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教育

探究教育范文精选

探究教育

探究教育范文第1篇

1.理念上的认识

教育的本体是什么?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的发展。

2.教学转向的核心是教学本质的转向

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

传统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生本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

1.精讲多练

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制订“讲”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2.优化练习

改革传统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生命课堂

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制订出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如语文课堂上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多维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日常化,对学生的期末综合评价以师生共评、生生共评,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待他人。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获得自信。学校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可以设立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

探究教育范文第2篇

叙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种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20世纪中后期,叙事研究开始被引人到教育研究领域,用于研究师生互动关系、班级生活和隐性课程等。近年来,叙事研究方法进一步多元化,研究重心日益指向教师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质的研究方式,“叙事探究已成为在科学与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条中间道路,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学术话语方式。”尤其是在目前理论研究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者的经验联系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教育叙事研究更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教育叙事研究含义讨论的比较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人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也有学者这样描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我还是比较赞同刘万海的观点:教育叙事研究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狭义上上指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间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的不仅是客观规律,更多的是参与者的生活的体验、心理情感、内在生成等。

二、教育叙事的特点

(一)真实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教育叙事研究是以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真实的事件、活动、体验和感受为研究素材的,不是为了迎合某种理论所杜撰的故事。脱离真实性的教育叙事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毫无生命力的。

(二)情景性

教育叙事所论述的都是鲜活的例子,都是一定场景下的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可能是教师记录的某个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障碍,或者在课堂上的表现等。这些事件都是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故事,有情节性,就如同电影片段一样。

(三)反思性

教育叙事不仅要叙述故事本身,而且要有议论,要有反思。教育叙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通过事件的描述,能反思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只叙不议,不是真正的教育叙事。

(四)主观性

教育叙事主要表现的是教师的教育生活经验,是个人的经历和心理路程的体现。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居多,教师对教育事件的反应和表达也深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事件,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育事件中的个人痕迹非常明显。

(五)问题性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是问题性的事件.只有那些有问题、有矛盾的事件才有研究的意义。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没有间题的事件,就是没有矛盾的事件;而没有矛盾的事件,研究意义也就几乎没有。

(六)人本性

教育叙事研究强调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而且更加关注人们教育经验的存在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求的不是抽象的原理性的概括,而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体验和心灵轨迹。而且是在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询问和观察教师,倾听教育参与者的内心独白,以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及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彰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也发挥到了及至。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因此教育叙事也就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比如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研究者要深人生活等等。

三、教育叙事的方式

关于教育叙事的方式,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两种:

(一)从叙述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两类: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和叙事的人类学研究一种称为“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自己展开的研究方式,也可以是中小学教师在校外研究者指导下所使用的研究方式。当中小学教师既是“叙说者”又是“记叙者”而且所叙述的内容涉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及其某些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了教师的“行动研究”,实质是一种“叙事的行动研究”。另一种为“叙事的人类学研究”,主要是大学研究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或者以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想法”(包括教师的内隐理论、个人理论)或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为“解释”的对象,这时中小学教师只是“叙说者”,所叙说的内容并不涉及教师的教育实践的改变过程时,叙事研究就成为了一种教育领域的“人类学研究”,尤其类似于马林诺斯倡导的人类学跨过“野蛮”进人“文明”的研究方式。

(二)从内容上看,分为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教育叙事是指教师把某一节具体课堂内容回忆并完整地叙述出来。生活叙事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既可以是教师教学中的事,也可以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事。自传叙事是指以自传的文本形式呈现,以说话的方式“自我反思”,并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四、教育叙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良好互动和沟通

研究者不应该是旁观者和局外人,而要通过倾听、提向等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到教育叙事过程中来,研究者应该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研究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教师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磋商,共同建构故事,共同描述教育事件。研究者不应该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地对待教师,而应该伏下身子,放下架子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认真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心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也才能得到真实信息反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单纯地以获得类似档案资料为目的叙事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被我们所唾弃的。教师和研究者双方的良好互动,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身份地位基础上的。只有在双方平等的前提下,在一种自由、互信的环境里,教师和研究者才能共同努力合作,才能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才能使教育叙事研究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互信交流,平等相处是教育叙事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二)叙事与反思结合

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只是“用事实说话”显然是不够的,应该融人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认识和看法,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在叙述中融人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在叙述中融人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阅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相加以对照,形成了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主动地加人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当中。教育叙事必须体现出对教育的诊释,换句话讲,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性。不但要有反思,而且这种“反思”应该自然地融人到叙事过程中,决不能搞成所谓的“两张皮”(叙事是叙事,理论是理论)。

探究教育范文第3篇

教者的整个人格对学生来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的衣着、言论、行为、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同时也能矫正学生的人格行为,提高学生的人格品位。一位可亲可敬的教育者,自然能增强学生对他的信任度,反之,信任度就会大大减弱。

二、教育中尽量公平合理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学生在精神上也是平等的。由此,教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尽力去发现每位学生自身的特长,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班级或学校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让学生去发现、认同自身的价值;同时教者要关爱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只有在这种平等、友好的情感教育中,才能从学生心灵中赢得信任。

