形成系列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张力,强化德育效果。

二、借力活动,激发德育特色的活力

许多中小学开展的德育活动大同小异,但有一所初中另辟蹊径,与当地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简称LP)协会联合,开展了“爱心手牵手”大型感恩教育活动。该活动完全由LP协会组织、策划,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与德育处只需负责完成活动报道。在活动中,许多教师、领导和学生一起参与,组成团队,共同表演或竞赛。在感恩教师环节,学生冲上舞台,将手中象征“感恩”的蓝丝带系在教师们的手臂上,教师们也热情地拥抱了学生。在感恩父母的环节,有一个最为感人的“慢慢地陪着你走”的活动。先是孩子蒙住双眼,由父母搀扶着走过由课桌、椅子搭建起来的“人生桥”,遇到障碍时由父母引领着通过,到达目的地后,角色互换,由孩子搀扶父母走完“人生桥”。当主持人将活动的意义娓娓道来,当《懂你》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孩子和父母们都潸然泪下。活动中始终洋溢着温暖的亲情和信任,使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和进一步加强。这一体验式活动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效果,是近年来学校感恩教育中最成功的一次。

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很多学校的德育活动内容很丰富,但形式较单一,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而当活动组织方摆出管理者的姿态时,又容易站到学生的对立面,与学生产生疏离感,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借力一些外来的德育活动,可以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借力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如前文提到的LP协会的活动就属于“请进来”,是把有特色的社会德育活动请进校园;而“走出去”,则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通过到校外开展德育活动,借助校外力量提供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德育感受。在借力外来德育活动时,学校只要单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阵营,可增强校方的亲和力,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三、借力资源,深化德育特色的内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是科技特色学校,但这一特色却一直独立于德育工作之外。2014年,一个契机到来了。该年度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所穿的会议服装的布料为“宋锦”,其生产厂家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恰好就在学校旁边,而丝绸文化也正是本地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此,校长提出:要将这一地方文化与学校的科技特色结合起来,要将两者融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是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进取教育、责任教育的最有力的媒介。

思路确定后,学校德育处立即联系了“宋锦”工厂负责人,邀请他们将“宋锦文化园”挂牌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并组织学生参观宋锦织造的流程,学生由此得知,宋锦织造技术已成功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也是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象征。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产生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

德育处还联系“宋锦文化园”的负责人在学校科技节上举行有关宋锦文化的讲座,并举办了主题活动――“宋锦,我家乡的骄傲”,包括小报、画信、征文、摄影等。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文化熏陶,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力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深化了德育的内涵。

做好德育工作,光靠举办各种活动是不够的。要使学校德育活动具有特色,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借力资源,将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可使学校德育特色内涵得到深化。在借力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找准学校的特色亮点。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德育工作中,要将这些亮点发掘出来,尤其是能用于德育工作中的亮点,作为开发的重要资源。借力学校特色是对德育管理的补充,是从广度上丰富德育特色内涵。

二是要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化的积淀具有时间的深度,也有人文的厚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借力地方文化是对学校德育管理的提升,是从深度上优化德育特色内涵。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成效

攀枝花市某小学先后被授予 “四川省文明单位”、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部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可以说该校的德育工作走在了整个市德育工作的前面,对整个攀枝花市小学的德育工作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其德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小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研究尝试总结其先进的经验,发掘其借鉴价值。

一、提升德育的地位

调查中发现,由于攀枝花市教育局每年会派专员督导检查学校的德育的情况,并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度量衡之一,合格会被认可,不合格则会降级,因此该校领导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首位,学校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德育,在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提炼德育理念。

该校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二、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理念的主要实施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该校鼓励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前提之下,灵活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坚持“爱、勤、新、活、实、范、导、科 ”的八字方针,切实贯彻学校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实现学校的德育工作意图。同时,学校鼓励班主任进行个性化的德育工作的尝试,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改变僵化老套的德育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树立绿色德育理念

1.先进的绿色教育理念

该校以“绿色教育铸就七彩人生”为教育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是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实施“六项工程”:即绿色管理优化工程、绿色校园文化工程、绿色教师历练工程、绿色德育浸润工程、绿色教学深化工程,绿色教研提升工程,从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凭借部级绿色学校的品牌,走上了绿色学校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二小铸就七彩人生”为办学理念,开展“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让艺术成为生活情趣、让实践成为生活特质、让热爱成为生活态度”的绿色教育行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孩子终身发展积蓄能量。

