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一、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2.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要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三、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

2.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炼,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对探究式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考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问题性。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二是生活性。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 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

三是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倡多样性算法,渗透优化思想。 四是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一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情境插图、语言提示、说明和拓展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独立探究,讨论交流。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三是实践应用,注重评价。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要注重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 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名学生。

3.遵循原则,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一定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一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二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而指导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分类、符号化、集合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万龙.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0(4).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3的倍数的特征”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团体操表演情境,以解决“参加叠罗汉表演的有多少人”这一现实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划3的倍数和用计数器的算珠拨3的倍数,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总结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可预设以下两个问题情境:第一个情境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复习旧知;第二个情境则用于整节课的教学。

首先,创设互动游戏情境,让学生听拨珠猜数:数珠响2下,猜一个数;数珠响3下,猜一个三位数。

其次,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先让学生解决“学校团体操表演中,参加叠罗汉的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叠罗汉每组需要3人,参加叠罗汉的可能有多少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列举的这些数,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等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给予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基于此,第一个情境的创设,紧紧抓住3的倍数的特征的前置知识“2、5倍数的特征”与本节课蕴含“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的知识点,巧妙设计“听拨珠猜数”的游戏:数珠响2下,猜一个数,可能是2、20、11;数珠响3下,猜一个三位数,可能是300、210、201、120、102、11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的排列组合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被唤醒,并进行有序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说出所有可能组成的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数珠的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这一新知学习蕴含的知识连接点。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它可能是几”“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它可能是几”“如果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它是多少”等问题,将奇数、偶数和2、5倍数的特征等知识进行了复习回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数学思维也得以培养和发展。

第二个情境通过团体操表演,提出“参加叠罗汉表演的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学生根据“叠罗汉每组需要3人”这一信息,列举出参加叠罗汉表演的人数可能有15人、18人、21人……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参加叠罗汉表演的人数一定是3的倍数”,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这里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既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以亲近的,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门,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二、适时启发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知识迁移,初步猜想

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2、5倍数的特征后):大胆猜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人们的大胆猜想,由于猜想,人们产生了创新动力。

(学生由2、5倍数的特征出发作类比,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的初步猜想)

……

2.适时启发,验证猜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

探究自问题开始,问题既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又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本源。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猜想,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由此,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之中。科学不能只是猜想,必须进行探究和验证。在举例验证中,学生发现原来的猜想是错误的,是否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能确定。当前面的猜想被后,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欲望。

三、提供研究资料,加强探究体验

1.借助百数表,合作探究

首先,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观察百数表中这些3的倍数,看能发现什么,再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影响,通过小组交流,大多只会发现一些表面的现象,如“百数表中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百数表中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0~9这10个数字都有可能,没有规律”“百数表中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也没有规律,都是呈斜行排列”……因此,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斜行排列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发现百数表中每一斜行的3的倍数,有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了位置后仍是3的倍数。而将百数表中每一斜行的3的倍数联系起来看,十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这是不是巧合呢?教师再次追问:“想一想,百数表中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虽然个位上的数依次少1,十位上的数依次多1,但是这些数的什么没变?”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现,每一斜行上的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不变的,都是3的倍数,由此产生新的猜想:“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上述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足自由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先引导学生个体独立进行探究,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立足于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要恰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这里的引导,不是指教师简单地给出方法和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发现,提出贴近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如“百数表中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虽然个位上的数依次少1,十位上的数依次多1,但是这些数的什么没变”等问题,从而让学生一直处于问题思考状态之中,积极地进行探究,最终发现数学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即让学生“跳几下”就“够得着”,这样的问题既给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又给了学生思维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借助计数器,操作验证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百数表中3的倍数的特征,提出新的猜想:“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是百数表中3的倍数的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的规律呢?带着这一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借助计数器拨珠,举例验证。最后,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方式。皮亚杰也强调:“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地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和探究的本领。

四、拓展探究资源,深化知识理解

1.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在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第二层次,在每个数的里填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成为3的倍数;第三层次,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巩固了3的倍数的特征,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发思考,拓展深化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但通过观察发现的3的倍数的特征只是一些表层的特征,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而3的倍数却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将数、数的组成和小棒三者结合起来,通过数形结合的直观呈现,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由表入里、层层深入,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梳理研究思路,总结探究方法

现在的一些探究学习,探究的目的直指结果,而探究学习应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因此,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思路,即“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研究数的特征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回顾、梳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了所学知识,习得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 化学教学 主导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一直是化学研究的手段,更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实验为着手点,进行教改尝试,希望找到一条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方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实验是实现化学创新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 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说明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比如在“探究金属生锈和防治”实验设计过程中,为了揭示生锈的原因,我首先启发学生考虑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却不是很容易生锈;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涂了油漆或镀上了一些不易生锈的金属后的铁制品却不太容易生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铁生锈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种实验方案。这些方案不但新颖,还把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结合。首先设计出来的同学又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同学们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讨论。这就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从而起到了激发创新意识的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实验改进可以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实验、利用实验来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由于生动、直观、有趣、具有探究性等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污染物不易处理时,我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还增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改进实验,独立完成有关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改进实验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增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验探究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未预料到的偶然现象,但只要在保证安全这一前提下,揪住“偶然”不放,询问老师、查找资料和反复实验,就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实际上,很多新发明或新发现,就是在一些“偶然”中得到的。比如: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在一次失火事故中发明了火药;细菌学家弗莱明对一偶然现象的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青霉素;溴的偶然发现;以及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大奖的一些重大成果,都不乏在偶然中获取成功的事例。

1.4 实验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在化学实验探究的实践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创新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2.实验是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探究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按照探究方式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验是学生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实验作为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实验教学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2.1 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 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探究载体。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和研究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因而,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可以作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2.2 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上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科学家波义耳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阶段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和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手段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的同时,也体验到科学探究创新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2.3 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为验证假设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求真。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3.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凸显重要作用

在实验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3.1 以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产物,在思维领域里概念用来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而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表达形式。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的。

3.2 以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兴趣很重要。因为兴趣是动机产生的内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验,用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如“无中生有”、“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等实验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欲望,继而产生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3 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

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探究式物理教学 思维误区 教学策略

1.引言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特征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特征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运用适当的方法。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征提出几点看法。

2.1问题情境持征和思维开放特征。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学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发现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大学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宽广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听琴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琴声,从而提出问题。设置一系列物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2.2实践探索特征和能力培养特征。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大学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3学生主体特征。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体、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大学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了引导的作用,教学活动全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特征。

3.探究式物理教学中常见误区

大学物理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很多课堂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对探究理解的“误区”,阻碍了该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3.1误区1:频繁提问即是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问题探究”,即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见问题性特征并非等同于“频繁地提问”。问题探究的特征应有如下三层涵义:(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3.2误区2:重能力、方法的培养却轻知识的落实、掌握。

掌握知识和掌握方法彼此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就知识和能力关系而言,知识也是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确实需要改革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注重探究程式的设计,以期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知识目标。

3.3误区3:多媒体课件可以代替实验。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

4.探究式物理教学问题转换策略

下面我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4.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境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

4.2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视过程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科学的方法。

4.3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营造良好的氛围。

4.4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又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

5.结语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思维的误区中走出来,寻找合适的转换策略,这样才能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会会.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3).

[2]张正兵.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