三、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信任学生

教者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去了解、分析学生,发现了学生的优点要及时公正地予以肯定、表扬;发现学生问题所在时,要善意指出,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同时安排在活动中去纠正问题。在耐心指导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寻找良好的教育契机

对于教育,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良好的教育契机可能使老师瞬间即获得学生的信任,反之,学生会怀疑你说的每一句话。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情景

一是不被打扰的安静环境,二是友好轻松的话题,三是促膝谈心的态度。这样的情景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挚友般的关系,增强信任度。

探究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酒店教育;对策;中职办学条件

我是黑龙江省五常职教中心学校的一名专业课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当前中职酒店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酒店人才的培养和酒店市场的需求错位,因此造成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酒店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企业用人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这是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中职酒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热点问题。

一、中职酒店专业教育的现状

中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按理说,中等职业学校酒店专业培养出来的中职生,应该能够较快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连年告急,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低,根本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出现校企人才供需错位。同时,随着酒店业的发展,人们对酒店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酒店教育无论是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还是在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却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当前中职酒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酒店专业技能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在专业定位上普遍存在着“偏高”和“偏杂”两个问题。所谓“偏高”就是把本专业定位在酒店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层次,“偏杂”即专业设置内涵不清,从我们五常职教中心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名称看得出来。如饭店服务与导游专业、导游与烹饪专业等。只有三年时间,学生既学导游,又学饭店服务,既学酒店管理又学美容等。虽然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多掌握一门技术技巧,以便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夹生饭”,两个专业都不熟练,达不到“专”的要求。这种做法实际上不顾职业教育特点,是违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违背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何种素质、何种能力的人才,各中职学校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

(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陈旧

传统的中职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对应用性知识的传授,要同实践相结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例如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中餐宴会摆台和客房西式铺床技能操作能够在实习室内进行,而客房清扫程序和前厅接待方面的技能只能靠死记硬背,学校提供不出实习场地和实习条件,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酒店实际需要脱节

目前,中职学校酒店专业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很多学校课程设置缺乏特色,课程内容老化,课程结构不合理,实际操作课远远不足,课程设置针对性差,缺乏实用性,与学生毕业后必须从事的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甚至有些学校不加分析地迎合所谓社会需要,专业建设随意性强,课时比例严重失调,结果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达不到学习效果;教师教起来也倍感棘手,教学任务难于完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学目标难于达到。

(四)不重视专业师资培养

由于我国酒店中职教育起步较晚,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动手能力不强,例如我们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有的是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有的是学机械加工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本专业毕业的,专业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酒店专业,教师如果没有从事过酒店工作,通常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也不可能对这一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热爱,更糟糕的是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学生熟记就能应付各类问题。因此对酒店专业的师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造成恶性循环。三、中职酒店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中职酒店专业与本专科院校酒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我们要培养的是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初级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不需要企业的培训,而且技能要过硬,这一点很重要。纵观国内成功的职业学校,无不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我们认为,酒店专业要办好,除了学生技能过硬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教学为就业服务。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没有意义了,为了能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教学为就业服务,我觉得我们必须对中职酒店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培养目标

结合本地区酒店业发展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层次来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首先知识要专业专攻,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本。在确保学生“专”的基础上再适当考虑多才多艺的发展问题,不要求多贪杂。

(二)改革酒店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几天我们国家骨干教师考察时参观的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所学校的客房实习基地拥有30多间客房,专供学生实习用,他们在进行酒店专业课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等,这对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觉得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三)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行课程综合化,以利于学生行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为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学校要根据需要每学期定期评估已有课程设置,根据酒店专业特点,让教师深入酒店内部进行调研并定期邀请知名酒店经理来给学生做报告,分析酒店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社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根据要求及时调整,进行科学的设置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创造条件,根据专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吸收一些富有实践经验的酒店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充实到教育师资队伍,构筑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酒店的总经理、部门经理等都是合适的人选,定期到学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课和讲座,既能将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工作现实,同时又能解决校内师资阵容不齐,专业教师任务繁重的问题。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时又有管理能力和发展潜能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探究教育范文第5篇

沟通的问题不光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会遇到,人与人之间都会遇到沟通的问题,只是作为家庭成员的父母具有先天的权威性,不会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前提必须是站在孩子的出发点思考问题,真正的换位思考,深入其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促使孩子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想法,在孩子们知道自己如何想的之后,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其次,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一个尊重的态度。孩子的自尊很重要,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我们每次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当孩子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再次,当孩子遇到不愉快的感受时,理解已经不足已让孩子摆脱这种感受,那么可以让孩子发泄出来。因为当你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沉浸在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如果你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要允许家人在家里表达不满。

二、做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

做为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的问题呢?是学习好就代表一切吗?我觉得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是否以学习的好坏来衡量孩子的好坏了。我们的标准对吗?我们培养孩子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让他们逐渐摆脱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当有一天,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能够在激烈的生存环境中,独当一面。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有品味、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望、有梦想、有追求的独立个体。

三、对待孩子的犯错问题