2.个性化的绿色德育体验

个性发展不同于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观念,而是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健康协调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该校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德育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增强自身的德育个性体验。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采用活动为载体,形成学生独具特色的德育认知,增强学生的德育情感的体验,锻炼学生自身的德育意志,倡导个性化的德育行为。

四、德育成效突出

小学德育的任务包含了德育认知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意志的锻炼,也就是常说的 “知、情、意、形”的培养。

1.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认知

该校努力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掌握是与非、错与对、善与恶的道德判断标准,并据此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后果。教师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比如教师让学生知道抄作业是错误的行为,欺负同学是不良行为;尊重老师是正确行为,团结同学是对的行为,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力。

2.陶冶了道德情感

该校一直在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比如让学生在观看一些德育影片的过程中,体验做好人、好事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会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些不良的行为时,及时让学生体验到羞耻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让学生明确做正确的行为是让人快乐的,反之,则是痛苦的。

3.锻炼了坚定的道德意志

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抵制不良诱惑。比如在班级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让学生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地原则,抵制不正当、不公平、不公开的竞争意识,增强竞选的信心和动力。又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克服诸如玩手机、交头接耳、打瞌睡等不良行为,坚持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坚决与不好的课堂行为做斗争。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德育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学校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整合工作资源,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特色范文第5篇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实施《哈尔滨教育发展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化落实,在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构筑我区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树立2~3所小学德育工作特色试点学校,推动全区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文明校达标率100%,文明班达标率95%,文明生达标率95%以上。三年内全区学生整体文明素质在此基础上稳步提高。

3、控辍率不能突破目标,辍学率城市小学在1%以下,农村小学在2%以下。

4、违法犯罪率为零。

5、保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创新及特色工作

1、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校。

面向未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迫使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

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各学校一定要针

对学校校情,结合学生实情,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将是我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向。全面开展“以个性育人、抓小事育人、分层次育人、按阶段育人、重素质育人、明方向育人”的不拘一格的育人途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六会”和“七种能力”(“六会”: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创新、学会生存。“七种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社交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校要以创新的思想思考本校德育工作,创出特色,抓出实效。本年度德育办以此为重点,树立2~3所德育工作有特色的先进试点学校,从而带动我区德育工作校校有特色,形成全区德育工作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新格局,使我区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2、网络管理促提高,资源共享,互学共进。

全球化、网络化、多极化的新时代,促使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标准高,上档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形成我区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的新格局。各校创建的德育工作网页要充分展现本校德育工作的全貌,从而使全区德育工作资源共享,达到彼此互学共进的良好态势。

3、要进一步做好我区小学德育基础训练工作,在此之上,不断创新完善。

(二)重点工作

1、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拉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为主题,深化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

首先,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是我市目前德育工作的重点,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抓好落实,要把此项活动与其它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抓出实效。

其次,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各校要把“形象工程”建设与“小公民”即(五小)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开展有本校教育主题、有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各校要制定活动方案),力求实效,不走过场,使此项教育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本年度区德育办要以此为主题召开现场会。

第三,结合“形象工程”建设,深入有效开展“三文明”达标活动。

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和“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来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告别一切不文明行为。各校要加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实效性。

2、以德育为灵魂,以“形象建设”工程活动为契机,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高素质德育队伍是实现高效的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我区德育工作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

第一,要不断加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要将师德建设工作与“形象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进一步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

第二,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继续开展“正师风、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三心、两爱”等师德教育活动基础上,通过倡议“五不准”,各校要广泛开展以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不记名方式对教师进行师德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形象工程添光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学校德育科研课题,加强研究探讨,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从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我们将在1—2所学校进行试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下半年逐步推开。

四、常规工作

在突出特色,狠抓重点,努力创新的德育工作基础上,继续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继续开展以“激励永远”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影片观映、国防知识教育、“五导”活动及“长大的我把爱心回报社会”等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加强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功能。

3、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不断加大后进生转化工作力度。

4、以“两法”为教育重点,开展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控制学生违法犯罪。

5、组织开展好关于《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系列教育活动,要求各学校学生读书参与率达100%,各校结合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加大学校控辍工作力度,严把控辍率,决不突破目标。

7、重视并加大学校环境育人的工作力度。

以上是本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望各学校在扎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基础上,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注重挖掘德育工作本校特色,在创造性工作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